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陶瓷艺术鉴赏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34649248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选修-陶瓷艺术鉴赏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选修-陶瓷艺术鉴赏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选修-陶瓷艺术鉴赏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程大作业院 系:能源与安全学院 专业班级:安全2012-1 学 号:2012301705 学生姓名:宋坤 授课教师:刘振英 2015 年 05月 05 日学生姓名: 宋坤 学号:2012301705专业班级: 能源与安全学院安全2012-1 指导教师评语:成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课程成绩评定表对中国陶瓷史的了解与感受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上,除了“四大发明”,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陶瓷了。中国的英文名称,就由此而来。但大多数并不了解陶瓷。在他们眼里,陶瓷一体,事实上,陶和瓷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器物。陶产生在先,用粘土制坯;瓷产生在后,用瓷土制坯,而且两者烧制的窑温度也不相同。 早在新时期时期,我们的祖先就拉开了陶瓷发展史的序幕。一开始,陶瓷只是一般的生活用品,作为容器或餐具。后来陶瓷制造逐渐脱离了实用主义,出现了只作为装饰功用的产品。殷商初期,随着烧制温度的不断提高,瓷器初具雏形。历史上最先出现的瓷器是青瓷。与比陶相比,瓷器质地细腻致密,坚固耐用,而且表面涂上了一层釉,防漏性能有了很大的提高,这算是进步。但在早期,经常出现露胎流釉的现象。这是由于在制坯时,瓷胎涂满釉质。在烧制过程中釉质受热熔化,变为液体,流到地面上,冷却后又变回固态,把瓷器与地面粘连起来。当时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遇到这样的情况,师傅们只能用小榔头敲击瓷器底部,以把它同地面分开。这是个投鼠忌器的过程,力道的把握非常困难,劲小了,根本敲不下来;劲大了,又会使瓷器上产生裂纹,影响品质,甚至会把瓷器打碎,那前面的所做一切就前功尽弃了。后来有人发明了“半釉”法,成功的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就是在制胎时只把釉质涂在器物的上半部分,并且稍微涂得厚一点。烧造时釉质受热后向下流,流到器物最底下刚好流完,而不会滴到地面上,这样冷却后就不会和地面发生粘连,很容易的就可以拿起来了。东汉时,浙江的越窑的青瓷逐渐成熟起来。随着技术的进步,直至魏晋南北朝,青瓷已经独霸中国的瓷器市场。此时,白瓷在北方悄然兴起,并在青瓷的强大统治下顽强地生根发芽。经过岁月的洗礼,唐朝时已经和青瓷分庭抗礼。两者各领风骚,有“南青北白”之说。唐朝的彩陶艺术也有了很大发展,最大的成就是人们后来所熟知的“唐三彩”。唐三彩主要由黄、绿、白三色的釉彩涂于胎身,因此得名。其造型丰富多样,有各种人物、动物、花鸟等,其中最出名的,要属唐三彩的马。随着唐王朝的土崩瓦解,中国瓷器市场格局重新洗牌。到了宋朝,瓷器产品打上了地方风格的烙印,形成一个个“瓷器割据”。总体上可概括为“五大名窑”,就是人们常说的官、哥、汝、定、钧。经过近千年的发展,中国陶瓷到明清时期更加灿烂辉煌。瓷器不再单调乏味,而是五光十色,丰富多彩:有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黑釉等,其中黑釉是用来描边的。明代宣德的瓷器在落款上极为讲究真品上的落款中,“德”字右半部分“心”字之上的一横是省略的,但是宣德炉除外。因为宣德炉是皇家使用的,所以不能残缺。德化窑的产品质地极脆,制作小型瓷器尚可,大型器物则容易变形,但非常适合佛。清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但陶瓷制造却迎来了又一个黄金时代,景德镇依然稳居陶瓷生产的重要中心。清朝瓷器质量以“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为最高。