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原丝公司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范文】

上传人:泓*** 文档编号:133447375 上传时间:2022-08-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56.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碳纤维原丝公司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碳纤维原丝公司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碳纤维原丝公司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碳纤维原丝公司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碳纤维原丝公司企业文化创新与发展xxx集团有限公司目录一、 产业环境分析2二、 碳纤维+聚合物:中高温下金属材料最佳替代者3三、 必要性分析5四、 社会文化环境5五、 科学技术环境11六、 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内核14七、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21八、 项目基本情况30九、 组织机构管理36劳动定员一览表36十、 发展规划38十一、 法人治理结构41一、 产业环境分析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是立国之本、兴国之器、强国之基。当前,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制造业正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服务化与绿色化演进。抢占现代制造技术及其产业发展制高点,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战略的重点。重庆作为国家老工业基地之一,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工业一直以来在国民经济中处于基础性地位。二、 碳纤维+聚合物:中高温下金属材料最佳替代者以各种聚合物材料为基体的碳纤维复合材料统称为碳纤维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也可称为碳纤维树脂基复合材料。按照树脂基体材料的性能可将复合材料分为通用性树脂基复合材料、耐高温型树脂基复合材料、耐化学腐蚀型树脂基复合材料以及阻燃型树脂基复合材料等。按照聚合物材料机构形式划分可分为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及橡胶基复合材料。高比强度、高比模量。高强高模碳纤维/环氧树脂的比强度是钢的5倍、铝合金的4倍。耐疲劳性能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疲劳极限可达其拉伸强度的70%-80%。耐烧蚀性能好。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界面有很好的阻尼功效,减震能力强。加工工艺性好。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以采用多种成型方法制造,工艺技术相对简单。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备、成型工艺与其他材料相比具有鲜明特点。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形成与制品的成型是同时完成的,该材料的制备过程也就是其制品的生产过程,因而可以使得大型的制品一次整体成型,从而简化制品结构,减少了组成零件和连接件的数量,进而减轻制品质量并降低工艺消耗。其次,由于树脂在固化前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纤维又很柔软,依靠模具容易形成要求的形状和尺寸,因此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较为方便,可制造单件和小批量产品。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制造大体包括预浸料的制造、成型及制件的后处理与机械加工。预浸料是树脂基体(热固性或热塑性)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或织物,制成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是制备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可广泛用于手糊成型、自动铺层或缠绕成型等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碳纤维都是以预浸料形式应用的,复合材料制品的力学及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浸料的质量。但预浸料一般在低温下储存以保证使用时具有合适的粘度、铺覆性和凝胶时间等工艺性能。加工方面,由于结构的特殊性,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通常直接纺织成产品形状,但很多情况下纺织成型的产品并不能很好地满足精度或者装配的要求,因此还需对其进行二次加工。现阶段已经存在多种比较成熟的CFRP的加工方式,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就是机械加工。机械加工CFRP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成熟的加工工艺和专用的加工设备,基本能够满足使用要求,但随着应用的规模化,高精加工的需求越来越多,机械加工CFRP显现出了一些弊端:加工时材料本身的结构会被破坏,造成纤维断裂,还伴随有切削热损伤问题,同时刀具的严重磨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超声振动辅助加工、电火花加工、水射流加工及激光加工等方式逐步被开发利用。三、 必要性分析1、现有产能已无法满足公司业务发展需求作为行业的领先企业,公司已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较高的市场知名度,产品销售形势良好,产销率超过 100%。预计未来几年公司的销售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随着业务发展,公司现有厂房、设备资源已不能满足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公司通过优化生产流程、强化管理等手段,不断挖掘产能潜力,但仍难以从根本上缓解产能不足问题。通过本次项目的建设,公司将有效克服产能不足对公司发展的制约,为公司把握市场机遇奠定基础。2、公司产品结构升级的需要随着制造业智能化、自动化产业升级,公司产品的性能也需要不断优化升级。公司只有以技术创新和市场开发为驱动,不断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精密化程度,将产品质量水平提升到同类产品的领先水准,提高生产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契合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的需求,才能在与国外企业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保持公司在领域的国内领先地位。