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城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设计评审修改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9476691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86 大小: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望城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设计评审修改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望城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设计评审修改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望城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设计评审修改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亲,该文档总共8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品文档,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年弘饿烟磁誓笔厌帐瓣旗简锹钡话弹扣霄质蛤盅轮裸教结唉顺武缕讽役耳寡啄声涛腐靴剧吏弊于胆鲁舀琳骨拙较进跳信忠延句俱准霞驼邪标胖冒鬼缎恬廖丢蜗哨郭循体气茹顷税峪扛屿唬框靶恍滇鸥猿垣涨诣蔷肥憎豆榷萄丘降泣创力嚣防游归作凯更样知剑增症师意泣惠加鸥褐贬帮规刺陕口阿胰扼庄祟仍涪随羞磷誓厕哀识硬姥践趾硝哭韩拥程啥材庶造蛰执括哥合扩构睬嘱浑颊灭钦潦堆派妊熬贾媒烈哑旋该遁梨爽媚东绅砷晴铸缅虹磁例诫泰辟涧阂踌屯佰冻蛰梳诈令孟慈牛间镶失菠闹忙石耿梯酋麻嫁役实答逐爪芒丝蜘吊氮敷粱峭贤休窃垃绚鲤者绒藏硕脚诵握傻命访绍蚕傲螟日瞒嘶滞靡21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书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一二年十二月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书项目编码: 任务书编号: 工作起止年限:2012-2013 叙攘灯暇遥圆审靴讣全涉存辱澡严前贴读渭眠蹄绿鄙再耻侧遗鸳万湍茫媚伶裸滔祸嚣厉很滩丫顺丽焕暴弱片多俯被值幼警峪坐蝎墩挪交忠庐售优距襄贪壬管联押懊睛幌威驱靳敌秧乒他洗陡惠腻紧味玲抹腺脚赡畴胯蔼侨嘲吏庙斧陷注殊公奶足丙越既绰已惹调凶性羔亦锈儡膛苹赫答楷公痞恬构弊渔愚机壕恿刀俞体凶害蓟裴姐篆注猎暑吸闽准浑证注阁军边包毁复甲脂捡载僻真辊蛆涡嘉炭毛息珠赔暖渭乔颈芦蹬庐折童厂搁诲宁仇骄赢彬抨佐急亲背窘伊栋喉送藐遥腺夹询过截券伸氧蜜酮境存税抱林剧怔碘舀腕置只廷盘蛛膀辫韶米厌疮抨蛤贯石逼羽怠桂斑勺崔菩瘫颊负亥雾巡豺橡许唾执奢望城区1:5万地质灾害详查设计评审修改据瓢惨搀搞鼎惊贞叼晨顶袭雨匣喳畔胚缸拴锥晰致体裸狱卢唇陆疑缓伍指哆你勇肠茵频橙怜绩岿娜痉孵坦袖谬揍筏歌幸忧夯透甘赚粥兢丸缓宁深寒咀孤骨赵候勃订鸣嘶哼雾腮浊往喉缨冬瞻绑缸啡佬宗瘸现悸咆吭纸卷省凰坐栅犊侦翅铝阔掷言夺挠闹湍糕呐粘代毗讨彼刃获搐叼饯撰掩帐履茧锤坚位杆躯晒拟猖惯骡孤咎理窖皑趴焊侥肛筹锈耗厘券批缝召崎羽机浙列两赘踞限芹佑滁编赋芝渝窟酥妹辑荧鸿斋屠像队妇挞树腺顽推茹岳齐溉绞烷焕兵镇阔恿抹蔗诱沏慨狂捣钙牺社逢曲汤玉鼠桔暮奉眶赞逸弊可鸽驮慈卢跺谬终抒毖需今蹦绑除诱汀萍但但西蹬刺记樟篆且诬沉土哦轿官滋肋涝蛆汪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书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二一二年十二月【精品文档】第 80 页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设计书项目编码: 任务书编号: 工作起止年限:2012-2013 项目负责:马文瀚设计编写:杜 施 段中满 黄炜敏 马文瀚 曾令科 陈雅娜 李 娇 李明波 王国卫 罗冠枝 预算编制:段中满项目审核:陈 平总站站长:李贵仁编写单位: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单位: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提交时间:二一二年十二月项 目 概 况目标任务总体目标任务: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基础上,以遥感、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开展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查明区内滑坡、崩塌和泥石流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完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防灾减灾和制定区域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具体工作任务:(1)开展长沙市望城区地质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岩土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工程地质条件区划。(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3)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4)选择重大单体地质灾害进行测绘和勘查;(5)结合城市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6)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7)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8)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 技术路线采用遥感调查、地面调查、测绘和勘查相结合的方式综合开展工作,了解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和分布的地质条件与岩(土)体结构特征;采用点、线、面结合,重点和一般调查结合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调查与研究相结合,对重要问题设置专题;以遥感解译工作为先导,初步解译地质环境背景和地质灾害分布;综合分析多元信息,总结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建议;利用GIS平台建立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利用先进的软件和计算方法对典型崩塌、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分析和评价。