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复习提纲(华南农业大学)

上传人:shi****01 文档编号:138991486 上传时间:2022-08-22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复习提纲(华南农业大学)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复习提纲(华南农业大学)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复习提纲(华南农业大学)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复习重点: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 爱国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履行的责任或义务。1) 要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的河山在人们的心中占据着至高无上的地位。祖国的大好河山,不只是自 然风光,而且是主权、财富、民族发展和进步的基本载体。因此,每一位爱国者都 会把“保我国土” 、“爱我家乡” 、维护祖国领土的完整和统一, 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 和义不容辞的责任。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对自己骨肉同胞的爱,反映的是对整个民族利益共同体的自觉认同。民族利益是整体的利益、长远的利益,这种利益高于民族内部的、局部的、暂时的利益。爱 自己的同胞就是爱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爱自己的骨肉同胞,最主 要的是培养对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紧紧地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传统作为一个民族群体意识的载体,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基础。爱祖国的灿烂文化就应该认真学习和真正了解祖国的历史, 深入理解祖国优良的历史文化传 统。4) 爱自己的国家 爱祖国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祖国的大好河山,自己的骨肉同胞,民族的灿烂文化,是同具体的国家相联系的。爱祖国就要心系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就要把 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摆在首位, 为祖国的独立和富强、 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贡献力量。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和文化背景下所产生的爱国主 义,总是具有不同的内涵。爱国主义的丰富性和生命力,正是通过它的历史性和具 体性来表现的。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在献身于建设和保卫社会主义现代化 事业,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爱国主义随着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国家的发 展而发展。2、道德的本质是什么?为什么? 道德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归根结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 系的反映。首先,社会经济关系的性质决定着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其次,社会经济关系所表 现出来的利益决定着各种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再次,在阶级社会中,社会经济 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此,道德也必然带有阶级属性。最后,社会经济关系的变 化必然引起道德的变化。道德对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以能动的方式来把握世界,引导 和规范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马克思认为道德的本质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反应到人们思想上的一种社会意识形 态,道德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同时,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 形态,在受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时还有具有相对独立性。马克思认为,经济基础对道德的决定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社会经济基础的性质直接决定各种道德体系的性质,有什么样的社会生产关系,就 有什么样的社会道德。2)社会经济基础所表现出来的物质利益关系,直接决定着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规范。3)在阶级社会中,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因而道德也带有强烈的阶级性。4)社会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决定道德的发展变化。3、作为大学生,应该树立怎样的理想信念? 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应牢牢把握理想信念这个核心。当代大 学生应当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树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理想。同时,大学生中的共产党员和先进分 子,还应追求更高的目标,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要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又是最崇高的、因为 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马克思主义以改造世界为己任。