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简答和论述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39797000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学简答和论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病理学简答和论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病理学简答和论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问答题0.4.01 举例说明病理学在医学中的地位0.4.02 简述病理学常用研究方法的应用及其目的0.4.03 简述病理学的发展史1.4.01 试述萎缩的基本病理变化。1.4.02 试以肾盂积水为例,说明萎缩的发生常是综合性因素所致,并简述肾盂积水的病理变化。1.4.03 缺氧从哪些方面导致细胞损伤?1.4.04 化学性物质和药物是通过哪些途径造成细胞损伤的?其损伤程度与哪些因素有关?1.4.05 导致细胞遗传变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细胞遗传变异可致哪些后果?1.4.06 试述细胞水肿的主要原因、发生机制、好发器官和病变特点。1.4.07 试述肝脂肪变性的原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及后果。1.4.08 举例说明纤维结缔组织的透明变性易在何种情况下发生,其形态学表现如何?1.4.09 含铁血黄素是如何形成的?有何形态学特点?有何临床意义?1.4.10 简述坏死的过程及其基本病理变化。1.4.11 变性与坏死有何关系?如何从形态学上区别变性与坏死?1.4.12 试从病变部位、发病原因、病变特点及全身中毒症状等方面比较干、湿性坏疽的异同。1.4.13 坏死对机体的影响与哪些因素有关?举例说明。1.4.14 坏死与凋亡在形态学上有何区别?1.4.15 病案分析 男,63岁。6 年前确诊为脑动脉粥样硬化。一周前发现右侧上、下肢麻木,活动不自如。1 天前出 现右侧上、下肢麻痹,无法活动。诊断为脑血栓形成。请分析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脑可能发生的改变及病变特点和 发生机制。2.4.01 简述肉芽组织的肉眼与镜下特点,功能及转归。2.4.02 试述肉芽组织各成分与功能的关系2.4.03 举例说明伤口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有何区别?2.4.04 简述损伤处细胞再生的分子机制及其作用。3.4.01 简述淤血的原因、病变及其结局。3.4.02 简述血栓形成的条件及其对机体的影响。3.4.03 请列出栓子的种类及栓子运行途径。3.4.04 简述栓塞的类型及其产生的后果。3.4.05 简述梗死的原因、类型及其不同类型梗死的形成条件。3.4.06 描述梗死的病理变化。3.4.07 简述血栓形成、栓塞、梗死三者相互关系。4.4.1 简述渗出液和漏出液的区别。4.4.2 简述炎性渗出对机体的利与弊。4.4.3 简比较脓肿与蜂窝织炎的异同。4.4.4 炎症局部可有哪些临床表现,其病理学基础是什么?4.4.5 简述影响炎症过程的诸因素。4.4.6 从病理学角度如何确诊炎症?5.4.01 简述异型性、分化程度及与肿瘤良恶性的关系。5.4.02 试比较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5.4.03 简述肿瘤的命名原则。5.4.04 试比较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5.4.05 试比较癌与肉瘤的区别。5.4.06 简述恶性瘤对机体的影响。5.4.07 简述食管癌、胃癌、大肠癌的共同点(或相似点)。5.4.08 简述肿瘤的分级、分期及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指出其在肿瘤防治中的意义。5.4.09 何谓癌前病变,请列举 5 种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并说明应如何正确对待癌前病变。6.4.01 简述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病变。6.4.02 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后有哪些继发病变?6.4.03 简述心肌梗死的类型及特点。6.4.04 简述心肌梗死的合并症。6.4.05 简述原发性高血压晚期心、脑、肾的病变特点。6.4.06 简述风湿病的基本病变。6.4.07 简述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6.4.08 何谓动脉瘤?根据其形态可分为哪些类型?6.4.09 试比较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之心脏病变特点6.4.10 试比较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与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赘生物的病变特点。6.4.11 试比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6.4.12 冠状动脉性心脏病在临床上有哪些类型?6.4.13为什么说风湿病的发生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有关?6.4.14 何谓原发性高血压?其各型病变特点是什么?6.4.15 简述风湿性关节炎的病变及临床特点6.4.16 简述扩张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6.4.17 简述肥厚性心肌病的病变特点7.4.01 简述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及主要病变特点。7.4.02 简述大叶性肺炎红色肝样变期的主要临床表现及病理学基础。7.4.03 比较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两者有何区别。7.4.04 试比较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7.4.05 何谓肺硅沉着病?简述其病变特点、分期和并发症。