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思想之演变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7992902 上传时间:2022-08-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思想之演变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思想之演变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思想之演变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wd.1绪论要想了解人力资源的开发与管理思想的演变首先要了解人力资源的概念。所谓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奉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措施,使人的劳动力得以形成、提高,以便能劳动和更好的劳动的活动过程。人力资源不仅决定着财富的形成,而且它还是推动经济开展的主要力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开展,知识技能的不断提高,人力资源对价值创造的奉献力度越来越大,社会经济开展对人力资源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 董克用,叶向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年版,第13页.。因此,我们需要对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进展研究,以使人力资源为人类做出更大的奉献2。学习历史,这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信念。无论是对组织还是个人,历史会给我们一副透视的眼光。因此,对于大多数管理者来说,应该了解他们自己的职业历史,为了现在,更为了将来,我们也应该考虑把过去作为思想和灵感的源泉。只有提醒了整个历史,才会提醒事物开展的规律,才会提醒事物开展的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同样是一个不断变化的历史。只有理解了这一历史,把握了其开展的规律,才能真正以一种科学的态度应用和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只有站在历史巨人的肩膀上,我们才能看的更远,也才能走的更远。在此从广义和狭义的角度来分别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作一番简单的透视,探讨一下人力资源的新课题,并重点探讨现代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展趋势。2广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演变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历史应该从什么时候算起这仍然是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从广义的角度来看,有了人就有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因为它有了人的活动和安排以及对人的认识。换句话说人类对其自身的认识史,也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史。由于人类对其自身的认识以及有关人的活动和安排几乎与人类同时产生,因此,我们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自古至今,有关人的活动和安排具有三个最 基本的特点:目的性,依存性,知识性。人类活动的上述三个特点为人力资源管理的实践提供了客观条件,答复了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与人类历史同样悠久的原因。关于这一观点,我们称之为广义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史1。根据南开大学齐善鸿教授的研究,按照人在劳动中的地位、劳动的积极性、劳动结果对劳动者的价值以及劳动关系这样一些因素,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原始主体论、工具论、要素论、资源论、主体论、自为人论 刘铁明,罗友花: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49页。21原始主体论阶段应该说,在人类劳动活动产生之初,人类所要处理的主要是人类自身与大自然的关系问题,那时人的人类为了 基本的生存需要,必须自主的与大自然的威胁进展抗争和搏斗,人类必须向大自然索取生存所必须的资本资源。由于那时的人类尚未掌握充分的与大自然作斗争的经历和规律,同时又没有非常有效的工具和技术,因此处境非常困难。这一阶段,主要矛盾是人类生存需要和残酷的大自然的矛盾。在同大自然搏斗的过程中,人类是自己劳动的主体,这是一种原始的主体,他们自己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也同时承担劳动的风险,劳动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是完全发生内心的一种求生的本能。相对于后来的受压迫、受剥削的境况而言,这一阶段可以是人类最为自主的,也是最为自由的一个阶段。因为不管环境如何的困难,人类毕竟是自己行为的主体 刘铁明,罗友花: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22工具论阶段人类是从事集体劳动的动物,随着人类劳动经历的增加,尤其是在采集和狩猎成为一种稳定的劳动与生活方式之后,人类的 基本生存资源得到了保障,并且渐渐地有剩余。此时,他们本希望在辛勤的劳动之后能够获得对大自然的征服,可是,结果却是非但没有征服自然,却引来了另外一头更加凶恶的狼本与自己平等的另外一局部人。