清朝的统治者非常关心陶瓷业的发展,曾多次颁布特别御令,直接指导官窑的生产活动,对每一件瓷器的器形、样式、尺寸、纹路等都有明确的批示。这个时期,普遍实行“官搭民烧”制度。所谓“官搭民烧”,就是朝廷把一些御用瓷器的制造工作外包给民窑。由专门的机构设计好瓷器的样子,同时计算好所需银两的数目,一并交给民窑。民窑拿着银两去购买原料,按要求进行烧制。如果烧出来的瓷器不合规定,或者制作过程中出现事故,导致原料无法使用,损失必须由民窑自己掏钱承担。无论返工多少次,朝廷绝不再播一两银子,根本不会去管民窑是赚还是赔。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讲,就是自负盈亏。在研究这段历史的时候,许多学者都把官搭民烧归为“封建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因为朝廷可以凭借皇权,肆意压低价格。但我认为这样简单的评价有失偏颇。实际上,当时参加“官搭民烧”的民窑中,真正赔钱的极少。原因有三:一是参加御用瓷器的烧制,有助于提高民窑的生产技术和效率,在提高瓷器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第二,因为是在和皇家做生意,窑厂的腰杆就硬了,这相当于做了广告,是一种巨大的无形资产;第三,参加官搭民烧的窑厂同时也生产民用的瓷器,当然价格会比普通窑厂的产品要高,但是买的人却不减反增。总之,因为烧御用瓷器所赔的钱可以通过种种途径赚回来,还会有丰厚的盈余。由此可见,“官搭民烧”促成了朝廷和民窑的双赢,是一个比较合理的制度,否则它不会延续百年。新石器时代早期,即距今7000-8000年,我国的先民就已经开始制作陶器。由于当时人类的社会生产力很低下,社会的物质文明程度不高,因而导致了新石器时代陶器的粗糙、古朴制作不精良的特点。在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仰韶文化、屈家岭文化、河姆渡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等十几个文化遗址的挖掘中,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其主要品种有灰陶、彩陶、黑陶和几何印纹陶等。原始彩陶器彩绘纹饰又多以几何形出现,手法粗糙,构图新颖流畅,表现了当时中国制陶的技艺水平。龙山文化的黑陶少有装饰,却整体浑圆端正,器壁薄而均匀,表现出惊人的技巧。夏至两晋时期商朝陶器,总体上继承了新石器时代的样式,在种类上并没有多大的发展。周代陶器的重要发展,是陶器应用到了建筑方面,如版瓦、简瓦、瓦当、瓦钉、阑干砖等。 两汉时期,釉陶大量替代铜质日用品,从而又使陶器得到迅速发展。汉代的釉陶已发展到很高阶段,这是由陶向瓷过渡的桥梁。 西晋时期,国家的稳定,越窑的青瓷的烧造又有了提高。隋唐五代时期的陶瓷文化隋唐时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文化突出发展的时期。陶瓷发展到隋唐,也进入一个繁荣成长的阶段。唐三彩是一种低温铅釉陶器,因经常使用黄、绿、褐三种色彩得名,一般作为陪葬品,分为器皿、人物、动物,是我国古代陶器工艺的精品。宋、元时期的陶瓷文化宋代是中国制瓷业极其辉煌的历史时期,各地新兴窑场不断,涌现出不少驰名中外的瓷窑。所谓五大名窑定、汝、官、哥、钧,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定窑,也称粉定,以烧白瓷而著称,碗、盘制品彩覆烧工艺,口沿上不施釉,俗称“芒口”汝窑专为宫廷烧制御用青瓷器,烧造工艺达到了中国陶瓷史上的极致。官窑的瓷器釉色胎骨坚薄,釉色翠美清新,腴润如脂,纹片纵横,飘逸流畅。哥窑,又称章窑。瓷器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传世者祢足珍贵。钧窑以烧制乳浊釉瓷为主,兼烧黑瓷及白地黑花瓷,以其“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神奇“窑变”而闻名。宋瓷在工艺上取得较高成就,形成品种丰富多彩、造型简洁优美、装饰方法多种多样。官私名窑名瓷都风格各异,有的清秀、有的浑厚、有的典雅、有的绚丽、有的淳朴、有的民间色彩浓厚、百花争艳,个现独特的风格之美。 元代由于战乱,打击了制瓷业,但制瓷业工艺仍有新创新,出现了青花瓷和釉里红技法。明、清时期的陶瓷文化明代以前陶瓷釉色以青为主,明代以降则白瓷为大宗,为瓷器的装饰创造了物质条件。 