7.4.06 简述肺癌和鼻咽癌的扩散途径。四、问答题:8.4.01 简述病毒性肝炎的基本病理变化。8.4.02 简述胃和十二指肠溃疡病的病变特点及临床表现。8.4.03 阐述肝硬化引起门脉高压发生的机制及临床表现。8.4.04 试以肉眼形态特点区别胃的良、恶性溃疡。8.4.05 简述门脉性肝硬化时主要的侧支循环和合并症。& 4.06简述慢性胃炎的分类和B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变特点。9.4.01 霍奇金病的组织学诊断依据主要有那些?9.4.02 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与非霍奇金淋巴瘤有何不同?9.4.03 简述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特点和临床病理联系。10.4.01 简述急性弥漫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10.4.02 简述毛细血管外增生性肾炎的病理变化及临床表现。10.4.03 简述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变化。10.4.04 阐述肾盂肾炎的病因和发病机理。10.4.05 试比较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11.4.01什么是CIN?什么是原位癌及原位癌累及腺体?它们是否一定发展为浸润癌?11.4.02 试述葡萄胎的基本病变要点?11.4.03 试述绒毛膜癌的基本病变要点?12.4.1 试比较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异同。12.4.2 试述甲状腺髓样癌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12.4.3 阐述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的病因及主要病变特点。12.4.4 慢性甲状腺炎可分为哪两型?请分别阐述其临床病理学特点。13.4.01 流行性脑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比较有何异同?13.4.02 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比较有何异同?13.4.03 与发生在其他系统的肿瘤相比,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瘤有何特性?14.4.01 试述结核病的基本病变及转化规律。14.4.02 试从病理学特点方面鉴别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病。14.4.03 患原发性肺结核的儿童,如抵抗力极差,可发生哪些后果?请简述它们的主要病变。14.4.04 试述继发性肺结核病常见类型的病变特点及临床病理联系。14.4.05 简述伤寒的病理特点及其常见的合并症。14.4.06 简述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部位及病变特点。14.4.07 后天性梅毒分为几期,各期有何病变特点?14.4.08 试列举三种能引起肠道溃疡的传染病,并简述其溃疡形态特点。15.4.01 一患者以腹痛、腹泻求治,结合所学病理知识,主要应考虑哪两种疾病,其病变和临床表现有何不同?15.4.02 简述血吸虫病不同发育阶段所引起的病变和发病机制。答案四、问答题(此处仅列出答案要点)0.4.01桥梁作用;以其他基础学科如解剖学、组织胚胎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寄生虫学、微生物学等为基础; 为临床医学提供学习疾病的必要理论。0.4.02尸体解剖:查明病因,提高临床工作质量,减少同种疾病的漏诊与误诊率;通过尸体解剖,积累教学、科 研素材;帮助解决法律纠纷等;活检:及时准确诊断疾病,判断疗效,并能利用活检组织进行特染、超微结构观察、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组织细胞培养等对疾病进行深入研究;动物实验:复制疾病的模型,了解疾病的病因、发病机 制、病变过程的动态变化及外来因素如药物对疾病的影响等;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可以观察细胞和组织病变的发 生发展过程,了解外来因子对组织细胞的影响等。0.4.03病理学的发展大致分四个阶段;来源于古希腊哲学的病理学:古希腊名医Hippocrates的液体病理学和 Asclepiades的固体病理学,都对疾病的来源作了阐述,但未对医疗实践起到理论指导作用;器官病理学的建立:1761 年,意大利医学家Morgagni发表了疾病的部位和病因一书,从而创立了器官病理学,标志着病理形态学的开端; 细胞病理学的建立: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Virchow根据对大量尸检材料的显微镜改变,提出了细胞病理学的理论, 认为细胞的改变和细胞的功能是一切疾病的基础,并指出了形态学改变与疾病过程和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现代病 理学的发展:a超微结构病理学一从亚细胞(即细胞器)水平观察病变;b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一能显示细胞内的化 学成分;c免疫病理学一用免疫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来阐述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d遗传病理学一从染色体畸变和 基因突变的角度进行疾病的探讨;e分子病理学一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f免疫组织化学一免疫学 与组织化学相结合的方法去探讨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组织发生。(刘钧)1.4.01 肉眼 1)体积或实质缩小;2)外形变化可以不明显;3)重量减轻;4)颜色变深;5)质地变硬。光镜 1)实质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2)间质增生。电镜 1)细胞器退化、减少;2)自噬小体增多;3)脂褐素。