奴隶的人身、行动的权利、行动的方向和方式、劳动的结果等统统都为奴隶主所有,辛勤劳动的结果仅仅能够维持生存的 基本需要。少数人开场支配并最终占有了大家劳动的剩余成果,同时通过对这些剩余物的支配权来支配其他人的行动。私有制产生了。人类从此不再是自由活动的动物,人类历史上最沉重和最残酷的枷锁套在了人类的颈项上。劳动者在劳动中自己并不是自己的主体,劳动积极性只是威逼利诱,劳动结果全都归奴隶主所有,甚至连是人的奴隶也为奴隶主所有 刘铁明,罗友花: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8页。劳动者丧失了所有的东西,从而表示人类进入了工具论阶段。劳动者只是一个工具,是一个奴隶主所有的,完全失去了人的权利、人的属性的私有物品。我觉得刘铁明教授对此阶段的概括很是形象生动:此时,“劳动的乐趣成为了达成奴隶主的乐趣,“劳动积极性就是奴隶主的皮鞭,劳动中的人成了“工具一种会说话的工具。23要素论阶段我国著名热力资源管理专家张德教授在其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中,从实用的角度,提了这样一个观点:要素有用原理。也就是说,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任何要素人员都是有用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力资源作为要素是存在的。而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许多自认为是天才的管理者们仍然希望员工或者雇员能够成为一部精细的机器,而不必有那么多的感情要素,他们为雇员不是机器而感到遗憾。这是典型的奴隶主思维。随着人类的不断斗争,奴隶制度在人类社会中渐渐被唾弃,并在人类社会中作为一种残酷的社会制度被推翻了。于是,人类开场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提高劳动生产率方面。在许许多多实践中,人们终于认识:人是提高生产力效率的要素,并有幸排在第一位,这就是管理之间中几乎人人皆知的所谓“人财物管理三要素。从而,这一阶段产生了科学管理思想。管理科学之父泰勒在此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以使人们相信“雇主与雇员的真正利益应当是同一的和一致的,劳动关系应该是平等互助的关系。泰勒要求人们科学的挑选工人,要是工人掌握标准化的操作方法,采用刺激性的工资报酬制度鼓励工人努力工作。他所做的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提高生产率。而劳动者在其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此阶段,劳动者因作为要素,为生产率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因此在整个生产过程中的地位显著提高。管理者对劳动者比前一阶段更加尊重,因此,其在价值中的作用有显著的提高,劳动结果的分配也比工具论阶段更加的平均,而劳动关系也变成了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而不是前一阶段的所有与被所有的关系。劳动者的地位有了很大的改观。24 资源论阶段由于人类理性的局限,人类对自身生存资源的使用是掠夺性的,这就给资源的再生带来了巨大的困难。随着人类对自身生存资源危机的认识,在管理实践中,人也被提升到资源角度来进展认识。20世纪70年代以来,马齐等人就认为人是一种资源,人力资源管理应注意内外环境的变化,并应适应这种变化3。马克思的人口论认为,人有两重性,即人一方面是生产者,另一方面是消费者。马克思的意思主要是讲人生产生活资料,也要消费生活资料。而我认为马克思这一观点还可以从资源论的角度解释。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人力资源具有不同于自然资源的特殊方面,董克用教授在总结这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人力资源的特性提出了了一些看法,其中有这样两条:一、人力资源具有能动性。这是因为人总是有目的有方案的在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既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又是价值创造的客体。二、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因为人力资源与人的生命周期是严密相连的,人的生命周期呈倒U字型。这就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从董教授的观点来看,我可以这样看:人是价值创造的主体和客体,也就是说人是生产者同时也是消费者。人有生老病死,他作为资源作为生产者的期限也就那么几十年。而他作为消费者,是绝对的。所以说人作为资源来说,是稀有的。过去,在经营管理中,对人力重新认识人的作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并且也对人的管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念。这就是,人在经营管理中作为一种重要的资源,也同样涉及到合理使用、有效配置、系统培育、潜能激发等一系列问题,否则,人力资源的作用就不可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造人先于造物,企业是由人组成的,必须强调发挥人的作用 刘铁明,罗友花: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9页。这是松下幸之助在成立之初一期人事干部研讨会上说的,说明当时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场考虑人作为资源的巨大作用。说明在此阶段,作为人力资源的劳动者在劳动中的作用越来越大,甚至到了左右企业命运的地步。25主体论阶段我国著名热力资源管理专家张德教授在其主编的人力资源管理开发与管理中,从实用的角度,提了这样一个观点:主观能动原理。