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2.1《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

上传人:tian****1990 文档编号:14041042 上传时间:2020-07-01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4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2.1《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2.1《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高中语文 2.1《论语》十则课件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 儒 道 互 补 第1课 论语十则,【词句积淀】 一、字音辨识 不踰矩( )( ) 诲女( ) 轻裘( ) 无憾( ) 曲肱( ) 戚戚( ) 答案:y j hu qi hn n q,二、熟语积累 1.敏于事而慎于言:处事机敏,出言谨慎。 2.浮云富贵:把富贵看成飘浮的云彩。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3.克己复礼: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三、名句默写 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_。 2._,于我如浮云。 3._,小人长戚戚。 4.一日克己复礼,_。 答案:1.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2.不义而富且贵 3.君子坦荡荡 4.天下归仁焉,【文言归类】 一、通假字 1.可谓好学也已(“_”通“_”) 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_”同“_”,_) 答案: 1.已 矣 2.知(第三个) 智 聪明、明智,二、一词多义 1.就 答案:动词,靠近/动词,就职/动词,完成、达到目的/动词,登上,就有道而正焉( ) 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 轲自知事不就(荆轲刺秦王)( ) 荆轲遂就车而去(荆轲刺秦王)( ),2.施 3.目 答案:2.动词,表白/动词,施行、实行/动词,设置、安放/动词,用 3.名词,纲目、具体要点/动词,递眼色/名词,网上的眼,无施劳( )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过秦论)( )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张衡传)( ) 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孔雀东南飞并序)( ),请问其目( ) 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 纲举目张( ),4.安 答案:形容词,舒适、安逸/形容词,安稳/动词,养/动词,安置、安放/疑问代词,哪里/疑问代词,怎么、哪里,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 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衣食所安,弗敢专也(曹刿论战)( ) 见王夫人来了,方安设桌椅(红楼梦)( ) 沛公安在(鸿门宴)( )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5.焉 答案:助词,表陈述语气/疑问代词,哪里/兼词,相当于“于此”,意思是“在这里、从这里”/语气词,啊,就有道而正焉( ) 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劝学)( ) 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烛之武退秦师)( ),6.而 答案:并列关系连词/顺承关系连词/转折关系连词/修饰关系连词,敏于事而慎于言(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 敝之而无憾( ) 曲肱而枕之( ),三、指出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1.名词活用 (1)饭疏食、饮水 ( )_ (2)不义而富且贵 ( )_ (3)请事斯语矣 ( )_ 答案:(1)名词作动词 吃 (2)名词作动词 合乎义 (3)名词作动词 实践,实行,2.动词活用 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 )_ 答案:动词的使动用法 使安逸;使信任;使得到关爱,3.形容词活用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 )_ 答案: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乐,四、古今异义 一日克己复礼 古义:_今义:一天。 答案:一旦,表示假设。,五、判断下列文言句式的类型并翻译。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翻译:_ 2.敏于事而慎于言。( ) 翻译:_ 答案:1.判断句。“是也”表判断。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态度才是明智的。 2.状语后置句。状语“于事”“于言”后置。做事勤劳敏捷,说话小心谨慎。,【语句品评】 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句意品读】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过多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样就算是好学了。这句话重点讲对君子的道德要求。 【知行启迪】自古以来,许多人为追求名利而不择手段,进而迷失自我;然而也有许多人舍弃优裕的生活、工作条件做出利国利民的贡献。如钱学森、兰辉等。,2.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句意品读】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同时,不符合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知行启迪】“安贫乐道”是中国人几千年以来做人的标准之一,人要坚守道义和人格。