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 第四单元朱子语类三则同步检测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 下列加线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 明知合行大路合:应该。B . 略晓其义即厌之厌:厌恶。C . 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己:约束、克制自己的言行和私欲等,使之合乎天理。D . 里面煞有工夫煞有:很有。2. (2分)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 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 . 然小路前面有个物引著C . 到遇事时固不会错D . 无一时一刻不照管克治3. (2分) 下列语句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 略晓其义即厌之,天理所在,用之则愈明B . 则是于此一卷书犹未得趣也,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C . 乃为人欲引去,古之学者为己D .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此须明理以先之4. (2分)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 极要与他埽除打叠B . 不得苟且放过C . 只是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D . 若是已认得这个了,里面煞有工夫5. (2分) 下列与“君子喻于义”句式一致的一项是 ( ) A . 蚓无爪牙之利B .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C . 而今安在哉D .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6. (2分) 读 朱子语类三则,下列有关本则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则中的“理”与“欲”的问题,就是道德规范与人的物质欲望之间的关系。B . 朱熹认为在生活中经常被人欲所引导而丢失了天理是“克己工夫”没有做好。C . 圣人在理欲问题上不需要任何用力,自然就会顺天理而行,而不流于人欲。D . 朱熹引用曾子之言,是为了说明对于理欲之辨的问题,要认真谨慎地对待。7. (2分) 下列加线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事已却悔,如何已:停止。B . 此便是无克己工夫克:约束。C . 自然存天理而行 存:保留。D . 而今而后,吾知免夫免:避免。8. (2分) 下列语句中加线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 . 此便是无克己工夫B . 自家不知不觉行从小路去C . 若是上智圣人底资质D . 若是中人之资质,须大段著力9. (2分) 下列语句不能体现朱熹“存天理,灭人欲”方法的一项是( ) A . 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B . 须明理以先之,勇猛以行之C . 不用著力,自然存天理而行,不流于人欲D . 先也用分别教是而后行之10. (2分) 下列句中加线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 有事物之累,无优游之乐B . 因未尝得施诸其心,而措施其躬也C . 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D . 必期所以用心者,或异于予矣11. (2分) 下列语句中,对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以是自咎,故尝间而思之间:抽空。B . 况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况:比较。C . 而诏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诏:命令。D . 予方务此,以自达于圣人也务:追求。12. (2分)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 彼其穷于当世,有甚于众矣,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B . 而不知智益昏,而汲汲于其言者C . 以冀事业之成,以自达于圣人也D . 未尝一日弛于其心,考之有不得其详矣13. (2分) 下列句式属于定语后置的是( )A . 此便是无克己工夫B . 若贤人资质次于圣人者C . 仁以为己任D . 乃为人欲引去14. (2分) 下列句中“以”能解释成“来,表目的”的一句是( )A . 必须明理以先之(朱子语类)B . 勇猛以行之(朱子语类)C . 何以利吾身(孟子见梁惠王)D . 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胠篋)15. (2分) 下列句中“过”的翻译应该是“过错”的是 ( )A . 若读之数过(朱子语类)B . 卒令不闻其过(求谏)C .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鸿门宴)D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小石潭记)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9分)16. (1分) 孔子曰:“_,小人喻于利。”17. (1分) 战战兢兢,_,如履薄冰。18. (7分) 朱熹:(11301202)_著名_,_,_,诗人,_、文学家。字元晦,后改仲晦,号晦庵,别号紫阳,谥文公。朱文公生于闽,长于闽,终老于闽。19岁中进士,授徒讲学近50年。专研考证注释经、史、文及讲学,建立_,他继承了北宋程颢、程颐的理学,完成了_的体系。19. (6分) 朱熹的弟子众多,留有很多著作。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_、_和小学。他的学术思想不仅影响中国元、明、清各代近700年之久,成为_,被视为_,而且也成为14世纪后东方文化主流,在朝鲜和日本都被视为_,奉为主要道德信条。近代,朱子学传入欧美,对西方国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所以,朱熹(文公)荣登千禧名人录,被选进对世界最有影响力的_名杰出人物之一。20. (4分) 狭义的理学,专指_、_、_为代表的、以理为最高范畴的学说,即_。三、 阅读题 (共5题;共57分)21. (10分) 阅读下面一首朱熹的两首观书有感,回答后面问题: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活水源头来。其二昨夜江头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朱熹被称为“理”家宗师,这两首小诗看似写景,实际上都含有言外之意,富含理趣。(1) 能从两首诗中分别读出什么景象?(2) 这两首诗到什么道理呢?22. (20分) 对下列文中划横线的语句该如何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士不以利移,不为患改 , 孝敬忠信之事立,虽死而不悔。智而用私,不如愚而用公,故曰巧伪不如拙诚。学问不倦,所以治己也;教诲不厌,所以治人也。所以贵虚无(注)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说苑)(注)虚无:虚心、谦虚的意思。(1) 以利移,不为患改(2) 如拙诚(3) 倦,所以治己也(4) 贵虚无者,得以应变而合时也23. (10分) 下面文中画横线的语句如何准确翻译成现代汉语?(1) 这样处,极要与他埽除打叠,方得。(2) 须是遇事之时,便与克下,不得苟且放过。24. (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牧斋记朱熹余为是斋,居之三年矣。饥寒危迫之虑,未尝一日弛于其心。非有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则无一日不取“六经”“百氏”之文,以诵之于兹也。(1)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加明,业益加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以是自咎,故尝间而思之。夫挟其饥寒危迫之虑,以从事于圣人之门,而又杂之以道路行李之劳,疾病之忧。有事物之累,无优游之乐。其于理之精微,索之有不得尽。其事之是非,古今之成败兴废之故,考之有不得其详矣。况古人之学,所以渐涵而持养之者,因未尝得施诸其心。而措施其躬也。如此,则凡所为,早夜孜孜,以冀事业之成,而诏道德之进者,亦可谓妄矣。然古之君子。一箪食瓢饮,而处之泰然,未尝有戚戚乎其心,而汲汲于其言者,彼其穷于当世,有甚于众矣。而有以自得于己者如此,必期所以用心者,或异于予矣。孔子曰:“贫而乐。”又曰:“古之学者为己。”其然也。(2)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书者,而谓之学哉。予方务此,以自达于圣人也。因述其所以,而书其辞于壁以为记。下面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如何翻译成现代汉语?(1) 以其志之笃,事之勤如此,宜其智益加明,业益加进,而不知智益昏,而业益堕也。(2) 岂以饥寒者动其志,岂以挟策读书者,而谓之学哉。25. (7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二题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将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崤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櫌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1) 介的语言对上面文段进行概括分析。A . 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的能力,作战队伍也不堪一击,但结果却出人意料,秦国迅速被平凡的陈涉灭亡。B . 文章从领袖地位、指挥作战的能力,部队的素质和装备等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对比,均不可相提并论,但二者“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促人深思。C . 统一六国后的秦国优势依然存在,而且因为占有天下,比过去更为强大,最终却因为陈涉起义而国家灭亡,“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这更让人警醒。D . 文章最后水到渠成地得出全文中心论点:天下攻守的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可是秦国却不施行仁义,这是覆灭的根源所在。(2) 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第 11 页 共 11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二、 填空题 (共5题;共19分)16-1、17-1、18-1、19-1、20-1、三、 阅读题 (共5题;共57分)21-1、21-2、22-1、22-2、22-3、22-4、23-1、23-2、24-1、24-2、25-1、25-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