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B卷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43659 上传时间:2020-06-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阳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B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贵阳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B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贵阳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B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阳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B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2020高一上亳州期末) 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词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自春运火车票开卖以来,前往火车站售票大厅购买返乡火车票的人不绝如缕 , 售票口时而出现“长龙”。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这篇文章短小精悍 , 于有限的篇幅内将这个社会性问题分析得十分透彻。如果秦少游想步入仕途,为国出力,有的是机会与条件,远的不说,十分欣赏少游诗词的王安石就曾数度推荐他,少游可谓广有羽翼 , 政治人脉极旺。图穷匕见 , 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情随事迁 , 随着卡梅伦高规格接待习近平,默克尔、奥朗德相继访华,等于宣告了欧洲看美国脸色行事的时代的终结。A . B . C . D . 2. (2分) (2015高二上大庆期中)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让那一片源于屈陶李杜、飘自王杨卢骆的朗月清风,在新的时代,继续吹拂,照耀今人,给我们的心灵一份充实。B . 十多年来网络音乐产业发展举步维艰,看似产量惊人、覆盖面巨大,却很难赚到钱,究其原因,主要在于版权保护不力。C . 钢筋好比建筑的筋骨,钢筋不结实,关系到建筑是否安全,如果工地上使用“瘦身”钢筋,会给建筑留下致命的安全隐患。D . 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屏幕由于比正常书页小,所以读者在这些设备上浏览漫画时常会产生看不清文字的苦恼。3. (2分) (2018高一上湖州期末) 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老嬤嬤引黛玉进东房门来。临窗大炕上铺着猩红洋罽,_。其余陈设,自不必细说。正面设着大红金钱蟒靠背,石青金钱蟒引枕,秋香色金钱蟒大条褥地下面西一溜四张椅上,都搭着银红撒花椅搭,底下四副脚踏左边几上文王鼎匙箸香盒椅之两边,也有一对高几,几上茗碗瓶花俱备右边几上汝窑美人觚觚内插着时鲜花卉,并茗碗痰盒等物两边设一对梅花式洋漆小几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4. (12分) (2019高二下中原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时,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由此看来,在古代诗歌的教学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在高中语文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是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由此看来,没有对作者及其时代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而是任意取舍,必定会影响到对其诗作的理解。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表面上写一位新嫁娘精心打扮自己等待天亮见公婆时的忐忑不安,心理描绘惟妙惟肖,其人呼之欲出。而诗人的本意却是以此为喻,委婉试探自己的诗作合不合主考大人的评判标准。“洞房昨夜停红烛”喜举进士也,“待晓堂前拜舅姑”将见主考大人也,“妆罢低声问夫婿”以所作之诗请教于张籍也,“画眉深浅入时无”能否获主司之赏识也。张籍自是心领神会,于是用同样的手法做了巧妙的回答,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前两句是说朱庆馀德才兼备,文质彬彬,自知文章写得好,但是还不够自信;后两句张籍对其所提问题做了肯定的回答,同时流露出对朱庆馀的赞赏之情。不了解诗人这些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就无法理解诗人作诗的本意。“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地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摘编自王美智知人论世与古代诗歌鉴赏)(1) 下列对“知人论世”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知人论世”的概念最早出自孟子万章下,它的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B .