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大地的眼睛 江南的冬景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4070487 上传时间:2020-07-02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4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大地的眼睛 江南的冬景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大地的眼睛 江南的冬景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18版高中语文 专题4 像山那样思考 大地的眼睛 江南的冬景课件 苏教版必修1.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像山那样思考 大地的眼睛 江南的冬景,书香晨读,课前预习,课堂探究,文本总结,时文赏读,书香晨读 开卷有益,国学讲堂 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译文】学习要广泛涉猎,有针对性地提问请教,学会周全地思考,形成清晰的判断力,用学习得来的知识和思想指导实践。 【领悟】要博学多才,就要详细询问,彻底搞懂,慎重思考,明白辨别,切实施行。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 (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以人民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的人,人民也会因为他的快乐而快乐;以人民的忧愁为自己的忧愁的人,人民也会因他的忧愁而忧愁。 【领悟】国富民强必以民为本。要知道百姓喜欢什么,顺从民心,乐以天下;知道百姓忧虑什么,并且和他们有一样的忧虑,再努力创造条件,让他们消除这些忧虑,忧以天下,导入阅读 郁达夫有一次请一位在军界做事的朋友到饭馆吃饭。饭毕,饭馆侍者到他们饭桌边收费,他就从鞋垫底下抽出几张钞票交给他。朋友看他从脚板底下鞋子里取钱出来,疑惑不解,他告知:曾经因为没钱的日子害苦了我,现在有了钱,我要把它踩在脚底下,叫它永远不得翻身。 有一次,郁达夫应邀演讲文艺创作,他上台在黑板上写了“快短命”三个大字。台下的听众都觉得很奇怪,他接着说:“本人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文艺创作的基本概念,黑板上的三个字就是要诀,快就是痛快;短就是精简扼要;命就是不离命题。演讲和作文一样,也不可以说得天花乱坠,离题太远,完了。”郁达夫从在黑板上写那三个字到说完话的时间,总共用了不到2分钟,正合乎他所说的三原则“快短命”。 国画大师刘海粟曾经说过;“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的山水,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刘海粟先生对郁达夫先生的游记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此言确实不谬,郁先生的游记散文历来脍炙人口,在其文学作品中成就极高。,文本助读,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1.走近作者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现代小说家、散文家,“创造社”的发起人之一。1928年与鲁迅合编奔流月刊,并主编大众文艺。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1938年底赴新加坡,从事报刊编辑和抗日救亡工作。1942年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年日本投降后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 他一生著述丰富,短篇小说主要有薄奠春风沉醉的晚上等,中篇小说主要有迷羊出奔等。他的第一部小说集沉沦,被公认是震世骇俗的作品。其作品多以失意落魄的青年知识分子为描写对象,往往大胆地进行自我暴露,富于浪漫主义感伤气息。其散文语言清新,笔调优美,直抒胸臆,具有强烈的主观抒情色彩。,2.背景解读 1933年初,郁达夫加入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在白色恐怖的威慑下由上海移居杭州。其后的两三年间,他徜徉于浙、皖等地的山水之间,写了不少文笔优美的游记,在一定程度上排遣了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江南的冬景就是其中的一篇。 3.文学常识 子午书简中的江南的冬景 告别了春的湿润,夏的炙热,秋的忙碌,江南飒爽地进入了无雪的冬天,采集天地的灵气,孕育来年的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郁达夫先生借助他丰富的想象,在不经意的点染之间,一幅悠闲情调的水墨画就呈现在我们眼前。画家刘海粟对这美景也深有感触,他说:“青年画家不精读郁达夫的游记,画不了浙皖的山水;不看钱塘、富阳、新安,也读不通达夫的妙文。”这是对郁达夫写景散文的高度评价。