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模拟)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530968 上传时间:2020-06-20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模拟)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山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模拟)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山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模拟)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西省高二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 (2分) 下列划线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 . 形影相吊(慰问)若望(怨恨)仆不相师君一日行(行走)道B . 舅夺(改变)母志形容(形体容貌)枯槁毁家(捐献家产)以为士民倡C . 凡再(两次)变矣新沐者必弹冠(沐浴)寻蒙国恩(不久)D . 而(你的)母立于兹犹蒙矜(矜夸)育今已亭亭如盖(车盖)矣2. (2分) (2019高三上佛山期中) 下列对加下划线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似) 距关,毋内诸侯(接纳)B . 可怜体无比(同情)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余)C . 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没有人)予左迁九江郡司马(调动官职)D . 家祭无忘告乃翁(你的)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更加)3. (2分)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身边万物都在显示着自己的生机和优美。我觉得作为摄影人不必_远足名山大川,美丽的风景就在身边。摄影不在于器材的_,不在于复制美景,_在于磨炼出独到的发现之眼,在寻常的_里拍摄出不寻常的画面。A . 舍近求远精致只场面B . 舍本逐末精良而场景C . 费尽心力精巧却情景D . 千辛万苦精美就风景4.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记忆中的2008,将永远定格于那个激情燃烧的春天! _。这场运动,因为其广阔的背景和深远的意义,必将载入中华民族崛起的光辉史册。作为“四月青年”的一员,当我今天在此纪念和反思这场运动时,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千言万语难以述尽。在那个为我们今天所不断回溯、不断给予我们新的启示和力量的春天。在这场运动之中所凝聚和锻炼出来的这代青年,被人们亲切而光荣地称为“四月青年”。我有幸和成千上万的同龄人一起,共同参与和见证了一场捍卫“精神中国”的伟大爱国主义运动。A . B . C . D . 5. (2分) (2019高三上淮安月考) 下列诗句涉及的传统节日,按农历一年内先后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运巧思,穿针楼上女,抬粉面,云鬟相亚。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况有紫萸黄菊,堪插满头归。A . B . C . D . 6. (2分) 依据剧情发展,再揣摩人物的心情与神态,请判断:下面一段文字中所缺的“舞台说明”,填写最准确的一项是( ) 周朴园()你来干什么?侍萍 不是我要来的。周朴园 谁指使你来的?侍萍 ()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的!周朴园 ()三十年的工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侍萍 ()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A . 忽然严厉地 愤怒 冷冷地 悲愤B . 忽然严厉地 悲愤 冷冷地 怨愤C . 冷冷地 悲愤 忽然严厉地 怨愤D . 冷冷地 愤怒 忽然严厉地 悲愤7. (2分) (2019高一上衢州期末) 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它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 中国地图在清朝也患过重病/只一夜/它就瘦了一百万平方公里(张锋本草纲目)B . 依稀记得你目光闪烁/眼睛里薄冰隐现,似灵魂漂楚出(王自亮舟欲行时)C . 思念是半轮峨眉月/一半在天上/一半在渝水(沈绍裘思念)D . 