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才是果实 行动才是果实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36044628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爱才是果实 行动才是果实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爱才是果实 行动才是果实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爱才是果实 行动才是果实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爱才是果实 行动才是果实 著名导演陈凯歌曾经执导过一部题为橘子的公益广告片,这部片子提醒的是一个发人深省的专题:“教育不但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是的,爱才是果实!假如我们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便不难从我们身边一个个骇人听闻的大、中、小学生的犯罪小说里得到警示和启迪;假如我们做一个教育的有心人,我们更会从我们学生的成长历程中,窥见教育曾经的曲折和无奈。长久以来,因为学校德育内容的过于空泛和远离生活的教学方法,造成了部分学生品德形成和人格塑造过程的疏离和分裂,有的孩子甚至形成了令人担忧的“双重人格”。在传统的德育教学模式中,孩子知道道理了,似乎就达成了德育教育的目标,结果却造成了很多学生经常仅处于简单的认知状态,而行为的终极目标却没有达成。其中还有些孩子平时所行和所学的一套道理背道而驰,严重者甚至形成了扭曲的性格,造成了家庭、社会的悲剧。我们的德育过程中到底忽略了什么,才造成了如此情况?我想,忽略的正是对孩子情感世界的关注,对“爱”的果实的培育。我们不妨设想一下,假如一个人没有丰富的情感体验,没有一颗博大深沉的爱心,她即便知道很多道理,掌握丰富的知识,又能为社会做什么呢?以往品德教育对孩子情感培养的忽略,使得我们的教育从目标上就存在着先天不足。“教育不但仅是为了知识,爱才是果实”,新课程标准填补了这一不足,将对孩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列为三维目标之一,表现了对个体体验的珍视,对生命发展的关心!每一个孩子全部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她必定“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所以,要实现德育课程的情感目标,了解孩子的情感世界,首先必需走进孩子的生活。品德和生活学科教学的生活化是新课程的要求,也是达成课程情感目标的关键背景。一、源于生活,打快乐灵之窗脱离孩子生活之源的品德教学,也可能热热闹闹,但它只是把品德当做知识去灌输,而不是当做人格去培养,至多只是向孩子打开了一扇知识之窗。只有源于孩子生活的教学活动设计,才能打开孩子心灵的窗户,这也是达成德育课程情感目标的基础和前提。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情感的熏陶经常是不落痕迹的,是润物无声的。如:教学我的一家,孩子们从介绍一家人的照片中,体会家庭的温馨;在过家家活动设计中,孩子们做着自己喜爱的过家家的游戏,体验到家庭小主人的责任和相互关爱的温情;请到我的故乡来则经过故乡一日游的全方位体验,激发了孩子们以故乡为荣的自豪感等等。当我们在孩子的生活中,挖掘丰富的教学资源,从而设计出源于孩子生活的实践活动时,我们的教育才真正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二、贴近生活,激起感情波澜“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对击始发灵光。”只要我们时刻关注生命个体的存在,贴近孩子生活组织教育活动,“引发她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知”,就会激起孩子们心湖的波澜,漾起情感的涟漪。在教学不说话的“好友”一课时,我感到孩子们对公用设施缺乏实质意义上的关注,这可能和我们现在的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相关,中国公民的公共道德意识并不是很强,因此对孩子这方面的教育不是很深入,甚至在孩子身边还有很多破坏公物、损人利己的反面事例。我很想就此组织一次调查活动,可是又考虑到学生对公用设施缺乏感性接触,调查可能流于形式,那样学生即使知道了要爱惜公用设施的道理,可内心仍可能无动于衷。为了激起学生情感的波澜,并结合我校学生寄宿制的特点,我设计了这么一个活动:那天是“母亲节”的前一天,课前我让班上全部的学生打电话对母亲说一句祝福的话。孩子们全全部簇拥到学校的电话亭前,给母亲打电话。上课时,我便开始了解打电话的情况,结果,有十多个孩子说还没有和母亲联络上,原因是等不到闲着的电话机。我有意问道:“学校不是有十几部公用电话吗?”孩子们马上群情激愤,说有五部电话机全部坏了,还有些人将电话线拽断了。“有这么的事吗?”我见火候已到,便因势利导说,“不如我们就去探望一下这些不说话的好友,看看它们哪些在为大家服务,哪些受到了委屈?”有了打电话的切身感受,调查过程孩子们很投入,一反往常嘻嘻哈哈的样子,一看到被破坏的设施,就忍不住训斥那些不著名的破坏者。事实证实,贴近生活的活动,尊重了孩子的情感体验,唤起了学生内心情感的激荡,不需多少言语,教育的效果已在这份真情实感中了。三、引导生活,提升情感品质学生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受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影响的,这当中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所以,品德课程情感目标的达成,还离不开老师对源于学生生活的主体活动的适当引导。如在邻居家的小伙伴教学中,有部分孩子表现出了对邻居家孩子的反感,我分析其中原因,关键是因为双方那种独生儿女唯我独尊的习惯引发了矛盾。这是孩子真实情感的流露,不能忽略。怎么办?我部署了这么一个课后实践活动:尽可能找机会,天天对邻居家的小伙伴说一句赞扬的话,并做好统计。半个月后,我在全班进行调查,结果发觉很多孩子改变了原来的态度,从心灵深处开始接纳邻居家的小伙伴,原来很困难的赞扬现在变得很自然。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孩子们的情感品质已经得到了提升她们学会了发觉他人,学会了以“宽容之心”赢得宽容,学会了经过“尊重他人”赢得他人的尊重。我们的课堂是生成的,孩子的情感也是在活动中不停生成的,我们的教学只有走进孩子的生活,引领孩子的实践,才能真正陶冶孩子的情感世界,调动孩子的情感原因,实现德育课程的情感目标。“爱才是果实”,老师们,别忘了在新课改的大树上,为我们的孩子培育这颗漂亮的情感之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