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

上传人:w****2 文档编号:13910121 上传时间:2020-06-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3.古诗两首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教材四年级上册3 古诗两首市中区回民小学 杨 伟一、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学会本课5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认识1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凭借课文插图或通过诗句理解古诗大意;课外吟诵刘禹锡、李白的其它古诗。4、感悟古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洞庭湖、峨眉山月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的读书,从诗句中感受景色的美,作者的情。(这是教学中的主要内容)难点:感受诗句中作者的情感。(由于学生距离古诗写作年代太久,所以可能理解起来太难。)感受峨眉山月歌中作者的地点的合理运用。(体会李白高超的写作艺术)三、教学评价设计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理解古诗和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3、通过由字词、诗句、诗的理解来让学生初步说一下诗的意思,所刻画的意境。4、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说、议来引导孩子们加深对古诗的理解。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课前预习单。读好书,了解作者的生平资料。教师:1、多媒体课件。把课文学习有关的方面直观的展示给学生。2、作者生平以及与诗有关的资料,诗句的意思等方面的材料。五、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导入 揭题1、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九寨沟,感受颇深,并写了非常优美的文章。今天,想带大家去学习两首写景的古诗,去感受一下祖国的大好河山的壮丽。2、板书课题,学生读课题。二、初读感知。1、学生自读两首古诗,交流自己查找的作者资料。2、教师简要介绍两首诗的作者(刘禹锡,李白)和两首诗的创作背景,以便学生更好的了解古诗内容。3、检查学生的预习单,看看学生的预习情况,检查生字和读书情况。4、老师范读,引导学生读好书,提示诗中出现的地名。以免引起学生读书中理解上的错误。强调“螺、磨”的读音。5、学生同桌互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插图看看能不能体会诗歌的意思。交流自己读书的感悟。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教学望洞庭复习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一、精读会意(解诗题,知作者)1、自读全诗,明确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2、指名多个学生读,正音齐读。(设计意图:读通课文是理解课文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自由读,做到读正确、读通顺、读流利。)3、再读,边读边思考:你读懂了哪些字词。4、交流汇报,相机教学(抓字眼,明诗意)学生分组学习,交流汇报。(一)教学“湖光秋月两相合,潭面无风镜未磨”(1)交流重点词语。湖光:湖水的光。秋月:可以看出是秋天的晚上。相和:相互和谐。潭面:洞庭湖面镜未磨:没有磨拭的镜子。(2)理解句意:秋夜,洞庭湖水清澈透明,与明月的清辉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宁静、和谐。湖上无风,迷迷蒙蒙的湖面就像没有经过磨拭的镜子,迷迷蒙蒙。(3)指导读书。师:诗中把什么比作什么?师:谁能美美的把这两句诗读好呢?指名多个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指导吟诵(二)教学“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1)遥望:远望。(点题,可以看出诗人离洞庭湖还有一段距离,所以题目是望洞庭)山水色:山指君山,水指洞庭湖。(2)句意:在皓月银辉下,青翠的君山,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远望如同在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3)指导读书。师:这么美好的意境,谁能把它读出来?指名朗读,指导吟诵。二多诵读,悟诗情1、师:现在黑板上有好几张洞庭湖月夜图,让我们看着这些图,自己美美地读一读望洞庭好不好?(全班自读古诗)2、师:说想当一会大诗人,上来吟诵这首古诗?(指名读)3、师:有很多同学还想上来读,但是时间不够了,你们在四人小组里读给其他组员听。4、.练读,读出诗的韵味,感受诗的意境。(1)自由练读,想象画面。(2)同位赛读,欣赏插图。(3)展示评读,美化诗境。5.背诵古诗,水到渠成。 诗中有画,读诗要想象重现诗中的画面;画中有诗,读诗要欣赏诗中精妙语言对画面的描述。如诗如画,品诗赏画,古诗词文字精简,给读者留下了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通过启发学生想象,填补了诗句的含蓄和跳跃,丰富了诗句的语言和画面。学生边读诗,边想象,如临其境,如闻其声。三、多样作业,表现美。1.写一写:想象这首诗所描绘的景色,写下来。2.画一画:把这首诗描绘的景色用多彩的画笔表现出来。3.找一找:收集刘禹锡的其它诗作,与同学交流。板书设计:望洞庭唐朝 刘禹锡 潭面无风镜未磨,(比喻)湖光秋月两相和。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比喻)第二课时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峨眉山月歌板书学习古诗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一、引入谈话同学们,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化的瑰宝,有的同学在学前就会背许多首古诗,上学后,我们又学习了一些,谁愿意把你记住的古诗给同学们背背?