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其写作动机等信息进行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时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C . “知人论世”是传统诗歌鉴赏方法,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的方法。D .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地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 下列对“知人论世”含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 . “知人论世”的概念最早出自孟子万章下,它的本义是指“交友之道”,后逐渐发展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B . “知人”是指对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其写作动机等信息进行了解,“论世”是指考察文学作品内容时要考虑作者所处的时代。C . “知人论世”是传统诗歌鉴赏方法,是要联系作家的生平遭际、思想为人和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等来理解和评价诗歌的方法。D . “知人论世”对古诗文教学和文学作品鉴赏,对更深刻、更透彻地全面了解作者的创作本意和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3)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围绕论题“知人论世”,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顺序逐层分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B . 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重点阐述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作者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例子信手拈来,极具说服力。C . 文中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论证了在古诗文教学中,背景简介以及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框架的重要性。D . 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作者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4)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围绕论题“知人论世”,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的顺序逐层分析,结构严谨,逻辑严密。B . 全文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重点阐述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作者旁征博引,古今中外的例子信手拈来,极具说服力。C . 文中清人黄子云、章学诚的论述,论证了在古诗文教学中,背景简介以及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框架的重要性。D . 朱庆馀和张籍的献酬诗,极富生活气息,看似写闺情,实则另有深意。作者以此论证了“知人论世”的重要性。(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和朱熹以“知人论世”的方法读陶渊明的诗,得出陶渊明本是一个愤世嫉俗、豪放的人。B . 要想准确理解诗作,就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而不是对作者的作品随意取舍。C . 如果不了解诗人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D . 运用“知人论世”这一诗歌鉴赏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诗歌。(6)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鲁迅和朱熹以“知人论世”的方法读陶渊明的诗,得出陶渊明本是一个愤世嫉俗、豪放的人。B . 要想准确理解诗作,就要全面而深入地了解作者及其时代,而不是对作者的作品随意取舍。C . 如果不了解诗人进献、酬和文字背后的交往,那么近试上张水部一诗很可能被看成闺情诗。D . 运用“知人论世”这一诗歌鉴赏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刻、更透彻地理解诗歌。5. (24分) (2017高二上郑州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莲池老人贾大山庙后街,是县城里最清静、最美丽的地方。那里有一座寺院,山门殿宇早坍塌了,留得几处石碑,几棵松树,树顶上蟠着几枝墨绿,气象苍古。寺院西南两面是个池塘,清清的水面上,有鸭,有鹅,有荷;池塘南岸的一块石头上,常有一位老人抱膝而坐,也像是这里的一个景物。寺院虽破,里面却有一座钟楼。那是唐代遗物,青瓦重檐,两层楼阁,楼上吊着一只巨大的铜钟。据说,唐代钟楼,全国只有四个半了,可谓吉光片羽,弥足珍贵。只是年代久了,墙皮酥裂,瓦垄里生满枯草。若有人走近它,老人就会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老人很有一些年纪了,头顶秃亮,眉毛胡子雪白,嗓音却很雄壮。文物保管所的所长告诉我,他是看钟楼的,姓杨,名莲池,1956年春天,文保所成立不久,就雇了他,每月四元钱的补助,一直看到现在。我喜欢文物,时常到那寺院里散心。有一天,我顺着池塘的坡岸走过去。“老人家,辛苦了。”“不辛苦,天天歇着。”“今年高寿了?”“谁晓得,活糊涂了,记不清楚了。”聊了一会儿,我们就熟了,谈得很投机。老人单身独居,老伴儿早故去了。他的生活很简单,一日三餐,有米、面吃就行。