清初制瓷技巧更达到了历史的高峰,清代前期和中期,从整个社会来说,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社会经济进人了一个繁荣时期,我国制瓷工艺达到了历史高峰,造瓷技术有更大进步,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有所提高或创新。现代陶艺与人们的生活中国陶瓷艺术有近万年的历史,它的遗存无比丰富,这是任何其它门类的艺术品种都无法与之相比的。而现代陶艺在中国的出现却是近几十年的事,它的文化内涵十分丰富而深刻,它对牛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与传统陶艺相比却有着质的区别。正确了解现代陶艺的本质、特性及存在意义,对于丰富和发展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使之融入现代文化生活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陶艺是时代的产物。现代陶艺是现代艺术的重要载体,它不是传统陶艺的简单重复和延续。从本质上讲,现代陶艺是对传统陶艺的一种“离经叛道”的行为,它把陶艺从“器”的概念中,从古老的、已经定犁的工艺模式中解脱出来,重新审视陶瓷本质内涵,并加以挖掘和发展,开拓成富有现代精神的纯粹个性化的形式。 现代陶艺是一种新的视觉艺术,它使陶艺偏离了传统的轨道,改变并拓展了中国陶瓷语言和观念的形态,能极大限度地、不受拘束地充分展示并真实的反映作者的创作情感。在总体趋势上推动了这种艺术媒体与社会现实、文化情境和不断演进的社会总体审美判断的贴近,表现出新的文化审美精神。现代陶艺是一种比较新的文化现象和行为方式,它与传统的陶瓷艺术有着血缘的关系,但并没有传承上的顺序。它以反叛传统为起点,直接反映现代社会中人的本能,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新兴关系。它强调个性,强调感性,强调自身情感,用套装的、变形的、自由的、不受拘束的艺术形式,摆脱了多年来受传统审美标准制约的思想束缚,成为现代艺术创作者用来挑战、树立新意的手段。以新的感知方式,更改现代人看待世界、重新认识世界的艺术形式。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有着血缘的关系,但不是传统陶艺的简单重复和延伸,它们之间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两者的共同点是:现代陶艺的本质特征和与其它陶艺的不同区别,为陶艺家摆脱传统僵化的创作观念束缚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在此之前,陶瓷的产品化直接导致陶瓷艺术的被摧残。现代人站在都市的水泥丛林中,接近自然、亲近泥土已成为了一种奢求。而现代陶艺充分利用个体手工审美创作实践,一也越来越被现代人广泛认同和接受,并深刻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在许多大中城市目前正十分盛行“陶吧”。“陶吧”的盛行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商业行为,或是某种潮流文化,而是久积于人们心灵深处的自由创造精神的本性流露。那种手工捏制的痕迹,盘筑成型的泥条以及独特的装饰效果,可溯源到浑朴天真的原始艺术。现代陶艺的出现正符合了人们心理渴望回归自然的需求,成为现代人精神世界的代言者。同时,现代人除了以做陶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精神行为外,更愿意将这种富含自由创造精神的艺术形式融入到自己的生活环境。现代陶艺不仅以室内日用陈设用品而目出现在公众生活中,并且也在室外以公共展示的方式,在继承传统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以其富含生活化的气息独特地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改变着人类原有的生活面貌。传统陶艺多受制于宗教、政治或自然而不大自由,这些局限性导致了传统陶艺的图式化、工整化和无个性化。它的审美范畴也仅仅在实用的框架中回旋而无所突破。“实用审美”因而成为过去社会中主流审美的方式。而现代陶艺在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和高扬个性化精神旗帜下,逐步推翻了纯实用审美的藩蓠,开始向“精神审美”的方向升华。