四、 社会文化环境(一)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这里的社会文化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传统文化,如风俗习惯、伦理,道德观念、价值观念等。社会文化具有持续性,世代沿袭传承,并且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它制约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对人们的工作、生活以及社会交往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的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与社会文化环境背景相互呼应、相互推动,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方面,企业文化以社会文化为其成长的肥沃土壤,从社会文化中吸收营养,伴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又有自身的演变规律,以自身的创新与创造,向社会不断输送新的文化因子,从而影响整个社会文化的进步。这里主要分析社会文化环境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作用。世界各国的企业文化无一不成长于社会文化的摇篮之中,其特质无一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日本文化与日本企业文化、美国文化与美国企业文化、欧洲文化与欧洲企业文化都各自有如母子般的共同基因。中国历史悠久,民族文化博大精深,在很多方面,特别是儒家文化中的人本思想、和谐思想、团体意识等均具有现代价值,对于维系市场经济利益主体之间的平衡,克服盲目竞争、肆无忌惮地向大自然索取带来的弊端,对于创造和谐的、带有人情味的管理模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是当代,中国的社会文化中体现着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先进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及现代科技文明和市场文明,这些都直接影响或决定着企业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可以说,中国的社会文化,是中国企业文化管理的精神源泉。在企业文化管理中,应克服盲目崇拜发达国家的心理,振奋民族精神,善于从中国的社会文化中吸收营养,继承优良传统。这样,才能使企业文化形成特色,产生持久的生命力。(二)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在谈到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影响的同时,不得不具体谈到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1、地域经济文化发达状况对企业文化的影响地域经济文化发达程度不同,对企业愿景、价值观、风气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从中国来看,地域性经济文化差距明显,东南沿海地区经济文化发达,有广州、上海、深圳、宁波、顺德、青岛等若干经济活跃、文化繁荣的中心城市;也有因地理环境、交通条件、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影响,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较慢的内陆,尤其是西北地区。因此,处于不同地区的企业,因市场需求差异、信息来源差异、竞争性差异以及员工素质差异等,使得企业的文化理念及风格出现差异性。经济文化发达地区的企业,其文化导向和风格更加市场化,创新和竞争精神、时效观念更突出;经济文化欠发达地区的企业,其文化导向和风格更加凸显艰苦奋斗和无私奉献精神,更加勤奋和朴实无华。2、地域文化底蕴与传统风格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不同的地域文化底蕴与传统风格给不同地域的企业文化打上了鲜明的烙印。比如,北京与上海两大中心城市目前在企业文化上的差异,明显地与“京派文化”和“海派文化”对两个地区企业长期不同的影响有关。“京派文化”讲正义、讲政治、讲大局,这对北京企业文化有着积极的影响。2011年,北京提出了“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这种浓缩了京城的历史与传统,体现了北京时代风貌与精神特质,反映了北京市民对未来愿景、追求高度共识的城市文化,自然成为引领北京企业文化发展的精神旗帜。同时,“京派文化”中也有讲等级,重关系、面子的传统,也有受八旗子弟遗风影响所形成的重志轻功、重言轻实乃至“天桥把式光说不练”的旧习,因此在北京企业文化中,就积淀了不少任人唯亲、讲哥们儿义气、消极保守、不重实际等因素。如北京企业有那么多下岗者,同时又有那么多工作机会吸引外来务工者,这一反常现象可能就与“京派文化”的消极影响有关。“海派文化”中所蕴涵的创新、冒险、竞争以及精明算计的金融意识和作风,与市场经济有很强的亲和力,与这种大文化相适应的企业文化自然能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积极力量。上海这几年迸发出来的旺盛的经济活力与“海派文化”有直接关系。当然,“海派文化”也有劣根性,“海派文化”里异常突出的是功利性和崇洋思维模式。以我为中心,有利于自己的就拿起来用,有损于自我的就断然抛弃,发展至极端,就是对金钱、地位的崇拜。受“海派文化”影响较深的人,往往以自信的心态瞧不起外地人,却以自卑的心态崇尚西方文明和生活方式,这就不利于利他精神和合作精神的形成。因此,处于不同地域的企业,要研究本地区文化的特点和风格,积极吸收本地区文化的精华,拆弃糟粕,有效地开发本地区的文化资源。比如,地处鲁南的沂蒙山区,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企业在建设自身文化过程中,就应积极吸收革命老区文化和齐鲁文化中诚实、淳朴、和谐、仁爱等优良传统和革命战争时期沂蒙人爱国、奉献的革命传统。3、地域商帮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中国明清时代形成了“十大商帮”,虽然多数已经没落,但其商帮文化仍然对当地企业文化产生着持续性影响,近些年也有不少企业在深入挖掘商帮文化的优秀基因为今所用、为我所用。例如,晋商帮:学而优则“贾”,义中取利,信誉第一;徽商帮:贾而好儒,诚信为本,财自道生;龙游商帮:敢为天下先,海纳百川,宽以待人;洞庭商帮:审时度势,把握时机,稳中求胜;江右商帮:贾德质朴,广泛从业,小本经营;福建商帮:自强不息,爱拼会赢;广东商帮:追求厚利,既和且平;山东商帮:质朴单纯,重土安命,豪爽诚实;宁波商帮:灵活善变,卓尔不群,开拓创新;陕西商帮:追逐厚利,生财有道。这些商帮在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理念、信条、传统和作风,尽管时过境迁,但作为一种亚文化,延绵不断,直到今天,在当地的企业中还多少得到某种体现。具有深厚商业文化底蕴的各商帮活动地区的现代企业,也应该继承本地商帮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古为今用,彰显特色。过去的“十大商帮”中没有“京商”,实际“京商”是客观存在的。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近860年的建都史,孕育了个性鲜明的“京商”文化。“京商”具有的精诚守信、精益求精、包容和谐、以客为尊、敢于担当、学习创新、前卫时尚和卓越一流的文化精神以及“京商”的儒气、和气、官气、贵气与义气等文化品格,深深地影响了并继续影响着北京企业文化的走向与风格。目前,中国企业正面临转型和文化再造,这正是企业结合自身特点,利用本地文化优势,重塑个性文化的极好时机。