两个儿子都是菜农,可他又在自己的院里,种了一畦白菜,一畦萝卜,栽了一沟大葱。除了收拾菜畦子,天天坐在池边的石头上,看天上的鸽子,看水中的荷叶,有时也拿着工具到寺里去,负责清除里面的杂草、狗粪。这项劳动也在那四元钱当中。他不爱说话,可一开口,便有自己的道理,很有趣味。中秋节前的一天晚上,我和所长去看他,见他一人坐在院里,很是寂寞。我说:“老人家,买台电视看吧。”“不买。”他说,“那是玩具。钱凑手呢,买一台看看,那是我玩它;要是为了买它,借债还债,那就是它玩我了。”我和所长都笑了,他也笑了。那天晚上,月色很好,他的精神也很好,不住地说话。他记得那座寺院里当年有几尊罗汉、几尊菩萨,现在有几块石碑、几棵树木,甚至记得钟楼上面住着几窝鸽子。秋夜天凉,我让他去披件衣服。他刚走到屋门口,突然站住了,屏息一听,走到门外去,朝着钟楼,放声喊起来:“喂下来,那里玩不得呀!踩坏我一片瓦,饶不了你”喊声未落,见一物腾空一跃,逃走了。我好奇怪,月色虽好,但究竟隔一个池塘呀,他怎么知道那野物上钟楼呢?他说他的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他有“功夫”。可是有一天,我忽然发现他死了。那天上午,我到城外给父亲上坟,看到一棵小树下,添了一个新坟头。坟头很小,坟前立了一块砖,上写“杨莲池之墓”。字很端正,像用白灰写的。我感到太突然了。想着他生前的一些好处,就从送给父亲的冥钱里,匀了一点儿,给他烧化了当天下午,我怀着沉痛的心情,想再看看他的院落。一进院门,吃了一惊,屋里传出了欢笑声。推门一看,几位老人,有的坐在炕上,有的蹲在地下,正听他讲养生的道理。我傻了似的看着他说:“你不是死了吗?”老人们怔住了,他也怔住了。“我在你的坟上,已烧过纸钱了!”“哎呀,白让你破费了!”他笑了,笑得十分快活。他说去年冬天,到城外拾柴火,见那里僻静,树木也多,一朝合了眼,就想“住”到那里去。见那里的坟头越来越多,怕没了自己的地方,就先堆了一个。老人们听了,“扑哧”笑了,一齐批判他:好啊,抢占宅基地!天暖了,他又在池边抱膝而坐,看天上的鸽子,水中的小荷有人走近钟楼,他就隔着池塘喝喊:“喂不要上去,危险”清明节,我给父亲扫墓,发现他的“坟头”没有了,当天就去问他:“你的坟头呢?”“平了。”“怎么又平了?”“那也是个挂碍。”他说,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摘自中国短篇小说百年精华,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写莲池老人不愿买电视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老人的节约,更突出了老人生活的清贫,而最后“先占坟头后又平”一事又含蓄地写出了老人内心深处自私的一面,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B . 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莲池老人”这一形象,既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莲池老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C . 本文写了一个普通的老人,练出了不寻常的本领: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隔着一个池塘,竟能听得出“野物上了钟楼”。他就像一尊雕像,默默地守卫着那唐代遗物钟楼,不为金钱,不为私欲。D . 这篇小说语言精练质朴、情节曲折,视角独特,主题深远。作者借“莲池老人”之语“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来讽刺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生活的匮乏。(2) 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作者写莲池老人不愿买电视这件事,不仅体现了老人的节约,更突出了老人生活的清贫,而最后“先占坟头后又平”一事又含蓄地写出了老人内心深处自私的一面,从而使这个人物形象更加真实饱满。B . 小说采用多种描写手法相结合的方式来塑造“莲池老人”这一形象,既有语言描写、肖像描写,还有细节描写、心理描写,充分表现了莲池老人的精神风貌和高尚品质。C . 本文写了一个普通的老人,练出了不寻常的本领:眼睛好使,耳朵也好使,隔着一个池塘,竟能听得出“野物上了钟楼”。他就像一尊雕像,默默地守卫着那唐代遗物钟楼,不为金钱,不为私欲。D . 这篇小说语言精练质朴、情节曲折,视角独特,主题深远。作者借“莲池老人”之语“心里挂碍多了,就把功夫破了,工作就做不好了”来讽刺现代社会人心的浮躁和精神生活的匮乏。(3) “莲池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 “莲池老人”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5)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6)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叙述的是平常人的寻常事;有人认为,这是一篇意蕴丰富的精致小说。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 6. (10分) (2018高一上儋州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932年,“一二八凇沪抗战”以失败告终,20岁的侯仁之在苦闷中彷徨。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弟弟的那句话是:“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这一年,侯仁之考取燕京大学历史专业。1937年抗战爆发后北平沦陷,燕京大学成为沟通沦陷区、解放区和大后方的秘密通道。当时正在读研完生的侯仁之承担了将爱国学生送往解放区或大后方的工作。抗战胜利一年后,侯仁之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求学。在英国期间,侯仁之逐渐接受了历史地理学的理念。他意识到,沿革地理存在明显的局限性。1949年,侯仁之学成归国,并将历史地理学引入中国。