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制度经济学必看读书总结笔记.docx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336851 上传时间:2020-06-15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455.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制度经济学必看读书总结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新制度经济学必看读书总结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新制度经济学必看读书总结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象与规律:“科学”首先源于一个“信念”:现象背后必有规律。很多规律还未被发现,但是追求科学的人把追求规律当作一种信念。好奇心也是一种信念。信念这种主观的东西推动着对客观规律的追寻。发现规律的途径:1. 臆想(科学与迷信的区别)2. 经验:根据重复发生的事件,归纳出规律。 农谚: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问题:许多现象没有重复性;许多现象的重复周期我们很难掌握。3. 经验科学:从经验上升到运用理论并检验理论a. 观察现象b. 提出问题(现有理论无法解释的问题是好问题)c. 假说d. 检验e. 一般化note:从经验到经验科学是个非常重要的跳跃。观察要求精度。例子1:孟德尔8年豌豆实验。现代遗传学之父。例子2: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社会性的人做出道德的事情是源于渴望得到社会的承认。人越放到社会中去,看着的人越多,做的邪恶的事情越少。(阳光执法,公开性)(蒙面大盗)作为家庭教师陪未来的财政部长到欧洲游历,不仅得到金钱,而且阅历大增。稳定的收入使他回到家乡写出国富论。国民财富是什么?为什么有贫富差距?观察提出问题。如国富论的开篇讲观察到制阵业的现象,得到分工可以提高生产力。例子3:中国经验主义:记载,描述,而不会思考。传统的农业文明。与生存条件不好、需要解决温饱有关。观察然后呢?1. 归纳?可能遇到归纳的悖论,归纳出反例来。2. 现象之间统计相关不一定是因果关系。 反例“雄鸡一叫天下白”。马歇尔:“用现象不能解释现象”。只能用理论解释现象。3. 假说很重要。 假说是一个清楚的、待检验的因果联系的推测,基本形式:若a则b。 命题有可证伪性,即可以被观察到的现象检验。 假说需要想象力。教育体制和文化传统对此有束缚力。想象力也需要规格。4. 理论的唯一命运就是接受检验。5. 把尚未推翻的理论命题的含义一般化。经济学的路线: “经济学是经济学家的工作” 经济学的分叉:a. 经济哲学亚当斯密,卡尔马克思。关注宏观,国民财富,不同阶段的人类的财富。奥地利学派,哈耶克,认为集权处理问题会让社会发展的动力衰减。b. 福利经济学庇古。纯净状态下,人类社会的最优状态是什么?与观察到的社会相比,怎样改进来提高效率?提建议。c. 纯经济理论马歇尔,萨缪尔森。大量运用数学,清晰、抽象、无歧义。d. 经济政策凯恩斯。看不见的手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政府应采取宏观调控。游说。e.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fisher,coase,alchain。观察,总结规律。理论与应用规范与实证小练习:o 五毛钱可以买一支铅笔。这只铅笔如果自己生产要很多很多钱。为什么商店里面只卖五毛钱呢?铅笔的所有相关生产者互不认识,也不知道各自商品的最终目的是制造铅笔,也没有统一的指挥,为什么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铅笔?为什么代价很小?如何协调“生产什么,生产多少,怎样生产”?以上生产秩序的基础是什么?o 经济学家的猜测:a. 分工、专业化理论1. 分工与生产效率(熟能生巧,减少转换,协调程度高)2. 分工水平与市场规模3. 分工与资本4. 分工与国民财富b. 价格理论c. 关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论态度的分歧对现象与规律,人们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态度:a. 