总体来讲,利用地域文化必须具有学习与批判精神,既善于挖掘、学习、利用和弘扬,又善于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对本地区文化弃弊兴利,激浊扬清,同时善于借鉴其他地区和企业的文化精华,从而创造出一种既传统又现代,既有地域个性又有中国以至于世界共性,既反映本企业魅力又体现市场经济共同伦理的优秀企业文化。五、 科学技术环境科学技术影响人类的前途和命运,是最强大的生产力。科学技术的进步对企业发展的影响,更是直接而显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尤其是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在内的新的技术革命,造就许多新的行业,新的市场机会,同时也给某些行业带来威胁。例如,单是电脑和网络技术的发明,给企业经营和管理带来的影响就是深远的。所以,西方有人把科学技术称为“创新性的破坏力”。(一)技术变化的步伐加快许多今天认为很普通的技术性产品,在30多年前是不可想象的;1926年美国曾有人认为商业电视“犹如白日做梦”;1948年有人预言人类在月球登陆还需要科学家再努力200年。但事实并非如此,许多新技术、新发明的迅速普及推广,为人们所始料不及。托夫勒在未来的冲击一书中认为,未来新技术的发明、发展和传播,从构思到实现的时间将愈来愈短,新产品从开始上市到大量,投产的时间也将大大缩短。在第三次浪潮一书中他更进一步预言,未来生活将全面电子化,人们不出家门便可通过电脑系统进行学习、工作、购物和娱乐等活动,如在家接受工作单位的指令,查阅公共图书馆的资料,通过电视购买商品等。家庭成为生活和工作的“单位”,家庭成员结合得更加紧密,同时工业化造成的污染也将减少。高度的电子化、信息化和网络化将使消费模式发生重大变化,给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带来实质性的影响。没过多少年,托夫勒的很多预言已经变成了现实。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工作方式和消费方式的变化,对现代企业文化都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如人们要求更加自主,有更宽松的工作环境,更重视自我价值的实现等。(二)创新的机会增多由于新技术革命迅速发展,现代市场上创新的机会无穷无尽,凡是人们所需要的新产品或劳务,总有源源不断的新构思出现,而且在技术上能很快有所进展。目前,各国科学家正在力争实现的构思主要有:实用太阳能、防治癌症和艾滋病的药物、电动汽车、海水淡化、家务机器人、有效而又无副作用的避孕药品等。这些构思和实验不仅是技术性的,而且是商业性的。企业可以在顾客购买力允许的范围内,将新技术产品导入目标市场。这种变化不仅要求企业要树立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冒险意识,要有敏锐的市场眼光,而且要有面向全球和面向未来的文化理念。(三)研发费用提高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产品的生命周期不断缩短。40年前产品的生命周期平均是8年,20年前为5年,10年前为3年,到目前有些产品仅有一年甚至半年的生命力。各国企业为了在新产品的竞争中占据制高点,纷纷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在销售收入中比重越来越大。很多公司的巨额研发投入,也获得了可观的专利授权。企业除自己投入巨资进行技术研发外,还通过购买专利等多种途径取得新技术。这种变化要求企业树立强烈的科技兴企意识,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博采众长借力发展等文化理念。(四)技术革新的法规增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新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新产品的大量涌现,导致一些不良后果的出现,因而一些国家的政府对新产品的检查和管理日益加强,对安全与卫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以至于西方有些公司花费数百万美元开发的新产品,由于政府认为不安全,结果被迫从市场上收回。除了政府的管制外,社会上还有些人反对科学技术的随意商业化,要求政府在新科技用于商业之前进行严格评估。他们认为,大规模的科技创新,会对大自然、个人生活、环境卫生以至整个人类社会造成威胁,因而主张以自行车代替汽车,以天然食品代替合成食品,以天然纤维织物代替化学纤维织物。他们也反对核工业、高层建筑、公园和风景区的游乐设施等,认为这些会破坏自然界生态平衡。这些变化对企业决策、经营方向、产品开发以及与此相适应的文化观念都会产生影响。总之,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对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使得科技人员在企业员工中比重日益增多,其地位也越来越重要。这不仅要求企业必须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念,千方百计在企业内营造出重视科技的文化氛围,而且还要看到脑体劳动者比例关系的变化给企业文化带来的重大影响,企业必须重视教育的投入,重视管理方式的变革,正确处理好科技人员与一线劳动者的关系,承认差别,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为科技人员实现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创造良好的条件。六、 价值观企业文化的内核(一)价值与价值观界定价值和价值观的内涵是研究企业价值观的起点。马克思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也就是说,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是用来表示主体与客体之间需要与满足的关系的。对于主体而言,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客体属性,就是有价值的。英国社会学家莫里斯认为价值为个人选择或选取行为的基础,基本上都有所偏好,且因状况不同而分成三项不同的价值,即运作的(Operational)价值,选择行为时表现的实际偏好;设想的(Conceived)价值,对选择行为后果所作的判断;客体的(Objective)价值,根据客观条件选取对象的客观性质,与其实际运作价值不一定相同。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罗基奇把价值观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目的性价值,又称终极价值,是对生命意义与生活目标的信念;另一类是工具性价值,又称手段价值,是对生活手段及行为方式的信念。价值观是价值主体在长期的工作和生活中形成的对于价值客体的总的根本性的看法,是一个长期形成的价值观念体系,具有鲜明的评判特征。不管对价值观怎样划分,价值观一旦形成,就成为人们立身处世的抉择依据。价值观的主体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团体、一个民族,也可以是一个企业。企业价值观就是指导企业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某种行为去实现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的满足,去判定某种行为的好坏、对错以及是否具有价值或价值大小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美国学者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指出:价值观贯彻于人的整个活动过程的始终,也贯彻于管理活动的始终。