陶艺家及爱好者对所创作的陶艺作品赋予了大量的个性化造型方式,形成了充满丰富内涵意义和情感内容的全新造型模式,表现出巨大的精神审美功能,使现代陶艺在总体趋势卜推动了与现代社会审美判断的贴近,成为一门具有严肃意义的、自由的艺术。在传统陶艺的教育中,一个显著的表现就是严格的师承和名窑流派。陶瓷艺术的奥秘被保藏在历代传承的手工模式之中,深藏在从配料、成型、装饰到烧制的个体体验之中,充满了深不可测的神秘性。而现代陶艺的“离经叛道”,使陶艺的神秘面纱被揭开,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认识并热爱上这门艺术,越来越多的中小学开始了陶艺普及教育,专业院校也相应设置了陶艺专业。因为,比起传统的图画课,现代陶艺更有具体性、可视性和创造性。陶艺教育的普及,不仅给现代陶艺本身的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陶艺被更多的人所接受,而且民众素质的提高、对文化艺术的普及和发展都有相当的现实意义。现代陶艺作为一门新兴的视觉艺术形式以及对现代生活的影响已是不争的事实,它的存在作用及其存在意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首先,现代陶艺的存在为现代人把握民族文化脉络提供了一条通道。中国是个陶瓷大国,灿烂的陶瓷文化积淀极为深厚。“陶瓷母国”是世界对中国的尊称。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陶与政通”的说法。“政”是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高度概括。从这个角度出发,现代陶艺也极大地关联了民族的生活情感并形成本民族的艺术风格。现代陶艺活动是在传统文化激烈蜕变和引入西方 化的背景下展开的,其根本的文化支持还是传统的民族文化精神。现代陶艺的存在,使现代人在抒发个性情感的同时也经受了民族文化的洗礼,从而为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开辟了一条通道。其次,现代陶艺的存在,为精神疲惫的现代人挖掘内心情感、亲近自然提供了艺术实践参照。现代工业化生产的快节奏、电脑网络时代的信息共享,都在迅速地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面临着灵魂的再塑与改造。孩提时代倘佯在大自然中的深刻记忆,以及偶尔在假日投入自然所得到的愉悦,总成为现代人现实生活中常有的悸动。现代陶艺创作,作为一种情感抒发、作为一种真善美的追求与思想意念的表达,是人类活动中精神、情感升华的具体表现。精神疲惫的现代人通过这种近乎游戏般艺术行为方式释放自我。面对粘土的把玩捏揉,加以生活化气息浓厚的釉色装点,再通过烈火的煅烧,现代陶艺承载着现代人许多失落的梦想,体现出“艺术在经历了漫长的语言和观念革命后的今天,回归到对生存的关怀是非常自然的”意境。因而,现代陶艺的存在,缩短了现代人与人性本源之间的距离,为现代人的精神回归提供了艺术的实践参照。现代人对处立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周遭环境感到痛苦,进而改变并关闭了所有对美的敏锐度和感知度,从感官痛苦的临界点上退下阵来。现代人这一大悲哀却有大部分的视而不见。因而改变周遭环境,开放美感细胞,创造充满现代人文关怀的社会环境,是现代人所必须正视的。而现代陶艺正是这场改变运动的生力军。它的优势不仅仅停留在艺术的个性表达形式上,更表现在它的作品题材无论如何定向,都能很好地反映生活中的优雅情趣。如以对泥性某种状态的把握,找到与人情的某种相似之处来追求各种情趣;或以隐喻的手段具象写实,来表达某种人文思考;或以轻松、安和的心态,来刻画生活中与人息息相关的人或事,表达一种令人怡然的、相互的、世俗化的温和与世俗化的美。以其生活化的特有属性逐步建立起在现代生活中的审美框架,表现审美优先,升华审美品格,从而唤醒“感官沉睡”。现代陶艺的这种存在形式,拓宽了现代人建设现代生活的途径,因而具有相当大的价值。综上所述,现代陶艺以其特有的本质特征和对现代生活中富含人文性质而具有物质与精神社会生活功能的影响,正向贴近现代人日常生活方面发展。现代陶艺的这种特质,这种精神与价值取向的新变化,促进了现代陶艺在现代人精神文化领域的新生,越来越焕发出博大的生命力。它存在于现代生活中,它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它注入了时代的审美理念,它以对生存状态的独特关注为创作线索,融合、简约、奔放的表达形式而成为现代人看待世界、重新认识世界的一门与生活最贴近的艺术形态。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