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2《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4041209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4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2《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2.2《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高中语文 2.2《老子》五章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课 老子五章,【词句积淀】 一、字音辨识 社稷( ) 舟舆( ) 观其徼( ) 远徙( ) 为而不恃( ) 受国之垢( ) 答案:j y jio x sh u,二、熟语积累 1.绝圣弃智:弃绝一切智慧、聪明。 2.见素抱朴:表现出来要单纯、内心要淳厚朴素。 3.以柔克刚:用温和的方法、手段制伏强硬的对手。 4.小国寡民:指国家小,人民少。 5.鸡犬相闻:鸡犬的叫声彼此都能听见。形容住得很近。 6.老死不相往来:形容彼此从不联系,从不交往。,三、名句默写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_,斯不善已。 2.生而不有,为而不恃,_。 3.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_。 4.邻国相望,_,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答案:1.皆知善之为善 2.功成而弗居 3.莫之能胜 4.鸡犬之声相闻,【文言归类】 一、一词多义 1.道 答案:动词,言说、说出/名词,便道,小路/动词,取道/名词,道理/名词,主张、思想、学说/名词,道义,道可道( ) 怀其璧,从径道亡(廉颇蔺相如列传)( ) 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 )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 于是废先王之道(过秦论)( ) 伐无道,诛暴秦(陈涉世家)( ),2.故 答案:相当于发语词“夫”,无义/名词,原因、缘故/名词,旧交 情/连词,所以/副词,仍旧,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廉颇蔺相如列传)( ) 君安与项伯有故(鸿门宴)( ) 未尝见天子,故振慑(荆轲刺秦王)( )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孔雀东南飞)( ),3.属 答案:动词,依从/动词,连缀/动词,通“嘱”/代词,侪辈、同一类人/动词,列入、编入/动词,管,掌管/动词,是,故令有所属( ) 衡少善属文(张衡传)( ) 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 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 ) 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 ) 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扁鹊见蔡桓公)( )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滕王阁序)( ),二、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名可名,非常名 ( )_ 答案:名词作动词 叫出,2.形容词活用 (1)欲以观其妙 ( )_ (2)弱之胜强,柔之胜刚 ( )_ (3)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 )_ (4)小国寡民 ( )_ (5)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 )_ 答案:(1)形容词作名词 微妙的地方 (2)形容词作名词 弱小的东西;柔软的东西 (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甘;使美;使安;使乐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变小;使变少 (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重,三、古今异义 1.名可名,非常名 古义:_ 今义: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十分,极 2.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古义:_ 今义:失传的或极难掌握的学问;高明而独到的学问 答案:1.不是永恒不变的 2.抛弃学问,四、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 翻译:_ 2.莫之能胜。( ) 翻译:_ 3.天下莫柔弱于水。( ) 翻译:_ 4.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翻译:_,答案:1.判断句。无标志的语意判断句。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被叫出的名称,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 2.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宾语“之”前置于谓语“能胜”前。什么也不能胜过它。 3.状语后置句。状语“于水”置于谓语“柔弱”后。天下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了。 4.定语后置句。定语“百倍”置于中心词“利”后。弃绝一切智慧、聪明,人民会有百倍之利。核心导学讲练互动区萃取知识的精华 细研深究 突破重点,【语句品评】 1.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句意品读】“无”和“有”是用来指称“道”的,用来表明“道”由无形质落实向有形质的一个过程。“道”是“无”中“有”和“有”中“无”,它超越人的经验世界,是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知行启迪】人们在面临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况时,不可拘泥于万事万物的表象,而应该用心去体悟“道”的实质。 