从此,一个新的、科学的历史地理学学科逐步建立起来,侯仁之成为公认的“中国历史地理学第一人”。要搞好历史地理学的研究,大量的实地调查必不可少。在张家口考察期间,侯仁之发现一段长城与众不同。深感疑惑的侯仁之回来后立即查资料,最终确认这是明后期沿着长城开设的“马市”。如今这种贸易已消失在历史中,但却由遗留的建筑记录下来。从此,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地理”,而野外考察和考古研究,也成为贯穿他学术生涯的重要内容。1958年以后,侯仁之开始了沙漠研究。当时有人认为,沙漠地区不仅文献资料少,而且调查访问都很困难,难以开展历史地理研究。侯仁之反驳道:“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此后数年,侯仁之连续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1964年夏天,侯仁之在陕北榆林附近的沙漠考察统万城。统万城是5世纪一个少数民族小王朝的都城,已在沙漠中沉寂了千年。经过细致的调查研究,侯仁之得出结论,统万城的沙化,是人类不合理活动的结果。那时,人们普遍认为西北沙漠中很多古城被废弃是“大漠流沙”造成的。而侯仁之却证明,这是“肤浅的广为流传的错误观点”,人类活动才是造成沙化的主要原因。这直接为后来人们治理沙漠打下了认识基础,侯仁之也因此成为“沙漠历史地理研究的先驱”。在这次考察中, 侯仁之还纠正了一个普遍的说法:榆林三迁,即榆林因流沙侵袭而被迫三次南迁。侯仁之证实,榆林不仅没有三迁,反而在原址五次扩展。古城榆林终于明晰了自己的“身世”。在学术生涯中,侯仁之梳理过脉络的城市有很多。承德、临淄、邯郸、芜湖、敦煌在侯仁之的慧眼下,一个个城市的前世今生或者得以浮现,或者更加丰满。他对许多城市做了深入的研究,充满着热爱。对他而言,北京有着更重要的意义。侯仁之曾说:“我对北京,是知之愈深,爱之弥坚。”侯仁之在北京定居60年,为北京倾注了大量心血。比如有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在20世纪80年代还是进京要道。卡车、拖拉机往来穿梭,卢沟桥受损严重。侯仁之对此心急如焚。他写了保护卢沟桥刻不容缓一文,发表在北京日报上。6天后,北京市政府决定,卢沟桥禁止机动车与兽力车通行。如今,经过多次整修的卢沟桥已经得到妥善保护。侯仁之最为人所知的壮举是保护莲花池。正是因为他的积极奔走,原本要建在莲花池上的北京西客站主楼东移了100米。“先有莲花池,后有北京城”,北京城的血脉得以保留。当然,与他的研究相比,这些事还只能算作“信手为之”。在几十年的学术生涯里,他以历史地理学的眼光, 解决了北京城市起源、城址转移、城市发展的特点及其客观规律等关键性问题。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如果没有侯仁之,人们可能无法充分解读北京的厚重和韵味。(摘编自高毅哲侯仁之:城市的知音)(1) 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 本文记述了侯仁之的求学经历、科研历程、丰富的学术成果和深远的社会影响,展现了一位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的爱国情怀和学者本色。B .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抗战期间,侯仁之身处沦陷区,利用燕京大学学生的身份,将爱国学生输送到解放区或大后方,为抗战做出了巨大贡献。C . 在对张家口长城的考察研究中,侯仁之切实认识到野外考察在历史地理学中的重要价值。这次考察使他的研究兴趣由“历史”转向了“地理”。D . 侯仁之主张沙漠研究要走出小书房,走进现场,不要依靠旧书堆中的文献资料。他在陕北榆林附近沙漠的考察研究纠正了人们的错误认识。E . 侯仁之发现有着800多年历史的卢沟桥受损严重,便强烈呼吁保护卢沟桥,禁止机动车和兽力车通行,最终使卢沟桥得到了妥善保护。(2) 下列不属于侯仁之取得成就的自身因素的一项是( ) A . 对国家民族深沉的爱。文章开头第一段就写出了侯仁之转而学史的原因是为了疗救社会,表现出他对国家民族的爱。B . 富有创新精神,有打破旧传统的勇气,注重实地考察的研究方法。侯仁之认为“必须勇敢打破旧传统,坚决走出小书房,跳出旧书堆”,并身体力行,“连续奔赴西北沙漠进行考察”。C . 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关注现实的精神。文章最后两段写侯仁之积极参与保护城市工作,表现出他的社会责任感和关注现实的精神。D . 侯仁之取得的成就与他弟弟的激励分不开。弟弟侯硕之的一句话“学医,只能给个人看病。学历史,可给社会治病!”让他下定决心放弃曾想从事的医学,投考历史专业。侯仁之由学医转学史,才有了后来的成就。(3) 侯仁之被称为“城市的知音”,这在文中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朱亮祖,六安人,元授义兵元帅。太祖克宁国,擒亮祖,喜其勇悍,赐金币,仍旧官。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太祖方取建康,未暇讨也。已,遣徐达等围之。亮祖突围战,常遇春被创而还,诸将莫敢前。太祖亲往督战,获之,缚以见。问曰:“尔将何如?”对曰:“生则尽力,死则死耳。”太祖壮而释之。累功授枢密院判。李文忠破李伯升于新城,亮祖乘胜燔其营落数十,获同佥元帅等六百余人、军士三千、马八百匹,辎重铠甲无算。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胡深请会兵攻陈友定,亮祖由铅山进取浦城,克崇安、建阳,功最多。会攻桐庐,围余杭。迁浙江行省参政,副李文忠守杭州。帅马步舟师数万讨方国瑛,下天台,进攻台州。国瑛出走,追至黄岩。降其守将哈儿鲁,徇下仙居诸县。进兵温州。方明善拒战,击败之,克其城。徇下瑞安,复败明善于盘屿,追至楚门。国瑛及明善诣军降。洪武元年副征南将军廖永忠由海道取广东。何真降,悉定其地。同廖永忠克南宁、象州,广西平。班师,太子帅百官迎劳龙湾。三年封永嘉侯 , 食禄千五百石,予世券。四年伐蜀,帝以诸将久无功,命亮祖为征虏右副将军,济师至蜀,而明升已降。徇下未附州县。师还,以擅杀军校不预赏。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御制圹志 , 仍以侯礼葬。(选自明史朱亮祖传,有删节)(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B .