从中提到,管理者不能把职工当成机器人对待,而要高度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开发。这反映了管理开场考虑员工的主观,主体性。这正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种进步。.不管一局部人是多么想把大局部人变成客体“一种会说话的工具,人终将成为自己与世界的主体,这是人类的共同理想,也是人类不竭的行为动力!因为,实质上的奴隶是不可能有真正的积极性、责任感和创造力的,而这正是人类社会开展的 基本动力,这一动力一旦遇到问题,人类就必将投入精力进展解决!这是人类开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的共同理想在管理上告诉我们,企业要想不断前进,管理者就必须劳动者让劳动者觉得他是他自己的主人,他不是被奴隶,那样他才会有积极性与责任感。只有尊重他,尊重他的人格,尊重他的劳动,他才会服从你的指挥,按照社会化分工协作的指挥。这种指挥只是一种临时的劳动分工的结果,只是一种不同性质的工作区分,而不是人格的划等。举世文明的摩托罗拉公司这样阐述自己对人力资源的看法:人才是摩托罗拉最珍贵的财富和生理源泉。我们将对人才的投资摆在比追求单纯的经济利益更重要的位置。尊重个人是我们在全球所提倡的处世信念。 尊重个人,肯定个人尊严,构成了摩托罗拉企业文化的最主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时代的走向。26自为人阶段事物总开展变化的,人类的认识也是不断深化的,人的开展也是不断走向高级阶段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条最 基本的原理。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也是一样。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开展到第五阶段,意味着人已经进入了自觉阶段,管理者也开场意识到劳动者的主体性,开场尊重他们。那么,还能有第六阶段吗如果有的话,又会是什么样一个阶段呢既然在第五阶段,人们的意识已经进入到自觉的阶段,那么下一个阶段必须是一个自为的阶段,一个任性真正自由的阶段。中国古典哲学中的至高境界“天人合一将成为人们生活的一个现实。到那时,劳动者都是为自己劳动,劳动结果都为不分你我,劳动者的积极性极高,劳动不在为了生存,而是享受。到那时,管理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管理,而是不同的社会分工,双方人格平等。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作为自己的行动准则,而当这一准则成为每一个人的 基本行动信条时,管理才会真正恢复其本来面目刘铁明,罗友花: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0页。至于什么时候实现,我想会实现的,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理想都会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最高理想也会实现的。也许,跟共产主义一起实现吧。总之,广义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演变就是管理者对劳动者自觉性,对劳动者的积极性的一种开发,是劳动者自己对自己意识的一种觉醒。组织中的关系是每一个人的 基本生活方式中关键关系。而管理中的上下关系也就成为组织中关系的一种最为 基本的模式。在这种情况下,管理中的下级还能在严格的“科学制管理下有时机成为自己的主体吗下级对上级的管理管理上级是一种梦呓还是神话人类真的无法逃脱奴隶制的恶魔纠缠吗人类不断进步的理性将为未来这一问题做出答复。3狭义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演变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特指员工与工作之间的关系,即劳动力与雇主之间的关系。18世纪蒸汽机的创造与推广,引发了工业革命,效率第一。从而改变了以前家族式和手工行会制的生产方式,并带来了大量实行新工厂制度的企业,人和工作之间的关系从此改变。到了卡尔 马克思和他的共产国际的同事开场分析这个问题,并且提出他们的解决方案时,劳动力和雇主之间的矛盾已经像炸弹一样即将爆发。管理这种关系就是开展出一门新兴管理学科或一套新兴的实践方法。它分为劳动力管理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本管理阶段。不管它叫什么名称,都是针对劳动力和工人管理问题进展的一种尝试。31劳动力管理阶段劳动力管理的前提条件就是人们开场认识到劳动力的价值,即所有抱有任何目的的组织特别是经济组织要能取得成功必须依赖于它的成员。因此,主要工作场所的关系是和谐的,只要劳动者是满意的或者至少看上去是这样,就没有必要开展过多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一旦劳动力效率出现问题,或者劳动力出现不稳定的局面,管理就面临挑战,就需要采用一种更系统的方法来面对这种挑战并做出积极的反响。这个时期主要又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面对面的管理;二是建立在效率基础上的科学管理 刘铁明,罗友花: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2页。311伦理基础上的面对面的管理这一阶段的管理还遗留下来了以前的习惯和作风,雇主给员工发放工资,而员工必须对雇主保持忠诚,永远服从于雇主。这种做法向以前的家族式做法,成员必须保持对上级的绝对忠诚。不同的知识现在的是雇佣,而以前的是为自己家族。此阶段,雇主为员工提供完备的福利,雇主与员工保持面对面的接触,对员工的生活细节保持足够的关心,这感觉很有人情味,但它的目的是为了使员工绝对的忠诚自己,而使自己企业的效率得到提高4。这一阶段也可称为福利人事。312效率基础上的科学管理随着对效率以及利益的不断追求,16世纪北欧的新教改革运动,把对企业的绝对忠诚的传统伦理思想观念当作了矛头。