发现规律的科学态度 解释可观察的经济现象中包含的问题 提出理论后o 对理论进行逻辑检查(批判竞争的理论)o 提出推测o 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承认“所知甚少”b. “理性为自然立法”(科学主义、理性主义)(自大) 依托理性,确立规范 设计、指导和改造世界,使之变得更加合乎理性原则 回避用经验事实检验理论 中肯的批评: “致命的自负”哈耶克 “in this sense economists have no subject matter”coase “a test of any theory or science is its ability to explain reality consistently” alchian 长久保持好奇心,规律存在的信念并不等于自大。主义成了教条周其仁 “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马克思理论怎样发展?1. 学术传统,独立思考,想象力2. 品味的培养: 手高一定要求眼高,要知道什么是好的。弹好钢琴要求会欣赏钢琴曲。 鉴赏标准杂乱3. 当遇到“理论解释不了的现象”时,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 边际分析怎样解释“自助餐”?吃自助餐的边际效用递减,总会达到零。但此时生产的边际成本却是正的。按照福利经济学,这时是无效率的。对定价理论提出了挑战。 “价格协调分工”怎样解释“企业”?亚当斯密认为价格机制与供需关系在协调市场的平衡,因而协调分工。然而在企业里,老板就是发号施令的人,一个工人被调到另一个车间并不是因为那里工资高,而是被命令的。这不是“看不见的手”。 “固定汇率论”怎样解释“欧元”?布雷吨森林体系垮台,美元与黄金挂钩结束。蒙代尔认为固定汇率最好,黄金本位时期既没有通胀,也没有通缩。区域最优货币与固定汇率是冲突的。 经济学怎样解释“制度的来历和变迁”?4. 新的聚焦:通过理解约束条件来提升推断能力 制度对人的行为有约束何处用心,何处用脑? 这是研究经济现象、发展经济理论的一项困扰 价值观、道德批判与经济分析o 要不要给街上乞讨的孩子钱?职业性的乞丐?讨乞集团偷孩子、切掉脚,引起同情,获得暴利。o 捐钱、捐物?被截留了。那么还捐吗?慈善是很难研究的。o 要不要坚持鼓励留学的政策?留学的都不回来了。要有这个胸怀o 春节火车票要不要涨价?o 物价飞涨时,政府要不要管制物价?o 怎样看待“暴利行业”? 还相信人的经济行为是有规律的吗? 发现规律,服务社会“看不见”的制度 从哪里可以看到规则与制度?o 垃圾堆上插着牌子“不准乱倒垃圾”o 染发剂的颜色与干部年轻化o “自留地”与“大田”(那是“我的铅笔”)o 李光耀在北京的十字路口看中国行人 经济学关注的限制条件o 土地,劳动,资本o 技术和效率o 组织o 制度(“游戏规则”)o 思想,理念,认知 培养自己的观察力新制度经济学 这是一批经济学家思想活动的结果 奈特,哈耶克,科斯,阿尔钦,张培刚,张五常,巴泽尔,诺斯 关心的问题:o 行为的制度约束o 协调大规模分工和市场交易活动的规则性条件o 制度如何形成、如何改变 曾被忽略的约束条件:产权、交易费用与国家 经济学必定要包含对制度的理解小结 推断(prediction、)的分量o 探索规律的基本思维形式:若a则b。(而不是预测)o 是知识的重点,也是学习和训练的重点 提高推断的规格o 从迷信、经验到经验科学o 科学的信念:现象背后必有规律o 理论是把经验和经验科学区别开来的一个关键 经验科学的程序o 坚持从可观察的现象出发o 问题假说验证提升理论的一般化程度o 问题与假说常常是观察的好向导 观察力和想象力都很宝贵,但不能用错了地方稀缺(scarcity) 理论(未被推翻的假说:若a则b)需要一个支撑点o 从“公理”(axiom)出发o 前提性假设(assumption) 理解人的经济行为的逻辑起点o 动机?o 自私(理性)?亚当斯密:面包师烤面包是为了他自己和家人,而不是买面包的顾客。自利有效率。o 利他?为别人也是为了自己的开心其实是利己吧?o 稀缺? 你选哪样?“稀缺”的定义: 商品的交换价值来自稀缺和劳动李嘉图 财富经济物品稀缺(1)有用(2)不足够瓦尔拉斯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的科学,人类行为是多重目的与稀缺的可选择的手段之间的关系robbins 稀缺欲望超过了可能alchian怎样观察“稀缺”? 理解:“稀缺”是一个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概念,或者说,是一个仅仅与人有关的概念;物理世界没有稀缺这回事。 思考:经济增长能不能降低“稀缺性”? 如果选择“稀缺”作为理解人的经济行为的逻辑起点,那么我们从哪里可以观察到稀缺性的存在呢?稀缺涉及“欲望”,难道那是可以观察的吗?