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常见的误区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34586891 上传时间:2022-08-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常见的误区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常见的误区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常见的误区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中常见的误区(转载) (浏览次数:528) dahuilang 发表于2010/9/30 21:42:00随着信息技巧与学科课程整合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利用,许多教师在实际利用中涌现了误区。表现在: 误区一,为应用盘算机而应用盘算机。在信息技巧与课程整合的实际利用中,教师的课件只是原模原样的照抄书本,把本来书本上的文字、图片等投影到大屏幕上。例如:教师通过课件把课本上“做一做”要完成的填空题标题演示给学生,学生答复后再把答案展现出来。这样的课件内容并没有超出书本内涵,这种整合与靠语言与粉笔的教学没有本质的差别,相反丢了教学之源课本。教导信息起源是多渠道、多层次的,我们不能把信息技巧手段作为获取教导信息的唯一依附,不要认为上课用了盘算机就做到了信息技巧与课程的整合。 误区二,放弃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灵魂,是教学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实行者。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是靠教师来设计、造就和创造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领导地位是不被代替,也不可缺乏的。在有的信息技巧与学科整合中,这种作用被抛弃了。例如:一年级认字教学中,一个字的书写笔顺、读音都用信息技巧设备代替了,课件的交互性做得很好,可教师成了实现交互的操作者,教师的作用只是点击鼠标。可见,这样的课堂教学相当于让学生看一堂电影,教师仅在应用多媒体技巧而完整放弃了教师的作用。我们强调:信息技巧与课程整合中施展学生主体作用不等于教师不施展任何作用。 误区三,教学模式上仍是灌输式的教学模式。信息技巧与学科课程整合的目标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步教学效率,改良教学效果,由传统模式向信息化模式过渡。但是教师制作的课件只是把不形象的变形象,把不生动的生动起来。如数学教师把“解利用题的各个步骤”用课件逐步展现给学生,语文教师把“齐读课文,分读课文”用音响设备代替等等。这种方法并没有突破教师讲、学生听的传递式教学,这种方法不过是一种被扭曲了的现代教导方法。 误区四,学科整合主次颠倒,喧宾夺主。在信息技巧与学科整合中,信息技巧整合于学科课程,其主体是课程,而非信息技巧。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件制作采用了三维图像、艺术文字、动画、VCD等现代技巧和设备,大批的素材被搬进了课件。例如:在一堂讲节拍的音乐课上,大批的MP3音乐素材、舞蹈动画和模仿电子琴等“精巧”设计进入课堂,整节课在音乐的熏陶下更象在搞音乐联欢会,而课程目标在课堂教学中知之甚少。 这样的整合,不仅没有把课上好,而且连教学任务都很难完成。信息技巧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害是把信息技巧当作学生获取信息、摸索问题、协作讨论、解决问题的工具。其目标是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步教学效率,改良教学效果。我们只有明确信息技巧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害和目标,才干避免在整合中产生误区,使信息技巧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使信息技巧很好地服务于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之我见常见的误区2008-09-10 16:35:27|分类: 论文 |标签: |字号大中小订阅 1、教学课件制作偏离使用价值 在课堂教学中,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上的问题一直大量而广泛地存在着,最突出的问题有两类: 超量、超限、超时的“信息轰炸”。有的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音像视频、PowerPoint、投影齐上阵,结果是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无法进行知识由“同化”到“顺化”的编码,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也不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良后果尤其突出。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 人机关系处置失当。有些教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这种做法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2、为了整合而整合 在很多学校,各学科教师都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确实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有些教师在“整合”的形式上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地方,即存在着让沉重的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的倾向。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课堂教学在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上不应因此而迷失方向。弱化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过分依赖感官材料,是目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的一个误区。 学生通过动感、直观的材料来进行学习,本来是信息技术带给学生课堂学习的便利和优越之处,但过分依赖动感、直观的学习材料并形成思维上的惰性,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学生通过形象材料来学习,追求的应是“思维学习”、“高级学习”和抽象学习,而不仅仅是感官学习、直观学习。例如,在进行一些理科试验课时,教师让学生用电脑中的动画模拟天平称砝码,在电脑上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等,学生难以获得切身的体验;还有一些协作形式的课,明明可以大声在课堂上发言的,却要在论坛中用敲击键盘取而代之。 