1.4.02综合性因素肾功能不能有效发挥一失用f;肾盂积水一肾实质受压一萎缩;f血管受累一营养不良病理变化1)肉眼 体积大;实质薄;肾盂、肾盏扩张。2)光镜肾实质变薄;肾小球、肾小管数量减少;间质纤维组织增生。1.4.03细胞缺氧一线粒体受损一氧化磷酸化障碍一细胞内ATP生成减少,可导致:细胞膜钠一钾泵功能下降一细胞内钠、水增加一细胞水肿;核糖体脱落一蛋白质合成减少一胞质内三酰甘油蓄积一脂肪变性;糖酵解增加一细胞内酸中毒一胞质内溶酶体酶释放、活化一细胞坏死;细胞膜钙泵功能下降一胞质内游离钙升高一多种酶活化一膜结构损伤一溶酶体酶释放、活化一细胞坏死;细胞缺氧还可使活性氧类物质增加一膜结构损伤一溶酶体酶释放、活化一细胞坏死。1.4.04途径:1)直接的细胞毒性作用;2)代谢产物对靶细胞的毒性作用;3)诱发免疫性损伤;4)诱发DNA损伤; 因素:1)剂量;2)吸收、蓄积、代谢或排出的部位;3)代谢速度的个体差异。1.4.05原因:1)化学物质和药物;2)病毒;3)射线。后果:1)结构蛋白合成低下;2)核分裂受阻;3)合成异常生长调节蛋白;4)酶合成障碍。1.4.06原因:缺氧、感染、中毒。机制:钠一钾泵功能障碍。好发器官:肝、心、肾。病变特点:1)肉眼体积增大、颜色变淡;2)光镜细胞肿胀,胞质淡染、清亮,核可稍大;3)电镜线粒体、内 质网等肿胀呈囊泡状。1.4.07原因:缺氧、感染、中毒、营养缺乏。机制:1)肝细胞质内脂肪酸增多;2)三酰甘油合成增多;3)载脂蛋白减少。病理变化:1)肉眼肝大、边缘钝、色淡黄、质较软、油腻感;2)光镜肝细胞体积大、胞质内有圆形或卵圆 形空泡,可将核挤至一侧,肝索紊乱,肝窦扭曲、狭窄乃至闭塞。后果:重者肝细胞坏死,继发纤维化。1.4.08发生情况:纤维结缔组织的生理性和病理性增生,如发生萎缩的卵巢、乳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肾 梗死后机化等。形态学表现:1)肉眼 灰白色、均质半透明,较硬韧;2)光镜 胶原纤维变粗、融合、均质,淡红色,成索或 成片,其内纤维细胞和血管很少。1.4.09形成:血管中逸出的红细胞被巨噬细胞摄入,经其溶酶体降解。在巨噬细胞质内,来自红细胞的血红蛋白的 Fe3+与蛋白质结合形成铁蛋白微粒,若干铁蛋白微粒聚集成光镜下可见的含铁血黄素。形态:HE染色呈棕黄*色,较粗大,有折光的颗粒。普鲁蓝染色呈蓝色。临床意义:1)局部沉着过多,提示陈旧性出血,可继发纤维化;2)全身性沉着,多系溶血性贫血、多次输血、 肠内铁吸收过多。1.4.10过程:细胞受损一细胞器退变,胞核受损一代谢停止一结构破坏一急性炎反应一坏死加重。基本病变:1)核固缩、碎裂和溶解;2)胞质红染,胞膜破裂,细胞解体;3)间质内胶原纤维肿胀、崩解、液化, 基质解聚;4)坏死灶周围或坏死灶内有急性炎反应。1.4.11关系:坏死可由变性发展而来,坏死可使其周围细胞发生变性。 区别:1)变性胞质变化;胞核无改变;可恢复正常;2)坏死胞质变化;胞核改变;有炎反应;不能恢复正常。1.4.12 干、湿性坏疽的异同 干性坏疽 湿性坏疽 好发部位 四肢末端 多发于与外界相通的内脏 发病原因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通畅 动脉阻塞、静脉回流受阻 全身中毒症状 轻 重病变特点 干固皱缩,呈黑褐色,边界清楚 明显肿胀,呈污黑色,恶臭,边界不清1.4.13坏死细胞的生理重要性(如心肌细胞坏死较纤维细胞坏死影响大);坏死细胞的数量(如单个肝细胞坏死较广泛肝细胞坏死影响小);坏死细胞的再生能力(如神经细胞坏死较上皮细胞坏死影响大);发生坏死器官的贮备代偿能力(如肺的局灶性坏死较心的局灶性坏死影响小)。1.4.14 坏死与凋亡的形态学区别 坏死 凋亡 受损细胞数 多少不一 单个或小团 细胞质膜 常破裂 不破裂 细胞核 固缩、裂解、溶解 裂解 细胞质 红染或消散 致密 间质变化 胶原肿胀、崩解、液化,基质解聚 无明显变化 凋亡小体 无 有 细胞自溶 有 无 急性炎反应 有 无1.4.15可能发生的改变:1)脑萎缩;2)脑梗死。病变特点:1)肉眼脑体积缩小,重量减轻,脑沟加深,脑回变窄,皮质变薄;左大脑半球有一软化灶;2)光 镜 神经细胞体积缩小、数量减少,软化灶周有脑水肿,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并可见泡沫细胞。机制:1)脑动脉粥样硬化一管腔相对狭窄且渐加重一脑组织慢性缺血一营养不良一萎缩;2)脑动脉粥样硬化继发血 栓形成一阻塞血管腔一动脉供血中断一脑梗死(软化)。(谢贤镛)2.4.01肉眼鲜红色、颗粒状、柔软、湿润、嫩;镜下大量新生的毛细血管、成纤维细胞及各种炎细胞;功 能抗感染,保护创面;填平创口或其它组织缺损;机化或包裹坏死组织、血栓、炎性渗出物或其它异物;结局间 质的水分逐渐吸收、减少,炎细胞减少并消失,部分毛细血管腔闭塞、消失,少数毛细血管改建为小动脉和小静脉, 成纤维细胞变为纤维细胞,肉芽组织最后形成瘢痕组织等。2.4.02炎细胞可以抗感染、清除异物,保护创面,巨噬细胞尚可促进组织再生和增生;成肌纤维细胞可使伤口 收缩;毛细血管可提供局部组织修复所需的氧和营养,同时也有利坏死组织吸收和控制感染;肉芽组织的所有成 分有填补组织缺损及机化的功能。2.4.03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的区别 一期愈合二期愈合 条件组织缺损少,创缘整齐,无感染的伤口组织缺损大,创缘哆开,无法整齐对合,或伴有感染的伤口 坏死组织少 多炎反应轻 重表皮再生伤后2448小时再生上皮覆盖伤口异物清除、感染控制、肉芽组织形成后才开始 肉芽组织第三天从伤口边缘开始长入少量肉芽组织伤口边缘或底部长入多量肉芽组织 伤口收缩不明显明显愈合时间 57天达临床愈合(短)时间长 瘢痕少、规则、线状大、不规则2.4.04生长因子可刺激细胞的增生,并且还参与损伤组织的重建; 细胞因子刺激成纤维细胞的增生及胶原合成,刺激血管再生; 细胞外基质把细胞连接在一起,借以支撑和维持组织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生长抑素和细胞接触抑制当细胞增生到与邻近组织细胞接触时,细胞即停止生长分裂,不致细胞过多堆积。(刘钧)3.4.01淤血的原因:静脉受压;静脉阻塞;心力衰竭。病变:1)肉眼淤血组织、器官体积增大;呈暗红色;皮肤淤血时发绀,温度下降;2)镜下毛细血管、 小静脉扩张,充血;有时伴水肿;实质细胞变性。结局:淤血时间短可以恢复正常;淤血时间长则组织或器官缺氧、代谢产物堆积致淤血性水肿、体积增大、 淤血性硬化。3.4.02形成条件:心血管内膜的损伤;血流状态的改变;血液凝固性增高。对机体的影响:1)有利的一面防止出血;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2)不利的一面血栓阻塞血管可引起 组织的缺血、发生坏死;血栓脱落形成栓子引起栓塞;瓣膜上血栓机化引起瓣膜病;微循环内广泛微血栓形成 后可引起广泛出血等严重后果。