“稀缺”的表现 人们为获取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人们不得不做出选择(熊掌和鱼不可兼得) 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竞争(竞争无处不在)代价(sacrifice) 弗里德曼:全部经济学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非货币表现的代价,没有出价不等于没有代价 货币表现的代价:price 代价与成本(cost) 所欲,所弃,所求选择(choice)Economics is the science of how a particular society solves its economic problems. An economic problem exists whenever scarce means are used to satisfy alternative ends. If the means are not scarce, there is no problem at all; there is Nirvana. If the means are scarce but there is only a single end, the problem of how to use the means is a technologicalproblem” (Friedman, 1962) (多个目标有限手段)竞争(competition) 由从未得到完全满足的个人组成的社会,面临什么问题? 如果每个个人选择以较少的代价获取较多稀缺物品,结果是什么? 竞争:多人需求同一种经济物品。 讲到底,“稀缺”与“竞争”是一回事 o 代价:诸多收益与代价之间的“竞争”o 选择即竞争形形色色的竞争 If you arent dead, you must be competing. How? 资源争用,得手必有一凭 o 凭暴力(Violence) o 凭权威分配(Allocations by Authorities) o 先到先得(First Come, First Served ) o 让最需要者得(Most Deserving) o 论资排辈 o 凭考试成绩 o 交易 (Competitive Cooperation By Exchanges)需要“理性假设”吗? 关于“理性人假说” o 斯密的学说 o 达尔文与社会达尔文主义 o 自私的基因(R.Dawkins,1977) o 作为假说的理性人:效用最大化的行为假定 o Alchain(1950):在适者生存的演化中实现理性 o 理性人与理性的经济学分析 流行误解和道德指控:经济学似乎在“教导”人应该自私自利。 其实,“稀缺”就够了o “稀缺 + 约束”,就可以解释人在社会中的行为o 人性究竟是什么样的“利己”、“利他”或更复杂的组 合由人类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去研究Alchain(1950):不确定性、演化与经济理论 利润最大化不是行动的向导。不确定性,所以不知道怎样能达到利益最大化 成功基于结果,而不是动机。很多时候结果之后才看动机。 机会与幸运是到达成功的一种方法。人不是完全有计划的实现目标。 个人选择与试错。人常常在试错中前进。 例证1:加油站可以开在各种地方,但是开在路口的那些加油站才通过了“survival test”。通过了则是理性,经过千变万化的不确定性,based on 结果,而非事前的最大化想法。 例证2:浙江丽水农民成批地在城乡结合部开超市,说位置是第一位,人流大。约束与竞争规则 人类何以成社会? 为竞争设限 o 习俗/道德训诫/禁忌 o 帮会规矩 o 体育竞赛规则 o 战争的“规矩”:两军相交、不斩来使 o “丛林法则”(一切人反对一切人)多半是想象的 o 竞争与合作并不绝对冲突 约束/局限条件(constraints) 决定竞争的类型 人们总是在特定的约束条件下竞争、争胜负竞争的准则 人类从来就不能取消、减少竞争,只能“改变竞争的类型与竞争的规则” 竞争准则与人的行为 o 体育和棋牌比赛o “超级女生”o 课程的考试规则o 干部选拔:从以老为贵,到年轻化; o 市场里的讨价还价:英式拍卖与荷兰式拍卖 o 公司请客谁付帐o 大到联合国,小到公司、家庭和宿舍的组织章法 把“好不好”“应该不应该”暂时放到一旁,集中于“是什么”“为什么”? 周老师觉得稀缺性是很好的准则研究的门径 给定无所不在的竞争,让我们研究行为: 第一,发现行为的真实约束第二,分析约束条件里包含的竞争准则 第三,推测在特定竞争规则下的行为逻辑 第四,分析行为结果 进一步研究规则的变化、怎样引起行为的变化, 及竞争规则怎样形成和变化 约束条件永远是经济研究的重点,新制度经济学研究规则性的约束条件方法论的个人主义(individualism): 经济研究的基本分析单位,是“ 社会中的个人”; 竞争性的个人行为假定(postulates)o 每个人都有多个目标;o 对每个人来说,总有一些物品是稀缺的;o 一个人总是愿意为获得更多其他物品而牺牲某些物品;o 个人对拥有的物品的估值依赖于他或她拥有这项物品的数量:随着 拥有数量的增加,其个人对此物品的估值就降低了o 并非所有人具有相同的偏好类型 A. Alchian, 大学经济学,p.20-23 从稀缺(竞争)和竞争性行为的假定出发,开始经济分 析小结稀缺(scarcity) 不是一种纯自然状态,必与人的欲求(desire)有关 增长、欲求的满足与新欲求的产生从哪里可以观察“稀缺”?代价、选择、竞争(都是同义词)竞争的定义: 每个社会成员以有限手段满足多个目标,互相有利益冲突 竞争是解决社会成员之间冲突的方式竞争遵循的准则:以春节火车票为例,供不应求,如何解决? 