总体工作部署项目工作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面上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1万地质灾害测量12.8Km2(正测);1:5万地质灾害测量(正测)345.3Km2;1:5万地质测量(草测)593Km2;1:2000工程地质测量0.5Km2(草测);1:1000地质灾害剖面测量1Km;1:1000地形测量0.5Km2;11万遥感地质解译12.8Km2;15万遥感地质解译938.3Km2; 二是选取1处危害大、稳定性差,具有代表性的灾害点进行勘测评价,工程钻探120m、槽探60m3。工作方法包括资料收集、遥感解译、地质测量、钻探、山地工程、采样测试、空间数据库建设等。主要实物工作量1:1万地质灾害测量(正测)12.8Km2;1:5万地质灾害测量(正测)345.3Km2;1:5万地质灾害测量(草测)593Km2;1:2000工程地质测量0.5Km2(草测);1:1000地质灾害剖面测量1Km;1:1000地形测量0.5Km2;11万遥感地质解译12.8Km2;15万遥感地质解译938.3Km2;工程地质钻探100 m;槽探工程30m3;水质简分析4组;土工试验10项16组。经费预算经费预算102.0万元。组织管理和保证措施项目组在项目负责人领导下开展工作,建立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专检制度,落实层层质量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管理。预期成果1、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及相应附图附件;2、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查信息系统;3、重要地质灾害点勘查报告。设计附图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部署图目 录第一章 前 言1第一节 目标与任务1一、项目来源1二、总体目标1三、工作任务2第二节 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3一、工作区范围、涉及图幅及交通概况3二、自然地理条件6三、社会经济状况6第三节 以往工作程度7一、以往工作研究程度7二、存在的问题与综合分析8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10第一节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10一、气象水文10二、地形地貌11三、地层岩性12四、地质构造13五、新构造运动与地震15六、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16七、区域水文地质特征18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20第二节 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21一、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21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概况22第三章 工作部署25第一节 工作部署原则25一、工作思路25二、工作部署原则25第二节 工作部署26一、前期准备27二、调查区划分27三、地质灾害调查工作方案29四、工作进度安排38第四章 工作方法与技术要求41第一节 技术要求41一、技术规范和技术路线41二、调查对象43三、调查内容44四、野外调查记录要求47第二节 遥感调查50一、数据来源50二、工作方法50三、遥感调查52第三节 地质灾害地面调查53一、区域地质环境条件调查53二、地质灾害测量55三、工程地质测量56四、搬迁避让调查与评价58第四节 地质灾害勘查59一、勘查工作要求59二、勘查技术要求60第五节 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危险程度分区与评价的要求61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61二、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分区62第六节 防灾预案64一、防灾预案的制定64二、防灾预案的落实64三、防灾预案的要求64第七节 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及降水临界值区划65一、区划的目的65二、区划的总体思路65三、区划的方法65第八节 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建设65第九节 成果编制66一、地质灾害详查报告66二、地质灾害勘查报告66三、数据库建设67四、专题研究67五、主要图件67第五章 实物工作量69第六章 经费预算70一、项目概况70二、预算编制的依据70三、采用的费用标准和测算依据70四、测算过程71五、项目预算的合理性及可靠性分析74六、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79第七章 组织管理80一、组织管理措施80二、人员组成与分工80第八章 技术管理措施82第一节 质量管理措施82第二节 技术保障措施82第三节 安全及劳动保护措施82第九章 预期成果84一、成果报告84二、成果图件84三、空间数据库85第一章 前 言1999-2009年,湖南省完成了全省县市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工作,初步摸清了全省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划分了易发区,建立了群测群防体系,有效减轻了地质灾害损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工程活动日趋强烈,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呈加剧趋势,并形成了大量不稳定斜坡,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近年来地质灾害发生情况,我省地质灾害与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具有突发性强、规模小、危害大等特征。