一粒大的白色的陨星/如一滴冷泪流向辽远的夜(何其芳爱情)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8. (6分) (2016高二下林芝期末)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诗人们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他从此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经历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的心情,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也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1)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B . 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C . 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D . 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2)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B . 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C . 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D . 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B . 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C . 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D . 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会被人们推崇的。9. (12分) (2019高三上天津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敲铜锣的孩子袁省梅初冬的太阳青白冷寂地走到头顶时,铜锣宏亮的声音在羊凹岭的巷里响了起来,咣,咣,咣。正在玩耍的孩子嚷嚷着,耍把戏的来了。敲铜锣的是个十二三岁的孩子,宽大的棉袄随着胳膊的摆动,像罩了个罩子般硬撅撅地晃,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他看上去也不冷,额头冒着汗,把一面铜锣敲得嘹亮。戏台子下蹲的、站的来了好多人。冬闲,人们都出来看个热闹。开始演出了。都是十来岁的孩子,已经脱了棉袄棉裤,光着脊背,只穿条灰白的单裤子,在一个黑脸大汉的指挥下,钻火圈、骑单车、抛大缸表演顶尖刀的是敲铜锣的孩子和黑脸大汉。一把亮闪闪的尖刀,一头顶在那孩子的脖子上,另一头顶在黑脸大汉的脖子上。一旁的铜锣皮鼓噼里啪嚓,敲打得紧紧慢慢。看热闹的人心也跟着紧紧慢慢地乱扑腾,就见那黑脸大汉和那孩子顶着尖刀,伸开着两臂,一步一步转着圈走得缓慢、沉重。只见那孩子的脸涨得紫红黑亮,眼睛瞪得溜圆,眼珠子快要蹦出来般,凸出了眼眶,亮的尖刀已经深深戳进了他的喉里。细的棍子一点点弯曲,弯曲终于,在一阵急促的锣鼓声中,在人们的唏嘘中,棍子咔嚓折断。那孩子和黑脸大汉慢慢收了气息,微微笑着向一周的人鞠躬致意。人们看着那孩子,顺出一口气,旋即就嗷嗷地叫起好来。人们是没想到这小小的孩子,黑黑瘦瘦的,还有这般好的气功。有胆大的娃娃悄悄走上去,想摸那孩子的肚子。那孩子故意将肚子鼓得老大,等娃娃们小心地刚碰到他的肚子,他忽地瘪了下去,吓得娃娃手一弹,倏地缩回。那孩子就嘿嘿笑,一旁的人都嘿嘿笑。锣声又响在羊凹岭的巷子时,敲铜锣的孩子开始挨家挨户地收粮食了。那孩子见了门,不进去,站在门口把铜锣敲得响亮。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或者是,一瓢麦子三四个玉米穗,反正是,家里有啥,就给点啥。那孩子见人拿了东西出来,就不敲了,鞠一下躬,翻过铜锣,接了粮食。出了门,他把铜锣里的粮食装到一只灰的布袋子里。走到二豁子家门口时,巷里闲坐的人使着眼色不让那孩子在二豁子家门口敲铜锣。二豁子没有男人,一个寡妇扯着七个淌鼻涕的娃娃,日子过得烂抹布样皱巴。况且,凭着二豁子的性格,她除了能给你一口唾沫一顿斥骂,还能有什么?那孩子看着人们给他挤眼扯嘴的,以为人家跟他开玩笑,他也朝人们挤眼扯嘴地逗闹。笑闹中,就站在二豁子家门口把铜锣咣咣地敲响了。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的二豁子看见那孩子手上捧着锣,站在当门口,脸上就黑下一层,撅着嘴,不耐烦地摆着手,走走走。那孩子却不走。二豁子看那孩子的黑眼睛溜溜地瞪着她,短的头发硬撅撅地直愣愣,就有点可笑。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那孩子不说话,也不走。门口看热闹的人哄地笑了,都说留下吧,给二豁子当儿子吧。捧铜锣的孩子还是不说话,笑笑,把铜锣往二豁子脸前凑。二豁子看见铜锣暗哑的光映出那孩子一张谦卑的倦容,抬眼就看见那孩子的眼神也清明,也倔强,好像是,还有点忧郁。二豁子的心莫名地疼了一下。这娃。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有人说,做她娃多好,省得你跟个讨饭的一样可怜。