以武力分配 其它:o 家中有急事的先走o 学生民工优先 o 按级别分配 o 按考试成绩o 先到先得 o 抓阄 出高价者得以哪种方式来分配更“好”?实际上以哪种方式在分配?各有什么后果?“稀缺”就够了,不再需要“自利假定”或“理性假定”。 比如教会,并没有自利动机。经济学是研究人们行为的一门社会科学: 行为=动机(意愿)+限制条件 (人的行为就是“在约束下最大化实现意愿”)何为研究的重点? 人类行为的动机或意图? 这应该是心理学等的研究,而非这里。 限制人们实现愿望的局限条件(constraints),尤其是制度条件。竞争(稀缺)无处不在,但任何竞争都在特定的限制条件下进行;理解了竞争的限制条件,才能理解人的行为;“看不见”的制度是重要的限制条件。可观察现象中的产权问题:这些问题有没有一致的答案? 老虎那么利害,为什么存活的数目越来越少? 家禽那样弱小,为什么存活的 数目越来越多? 为什么在野生老虎减少的同时,人工饲养的老虎却多了起来?捕猎与饲养,都是人的活动。那么,这两类活动究竟有什么不同? 分配性活动:获取现成的资源或产品 生产性活动:利用现有资源制造、组合新产品是什么力量造成了上述的行为分歧? 道德原因吗:好人饲养,坏人捕猎? 那么又捕猎又饲养的人道德怎样啊? 技术体能吗:跑得快的人打猎,跑不动的人搞饲养? 行为的分叉 以下这些话,为什么听来的感觉不同? o “咱们一起去打猎吧”(cool)o “咱们一起去钓鱼吧” (okay)o “咱们一起到动物园去打猎”(。) o “咱们一起到超市钓鱼吧”(。) o “咱们一起抢银行吧”(what? Kidding?) 在任何一个社会里,总有一些话不可以乱说,总有一些行为不可以做。一个社会多大程度上推动分配性活动、多大程度上推动生产性活动? “权利(rights)”:(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中)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的一组约定或规定基本概念及其扩展财产的概念 “财产”(property)是具有归属含义的“物品”(goods) “归属”就是“附着在一种有形物品上”的一组对行为的许可或禁止的规定o 基于物(财产),而不是基于任何其他因素如人的力气、性别、血统、 年龄、脾气、身份、资格等其他条件的行为规范o 任何行为规范都是某种限制,实质上都是某种歧视 (discrimination)o 财产权利的歧视性质以及人们的价值评判物权与“绝对产权” “物权”:权利人支配一定物并排除他人干涉的权利,它是绝对权(absolute right),也就是说,权利人以外一切不特定的人都是义务人(against all)。 绝对产权(Absolute Property Rights)o Property gives individuals discretionary power over resources (p.72)o Property rights assignments in the sense of exclusive individual rights to physical objects are absolute rights,”.which guarantee the owner a power that he can exercise against all others.”(p.75)产权的内容和边界 作为权利束,产权包括那些内容? o 休姆:财物占有具有稳定性,根据同意财物可以转让,允诺的执行(可以缔约)o 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处分权) 财产权利是基于财产的一套行为规范,其权利(被许可行为)的边界(bundle of rights),是怎样确定的呢?o 罗马法和法兰西民法关于所有权:“以法律所允许的最独断的方式处理事物的权利”。(discretionary power)o 哈耶克的评论:“对这种权利所做的任何特定界说,根本不存在什么自然的或天赋的品格,例如罗马人将财产权界定为一种随便使用或滥用某物的权利,.但事实上完全按此界说的权利去行事,却是极不可行的” (自由秩序原理,邓正来1997年译本,第197页) 普通法(common law)与大陆法的不同处理(p78.) o There is no (ownership) box. o There are merely various sets of interests.o 不强调抽象的所有权的归属,而强调具体的权利束。(这样更实际)Alchain的定义 “产权就是一种通过社会强制而实现的对某种经济物品的多种用途进行选择的权利” 。o 关于“社会强制” (socially enforced right) 政府的力量、日常社会行动以及通行的伦理和道德规范。到底有多少国有资产?国营企业百分之10交给财政部,可属于人民的又打了多少折扣呢? 为什么需要“社会强制”? 禁止多数人不喜欢的,许可多数人喜欢的。o 关于“选择的权利”(select uses of.) (choice) 什么是经济资源的多种用途? 