资源描述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学习目标,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内容索引,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基础认知 学习思考,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原因 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汉初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的需要。 (2)表现:采取 的政策。 (3)作用 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与民休息,思维点拨,“无为而治”强调无为而无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2.汉武帝的“积极有为” (1)背景 国力强盛: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日盛。 潜伏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 (2)目的:加强 ,适应国家统一形势的需要。,中央集权,1.教材P8“历史纵横”反映了汉初实行的治国理论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提示,提示 (1)治国理论:“无为而治”。 (2)目的:恢复封建经济和稳定封建统治的秩序。,学习思考,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特点:糅合诸子百家中的 、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道家,3.结果:对扭转内外松弛的局势十分有利,被 采纳并付诸实行。,2.内容,春秋大一统,君权神授,天人感应,三纲五常,汉武帝,误区警示 (1)董仲舒的新儒学并非是对先秦儒学的全面否定,而是吸取了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思想糅合而成的新儒学,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发展与创新。 (2)道家最早阐述“天人合一”,讲究人与自然和谐统一;而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以神为中心,将天神化,认为天是有意志的,具有神权迷信色彩。,2.在教材P9“资料回放”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其目的和实质是什么?,提示 (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目的: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实质:是一种思想专制,为国家统一服务。,3.如何理解“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思想?,提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思想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天人感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限制君权的作用。,学习思考,提示,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政治方面 汉武帝起用 参与国家大政。 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才、任官授爵的标准。 (2)教育方面 从汉武帝时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汉武帝兴办 ,由儒家五经博士负责教授,大大提高了儒学地位。 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家,太学,2.影响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 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正统,4.汉武帝兴办太学对我国古代教育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提示使学校教育与用人选官结合在一起,成为以后中国古代教育的最大特点。,学习思考,5.观察下面一组文物图片,从中反映出汉代教育哪些信息?这对儒学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提示,汉代熹平石经 “五经”书影,成都西汉文翁石室授经讲学图,提示 (1)信息:汉代重视儒家经典的整理和研究。 在教育方面,推广儒学教育,“五经”成为学校的教科书。 (2)影响:教育为儒家所垄断,儒学得到广泛传播,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深化探究 核心突破,主题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1.新儒学思想的内容 史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教你读史 史料中划线部分是关键信息,主张用儒家思想来教化民众,实现思想“大一统”。 问题思考(1)史料一反映了董仲舒提出的哪些思想主张?,答案,答案政治大一统是历史的必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即思想上统一。,史料二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春秋繁露 教你读史 主张阐述了天人关系,指出:天子受命于天;要求老百姓要服从君命;主张君主要顺应天意。 问题思考(2)史料二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什么要求?,答案,答案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 要求:百姓服从君命;天子治国要顺应天意,服从天命。,2.新儒学的影响 史料它适应加强中央集权制的需要,编造了“天人感应”的政治理论;适应加强君权的需要,敷衍了“君权神授”的神学目的论;适应维护和延续统一国家的需要,提出抑制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主张等。 问题思考史料反映了董仲舒新儒学产生了哪些影响?,答案,答案巩固了大一统,加强了君主专制,抑制了土地兼并,稳定了统治秩序。,董仲舒新儒学的特点 (1)从形成看:新儒学继承先秦儒学宣扬的“礼”“仁”“仁政”“民本”等思想,融合儒家、阴阳五行家、道家和法家等 各家思想为一体。 (2)从内容看:新儒学的核心是“天人感应”说,外儒内法,强调王权的合理合法性。 (3)从特色看:以神权限制王权,带有神学倾向。 (4)从目的看:以维护皇权的绝对性为最终目的,完全变为官方统治哲学。 (5)从实质看:儒学独尊,思想专制,有利于国家的统一。,史论总结,记知识纲要,课堂小结,背核心术语 1.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了西汉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后,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3.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巩固练习 随堂反馈,1.汉初,汉高祖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汉武帝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政策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A.君主个人的价值追求B.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 C.道家理论的发展完善D.统治集团内部的纷争,解析汉初经济困难,需要恢复经济,所以汉高祖刘邦实行“轻徭薄赋,与民休息”的政策。到了汉武帝时期,经济繁荣,但面临着王国问题的威胁,所以要加强中央集权,于是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此可以看出,这一变化是出于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故选B项。,答案,解析,1,2,3,4,解析本题关键信息“天子受命于天”及“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指出一切源自天,并且强调君臣关系,因而选C项。,2.“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 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 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答案,解析,1,2,3,4,3.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下列表述符合董仲舒新儒学基本特点的是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具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的新的儒学体系继承了荀子的“天人感应”观 A. B.C. D.,答案,解析,解析 符合新儒学的主要目的; 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君权神授”,所以带有浓厚的神学迷信色彩,符合题意; 体现了董仲舒新儒学在内容上的特点; 说法错误,荀子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观,与“天人感应”观不同。,1,2,3,4,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董仲舒是汉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河北衡水市两县争抢“董仲舒”:关于“董子故里”的争论,缘于董仲舒的故乡在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两县的交界地带一说,普遍的说法是,董仲舒是现今景县董故庄村人,然而,董仲舒的石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则在与董故庄村相邻的枣强县旧县村,两县学者引经据典,,1,2,3,4,各执一词。两县政府还围绕着“董仲舒”大搞文化投资,两县也很注重对自己境内董仲舒遗迹的保护,两县学者极力发掘“董仲舒文化”。有学者指出,河北衡水市景县、枣强两县对“董子故里”的争论,体现了两县政府对文化的重视,这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对“董子文化”的保护和发掘极具意义。 (1)材料一体现了史学界对董仲舒的两种不同评价,你比较同意上述哪一种看法?为什么?,答案,1,2,3,4,答案如果同意积极影响,可从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体系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对于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国家和加强中央集权起了重要的作用角度分析。如果同意消极影响,可从儒学长期独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产生了严重的消极影响角度分析。,1,2,3,4,(2)董仲舒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以至于河北衡水市两县争抢?,答案,答案董仲舒是汉朝儒家的代表人物,也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关键人物,在我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1,2,3,4,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