它构成人们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评价和取舍事物的标准,选择对象的依据和推动人们实践和认识活动的动力。价值观的一致性、相容性,是管理活动中人们相互理解的基础,是组织所以成立、管理所以成功的必要前提。如果在经常接触的人们之间缺乏这种相容和一致,那么他们的社会交往就会发生困难,这个组织就会涣散、解体,当然也就无法进行正常的管理。美国管理学家托马斯,彼得斯和小罗伯特沃特曼在对国际知名的成功企业深入考察后指出:他们研究的所有优秀公司都很清楚它们主张什么,并认真地建立和形成了公司的价值准则。事实上,如果一个公司缺乏明确的价值准则或价值观念不正确,我们很怀疑它是否有可能获得经营上的成功。特雷斯迪尔和阿伦肯尼迪也指出: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那些公司来说,共同价值观决定了公司的基本特征,使其与众不同。同样,这些共同价值观为公司员工创造出实质意义,使他们感受到与众不同。更重要的是,价值观不仅在高级管理者的心目中,而且在公司绝大多数人的心目中,成为一种实实在在的东西,它是整个企业文化系统,乃至整个企业经营运作、调节、控制与实施日常操作的文化内核,是企业生存的基础,也是企业追求成功的精神动力。(二)企业价值观的特点1、制约人与人之间关系时表现出浓厚的感情色彩企业价值观是员工用来判断、区分事物的好与环、对与错的。因此,在判断的过程中,人们自然对那些好的和对的事物表示感情上的支持和赞扬,而对那些被认为是坏的和错的事物表示感情上的反对和厌恶。2、判定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具有明显的审美倾向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既是人与人协作的过程,也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过程。企业员工在改造自然、创造物质财富的过程中,每时每刻都存在着对自身与自然的关系的判,断,进而作出相应的决策。如企业决策者在建设公司大楼、厂房时,思考采用什么风格、什么色调,应坐落在什么位置,在选择产品、公司标志等设计方案时,都要受到价值观及由此决定的审美观的影响。3、内容具有客观性并趋向于真理性企业价值观从形式上看是主观的,但其内容是客观的。正确的企业价值观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而且经过实践的反复检验。企业价值观的威力根源于它的真理性。如果一个企业的价值观脱离了客观实际,没有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有害的错误的价值观任意泛滥,企业就会在吸取教训中不断修正其价值观,直到步入正轨,趋向于真理;如果企业没有能力修正其错误的价值观,企业最终必然走向失败。4、对员工行为具有一定强制性企业价值观的形成是一个不断一致化的认同过程,也是规范、约束企业全员行为的过程。在经营活动实践中,人们总是从实际出发,逐渐把那些有利于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行为,定为好的、正确的或可行的,而把那些危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行为,定为坏的、错误的或不可行的,从而为员工的正当行为提供充足理由,鞭挞非正当行为。(三)企业价值观的作用企业价值观作为企业文化的内核,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为企业生存与发展提供精神支柱企业价值观是企业领导者与员工据以判断事物的标准,一经确立,就成为全体成员的共识,成为长期遵奉的信念,对企业具有持久的精神支撑力。人既有生理、安全等低层次的基本需求,也有情感、自尊和自我实现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高层次精神需求一般通过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理想、信念、伦理道德等形式表现出来。当个体的价值观与企业价值观一致时,员工就会把为企业工作看做是为自己的理想奋斗。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总要遭遇顺境和坎河,一个企业如果能使其价值观为全体员工所接受,并为之自豪,那么企业就具有克服各种困难的强大精神支柱。许多著名企业家都认为:一个企业的长久生存,最重要的条件不是企业的资本或管理技能,而是正确的企业价值观,正如日本企业家本田宗一郎所言:思想比金钱更重要,思想更多地主宰世界。毫无疑问,企业的命运如何,最终是由价值观决定的。2、决定企业的基本特性和发展方向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或不同的历史时期,会存在一种被人们认为是最根本、最重要的价值,并以此作为价值判断的基础,其他价值可以通过一定的标准和方法“折算”成这种价值,这种价值被称为“本位价值”。历史上,金钱、权力等都曾充当过本位价值。由本位价值所派生的观念就是“本位价值观”(也可称为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价值观,呈现多样化状态,不同的本位价值观可以通过人们的行为表现出相应的差异。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必然会形成某种本位价值观,这种本位价值观决定着企业的经营个性、管理特点,也决定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例如,一个把维护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作为本位价值观的企业,当企业利润和顾客利益、社会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它会很自然地选择后者;当它把追求企业利润作为本位价值观时,当二者发生矛盾和冲突时,其行为肯定是通过牺牲顾客利益和社会利益而获取企业利润最大化。3、对企业领导者及员工行为起导向和规范作用企业价值观是企业中占主导地位的意识,能够规范企业领导者及员工的行为,使全体员工很容易在具体问题上达成共识。上级的决策易于为下级理解和执行,下级会自觉按企业整体目标调整自己的行为,从而大大节约企业运营成本,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企业价值观对企业领导者和员工行为的导向和规范作用,既通过规章制度、管理标准等硬性管理手段(企业价值观的载体)加以实现,也通过群体氛围、传统习惯和舆论引导来实现。企业成员如果做出违反企业价值观的事,就会受到制度惩罚、舆论谴责,即使他人不知或不加责备,本人也会感到内疚,产生精神压力,因而进行自我调节,修正自己的行为和价值观。4、激励员工与增强企业合力企业的合力取决于员工对企业目标的认同度及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精神潜能。日本一位经济学家曾经提出一个“车厢理论”,即一列电气列车每节车厢都有马达,每个人均有自己的动力并能一道前进,可想而知,这样的列车一定会有强劲的动力。从一些成功的企业来看,一个合力强大的企业,往往有这样的特征:合力来自企业内部的凝聚力,而不是源于外部压力;组织中相互对立的小团体倾向得到有效抑制;基层单位具有处理内部冲突、适应外部变化的能力;同事间具有一种较强的认同感;全体员工都了解企业的总体奋斗目标;决策层和执行层在工作上都有发自内心的支持态度;员工承认企业的外在价值并具有巩固和维护企业继续发展的愿望。企业价值观类似于一种理性的黏合剂,把企业员工凝聚在同一信念目标下,以大量微妙的方式沟通员工的思想,创造一个共同协作的背景,把企业内部各种力量汇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七、 企业价值观的构成(一)企业价值观的层次企业价值观是由多种因素复合而成的,具有丰富的内容,若从纵向系统考察,可分为个人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和整体价值观三个层次。