你知道是谁写的吗?(指名学生背古诗,说作者)二、介绍作者(解诗题,知作者)我们熟悉的早发白帝城、赠汪伦是谁写的?李白是个怎样的诗人?谁愿意介绍一下?(指名介绍李白)过渡语:今天,我们再欣赏李白的另一首诗歌峨眉山月歌。三、感悟理解古诗。(抓字眼,明诗意)1.出示峨眉山月歌全文。2.自己小声读读诗歌,找出本课生字,记记。3.反馈:“眉”的半包围不能写成“尸”。提醒读准生字“君”、“羌”。4.再读诗歌,读出诗的韵律、节奏。5、理解“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1)学生自觉交流,由重点字词入手理解诗句。半轮(看插图理解)上弦月或下弦月。影指月影。流流动,课文中有月影随江水流动之意。诗意:秋天的夜晚,峨眉山月色特别明朗,月影映入平羌江,又伴随我顺流而下。(2)想象古诗的意境,图文对照感受景色的美丽,引导学生读书。 6、理解“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洲。”(1)出示诗句。(2)学生自觉交流,由重点字词入手理解诗句。夜发连夜出发。向驶向。思思念。君作者的友人。下由上游往下走诗意:连夜从清溪出发,向三峡方向驶去,想念友人却见不着,只好怀着依依惜别的心情向渝洲驶去了。(3)通过诗中的意境,指导学生读书。(4)用自己的话说一下,全诗的意思。7、.引导想象诗的意境,体会诗中表达思想感情。(多诵读,悟诗情)(1)出示插图,看懂图意。(2)想象诗人坐在小船上抬头看到了什么,低头看到了什么?这时他会怎么想,心情怎样,表情又会是什么样的?(思念故乡、友人的思想感情。)(3)看图有感情地朗读。 (4).练习背诵。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训练一、有感情的诵读古诗。二、说一下诗歌中的意境,了解作者的情感。三、处理课后习题,教师引导完成。四、拓展。1、第一首诗的比喻手法的运用。第二首诗中的6处地点的特色。(峨嵋山、平羌、清溪、三峡、渝洲)2、学生一起读关于月的古诗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朱淑真生查子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贾岛题李凝幽居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3、出示诗句,学生感受。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白居易琵琶行愁,愁老父破碎的月光满怀愁,愁老母零乱的白发满怀潘洗尘饮九月九的酒板书设计:峨眉山月歌唐朝 李白(写景)峨眉山月半轮秋,(写景)影入平羌江水流。(抒情)夜发清溪向三峡,(抒情)思君不见下渝州。(思念友人)附录:古诗两首预习单班级 _姓名_一、 我会识认读生字并描红仿写。在教材上描红 ,然后在下面的田字格里仿写一个,看谁能做到正确、规范。纠正写错的字:把不满意的字再写一个:二、 我会读1、自由朗读古诗,争取读正确,读流利。读不好的地方可要多读几遍哟。我读了_遍;我能够做到:正确 流利 2、摘抄你认为值得积累的词语并读一读,比如:秋月 青螺 湖光 白银如果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要联系课文或查字典(词)典尝试理解;自己不能解决的还可以和同伴交流。_三、 我会思考你做到了吗?一边读课文一边思考:想象望洞庭这首诗描绘的景色。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_四、查找作者有关的资料和作品,了解当时的写作背景。五、搜集一些有关写月亮的古诗。教后反思:成功之处:课堂教学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这节课的设计思路,始终用新课标的理念作指导,建立起了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启发指导,师生共同长进,发展的教学模式。改变了长期以来以被动学习为主的语文学习方式,建立起以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拓展创新为主导的新型学习方式。在本节课的设计中,我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和自主权,并尽量多给他们以时间和空间,大大拓展了学生思维的自由度。这节课的设计也依据了古诗体裁特点,教给学生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解诗题,知作者。抓字眼,明诗意。多诵读,悟诗情。让学生形成一套简便有效的学习古诗的方法。不足之处:这两首古诗看似简单,却包含的知识点却很多,第一首诗中的大量比喻,作者创造出一幅美丽的图画。第二幅图借景抒情,6个地点巧妙的运用,但由于课堂时间的关系,而没能让学生去好好的感受。教学建议:古诗教学应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灵活科学掌握,把握好节奏、方法让学生在热爱古诗中去欣赏学习它。教师要借用现代教学媒体和自身语言的感染力,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进行大量的阅读来加强学习的力度,调动起每一个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有感情的品读中理解诗中有画的情境,理解当时作者的情感体验。不光理解古诗,感情也能得到升华。在孩子们深入理解诗意,把握诗人思想感情之后,我们老师最要注重让孩子们进行反复不断地、有感情地吟诵。在反复的感情诵读中,孩子们会积极想象,把自己置身于古诗的意境中,探索古诗的意境美。“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末。”这是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原话,他老人家还曾说:“必须驱谴我们的想象,才能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孩子们只有把自己当作“意中人”,进入作者所创的情境之中,和诗人情脉相通,才能做到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才能深切地体会到诗人所抒发的真情实感,并与之产生共鸣,进而得到美的享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