3.4.03种类:血栓;脂肪;气体:空气、氮气;羊水;肿瘤细胞;寄生虫及寄生虫卵;细菌等。运行途径:1)顺血流方向体静脉一右心房一右心室一肺动脉及其分支;左心房一左心室一动脉系统至大 动脉的分支,最终嵌塞于口径与其相当的分支。2)逆血流方向(由于胸、腹腔内压骤然剧增所致) 下腔静脉一下 腔静脉所属的分支;左心一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一右心等。3.4.04栓塞的类型:血栓栓塞;气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其他如寄生虫及其虫卵栓塞,肿瘤 细胞栓塞等。后果:肺动脉栓塞,可致肺出血性梗死,甚至致急性呼吸衰竭、心力衰竭而死亡;脑动脉栓塞,可致脑梗 死,呼吸中枢和心血管中枢的梗死可引起患者死亡;肾动脉栓塞,可引起肾脏梗死;脾动脉栓塞,可引起脾脏梗 死;肠系膜动脉栓塞,可致肠梗死,湿性坏疽形成;肝动脉栓塞,可引起肝梗死等。3.4.05梗死的原因:血栓形成;动脉栓塞;动脉痉挛;血管受压闭塞。类型:贫血性梗死;出血性梗死。条件:1)贫血性梗死组织结构比较致密;侧支循环不充分;动脉分支阻塞。2)出血性梗死组织疏 松;双重血液供给或血管吻合支丰富;组织原有淤血;动脉分支阻塞;侧支循环不能代偿等。3.4.06贫血性梗死1)肉眼:外观呈锥体形,灰白色;切面呈扇形;边界清楚;尖部朝向器官中心,底 部靠近器官表面;梗死周边可见充血、出血带。2)镜下: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脑为液化性坏死);梗死边缘 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梗死边缘有充血和出血等。出血性梗死1)肉眼:梗死区呈暗红色或紫褐色;有出血;失去光泽,质地脆弱;边界较清;肺的 出血性梗死的底部靠近肺膜、尖部指向肺门的锥形病灶。2)镜下:梗死区为凝固性坏死;梗死区及边缘有明显的 充血和出血;梗死边缘有多少不等的中性粒细胞浸润等。3.4.07概念1)血栓形成 活体的心脏或血管腔内;血液成分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2)栓塞 循 环血液中;异常物质随血液流动;阻塞血管腔的过程。3)梗死动脉阻塞;侧支循环不能代偿;局部组织 缺血性坏死。三者相互关系 血栓形成一血栓栓塞一梗死(无足够侧支循环时发生)。(郭乔楠)四、问答题4.4.1渗出液:蛋白含量高;细胞成分多;混浊,易凝固;密度高;见于炎症;漏出液:蛋白含量 低;细胞成分少;清亮、透明,不易凝固;密度低;见于血液循环障碍。4.4.2有利的方面:稀释毒素;免疫反应;吞噬杀灭病原体;促进修复;局限病灶。有弊的方面: 压迫,阻塞;机化,粘连;损伤组织。4.4.3不同点:1)脓肿:主要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局限性;组织破坏、形成脓腔;痊愈后易留瘢痕; 2)蜂窝织炎:常为溶血性链球菌引起;常见于皮肤、肌肉和阑尾等;弥漫性,易扩散;痊愈后常不留瘢痕; 共同点:均为化脓性炎。4.4.4临床表现:红、肿、热、痛、功能障碍;病理学基础:红:充血;肿:炎性渗出或增生;热:充血 和代谢增强;痛:离子浓度、炎症介质和压迫神经;功能障碍:组织损伤、压迫阻塞及局部疼痛等。4.4.5致病因子;全身性因素(免疫、营养、内分泌等);局部因素。4.4.6变质、渗出、增生;炎细胞浸润最重要。4.4.7右拇趾化脓性炎,脓血症。创伤一感染一化脓性炎一血道播散一脓血症。(步 宏)四、问答题5.4.01肿瘤的异型性为肿瘤组织无论在细胞形态和组织结构上都与其来源的正常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肿瘤 的分化(成熟)程度为肿瘤的实质细胞与其来源的正常细胞和组织在形态和功能上的相似程度;肿瘤的异型性愈大, 分化程度愈低,则肿瘤更倾向于恶性,反之则很可能为良性。5.4.02肿瘤性增生与炎性或修复性增生的区别肿瘤性增生 炎性或修复增生 病因去除后 细胞持续增生 细胞停止增生 增生组织的分化成熟程度 不同程度失去分化成熟的能力 分化成熟 与整个机体的协调性 增生具有相对自主性 具有自限性,受调控 对机体的影响 对机体有害无益 机体生存所需5.4.03 良性瘤在其来源组织名称后加一“瘤”字来命名;恶性瘤是在上皮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癌”, 在间叶组织来源的组织名称后加上“肉瘤”来命名;有些来源于幼稚组织及神经组织的恶性瘤称为母细胞瘤;有 些恶性瘤冠以人名加“病”或“瘤”的习惯名称来命名;有的肿瘤的实质是由两个或三个胚层的各种类型的组织混 杂在一起构成则称为畸胎瘤;转移瘤的命名则将继发器官或组织名置于原发器官和肿瘤名的前面,如肝癌转移至肺, 则称为肺转移性肝癌。5.4.04良性瘤与恶性瘤的区别良性瘤 恶性瘤组织分化程度 分化好,异型性小、与原有组织的形态相似 分化不好、异型性大、与原有组织的形态差别大 核分裂 无或稀少,不见病理性核分裂 多见,可见病理性核分裂生长速度 缓慢 较快生长方式 膨胀性和外生性生长 浸润性和外生性 包膜 有 无与周围组织分界 清楚 不清楚继发改变 很少发生出血、坏死 常发生出血、坏死、溃疡形成转移 不转移 常有转移复发 手术后很少复发 手术后较多复发 对机体的影响 较小,主要为局部压迫或阻塞作用,如果发生在重要器官亦可引起严重后果 较大,除压迫、阻塞外, 还可以破坏原发和转移处的组织,引起出血、坏死、感染,甚至造成恶病质5.4.05 癌与肉瘤的区别 癌 肉瘤 组织来源 上皮组织 间叶组织 发病率 较常见 较少见 发病年龄 多见于40岁以上 多见于青少年大体特点 质较硬、灰白色、较干燥 质软、灰红色、湿润、鱼肉状组织学特点 多形成癌巢,实质与间质分界清楚,常有纤维组织增生 肉瘤细胞多弥漫分布,实质与间质分界不清,间 质内血管丰富,纤维组织少网状纤维 癌细胞间多无 肉瘤细胞间多有转移 多经淋巴道转移 多经血道转移5.4.06局部压迫和阻塞;浸润破坏器官;转移;出血、坏死、感染;疼痛、内分泌紊乱、恶病质。5.4.07发病年龄、早期转移途径相似;有相似的肉眼类型:如溃疡型、蕈伞型(息肉型、隆起型)、浸润型(髓 质型、缩窄型)等;其早、中、晚期的分期均以浸润的深度为主要依据;组织学特点为均形成癌巢。5.4.08恶性瘤分为高、中、低分化三级;分化与恶性度的关系:高分化为低恶性程度,中分化为中恶性程度, 低分化为高恶性程度;肿瘤分为早、中、晚期三期;早期的治疗效果好,晚期的治疗效果差,故肿瘤防治抓“三 早”非常重要。5.4.09癌前病变或疾病是指一类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如黏膜白斑;纤维囊性乳腺 病;结肠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慢性子宫颈炎伴子宫颈糜烂;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胃溃疡;皮肤慢性溃疡。 