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史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研究综述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37592129 上传时间:2022-08-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时期史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研究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新时期史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研究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新时期史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研究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研究状况一、 金美 史学工作者应具备的素养从几种主要的史学思想谈起期刊论文-金田 2012(12)摘要:中国吏学深远流长,在其纷繁广阔的史学思想中闪烁着史学认识论的光芒。吏家对“书法不隐”、“秉笔直书”的执着追求和与之相对应的吏家自身素养的规范,都显示出中国传统史学中蕴含的丰富的史学认识论思想。然而,不可否认,这种史学认识论思想存在着先天的不足,它是在以主体性思维为特征的中国传统哲学的影响之下形成的,带有强烈的儒家内在道德性的内涵。1.书法不隐。所谓的“书法不隐”贯彻的是以“礼”为原则的“书法”,它的直接目的是为了维护“礼法”。因为赵盾“弑君”的做法违背了孔子所定的“臣为君纲”的礼法,而董狐的“书法不隐”是依据“礼”对赵盾作出的善恶功过的评价,所以孔子称赞它、颂扬它,使它成为“良史”的准则2.实录。自此以后,伴随着封建统治的建立,“书法不隐”发展成为“实录”。“实录”是班氏父子在评价司马迁及其史记时提出来的,“然自刘向、杨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才,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可见,“实录”的标准只不过是“文直”、“事核”、不虚浮华丽、不隐瞒恶劣败坏之事。传统史家虽然把“据事直书”作为自己追求的终极目标,这就带有了对客体进行规范的意味。但是“其终极目的在于宣扬以儒家封建礼法。尤其是产生不可调和的矛盾的时候,大多数史家就会趋于名教而放弃直书原则。” 在中国的传统史学中从史家对“秉笔直书”的执着追求到对史家自身的素养提出一系列的要求。这实际上是儒家思想的“内在道德性”的思维方式对史家产生的影响。它使史家由追求外在的“秉笔直书”的精神,升华为史家自身内省的境界。3.史家三长。胡应麟说:“才、学、识三长,足尽史乎?未也。有公心焉、直笔焉,五者兼之,仲尼是焉。章学诚指出史家在具备才、学、识“三长”的同时,还要不断的加强封建伦理道德的修养才能“尽其理”。章学诚把“史德”解释为“著书者之心术”,而“心术”又是通过“文辞”表现出来的。l由此表明,中国传统史学中始终贯穿着对史学的认识问题。而史学认识论更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儒学占据主流思想的中国古代社会中,自始至终是以“主体性”和“内在道德性”为主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是以主体和客体相统一为基本前提的,并且主体与客体的统一需要靠主体的内在意识及其实践来实现的。所以在这种思维方式的折射下,传统史学中体现最多的还是对史学认识的主体即史家的一种道德和礼法规范,只要达到了这种规范就完成了史学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就认识了历史事实。(此问题另作他文论述)传统史学中的这一部分史学遗产,还有待于我们正确的认识,区别的对待,辛勤的发掘。二、 陈祖武.谈谈史学工作者的责任和素养期刊论文-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6(3)摘要:史学工作者应该有正确的立场、观点和良好的学术素养。首先,要尽到自已的历史责任,要关注现实提出的重大课题,服务于国家的长治久安,潜心研究,传承文明;其次,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实事求是,严谨务实,揭示历史的真相,正确地总结历史的经验和教训;再次是要“博学于文,行己有耻”,把做入、做学问、做事情结合起来。1. 史学工作者应当怎样尽到自己的历史责任l我认为史学工作者一定要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去进行研究,这是史学工作者的时代责任,也是我们应有的立场。l如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史学工作者的作用,这是当前历史研究工作中应当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l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史,把优良传统传下去,史学工作者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l这给我们从事历史研究的学人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就是要拿出对得起国家、对得起人民的精品力作来,而不要做粗制滥造的东西。我一年能写一两篇好的文章就满足了。应该踏踏实实、潜下心来,先把论文写好。2. 一个史学工作者应当具备什么样的理论素养l历史研究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这是史学工作者加强自己素养的必然途径。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毫不含糊地在史学工作者中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研究和解决历史问题,不能让否定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思潮蔓延。作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观察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而建立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我们是一定要坚持的。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经济形态学说,最终的归结点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定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认为这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规律。