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 8 兰亭集序,引水流觞,群贤赏暮春之景; 下笔有怀,右军感死生之恩。,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技法提炼,随堂检测,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兰亭集序通篇气息淡和空灵、潇洒自然;用笔遒媚飘逸;手法既平和又奇崛,大小参差,既有精心安排艺术匠心,又没有做作雕琢的痕迹,自然天成。其中,凡是相同的字,写法各不相同,如“之”“以”“为”等字,各有变化,特别是“之”字,达到了艺术上多样与统一的效果。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书法艺术的代表作,是我国书法艺术史上的一座高峰,它滋养了一代又一代书法家。,兰亭集序是世人公认的瑰宝,始终珍藏在王氏家族之中,一直传到他的七世孙智永,智永少年时即出家在绍兴永欣寺为僧,临习王羲之真迹达三十余年。智永临终前,将兰亭集序传给弟子辩才。辩才擅长书画,对兰亭集序极其珍爱,将其密藏在阁房梁上,从不示人。后被唐太宗派去的监察史萧翼骗走。唐太宗得到兰亭集序后,如获至宝。并命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书家临写。以冯承素为首的弘文馆拓书人,也奉命将原迹双钩填廓摹成数副本,分赐皇子近臣。唐太宗死后,侍臣们遵照他的遗诏将兰亭集序真迹作为殉葬品埋藏在昭陵。,文本助读,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王羲之(303361),书法家,字 ,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父王旷,历官淮南丹阳太守、会稽内史。伯父王导,历仕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出将入相,官至太傅。朝廷公卿看重王羲之的才气,屡屡召其为官,他都辞谢。后为征西将军庾亮参军,累迁长史、进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世称“ ”“ ”。后与太原王述不和,称病去职,归隐会稽,自适而终。 兰亭集序为历代书家所敬仰,被誉作“ ”。后人评曰:“ ,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凤阙”“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王羲之被后人誉为“ ”。,答案:逸少 王右军 王会稽 天下第一行书 飘若游云 书圣,1.走近作者,2.写作背景,东晋穆帝永和九年晚春,王羲之和当时的名士谢安、孙绰等41人,于三月三日在会稽郡山阴的兰亭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他们聚会时列在溪水两旁,把羽觞(一种轻便的酒杯)放在水上,顺水而下,流到谁的面前,谁就取来饮酒赋诗。写不出诗的人,都要被罚酒,当天有二十多人赋诗,一共写了37首,编为一本诗集,即兰亭集。王羲之为诗集作序,当场写就,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兰亭集序,书法上也称兰亭序。 两晋政治黑暗,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的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之风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文风,书写了这篇情真意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3.备用知识,序 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属于实用文体,同“跋”是一类,列于卷首叫“序”,附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某人的著作或某一材料,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以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和理解。序言有自己作的,叫“自序”,也有请他人写的,叫“他序”,“他序”除了介绍著作外,往往还有一些对内容进行的评价。 古人宴集时,常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人作序,是为宴集序,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或虽无聚会,也作文相赠,以表惜别、祝愿、劝勉之意,就是赠序,如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4.文化积累 (1)文房四宝:“文房”即书房,“文房四宝”是对笔、墨、纸、砚的总称。 (2)天干地支:我国采用“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3)阴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基础积累,1.通假字,答案: “悟”通“晤”,面对面,答案:(1)思想情趣 到达 (2)面对,引申为“阅读” 迎 将要,2.