为什么强调“选择”? 关于“产权的强度”(property rights strength) o 由其执行的可能性和成本来衡量o 例证:宅基地、自留地、承包地o 依赖于政府、 非正规的社会行动、以及流行的伦理的和道德的规范o 社会强制执行的权利私人产权 属于个人的产权即为私有产权,它可以交换,以换取对其他物品同样的权利 私人产权与公共产权的区别究竟何在? o 私产只能私用,公产只能共用吗? o 是否收费或是否以赢利为目的? o 关键的区别,在于转让权的执行条件o (以小镇剧场为例,阅读产权经济学) eg上市公司都是公有的,不是私有企业了。 中国人的公私概念是相对的,如皇帝认为所有都是私有的。产权概念的扩展 从绝对的权利到相对的权利 权利、道德、正义和法律(right-rights)(例如合理的利息) 洛克:生命、自由、 财产三位一体;自然权利论 排他性(exclusive)和可交易性(exchangeable) Fragmentation of ownership o 债权o 股权o 田面权:在永佃制下,农民依约所取得的使用土地的权利。可以通过继承、出租或出卖的方式转让给他人,其出卖价格一般低于田底权。o 田底权:在永佃制下,地主对其土地所拥有的所有权。田底权可以单独转让,不影响农民的田面权。 把人往生产性的方向上引导,这样才不会受制于资源的有限。几点理解 产权的重点不是“产(物)”,而是“权(利)”(即一套行为的许可和限制) 为竞争设置的最基本的限制(歧视) 普遍的“私人产权”是限制个人的自利倾向、限制竞争危害社会的基础性制度安排o 必须是普遍的o 执行的成本不能过高o 构成全部复杂的契约与组织的基础 如果一个社会普遍地承认和保护私人产权,就能避免“巧取豪夺”,往生产性的方向上走。产权的起源产权的经济意义 Alchian: “根据著名的比较利益原则,在一个信息扩展的社会里,要使生产专业化的分散协调得以顺利进行,人们就必须得到有保障的可转让的私有产权,即以双方同意的价格,用较低的交易成本对生产资源和可交易产品进行转让的权利”。 协调专业化分工、对应“信息扩散(diffused information)”的社会; 在一个互相合意的、代表低成本的价格水平上,完成交易。 产权与经济增长产权起源 随着资源稀缺性程度的提高,无所不在的 竞争压力增强 确立权利界线:排他性的制度安排 Libecap(1989): Contracting for Property Rightso 美国联邦农地政策的变化与“农地私有化” o 矿产权 o 油田开采 o 水资源的权利 中国的经验:私产是怎样产生的?从使用权到转让权、最后是合约权美国1862年宅地法 1862年美国第16届总统A.林肯颁布的一项旨在无偿分配美国西部国有土地给广大移民的法令,Homestead Act,即 宅地法。背景是:美国独立后,联邦政府对西部土地实行国有化,并决定按地段分块出售,以增 加政府的收入,偿还国债和满足土地投机者的要求。但出售土地单位面积大、价格高, 西部移民无力购买,因而展开了长期争取无偿分配土地的斗争。由于南部奴隶主的阻挠, 直到内战前,无偿授予移民土地的法案均被参议院否决.南部奴隶主的政治代表退出 国会以后,林肯政府得以实现共和党提出的宅地纲领,国会众议院和参议院于1862年 2月28日和5月6日先后通过了宅地法。5月20日林肯颁布此项法令。宅地法规定,凡一家之长或年满21岁、从未参加叛乱之合众国公民,在宣誓获得 土地是为了垦殖目的并缴纳10美元费用后,均可登记领取总数不超过 160英亩宅地; 登记人在宅地上居住并耕种满 5年,就可获得土地执照而成为该项宅地的所有者。宅地法还规定一项折偿条款,即如果登记人提出优先购买的申请,可于6个月后,以每英亩1.25美元的价格购买之。这一条款后来被土地投机者所利用。据统计,依据宅地法及其补充法令,联邦政府到1950年有2.5亿英亩土地授予移民。“产权”就是“所有权”吗? 科斯(1959)的问题:无线频道信号的资源怎么分配? 若干所有权在执行过程中,彼此发生互相影响 o 火车与稻田 o 飞机与噪音困扰o 住宅与邻居 为什么通常不能在所有权的法律文书里,把关于权利的全部限定都事先明确?o 火车票给予你了座位,可是你的座位周边是个胖子吗?打呼噜吗?o 买房子时看重了环境,后来却又高楼邻起了,环境破坏了 所有权明确后,产权还要不断被界定和再界定 “所有权不重要”(张五常)吗? 比如土地转成非农用地,不能听凭掌权者,农民有叫价的权利。特别资源的产权问题 无线频道(1959年科斯的研究)。不同于前人认为的先来后到解决办法,科斯认为互相干扰、同时发生。 专利、版权、商业秘密 知识、技能的产权问题 o 小提琴演奏、书法、画法、经济学原理 人力资源:天赋、能力o Barzel 关于美国奴隶制的一项研究o “主动资产”的特征o 人力资本的产权特征 天然属于个人 特别的保护办法 积极利用和消极“利用”上讲小结 稀缺竞争为竞争设置的规则性限制 产权:由社会强制执行的对资源用途的选择权利o 基于财产的一套行为许可或禁止的规范,内容包括财产的使用、收益和转让;o 财产权利的边界(行为的边界)由法律、习俗和道德伦理等社会强制力量确定o “私产”财产权利属于个人 产权与所有权的细微差别:产权从所有权的实际执行中考察权利,把权利安排作为行为的一项限制条件 产权经济分析产权制度与分工和分工水平的关系产权形式的多样性 多数社会都存在着多种多样的财产权利,so从例外看世界 全盘公有化里的“例外”o 1965年批判苏修资料里的透露的信息.