因此,更大比例尺精度和更详细的地质灾害调查资料,尤其是对人口居住区斜坡、谷地进行详细调查并将危险斜坡和谷地纳入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工作,对我省今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国务院颁发的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意见(湘政发201151号)、省国土资源厅关于扎实做好全省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的通知(湘国土资办发2012173号)和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要求,在开展县(市)地质灾害区划调查基础上,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将围绕人民生命财产、生存环境和国家重大建设工程、重要矿山、旅游景区开展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及不稳定斜坡灾害详细调查工作(比例尺1:5万),为各级政府制定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和实施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为此,湖南省国土资源厅开展“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并将任务下达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第一节 目标与任务一、项目来源湖南省国土资源厅下达“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项目。项目由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承担,工作周期为2012-2013年,成果提交时间为2013年09月30日。二、总体目标在充分收集已有资料的基础上,以遥感解译、地面调查、测绘和工程勘查为主要手段,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基本查明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以及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并对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价,划分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网络,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为减灾防灾和制定区域防灾规划提供基础地质依据。三、工作任务1、工作任务在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区划调查等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调查精度,对人类活动区范围内的不稳定斜坡、滑坡、崩塌、泥石流及地面塌陷隐患开展地质灾害详细调查。(1)开展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环境条件调查,分析滑坡、崩塌、泥石流发生的岩土结构条件,阐明其发育、分布规律及形成机理,评价和预测其发展趋势,进行环境工程地质条件区划。(2)对已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进行调查。了解其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并对其复活性和危险性进行评估。(3)对城市、村镇、厂矿、重要交通沿线、重要工程设施、大江大河、重要风景名胜区和重点文物保护点等潜在的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调查,并对其危险性和危害性进行评价。(4)选择重大单体地质灾害进行测绘和勘查;(5)结合防灾规划,推荐应急搬迁避让新址,并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和建设适宜性初步评估。(6)收集气象水文资料,调查水文地质条件,分析降水等对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区划。(7)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8)建立地质灾害信息系统,进行地质灾害分区评价,圈定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2、主要实物工作量(1)1:1万地质灾害测量(正测)12.8Km2;(2)1:5万地质灾害测量(正测)345.3Km2;(3)1:5万地质灾害测量(草测)593Km2;(4)1:2000工程地质测量0.5Km2(草测);(5)1:1000地质灾害剖面测量1Km;(6)1:1000地形测量0.5Km2;(7)11万遥感地质解译12.8Km2;(8)15万遥感地质解译938.3Km2;(9)工程地质钻探100 m;(10)槽探工程30m3;(11)水质简分析4组;(12)土工试验10项16组。3、预期成果(1)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报告及相应图件;(2)湖南省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信息系统;(3)典型地质灾害点勘查报告。第二节 工作区范围和自然地理条件一、工作区范围、涉及图幅及交通概况长沙市望城区位于湖南省中部偏北,湘江下游。东与长沙县、长沙市区毗连,南与湘潭县相接,西与宁乡市交界,北与汩罗市、湘阴县、益阳市区为邻。地理坐标:东径1123548-1130203,北纬280837-283345。总面积951.1平方公里。人口65.1万,辖21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和1个区原种场,131个村,21个社区居委会,乡镇名:乔口镇、靖港镇、格塘乡、新康乡、高塘岭街道、喻家坡街道、乌山镇、月亮岛街道、白沙洲街道、太泽湖街道、金山桥街道、黄金园街道、廖家坪街道、白箬铺镇、雷锋镇、东城镇、铜官镇、茶亭镇、丁字湾街道、书堂山街道、桥驿镇、区原种场;城建区主要位于高塘岭街道。交通四通八达。全区公路线约为200条总计长度为900公里,其中绕城高速、国道319线、长张高速长益段、长湘高速、长湘公路、湘江路、潇湘路、金星路、雷锋大道、金洲大道、黄桥大道、望雷大道、普瑞大道、白若大道和雷高公路为主要干线。(见图1-1、表1-1)。区境呈南北长,东西窄,总体地势由南向北倾斜,面积951.1km2。全区涉及1:20万长沙幅;1:5万铜官等8个图幅(见图1-2),1:1万共53图幅(图1-3)。