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要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要坚定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要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我们要架起通往理想彼岸的桥梁,要立志高远与始于足下(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 事、立志须躬行) ,要认清实现理想的长期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理想的实现是一个过程, 要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 ,要在实践中化理想为现实(要正确认识理 想与现实的关系是实现理想的思想基础, 坚定的信念是实现理想的重要条件, 勇于实践、 艰苦奋斗是实现理想的根本途径) 。4、法治、民法、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社会主义国家作为人类历史上最高类型的国家,不仅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而且 也应该成为实行法治的国家。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二次会议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 主义法治国家载入宪法。“法治”与“法制” ,虽仅有一字之差,但从内涵上讲,有重大区别。 “法治”是一 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是一种社会意识;而“法制”通常是指国家的 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是一种社会制度。强调依法治国,是法治的本质特征之一。依法治 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主要 任务有:一、弘扬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包含“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 五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要健全完善立法, 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要坚 持依法行政;要加强制约监督;要自觉诚信守法;要繁荣法学事业;要坚持依法执政。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同时一是不能用 外国的法律体系来套我们的法律体系。 二是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是法律体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三是要区分法律手段和其他调整手段的关系。 四是我们的法律体系是动态的、 开放的、发展的,要适应客观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加以完善。三、提高党的依法执政的水平,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 一种基本方式。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建设法制政府,是落实依法治国方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 与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五、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内 容。六、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加 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 力结构和运行机制。七、培养新型的社会主义法律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继承人类优秀法律文化成果,建设符合时代要求和人民意愿的新型法律文化。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 树立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关系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关系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的 历史进程。要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自由平等观念、公平正义观念、权利义务观 念等基本观念,养成自觉遵纪守法、严格依法办事的习惯。一、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观念(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党的领导 是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根本保证;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二、自由平等观念(依法享有和行使自由的观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即公 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和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 。三、公平正义观念 (坚持立法公正与执法公正并重; 坚持实体公正与程序公正并用) 。四、权利义务观念(要弄清楚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要弄清楚法律权利与法 律义务的关系) 。5、人际交往方面。 (这部分随便看看,不用全部背诵)第二讲 人际交往与成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人际交往与成才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人是社会的人,要想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学会为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外 部人 际环境。 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无论 你是干部、 学者, 还是老百姓、 大学生, 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就不可能不 与周围各种各样的 人打交道。 在现代社会, 能否得到众人之助, 是一个人事业成 败的关键一环。 从某种意 义上说, 中国是一个人情网络型社会, 一个人要想有所 成就,就必须对人际交往和人际 关系给予更多的重视。社会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在生产劳动中大约13%的时间用在人际关系和冲 突后的情绪体验上, 如果关系冷漠, 或关系紧张, 则不得不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 力处理这种 关系,这不仅影响个人的发展, 也影响社会和谐。 