那孩子突然敲响了铜锣,咣的一声,响亮,突兀,也寒凉,冰块般撞向每个人。人们一个哆嗦,还没回过神来,那孩子缓缓地说,我不是讨饭的。说着,一手提着铜锣,一手把布袋子猛地摔到肩上,在人们的一片惊叹中,走了。那孩子走了好一会儿了,木槌撞在铜锣上的声音,当当当,还清凉凉地响在二豁子的耳边,细碎,纷乱。这娃,脾气还挺大。嗤,再大也是个耍把戏讨饭的。别说了。二豁子突然大吼一声,白白黑黑的碎语刀切般没了,人们瞪着二豁子,不明白她好好的,咋就生气了。二豁子从裤腰里摸出一个黑灰的手绢,抽出五角钱,把手绢包好,又塞到腰里,一手抓了三四个玉米棒子,踏踏地跑了出去。人们面面相觑,抬头看天,讪讪地,天要变了,好像是。人们撵着二豁子时,她已经往回走了。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人们看见那孩子的手上捏着一张皱巴巴的五角钱。过了一会儿,那孩子提着铜锣还在那儿站着。夕阳红亮,将干黄灰白的羊凹岭涂染得明亮,又温暖。(有删改)(1)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作者注重对出场人物进行外貌描写,敲铜锣孩子“裤子却短,黑红的脚腕露了半截”,二豁子“筛晃着一头枯草样乱发”等描写,用笔精省,却凸现人物的生活状态。B . “二豁子拍了拍那孩子的头,轻,而且柔”这一细节描写充分体现了二豁子的心理活动:她非常同情、喜欢敲铜锣的孩子,但是否收养这个孩子,她内心还是犹豫。C . 演出结束后,敲铜锣的孩子挨家挨户收粮食时,“屋里的人听见了,就会拿出两个馒头,或者一个南瓜三五个红薯”,这说明羊凹岭人们的慷慨。D . 文中“你要给我当儿子,我把你这布袋子装满”,这是二豁子故意为难孩子,想让孩子知难而退,不问自己要粮食。E . 文章最后第二节,“敲铜锣的孩子在她身后咣地敲了一下铜锣,又敲了一下”,运用动作描写,表现了敲铜锣的孩子对二豁子的反转行为有点懵,下意识地用敲锣表示感谢。(2) 简析第一自然段景物描写的作用。 (3) 小说中敲铜锣的孩子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4) 请探究小说结尾的表达效果。 三、 其他 (共1题;共5分)10. (5分) 翻译下列各题(1)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已,则知明而行无过矣。(2)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3)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1. (11分) (2019高一上蚌埠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育字巽之,举进士,为泾阳令。以养亲谒归,从张载学。有荐之者,召见,授崇文校书、监察御史里行。使河东,论韩绛筑啰兀二寨:“始调外郡稍远边城前后三十万夫,辽州最为穷僻,然犹上户配夫四百三十四,僦直计三千缗,下者十六人,其直一百。辇运所经二十二驿,宣抚司不先告期,转运使临时督办,致民皆破产,上下莫敢言。独辽守李宏能约民力所胜,而馈不失期,顾以诉其实,翻令鞫注罪。愿贷被劾官吏,其刍粮在道者随所至受之,使已困之民成蒙德泽。”神宗皆从之。坐劾李定亲丧匿服,罢御史,检正中书户房,固辞,乃知韩城县。诏往鄜延议画地界,育言:“保疆不如持约,持约不如敦信。前日疆场尝严矣,一旦约败兵孥,斗者跌于前,耕者侵于后,是封沟不足恃也。使人左去而兵革右兴,金缯朝委而烽烟夕举,是持约不足恃也。今我见利而加兵,当讲好之后,复自立界,不亦愧乎!”安南行营郭逵、赵卨离以兵十万伐交阯,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元祐初,召为太常少卿,改光禄卿、枢密都承旨。刘安世暴其闺门不肃,出知熙州。时又议弃质孤、胜如两堡,育争之曰:“熙河以兰州为要塞,此两堡者兰州之蔽也。弃之则兰州危,兰州危则熙河有腰膂之忧矣。”又请城李诺平、汝遮川,曰:“此赵充国屯田古榆塞之地也。”不报。入为给事中、户部侍郎,卒。高宗绍兴中,采其抗论弃地及进筑之策,赠宝文阁学士。(选自宋史范育传,有删减)【注释】鞫:审问。(1)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 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B . 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C . 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D . 行及长沙病死相属逵与卨又不辑睦育疏其不便不从久之知河中府徙凤翔以直龙图阁镇秦州(2) 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B . 汉字,是记录汉语的符号。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C . 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对联讲究平仄,无论长短,上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张贴时,一要按传统习惯,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D . 