癌前病变或癌前疾病只是相对于其他良性疾病或病变来说有癌变的潜在可能性的良性病变(或疾病),并非一定都 发展为癌。但值得人们注意的是应正确认识、对待和及时治疗癌前病变或疾病。6.4.01基本病变分为三期。脂纹期:肉眼 动脉内膜面见黄*色帽针头大的斑点或条纹;光镜 病灶处大量泡 沫细胞聚集等;纤维斑块期:肉眼内膜面散在灰白色不规则形隆起的斑块;光镜表层为纤维帽,下方见泡 沫细胞等;晚期可见脂质池及肉芽组织;粥样斑块期:肉眼内膜面见灰黄*色斑块,纤维帽的下方有黄*色粥糜 样物;光镜在纤维帽深部有粉红染的无定形物质、胆固醇结晶及钙化,底部及周边部可见肉芽组织;粥瘤处中膜 变薄,外膜可见新生的毛细血管、结缔组织增生。6.4.02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粥瘤性溃疡;钙化;动脉瘤形成;血管腔狭窄。6.4.03心内膜下心肌梗死 特点:多发性、小灶性(0.51.5cm)坏死,不规则分布于左心室四周,梗死仅累及 心室壁内侧1/3的心肌,并波及肉柱及乳头肌。区域性心肌梗死 特点:病灶较大,直径2.5cm以上,累及心室壁 全层,尤其多见于左心室前壁、心尖部、室间隔前2/3及前内乳头肌。6.4.04乳头肌功能失调;心脏破裂;室壁瘤;附壁血栓形成;急性心包炎。6.4.05心:左心室向心性肥大一离心性肥大;肾:双侧原发性颗粒性肾固缩;脑:脑水肿,脑软化,脑出血。6.4.06可表现为非特异性炎或肉芽肿性炎。典型病变分为三期,变质渗出期,即结缔组织黏液变性和纤维蛋白性 坏死;增生期(肉芽肿期),即由纤维蛋白样坏死物、Aschoff细胞、淋巴细胞及浆细胞构成的Aschoff小体;纤 维化期(愈合期)。6.4.07 急性期:瓣膜肿胀,闭锁缘有串珠状单行排列的疣状赘生物,粘连紧密,不易脱落。后果:病变反复发作, 致瓣膜增厚、变硬、卷曲、短缩,瓣叶相互粘连,腱索增粗、短缩,导致瓣膜病。6.4.08动脉瘤(aneurysm) 血管(大多数为动脉)壁;限局性异常扩张;以主动脉和脑血管最常受累且 后果严重。动脉瘤类型:囊状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圆柱状动脉瘤;舟状动脉瘤;蜿蜒状动脉瘤。6.4.09风湿性心脏病:风湿性心内膜炎的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风湿性心肌 炎的心肌间质有风湿小结,风湿性心包炎的浆液纤维蛋白性炎;高血压性心脏病:左心室的向心性肥大(代偿期) 一离心性肥大(失代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还可见弥散性心肌细胞坏死,弥漫性 心肌间质纤维化,甚至心肌梗死。6.4.10 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无病变的瓣膜,赘生物体积巨大、松脆、含大量细菌,破碎后引起含菌 性栓塞和继发性脓肿;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常发生在原有病变的瓣膜,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污秽灰黄*色、 质松脆、易破碎脱落、其深部有细菌团,赘生物脱落引起动脉性栓塞和血管炎。6.4.11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和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病变特点及其后果比较急性风湿性心内膜炎 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病变特点 肉眼 瓣膜闭锁缘见单行串蛛状排列的灰白色、半透明的疣赘物,其附着牢固、不易脱落 心瓣膜增厚、变形、 溃疡,表面赘生物呈息肉状或菜花状、灰黄*色、干燥、脆、易脱落镜下 疣赘物为由血小板、纤维蛋白构成 疣赘物由血小板、纤维蛋白、细菌菌落、炎细胞和坏死组织构成,瓣膜溃疡 底部有肉芽组织和炎细胞,甚至可见风湿性心内膜炎病变后果 反复发作导致心瓣膜病 瓣膜病,动脉性栓塞,免疫性合并症6.4.12心绞痛;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冠状动脉性猝死。6.4.13风湿病与链球菌性咽喉炎的发病地区和发病季节一致;抗链球菌治疗能减少风湿病发生;风湿病发病 前2周有链球菌感染;风湿病患者血中抗链球菌抗体滴度升高。6.4.14原发性高血压:原因未明;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收缩压2140 mmHg (18.7kPa)和/或舒张压90 mmHg (12.0kPa)为主要表现;独立性全身性疾病;以全身细动脉硬化为基本病变;常引起心、脑、肾及眼底病变 并有相应的临床表现。各型病变特点:1)缓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功能紊乱期的基本改变为全身细、小动脉痉挛;动脉系统 病变期的病变为细动脉、肌型小动脉硬化,弹力肌型及弹力型动脉可伴发粥样硬化病变;内脏病变期的病变为心脏 代偿期左心室壁向心性肥大,失代偿期左心室壁离心性肥大;肾脏 原发性颗粒性固缩肾;脑 高血压脑病,脑软化, 脑出血;视网膜 视网膜中央动脉硬化;2)急进型高血压的病变特点:增生性小动脉硬化和坏死性细动脉炎。 6.4.15病变特点:滑膜充血、肿胀,关节腔内有大量浆液渗出。临床特点:累及大关节,游走性多关节炎,局部有红、肿、热、痛、活动受限,病变消退后不遗留关节变形。6.4.16肉眼 心脏重量增加(诊断标准:男性350 g,女性300 g),心腔明显扩张,室壁可略增厚,心尖部变 薄呈钝圆形,心瓣膜无器质性病变,心内膜可增厚,常见附壁性血栓。光镜 心肌细胞不均匀性肥大,核大而深染,核形不整,心肌胞质发生空泡变性及小灶状液化性肌溶解,内膜 下及心肌间质纤维化,肉柱间隐窝内常见小的附壁血栓。6.4.17肉眼 心脏重量达500 g以上,心室肌肥厚,且以室间隔不匀称肥厚尤为突出,心室腔狭窄,二尖瓣(主 瓣)及主动脉瓣下方之心内膜增厚。光镜 心肌细胞普遍性高度肥大,心肌排列紊乱、其面积约占心室肌的30%50%,肌丝排列异常,间质纤维化。6.4.18死者生前患有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死因是急性左心衰竭。