德国的社会学家韦伯在他出版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提出新教改革在谋求个人利益和追求个人独立上是一个关键性转折。而随着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的开展,美国的管理之父泰罗和韦伯都提出了一系列比较科学和比较合理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科学管理的最 基本假设是认为存在着一种最合理的方式来完成一项工作,这种最好的方式最有效率。其速度最快,本钱最低。为此需要将工作分为最 基本的机械元素并进展分析,然后再将它们以最有效的方式重新组合起来5。费雷德里克W泰罗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而跑表便是他的“圣经。1885年泰罗首先在米德维尔公司和贝瑟恩公司进展试验。其中最著名的是对一个名叫施米特的铲装工人进展试验。泰罗使用一只跑表对施米特的劳动进展了细致准确的研究,通过对其工作的无效局部的去除和对技术的改进,使其劳动生产率由每天12长吨增至47.5长吨。泰罗对施米特的每一个工作细节都做了具体规定,如铲的大小,铲的重量等等。这就是科学管理的实质内容所在,将工作分为最 基本的机械元素并进展分析,而后再把它们最有效地加以组合的过程。这一时期,工人从农村走向城市,从小作坊、小工厂走向大工厂。在当时的情况下,集中化、大型化、标准化为其特色。在集中化、大型化、标准化之下,有资本家所建立的各级管理体制已 基本形成,等级观念也日益趋于严格了。这一时期的思想的特点:1、出现劳动定额、劳动定时工作制,首次科学而合理地对劳动效果进展计算,使得劳动方法标准化2、企业根据标准方法的有目的地对工人实行了在职培训,并根据工人的热点分配以适当的工作。3、明确划分了管理职能和作业职能,出现了劳动人事管理。劳动人事管理部门除负责招工外,还负责协调人力和调配人力4、已经能组织起各级的指挥体系,各种职务和职位按照职权的等级原则加以组织,对人的管理制定了下级服从上级的严格的等级观念 曹红月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5 年版,第19页。无论是建立在伦理基础上的面对面的管理,还是在效率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有一点是值得赞赏的,那就是脑动力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的决定性作用,人力资源管理在企业中表达了它强大的作用。32人事管理阶段历史学家把1912年作为现代人事部门诞生的日子。从劳动力管理向人事管理迈进,是出于改进工作厂所关系、完毕工人破坏性罢工、寻找增加产量的方法等的需要。1900-1920年虽然占主导地位的是科学管理运动,但在大公司中出现了人事专家,这些专家管理诸如雇佣、员工福利、工作标准等问题。这种专业分工形成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组织基础。而这一时期,管理者也认识到工人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外,还有社会、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需要。根据马斯洛需求理论,单一的勤奋工作并不是众多员工们的主要旋律,员工的自我意识更鲜明,不再只是为了物质、金钱,自我价值实现,社会关系,对生活的、对工作的期望更是他们的需要。重视这种需求,使得观察家日益认识到更加专业化的劳动力管理技能是十分重要的6。劳动专业分工产生的问题的改革家名为罗伯特。欧文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和经理。大约在1799年,他在苏格兰的新拉纳克以合伙的形式创立了一家棉纺厂。欧文先生创立了可以说是最早的工作绩效考核体系。他这样做,在当时是为了检查不良表现。欧文使用了一块四边分别涂成白、黄、蓝、黑四种颜色的转向通道,以此反映工人前一天的生产。这四种颜色中黑色表示差,蓝色表示一般平均,黄色表示良好,而白色则代表优秀。这种做法看来非常成功。由于欧文先生在改善对工作中的人进展管理方面做出的努力,他也被称之为“人事管理之先驱。20世纪初叶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一时期,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最活泼的时期,是从“经济人的管理思想到“社会人的管理思想的转折时期,这是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一个质的飞跃。1924年1932年,哈佛商学院的梅奥和罗特利斯伯格等人在芝加哥的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展的霍桑试验提供了一个有史以来最著名的行为研究成果。经过三年的试验,研究人员发现的结论是:在工作中,影响生产效率的关键变量不是外界条件,而是员工的心理状态,后来的研究结果进一步说明,生产率直接与集体团体合作机器协调程度有关,而集体合作及其协调程度又决定于主管人员对工作群体的重视程度、非强制性的改善生产率的方法和工人参与变革的程度。也就是说,改善人际关系有助于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泰勒认为一个企业是一个技术经济系统,而霍桑试验的结果却说明企业是一个社会系统,改变了传统管理中人是经济人的观点,认为人是社会人 张弘,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第3期。霍桑试验的研究结果启发人们进一步研究与工作有关的社会因素的作用。这些研究的结果导致了所谓的人际关系运动,它强调组织要理解员工的需要,这样才能让员工满意并提高生产效率。因此,此阶段又称为人际关系阶段。这一时期的特点:1、成认人是社会人,人除了物质、金钱的需要外,还有社会、心理、精神等各方面的需要,这一时期,已开场萌发了对人性的尊重,对人的心理需要的尊重。