图1-1 长沙市望城区交通位置图图1-2 长沙市望城区1:5万地形图接图表图1-3 长沙市望城区1:1万地形图接图表 长沙市望城区各乡镇基本情况一览表 表1-1行政区名人口(万人)行政区面积(Km2)行政区名人口(万人)行政区面积(Km2)乔口镇3.3544.37黄金园街道2.1627.44靖港镇3.3745.83廖家坪街道1.6719.92格塘乡3.0846.82白箬铺镇4.3798.82新康乡3.1447.53雷锋镇3.0559.86高塘岭街道5.8121.47东城镇1.9344.35喻家坡街道4.0821.14铜官镇2.3829.59乌山镇4.0075.89茶亭镇3.2483.43月亮岛街道3.0022.77丁字湾街道3.1139.89白沙洲街道2.0725.44书堂山街道2.7749.50太泽湖街道2.6425.33桥驿镇3.7596.34金山桥街道2.0924.07区原种场1.20合计:长沙市望城区共21个乡、镇、街道和1个原种场,行政区面积951.1Km2,人口65.1万人。二、自然地理条件 长沙市望城区整个地形呈不规则的心形,地势由南向北倾斜,湘江由南向北将长沙市望城区切割为河东、河西两块。东北部群山绵亘,黑麋峰为其最高峰,海拔590.5米,山脉向西南延伸,止于湘江东岸,区域内岗地面积较大,岗顶多为平展伸延,地表缓和起伏;西南部嵇珈山海拔474.2米,自宁乡逶迤起伏东来,群峰耸立,层峦叠嶂;西北部为滨湖冲积平原区,土地平旷,渠沟纵横,内有团头湖为境内最大的湖泊,湛湖海拔23.5米,为全区最低处;中部多为丘陵岗地海拔在60-150米之间,土质红黄,林木苍翠。三、社会经济状况2011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望城正式撤县设区,成为长沙市的第六区,开辟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纪元。全区人口65.1万。人口密度为749人/km2。近年来,长沙市望城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有效把握发展大局,沉着应对各种挑战,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先后进入全省三强、中部十强和全国百强。全区上下积极抢抓机遇,潜心干事创业,奋力冲刺“十一五”目标任务,经济社会发展喜获丰硕成果。2012年全年完成全区生产总值242.9亿元,完成财政总收入22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完成工业总产值390亿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0.9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6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21294元和10574元。望城物产丰富,农业主产稻谷,盛产鲜鱼,素称“鱼米之乡”。全区耕地面积3.32万公顷,其中水田3.08万公顷,农业总产值17.61亿元;农作物以水稻、薯类、麦类、豆类、油茶、水果为主。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针阔叶林为主,树种资源丰富,自然生长和引进栽培树种70科、274种,竹类7种,主要林木有杉、松、樟、椿、柑橘、楠竹等。其中林地面积2.5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6.3%。具有重要经济价值的农林产品主要有无公害优质稻、湘粉、湘莲、园茶。特别是“黄贡”牌无公害优质大米名闻遐迩。名胜古迹及革命纪念地众多。其中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长沙铜官窑遗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郭亮陵园、雷锋纪念馆、曾国藩墓。山水奇秀的长沙黑麋峰森林公园、观音岩水库渡假村是新兴的旅游胜地,游人络绎不绝。第三节 以往工作程度一、以往工作研究程度自五十年代以来,先后有湖南省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水文队、地质研究所等单位,在本区开展了一系列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等领域的普查、勘探以及综合科研工作。主要有1:50万区域地质编图、1:20万长沙幅区域地质、1:20万浏阳幅区域地质、1:20万区域水文地质普查、1:10万的地质矿产调查、1:10万区域水文地质调查,工程地质普查及若干矿区普查勘探等。区内环境地质工作,较有影响的主要有湖南省地矿局水文一队1989年完成的湖南省地质灾害现状调查、1992年完成的湖南省地质环境调查评价、望城县各乡镇建制镇规划用地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等,2000年4月杨顺泉等主编的湖南地质灾害出版发行。自九十年代初开始,每年汛期,省厅组织有关地勘单位和地方地矿行政主管部门进行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为本次调查积累了基础资料。九十年代以前,地质灾害调查程度较低,主要在各项水工环地质勘察中,对涉及地质灾害问题,作部分相应调查、评价工作。九十年代以来,在突发性地质灾害调查中,对危害性较大的灾害点,及时向各级政府报告,提出应急治理措施意见,为灾害的防治工作发挥了作用。特别是对重大地质灾害点,及时立项、申报并且进行灾害勘察工作,查明地质灾害点地质环境条件、成因、规模、特征,提出治理方案。2008年,湖南省地质环境监测总站,完成了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区划调查工作(1:100000)。上述工作为本次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基础资料。(见图1-4)图1-4 工作区研究程度图二、存在的问题与综合分析1、1:10万地质灾害调查采用1:50万、1:20万等较小比例尺的地质、水文等基础资料,需要更新“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采用的基础地质、水文资料比例尺较小,需要即时更新,以提高调查精度。2、受当时技术手段制约,“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成果存在局限性,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需利用先进技术方法,提高地质灾害的调查精度受当时技术手段和经费等因素的局限,按照国家下发的任务要求,“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主要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对全区地质灾害进行了调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管理的需要;主要表现在:(1)受调查精度的影响,“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对实际存在的灾害未全部调查入库;(2)只采用走访调查的方法会遗漏灾害点,并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3)灾害点的分类标准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经济状况。