一词多义,答案:(3)旁边 编次 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 次序 下一等 (4)动词,引来 动词,拉弓 动词,拿 动词,延长,伸长,答案:(5)形容词,正确的,对的 名词,大事,大政方针 代词,这、此 与“惟”搭配,使宾语提前,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穷尽 (2)都为形容词用作名词 贤,贤士。少,年轻的人。长,年长的人。 (3)形容词用作名词,年老之境,3.词类活用,答案:(4)都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游,使纵展。骋,使开畅。 (5)数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一样 (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把看作相等 (7)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兴起,答案:(1)文中是“以(之)为”,把作为 (2)胸怀抱负 (3)这篇文章,文中指这次集会的诗文,4.古今异义,答案:(4)它的旁边,此处指曲水旁边 (5)自然界的万物,答案:(6)用来 (7)一俯一仰之间,表示时间短暂,答案:(1)判断句:语意判断 (2)状语后置句:“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即“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会” (3)状语后置句:“喻之于怀”即“于怀喻之” (4)状语后置句:“有感于斯文”即“于斯文有感” (5)状语后置句:“欣于所遇”即“于所遇欣”,5.特殊句式 (1)死生亦大矣( ) (2)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 (3)不能喻之于怀( ) (4)亦将有感于斯文( ) (5)当其欣于所遇( ),答案:(6)定语后置句:“管弦之盛”即“盛管弦” (7)定语后置句:“宇宙之大”即“大宇宙” (8)省略句:“引以为”即“引以(之)为” (9)省略句:“映带左右”即“映带(于)左右” (10)省略句:“悟言一室”即“悟言(于)一室”,(6)虽无丝竹管弦之盛( ) (7)仰观宇宙之大( ) (8)引以为流觞曲水( ) (9)映带左右( ) (10)悟言一室之内( ),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结构图解,重点突破,1.【对应考点:筛选文中信息】 本文记叙了一次兰亭集会盛况,第二段最后一句写到宴饮“信可乐也”。从第一、二自然段看,作者为何而乐?,参考答案: (1)“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名士相聚之乐。(贤人) (2)“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环境幽美之乐。(美景)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聚会活动之乐。(乐事) (4)“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气候宜人之乐。(良辰) (5)“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视听享受之乐。(赏心),2.【对应考点:筛选文中信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作者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什么特征?与作者的“情”有何关系?,参考答案:文章写兰亭的景色时突出了其“淡雅”的特征。三月的江南,山涧水渚之间,绿树成荫,鲜花吐艳,但在作者笔下,所有浓艳之物皆不见踪影,唯山、水、林、竹、天、风而已。看山,言其“崇”“峻”而舍其青翠;绘竹,言其“修”而舍其绿;写水,言其“清”而舍其碧;叙气候,亦“天朗气清,惠风和畅”而已。一切尽显淡雅,而这景物正是作者淡雅心境的客观反映。东晋之时,玄学盛行,名士们对山水的欣赏,不仅“目遇”,而且“神游”,到自然中去,并认真观察思考,不只是怡情养性,还可以“明理”和“悟道”。,参考答案: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快乐不长存。 修短随化,终期于尽。生命不长存 宇宙无穷,个体渺小。,3.【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 作者在第三、四段由“乐”转“悲”,“悲”的原因有哪些?,高考小贴士,认识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主要结构形式有下列几种: (1)“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有舒缓语气的作用,谓语后用“也”结句,是对主语加以肯定的判断或解说。如:“陈涉者,阳城人也。”(司马迁陈涉世家) (2)“也”。判断句中,有时“者”和“也”不一定同时出现,一般省略“者”,只用“也”表判断。如:“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资治通鉴),(3)“者也”。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这时的“者”不表示提顿,只起称代作用。这种判断句,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齐策) (4)无标志判断句。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如:“刘备天下枭雄。”