1、个人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是员工在生活、工作中形成的价值观念,包括人生的意义、工作的目的、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个人与企业的关系和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等观念。比如,员工是把工作看做是神圣的事业,还是谋生的手段?是否关心企业的发展?对企业的忠诚度如何?是否把为企业所做的创造、奉献,为企业所尽的责任看做是自己人生的意义?是否把企业的成败荣辱视为自己的成败荣辱?能否像关心自己的荣誉一样关心企业的信誉?等等。对企业、对工作、对金钱荣誉的不同看法,形成了员工不同的价值选择和行为方式。员工价值观的形成,受其年龄、个性特征、需求结构、生活经历、生活方式、学识、能力、兴趣爱好、人生理想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从员工的需求结构看,著名的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归纳为由低级到高级的五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生理需要,包括维持生活所必需的各种物质需要,如衣、食、住、行等;第二层次是安全需要,包括免除各种危险和威胁的需要,如医疗、养老保障等;第三层次是感情和归属需要,包括与同事保持良好的关系,得到友爱等;第四层次是地位和受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心、名誉的满足,事业成就的认可等;第五层次是自我实现的需要,包括发挥最大潜能,实现自身价值,成就其所能达到的最大目标的需要,这是最高层次的需要。人通常是按照需要的层次等级去追求需要的满足的。就是说,只有在生理、安全等低层次需要得到满足后,才会产生追求地位、被尊重,乃至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要。在现代社会,人们追求低层次需要的满足一般来说不再是难题,他们更多地追求个性的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因此,企业员工价值观的多元化和复杂化不可避免。如何使员工感到企业是发挥自己才能、自我实现的“自由王国”,从而愿意把个人价值融进企业整体价值当中,是当代企业管理者需要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2、群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是指正式或非正式群体所拥有的价值观,它影响个人的行为和组织的行为。正式群体是指有计划设计的组织机构,它的价值观是管理者思想和信念的反映。非正式群体是指企业员工在共同工作过程中,由于共同的感情、利益等人际关系因素而自然结成的一种“联合体”。在“联合体”内部,各成员配合默契,自觉和不自觉地影响着企业组织的行为。正式群体,尤其是科层化的正式群体,其本身就是一种体制,成员间关系明确,职务角色所包含的内容和价值也相当明确,其职权范围包含着互助关系、服从关系以及机能关系,具有一定的等级色彩。正式群体最关心组织成员的忠诚与否,而易于忽略不同人的个性差异。企业是由若干小正式群体构成的,这些小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与企业整体价值观总体是一致的,但由于“部门利益”的存在,有时也会发生一些摩擦或矛盾。作为企业的管理者要善于把企业内部不同群体的目标融入企业整体目标之中,使群体成员认识到,只有实现了企业整体的目标,群体目标和个人目标才有可能实现。非正式群体的形成可能是基于血缘、利益或是情感等因素。其特点包括:一是非正式群体虽然没有明文规定的规章制度,但它们有共同的形成基础和联系纽带,自然地联合成一个系统,是配合默契的群体,具有整体性特征;二是非正式群体通过种种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目的十分明确;三是非正式群体是在正常情况下,通过人们习惯性的交往,自然而然地结合在一起的,参与与否都是自由的,不存在任何的强制性约束,具有非强制色彩;四是非正式群体依据一定的主、客观条件而产生,条件改变就有可能解体,或依新出现的条件由一种类型转化为另一种类型,甚至可以转化为企业的正式群体,因此它是有条件的。在网络化社会,企业非正式群体远远突破有形组织界限,其平台越来越大,边缘越来越模糊。企业中的非正式群体既然存在,就有其价值取向,发挥其特有功能。有人把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比喻为“一把剪刀的两个部分”,剪刀两部分的夹角平分线构成群体运动的实际方向线。所以,非正式群体一旦形成,必然对企业员工的心理倾向和行为举止产生深刻的影响,对企业目标的实现产生深刻的影响。当非正式群体价值观与正式群体价值观一,致时,必然促进企业管理的加强和信息交流渠道的畅通,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加速企业目标的实现,推动企业的发展。当非正式群体的价值观与正式群体价值观不一致时,必然抵制企业正式群体,有碍企业正常运行。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正视非正式群体的作用,充分利用非正式群体的特点,把非正式群体价值观引导、升华到企业价值观。3、整体价值观企业整体价值观具有综合性和高层次的特点,它是一种全员共有的价值理想,是符合企业长远利益和员工根本利益的。企业整体价值观是对企业经营目标、社会目标以及员工发展目标的一种综合追求,它全面地体现员工发展、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一致性。因此,整体价值观指导、制约和统率着个人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员工和群体只要树立了整体价值观,就能树立起对企业发展的信念和实现整体目标的抱负,因而构筑出一种文化环境,使每一个员工超越自我,使企业成为追求生命价值的场所,从而引爆出惊人的创造力。整体价值观建立在对外部环境的认识和做出反应的态度的基础上。企业是现代社会大生产条件下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主要承担者,是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基本单位,它的经营活动既有相对独立性,又是整个社会生产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与社会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复杂联系。一方面,企业要从社会(市场)输入经营要素和各种社会服务;另一方面,企业要向社会输出产品、服务和税利等。正是在这种相互交换的基础上,企业与各环境要素之间结成了相互依存、共存共荣的互利关系,产生了企业对顾客、供应商、经销商、竞争者、金融机构、税务机关和政府职能机构等相关要素的看法和态度,成为价值观形成的基础。4、三个层次价值观之间的关系综上所述,企业价值观体系中既包括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或领导者倡导并得到员工认同和践行的企业整体价值观,也包括异彩纷呈的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整体价值观构成企业文化的主流,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形成若干支脉,共存于企业文化的生态园中。理想主义者始终主张,为纯洁企业文化,应张扬、放大整体价值观,限制个体价值观的成长,乃至完全取缔个体价值观,严格规范或制约群体价值观。在当代企业,这种想法是有害的。首先,企业中的个体价值观客观存在。