,“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每每品味北宋诗人林逋的这首咏梅绝调山园小梅,不知怎么地,这诗的意境就跟摇曳的江南冬景自然地拽在一起。江南冬日的阳光是恬静的,冬日的天空清澈澄明。冬日的江南,温柔、平和、娴静。湖水凝寒,翠竹披霜,芦花摇白,枫叶欲燃。江南的冬景,果然灵秀委婉。 (选自CCTV10子午书简栏目),答案:shun zh yn mn yu y ji zh f ch y n z ln li p j l,二、基础积累 1.字音辨识 (1)单音字,(2)多音字,答案:ji/ji/ yn/yn / jin/jin l/l jn/jn,2.据音写字,答案:霄/宵 渲/宣/喧/暄 损/殒/陨,答案:(1)蛰居 蛰伏,3.词语辨析 (1)蛰居蛰伏 【辨析】两者都是动词,都有“隐藏不出”的意思。 蛰居:比喻人隐藏不出,像动物冬眠一样,侧重于“居”,主要指人。 蛰伏:指动物冬眠,潜伏洞穴,不动不食。也比喻人隐藏不露面,侧重于指动物的“伏”。 【填空】躲在屋里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 . 异境。 在漫天霜寒的覆盖下,虫兽都 到洼谷深壑里。,(2)悠闲闲适 【辨析】两者都是形容词,都有“清闲”的意思。 悠闲:闲适自得,侧重指态度神情。 闲适:清闲安逸,侧重指心情。 【填空】而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种说不出 境界。 期待在一个风和日丽的天气,抛开在办公室里必须面对的繁杂事务,带上家人或朋友,怀着一份 的心情,畅游于青山绿水之间。 。,答案:(2)悠闲 闲适,课堂探究 合作学习,一、整体把握,二、文本研读 阅读课文第14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对应考点:分析语段作用】阅读课文第1段,本文是写“江南的冬景”,开头为什么从北国的冬天写起? 参考答案:开篇着力描写北国之冬的特色,为的是引出下段对江南冬景特点的描写,并突出二者的区别。 2.【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参考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落在地上的晨霜,比作黑女脸上的脂粉,形象的比喻,突出了晨霜洁白纯净的特点。描摹物象,如在眼前。,3.【对应考点:分析作者感情、概括内容】“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可爱”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这一部分突出了江南冬天的什么特点?有什么效果? 参考答案: “可爱”表达了作者强烈的喜爱之情,这一部分通过写冬至之后的景物、动物和人的活动,突出了江南冬天的和暖,作者没有用华丽的辞藻,却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生活气息浓厚、其乐融融的画面。 4.【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第4段中作者为什么又写到“闽粤”的冬天? 参考答案:作者插入闽粤的冬天,与江南冬景作比较,说明闽粤冬景不是作者所说的江南的冬景,只能叫做南国的长春。运用对比,突出了江南冬景的特点。,阅读课文第58段,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5.【对应考点:概括内容】赏析午后郊游图与寒村微雨图,完成下面的表格。,答案:不败的芦花,火红的乌桕叶,雪白的桕子,赭色的野草,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 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 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工笔细描,浓墨重彩 长桥,乌篷小船,细雨,月晕 淡雅,朦胧,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悠闲迷人,胸襟洒脱 粗笔白描,层次分明,6.【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作者在文章第8段中对江南雪没有作实景描绘,而是引用了一些诗句,请简析其作用。,参考答案:,结合全文,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7.【对应考点:鉴赏表达技巧】第7段有“你试想想”和“你说够不够悠闲”这么两句话,最后一段也有“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一句。在这里,人称换作了“你”,这样表达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将读者引入所描写的情景中,增加读者对文章描写的认同感和参与感,通过文本和读者的这种良好的沟通,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艺术感染力。,三、探究争鸣 “一切景语皆情语”,这篇文章让我们看到了在“可爱”“迷人”“美丽”的江南的冬景里散步的郁达夫,显得那么的闲适而恬淡。而这篇文章却是写于1935年的冬天,那时的中国,正处在一个列强瓜分、军阀混战的年代,作者哪来的洒脱闲适呢?