(司马光赤壁之战) (5)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名词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等表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 (6)用动词“为”“是”表判断。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是”在先秦古汉语中很少作判断词,在汉以后作判断词则多起来。,观点争鸣,有同学认为,王羲之的生死观“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值得商榷,因为他只看表象的生与死、长寿与短寿,而没有看生命的质量,所以,他的观点不足取。你对此有何看法呢?,思路提示一:不赞同本题的观点。 王羲之感伤生命的短暂,流露出对人生须臾,俯仰之间皆为乌有的感慨,他主张人应当趁有生之年,做些实事,不宜空谈虚度一生的观点,恰是他重生命质量,重人生意义的体现,而长寿更能实现人生价值,更能多做些实事。 思路提示二:赞同本题的观点。 有好多长寿之人,“老于户牖之下,人皆得以隶使之”,于历史、社会的发展,起不了什么作用,自身还生活得牛马不如,这样的人生,短寿是一种解脱,长寿反而令人嗟叹了。所以,人活着应注重质量,不应只看寿限的大小。,思路提示三:赞同重长寿的观点。 有好些英年早逝之人,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如果他们寿命再长一些,将创造更多的社会物质与精神财富,如王勃、徐志摩等。有些人尽管本人的生活质量一般,却给了我们无限的精神财富,如张海迪、海伦凯勒等,我们一样希望他们长寿。健康且长寿是创造价值的前提,也能使家庭快乐、祥和。,点击进入 古今对译 文白互通,技法提炼 写法借鉴,1.借题发挥,立意高远 本文虽是书序,作者却善于借题发挥,从一次普通的游宴活动谈到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使全篇在立意上显得不同凡响。 作者借题发挥带有鲜明的抒情色彩。情缘事发,所以先叙事,首段叙事分两层;前一层侧重叙述活动的情形,后一层转入写与会者的主观感受。第三段开头出现了一个阔大的境界“人之相与,俯仰一世”,人生匆匆,此段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基本观点:“死生亦大矣。”作为书序,以此来概括一篇之意,便是作者见解的高远之处。,2.写景、叙事、抒情的有机统一 写景。如以“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写山,以“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写水,短短的16个字就将兰亭四周的景色写尽,渲染了清幽的气氛,使人心旷神怡。 叙事。如“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记的是亭中游宴的情形,所用皆普通词汇,极少形容词,却将宴会进行中所有重要的细节都写了出来,也表现了与会人士的高雅情致。 抒情。如“情随事迁,感慨系之”,这是历来脍炙人口的名句,因为它说出了古往今来人们的普遍感受:在回忆往事时,尽管感情上已经发生了变化,仍免不了产生这样那样的感慨。又如“临文嗟悼”,就写出了许多人读古人文章时的共同体验,即在感情上跟作者产生共鸣。 写景、叙事、抒情的有机统一,句句真切自然,极有情致,使人觉得有无穷逸趣。,随堂检测 巩固学习,基础知识,1.下面句子中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览昔人兴感之由 B.未尝不临文嗟悼 C.悟言一室之内 D.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解析:C “悟”通“晤”,面对面。,解析:B 向:过去,以前。,解析:D D项,“感慨”古今皆指有所感触而慨叹。,解析:C A、B、D三项都是状语后置句,C项为省略句。,4.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 A.不能喻之于怀 B.亦将有感于斯文 C.引以为流觞曲水 D.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解析:B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是指苏轼的诗。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是指他的词。,5.下列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兰亭集序的作者是王羲之,善书法,有“书圣”之称。又因为他做过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 B.苏轼,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诗风豪迈,与辛弃疾合称“苏辛”。他的词,改变了五代以来婉约柔靡的风格,开创了豪放一派的词风,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C.王安石,字介甫,晚号半山,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6.名句名篇默写。 (1)兰亭集序中体现作者的感情由“乐”转为“痛”的过程的句子是: 。 (2)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环境优美的句子是: , , , 。气候宜人的句子是 , 。