人的个性、教育背景、经历与经验不同,受环境的影响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观,继而形成不同的处世态度、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即使在一定的社会大背景下,其本位价值观具有共同性,从属价值观也是千差万别的。列宁曾经指出,商品经济造就独立人格。因此,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个性得以解放、张扬和放大,价值追求和价值判断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尤其在脑力劳动群体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任何人为的想完全取缔个体价值观的想法均是幼稚的。其次,从上述分析中我们得知,群体价值观的存在也具有客观性。企业中的各种群体是人们协作、交往和满足情感需要的基础;各种群体的性质、目标不同,自然会产生不同的价值取向和价值判断。进一步分析,在企业中,整体价值观取得主流地位后,允许一定的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的自由成长,不是一件坏事;相反,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与整体价值观在相互矛盾冲突中,会促进整体价值观得以提升。如果企业有足够的力量硬性去做价值观整合,最大限度地放大整体价值观,限制个体价值观和群体价值观的实现,其结果肯定是破坏了企业价值观的生态,最终也就使整体价值观貌合神离,走向专断,最终窒息企业的生命。因此,在企业文化管理中,要正确处理整体价值观与个体价值观、群体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塑造企业整体价值观时,要为个性发挥、个人成长,个体价值与群体价值的实现留下较大的空间。学会“砌石”而不是“砌砖”,千方百计找到个体价值、群体价值与企业整体价值的契合点,为实现个体价值和彰显群体价值搭建平台,达成不同层次价值观共同实现的“共赢”结果。(二)企业价值观的取向在西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企业价值观的内容经历了多种形态的演变,其中最大利润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和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比较典型的企业价值观,分别代表了西,方企业三个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信念和价值取向。最大利润价值观是指企业全部经营决策和行动都围绕如何获取最大利润这一目的进行,能否获得最大利润成为评价企业经营好坏的根本标准的价值观。经营管理价值观是指企业在组织规模大而复杂、投资大而投资者分散的条件下,管理者受投资者的委托,从事经营管理而形成的价值观。一般来说,除了尽可能地为投资者获利以外,还非常注重企业人员自身价值的实现。企业社会互利价值观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企业价值观,它要求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把员工、企业、社会的利益统筹起来考虑,不能有所偏颇。企业价值观大体包括以下四种取向。1、经济价值取向企业是一个经营共同体、投资实体。因此,其价值观中必定包含十分明确的经济价值取向。但这绝不意味着优秀企业在其经济价值取向中可以简单地重述一般工商业者对企业的这个定义,即企业是一种谋利组织,企业的全部经营管理在于谋取利润最大化。倘若一个企业就是一味地、不择手段地赚钱,必然成为一个不受社会欢迎的“经济动物”,必然终日被充满了算计和铜臭味的气氛所笼罩,那么,无论其一时何等繁荣,终会因内外环境的“恶化”而走上绝路。进一步说,企业必须作为一个社会器官而在社会中存续,它的基本的、直接的目的是创造市场和需求,为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正如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所说“企业的目的在于企业之外”。为了达到这一“企业之外”的目的,它必须执行两项基本功能:市场营销和创新。利润只是企业这两项主要功能的补偿和报酬之一,而不是结果的全部。因此,企业具体经营项目、作业、组合、投向等的扶择绝不会完全从盈利出发,其原始诱惑力与驱动力也多半不直接来自于利润率的高低和利润总量的多寡,它们只是事业扶择的限制条件。2、社会价值取向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细胞,是国家的一个集团公民,因此,它在改善社会环境方面负有责任。在一个健康的、有效的现代企业价值观中,有关社会价值取向问题通常都发展到、升华到这样的高度:确认并积极处理企业经营全部活动所造成的自然环境和社会影响,正视并确定对这些影响所负有的责任;确认社会问题的存在并积极参与社会问题的解决,把社会问题视为企业发展的机会,既满足社会的需要,又为企业发展奠定基础。这样的企业社会价值取向使得企业既肩负起了多重社会责任,又获得了一个日益改善、日渐完美的社会环境。3、伦理价值取向企业伦理价值取向主要涉及企业所有者、经营者、员工、消费者之间重大关系的确立与维持的准则问题。经营企业如同做人,正直、善良与诚实等美德不但适用于个人,也适用于企业。成功的、优秀的公司都极为推崇正直、善良与诚实,并把它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一部分。这显然不是自我标榜。每个公司都坚信,没有正直、善良与诚实,就无法经营企业。4、政治价值取向企业是在一定的政治环境中生存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伦理道德问题与政治问题从来都是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敏感问题而存在,只要稍稍激化,即刻就会转化为政治问题,酿成政治危机。现代大企业,其经济价值取向、社会价值取向和伦理价值取向,都规定了它在这些问题产生和发展时,不能袖手旁观。而对人权、种族、就业、福利、慈善等一系列问题的介入与解决,都会使企业价值观反映出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中国企业具有明确的政治价值取向和政治责任感,在创造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过程中,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把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自己的使命。以上四种取向是综合发挥作用的,在实践中体现为要正确处理好义与利、索取与奉献、集体本位与个人本位以及企业与国家等方面的关系。八、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承办单位名称xxx集团有限公司(二)项目联系人朱xx(三)项目建设单位概况公司在发展中始终坚持以创新为源动力,不断投入巨资引入先进研发设备,更新思想观念,依托优秀的人才、完善的信息、现代科技技术等优势,不断加大新产品的研发力度,以实现公司的永续经营和品牌发展。公司坚持诚信为本、铸就品牌,优质服务、赢得市场的经营理念,秉承以人为本,始终坚持 “服务为先、品质为本、创新为魄、共赢为道”的经营理念,遵循“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坚持高端精品战略,提高最高的服务价值”的服务理念,奉行“唯才是用,唯德重用”的人才理念,致力于为客户量身定制出完美解决方案,满足高端市场高品质的需求。公司不断建设和完善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实施“互联网+”企业专项行动,推广适合企业需求的信息化产品和服务,促进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各个环节中的应用,业通过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效益。