l作为史学工作者,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当是一个基本的要求。3. “博学于文,行己有耻”l史学工作者最要讲素养,因为历史学科是讲求积累的学问,如果积累不到一定的程度,是不能取得发言权的。历史学是积累的学问,还是要多读书,要养成一天不读书就难受的习惯。l学人要律己,应当树立一个做人的原则,就是什么事情对国家民族有利就要做,对国家民族不利就不要做。江泽民同志在2002年到中国社会科学院来视察,提出要把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连在一起。三、 蔡静.CAI Jing 论中国传统史家素养理论的形成及现代要求期刊论文-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9(2)摘要:中国传统史家素养理论的形成及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现代学术尤其是历史学自身的发展,对史学工作者的素养又提出了新的要求。1.唐代以前提出的史家素养标准与要求2.刘知几对史家素养的理论性总结3.章学诚及其他人对史家素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4.梁启超对传统史家素养理论的发展5.现代史学发展的趋势对史学工作者的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1)首先,要具有适合于现代历史科学所需要的、合理的知识结构,这可以说是现代史学工作者最基本的素养。在当前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日益接近和相互参透,世界科学正发展为一体化的情况下,历史学不仅同众多社会学科有密切的联系,而且同自然学科也有这样那样的联系,所以,面对这样一个浩瀚无边的知识海洋,自觉建立起主次有序的合理的知识结构,对于现代史学工作者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它可以使历史研究在时间上有所延伸,空间上有所扩大,内容上有所丰富,认识上更加全面,而且还可以使历史研究逐步摆脱传统的构架和神秘的色彩而更具有现代科学的性质。(2)其次,要提高史学工作者的历史思维能力。“只有通过逻辑思维,才能把千头万绪、错综复杂的史料梳理成一个系统,并进而通过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的方法,把历史事件与历史过程上升为概念的认识,只有形成历史概念,才能对历史进行概括,只有概括,才能揭示历史的普遍性和因果关系,发现历史的本质。” 如历史资料的搜集运用能力、历史事实的理解阐释能力、历史现象的再现再认能力、历史问题的分析评论能力、历史知识的应用迁移能力等,是史学工作者应该具备并不断提高的特殊思维形式和认识方法。(3)再次,要求史学工作者确实承担起“阐明历史真相”的社会责任。史事的真伪是进一步探寻历史因果关系和发展规律的基础,只有了解了历史的真相,探明了历史的真实,在此基础上所作出的分析、总结、归纳才是有意义的,否则一切都是空中楼阁,所以历史要有用,必须求真,“求真”是历史学家的第一要务。这就需要经过对历史资料的广泛搜集、整理、比较、鉴别、考证,通过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才能清洗出历史的本来面目。(4)要求史学工作者掌握更先进的多样化的历史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理论导向性方法。就目前而言,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历史观。二是技术性方法,包括史料的搜集与整理及现代兴起的关于历史研究的一些新方法:比较研究方法、计量研究方法、结构分析法、模拟法新方法和新工具的运用不但使得我们获取知识、史料和信息的方式及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更重要的是对我们的观念产生了重大改变和影响。把各种研究方法运用于历史研究中,已成为当代史学的新特点,在熟悉和运用多种研究方法的条件下,发现新问题、得出新结论、取得新成果,把自己的研究课题向更深更广的领域推进,则是当代史学工作者应有的素养,也是现代史学发展趋势对其提出的新要求。四、 傅衣凌 谈史学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学术素养期刊-文史哲1987(2)1. 史学工作者应当具有广博的自然知识和人文知识。史学研究总是必须借助于其它学科的认识手段,并不存在完全独立的或纯粹的历史学。因而,一个合格的史学工作者,必须具备多学科的知识结构,才能与时俱进,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研究能力。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已成为当代史学发展的国际性学术潮流。一方面是史学家们在自己的研究工作中大蚤地吸收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另一方面也引起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甚至计算机科学等各方面的专家致力于历史研究。2. 史学工作者应当具有一定的哲学素养。中国史学研究的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在历史本体论和史学认识论方面见仁见智。国内部分史学工作者的哲学思辨能力还不是很高,对国际哲学思潮的发展(包括近三十年来苏联、东欧和“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之缺乏了解,甚至对经典作家的哲学著作也很少研读,只是根据某些教科书的简单化归纳进行演绎,思维层次很浅,理性思辨不足,许多成果显得平淡无奇,缺乏哲理。3. 广泛地搜集和利用史料、严格地鉴别史料,是史学工作者必不可少的学术素养之一。除了常见的文献资料外,史学工作者要广辟史料来源,善于“化腐朽为神奇”,在别人不屑一顾的东西中发现有用的材料。新材料的发现,往往会给史学研究带来新的局面。社会调查是搜集资料、了解社会、理解历史的重要途径。从事历史研究,特别是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同志,应该努力把社会学与历史学结合起来。由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的因素,史料总不可能是完备的,而且错漏讹误很多。所以,研究历史的人需要有基本的训练,必须具备训话,考证、古文字学、年代学、职官制、历史地理等基本功夫。此外,对于佛学、经学等传统学科,也要有一定的了解。例如,宋元以后的许多著作,若没有一定的佛学基础,就很难理解。4. 学术工作者必须十分熟悉本学科的学术源流和研究现状,从中把握学术发展的归趋。