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交响曲到独奏乐 独奏交响曲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41211977 上传时间:2022-08-2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8.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交响曲到独奏乐 独奏交响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从交响曲到独奏乐 独奏交响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从交响曲到独奏乐 独奏交响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交响曲到独奏乐 独奏交响曲 摘 要:在三十年代的革命文学中,茅盾的子夜和王统照的山雨成为了当初的佼佼者,更有评论称“南子夜北山雨”,可见当初一个写资产阶级的子夜和另一个写农民革命的山雨在文学地位上旗鼓相当。但以后的文学史中子夜异军突起成为了当初革命文学的代表,山雨却慢慢的被时间的洪流所吞没,逐步为世人所遗忘。在这里,我们经过查询已经有的文件资料从文本原因和传输原因多个方面,将茅盾的子夜和王统照的山雨进行系统对比,来分析二者在以后的文学地位中产生差异的关键原因。关键词:子夜 山雨 思想内涵 艺术价值 经典化一、昔日交响曲的辉煌“子夜山雨季”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文坛,虽不说是百家争鸣,但因新文化运动所迸发的思想大解放余韵仍荡然不息。再加受骗时执政党所实施的种种文化控制策略和文艺政策严重偏离了广大人民群众权力所需,这势必造成来自权利客体的多种反弹,出版言论自由成为各持政见的文化群体和个人最为关注的主要问题之一。以无产阶级为代表的左翼文化文艺阵营作为最直接的“反权利政治文化群体”,最多地也是最长久地发出争取出版和言论自由的呼声。在这种“非整合模式”1的政治文化社会形态下,左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将许很多多文学青年从茫然无措中解救出来,如一座座高耸的灯塔指明了她们前进的航道。所以左翼各个文化群体能取得民众的普遍支持绝不是偶然的,它们缓解了当初民众们普遍存在的“政治焦虑”2,使她们的政治郁积得到了充足的释放和排解。可见左翼文学作品的发表无疑会成为当初媒体大众的亲密关注点,站在社会舆论的顶峰。子夜和山雨便是在这众所期待的社会背景中诞世,得到了民众,尤其是青年的广泛关注。瞿秋白更是在子夜和国货年3一文中将1933年称为“子夜年”,还提到“子夜出版后三个月内,重版四次;出版三千部,今后重版各为五千部;此在当初,实为少见”。今后,又有学者将二书并论,认为“一写农村的破产,一写城市民族资产阶级的破落”,因此将1933年称为“子夜山雨季”4。上世纪三十年代,城市中资本家、买办、工人之间矛盾纷争进入白热化阶段,茅盾正是从这些问题入手,在子夜中以资本家、工人的革命意识觉醒的过程为着眼点,对当初中国城市生活进行描写。子夜关键将创作内容集中于当初民族资产阶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的矛盾,展现了一个“工业的金融的上海”,证实了30年代中国发展民族工业缺乏必须的国际环境和我国环境,中国走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并不是历史发展的时尚。子夜在反应社会生活方面匠心独运,突出展现了在西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处于急剧变动中的、正在走向当代化的城市生活。在国民党统治期间,中国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尤其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使沿海经济发达城市在不停扩张,机器工业不停向农村渗透,致使传统劳作方法被迫改变,在提升效率的同时,也摧毁了传统的思维方法。能够说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就是对农村进行掠夺和侵蚀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中国造成了沿海经济发达地域城镇间的严重对立。在子夜中,吴老太爷便是根本被这种对立摧毁了,要了她老命的并不是农民的暴乱,而是当代城市奢靡的物质欲望和文化状态。由此能够看出,在子夜中,茅盾的视野在城镇的空间中不停地转换着。这种转换不但是一个取材的需要,也是一个为了革命文学创作的需要。从历史上看,一个新的文化运动必定根源于新的思想运动,而同时又为其先驱。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也不例外。民主和科学,是新文化精神之所在,同时,发扬民主和科学也就是新文化的使命。而把民主和科学的现实生活表现在文艺思潮上的,我们称之为“现实主义”。对中国20世纪上半叶来说,现实主义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有着很亲密的关系。在世纪早期,受世界性思潮影响,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和文学当代化是在同一个思想基础启发下开始发展和壮大的,尤其是无产阶级革命的特色,重视文学和政治的关系,二者联络在一起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如同上文所说三十年代很多读者从作品中想得到的不是审美的享受,而更多的是一个政治情绪的宣泄,这便大大促进了左翼革命文学作品的广泛传输。当初的政治文化心理造成的特殊阅读需求,使得子夜的出版更是含有历史性意义。鲁迅先生便称赞道“茅盾的子夜写得很好”,“是她们所不能及的”5。到了三十年代,普遍的“阶级意识觉醒了起来”,作家们开始转而从社会革命的角度去分析中国农村社会,甚至以阶级分析的方法侧重于表现农村的经济关系,即农民所遭受的封建地主阶级的压迫和剥削,和由此而产生的农民的反抗和革命。山雨便表现了农民破产、农村衰弱、土地快速集中、农村两级分化等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的显著特点。抓住土地问题,显示作者对中国农村社会本质的认识所达成的历史深度。王统照在三十年代的文学创作题材上有很大改变,在早期,她曾提倡过“爱”和“美”的文艺主张,认为这二者是一致的,含有很浓烈的人文主义色彩和美学意义。但这种“空洞而漂亮的期望”被残酷的现实打破了。1931年,王统照应邀赴四平东北第一交通中学任教数月,期间她亲眼目睹了日寇的野蛮嚣张,“九一八”给东北人民所带来的屈辱和苦难。祖国存亡危在旦夕的局面,使她警醒,使她感愤,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不停地在胸中激荡。东北之行使得这位书香门第出身的文艺青年和现实社会结合的更为紧密,体验的更为深切,视野更为扩大。从热衷于写知识分子题材,探求人生的意义,表示爱和美的专题到三十年代大量以北方农村和农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的问世。山雨的出版无疑成为她文体风格创作的主要转折点。茅盾也亲笔为山雨撰写了洋洋万言的书评,她向广大读者推荐道:“长篇小说山雨,在现在这文坛上是一部应该引人注意的著作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第二部这么坚实的农村小说。”6所谓文学经典,它自然脱离不了本身的“历史语境”,那么相同的“历史语境”之下,“子夜山雨季”般的辉煌为何一去不复返?现在,子夜依旧在文坛中熠熠生辉,而山雨确如流星般一闪而过,光彩不复。在中国知网上搜索关键字,我们发觉相关“子夜”的论文有1500余篇而相关 “山雨”的文章仅仅30余篇。著名度更是今非昔比,子夜还算是众所周知,而山雨即便在专业人士中熟悉者也是凤毛麟角。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昔日交响曲的一枝独秀?我们将从思想内涵、艺术价值和“经典化”三方面进行简明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