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培育产业链,打造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促进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公司不断推动企业品牌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品牌意识,提升品牌管理能力,实现从产品服务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公司积极申报注册国家及本区域著名商标等,加强品牌策划与设计,丰富品牌内涵,不断提高自主品牌产品和服务市场份额。推进区域品牌建设,提高区域内企业影响力。(四)项目实施的可行性1、不断提升技术研发实力是巩固行业地位的必要措施公司长期积累已取得了较丰富的研发成果。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公司产品不断往精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投资项目的建设,将支持公司在相关领域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一步提升公司研发实力,加快产品开发速度,持续优化产品结构,满足行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求,巩固并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优势竞争地位,为建设国际一流的研发平台提供充实保障。2、公司行业地位突出,项目具备实施基础公司自成立之日起就专注于行业领域,已形成了包括自主研发、品牌、质量、管理等在内的一系列核心竞争优势,行业地位突出,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生产方面,公司拥有良好生产管理基础,并且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检测设备;在技术研发方面,公司系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与科研院所、高校保持着长期的合作关系,已形成了完善的研发体系和创新机制,具备进一步升级改造的条件;在营销网络建设方面,公司通过多年发展已建立了良好的营销服务体系,营销网络拓展具备可复制性。预浸料是树脂基体(热固性或热塑性)在严格控制条件下浸渍连续纤维或织物,制成树脂基体与增强体的组合物,是制备复合材料的中间材料,可广泛用于手糊成型、自动铺层或缠绕成型等复合材料制备工艺中。目前世界上大部分碳纤维都是以预浸料形式应用的,复合材料制品的力学及化学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预浸料的质量。但预浸料一般在低温下储存以保证使用时具有合适的粘度、铺覆性和凝胶时间等工艺性能。(五)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规模项目选址位于xxx(以选址意见书为准),占地面积约70.00亩。项目拟定建设区域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非常适宜本期项目建设。项目建筑面积96699.93,其中:主体工程60727.76,仓储工程19480.20,行政办公及生活服务设施9945.99,公共工程6545.98。(六)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1、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46833.68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5223.2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5.21%;建设期利息779.35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66%;流动资金10831.0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13%。2、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35223.27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30799.3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565.34万元,预备费858.57万元。(七)资金筹措方案本期项目总投资46833.68万元,其中申请银行长期贷款15905.06万元,其余部分由企业自筹。(八)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1、营业收入(SP):92200.00万元。2、综合总成本费用(TC):73036.14万元。3、净利润(NP):14035.39万元。4、全部投资回收期(Pt):5.83年。5、财务内部收益率:22.62%。6、财务净现值:22496.34万元。(九)项目建设进度规划本期项目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有关法规和实施指南要求进行建设,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十)项目综合评价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46667.00约70.00亩1.1总建筑面积96699.93容积率2.071.2基底面积30333.55建筑系数65.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495.102总投资万元46833.682.1建设投资万元35223.272.1.1工程费用万元30799.36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3565.342.1.3预备费万元858.572.2建设期利息万元779.352.3流动资金万元10831.063资金筹措万元46833.683.1自筹资金万元30928.623.2银行贷款万元15905.064营业收入万元922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73036.146利润总额万元18713.867净利润万元14035.398所得税万元4678.479增值税万元3749.9410税金及附加万元450.0011纳税总额万元8878.4112工业增加值万元30085.7213盈亏平衡点万元30210.06产值14回收期年5.83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22.62%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22496.34所得税后九、 组织机构管理(一)人力资源配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要求,本期工程项目劳动定员是以所需的基本生产工人为基数,按照生产岗位、劳动定额计算配备相关人员;依照生产工艺、供应保障和经营管理的需要,在充分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的基础上,本期工程项目建成投产后招聘人员实行全员聘任合同制;生产车间管理工作人员按一班制配置,操作人员按照“四班三运转”配置定员,每班8小时,根据xxx集团有限公司规划,达产年劳动定员642人。