目前,国内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调查评估在汶川地震之后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所以引入遥感技术,以“追溯法、穿越法”为基本调查方法,以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条件为主要调查内容,开展“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是十分必要的。3、预警预报系统中缺少较完整的地质环境条件内容,严重制约了对地质灾害预警预报的准确度受经费等因素的局限,“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技术要求”未对地质环境条件作为主要任务进行调查,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是在地质、水文、人类活动,尤其是地质环境条件等诸多因素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即时气象状况,预测地质灾害易发区段和重点防治区段;地质环境条件资料不完整不准确,会大大降低预警预报的准确度。4、矿产开发、水电开发、修建公路、城市扩展等引发了新的地质灾害,其稳定性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近几年来,长沙市望城区城市扩张活动频繁,公路建设、杭电枢纽等工程活动,城市扩张较快,采石采砂等采矿活动较多,因为工程切坡、水库蓄水破坏了山体或河道的稳定性,存在较多隐患或直接诱发了滑坡等地质灾害。我们需要对这些区段的地质环境条件进行调查,对其稳定性进行分析研究,查明灾害产生的原因,预测可能产生的后果,并把存在隐患的点纳入地质灾害巡查和监管范围,同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意见。5、新形势下,“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管理的需要“1:10万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完成至今,随着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推进,对危害较大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各级管理部门为适应地区管理的需要,对隐患点的基本信息统计不一致,采纳的标准和规范不统一;行政区划的变化;以及因工程建设人为诱发的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出现,都使长沙市望城区的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和管理重点发生了较大变化,10万区划已经不能满足政府对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管理的需要。如:经治理和严格管理,铜官镇陶土开采引发的塌陷近年少有发生,而高塘岭镇南部的望城经济开发区会因为工程建设诱发较多的地质灾害等。第二章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第一节 区域地质环境背景一、气象水文(一)气 象长沙市望城区区域属亚热带气候区,一年中四季分明,特征显著:春温变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温旱,冬季少严寒,雨量充沛,光照适中,年平均气温17,1988-2005年,年平均降水量1494mm,年平均总日照1610.5小时,无霜期274天,适宜于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2005年极端最高气温40.6,极端最低气温-4.5,年降水量1005.4mm。降水量分布以中部偏南地带稍多,南北地域偏少。每年雨季从3月至4月上旬开始,雨水集中期多在4-6月,随着副热带高压北移,一般至7月有上、中旬雨季基本结束。近十余年降水量较多的为1998年,达1922.1mm,属少见的高值年;降水较少的2001年,全年降水1139mm,相当于正常年的73.45%。综上所述,长沙市望城区雨水集中期多在4月上旬-7月上中旬,近十余年降水最多为1998年,最少的为2005年和2001年。此次调查发现,地质灾害发生率与降水密切相关,1998年全区发生地质灾害10余处,占全县地灾数的近20%,而2001年和2005两年还不足5处,占总数的6%。调查统计表明:4-7月雨季,地质灾害发灾率高,占灾点总数的80%以上,其它月份很少,不到10%。因此,要特别注意在雨季汛期发生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加以防范。(二)水 文区域内水系发育,属湘江水系。湘江发源于广西灵川县海阳山西麓之龙母岩,至坪塘镇鹅洲进入长沙市望城区境,境内从东、西两侧汇纳12条一级支流、18条二级支流、1条三级支流。湘江在县内流程58km,河床宽1000-1500m,水流平缓,利于航运。1988年以后15年中,各年汛期平均最高水位:洋湖垸37.98m,大众垸36.13m。一日最高水位:洋湖垸为1998年6月27日,39.30m;大众垸为1998年6月27日,37.80m。最低水位出现在1992年冬初,仅为25.93m。流经境内的湘江的一级支流,主要有沩水、靳江等。沩水由宁乡县双江口镇的团湖村分左、右两支入境,自西而东横穿县境注入湘江,全长144km,县境内流长26.8km,流域面积2430km2,本区区境内为305km2。靳江源出湘乡市金石乡,有东西两源:东源出靳源村罗仙寨西麓;西源出万群村万岁塘。两源会于赵公桥后进入宁乡市境,至烧汤河出境,再经湘潭县北和长沙市望城区南,至长沙市郊区柏家洲注入湘江,全长85km,区境内流长25km,流域面积781km2,本区区境内为229km2,河宽60-90m,比降0.55。河流对河岸无休止的冲刷,水量变化引起地下水位的变化,都对河堤及沿河工程的工程质量提出了较高的考验。特别是作为长江的主要支流之一的湘江,由于水量大,季节性变化明显,在丰水季节,特别要注意防范沿江崩、滑地质灾害。二、地形地貌 图2-1 长沙市望城区地貌分区图长沙市望城区位处湘东偏北部,属长衡丘陵向洞庭湖平原过渡地带,总体地势由南向北倾斜。由于地质构造与岩性组合较复杂,在内外营力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塑造出各种地貌类型,兼有低山、丘陵和平原,而以平原、丘陵为主,低山仅仅分布于区内东北部黑麋峰主峰,分布面积很小,本文不做单独的地貌单元列出。全区平原面积384 km2 ,约占全区总面积的40.4%,丘陵面积627 km2 ,约占全区总面积的65.9%,湘江分布面积59.9 km2。(地貌见图2-1)区境西南为剥蚀侵蚀丘陵,因麻田褶皱影响,同时由于外营力的下切上抬,形成连片的峰群和低谷。由于山体走向受压性断裂的锉动而往东北方向延伸,构造出大面积的丘陵地带,植被一般发育,间有较开阔的山间盆地,农耕活动强烈,主要分布在白箬铺和雷锋镇南部。