2、在管理形式上,成认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成认在官方或法定的组织存在之外,另有权威人物的存在。属于非正式组织的权威同样能影响和左右人们的行为和意愿。而在方法上,则重视工会和民间团体的利益。3、在管理方法上成认领导是一门艺术,而且应以人为核心改善管理的方法4、重视个人的心理和行为、群体的心理和行为上的管理 曹红月等: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5年版,第20页。33人力资源管理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场,电的创造和应用,计算机的产生,信息时代的降临,人类生产力又获得强劲动力。组织不断壮大,给人力资源管理前所未有的压力。以前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代组织的需求7。而人事管理一直存在以下三个 基本的错误概念:一是认为员工不想工作的假设;二是无视对员工及其工作的管理,把人事管理作为专业人员的工作而不是经理的工作;三是把人事管理活动看成是“救火队的工作,是“消除麻烦的工作,而不是积极的和建设性的活动。根据德鲁克的观点,当时的人事管理已经不能适应不断壮大的组织对员工有效管理的要求。它必须具有所需专门知识,要意识到什么是正确的方法并要加一利用 刘铁明,罗友花: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67页。1984年亨特设想了人事管理的重点转移,引起人事管理的有关人员的高度重视,最终导致人事管理向人力资源管理转变。同年,哈佛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比尔出版了人力资本,提出竞争压力已要求企业在人事问题上有一个更广泛、更全面、更具有战略性的观点,要求组织对人更多的关注,在人的管理上采取更长远的观点,把人当作一项潜在的资本,而不仅仅是可变的本钱。下面是比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从比尔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中,比尔等人首先把员工看作是企业中与股东、管理层地位平等的一个主要利益相关者,从而可以看出员工并不是骨子里就不想工作这个观点。而从这个模式中人力资源管理是有长期效果的工作,从而推翻了人事管理是救火队这一思想,从而奠定了人力资源管理思想的基础。同时期,有一位比比尔更早的研究培训和跨学科工业关系社会学家怀特巴克,在1958年发表了人力资源功能一书,详细阐述了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他把管理人力资源作为管理的普通职能来加以讨论。巴克从七个方面说明为什么人力资源管理职能超出了人事或工业经理的范围,也说明了人事管理已经过时。比尔等人的观点对企业界和学术界开场产生了影响,“人力资源一词开场出现于企业和学术界。特别是1964年,皮格尔斯、迈尔斯和马姆等人编辑了人力资源管理:人事行政管理读本一书。在书中,皮格尔斯等人把“人力资源的管理看成是比人事管理更广泛和更全面的一个概念。因此通过他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的分析,使我们看到“传统的人事管理正成为过去,一场新的人力资源开发为主调的人事革命正在到来。34人力资本管理阶段随着企业的不断开展,企业家们越来越发现,资本与产出之间不再成正比。企业开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的资本以及其他生产资料的投入比它的产出要少的多了,企业的“物力资本的作用越来越小,此时,人力资源就跨学科被企业家以及学者们纳入到了经济学的领域进展研究。由此,就产出了人力资本这一说法。有关人力资本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思想家柏拉图。他在理想国中论述了教育和训练的经济价位,认为可以通过教育来开展人的先天能力。而现代人力资本的思想,只是刚刚起步。1960年舒尔茨首次提出了人力资本的概念。但是关于人力资本的定义,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理解, 目前 主要有以下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本就是劳动者的知识、技能和安康状况的总和,其代表人物是舒尔茨。该定义是以人力资本的 内容 为出发点,认为:“人的知识、能力、安康等人力资本的提高对 经济 增长的奉献远比物质、劳动力数量的增加重要得多。第二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本就是人们在 教育 、职业培训、安康、移民等方面的投资所形成的资本,其代表人物是贝克尔。该定义是以人力资本的形成为出发点,认为:“人力资本是通过人力投资形成的资本、用于增加人的资源、 影响 未来的货币和消费能力的投资。第三种观点认为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体内,能够物化于商品或服务,增加商品或服务的效用,并以此分享收益的价值,该观点以李忠民为代表。该定义突出人力资本内生的抽象性的一面,认为:“人力资本属于价值范畴,是有意识投资的产物,能够促进 社会 生产率的提高和财富的增进,应和非人力资本一样分享收益。虽然,这三个观点各有侧重点,但它表达了人力资本的 基本特征,即人力资本是凝结在人身上的“人力,即人的体力和脑力,它在使用中可以作为获利的“资本。为此,现代学术界就认为人力资本就是指凝结在人体的体力和智力所具有的脑动力价值的总和。 虽然,人力资本的定义是出来了,但怎么去应用它,把它与企业的具体事实结合起来,把它更好的应用于人们的经济腾飞,还需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的人们去挖掘,去探讨。4 未来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方向随着未来企业组织越来越网络化、扁平化、灵活化、多元化和全球化等。相应地,未来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会在管理目标、管理职能、管理技术以及对管理人员的要求等方面都会发生新的变化参见明天的人力资源管理英文版。