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君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8178381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石玉君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石玉君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石玉君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点滴思考三道沟中学 石玉君新课标明确指出: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数学创新往往建立在数学美感的指引下,在自由想象的基础上对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组合的结果.借助多媒体技术,我们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这一载体,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有效地去搜索与数学问题有关的知识, 多方位、多角度地认识属学,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以至发展学生的个性.数学是一门抽象性、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很多数学题都是经过提炼加工的、纯数学的、人为编制的,学生不了解它的实用价值,不了解它的来龙去脉,再加上它的呈现形式的单调,学生会感到枯燥、乏味,这样就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而电教媒体的运用,就能较好地解决这个问题。运用电教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在形象的大小、远近、虚实、动静、抽象与具体之间进行转换,而且能突破时空的限制,有利于实现其他教学媒体难以实现的“形真”;电化教学过程中形、声、色、光的运用与结合,能够有效地渲染气氛,制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它能使抽象的数学具体化,枯燥的数学趣味化,静止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下面结合我的具体实践谈谈我的看法:一、多媒体教学模式的形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是以多媒体、网络为载体,以资源库、互联网的资源为对象,在一新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学习理论指导下,而形成的教学结构形式。多媒体网络教学根据不同的内容、不同的目的亦有不同形式的变式,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多媒体演示教学模式(也可以说是网络辅助教学):利用校园网或Internet网在演播室或教室进行由教师或学生操作。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在条件有限(不能达到一人一机或一组一机)的情况下,通过演示揭示抽象的教学知识、概念,让学生根据演示进行数学推理、猜想、验证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从而获得一定的或必须的数学知识。2、程序教学模式:先由教师利用计算机设计好学生学习的学习程序,并提供足够的学习资料,再在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教师所设计的程序进行自主或是小组合作性的学习,为了完成学习的知识目标,在设计时要让学生每学习完成一个小目标便向下执行,当遇到困难或任务完成失败时可以向计算机或教师求助,在其指导下完成目标。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在一定的自由度,能完成学习的知识目标,学生也可进行师生、生生交流。但是学生的学习只能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程序进行,不能有多大的选择性,对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例如:我在进行“圆的认识”一课的教学时,我就利用网页,设计了从生活中的圆圆的概念圆各部分的名称圆各部分的关系圆的画法为线索,为学生提供了所学习的内容和答案,还提供了有关资料。学生在上课时按照这个学习程序在网络教室进行了一节课的学习,其结果是学生兴趣浓,学生交流积极,感觉有说不完的话,自主互动都能体现,不过一个课时的内容在一节课里没有完成,竟其原因,我认为是学生长期没有进行这种形式的学习,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3、自主互动学习模式:利用网络教室这样硬件环境、数据服务器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学生可选择性的学习目标,由学生自主学习,可以利用同教师交流,也可以与学生交流,形成自主学习多向互动的学习模式。其优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其不足是:学生之间的差异会越来越大,但能达到新课标提出的要求,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这一目的。二 、多媒体教学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出的优越性1、营造了轻松的教学环境,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通过图形显示、动画模拟、文字声音等,形成了一个全新的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清晰直观的教学环境,将课堂教学引入到全新的境界,不仅给学生带来了视听美感和精神享受,而且其独特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功能,使一些在传统教学手段下难以准确表达的或无法观察到的教学内容和现象,都能生动、形象、新颖、直观地展示出来。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一课时,就可以用多媒体设计出多幅图案:等腰三角形、飞机、几幅古建筑图片等,一一显示后,用红线显现出对称轴,让学生观察。图像显示模拟逼真,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使学生很快掌握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给学生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2、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化静为动,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根据教材内容,把静、动画结合起来,使静态的知识动态化。使数学概念真正“活”起来。