可见, 人际交往不 仅仅是劳动和工作 的需要,也是人们精神和情感上的的需要。现代社会, 人际壁垒正在瓦解, 国际距离日渐缩短, 人们愈加认识到交际的 不可或 缺。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各种信息纷至沓来, 人们比以往更渴望对 话,更渴望理 解,更渴望沟通,更渴望文化生活和精神交往。JR 人才调查中心的研究发现,人际关系是中国当代名人九大成功素质之一。并认为,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中国当代名人的成长道路上起到了十分巨大的作用,甚至成为某些名人的看家法宝,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人际关系的重新排列组合,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人际关系时刻发展变化,也给大学生提出了一个新的人生课题。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是大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与学业,健康成长与成才的重要条 件,也是学习交 往经验, 走向社会的开端。 大家从中学跨入大学, 面对生疏的人 际环境, 如何进行人际 交往,怎样处理人际关系,是大学新生敏感而又重要的话题。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人生有 何意义?怎样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怎样改善不良的人际关系,本章将围绕这些问题和 大家一起探讨。第一节: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概述人们有着学习与他人交往的强烈愿望。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人为什么离 不开自 己的同类,为什么这么需要与他人交往,其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与交往所 具有的重要 作用是分不开的。马克思指出: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 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 ”作为现实的人,绝不是孤立的存在物,必定要生活在 两大现实关系 中: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 通过与自然界打交道, 获得自己的衣食 住行之需; 二是人与 人及人与社会的关系, 通过与人交往, 谋求与他人的沟通、 理解和协作, 更有效地支配 和改造自然,推动社会的发展。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 都离不开与别人交往。一、人际交往概述在现实社会中, 人不可能单独生活, 人与人之间不可能没有交往。 每个人都 处在经 济、政治、 文化的各种相互关系之中, 都必须和其他人打交道。 世界上不 与人交往的人 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实际上, 人的一生几乎都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 度过的。 正如马克思 曾指出,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 们交往作用的产物。(一)人际交往的概念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在心理或行为上产生相互影响的过程。人际交往不是一意义上的人与人之间的打交道,不是人与人之间所有的接触 都称 为交往,交往是有两个重要特征:在形式上, 必须是交往双方有来有往的双向运动, 即互动性。 在内容上, 交往的实 质是思想、观点、兴趣、情感和态度的交流,这是一种发自内心的交流,如没有这一点,即使是在同一班级,寝室,天天见面,点头, 打 招呼,也谈不上是交往。因此,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交流思想感情,传授经验和切蹉技能以及所有的涉 及相互了解的活动属于人际交往的范畴。另外,人际交往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从动态角度讲,是从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和 物品交换;从静态,是人与人之间已经形成的关系,即通常我们所说的人际关系。(二)人际交往的类型从人际交往的形式看,可分为语言交往和非语言交往两种主要形式。语言交往是最普遍的交往形式,因为人是语言交流的存在物。语言交往可分为口语交往和书面交往。非语言交往是语言交往的一种补充形式,它依赖人的姿态、动作和面部表情或非语言的声音来达到交往的目的。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利用非语言的无声或有声的表示比使用语言交往具有更好的效果。如莞尔一笑,无声叹息,痛苦呻吟等。从人际交往的对象看, 可分为同学交往、同乡交往、师生交往、异性交往和 社会交 往。同学交往:是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内容,在大学校园里,同学之间的交往 每时每刻都在进行,他们同是在一个教室上课, 一个食堂吃饭,甚至经过几年的 接触,每个人 的性格和脾气都可以了解得一清二楚,在这种自然而然的交往中,同学之间大多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这种感情一直持续到大学毕业甚至保持终生。这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使人终生受受益,因此我们每一个大学生应该珍惜这一段感情,珍视这一段经历。化解矛盾,增进友谊。然而,正是这种交往的经常性,也可能在交往中发生这样那样的矛盾,如处理不当,也有可能发展成为极其恶劣的关系,使人内疚、后悔、甚至遗憾终生。师生交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学习、生活上的交流活动。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学生是培养对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既严格要求,又表现出一咱爱护和期待。大学教师分工细密,教学不像中学教师天天和学生在一起。有的学生由于心理距离,对教师敬而远之,缺乏主动精神,使得应有交往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教师一般有丰富的阅历和知识)不利于大学生的学习和成长。同乡交往:是一咱情感寄托的需要,也是互相帮助的需要。要注意处理同其他交往关系,不能因为同乡关系而走上交往的极端。异性交往:社会交往:指大学生在校期间,已经冋社会的各种人士进行一定的交往,大学虽同社会不同,并不是与世隔绝和世外桃源, 大学生可适当的走出校园, 增进 对 社会的了解。当然,大学生在校期间,进行社会交往应把握好一个限度, 否则,会同正 常的学习产生矛盾,必须妥善处理好这种关系。(三)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在大学里,大学生有人际交往无论在愿意、内容方面,还是在方式方法方面, 都有同他们的社会知识经验相对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一是交往双方的互动性。