,解析:(1)及其所之既倦 情随事迁 感慨系之矣 (2)此地有崇山峻岭 茂林修竹 又有清流激湍 映带左右 天朗气清 惠风和畅,解析:(3)夫人之相与 俯仰一世 (4)或取诸怀抱 悟言一室之内 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 (5)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齐彭殇为妄作,(3)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叹: , 。 (4)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并形象地概括了两类人的生活内容: , ; , 。 (5)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 。,课内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1题。,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解析:D 期:至、及。,8.【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解析:A A项,介词,对于、对。B项,介词,凭借;介词,因。C项,动词,成为;动词,作为。D项,代词,代人们;代词,代曲水。,9.【对应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解析:D 语气副词,表婉商(希望)语气。A、B、C三项均为代词。,10.【对应考点: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下列对原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这一部分文字,王羲之着眼“死生”二字行文。 B.第一段段首,承上文“乐”字而来,谈“欣”,谈“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然后急转,谈得意总有尽头,人生总有尽头,从而引出本文正题“死生”二字。 C.转入“死生”这一正题后,作者否定了在当时士大夫中很有市场的庄子的“一死生”“齐彭殇”的观点,很有积极意义。 D.文章结尾处,作者以旷达的话作结,有无穷逸趣。,解析:D 以“旷达的话作结”错,与“悲”相矛盾。,11.【对应考点: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答案:(1)有的人把自己的胸怀抱负,面对面在室内畅谈。 (2)(我)本来就知道,把死和生等同起来的说法是虚妄荒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4月6日中午,武汉科技大学汽车学院车辆专业男生王洋在寝室阳台收衣服,却发现黑色裤子里有个鸟窝,被网友笑称为“武汉最懒大学生”。,【思维借鉴】 “最懒大学生”做题目吸引眼球,反问式题目观点明确。,“最懒大学生”岂能一笑了之?,学生晾晒的衣物成“鸟窝”,这样的事情早在三四年前就已被网络曝光多次,然而每次我们都只是简单一笑了之,指责这是学生之懒。诚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但我们也该认真反思,这些问题真的只怪学生吗? 现在的大学生,从小就是家里的小少爷、小公主,在家长们的呵护下,他们“十指不沾阳春水”“一心只读圣贤书”,过的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只要成绩好,一切好商量”也是家长常挂在嘴边的话。他们除了手中的书本,很少自己动手干活,别说洗衣服,估计就是洗碗、扫地都比较少。现在有学生自己洗衣服,尽管没有及时收回,但我们应该多给予鼓励,何须指责他们懒。,从要评论的新闻事件到相同事件的多次发生,成为一种现象,值得人们重视。,即便真要指责,那也应该指责不洗衣服的学生。但我们必须看到,那些不洗衣服的学生也是被父母“惯坏”了而已。正如学生自己讲的那样,他们从高中起就是把衣服收起来,每周带回家让父母洗,所以到现在上大学了,他们依旧坚持着这种“习惯”,在他们看来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他们早就习惯了家长的“宠溺”,这种“懒”早已深入骨髓,在他们的世界里,根本就没有“自己动手洗衣服”这种说法,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四十多天没洗的袜子、晾晒两周没收的衣服。而且这种事情在女生身边都有发生,可见,已经是大学生的一种“通病”。,举例阐述养成“最懒大学生”的两个要素:家庭的溺爱、应试的教育体制。,此外,我们也应认识到,学生的“懒”也和当前的教育体制有关。虽然我们国家一直提倡素质教育,但从小学开始,学生就开始了早出晚归、作业满堆的生活,到了高中更是“负重垒垒”,为了应付“关乎前途命运”的高考,每天都在和书山题海作斗争,哪里还有时间来关心洗衣服这等“小事”。老师更是一直在耳边不断叮嘱学生,要心无旁骛抓学习,更不会抽时间来教学生这些简单的生活常识。 所以,在笔者看来,对“最懒大学生”我们不能简单一笑了之,更不用过多指责,他们只是还没有长大而已,我们需要给他们时间。同时,也需要家长、老师和社会反思,对学生的“懒”是否也负有相应的责任,与其笑他们“懒”,不如多想想如何发挥好自己的作用,把学生们的生活习惯培养好,让他们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这样或许更有意义。 (中国网2017年04月10日),结尾提出建议:如何让学生培养更好的生活习惯、学会更多的生活技能。,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