比如供应苏联的蔬菜大量是从自留地种下的。o 1967-68年中国文革高潮中的私人经济 绍兴公共厕所的“私人守护”争夺肥料 山东铁路货车上的水果贩 温州的“资本主义”o 1970年代黑龙江建设兵团 自留地 师父的“业余”赚钱门道 “私产神圣”国度里的例外o 公立大学、图书馆和不收费的高速公路 o 国家公园和其他公有设施 o 教堂、教会和慈善团体 o 私人捐赠的公园、船只和飞机o 财政出资,以“国有化”救华尔街 从私人财产到公共财产:一幅很宽的频谱什么是“公共财产”?公共财产 (common property rights ): there is no delimitation or delineation of its use rights to any private party. No one has the rights to exclude others from using it, and all are free to compete for its use.Hence there are no exclusive use rights,no rights to be transferred,and in limited case,no net income can be derived from using common property.共用品(public goods): 如果任何一人对某种商品的消费不会减少它对其他人的供给量,这种商品就是共用品;或者说,就是那些无须追加成本就可以提供给每个人的经济物品o 例如,灯塔o 纯粹的共用品国防、天气预报、思想和信息o 一旦出现“拥挤效果(crowding effects)”,共用品就向普通经济物品转变o 舞台演出(club goods) 一定的范围内没有边际成本。会员制,保证不过超过拥挤的临界值。既在所有权上对成员不排他,也在使用上对其他人不排他。 把”共用品”译成“公共财”或“公共财产”,可能带来误导,因为公共财产不一定就是共用品o 公海里的鱼。临近点是捕捞量是否超过再生能力。o 向天空排放废气 谁提供共用品? 1848年J.S.Mill以来经济学家的理论推测:o (1)因为收费困难,因此只有靠政府以税收资源来投资建设、营运;(2)即使能够收到费,因为灯塔的边际成本近于零,所以也以公营免费为优;o 科斯(1974)起手只问了一个问题:英国历史上的灯塔究竟是谁修建的?o 调查得出的结论:是船主协会在获得皇家特许权后,再转给愿冒风险 的私人投资者修建的。复杂的合约条件下修成的。o 含义:共用品并不一定采用公有财产的制度安排;由实际费用决定经济组织的方式“公地悲剧”及解决之道 现象:空气污染、过渡放牧和捕捞、生态破坏、交通堵塞. Aristotle(1261):“属于最多数人的公共事物常常是最少受人照顾的事物,人们关心自己的东西,而忽视公共的事物”。 Scott Gordon(1954): 研究公海捕鱼 .that everybodys property is nobodys property. 对渔民来说,如果他们今天放弃捕捞海洋里的鱼,就不能保证这些鱼明天还在等他. G. Hardin (1968):Tragedy of the Commono 模式化的约束条件 稀缺资源对所有人开放(open to all),例如开放的牧场 个人从利用公共资源中受益,但仅仅分摊部分的资源成本o 悲剧:“每一个人都被锁在一个迫使他在有限的范围内无节制地增加他自己的牲畜的制度中.毁灭是所有人都奔向的目的地”。模式化的表达:哈丁的放牧博弈: 一块牧地,最优养畜量为L,2人放养,各自为 L/2; 如果2人各养L/2,收益各10;如果两人都过度放牧,收益为0; 如一人放牧L/2,另外1人超L/2,后者收益为11, 前者为-1;反之则反之; 推出来双方的最优策略是一齐超额放牧!公地的悲剧有解吗? I、“怪兽(Leviathan”模式:国有化、国家控制和大政府; “由于存在着公地悲剧,.所以具有较大强制力的政府的合理性,就得到普遍的认可” “铁的政府”,或许是军政府,对实现生态控制是绝对必要的。II、私有化(privatization):将公共资源划为私有 “在自然资源和野生动物问题上避免公地悲剧的唯一方法,是通过创建一种私有财产制度来终止公共财产制度”(R.J.Smith,1981)III、集体行动的逻辑(Olson):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个人理性可能与集体理性一致 小集团的范围 选择性激励(包括强制)公共财产的治理 Elinor Ostrom (1990): Governing the Commons: The Evolution of Institutions for Collective Action 人类怎样解决 CPRs (Common-Pool Resource) 问题?o 即如何使一套资源系统达到流量最大又不损害资源存量和系统本身?o 对前人提出的公地悲剧的解决办法, Ostrom发问:The“only” way? 