赠,是指给有功劳的官吏或其父祖加封官爵。文中是指给范肓加封官爵。(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范育关注民生,敢于说出真话。出使河东时,他对韩绛修筑哕兀二寨这一举措予以批评,指出修寨导致百姓全都破产。B . 范育见解独到,主张定边以信。他受诏令前往鄜延商议划定边界,说:“保卫边疆不如坚守条约,坚守条约不如示以诚信。”C . 范育宦海沉浮,曾经出朝做官。李定犯罪被罢免,他受牵连而被免掉御史之职,曾因刘世安的揭发而出朝任熙州知州。D . 范育有远见卓识,有战略眼光。他提出的反对放弃质孤、胜如两处城堡和在李诺平、汝遮川筑城的策略在他死后终被采用。(4)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今我见利而加兵,当讲好之后,复自立界,不亦愧乎!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出自荆轲刺秦王)五、 诗歌鉴赏 (共2题;共9分)12. (7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览照【北宋】苏舜钦铁面苍髯目有棱,世间儿女见须惊。心曾许国终平虏,命未逢时合退耕。不称好文亲翰墨,自嗟多病足风情。一生肝胆如星斗,嗟尔顽铜2岂见明!【注释】览照:以镜自照。苏舜钦在政治上属于以范仲淹为首的革新集团,范仲淹被贬官以后,苏舜钦也被革职为平民顽铜:不成材之铜,谓铜镜。(1) 本诗是诗人的一幅自画像,诗中刻画了诗人怎样的自我形象?结合全诗简要分析。(2) 诗歌尾联采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简要分析。13. (2分) (2020长沙模拟)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下面小题。 求乞的女孩,阳光跪在你面前张烨淡黄的长发披散着宛如玉蜀黍的缨穗遮掩珍珠般的脸盘为着小小的愿望你低垂着稚嫩的脖颈默默地跪在阳光下你是否觉得阳光也跪在你面前就像树跪在落叶的苦难面前选自诗人之恋,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1)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珍珠般的脸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下文“稚嫩的脖颈”一同刻画了一个幼小可爱的生命。B . 诗歌前六行,诗人用工笔描绘阳光下跪着求乞的女孩,观察细致,感受深切C . “你是否觉得阳光也跪在你面前”,诗人用拟人手法写跪着的阳光,构思大胆新奇。D . 在这首诗中,“阳光”与“女孩”“落叶”形成强烈的对比,然而诗中的“女孩”却是“阳光”的衍生物,就像树和落叶一样。阳光则是女孩的“上帝”,是“母体”。(2) 诗歌中的“跪”字,极富情感穿透力,请分析其作用,并探讨其深刻内涵。 六、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14. (4分) (2017高二下湖北期中)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 古代文人喜欢“啸咏”。“啸咏”意为歌咏,唐代诗人陆龟蒙有诗云:“耕耘闲之资,啸咏性最便。希夷全天真,讵要问贵贱。”陶渊明咋归去来兮辞中也写到:“_,_。”(2) 北雁南飞到衡阳,是为温暖而至,而王勃却在滕王阁序中以雁群哀鸣表现南国寒秋,体现深秋时令特点的句子是:“_,_。”(3) 李密“陈情表”中有很多表现自己孤苦无依的句子,其中“_,形影相吊”成为人们熟知的成语。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5. (5分) (2017高二上中山月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埃卡特曾经是德国的一位医生,后来成为著名的喜剧演员。许多年前,他看到岩石上的一只企鹅时心想:这是多么可怜的一种生物,翅膀太小了,不能飞翔;最糟糕的是,造物主甚至没有给它膝盖他下了结论:糟糕的设计!不久,他突然看到那只企鹅跳进了水中,并在水中飞翔。后来他了解到,企鹅是完美的游泳家和猎手,它们在水中能悠然自得,它们比人类制作的任何机器都高级、都先进。他意识到医院不是他发挥优势的最好环境,所以就像跳入水中的企鹅一样,他的职业生涯从医院换到了舞台上。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7题;共14分)1-1、2-1、3-1、4-1、5-1、6-1、7-1、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18分)8-1、8-2、8-3、9-1、9-2、9-3、9-4、三、 其他 (共1题;共5分)10-1、10-2、10-3、四、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11-1、11-2、11-3、11-4、五、 诗歌鉴赏 (共2题;共9分)12-1、12-2、13-1、13-2、六、 情景默写 (共1题;共4分)14-1、14-2、14-3、七、 材料作文 (共1题;共5分)15-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