问题奶粉、馒头、牛奶、汽车等层出不穷,再一次考验着我们中国人的良知。,3.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句意品读】孔子认为,君子通晓事理,故待人接物处世犹如在平坦 大道上行走,故心胸开朗而宽广,小人心思常为物役,患得又患失, 故经常忧愁。 【知行启迪】_ _,参考示例:作为君子,应当有宽广的胸怀,可以包容万物,不计个人得失。如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一生淡泊名利,一心向学;即使面对种种不公和别人的诽谤,也坦然处之,其心胸之宽广让人敬佩。,【备选链接】 1.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句意品读】孔子将人分成君子与小人,又把君子细分为知者与仁者。因智慧而超脱的人像流动的水一样快乐;信奉仁义道德的人像沉静的山一样恒久。知者上善若水,海纳百川;仁者高山仰止,厚德载物。 【知行启迪】现实生活中,“知”与“仁”离我们并不遥远。如面对需要帮助的弱者,我们既要科学地施救,又要理智地保护自己,这就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知”和“仁”。,2.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句意品读】孔子认为,“仁”的本质在于一切以人为本,把人放在第一位。在这个前提下,每个人都要用礼来约束自己的一切行为,使自己的一切都符合礼。也就是说,“仁”就是人对礼的自觉,是礼在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等方面的实现。 【知行启迪】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为人处世要谨慎善为,不看消极面,不偏听偏信,不胡说八道,一言一行,要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如果每一个人的视、听、言、动都虔诚、仁义、知礼,人与人之间也就和谐相处,整个社会也就秩序井然。,【精要研习】 1.本文的前几则,是孔子关于学习的看法。从中可以看出孔子关于学习有哪些主张? 【明确】(1)学习要专心致志,不要苛求生活条件的好坏,即“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2)学习要谨慎,要深入思考后再提出自己的见解,即“敏于事而慎于言”。,(3)要善于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从而改正自己的缺点,修正自己的道德行为,即“就有道而正焉”。 (4)在学习的问题上要有谦虚求实的品格,“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要有恒定的志向,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体味其中的快乐。,2.请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他为什么主张“慎于言”? 【明确】孔子主张“慎于言”,即少说话,说的时候要慎重。其原因是: (1)孔子很重视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即“言忠信”“言思忠”,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而如果爱说话,就难免言过其实,言行不一致,于道德就有愧了。 (2)孔子认为说话要择取恰当的时机,这样才不会引起人们的反感,才能发挥作用。 (3)孔子认为德是内,言是外,内在充实自然能发之于外,外在却不一定对内在有所裨益,更反对花言巧语,他认为“巧言令色,鲜矣仁”。,3.试分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一句中的三种境界。 【明确】“知之”“好之”“乐之”是学习的三种不同层次的境界。 “知之”“好之”“乐之”,这三者有密切的关联,层层深入。“知之”是一种认识,“好之”是一种兴趣,“乐之”是一种情感。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乐之”,即要以所学为乐事,并在学习的过程中找到乐趣,这样,才能取得较高的成就。,4.研读文章,通过子路、颜渊、孔子的志向,试分析三人的性格特点及道德境界。 【明确】,【备选要点】 1.读课文第二则,试分析道德修养过程中的阶段,并做出评价。 【明确】(1)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2)评价:孔子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指出了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2.通过学习理解本课的知识,请结合“克己复礼”谈谈“仁”和“礼”是什么关系。 【明确】(1)“克己复礼”指克制自己,使言行都回复到周礼上。孔子希望通过人们的道德修养使人们自觉遵守礼的规定。,(2)“仁”和“礼”的关系: “仁”是“礼”的基础。 孔子说“人而不仁,如礼何”是说明“仁”是“礼”的基础;这里说“克己复礼为仁”则是说明“礼”又规定了“仁”,依“礼”而行就是“仁”的根本要求。所以,“礼”要以“仁”为基础,靠“仁”来维护,离开“仁”,“礼”就徒具形式。 “礼”是“仁”的依托。 “仁”的具体内容是由“礼”的要求来规定的,离开“礼”,“仁”就无所依托。“仁”是内在的,“礼”是外在的。一内一外,互为表里,紧密结合不可分割。,【探究平台】 宋代学者朱熹认为,“克己复礼”就是“存天理,灭人欲”。你是怎样认识的,结合所学论语篇章,谈谈你的看法。 我的观点:_ _,参考示例:孔子的“克己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己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从论语的记载来看,孔子说的“克己复礼”只是在说一种具体的学习和修养方法;这里说的“礼”,就是指当时社会生活中实行的各种礼仪规范,而学习各种礼仪,正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内容。值得注意的是,孔子在这里强调的,不是应当按礼仪规范去待人接物,而是不符合礼的事就不要去做。也就是说,学习礼,不仅仅是要依礼而行,更重要的是要随时警惕自己不要去做失礼的事“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要做到这“四勿”,就必须“克己”,也就是要随时注意约束自己,克服种种不良习性和私心,这其实也正是今天我们常说的“战胜自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