该如何理解呢? 思路提示一:在现实中饱受困顿挫折的作者想摆脱这一切,从而找个清净的去处,像庄子一样避世。 思路提示二:他借外表的悠闲平静来掩饰内心的不平静,虽然笔下写的是悠闲的生活方式、美丽的景色,但内心却是苦闷的。 思路提示三:作者借写江南的冬景来歌颂祖国的大好河山,从而表达了对祖国的热爱,侧面表达了对侵略者的痛斥。,四、主旨归纳 江南的冬景一文是如何通过描景绘情来抒发情思的?,参考答案:作者以情驭景,以景显情,通过冬天的典型景物对江南作了细致描绘,又通过多个比较突出了江南冬天的和暖、恬静,从而抒发了作者对江南冬天的眷恋之情。,文本总结 巩固学习,一、技法归纳 1.以情驭景,情景交融 一切景语皆情语,江南美好的冬景之中处处洋溢着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眷恋和热爱之情。作者将江南的冬景与个人情思巧妙自然地融为一体,江南冬景的画面,情和景达到了自然、和谐的完美统一,显示了作者卓越的写景抒情的艺术才华。 2.语言清新、简洁清丽 课文不用生僻的词汇,不用拗口的句式,精心锤炼,认真琢磨,在细腻、清新的叙写里,充满了诗情画意,展现出优美的画面,给人以高度的艺术享受,朗朗上口。如“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黑女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段文字像轻轻飘浮的白云,又像叮咚作响的山泉,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3.抓住特点,虚实结合 江南的冬景有着“明朗的情调”,作者紧紧抓住这一特点来写,选择典型事物从不同侧面加以渲染、刻画,并对所写景物都有独特的装点和解说。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细腻,情趣鲜明,感情真切、自然,没有虚饰。典型景物:冬草、冬雨、冬雪,突出了江南之冬和暖、恬静的特征。文章第8段作者对雪景没有作实景的描绘,只是引用了一些写景的、意境十分优美的诗句,在品评诗句的时候将意境推到一个新的境界。,二、微型写作 写作中恰当地引用古诗词,可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表现出丰厚的文学底蕴,同时还可以丰富文章内容,有助于感情的抒发和观点的表达。 请运用引用古诗词的手法,写一篇描写景物的300字左右的短文。 写作示例: 我生长于江南,按理是应该不喜欢雨的,但春日冥蒙,花枝枯竭的时候,得几点微雨,又是一件多么可爱的事情!“小楼一夜听春雨”“杏花春雨江南”“天街小雨润如酥”,从前的诗人,早就先我说过了。夏天的雨,可以杀暑,可以润禾,它的价值之大,更可以不必再说。而秋雨的霏微凄冷,又是另一种境地,昔人所谓“雨到秋深易作霖,萧萧难会此时心”的诗句,就在说秋雨的耐人寻味。至于秋女士的“秋风秋雨愁煞人”的一声长叹,乃别有怀抱者的托词,人自愁耳,何关雨事。三冬的寒雨,爱的人恐怕不多。但“江关雁声来渺渺,灯昏宫漏听沉沉”的妙处,若非身历其境者决领悟不到。记得曾宾谷曾以诗品中语名诗,叫作赏雨茅屋斋诗集。他的诗境如何,我不晓得,但“赏雨茅屋”这四个字,真是多么的有趣!尤其是到了秋晚冬初,正当“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时节。,三、素材积累 素材一 江南的冬景中作者对冬景着墨最多的是江南冬日的明朗、温和、悠闲、温情、迷人,但作者迷恋江南冬景,是因为可以“得失俱亡,死生不问”!是可以抛开尘世的孤独苦闷而终于可以闲适开怀。文本以若断实连的“散步”串接全篇,说“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这种“特异的恩惠”在郁达夫来说就是可以寄予自由闲适的向往,让心灵在散步中获得一种恣意和洒脱。因此在文本的结尾作者写道:“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郁达夫的散步,不仅仅是一种身体的散步,也是一种心灵的散步、审美的散步。随着双脚在山郊、微雨、雪野中漫步,走进了和暖的阳光,走入了纯净的天地;他的心灵也走出阴霾,走出狂躁、走出苦闷、走出低迷,他艺术的灵感也在色彩、声响、神韵中复苏。“散步”中有一颗郁勃的诗心,诗化了的自然山水成为诗人消忧解虑、逍遥情志的精神家园,外表洒脱不凡,内心却痛苦异常和更强烈地执着于人生,寄情山水与其说是逃避,不如说是对现实的诗意抵抗。 适用话题:“心灵散步”“精神家园”“理想与现实”“诗意地栖居”“山水人生”等。,素材二 写作江南的冬景之时,也恰是诗人伴同爱侣由沪迁杭,精心构建自己梦中的精神家园,尽享人生的绮丽与安宁的时候。文中的“我”不再像沉沦中的主人公那样绝望呐喊,也不再有幻灭的悲哀,也不再如过去的颓废苦闷。 在杭州,他不再如从前的狂乱焦灼,不再试图突围。杭州的他,几乎成就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隐者情怀,王映霞的爱情带给他一生中难得的和平与宁静的心绪,纵使短暂却真的美好。他曾经呼喊:“我所要求的就是爱情!若有,一个美人,能理解我的苦楚,她要我死,我也肯的。”“没有爱情的生涯,岂不同死灰一样么?”他甚至将达夫全集第一卷取名为“寒灰集”,并在首页题词中说:“寒灰的复燃,要借吹嘘的大力。这大力的出处,大约在我的朋友王映霞的身上。” 所以,在心心念念的故乡江南,在寻寻觅觅邂逅的爱侣相伴的黄金岁月里,他的心停止了漂泊。他的人生不再是“一个人在途上”的“感伤的行旅”。他放弃了大我的梦想,成全了小我的幸福。 