41未来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411全球经济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随着区域性合作组织如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等产生,国与国之间的界限开场变得越来越模糊,地区经济甚至全球经济牵一发而动全身,正日益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经济一体化自然结果的跨国公司,既面对着不同的政治体制、法律标准和风俗习惯,同时又推动着各文化的相互了解与不断融合。管理者们经常会遇到类似国籍、文化背景、语言都不一样的员工如何共同完成工作,以及管理制度与工作价值观迥然不同的组织如何沟通等问题。412知识经济时代降临的冲击知识经济已在世界范围内初见端倪,它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经济的结合促进着经济的迅速开展,知识将成为所有创造财富的要素中最 基本、最有效的生产要素,从事知识创新、传播和运用的知识劳动者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人力资源成为企业乃至整个社会最珍贵的稀缺资源。怎样对人力资源进展核算,使其向其它资源一样有投入产出的比较,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适应知识经济开展的需要,是适应知识经济时代降临的需要。这成为了人力资源管理业界一大难题8。42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前景421 网络型组织和跨文化管理随着网络技术的开展,使跨国公司得到开展的可能,同时也促进了区域经济的开展。全球经济开场一体化,“经济变成了网络体系,并由变化速率和学习效率的加强度所推动,它创立的是一个网络社会,在此社会中处理和应用知识的时机和能力以及强化学习的关系,决定了个人和企业的社会经济地位组织内信息技术的开展,特别是网络技术的开展,从物质基础和信息基础上对传统的组织构造提出了挑战。组织已日益扁平化、开放化,组织层级在逐步减少,充分授权、民主管理,自我管理等网络组织的 基本特征已经出现,以团队为基础的组织及其管理方式正在形成 刘桂萍:人力资源管理,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年版,第20页。因此,有效地管理这种新型的开放组织,培养有利于组织知识创造、整合和利用的团队是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开展的方向。同时,区域经济的开展、全球经济一体化也给人力资源部门的管理造成了极大的不便。组织内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冲突,使得组织有可能分化成不同的小利益团体,不利于组织的开展与壮大。解决其有效的途径就是文化培训和跨文化的管理。在跨文化管理中,全球观念、系统观念、多元主义是培养文化与宽容的思想基础,而有效的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对话,特别是深度对话是实现文化整合和文化共享的重要途径。这将成为未来人力资源部门必须开展的一个重要方向9。422 人力资源会计所谓人力资源会计是组织运用会计学的概念与方法,为管理与核算的目的对组织的人力资源进展全面的评价和计量,并将有关的信息提供给相关人员的过程和做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1980年,上海文汇报发表了著名会计学家潘序伦先生的文章,提出我国必须开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研究。虽然人力资源会计已经开展,也有不少论文的出现,从总体上看,对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研究依然局限于“就会计论会计,在现实中没有得到实质上的应用。未来人力资源管理,将是满足企业管理部门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帮助管理部门做出正确的决策,帮助企业在确定战略的一个部门。虽然,人力资源会计还没有得到开展,但是在未来竞争剧烈的企业环境下,企业对信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怎样去确定企业中人才的使用情况,人力的本钱与产出,这也成为了人力资源部门的难题。满足了企业内部各方对人力资源信息的需求,调动企业劳动者的积极性,也就完成了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使命。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准确计算的人力资源会计也就成为了企业所需。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论证一下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必要性。一、知识经济时代呼唤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企业要进展生产经营活动,就必需具备人力资源、财务资源和物质资源等三种 基本资源。其中最 基本的生产要素或资源就是人力资源和财务资源。财务资源是“死的、“被动的,人力资源是“活的、“主动的,只有依靠人力资源,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能动性和智力性才能最终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和管理。人类社会即将从工业经济时代迈向知识经济时代,由此,全球范围内的竞争也将由原来的自然资源和财务资源的竞争转向人力资源的竞争。