也许他们是追求新颖,认为有了信息技术这样现代化的工具,传统的东西就过时该淘汰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热潮下,他们将信息技术神话了,完全是为了整合而整合,过于注重形式,而对教学效果思考不够,甚至连教师也迷失了自我。一次遇上临时停电,一位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教学方式时,他发出这样的感叹:今天我没有利用任何信息技术,我感觉讲得很顺畅,学生听得也挺投入。可见,并不是有了信息技术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传统的教学形式就该丢弃,它们是各具优势、又各存弊端的,也并不是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必须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即使明知没必要,也要牵强着放进来。 3、整合的热度正在减退 随着教育投入的加大,现在很多学校都具备了“整合”的条件,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甚至是非常先进的。但具备了这些条件,并做了一些实践后,方知“整合”真的不是那么简单,它涉及到很多条件的限制,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就是个拦路虎。而这些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时间又需要得力的措施,很多学校处于观望状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踯躅不前,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和关注似乎在降温。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出现的困难,归根结底在于认识和技术条件两个方面,当然也包括教育自身改革的滞后,这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就是现实中“整合”的异化。“整合”是分层次的,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观念的切实转变,以及技术和资源的改善,“整合”还是大有作为的。学科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常见误区 作者: 杨忠安 (高中英语 青海省海东地区英语三班 ) 评论数/浏览数: 0 / 1624 发表日期: 2011-07-02 23:11:20 信息技术给教学方式带来巨大变革,在信息技术整合过程中,确实有了显著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成绩,但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着诸多问题,以下列举一些课程整合常见的误区:误区之一:把整合看成是课程与信息技术的简单叠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要把教学内容整版整版地“刷”到屏幕上,追求所谓的“省时、省力”。表面上加快了教学进度,增大了题目的训练量,实际上欲速则不达,事倍功半。所以教师在追求“高效率、大容量、高密度”的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记忆负担,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重视学生的参与程度。具体操作时,应注意控制显示的容量和速度,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看清、看懂,并要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推理,给学生足够的思维空间和时间,避免走过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有机地融合为一体,成为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资源和课程实施的高度和谐、统一的有机部分。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不是简单地应用于教学,不是“电(脑)灌”代替了“人灌”,不是“信息技术越多、越有滋味,整合就越充分”,也不是“制作一个课件或调出一段录像了事”,而是高层次的融合与主动适应。误区之二:课程与信息技术地位颠倒按照现代课程观,课程不仅指教科书,还指由其他教学材料、教师和学生、教学情境、教学环境等整合而成的一种生态系统。从现代的课程理念出发,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立足点应该是课程,而非信息技术,切勿为使用信息技术而使用信息技术,片面地追求信息技术的含金量和“教学多媒体的高档化”,否则会陷入“唯技术主义”的泥潭。误区之三:把学生的自主学习误解为“学习的自由化”信息技术让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由度,为他们提供了自主学习、自由创造的条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要构建一种“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新型教学模式。这种新模式以学生的学习为本作为价值取向,旨在实现从过去仅仅重“教”到现在同时重“学”的转换。然而在实际教学中这种理念容易绝对化,走上一条“自由化”的道路。误区之四:片面地理解学生的信息素养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认知行为的发展,重视学生的参与过程和独特体验,使学生的信息素养得到提高,这一点人们已经形成共识。然而由于有些教师对信息素养不太了解,想的过于简单,在教学活动中容易失之偏颇。模块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常见的误区(2010-04-12 16:06:43) 转载标签: 误区信息技术影响教学黑板白幕杂谈分类: 思竹教学与管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初始阶段,存在误区并不奇怪,关键在于要认真去思考如何进出误区。一般而言,存在如下误区。 1、用信息技术代替过去的黑板来使用。有了信息技术,用白幕代替了黑板,也就是说,不论什么信息,都通过电脑屏幕展示出来。这样不仅投入大成本高,效果未必好。这是因为屏幕展示太快,而黑板书写有教师的肢体语言,加深学生学习印象,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有一个消化吸收的过程。 2、脱离学生实际地投放信息量。由于用上信息技术,可以快速地搜索到、编辑好与教学相关的信息,作为教师往往认为这些信息很好而且不难,特别是经过几遍准备更加觉得简单因此高估学生实际水平,盲目投放信息,造成学生无法接受,影响教学效率。 3、拿来就用,盲目堆砌。由于信息时代,互联网上资料非常多,它既是信息爆炸时代,也是信息垃圾时代。什么可用什么无用,什么可不用,什么不可用,教师没有清醒认识,拿来就用,生拉硬扯,或者盲目堆砌,信息投放不合时宜,结果严重影响教学效果。 很早时候就已经指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适时、适当、适量,才适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