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C .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D . 亮祖勇悍善战而不知学/所为多不法/番遇知县道同以闻亮祖/诬奏同/同死/帝寻悟/明年九月召亮祖至/与其子府军卫指挥使暹俱鞭死(2)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枢密院”,元代,主管军事机密事务、边地防务、并兼禁军,明代,被朱元璋废除。B . “洪武元年”,“洪武”是朱元璋的年号,“元年”即第一年。年号是最高统治者为纪在位之年而立的名号,年号起源于秦始皇。C . “圹志”,“圹” 堑穴也,即“墓穴”,“圹志”就是“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的文体。D . “侯”,爵位的一种,“爵位”在周代分为公、侯、伯、子、男五等,均世袭罔替,封地均称国,在封国内行使统治权。(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朱亮祖作战勇悍。徐达等围攻建康,朱亮祖突围,使常遇春被创而还,令徐达手下诸将不敢出战。B . 朱亮祖战功卓著。朱亮祖曾俘获同佥元帅,在克崇安、下天台、取广东、平广西等战斗中立下战功。C . 朱亮祖得到太祖赏识。朱亮祖在洪武三年被封永嘉侯,食禄千五百石,世袭罔替,后虽被杀,但死后仍以侯礼葬D . 朱亮祖不得善终。朱亮祖因在伐蜀中曾擅杀军校等不法行为被揭发,触怒皇帝,连同儿子一起被杀。(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居数月,叛归于元,数与我兵战,为所获者六千余人,遂入宣城据之。伯升仅以数骑遁。太祖嘉其功,赐赉甚厚。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 (2019高三下东莞模拟)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初发太城留别田父范成大秋苗五月未入土,行人欲行心更苦。路逢田翁有好语,竞说宿来三尺雨。行人虽去亦伸眉,翁皆好住莫相思。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注】诗人题注:西蜀夏旱,未行前数日连得雨,父老云:“今岁又熟矣!”太城:成都。社,古代指土地神和祭祀土地神的地方、日子以及祭礼。(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第一联写诗人将要远行,与田父离别难舍之情,也突出为秋苗未栽种而忧苦。B . 第四句中的“竞”字,写出田翁们争着告诉诗人昨晚下了一场大雨的喜悦。C . 第五、六句写诗人的高兴及原因:田翁们不必再为收成愁虑,可以安心生活了。D . 全诗以质朴无华的语言,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农事和农民生活的深切关心之情。(2) 请赏析最后一联“流渠汤汤声满野,今年醉饱鸡豚社”的精妙之处。 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9. (6分) (2019高一上桂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沁园春长沙中,诗人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句是:_;,_。 (2) 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送别氛围,表现荆轲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 (3) 屈原离骚中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的两句是“_;,_”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10. (5分) (2020高三下珠海模拟) 用下面的短语组成两副有关中秋节和端午节的对联。要求:上下联各为七字,语意连贯,符合节日和对联特点,不得重复使用短语。 明月千里碧波竞舟清风一缕青艾驱瘴拂丹桂十里欢寄相思千家乐11. (5分) 仔细阅读右边的漫画,按要求答题。漫画反映了什么社会现象?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写一则短评,50字以内。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2. (5分) (2019高一下哈尔滨期中)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又一次外出时,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生活中,有许多事情是可以忘记的,有许多事情又是需要铭记的。你对“忘记和铭记”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第 17 页 共 17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1、2-1、3-1、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6分)4-1、答案:略4-2、答案:略4-3、答案:略4-4、答案:略4-5、答案:略4-6、答案:略5-1、答案:略5-2、答案:略5-3、答案:略5-4、答案:略5-5、答案:略5-6、答案:略6-1、6-2、6-3、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1、答案:略7-2、答案:略7-3、答案:略7-4、答案:略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1、答案:略8-2、答案:略五、 默写 (共1题;共6分)9-1、9-2、9-3、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10分)10-1、11-1、七、 作文 (共1题;共5分)1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