人与人的交往和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同。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人恒定为主体,是认识与实践行为的施动者;自然界恒定为客体,是认识与实践行为的受动者。但在人与人的交往中交往双方互为主客体。因为互为主客体,所以是相互影响的,是行为互动的。二是交往角色的多元性。 人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 随时扮演不同的角色, 具 有不同 的权利与义务,要求具备不同的行为模式。业缘关系中,如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同事与 同事的角色,学习活动中老师与学生、 同学与同学的角色, 商场购 物活动中的店主与顾 客的角色; 地缘关系中, 如同乡、 邻里的角色, 本地人与外 地人的角色; 血缘关系中, 如父母与子女的角色, 亲戚间的角色; 趣缘关系中, 如不同娱乐团体的爱好者的角色, 如此等等。这些不同角色要求的行为模式当然 是有差异的。三是人际交往的社会性。 从表面上看, 交往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私事, 但从 实质内 容看, 交往具有社会性。 交往的主体是人,人的知识、性格、情绪、意志 影响交往的过 程与结果, 但知识、 性格、情绪、意志的产生与发展根源于社会。 交往的产生与发展受 制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现实与发 展。交往的方式和风格也因 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所差异。三、交往愿意的迫切性。 大学生告别了中学时代和家乡, 来到大学这个新的 生活环 境,陌生的人际氛围, 同学是来自淮河两岸, 大江南北, 老师也来自全国 各地。 而青年 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 生活空间的拓展, 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 大 学生的交往愿意也越 来越强烈。喜欢交朋友,渴望了解别人,也渴望别人了解自 己。四、交往观念的自主性。 日益增强的自我意识水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使大 学生为 人处世不墨守成规, 虽不能避免受到传统习惯的影响, 却十分重视自己的 意见和主张。人际交往是大学生开拓视野, 早日成熟, 适应社会的重要途径, 因此, 大学 生表现 出比以往更加迫切的交往愿意。 可在交往中要正确积极有选择地交往, 不 能乱交朋友, 滥交朋友,无原则地交一些朋友。(四)人际交往的功能 大家都是社会生活的参与者和交往的实践者,根据你的体会谈谈社交的作用 好吗? 或者说,你想通过交往得到什么?交往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1 、沟通信息人类生存离不开信息。人既是信息的传播者,也是信息的接 收者。他人是信息的一个 重要来源, 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源。 古往今来, 人们不 断开辟交流信息的新途径, 创造 新方式。人类传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出 现过几次巨大的进步和飞跃。尤其是 20 世纪以来,广播、电视问世,人类社会 进入电子传播时代。尽管如此,人际交流信 息作为信息传播的方式和手段仍是重要的、不可或缺的。2、交流情感 人有合群需要, 不愿意孤独、 独处。医学心理学研究的结果 表明, 长 期孤独独处的人,慢慢会变得神情忧郁、 变态, 其寿命比乐观、开朗、 爱交往者短。人 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往, 诉说各自的喜怒哀乐, 能增进相互之间 思想感情的交流, 产生 一种亲密感, 发生相互之间的依恋之情, 从中吸取力量。 一个不善于和人交往的人, 他 的人际关系一定很淡漠。 他对人不能敝开心扉, 自 然得不到他人的关心和帮助, 他的事 业也一定不会成功。3、协调行为 首先, 它能产生合力。 我们常说,“团结就是力量” ,“人多 力量大”, “人心齐,泰山移” 。人们相互结合所产生的合力,并不是每个个人力 量的简单相加, 哲学上讲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就是此理。其次,形成互补。 俗话说, “荷花虽好,还要绿 叶扶持”;“一个篱笆三人桩,一个好汉三个帮” 。在人才学 领域内,有人提出了“人才 互补效应理论, 认为: 具有不同知识、才能、气质、 性格的科学工作者, 组成一个研究 群体,那么这个群体的知识结构和智能结构的 合理程度和高超水平,是任何一个科学 家所望尘莫及的。4、提高人际知觉准确性古希腊阿波罗神庙就有“认识你自己”的碑文。 虽然在这里 “认识你自己” 带有了更多的哲学深意, 但正确地认识自我, 在一个 人的成才过 程中是非常必要的。 马克思说过:“人起初是以别人来反映自己的” 。 人们总是在头脑中 相象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从而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唐太宗聪明仁智, 但也曾受小人蒙蔽, 累次遣斥忠直大臣。 不过他能够重视 臣下的 意见,把提供能减少不确定因素的信息的臣子 (如魏征 )当作镜子而和他们 进行推心置腹 的交际。现实生活中,我们往往从别人的肯定和赞许中自信起来,正确地认识自己的 长处 和优势。我们也常常在和别人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 只有通过广 泛的交际, 包括文字交际 - 大量的阅读,和古今中外的智者交谈, 才能使自己 从自我迷糊的状态 中挣扎出来。总之, 人只有通过交际, 才能成为一个聪明的人、 健康的人和有力量的人。 交往的 作用,具体到大学生身上还有着特殊的意义。二、人际关系概述现实社会生活, 每个人都生活在人际关系的 “网络” 之中, 其成长与发展都 依存于 人际交往。随着经济的发展、 社会的进步,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日益密切, 无论你是干部、 学者,还是大学生、 老百姓,只要你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就不可 能不与周围的人打交道, 进行人际交往, 必然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社会经济 的飞速发展, 带来了人际关系的 重新排列与组合,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中的人际 关系时刻发生变化,也就给大学生提 出了一个新的人生课题。人际交往状况如何,综合体现了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水平和社会适应能力。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 识,了解社会, 探索人生的关键时期, 大学生的所有活动都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 的, 因此, 正确理解人际交往的涵义, 功能、克服可能遇到的交往障碍, 掌握建 立良好人际 关系的途径与方法,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将来走向社会后的人际交 往与事业成败, 关系重大。