如牛顿无意中观察到苹果落地,引起兴趣,感觉到苹果与地球之间存在某种联系或作用力,这就是“故常无,欲以观其妙”。但是这只是初步认识,他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有目的性地做了很多实验,最终验证了万有引力的存在,这就是“常有,欲以观其徼”。,2.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忧。 【句意品读】老子主张摒弃知识、智慧,摒弃仁义等道德规范,因为“智慧”等往往成了人们雕饰言行乃至弄虚作假以博取功名富贵的手段。 在老子看来,对百姓“仁”也没必要,因为“仁”必然会干涉百姓的生活,国家就不得安宁了。“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是因为人的天性就讲孝慈,不讲仁义,摒弃仁义,百姓自然就能回到上慈下孝上来。,同时老子还认为智巧谋虑的产生就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失,所以我们要防止智巧谋虑,这样社会就不会再有盗贼。而人心恢复自然本真的状态,即“见素抱朴”。,【知行启迪】对老子的这一观点要辩证看待,一方面,智巧谋虑并非意味着纯真本性的迷失,相反摒弃智巧谋虑意味着社会的退步和落后。另一方面,这一主张也有可借鉴之处。像“扶与不扶的纠结”等现象,不仅让我们看见了信任危机,也让我们感慨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若“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就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了。,3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句意品读】老子教导人们,不仅要看重正面,也要看重反面,要从反的关系里观察正面的含义。人们既要看重事物间相对的比较关系,又要看重超脱相对关系的绝对统一的关系。老子重视对立物的相互影响、渗透、转化,这是朴素辩证法的具体运用。 【知行启迪】_ _,参考示例:在充满喧嚣和躁动的当今社会,为人处世要多一些理性,既要看到一件事情好的一面,也要看到不好的一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好与不好、祸与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能片面地看问题。,【精要研习】 1.“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的含意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老子中的“道”的? 【明确】这句话的意思是:可以言说的道理,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理;可以被叫出的名称,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称。它包含两层含意:第一,没有绝对真理,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在认为有道理的东西,以后不一定还有道理;第二,客观事物的真相是语言难以穷尽的,能用语言描述的事物是有限的,语言难以完整描述所有的道理。,这句话出现在老子的第一章,又是第一章的第一句,带有开宗明义的作用。老子的“道”是老子阐述自己的人生观和哲学观的一个概念符号。,2.老子第七十八章,以“水”为喻,阐述了“以柔克刚”的思想,结合实际说说“以柔克刚”的意义。 【明确】(1)“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教导统治者要谦虚谨慎,民贵君轻。 (2)韬光养晦,“守雌”“贵柔”“知足”,这样就能持久而有韧性,保全自己并转化劣势。 (3)后发制人、骄兵必败、哀兵必胜、胯下之辱、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十年不鸣一鸣惊人、大勇若怯、能屈能伸等。 (4)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是一种中国式智慧。,3.你是怎样看待老子“小国寡民”的理想社会的? 【明确】(1)在老子看来,“小国寡民”社会是经过长期的“无为之事”和“不言之教”使人类的传统观念发生了根本转变的社会,是国家已经衰亡了的没有阶级压迫和阶级剥削的德治社会。 (2)在我们今天看来,老子实际上是主张回到远古的时代去,并停滞在那个阶段不再向前发展;这虽然是对他所在的那个尔虞我诈、率兽食人的时代的深恶痛绝,但这种彻底地取消阶级、抛弃技术与知识的理想社会,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备选要点】 我们如何看待老子的“无为”思想? 【明确】(1)人有思虑,有知识,有情欲,有作为,都是自然而然的,“有为”,本就是人类生活之必然趋势。而故意去思虑,去知识,去情欲,去作为,实在违反人类生活的自然趋势,去“人为”以返回“自然”,却正是最大的“不自然”;从这一点上看,道家的“无为”是一种悖论。,(2)但道家教人不以得失、祸福、毁誉、穷达扰其心,脱除名利思想,可以达到一种精神的解脱。道家教人不要过分地伤毁自然,保养自己的精力,不胡乱地消耗,可以拯救社会的弊端。道家在政治上极力反对干涉,反对专制,反对等级,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探究平台】 老子中的辩证法思想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在对立项的列举中重视“柔”“弱”“贱”的一方。对此我们应如何理解和评价? 我的观点:_ _,参考示例:老子中的这一辩证特点,就是著名的“守柔曰强”的思想。“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主要是要人们注意到只有处于“柔”“弱”的一方,才永远不会被战胜。只要保持住自己,就能持久而有韧性,就能战胜对方而不会被转化掉。这一观念在总结世事经验,开启人生智慧上曾起过作用。从“老子不为天下先”“哀兵必胜”到“宁受胯下之辱”等,在忍让和委屈中以求得生存的可能和积蓄力量,用以夺取最后的胜利,这些都属于智慧的一种。 老子中的这一辩证思想,仍然承续了不动情感、清醒冷静的理智态度和不失主体活动的特征,以服务于家族、邦国和个体的生存,它是维护生存的生活辩证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