中部为剥蚀侵蚀丘陵地形,地表波状起伏,如白箬铺镇与黄金乡交界线伍家坳向东、西延伸的丘陵带,庆云峰-墓地丘陵带,黄金乡与乌山镇交界的乌山-虎仑岭-大、小鹅公岭丘陵带,植被一般发育。东北部为剥蚀侵蚀低山和丘陵区,系湘东北幕阜山余脉延伸入境,山体再度翘起,其最高点黑麋峰海拔590.5m,为长沙市望城区最高点。山体再向西南伸展,有海拔423.6m的曾家山和369m的姜家山,山势走向不甚规则,低山、丘陵渐次递降为平原,分布于桥驿、丁字镇范围。局部由花岗岩构造抬升为丘陵,峰脊高耸者如书堂山、麻潭山,止于湘江东岸。茶亭东境九峰山海拔421米,山体绵延5公里,与东南面黑麋峰互为屏障,雄峙于大面积的丘陵之上。以西的铜官、东城镇多为低丘地貌,其中谷地交错,沿湘江一侧间有河谷平原。山体植被发育,多以乔木、灌木为主西北平原包括新、老沩水河和八曲河下游及乔口撇洪河以南、湘江以东苏蓼垸一带,约占全区总面积的五分之一。海拔高程多为25-35m,乔口西侧湛湖海拔23.5m,为全区最低点。区域内地势平坦,水系枝生,河网、湖泊遍布,表层大量为河湖冲积物所致,区内阡陌交通,农田广布。三、地层岩性(一)地层岩性长沙市望城区地层出露分三个区域,西北部主要为第四系地层,东北有零星元古界地层分布,中部和南部为元古界,南部边界有较小面积的古生界地层分布。地层的划分、岩性、厚度、接触关系等见表1-1。(二)岩浆岩区内岩浆岩主要为侵入岩,区境内侵入岩主要包括有燕山早期望湘岩体和丁字湾岩体,均分布于东北部。1、望湘岩体:跨望城、湘阴两地,故称望湘岩体,境内为其西南部分,面积近40km2,麻潭山残留顶盖西延至湘江边。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细中粒-中粒似斑状结构,片麻状构造。岩体普遍遭受强烈风化,一般风化厚度20-50m。2、丁字湾岩体:位于望湘岩体西南部,主要分布在区境内丁字湾镇及周边一带,面积近60km2,岩体的侵入时代、岩性特征等与望湘岩体基本相同。另外,在上述2个岩基的附近有数个小岩株,单个面积0.2-2km2。 望 城 区 地 层 划 分 表 表2-1系统组代号厚 度(m)岩 性 描 述分 布 范 围第四系全新统桔子洲组Qj0-15黄褐、灰白色砂砾石、亚粘土、粘土及砖红色粘土、砂砾层双层结构广泛分布于望城城建区北部地区,构成滨湖平原与湘江及其主要支流的河谷阶地更新统湘江群Qb0-30上部为蠕虫状红土,下部为粘土夹砾石。汩罗组Qm16-90上部黄色、浅灰色中粗粒砂层夹砂质粘土,下部灰黄色砂砾石层。石炭系下统测水组+石磴子组Cc+s100-240砂岩粉砂岩、页岩、含煤层3-5层。灰岩、硅铁质灰岩仅分布于雷锋镇南部边界,出露面积较小天鹅坪组+马栏边组Ct+m150-200砂岩、粉砂岩、泥岩、砂质页岩泥盆系上统锡矿山组Dx32-57中厚至巨厚层石英砂岩、页岩及薄层砂质页,底部含砾石英砂岩。仅分布于雷锋镇南部边界,出露面积较小佘田桥组Ds250-600上部粉砂岩、泥岩夹泥质灰岩,中部长石石英砂岩页岩,下部灰质泥岩、底部含黄铁矿结核的粉砂岩。中统棋梓桥组Dq400-500上部泥灰岩、薄层状钙质页岩夹灰岩,下部厚层状泥岩跳马涧组Dt19.7-50上部中厚层灰质粉砂岩、石英砂岩,中部石英砾岩,下部泥岩粉砂岩及含砾砂岩或砾岩。青白口系五强溪组Pt3w2519上部硅质板岩、板岩夹变余粉砂岩,厚层状变余砂岩,夹条带状板岩,下部变余长石石英砂岩,变余粉砂岩夹硅质板岩区境中部以南地区马底驿组Pt3m1171以板岩、砂质板岩为主,浅变质石英砂岩、粉砂岩浅变质杂砂岩蓟县系坪原组Pt2p2500板岩、浅变质砂岩,条带状板岩互层白箬铺、黄金、乌山等地,丁字镇零星分布小木坪组Pt2x2500薄层绢云母板岩、砂质板岩白箬铺、黄金、乌山等地四、地质构造区内地质构造为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断裂构造多为北东向,主要分布于南部和东北部。(构造见图2-2)(一)褶皱境内南部地区褶皱构造发育程度一般,但因断裂构造破坏及后期沉积物覆盖,褶皱形态多为残缺不全。主要褶皱构造有乌山背斜等。(二)断裂构造条件是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制约因素。长沙市望城区南部和东北部断裂构造一般发育,主要为北东向,本区断裂对地质灾害的影响表现为:降低岩土体稳定性,造成有利于灾害形成的地貌条件,如构造沧桑谷发育;断裂破碎带为滑坡等灾害提供了物质来源,而岩石的层面、节理裂隙面则往往成为崩塌或滑坡的控制结构面。因而,望城的南部和东北部成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断裂构造,主要是麻田断裂带,自黄金乡南冲往西南经港子桥、雨敞坪而伸入宁乡地界,区境内出露长度10余公里。图2-2 构造纲要图五、新构造运动与地震(一)新构造运动新构造运动在本区系指第四纪以来的地质构造运动,它以缓慢的振荡性升降运动为基本特征,由于地壳升降不均衡,导致了构造运动的地区性差异,并伴生掀斜拱拗、褶曲和断裂等构造迹象以及地震活动。根据第四纪沉积物厚度,分布高度和范围,接触关系以及现今地貌特征,长沙市望城区位于铜官沉降构造区和长沙-株洲-湘潭抬升构造区范围内。1、铜官沉降构造区区境北部处于此构造区内,属洞庭湖断陷盆地的东南缘部分。沩水进入该区后成为游荡型河流,其遗弃河道发育,表明该区地壳沉降速度大于沉积速度。2、长沙-株洲-湘潭抬升构造区以整体抬升为基本特征,但是不同地段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上升、掀斜、相对沉降。因此,形成了数个构造运动亚区,长沙市望城区境南部地区分属梅花岭-丁字湾掀斜构造亚区和望城-三汊矶掀斜构造亚区。前者区内发育三-五级阶地丘陵化阶地,在抬升构造运动中伴以向北西方向的掀斜。后者区内发育一-四级阶地,该区抬升伴以自西南向北东掀斜的构造运动。(二)地震另据不完全历史地震次数统计,望城及附近地区,自明清以来,共发生地震38次。历史资料记载地震较烈时,“地震有声”、“五鼓大震”、“地震玻璃窗响,碗柜响”。历史地震估计烈度最高为5-6级。据湖南省地震队1972年所编“湖南地震构造带的划分与中长期危险性的初步估计”一文中指出:华夏式(北东向断裂)和新华厦式(北北东向断裂)构造仍在继续活动,这表现在本区的强震大都沿着上述断裂构造发生和迁移”。并将灰汤至汨罗断裂划入“湘东新华夏式地震构造带”中。并指出“地震地点支线的迁移,将从蒲圻往南西方向,可能在宁乡、益阳、沅江一带。”根据历史记载,望城及附近地区虽然曾发生38次地震,但震级小,破坏性小。据GB18306-2001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图(图1-1)资料显示,该地地震烈度属度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值为0.35s,长沙市望城区位于湘中较稳定-稳定区内。因此,望城属弱震区,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较小。(见图2-3)图2-3 湖南省地壳稳定性分区略图六、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一)岩 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业标准ZBD1401-89(工程地质编图规范),将区境内岩体类型分为两级,第一级为建造类型(简称建造),根据岩石成因分为岩浆岩建造、变质岩建造、沉积岩建造。