对众多的大学生来说, 大学生活可能是学生时代的最后一站, 从此开始离开 家庭, 住宿在学校, 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 当一个人处在生活的转变时期, 最 重要和最紧迫 的问题,莫过于思考如何建立新环境中的人际关系了。不少学生曾 是中学老师眼里的 “尖子”,同学心目中的“才子” ,家庭生活中的“王子” ,然 而一旦跻身于高等学府之 后,“众星捧月”的环境不复存在了。他们常常被纷繁 复杂的人际关系所困惑,为不善 交往带来的后果产生莫名的苦恼。 于是乎有的发 出“活得真累” 、“做人真难” 的感叹, 虽然学校比起一般的社会环境来已是相当的单纯, 有的把 “难得糊涂” 奉为处事哲学,虽然他们未必懂得其中的真正含义。 本章的研究,将有助于把握当代大学生的人际交 往特点,进而提出培养他们良好 人际关系的建议。(一)人际关系的内涵作为现实的人, 每个人都不可能孤独地生活, 必定要生活在两大现实关系中。 一是 人与自然的关系,通过与自然界打交道,获得自身的衣食住行之需。二是人 与人的关 系,通过与他人交往, 谋求与他人的沟通、 理解和协作, 更有效地支配 和改造自然, 推动社会的发展。一个人从出生到告别人世,都离不开与别人交往。世界上不与人交往的人绝对不会有,没有朋友的人也很少见,这就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所谓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直接的相互关系,它是社会关系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 这种关系以物质联系为基础,以精神联系为纽带, 它的变化和发展影响着交往双方的需要及其满足程度。因此,如果双方在交往中能获得某种满足,就能促进相互之间关系更加接近;反之,关系就会疏远。人类有寻求安全、群居、归属、友谊和爱的需要,这些都可以在人际关系中得到满足。理解、信任、关心、友爱的人际关系,会使人感到温暖、幸福和喜悦,从而产生 对生活的热爱,对事业的追求, 形成前进的动力。相反, 冲突、冷漠、排斥和互 相猜忌,会使人产生压抑感、焦虑感, 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如果长期处于恶劣的人际关系中,就会导致多种心理障碍的产生,影响身体健康、学习及事业的成功。人际关系是指社会群体成员之间,通过一定的交往方式建立起来的心理关系对此定义可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人际关系属社会关系范畴任何人都不能孤立地生活在世界上,总要和别人结成一定的关系。人出生 之后,就逐步被固定在各种社会关系之中。最初是父母、兄弟姐妹、亲戚关系等,然后和同伴、同学、朋友、老师、长辈、领导建立起相互关系。成年之后,还要参与更加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活、政治生活、道德生活、文化生活,有的还要 参与宗教生活,于是又和别人建立起经济关系、政治关系、道德关系、文化关系以及宗教关系等。人就是这样被逐步地固定在一个社会关系结成的大网中,并在其中生活。所以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每个人则是社会 关系之网上的“纽结”。人们在群体活动中结成的彼此间的心理关系,即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状况要受一定的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关系所制约。生产关系、意识形态关系在更咼层次上决定和调节着人际关系, 情感不能不带有所属社会集团的痕迹。同时, 识形态关系的直接表现,即其它社会关系, 活动来实现,并对个人产生作用和影响。使人们在人际交往中表现出来的思想、人际关系又是人们 之间的生产关系、意 只有通过个人与个人、个人与群体的交往并发生相互作用的,具有明显的喜欢 和厌恶 识、相互沟通、相互关系的紧密与分离。所以在人际关系中人能够充分表现自己的思想、情人际关系是情感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也就是说,这种关系是与情感相联系, 的意识倾向。而且这种相互的情感直接影响着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相互认感和欲望等个性特点。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关系不是建立在人与人之间同情感或厌恶基础上的,它是占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不同集团之间发生的,带 有非个性色彩。就是说生活在一定社会集团中的人,不管他具有什么样的个性、情感、欲望,都要按照其所属集团的利益和意志来行动,而不是作为个人来参与 这些关系。当然,这里不是说参与这些关系的人就不再是有个性的人了,而是说,这时个人的个性是受非具体的阶级关系所制约和决定的。人际关系只是社会关系的一个组成部分, 但就其本身来讲, 也是一个复杂 的系统, 按照社会学四种分类方法可分成若干类型:按形成的基础划分: 1、血缘关系; 2、地缘关系; 3、业缘关系。 按社会行为的性 质划分: 1、首要关系和次要关系 ;2、组织关系和个人关系 ;3、利害关系和非利害关系 ;4、可选择关系和不可选择关系 ;5、可置换和不可置换关 系 ; 6、偶遇关系和恒定关系按社会矛盾的性质可划分:对抗关系和非对抗关系 按实质内容可划分:经济关系 和精神关系 在心理学上,人际关系,是指人与人交感互动时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 距离。从心理联结的不同性质看,两人 (或多人 )间的人际关系不外三大类; (1)以感 情为基础的人际关系: 此类人际关系的特征是, 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性联结 靠 感情。进而从感情性质的不同又区分为两种: 一种亲情关系, 指亲子间与手足 间的人际 关系。另一种是友爱关系,指朋友间的友谊与爱人间的爱情关系。 (2) 以利害为基础的 人际关系:此类人际关系的特征是,存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心理性 联结依据当事人经济 的、社会的、 权力的、政治的等各方面的利害得失为转移。 社会上一切“交易”式的活 动,都是以利害关系为基础的。 (3)缺乏任何基础的 陌路关系:此种人际关系存在于路 人之间, 彼此间不存有心理性联结。 社会心理 学家所研究的人际关系, 主要是在探究人 与人之间友谊与爱情的建立将经过怎样 的心理历程。(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在整个人际关系发展过程中, 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如图 61 所示 ),人 际间的 友谊即在此过程中形成。人际关系的发展 (引自Levinger&Snoek, 1972)第一阶段:彼此陌生,互不相识,甚至彼此均未注意到对方的存在(见图 6 IA) 。第二阶段:单方 (或双方 )注意到对方的存在,单方 (或双方 )也可能知道对方是谁 (如同校同学 ),但从未有过接触 (见图B)。第三阶段:单方 (或双方 )受对方的吸引,与之 (或彼此 )接近,构成表面接触。 