尸检可发现:1)心左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左心室前壁等心肌梗死;2)肺急性肺淤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一心绞痛(8+年);左心室心肌梗死一心前区疼痛难忍;左心室心肌梗死一急性左心衰竭一 急性肺淤血一呼吸困难,咳出少许粉红色痰液。四、问答题7.4.01慢性支气管炎的病因1)外源性因素:理化因素,如吸烟、空气污染、气候寒冷;感染因素;过敏因 素;2)内源性因素:机体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呼吸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低下;过敏体质。主要病变特点 1)呼吸道黏膜上皮的损伤与修复;2)黏液腺体增生、肥大,久之,腺体萎缩;3)管壁病变,如 炎细胞浸润、纤维组织增生等。7.4.02呼吸因难、发绀:肺泡壁毛细血管扩张,肺叶实变,肺泡换气功能下降;咳嗽、咳铁锈色痰:肺泡腔内红 细胞破坏,血红蛋白变性等使痰液呈铁锈状;胸痛:病变累及胸膜,形成纤维蛋白性胸膜炎。7.4.03大叶性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主要区别大叶性肺炎小叶性肺炎病原菌以致病力强的肺炎球菌为主多种细菌,常为毒力弱的肺炎球菌 发病年龄青壮年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病变特点急性纤维蛋白性炎急性化脓性炎 病变范围以肺段或肺叶为病变单位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为病变单位,病变大小不一,多发性,散在于两肺 病变分期典型者分为充血水肿、红色肝样变、灰色肝样变和溶解消散期病变无程期性 支气管旁淋巴结一般无病变常常肿大,呈急性炎性反应 临床表现起病急骤,高热、寒颤、胸痛、咳嗽、咳铁锈色痰和呼吸困难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 咳痰结局绝大数痊愈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 并发症肺肉质样变、肺脓肿、脓胸、败血症、纤维蛋白性胸膜炎、中毒性休克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 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7.4.04支原体肺炎与小叶性肺炎的区别支原体肺炎小叶性肺炎病原菌肺炎支原体多种细菌 发病情况多为青少年小儿、老人、体弱、久病卧床者 炎症特点非化脓性炎急性化脓性炎病变部位肺间质以细支气管为中心的肺小叶 肺组织结构破坏无形成脓肿时可有临床表现 起病较急、多有发热、倦怠、头痛、剧烈咳嗽、几乎无痰 常为其他疾病的并发症,可有发热、咳嗽、咳痰 肺叶实变的体征 无 融合时可有预后 痊愈、良好 多数痊愈、少数体弱者预后差并发症 一般均无 脓血症、肺脓肿、脓胸、支气管扩张症、呼吸衰竭、心力衰竭7.4.05肺硅沉着病 游离的二氧化硅微粒在肺内蓄积而引起的一种慢性职业病;以肺和肺门淋巴结等形成硅结 节及间质纤维化为其基本病变。病变特点肺硅结节形成;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硅沉着病可分为三期:第一期 硅结节形成主要局限于淋巴系统,病变主要在中、下叶近肺门处;第二期 硅 结节明显扩展到淋巴系统以外的肺组织,硅结节数量增多并互相融合,肺间质纤维化,但病变范围不超过全肺的1/3; 第三期硅结节呈瘤样团块,直径超过2cm ;或肺间质纤维化严重,病变范围超过全肺的1/3。常见的并发症 肺结核;肺源性心脏病。7.4.06肺癌扩散途径:直接蔓延向纵隔、心包、横膈、胸膜等处直接侵犯,在肺组织内可沿支气管及肺泡间孔 向周围播散;淋巴道转移胸内以支气管旁、肺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为多见,胸外以锁骨上、腋下淋巴结转移较多 见;血道转移常转移至脑、肾上腺、骨、肝等脏器。鼻咽癌扩散途径:直接蔓延破坏颅底骨,以卵圆孔处破坏最多见;淋巴道转移先至咽后淋巴结,然后 至颈上深淋巴结;血道转移 骨、肺、肝为最常见。& 4.01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细胞质疏松化、气球样变,嗜酸性变、嗜酸性坏死、点状坏死、碎片状坏死、桥接 坏死等;炎细胞浸润:以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为主;间质反应性增生(包括Kuppffer细胞、间叶细胞、成纤 维细胞等)和肝细胞再生。& 4.02病变特点:溃疡小,圆形、椭圆形,边缘整齐,底部平坦;溃疡底部分为四层,即炎性渗出层、坏死 层、肉芽组织层和瘢痕层;可出现出血、穿孔、幽门梗阻、癌变等合并症。临床表现:节律性的腹上区疼痛、反 酸、打呃等。& 4.03发生机制:小叶下静脉受压;肝窦变窄和减少;肝动脉与门静脉间异常吻合支形成。临床表现: 脾大、胃肠道淤血、腹腔积液,侧支循环形成。8.4.04胃良性溃疡与恶性溃疡的区别 良性溃疡(胃溃疡) 恶性溃疡(溃疡型胃癌) 外形 圆形或椭圆形 不整形、皿状或火山口状 大小溃疡直径一般2cm溃疡直径常2cm 深度 较深 较浅边缘 整齐、不隆起 不整齐、隆起底部 较平坦 凹凸不平、有坏死,出血明显周围黏膜 黏膜皱襞向溃疡集中 黏膜皱襞中断、呈结节状肥厚8.4.05 食管下段静脉曲张及破裂大出血,为常见死因。痔静脉丛曲张、破裂出血(便血)。脐周及腹壁静脉曲张。& 4.06分类: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肥厚性胃炎、疣状胃炎。病变特点:胃黏膜变薄,腺体 小、少,肠上皮化生,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幽门螺杆菌等。9.4.01肿瘤细胞:诊断型R-S细胞为代表的系列R-S细胞。R-S细胞包括:镜影细胞(诊断性R-S细胞)、腔隙型 细胞(陷窝细胞)、“爆米花”细胞、多形性或未分化的R-S细胞;多量的炎细胞;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 9.4.02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结结构部分或全部破坏;细胞呈单克隆性增生;常有正常结构被侵袭和包膜 外浸润;淋巴结进行性增大;可发生扩散转移;抗感染治疗无效。淋巴结反应性增生:淋巴结结构呈可逆性改变;细胞成分为以成熟浆细胞为标志的B淋巴细胞衍化系列;无正常结构被侵袭和包膜外浸润;不发生扩散转移;淋巴结时大时小;抗感染治疗可愈。