以大量包含“制度细节”的实例(5000 -10000个案例)研究为基础所有长期存续的CPRs的共同特征: common-pool resources 清晰界定边界(绝不是“open to all”) 规则合乎当地实际情况 集体选择的安排:供给、承诺与监督 治理的行动:有效惩罚害群之马 冲突的解决机制 对组织权最低限度的认可租金与租金耗散理论租金概念 什么是“租金”?o 地租 (land rent)o 准租 (quasi-rent)、经济租 (economic rent)o 租 (rent) Rent is the payment for use of a resource, whether it be land, labor, equipment, ideas, or even money. In economic theory, the payment for a resource where the availability of the resource is insensitive to the size of the payment received for its use is named “economic rent” or “quasi-rent” depending on whether the insensitivity to price is permanent or temporary.(Armen A. Alchian 1987) 如果没有rent,就会公地悲剧。如前苏联计划经济悲剧。租金损耗的理由 如果没有人对公共财产的价值(即租金) 具有排他性的所有权,那么,人们竞相使用这项公共财产,将导致这样的结果:每一个竞相使用者所可以获取的,只不过是在使用这一公共财产时所需要付出的他自己的资源的替代物。因此,获得的奖酬的净值等于零。 回到实例 o 争夺“无主的李子”,最后毁掉树木o 过渡放牧推敲“租金损耗理论” 在公共财产的产权制度下,使用资源不可能获得净收入,因为租金将完全被损耗(rent dissipation) 推敲1:如果租金的减少是损失,人们为什么不采取行动使得租金免于损耗? 推敲2:推测与观察不符合o 在真实世界里,公共财产必有一些租金消散了,但租金完全消散却非常少见。这是因为,当事人为了避免租金消散的结果,采取种种努力保护租金不被消散。符合稀缺性:存量变成流量,称为投资,获得收益。仔细观察真实世界 真实世界里存在多种公共财产,而且公共财产的租金似乎也并没有完全损耗 为什么? o 攫取公共财产的全部租值,受到自然的、体力的和技术的限制o 也受到信息成本的约束o 存在着治理公共财产的法令、习惯或规矩 教室占位 公共交通 公园里的“摆设” 其实,人们一直在努力地尽可能地减少租金损耗。因此,“纯粹”的公共财产在事实上难得发现。公共财产的经济分析 一些资源采用公共财产的制度安排,是因为它可获得的租金低于实施排他性私人产权的成本o 大水面和网箱养鱼 o 在河流与海洋之间洄游的鱼类 o 公海鱼类 如果上述条件严格成立,那么在这种公共财产下的租金损耗,就不算“浪费” 公共财产一定存在租金损耗,但是公共财产的租金完全被损耗的情形还是非常少见,因为人们在 约束下尽可能减少租金损耗 治理公共财产:The only way? 公共财产的治理总表现为对个人行为的直接限制,那么,这种“公产制下的私人行为的许可或禁止”,与私产制(也是对私人行为的许可或禁止)究竟有什么不同? 用实例来思考 o 瑞士高山居民不能在公地多养牛,与他在自己私有的土地里不会多养牛,有什么区别? 把问题一般化:在得到良好治理的公共财产下, 人们的行为与在私产约束下有什么不同?方法论小结 观察那些并存的现象 o 过度捕捞、过度放牧. o 管理良好的公共财产和公共资源 观察那些并存的制度 o 公共财产o 私人财产 o “混合产权” 深入观察和思考,反复推敲租金损耗理论的逻辑 产权经济分析的重点:是什么?为什么?把“好不好?应该不应该?公正不公正?怎么办?”先搁置一边 避免“the only way”的思维模式小结私产与公产 私产(private property rights):个人拥有排他性权利的财产。 公产( common property rights):无权排除他人利用的财产。 共用品(public goods)vs. 私用品 (private goods) 私用品和共用品都可以是私产,也都可以是公产公产下的行为逻辑 那些本身并不是纯粹共用品的经济物品,一旦采用“公有财产”的制度安排,容易引发争用稀缺资源的问题 推断1:公地必定发生悲剧,其租值趋于完全的消散 推断2:公地虽然很容易发生悲剧,但人们总会尽力减少其租值的耗散如果财产不具有个人使用权利的排他性,那就一定存在其他对争用公共资源的个人行为的约束, 譬如国际公约、国家法律和法规、各种团体和组织内的行为规矩、以及习俗等等,以防止公共资源的租值完全耗散。为了理解和解释公产制度下人们的行为,要认真观察所有这些实际的约束, 并考察执行这些约束的有效性 同样的公产制度,可能存在极其不同的治理,因此有极其不同的行为和后果 在真实世界里,私产与公产常常并存;纯粹的私产或公产在实际上很少见租值(rent) 是为利用某种资源(无论是土地、劳动,设备,思想,或甚至金钱)而发生的一种支付 (payment)。