在表 面接触时, 作为他们彼此间媒介物的, 可能是学校的课业, 可能是商业上的 交易, 也可 能是职务上的应对。总之,即使当时单方(或双方 )心存情意,但在此 阶段的接触,也只是极表面的人际关系。但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第一印象 (first impression) 在人际关系的发 展上甚为重要。 如单方 (或双方 )对对方的第一印象不 深, 则可能他们之间的人际关系即 到此为止。 很多人同学同事多年, 彼此交往泛 泛,就是因为他们间的关系只停留在第三 阶段的缘故。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与 很多人维持着此种关系 (见图 C)。第四阶段: 双方交感互动, 开始了友谊关系。 在此阶段, 双方在心理上有一 个重要 的改变, 开始将对方视为知己, 愿意与对方分享信息、 意见和感情。 此种 对人开放自我的心理历程,称为自我表露 (self-disclosure) 。人际关系发展到彼此 都能自我表露的程度 时,那就到了友谊 (friendship) 形成的阶段。 一个人在日常生 活中, 能使自我表露的对象 并不太多。 因此,同学同事虽然很多, 难得其中 有几个是知己的朋友, 其原因在于此 (见 图D)。第五阶段: 朋友之间的感觉, 也有程度深浅之分。 就朋友间自我表露的程度 而言, 有的朋友间只重在信息与意见的交换,而在感情上则表露的较少。这是以 事业或学问 为基础的友谊关系。 另有的在信息与意见的交换之外, 更重视感情的 表露, 彼此间在感 情上达到相互依赖的地步。 特别是在。 自己处于痛苦或是快乐 的情绪状态时, 立即就会 渴望他的朋友在他身边。 人际间的友谊发展至此, 无异 是达到了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的地步。人际关系发展到第五阶段时 (见图 E), 如双方属相同的性别,就成为莫逆或至 交;如双方系异性, 而且在感情上又添加 性的需求、 奉献与满足的心理成分, 那就成为 爱情。交往由浅人深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交往双方通过采用自我暴露的方式来 增加相互间的接纳性和信任感。水平。自我暴露水平越高, 平、自我暴露水平的不同,实际上, 人际关系的深度的标志, 就是交往双方 自我暴露的 表明人际交往的水平越深。 可以根据交往 双方的情感卷入水 将人际交往分为定向、 情感探索、 感情交流和稳定交往四个 阶段。1定向阶段。定向阶段包含着对交往对象的注意、选择和初步沟通等多方面的心理活动。 注意是自发的选择, 它本身反映着某种需要倾向。 人们会发现, 在聚会和集体 活动等场合, 虽然有很多人参加, 但是能够引起人们注意并与之产 生交往行为的, 可能 只有很少几个人。究竟要选择谁作为交往对象,并与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还需要经过 自觉的选择过程。通常只选择那些在价值等方面对我们有意义的人作为交往的对 象。初步沟通是人们在选定一定的交往对象之后,试图与这一对象建立某种联系 的实 际行动。对于社交主动型的人来说, 就会表现为主动与已经选定的交往对象 打招呼, 并 与之攀谈。在定向阶段,交往双方暴露的关于自我信息仅仅是最表面 的东西。2情感探索阶段。这一阶段的目的,是彼此探索双方在哪些方面可以建立真实的情感联系, 而不是停留在一般的正式交往模式。 在这一阶段, 随着双方沟 通心理领域的 发现,双方的沟通也会越来越广泛。 但在这一阶段, 人们的话题仍 然避免别人的隐私性 领域,自我暴露也不涉及自己的根本方面。3感情交流阶段。人际关系发展到感情交流阶段双方关系的性质出现实质性的变化。此时,双方的人际关系安全感已经确立, 因而谈话开始广泛涉及自我 的许多方面, 并有较深的情感卷入。4稳定交往阶段。在这一阶段;交往双方的心理相容性会进一步增加,自 我暴露 也更广泛深刻。 此时, 人们已经可以允许对方进入自己的高度私密性领域, 分享自己的 生活空间和财产。 但在实际生活中, 达到这一层次的友谊关系并不多, 许多人同别人的 稳定交往都处于第三阶段,而没有更深一步的发展。(三) 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的因素 显然,人际吸引是人与人之间建立感情关系的基础。一个人如果毫无吸引别 人之 处,就不能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两人之间不能彼此吸引,也建立不起亲密的人际关系。所谓人际吸引, 是指人与人之间彼此注意、 欣赏、倾慕等心理上的 好感, 并进而彼 此接近以建立感情关系的心理历程。在大学生中,人与人之间的 关系的密切程度是不 同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受各种人际吸引因素的影响。 例如, 对大学的一、 二、四年级 21 个班中小团体形成原因的研究 (黄希庭、徐风殊, 1988) 表明,大学生的人际关系相似性 吸引占 45 3,接近性吸引占 35,补偿性吸 引占197。分别说来,影响大学生人际关系密切程度的主要有下列因素:接近且相纳 俗话说:“近水楼台先得月” ,“远亲不如近邻” 。这说明时空 距离是形 成密切的人际关系的一个重要条件。 因接近机会多而相识, 因相识而彼 此吸引, 终而建 立友谊, 甚至彼此相爱, 是最寻常的事。 这种由空间上的接近而 影响人际吸引的现象称 为接近性。 美国心理学家费斯汀格等人 (Festingeretal ,1950) 曾以麻省理工学院已婚学生 眷属宿舍的居民为对象, 研究他们之间的邻居友谊与 空间远近的关系。 结果发现, 从互 不相识到入住一段时间后结交为新朋友,几乎 离不开四个接近性特征: (1) 是邻居, (2) 是同楼层的人, (3) 是信箱靠近的人, (4) 是走同一个楼道的人。由此看来,经常见面是 友谊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大学里常见的情况是,由于同学,或同住一个寝室,或同在一个学习小组,或同属某 个活动团体,或是同乡等原因,经常接触,交往频繁,容易具有共同的经验、共 同的话题, 从而建立起较密切的人际关系。 当然, 人与人在空间上彼此接近, 未必 一定彼此吸引,甚而可能接近久了彼此生厌。因此,时空接近性仅是密切人际关系的一个必要条件, 不能视为充分条 件。 就大学生而言, 它也主要是在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中起主要作用。 黄希庭 (1988) 的研究表 明,相似性吸引和补偿性吸引在年级上没有差别,而接近性吸引与年级 差别则有着甚 为密切的关系, 一年级的小团体的形成以接近性吸引为主, 随着年 级的升高, 接近性吸 引的小团体明显减少。 在接近的条件下, 要想进一步与人建 立 良 好 的 人 际 关 系 , 彼 此 相互 接 纳 ,无 疑是 另 一个 重 要 因 素 。所 谓 接纳 (acceptance), 是指接纳对方的态度与意见, 接纳对方的观念与思想; 对他的为人 处事不但感到兴趣, 而且表示适度的赞许。 只有在接近的条件下彼此接纳, 才会 继续来往沟通。 有沟通, 才 会彼此相知,彼此相知,才会成为心意相契的莫逆 之交。相似或互补 有两句成语: “惺惺相惜”与“刚柔相济” 。前者指才智相似 的人会 彼此爱怜, 后者指两个性情极端不同的人, 却能和谐相处。 像前一种情形, 两人间之所 以彼此吸引的原因, 称为相似性; 像后一种情形, 两人间之所以彼此 吸引的原因, 称为 互补性。先说相似性。正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对某种事物或事件具有相同 或相似 的态度, 具有共同的理想、 信念和价值观, 感情上就容易产生共鸣, 形成 密切的人际关 系。