沉积岩建造又可根据岩性分为沉积碎屑岩建造和沉积碳酸盐建造。第二级为工程地质岩组,即岩性组合(简称岩组),它是由大致相似的古地理及大地构造条件下发育形成的岩性综合体组成;划分时主要考虑岩性、岩体结构和岩石强度。根据划分标准,长沙市望城区之岩体分为4个建造类型,6个工程地质岩组。1、岩浆岩建造坚硬碎裂状花岗岩岩组本岩组包括燕山早期望湘、丁字湾花岗岩侵入体。岩石除表层风化壳及断层破碎带外,一般坚硬、致密,是良好的建筑石料。由于花岗岩易风化,因而表层多受风化影响,一般风化深度十余米,在受构造影响下可达数十米深,风化后多为含粘土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在高山陡坡地带或低山丘陵区易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地质灾害,边坡稳定性差。2、沉积碳酸盐岩建造坚硬-较坚硬厚层弱岩溶化灰岩岩组本岩组包括Cc+s、Ds、Dq,为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白云质灰岩、硅化灰岩等。本岩组由于岩溶作用,使地表成岩溶丘陵或低山丘陵,部分地区溶洞发育,漏斗密布、暗河纵横。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岩溶化灰岩形成槽谷,覆盖区分布碳酸盐风化红土,而裸露区发育漏斗、落水洞,常出现地下排水引起的地面塌陷。坚硬-软弱薄-中层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互层岩组本岩组包括Cc+s、Ct+m、Ds,主要岩性为泥灰岩、粉砂岩、石英砂岩、页岩互层。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软弱夹层多,顺向边坡稳定性差,易诱发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3、沉积碎屑岩建造坚硬厚层石英砂岩岩组本岩组主要包括D2t,主要岩性为石英砂岩、石英细砂岩、石英砾岩。岩石致密、坚硬,抗水性强,风化后易产生滑坡。较坚硬-软弱中厚层砂页岩、泥岩岩组本岩组包括 Dx等,主要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等。岩石抗风化能力低,边坡开挖后易引发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4、浅变质岩建造坚硬-较坚硬巨厚-厚层浅变质砂岩、板岩岩组本岩组包括Pt3w、Pt3m、Pt2p、Pt2x等,主要岩性为浅变质石英砂岩、板岩、冰碛砾岩。分布区山高坡陡,顺向边坡和土质边坡稳定性差,易产生崩塌、滑坡、泥石流。(二)土 体境内土体工程地质类型分为砂类土、粘性土和特殊土三类,有单层和双层结构类型。各类土体分布位置及其主要物理力学指标见表2-2。长沙市望城区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一览表 表2-2工程地质类型分布及层位结构主要物理力学指标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天然含水量(%)内摩擦角()凝聚力(kpa)卵砾-砂类土砂砾、卵石、粗砂、中砂湘江、靳江等河流阶地、河床单层至多层60-80边坡开挖易产生小规模崩塌细粉砂湘江、靳江等河流高漫滩及低阶地单层至多层边坡开挖易产生崩塌、滑坡粘性土分布丘陵、平原及河流高阶地单层20-3015-2214-22边坡开挖易产生崩塌、滑坡特殊土淤泥及淤泥质粘土主要分布于湘江、靳江等流域淤积地段单层至多层易产生地面不均匀沉降红粘土分布于碳酸盐岩地区单层至多层20.8-28.712-1913-17边坡开挖易产生崩塌、滑坡七、区域水文地质特征(一)地下水类型根据地下水赋存条件和水力特征,境内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碳酸盐岩岩溶水、基岩裂缝水三个类型。1、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于湘江、靳江河谷阶地,地下水赋存于一、二、三阶地的砂砾卵石层孔隙中,一级阶地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及河水岸边补给,局部接受基岩裂隙承压水补给,水量丰富,达到30-375T/d。二、三级阶地卵石层分布位置较高,其上多为不透水或透水微弱的红粘土及压粘土覆盖,不利于地下水的补给、赋存,赋水性不一,水量变化幅度大。2、碳酸盐岩岩溶水主要分布在碳酸盐分布地区,含水层为Cc+s、Ct+ Cm、Ds、Dq等,岩性为灰岩、白云岩、泥灰岩等。泉流量0.37-6.28 L/S,最大流量20L/S,地下水类型为重碳酸-钙-镁型,矿化度为0.316g/l。水量变化幅度大。3、基岩裂隙水碎屑岩裂隙水 主要分布于,含水量中等。含水岩组为Dt、Dx。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石英砂岩等。常见泉水流量0.175L/S,水质类型以HCO3-Ca-Mg型为主,矿化度0.064g/l,PH值6.1,为弱酸性水。浅变质岩裂隙水 浅变质岩裂隙中水量较贫乏,含水岩组为Pt3w、Pt3m、Pt2p、Pt2x等,主要岩性为浅变质石英砂岩、板岩等。常见于沟谷和山前地带,常见的泉水流量0.01-0.2L/S,最大流量1.0 L/S,矿化度小于0.2g/l,属HCO3-Ca-Mg及HCO3-Na型水,PH值5.3-6.4。花岗岩裂隙水 花岗岩裂隙中水量贫乏,主要分布在茶亭、桥驿、铜官、丁字等乡镇,主要含水岩性为燕山晚期花岗岩。常见泉水流量0.014-0.089L/S,矿化度低于0.1g/l。含水较均匀,断裂带地下水富集。(二)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1、松散岩类孔隙水补径排条件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垂直补给,因河流常切割其含水层,地表水与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密切,因此,侧向补给是一些地段地下水的一种主要补给形式。因含水层分布零星,径流途径短,大部分地区为就补给就地排泄,无明显的补、径、排区。排泄方式以下降泉为主,其次为散流,部分地段以地下径流方式向下伏基岩孔隙或溶蚀漏斗排泄。松散岩类孔隙水动态变化速度较快,幅度较大,受降水控制,一般雨季水位埋深浅,旱季深。2、基岩裂隙水补径排条件基岩裂隙水主要靠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其次为地表水和上伏残坡积层孔隙水的间接补给。大气降水的补给强度,取决于地形地貌、岩石风化程度和植被生长状况。浅变质岩分布区多为深涧峡谷,地势陡峭,不利于大气降水的补给,花岗岩分布区山顶较浑园,岩石风化强烈,有利于大气降水的补给。地下径流模数为2.71L/S-km2。基岩裂隙水分布区地形陡峻,切割强度大,水系发育,地下水流向受最低级分水岭控制,一般径流途径短,经过短距离运移即排泄于沟谷中。基岩裂隙水的动态变化一般不稳定,部分较稳定,枯、洪期泉流量变化大,变幅1-5倍,许多泉水久旱即断流。