劳动定员一览表序号岗位名称劳动定员(人)备注1生产操作岗位417正常运营年份2技术指导岗位643管理工作岗位644质量检测岗位96合计642(二)员工技能培训1、为了得到文化技术素质较高、操作熟练的操作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高度重视对人员的培训工作,这是提高企业效益、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保证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因此,项目建设单位应选择国内外同类型生产设备对操作技术人员进行培训,使其在上岗前熟悉操作,以保证设备顺利开车及安全生产。2、人员培训工作在设备安装前完成,以便操作人员能在设备安装阶段熟悉现场配置和生产工艺流程,并作好单机试车、联动试车和投料试车的各项准备工作。项目人员的培训工作考虑在国内相似工厂进行。3、项目建设单位将对新增各类人员必须进行岗前培训和岗位技能培训,上岗人员需经所应聘岗位和职责范围进行应知应会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4、新增员工在上岗前,由项目建设单位培训部门按岗位职责范围,统一组织进行岗前培训,届时聘请劳动就业局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请消防部门和电力部门讲授安全操作知识,同时加强公司经营理念综合培训,教育员工爱岗敬业,遵纪守法。5、本期工程项目需进行培训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生产操作人员和设备维修人员;新增人员岗前培训采用集中授课,统一考核的方式,其培训内容及程序入厂军训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培训法制培训消防、安全培训技术理论培训(设备操作程序及原理、加工工艺、检测方法、设备维修与保养,各种原材料、辅料、备品零部件的识别及使用方法)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考试、考核。6、项目建设单位将定期对全体员工进行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做到教育有计划、考核有标准、培训制度化,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素质,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人力资源基础。十、 发展规划(一)公司发展规划1、战略目标与发展规划公司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高质量产品、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2、措施及实施效果公司立足于本行业,以先进的技术和高品质的产品满足产品日益提升的质量标准和技术进步要求,为国内外生产商率先提供多种产品,为提升转换率和品质保证以及成本降低持续做出贡献,同时通过与产业链优质客户紧密合作,为公司带来稳定的业务增长和持续的收益。公司通过产品和商业模式的不断创新以及与产业链企业深度融合,建立创新引领、合作共赢的模式,再造行业新格局。3、未来规划采取的措施公司始终秉持提供性价比最优的产品和技术服务的理念,充分发挥公司在技术以及膜工艺技术的扎实基础及创新能力,为成为百亿级产业领军企业而努力奋斗。在近期的三至五年,公司聚焦于产业的研发、智能制造和销售,在消费升级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所需的领域积极布局。致力于为多产业的多领域客户提供中高端技术服务与整体解决方案。在未来的五至十年,以蓬勃发展的中国市场为核心,利用中国“一带一路”发展机遇,利用独立创新、联合开发、并购和收购等多种方法,掌握国际领先的技术,使得公司真正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新型企业。(二)保障措施1、加强产业监测预警建立健全产业信息监控、应急管理制度。研究产业预警信息发布机制,针对不同的预警级别,制订不同的应对方案,包括长期政策方向制订、短期应对策略,提高产业供应系统的应急预防与处理能力,保障产业终端需求。2、扩大国内外合作鼓励企业与国外公司加强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中心,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拓海外业务,推进产业发展走出去。3、扶持大企业发展,优化产业组织结构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扶持大企业发展,优化产业产品的生产力布局,在结构调整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通过整合资源和市场,推动企业重组整合,提高行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程度,在产业内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企业集团,推进产业走上质量、效益、优化结构的发展之路。4、完善金融服务强化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实施精准化财政扶持政策,通过奖励、后补助、风险补偿、贴息贷款以及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完善金融机构考核体制等方式,引导多渠道资金支持产业发展。强化金融服务支撑作用,根据产业的特点和周期,采取灵活的金融扶持政策,支持有技术、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企业创新发展。强化社会资本作用,充分利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等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符合条件的产业企业融资;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条件下,规范发展互联网股权众筹融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鼓励各类担保机构对产业融资提供担保。开展科技保险、科技担保和知识产权质押,探索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实施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推动解决产业企业融资难题。5、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引导企业发挥其创新主体作用,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和行业产学研联盟建设,提高研发投入水平,加强重点领域核心技术和共性技术攻关。积极引导市场新需求,挖掘行业发展新空间。构建科技创新体系,建立产学研结合机制和产业技术联盟,研究解决产业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难题,增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依靠经营管理创新,提升行业、企业的运营水平,规范市场竞争秩序,提升区域产业整体协同能力和整体竞争力。6、加强人才智力支撑打造新型企业家培养工程升级版,探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专业人才聘用和激励机制,重点引进并支持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团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