有人 (Newcomb ,1961)曾用实验法研究过这个问题。 他向自愿 参加研究的大学新生 提供免费住宿 16 周。在住进宿舍前, 研究者先给这些彼此 不认识的被试实施态度、 价 值观和个性特征等的测验,将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特 征相似或不相似的大学生安排在 一间房子里住。 然后,定期测验他们对一些事情 的态度、 看法,以及他们对同房室友的 喜欢评定。 住宿初期, 空间距离是决定彼 此交往较多的重要因素; 但到了后期, 彼此间 态度、价值观和个性特征的相似性, 超过了空间距离的重要性而成为密切的人际关系 的基础。 在研究的最后阶段, 让 这些大学生自由选择住同一个房间时, 结果表明, 相同 意见和态度者均喜欢选择 住同一个房间。态度相似性之所以能密切人际关系,可能是 由于彼此观点一致, 争辩机会较少, 人与人之间互相支持, 从而使友谊得到发展。 正如 大学生在评价 自己的这种友谊时所说: “我们性格志趣相投,谈得拢” ,“我们有共同的 语言, 在情感和信仰上没有隔阂和矛盾。 ”再说互补性。除两性之间男刚女柔的自然互补之外,在个人兴趣、专业、特 殊才能等方面,多数人都会有希冀自己所缺者由别人补足的心理倾向。因为人在追寻成长的过程中,不可能掌握所有的机会,因而顾此失彼的遗憾总难免。因此, 当见到自身所缺而对方所擅长的某种特征时, 就会不期而然地对之表示好感。 例 如, 学理工的人, 可能也爱好文艺但却失去了学习文艺的机会, 如交到长于文艺 的朋友, 分 享其在文艺上的心得与快乐,就可使他对失去的缺憾得到某种补偿, 自然也就密切了 彼此的关系。事实上,大学生们在评价他们自己的友谊时,也往 往说:“他成绩好,知 识面广,可以带动我。 ”我们在一起,经常在思想上、学习 上互相帮助。 ”相似与互补看似矛盾, 实则针对不同的方面: 前者多含有价值取向的意味, 后者则 多表现为现实的需求。 总之, 大学生们长期地在一起生活、 学习和工作, 不可避免地会 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矛盾。 但是, 如果一方所表现出来的行为, 正好 能满足另一方的心理 需求, 则彼此间将产生强烈的吸引力, 从而能密切他们之间 的人际关系。 相反,如果其 中一方对另一方表示不友好或不利于另一方的时候, 就会引起另一方的不安,双方的 友好关系就可能中断,甚至会产生矛盾。外表与个性 人们往往把外貌有吸引力的人视为拥有较多优良人格特征的 人。甚 至别人看到我们与外貌漂亮的同伴在一起时,会增进我们自己的社会地位 和自尊。无 论男女, 与一位漂亮的伴侣或朋友在一起, 比起与一位不漂亮的同伴 在一起,要受到较 高的称赞 (Atkinson,Atkison ,Smith&Bem ,1990)。这说明人 们喜爱漂亮的人胜过不漂亮 的人,而且往往把好的特性都安在外貌有吸引力的人 身上。 而性格本身更是引人注意 与令人欣赏的重要条件。所谓性格,是指个人对现实的 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 方式。 本书在好些章节都涉及到与此相关的内容。 在人际交往中, 一般说来, 一个人如 果具有诚恳、坦率、幽默等性格,是比较能 够吸引别人注意、获得别人赞赏的。第二节 人际交往与大学生发展学习人际交往, 提高自己的交往能力, 将会使一个人受益匪浅。 (材料实例: 视频: 戴尔 卡耐基创造成功的人)人际交往能力是现代人才的重要素质,是衡量一个人能否适应社会的重要标 志。 要想在现代社会中有所作为,就必须努力培养自己社会交往的能力,掌握交往的主动权。较强的交往能力是大学生事业成功的保证因素 。如果说旧时代的 政治家通过交际 主要在于认识、 了解并选择干部, 做到知人善任, 拥有治国用兵 之才, 从而促成大业; 那么, 在当代, 政治家必须通过交际, 和上至核心决策集 团的要员, 下至普通选民保持 广泛而经常的联系。所谓“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 。即使是一个普通人, 要在自己的岗位上有所作为, 一刻也不能脱离和父母、 家人、 同学、同事以及各行各业的人们的日常交际。能够在错综复杂的个体交际 网络中做到 正确地认识自己, 了解他人, 为自己寻找一个恰当的位置和理想的环 境,从亲人、 朋友 和他人那里得到真诚的理解、爱护、帮助和支持,这样势必会 有助于你个人事业的成 功。人际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有人说:它是最有用却又最深奥的学问。 其 实,最深奥的也是最简单的。被西方人尊为人际关系“黄金定律”说的就一句话:“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 你就怎样待别人” ,即“将心比心” 。而自称比“黄 金定律”更技高 一筹的所谓 “白金法则” ,也不过是说:“别人希望你怎样对他, 你就怎样对他” ,即“投 其所好”而已。不管是“将心比心” ,还是“投其所好” , 人际交往的成功,最重要的是 要把握交往的基本原则。一、人际交往与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和友谊,是人类精神生活的需要, 没有它个体就可能畸形发展, 不仅智 力的开发、 情感的培养和意志的激励会受到影响,而且会影响人的身心 健康。(美国心理学实验) 人们总是通过彼此间的相互交往, 相互帮助、 鼓励, 减少心里的恐 惧,宣泄自己的愤怒和不快情绪, 产生亲密感和相互依恋之情, 从 而减少痛苦和忧愁, 有益于身心健康。正如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弗兰西斯 ?培根所说,“如果你把快乐告诉一个朋友,你将得到两个快乐;如果你把忧愁向一个 朋友倾吐, 你将被分掉一 半忧愁。”青年还处于情绪不稳定阶段,独立意向强烈, 许多事情又是第一次经历,出 现青年期特有的不安、烦恼、寂寞与孤独。新的人 际关系的建立将带来稳定感和归宿 感, 即使在父母身边也难以代替同龄人的交 往和友谊,特别是在初进大学时,环境变 了,人生地不熟, 学习不适应,前进 目标不明确, 情感上似乎失去了什么, 陌生、失宠、失望情绪油然而生,产生 思乡、思亲、怀旧的情绪,留恋血缘、地缘人际关系, 出现莫名其妙的精神空虚。 这时新的同学之间人际关系的建立, 对人的情 感将起代偿作用, 萌发新的目标 和追求, 使身心得到平衡。 如果一个人的交往 需要得不到满足, 就会异常孤独, 寂寞, 轻则有害身心, 重则会导致死亡。 如某大学一 名学生, 在火车站附近卧 轨自杀了。这个年仅 20 岁,风华正茂的大学生为什么要自 杀呢? 请看:班上同 学反映,该生极不愿参加集体活动,极不愿与他人交往, 无缘无故地与同学疏 远。在他的日记里荒谬地记着仇恨周围人的理由。例如: 某同学吃花生米,给他 几颗,立刻记下: “她给我东西吃, 是为了欺骗我! ”某同学给他送热水洗脸, 他写道:“给我热水洗脸, 是侮辱我!”他对周围的人怀着一种毫无理由的猜疑, 恐惧和仇恨, 他在遗书中写道:“我是一个软弱的人, 我的女朋友受了别人的气,我却帮不了忙,只能忍。要杀 掉他。感到 需要帮助, 最后走向自杀,我觉得自己被班上N操纵,N是我们的仇敌,我”他的日记里还记着: “我不愿表露自己的心思, 人是复杂的。 可朋友又在何方?” 这位同学由孤癖走向孤独, 由孤独走向心理变态, 教训是十分深刻的。排除这些心理障碍,除个别帮助指导外,”“我重要的是参加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在现代心理疾病治疗中,一个有效的方法就 体疗法。 二战期间,欧美国家曾用这种方法治愈了大批由于受到残酷战争 神病的士兵。 所谓集体疗法, 就是在心理学工作者的诱导下, 积极影响作用,通过患者间的交流和帮助,利用群体人际间的相互暗 使郁结在心中的苦闷得到疏泄,从而恢复正常的心理功能。