比如在讲解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时可以使直线转动,产生与已知圆的相离、相切、相交的各种动态的位置关系,并在旁边动态的显示圆的半径和圆心到直线的距离,学生们可以一目了然的动态的了解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的半径与圆心到直线的距离的数量关系,今后脑海里只要一提到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就想到旋转着图像。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来源于对周围的事物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观察和分析。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将教学中涉及的事物形象、过程等全部内容再现于课堂,使教学过程形象生动,使难以觉察的东西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的感觉能力可及的范围之内。例如在讲授中位线定理时,可以通过平移、旋转、对称,在暗示中讲解中位线定理,图形中的闪烁、旋转学生几乎体察不到教师的提示,不自觉增强了学习自信心。在讲授“边角边公理”时的课件设计了翻画片找全等三角形的游戏。在提高了学生判断能力的同时,又增加了学生学几何的兴趣。这一切无不体现了教师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4、增加容量,提高效率。 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在黑板上采用粉笔进行教学,费时耗力。而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只须把这些信息扫描进电脑进行适当的编辑、调整,在课堂上就可以按照教学程序得心应手地把音、像、图、文呈现出来,既清晰又规范。节省了课堂板书的时间,避免了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加大了课堂传递信息的容量。上课时,只需轻点鼠标,教学内容便逐个展示出来,教学节奏大大加快。虽然教学内容比平时多了将近一半,但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轻松地学到了更多的知识。5、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更好的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 我们知道学生的学习客观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承认与尊重个别差异是必要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就能适应个别化的教学。在教学软件编排中,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设计各种思路和解题方法,让学生自主选择,培养学生做出决定的能力。这样人机交互,迅速反馈,视听合一。在多媒体这样的交互环境中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内容,这种主动参与性为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能真正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6、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课件设计,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机器无情人有情”,先不说多媒体技术的鲜明的色彩,动态的画面,和引人入胜的多种的特技,单从多媒体的课件设计的趣味性,就可以体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例如每个教师在设计考核和测验题时,往往在答题过程后,设计画面和声音都是:“你真棒,答对了!”,“太可惜了,再来一次!”和激励的画面。这都使学生在鼓励中体会成功,真正的进行赏识教育。利用线段,角的闪烁,平移、旋转、对称等对学生进行解题的暗示,比传统教学中的:“看这里,跟我学,请注意。”的喊叫,不知要强多少倍。这样不会使学生因为逆反心理产生厌学情绪。三、问题与思考 1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比一般传统的数学课要求高得多。因此,首先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适合于采用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一种数学课的创新模式,绝不能再受陈旧的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在这种创新模式中应以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收集、选择、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为主,使计算机更多地为学生主动学习服务,给学生创造更多动手操作,合作学习的机会,能更好地达到学生乐于学,学得会,会学的目的。2数学课中练习课占了很大的比例,然而,我们似乎是将开发新授课的课件作为重点,忽视了练习课的内容,而巩固新知、深化新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练习是否精当、合理。因此,利用计算机辅助我们上好练习课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探索,在练习的设计上要利用计算机的优势,做到从整体设计上循序渐迸、提高练习的深度,同时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重在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概念的建立。3回顾这一年来的研究,我们也深感自身的不足,也存在一些困惑。首先是课件的开发和制作上还缺乏系统性、创新性不足、辅助学生自己学的课件较少;其次,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的模式还比较传统,仅限于创作课件的老师自己使用,其他老师则很难将课件中的各项优势应用于教学过程;4由于教师对课件制作的计算机专业知识了解的不够全面,并且受理论水平的局限,因此,还不能及时、全面地总结出多媒体辅助教学更为系统的经验。今后,我们必须在教学观念的更新,课件设计的创新,课堂教学结构的改革,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的培养上多下功夫,对多媒体如何更好地为小学数学教学服务作更深入的研究。总之,电教媒体具有视听结合、手眼并用的特点及其模拟、反馈、个别指导和游戏的内在感染力,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但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学生学习实际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取电教媒体的最佳作用点。我坚信,只要我们大家共同为之去努力、去开发、去研究并在数学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就一定会得到提高,我们也必将在数学教学中有所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