9.4.03全身性、系统性、肿瘤性增生;病变累及全身各种器官,但以淋巴结、脾、骨髓病变最严重;受累组 织内肿瘤性的组织细胞样细胞增生,呈散在分布的灶性浸润;瘤细胞类似于组织细胞及其前体细胞;免疫组化瘤 细胞为T细胞性或NK细胞性;发热、乏力、全身淋巴结大,肝、脾大,晚期可出现黄疸、贫血、白细胞和血小板减 少。(阎晓初)10.4.01概念 以弥漫性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肿胀、增生为主要病变的一种急性炎;与A组乙型溶血性 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病理变化:1)肉眼 大红肾;蚤咬肾。2)光镜 系膜细胞和内皮细胞明显增生,中性粒细胞等炎细胞 浸润;免疫荧光检查显示IgG和C3呈颗粒状沉积于毛细血管壁;电镜 基膜和上皮细胞间可见驼峰状电子致密沉 积物。3)临床表现 多见于儿童,表现为急性肾炎综合征。10.4.02概念肾球囊壁层上皮细胞增生,形成新月体;病变进展较快。病理变化 1)光镜下见肾小球内大量新月体形成,开始为细胞性新月体,后期转化为纤维性新月体;2)免疫荧 光检查显示大多数无IgG和C3沉积,少数可见IgG和C3沿毛细血管壁呈线条状沉积;3)电镜 基膜不规则增厚,有 的可见裂孔和缺损;4)肉眼观察为大白肾。临床表现 表现为快速进行性肾炎综合征,并迅速发展为肾衰竭。10.4.03 (1)各型肾小球肾炎发展到晚期的结果。(2)病理变化1)光镜肾小球A.病变肾小球呈不同程度体积缩小、纤维化、透明变性、消失;B.存留的肾 小球代偿肥大;肾小管A.病变肾小管萎缩、纤维化或消失;B.存留肾小管不同程度扩张,可见透明管形;肾间 质A.纤维组织明显增生;B.小动脉管壁增厚、硬化;C.伴有多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2)肉眼双肾呈颗粒性肾 固缩。10.4.04(1)病因 主要是革兰阴性菌,多数为大肠杆菌,次为变形杆菌等,少数由其他细菌和真菌等引起。(2 )发病机制1)入侵细菌为引起发病的决定因素;外因为细菌数量和毒力大小;内因为机体抵抗力的强弱;2)感染途径 上行性感染(逆行性感染)常见,多数为大肠杆菌感染,引起一侧肾脏发病的居多,泌尿道黏膜损伤、 尿路梗阻和膀胱输尿管反流,是导致肾盂肾炎的主要因素;下行性感染(血源性感染)少见,常为败血症等细菌经血 至肾间质、肾盂发病,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居多,两侧肾脏同时受累的多见;3)诱因尿路阻塞,主要为机械性(夕卜 压内阻)的,如结石、肿瘤、前列腺肥大,亦有功能性的,如膀胱壁与输尿管肌麻痹(如麻*醉);泌尿道黏膜损伤, 如手术操作、膀胱镜检查、导尿等;全身抵抗力下降。10.4.05肾小球肾炎和肾盂肾炎的异同 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 病变性质变态反应性炎化脓性炎 病因与A组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密切相关,多种抗原细菌,上行性感染为主,次为血源性感染 发病机制原位免疫复合物形成,循环免疫复合物沉积细菌直接作用 病变特点弥漫性肾小球损伤,双肾同时受累肾盂、肾间质化脓性炎,双侧肾脏不对称性病变 临床表现急性肾炎综合征,或肾病综合征,或慢性肾炎综合征高热,寒颤,腰痛,脓尿、蛋白尿、菌尿 结局治愈或转为慢性硬化性肾小球肾炎,导致肾功能不全治愈或转为慢性肾盂肾炎,最终导致肾功能不全 11.4.01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 CIN)是指子宫颈上皮不典型增生至原位癌 这一系列癌前病变的连续过程;分为I、II、III级;原位癌是指上皮全层皆为异型细胞所替代;原位癌累及腺体 是指原位癌的异型细胞沿基膜伸入腺体内,但腺管轮廓尚存,腺体基膜完整;并非所有的CIN和原位癌累及腺体一 定发展为浸润癌。11.4.02胎盘绒毛水肿呈葡萄样;绒毛间质水肿,无血管,滋养层细胞增生;分为完全性和部分性。11.4.03绒毛膜滋养层细胞的恶性瘤;子宫壁内暗红色肿块或息肉状突入宫腔;异型细胞滋养层和合体细胞滋 养层细胞样,无血管,无间质,周围组织出血、坏死。12.4.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与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异同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I型)发病年龄青少年中老年发病机制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与肥胖有关的胰岛素相对不足;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 抗胰岛细胞抗体(+) (-)血胰岛素水平明显降低相对不足胰岛病变胰岛素数目减少;B细胞明显减少;淋巴细胞浸润胰岛数目正常或轻度减少;B细胞早期无变化,后期轻 度减少;间质淀粉样变12.4.2由甲状腺滤泡旁细胞发生,属APUD肿瘤;癌细胞排列成簇状、条索状;间质内血管丰富,并有淀粉样 物质沉积;肿瘤细胞产生降钙素等激素;恶性瘤。12.4.3自身免疫性疾病;血清中可检出抗甲状腺的抗体;甲状腺弥漫性大;眼球突出;滤泡上皮增生呈 柱状,并形成乳头突入腔内,胶质稀薄或缺如,上皮缘出现吸收空泡;间质内淋巴细胞浸润,并有淋巴滤泡形成。12.4.4慢性甲状腺炎可分 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纤维性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 自 身免疫疾病;较常见,多见于中年妇女;甲状腺大;甲状腺滤泡萎缩,大量淋巴细胞浸润,间质结缔组织增生;甲状腺功能减低。纤维性甲状腺炎 罕见,多见于中年妇女;原因不明;甲状腺质地甚硬;甲状腺滤泡 萎缩,纤维组织明显增生,透明变性;晚期甲状腺功能低下等。(刘友生)13.4.01流行性脑膜炎与流行性乙型脑炎的异同点流行性脑膜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共同点 病因 生物性病原因子 生物性病原因子病变部位 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特点 炎症 炎症发病机制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不同点 病因 脑膜炎球菌 乙型脑炎病毒传染途径 以呼吸道为主 以带病毒的蚊虫叮人为主临床表现A.颅内压增高;B.脑膜刺激症状;C.颅神经麻痹A.嗜睡和昏迷;B.颅神经麻痹病变部位 主要在脑脊膜和蛛网膜下腔 主要在中枢神经系统灰质,以大脑皮质及基底核、视丘最严重病变脑脊膜的化脓性炎症大体观察为脑筛状软化;组织学改变为A.