这也从 常的交往活动,对保障心理健康具有积极作用。二、人际交往与成才更 是集 刺激而患精 人际交往的 示的感染, 一个侧面说明, 正发挥人才都是在一定环境中发展成长起来的,而人际环境是人才生存和发展的主要环境。任何人都无法摆脱这种环境中的人际关系, 并且只有善于处理这些关系, 个人才能 得以生存和发展。1、对学习的促进作用。大学生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学习的方式之一是向周围的人学习。 当一天紧张的学习结束之后, 相互之间交流学习心得、 体会, 畅谈不同的感受 和体验, 这是一种相互补充, 对开拓视野, 加深理解起着促进作用。 尤其是学习效果和 方法的交流, 更为重要。 一个人做学问, 在自己钻研的基础上, 不仅要有教师的指导, 还要有同学的帮助。 学记上说, “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 寡闻。”两个人交换一个苹果, 得到的只是一个苹果,如果在一起交换思想、学 习方法,那么的就集中了两个人的智 慧。2、 对意志、性格的陶冶作用。一个人的性格有着遗传基因的影响,但 主要是在 后天发展形成的。 朋友、 同学之间交往是陶冶、 形成优良性格的动力之 一。通过交往可 以学会自我发现, 形成自己的性格。 特别是意志方面, 不论一个 人的意志多么坚强, 总 会遇到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 人生好比水上行舟, 有顺境, 也有逆境、挫折、甚至灾难, 有时一个人可以单独闯过去, 有时则会超出个体意 志的限度, 使人产生心灰意冷, 甚至 绝望的念头。 这时同学和朋友的支持、 同情 就显得更为重要, 慰藉的语言, 信任的目光, 对克服困难,战胜困难能增添无穷 无尽的力量。3、对品德形成的砥砺作用。 “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尤其是思想品德 形成是如此。 大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受主体独立意向、 自尊心的制约, 正处于 由他律向自律道 德水平的过渡阶段, 自我的内心体验和自我观念, 促使自我评价 能力的不断增强, 形成 新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教育的能力。这时榜样的力量具有巨大的魅力,而真正的榜样是自己最了解、最熟悉的同学或朋友,这对主体来说更具有真实感,亲切感和可行性。例如,很多毕业生在回顾自己的大学生活时, 深深感到自己某一良好品 德的形成, 一技之长的习得, 都萌发于周围同学的启迪。 另外, 在同学之间, 特别是在朋友之间, 较易相互敞开胸怀, 交流思想, 探讨 诸如政治观, 价值取向, 人生观, 是非观 念,婚姻恋爱观等, 利于从中选择正 确的人生道路。爱因斯坦曾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 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 的 朋友。达尔文说:“谈到名声,荣誉,快乐,财富这些东西, 如果同友谊相比,它们都是尘土。”4、对自我社会化起促进作用。 人们在了解和认识社会的基础上, 才能 进一步适应 社会和改造社会, 也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事实上,人们只有在与 他人交往中才能获 得社会信息, 了解和认识社会。 对于我们来说, 要想使你 的生活更充实, 对人生和社 会的认识更深刻, 知识更广泛,就必须走出自我, 走进群体,走向社会,与人交往。三、人际关系与事业成败 在现代信息社会里, 交往能力的强弱是衡量一个人是否具有现代人素质的标准之一。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它的开放性。 由于交通工具的发达和现代通 讯 手段的运用, 使社会的任何部分都与外界发生了错综复杂的信息交流。在这 种社会发 展趋势中,那种不愿与他人交往,闭门独居, 孤陋寡闻的人,就会在 自我和社会之间 筑起道道屏障,结果是与世隔绝, 一事无成。在这方面,国外 社会学工作者曾作过不 少调查。美国卡耐基工业大学对1万个成功案例做过分析,结果发现“智慧”、“专门 技术”和经验只占成功因素的15,其余85决定于良好的人际关系。哈佛大学就业指导小组调查结果表明,在数千名被解雇的男女职员中,人际关 系不好的比不称职的高出两倍。 不少研究报告证明, 在每年调动工作的人员中, 因人际关系不好, 无法施展其所长的占90以上。这些调查,未必完全适合我国的情况, 但却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人际关系与事业成败的关系。原因在于, 人 际关系而非友 好的人际关系什么人际交往对于一个人的事业成败有如此重大的作用呢?是社会交往的联络点,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交往的有利条件,是社会交往的障碍。在日常工作中,因为相互之间友好的人际交往,致使两个单位顺利达成协议,签定了某项合同, 共同完成了某项工程,取 得了重大科研成果,推销了无疑要 影 陷入被动。大量产品等等。 相反,非友好人际关系则能成为社会交往的障碍。例如有些人出国访问考察,做了有损国格,人格的事,响我国的对外关系。 工作中的非友好的人际交往将迫使你的工作处处受挫, 如此还谈何成功呢 ?二、大学生常见交往障碍及其克服交往心理障碍分为两大类: 一是语言障碍, 二是心理障碍。 主要是心理障碍。 从中 学到大学, 进入一个新的人际结构, 面临着与过去不同的人际交往特点, 每个 同学都有个适应过程,在这一适应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以下障碍。(一)语言障碍我国地域辽阔, 历史悠久, 语言复杂。 全国 2200 余个县市, 不下 1500 种 方言。 同学们来自各地,有的同学甚至是第一次跨出县界。 在家乡,教师、同 学都讲方言, 来到新的环境,普通话不会说,方言别人听不懂, 在讨论闲谈中 害怕别人笑 话,而常常沉默寡言。 有的同学虽然讲话别人能听懂, 却不善于表述, 茶壶里煮饺子 有嘴倒不出, 会想不会说, 会写不会说。 还有的同学由于胆小, 怕讲话。 他们在熟人 中或闲谈中能说会道, 但一到正式场合, 就语无伦次, 几 乎成了哑巴。 在人际交往中, 语言是传递信息的一种主要工具。不适应新的语言 环境就无法准确地表达感情,交流 思想,传递信息。 在当今社会, 不善于用语言 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无异于“发育 不全”。因此,语言障碍不仅成了影响 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成了人们交往的一个屏 障。(二)心理障碍 心理障碍是在人际交往中人类本身较为普遍存在的心理弱点,主 要有:羞怯、猜疑和嫉妒心理等。 青年学生在走向独立的过程中, 普遍希望被人理解, 找到知 心 朋友。在调查中60以上的一年级同学强烈希望被人理解,他们说:“我们希 望被人理解, 被人理解是幸福的” 。但在心理发展过程中, 青年期存在着 “心理 闭锁性”, 心理活动具有含蓄、 内隐的特点。 不少大学生感到与中学相比 “喜欢 一个人安安静静地 思考问题”,“有些话不一定向别人讲” ,担心“别人知道自己 内心深处的东西,会不会 轻视我?”“我要给人家留下坏印象怎么办?” “对方如 果不可信任,反过来整我怎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商业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