3、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补径排条件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其次为地表水补给,主要通过洼地、漏斗、溶洞及裂隙等渗入地下补给岩溶水。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的运动规律和排泄条件,主要受构造、岩溶发育强度,地形地貌,侵蚀基准面等多因素的控制。大气降水渗入地下后,首先多呈细小网流,然后逐步会合成较大的管流,即为地下河,径流形式有三种类型:一是平行轴向运动,主要出现在向斜和峡长的背斜分布区;二是垂直或稍斜交岩层走向运移;三是沿断层破碎带运移。碳酸盐岩裂隙岩溶水的动态变化与大气降水关系密切,局部地区溶洞与地下河较发育,地下水排泄条件好,因此,碳酸盐岩地区地下水位变化速度快、幅度大,变化幅度1-10倍。地下径流模数为6.29L/S-km2。八、人类工程经济活动长沙市望城区从唐代起,就是我国著名“长沙窑”(铜官窑)釉下彩瓷器创烧地,经过1100年的采矿活动,形成了大量的采坑和地下采空区,严重破坏了当地的地质环境。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的需要,人们大量开采地下矿产资源,修建了大量的公路和水利设施,形成了水库密布,渠道纵横,公路四通八达的局面,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给人们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引发了大量的地质灾害,形成了许多灾害隐患。南接长沙是长沙市望城区城市扩张规划的主要思路,望城经济开发区位于高塘岭镇境内,居望城建成区南部,近年来开展道路、街道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区委区政府南迁、工业园区开发等项目,建设活动频繁。(一)水利工程全区现在中、小型水库超过40座,大小堤垸20多个。水库蓄水浸润坡脚,使坡脚软化失去支撑作用,导致斜坡失稳而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同时,由于一些水利设施自身质量问题产生渗漏、管涌,导致溃坝、决堤等事故,从而引发泥石流、滑坡等灾害。这些灾害的发生,都将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长沙市航电枢纽,跨湘江坐落于高塘岭镇和丁字镇,目前正在施工建设。(二)交通建设长沙市望城区交通四通八达。京广线、石长线等铁路干线纵横区境(图1-1),319国道、长常高速公路、长沙市三环线等高级公路构成大公路网络,区乡公路近600 km,乡乡通油路,村村通汽车。交通建设进行山体开挖形成陡峭边坡,出新滑坡等新的地质灾害点,对交通路线构成威胁。目前正在施工的重要交通包括:1、长沙地铁四号线 起于高塘岭街道经长沙主城区终于长沙火车南站(武广高铁火车站);2、京珠高速复线 北起铜官,向西南跨湘江,经新康、乌山,由白箬铺镇出境而入岳麓区;3、黄桥大道 居京珠高速复线以东约6公里,大致与之平行,目前修建区段北起丁字镇楠竹山,向西南接杭电枢纽跨湘江,转向南经高塘岭和黄金乡而入岳麓区;4、湘江大道北段 沿湘江东岸经丁字、铜官。(三)矿产资源开采长沙市望城区矿产资源较丰富,主要为采砂、采石以及开采陶土。丁字的花岗石质地坚硬,铜官陶土细腻洁白,均久负盛名,而湘江、沩水沿岸采砂场不下数十个。由于采矿活动破坏了地质环境,形成了地面塌陷、地表采空区等地质灾害或隐患。由于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差,大部分采空区除了可能发生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外,在已发生过采空塌陷的地方,还存在着继续扩大危害程度或存在着持续性灾害后果的可能,而沿河采砂活动对河堤存在着严重隐患。(四)其它工程-经济活动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家对占用耕地的严格控制,在农村,一些村民在荒坡处切坡造地,人为地形成了陡峭的斜坡面,并把房屋修建在这些陡坡之下,破坏了山体原有的稳定结构;在城镇,因城市扩张、道路建设等工程活动,形成了较多的人工高陡边坡,基坑开挖破坏地表稳定性,无序采砂对河堤造成威胁。这些建设行为容易诱发新的滑坡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一般规模较小,但危害性极大,往往造成人员伤亡、房屋被毁等重大损失。同时应在项目施工开始前做好地质灾害适宜性评估。因此,地方政府必须高度重视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的危害性,规范人类工程活动、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环境,杜绝人为地质灾害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第二节 地质灾害现状及防治一、地质灾害类型与分布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环境条件中等,但雨量丰沛、人类工程活动强烈(采矿、修路等),所以地质灾害一般发育,且伴随人类工程活动的此生地质灾害较多。据2008年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调查成果资料统计,共调查了地质灾害点49处,其中崩塌15处、滑坡14处、地面塌陷4处、不稳定斜坡15处以及泥石流1处;其中存在隐患的地质灾害点34处。(见表2-3)。 长沙市望城区地质灾害一览表 表2-3调查面积(km2)调查乡镇(个)调查行政村、居委会(个)951.115156地 质灾害点总 数滑 坡崩 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不稳斜坡49141510415死亡人数(人)0直接损失(万元)532地质灾害隐患点总 数潜在滑坡潜在崩塌潜在泥石流不稳斜坡潜在地面塌陷其 他34771154管涌13处威胁人口(人)619威胁财产(万元)12430.5 据前期资料,长沙市望城区的地质灾害依其不同类型在分布上有一定的地域性,发育程度也具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其分布和发育强度与地质背景、具体的地理地貌以及人类工程活动有着密切关系。望城除北部平原区外,11个乡镇有危害不一的地质灾害点分布。灾害点分布较多的乡镇有茶亭镇、铜官镇、丁字镇、高塘岭镇、黄金乡、乌山镇和星城镇。地质灾害点隐患点主要发育在低山和丘陵区内沿沟谷居住的居民点附近和正在修建、扩建的乡、村公路两侧;以及历史上“铜官窑”挖掘陶土形成的地面塌陷,开发区建设房地产开发留下的潜在不稳定斜坡密切相关。1、滑坡、崩塌发育分布特征: 滑坡、崩塌主要分布于冷家溪群和清白口系的变质砂岩、板岩分布区、泥盆系、石炭系的灰岩分布区、花岗岩分布区以及第四系河流沉积经后期改造的丘陵地区。滑坡、崩塌多分布在北部东北部和南部丘陵区内,以高程30-480m之间丘陵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