我们必须了解中国史学的发展历史,科学地总结前人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经验,以超越前人、不断提出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作为自己最重要的学术使命。历史学是一门科学,科学从本质上讲是没有国界的,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系统地介绍和借鉴国外史学研究的理论、观点、方法和手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将会给中国史学研究带来勃勃生机。对于中国历史的研究者来说,还应该重视国外学者对中国问题的研究。除了了解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外,还必须注视国外人类学、社会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各个领域的动态,因为史学的发展是受到更大范围的学术潮流的制约的。史学研究的功能应该有两个方面,一是学术功能,即史学研究的发展可以推动整个科学事业的发展,丰富和提高人类的认识能力,二是社会功能,即史学研究通过它所揭示的人类社会生活的规律和哲理,对当代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产生影响。史学社会功能的存在,要求史学工作者关注现实社会生活和文化传统,具有对民族、对社会的责任感。总之,史学工作者要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使思维层次更深一些,学术视野更开阔一些,勇敢地迎接国际学术潮流的挑战,为具有我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史学研究开创新的局面。五、 张慧芳 谈高中历史教师的基本素质期刊论文-科学导报 2014(7)1. 史才,包括动口才能和动笔才能历史的过去性和时序性决定了历史教学有很强的表述性特点, 要求历史教师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语言素质将能使学生清晰地了解和掌握史实,获得科学的历史知识和真情实感,甚至可以说,教学之成败,以语言为先。历史教师语言表达能力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生对历史知识吸收的程度和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关系到教师教学效果的好坏。书面表达能力,确切地说,应为教学研究能力,它以探索教学规律、总结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理论、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积极参加教研活动,有利于教师深入研究大纲和教材,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提高自己的研究水平和总结能力,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2. 史学,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历史教师必须具备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而系统的、渊博的、扎实的历史知识需要长期的学习、积累才能形成。因此,我们历史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自己最后学历取得时的知识水平,即使是大学本科毕业,也要经常钻研大学教材,以便 “温故而知新”,同时,还要经常了解史学研究的新信息和新成果,要站到历史学科和史学专著的高度来研究教材,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斜,而不能把自己的认知水平停留在与教科书相同的浅层次上,要弄懂、弄通教学大纲、教本,理清线索,完全掌握教材的知识框架。只有这样,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居高临下、旁征博引、厚积薄发和深入浅出,使课本知识简约化、系统化和整体化。“要注意经常不断地进行知识更新,经常翻阅历史新著,及时了解新的科研信息和成果, 不断接受新知识、新观点,吸取新知识营养,以期深化中学教学内容的研究,深化对高考目标的研究,努力达到或接近高考命题人员认识中学教材的水平,从而准确地把握教学和考试的重点。3. 史识,指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和教学法理论等首先要求历史教师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素养。作为一名合格的历史教师,起码要熟悉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有关原理,把握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经济基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现象和本质、量变和质变等各组矛盾的辩证关系以及人民观、英雄观、发展观、宗教观、民族观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讲解、分析、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寓思想教育于历史教学中。如果历史教师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能够自觉运用正确的史学观点、史学理论来分析教材、解答疑难、指导学生,那么,学生对这些一些问题就能轻而易举地作答。教育技巧就是“ 怎么教” 的艺术问题,既包括教学程序和方法, 更重要地是还包括严肃而丰富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规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掌握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如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原则、教学的过程和教学的方法等一系列重要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问题,使我们在历史教学的实践中,能够自觉地运用教育规律,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选择切实而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达到教学的最佳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