适用话题:“精神家园”“大我与小我”“生命的活力”“放弃”“幸福”等。,素材三 (郁达夫)读了两年中学,到了一九一0年十四岁,他认为学校里教的中文已没有什么好读的,科学在当时也不被重视,算来算去只有英文是他所欠缺的,于是就转入了美国长老会办的育英书院。数月后由于参加了反对校长的学潮而被开除,又转入另一浸礼会办的教会中学,仍然看不惯那个教务长的奴颜婢膝,谄媚洋人,趾高气扬,压迫同学。他说:“是在这一年的年假放学之前,我对当时的学校教育,实在是真的感到了绝望,于是自己就定下了一个计划,打算回家去做从心所欲的自修功夫。”他的计划就是:订阅上海发行的进步报刊,遍读家里所藏的四部旧籍和在杭州买的许多新书,在已读完第三册文法的基础上自修英文。“若能刻苦用功,则比在这种教会学校里受奴隶教育、心里又气、进步又慢的半死状态,总要痛快一点。”于是真的就住在富阳家乡那所老屋里两年,忍受着亲友长辈的非难和邻人的讪笑,阿太和,祖母管不了他,能管他的大哥我的父亲又不在家,他是完全自由地读自己爱读的书,精读了资治通鉴和两部唐宋诗文醇和其他典籍,有时一个人到田野间去,接触到农民疾苦,再就是阅读上海寄来的报刊。郁达夫深有体会地说:“实际上这将近两年的独居苦学,对我的一生,却是收获最多,影响最大的一个预备时代。” (节选自郁风一个真正的文人三叔达夫) 适用话题:“规划人生”“独立人格”“批判精神”“勤奋”“苦读精读”。,时文赏读 延伸学习,杏花春雨江南 王清铭 看过徐悲鸿先生的自题联“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印象特别深刻。每个人都有侠骨柔情的一面,骑白马驰骋在秋风萧瑟的辽阔塞上,马蹄嗒嗒,强劲的风刮动鬣鬃一般的头发,心头的豪情也随之猎猎作响。突然马一声长嘶,一个阳刚的形象镌刻在后人瞩望的视野。,【思维借鉴】 开头描写白马秋风塞上图景,引出下文对杏花春雨江南的挖掘。阳刚与阴柔,相映成趣。 杏花春雨江南具有深厚的情感内涵,它是人们心灵的寄托,具有诗意的柔婉之美。,画家吴冠中先生把这一句改为“骏马秋风冀北”,意境相似,后一句则完整保留。画家李可染更是以“杏花春雨江南”为题,画了一幅水墨画。在很多人的心中,江南是故乡,是心灵的家园,也是感情的寄托。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在听听那冷雨中就这样写道:“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那磁石一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 江南是一种时光无法磨灭的诗意,一种藏在心灵角落的柔情,是长期缠绕在思念之中的情结。我很有兴趣地查阅了“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它最早出现在元代词人虞集的风入松寄柯敬仲词中,画家柯敬仲要回江南,虞集写词相送:“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词翰兼美,一时争相传刻,流传遍海内。特别是“杏花春雨江南”,入画入书或入印,还被人织成锦帕,为时所贵。由此可见,这句词曾引发了无数人的共鸣。,第二、三、四段,从杏花春雨江南的出处谈起,由元向前追溯这一意象的文学历史,挖掘杏花春雨江南的文化底蕴。 前句运用比喻手法,后句化抽象为形象,使抽象的“思念”具体可感。 美丽、温柔、缠绵的情致像梦境一样,它会引发人们的思乡之情和感叹时光流逝的伤感。,江南是美丽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江南又是忧伤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或许是因美丽而忧伤,或是因忧伤而美丽?如果再往前到唐代,我们会遇上落魄的杜牧,沿着牧童手的指向,我们会在细雨霏霏的杏花村,端起盛满感伤的酒杯,与他隔着一千多年碰响这水底的火焰。,杏花春雨江南是一种传统的诗意生活,传达出作者对传统的诗意生活的向往、怀恋之情,流露出对这种生活即将消逝的留恋、遗憾、惋惜之情。,我很奇怪,杏花开放带来的是热闹的春意,宋祁就写过“红杏枝头春意闹”,但我们想到江南就想到柔情的雨,想到春雨就想到了在雨中开放和飘零的杏花。或许杏花春雨江南是一个缠绵的梦境,或是一种难以愈合的伤痛。或许,人生多苦难,生命的本质就是忧伤的,在我们远离故乡,或者感觉光阴悄然远逝,我们的心头就有杏花开放,就有江南雨犹如唐诗宋词一样,在我们梦的边缘平平仄仄地滴落,淋湿了我们押韵的心情。 生命不可缺少诗意。我们也不难明白,曾在春节晚会上那个小城雨巷的舞蹈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现代人的情感共鸣。人们并不是真的要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去寻找“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样的诗意和浪漫在现代生活中早已消逝,但并没有隔断现代人的向往。人们是怀旧的,也向往过上一种诗意的生活,这是日渐丰富的物质生活所无法弥补的心灵空缺。人们对杏花春雨江南的向往和怀恋,也是同样的情愫。,余光中先生说:“而无论工业如何发达,一时似乎还废不了雨伞。只要雨不倾盆,风不横吹,撑一把伞在雨中仍不失古典的韵味。”在杏花春雨的江南,也许我们不需要一把油纸伞,嗅着杏花的幽香,走在江南的雨里,被雨淋湿,也不失为一种幸福。,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