如何评价人力资源的作用与效率,也就成为了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二、以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重新认识现行会计学科的内在缺陷 与工业经济时代相适应,近代企业组织和企业制度主要是按照“资本 基本主义原则构建的。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将成为企业最重要的资源。对知识型企业(knowledge-based company)而言,最重要的资本将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财务资本,而是人力资本或智力资本(intellectual capital)。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增强和维持企业竞争力方面,财务资本相对而言将不如人力资本重要。但是,这些人力资本却没有进入到现代会计的视野中。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许多公司,尤其是像微软公司和英特尔公司这样的高新技术企业在股票上市后,其市场价值往往比其账面价值高许多倍。这些现象说明现行会计已不再充分反映公司价值。新的会计方法需要出现了10。三、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重要性 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会计的优劣是决定企业能否开展的决定性因素。拥有优秀的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可以得到充分准确快速的信息,不仅可以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而且还能够给企业创造巨大的财富,获得超额的利润。所以说,人力资源管理会计将是人力资源管理在另一个时代的重要作用点。5结论本文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阐述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历程,广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原始主体论、工具论、要素论、资源论、主体论、自为人论。而狭义的人力资源管理分为劳动力管理阶段、人事管理阶段、人力资源管理阶段、人力资本管理阶段。从中分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规律,从而提出了人力资源管理未来的两个可能开展方向网络型组织和跨文化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会计。至于未来的其他的开展方向,还希望其他业界人士去努力探讨。本文的主要作用在于为这些业界人士提供了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历程,从而为分析未来人力资源管理的开展提供了素材。希望人力资源管理的前途更加光明!参考文献1刘铁明,罗友花.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5:49-133 .2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13-14.3李新霞,王丽佩. 论人力资源管理的心里学化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11).4张弘,赵曙明.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2, (3).5曹红月.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务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2005:19-20.6王晨.德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演变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4).7冯东红.人力资源管理的历史演变对我国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J.才智,2008,09.8丁嘉耕.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baike.baidu /view/4459894.htm.2010-10-04.9刘桂萍.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6, 7:20-22,269.10杨光义.人力资源管理会计. :/lw.chinaue . 2008-09-24.致谢本课题在选题及研究过程中得到刘铁明教授的悉心指导。这篇论文的每个细节,都离不开刘教授的细心指导。刘教授严谨求实的态度,踏踏实实的精神令我深深感动,对刘教授的感谢之情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感谢贺文静等教师对我的教育培养。他们细心指导我们的学习,贴心的关心我们的生活,为我们的利益着想。在此,我要向诸位教师深深地鞠上一躬。感谢104的室友们,从遥远的家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里,是你们和我共同维系着彼此之间兄弟般的感情,维系着寝室那份家的融洽。三年了,仿佛就在昨天。今后大家就难得再聚在一起吃每年元旦那顿饭了吧,没关系,各奔前程,大家珍重。从内心里,但愿每个人平安全安,快快乐乐,前途光明。104永远是我们的104。等来年,我们还聚。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场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承受我诚挚的谢意!谢谢你们! 刘 杰湖南财政经济学院2010年12月19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