脑筛状软化;B.神经细胞变性、坏死,卫星现象 和噬神经细胞现象;C.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的血管套;D.小胶质细胞增生,胶质结节。13.4.02阿尔茨海默病与帕金森病的异同点阿尔茨海默病 帕金森病共同点 病因 不明 不明病变性质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 中枢神经系统的变性疾病病变特点 选择性地累及某些功能系统的神经细胞 选择性地累及某些功能系统的神经细胞发病年龄 一般在50 岁以后 一般在50 岁以后病程 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病程在5 年以上 缓慢起病,进行性发展,病程在5 年以上不同点 临床表现 进行性痴呆,即表现为进行性精神状态衰变,包括记忆、智力、定向、判断能力、情感障碍和行为 失常甚至发生意识模糊等 震颤、肌强直、运动减少、姿势及步态不稳、起步及止步困难、假面具样面容,某些病人晚 期可出现痴呆发病机制 尚不清楚 与纹状体黑质多巴胺系统损害有关病变大体标本观察脑明显萎缩,以额叶、顶叶及颞叶最显著;组织学改变包括A.老年斑;B.神经原纤维缠结;C.颗粒 空泡变性;D.Hirano小体形成等大体标本观察以黑质和蓝斑脱色为特点;组织学改变为A.该处黑色素细胞丧失;B.残 留的神经细胞中有lewy小体形成13.4.03与发生在其他系统的肿瘤相比,中枢神经系统的胶质瘤有以下一些特点: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无论良、 恶性均呈浸润性生长,边界不清,无包膜形成;沿血管间隙、软脑膜、神经束扩散;偶有不形成瘤结节者;引 起局部神经症状和颅内压增高。14.4.01基本病变:为特殊性炎,但仍具有一般炎症的渗出、坏死和增生三种基本变化,可以其中之一为主。渗 出为主:浆液性或浆液纤维蛋白性炎;增生为主:具有诊断意义的结核结节;坏死为主:干酪样坏死。转化规律:结核病的发展和转归取决于机体抵抗力和结核杆菌致病力之间的关系。转向愈合:病变的吸收、 消散,纤维化、纤维包裹和钙化;转向恶化:病灶扩大和溶解播散。14.4.02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病的区别原发性肺结核病 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感染 初次 再次发病人群 儿童 成年人机体的免疫力或过敏性 开始时无,后逐渐发生 有起始病灶 上叶下部,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肺尖部病变特征 原发综合征 病变多样,新旧并存播散途径 多由淋巴道或血道 多由支气管病程、预后 短,大多自愈 长,波动性,需积极治疗14.4.03淋巴道播散:至支气管分叉处、气管旁、纵隔及锁骨上、下淋巴结,甚至逆流至腹膜后及肠系膜淋巴结。 淋巴结大,出现干酪样坏死。血源播散:形成1)全身粟粒性结核病 全身各器官;散布大小一致、分布较均匀、灰白略黄、粟粒大小 的结节;镜下可为增生性病变或渗出、坏死性病变;2)肺粟粒性结核病粟粒大小的结节;3)肺外器官结核病 骨、关节、泌尿系统、生殖系统、神经系统、浆膜、皮肤等;病变为个别结核病灶。支气管播散:引起干酪样肺炎,病变以干酪样坏死为明显。14.4.04局灶型肺结核:位置和病灶数量 肺尖下24cm处,一个或数个病变;病变性质 增生为主,也可为 渗出和中央有干酪样坏死;临床表现常无明显自觉症状;转归病人免疫力低时可发展为浸润型肺结核,免疫 力强时则纤维化、钙化而痊愈。浸润型肺结核:位置和病变数量肺尖或锁骨下区域;性质渗出性炎,中央常有干酪样坏死;临床表 现结核中毒症状,咳嗽、咯血、痰中查出结核杆菌;转归A.治愈;B.恶化成急性空洞,干酪样肺炎等;C.转变为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位置和病变数量多在肺上叶,多个、新旧不一的病变;性质厚壁空洞及肺内 新旧不一、大小不等、类型不同的结核病灶;临床表现咳嗽、咳痰、大咯血等;转归A.窒息而死;B.肺心病; C.治愈一开放性愈合。干酪样肺炎:位置广泛,一个肺叶或几个肺叶;性质干酪样坏死及大量浆液纤维蛋白性渗出;临床 表现 危重; 转归 预后差。结核球:位置肺上叶;性质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临床表现多无症状;转归A.转为静 止;B.恶化进展。14.4.05病理特点:全身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反应性增生,尤以回肠淋巴组织为甚;伤寒细胞及伤寒 小结,不伴中性粒细胞浸润;典型的肠道病变,如髓样肿胀、坏死、溃疡、愈合;其它器官如肠系膜淋巴结、肝、 脾和骨髓等处伤寒小结和坏死形成。并发症:肠出血和肠穿孔;支气管肺炎;其他:胆囊炎、关节炎等。14.4.06急性细菌性痢疾的发病部位:主要发生在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主。病变特点:初期为急性卡他性炎;进一步发展形成假膜性炎;假膜脱落形成大小不等、形状不一、地图 状的浅表性溃疡。14.4.07后天性梅毒分三期:第一期、第二期和第三期。其病变特点:第一期梅毒 感染后3周左右在外生殖器形成硬性下疳;第二期梅毒 感染后810周左右 全身广泛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全身性淋巴结大;第三期梅毒在心血管、中枢神经、肝、骨骼等器官出现血管炎、 干酪样坏死、树胶样肿及瘢痕形成。14.4.08肠结核:好发于回盲部;溃疡呈带状,其长径与肠的长轴相垂直;溃疡边缘不整齐呈鼠咬状,底部 有干酪样坏死,其下为结核性肉芽组织。肠伤寒:好发于回肠末端;溃疡呈椭圆形,其长径与肠的长轴相平行;溃疡边缘略隆起,底部不平坦,可被 胆汁染成黄绿色,溃疡可深及黏膜下层,甚至肌层。急性细菌性痢疾:好发于大肠,尤以直肠和乙状结肠为重;溃疡形状不规则、如地图状。溃疡浅表、大小不 等。(陈代伦 周桥)15.4.01主要应考虑:肠阿米巴病和细菌性痢疾。其病变和临床表现:肠阿米巴病:累及盲肠、升结肠,为坏死性炎,形成烧瓶状溃疡,溃疡间黏膜一般正常, 病变组织中可见阿米巴滋养体;患者症状轻,右下腹痛、腹泻无里急后重,粪便暗红色呈果酱状,镜检红细胞多,找 到阿米巴滋养体。细菌性痢疾:累及乙状结肠、直肠,为纤维蛋白性炎,溃疡浅表、不规则,溃疡间黏膜充血、水 肿;患者症状重,常有发热,左下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镜检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