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化高等教育下的“精英教育探索

上传人:feng****heng 文档编号:139473804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众化高等教育下的“精英教育探索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大众化高等教育下的“精英教育探索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大众化高等教育下的“精英教育探索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众化高等教育下的“精英教育探索摘要:我国的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的转变,热门专业在校人数已具相当的规模。但是“热门”专业如果“热”过头,就成了“滞销”专业。文章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探讨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下进行“精英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关键词: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大众教育;精英教育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高等教育在规模上开始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据教育部统计,1998年,我国大陆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在校生约为340.87万人,2022年在校大学生人数约为2021.02万人,是1998年的5.9倍1。其中,我国大陆现有598所高校共设置了847个计算机专业点(包括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新增的目录外特色专业),在校生人数约40万,构成了一个庞大的“热门”专业群体23-6。但是,“热门”专业“热”过头了,就成了“滞销”专业。据统计报道,当年的“热门”专业,如法学、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目前已成为就业率排最后的几个专业。原因之一是这些专业的毕业生数量过多,造成“供求”失衡;其二是办学门槛过低,大家“一窝蜂”都来开办,造成毕业生质量良莠不齐。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下简称“教指委”)于2022年发布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该报告以“规格分类”为核心思想,鼓励不同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名称下,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情况,为学生提供不同类型人才培养的和培养方案,并于2022年编制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将该专业分为“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个培养目标进行分类培养。精英教育注重厚基础和宽口径,大众化教育则更强调特色和适应性。不同类型的学校培养目标的趋同性与学生在知识结构和能力上培养目标应该具有的差异性之间的矛盾,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要解决趋同性,就要有不同的培养目标,并按照科学办学的基本思路,针对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教育策略、规划和教育内容,以提高专业教育教学水平2前言。综上所述,作为本科教育进程中的关键内容,培养方案对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有必要研究新形势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本文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为例,探讨了在“大众化”的高等教育下进行“精英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1 我国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历史沿革我国的专业设置始于1952年,全国高校共设本科专业215种。1963年经国务院批准,发布了高等学校通用专业目录,共设专业510种。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共进行了3次大规模的学科专业调整工作。第一次是从1982年开始,历时5年,专业种数为671种。第二次是自1989年开始,通过修订,专业种数为504种,形成了体系完整、比较科学合理、统一规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并于1993年7月正式颁布实施。第三次是从1997年开始,于1998年7月顺利完成,专业种数由504种调整到249种3。这次主要是改变过去过分强调“专业对口”的教育观念,确立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共同提高的人才观,使高等教育更加重视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人才,构建起注重素质,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需要。我国的计算机本科专业从1956年开始举办,当时,只有2所高校开办了2个专业点,在校学生约40名。在1998年的专业调整中,将“计算机软件”和“计算机及应用”合并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后来,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觉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过于宽泛,不利于学生就业,于是,先后又新设置了网络工程、软件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这些专业都具有比较明显的专业特色和行业背景。在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就专业规模而言,计算机专业是理工类专业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化教育的排头兵。2 本科专业培养方案改革众所周知,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中期,它是电子学与数理逻辑相结合的产物。经过20多年的发展,形成了计算机自己的科学理论计算机科学,其理论基础则从计算机诞生时的数理逻辑发展到以集合论、图论、数理逻辑、代数结构、组合分析等以研究离散对象为主要内容的离散数学(其内容随着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不断扩大)4。与离散数学相对应的以研究连续变量为特征的数学分析,对学习计算机科学的学生提高逻辑思维、数学建模以及数学论证等抽象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综上所述,数学分析与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尽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现在被划归为工科专业,但它与数学如此紧密的关系,使得它同时兼有理科的成份,在计算机软件专业和计算机及应用专业合并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之前,计算机软件专业也是可以授予理学学士学位的。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国内一些著名高校的计算机专业一直开设数学分析而不是高等数学。我校从1976年招收计算机软件方向的本科生到1982年正式开办计算机软件专业,1989年开办计算机及应用专业,一直选择开设数学分析(3个学期),直到2022年,由于当时我们只有一个“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迫于就业形势的压力和工科的专业性质,才改为开设高等数学。在我们培养的部分计算机专业优秀毕业生中,有1人获得被誉为“应用科学的诺贝尔奖”一一R&D10(奖和全美人工智能奖;1人获全国和全军优秀教师奖;1人获全国高校青年教师奖和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的指导教师奖;1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10)、4人分别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其中1人排名第1,另2人排名第4、5和6);2人分别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1);有2人获“微软中国学者奖”(全国当年共14名获此奖);2人分别获全国和湖南省优秀博士论文奖,他们在谈到所取得的成就时,总是要提到当年得益于学校给他们所打下的扎实的数学基础,并赞赏学校开设数学分析课程的举措。本文提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方案的改革,建议招收人数不多的计算机专业本科学生,加强数学分析等训练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数学论证能力课程的学习,重点培养在计算机科学理论上有所建树的“科学型”人才。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40多年的发展与变化来看,计算机科学理论的发展落后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需求与变化,很多实际问题需要人们从理论上去解释和解决。我国目前的现实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的绝大多数是计算机工程型人才,理论功底不深,基础不扎实,没有后劲。3 将专业办出“科学性”特色的措施1)修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加大理论课的比重。2)不断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大多数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教师队伍是由相关专业的人员组成的,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得到了系统地专业训练。由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教师队伍的计算机理论水平也需要不断提高。3)合理选材,因材施教。在教学中,为了启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发挥学生潜能,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在众多的学生中选出一批有一定基础且对学习计算机理论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培养。4)加强教学管理。学校要明确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和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实施教学计划,配置教学资源,协调每一个教学环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管理的科学性,全面提高教学质量。4 结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开办学校之广、在校学生之多,一方面,说明我国信息化社会之所需,另一方面,说明办出专业特色势在必行。在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的今天,有必要根据学科发展的特点和要求,适当开展“精英教育”,在教育大众化进程中始终坚持大众化教育与精英教育并举和“既注意普及、又注意提高”的“两条腿走路”的原则5中国的“大师”级人才太缺乏了!培养“大师”级人才没有捷径可走,必须要从基础抓起,要耐得住“寂寞”,坐得稳“冷板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建筑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