在经济学理论上,当资源的可用性对于为利用资源而发生的支付数量不敏感时,这种支付就被视为租值。如果上述不敏感的特性是永久的,就称为“经济租”;如果是暂时的,就称为“准租”。 “租值”与其他为利用资源而发生的“支付”,如工资、利润、专利费、利息等等,到底有什么不同? 租金是从财产权利的角度看世界,“看不见的制度” 就可见了。进一步的问题 我们可以观察到,真实世界里确实存在着得到良好治理的公产能够有效制止成员攫取公产的租值。在此条件下 “公地”并不必定导致“悲剧”,因为公地的租值并不没有完全耗散。 公地与私产,孰优孰劣? 防止租金消耗的情况下,公产与私产有什么不同? Alchain的镇上小剧场:1000人公有的剧院和1000股东拥有的剧院,公产与私产,到底有什么不同?回到Torbel 如果那些共同拥有、自我管理并执行的瑞士高山牧场的某些成员,对务工、移民、进城感兴趣, 要脱离Torbel,他们将面临什么问题?o 他们可自主决定出售、转让自己的农地、牲 畜、住宅和其他设施;o 但是对与其他成员共同拥有的高山林场、牧场、水源、 道路等公共资源,麻烦就来了: 出售、转让给其他成员吗?规则要改 出售、转让给外部人吗?规则更要大改 自动放弃吗?原来可享受的部分权利就白白丢了从使用到转让转让的行为 亚当.斯密:人类是唯一有交易需要的动物 北大荒知青集体宿舍里的“换货” 票证黑市 o 粮票换鸡蛋 o 户口 o 外汇额度o 交通死亡指标 o 学生宿舍的转租 o “闲置的办公室”o 选课权 思考转让(transfer rights) 转让权是真正区别公有制和私有制的重要指标 为什么要转让? o 互通有无? o 通过“不等价交易”而图利? o 交易可以扩大经济规模,从而提高分工程度,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国富论) 人们究竟转让了什么:物,还是对物的权利? 通过rent seeking(寻租)可以看出:rights(使用、收入、转让)的放弃与获取是转让的对象。 使用权与转让权的关系 “相对产权”(relative rights)概念。使用可以排他(against all),但是转让是相对的,行使时候涉及他方的同意。集市现象有关集市的文本知识 从斯密到马歇尔 F. Braudel(1985)Civilization and Capitalism 15Th-18th Century, I-IIIo 着眼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o 集市(the market places):全球普及、古今相似o 商业活动的等级结构 Cortes:西班牙的地方集市(60000人) Hill:非洲集市研究 G.W.Skinner(1964-65):对中国农村集市的研究(村庄社会 vs. 市场社会) 黄宗智(Philip Huang)(1985):华北 小农经济和社会变迁直接观察集市集市现象:普遍而“古今相似” 1982:温州桥头镇纽扣专业市场 1984:东阳的秤杆专业市场 1986-1988:安徽亳州中草药市场 1995:台湾台中市生猪拍卖市场 1996-97:山东淄博柜台交易市场 1998:重访亳州中草药市场 1999:成都红庙子市场(最早的股票市场) 2005:印度集市、日本东京中央鱼市理论概括与分析交易是分工的条件 重述“交易” o 双方或多方的资源专用权有了保障o 各方的个人主观估值(personal worth)有差异 o 自愿的交易通常得到互利的结果 通过交易形成分工 知识、技能和人力资本的专业化 通过交易来协调(coordinate)分工 交易-分工-生产率-减少稀缺性-增长交易为什么要一个场所? “将买方和卖方积聚起来共同决定物品和服务的价格和交易数量的机制” -Samuelson, Economics, p21。 “meeting of supply and demand” -Eucken, (p.283) 科斯对此评论 (“The Market”,P7-8)Economist “deals with the determination of market prices, but discussion of the market itself has entirely disappeared” 可能的原因:在英美等当代西方经济里,初级市场(集市)的重要性大大降低了理解“集市” 转让为什么要经过“集市”?o 个别交易不行吗? o 上门买卖不是很方便吗? o 为什么交易要“集”集中和集聚? 经济学提供过的解释,能不能让我们满意?o 供求均衡 o 成交区间与契约线o 市场:集合了买方与卖方便于展开竞争 o 市场竞争的最基本形式是“要价与出价”交易活动为什么要集聚?交易范式: Competition is neverbuyer against sellerbut always sellers against other seller and buyers against other buyers. A.Alchian 市场:买方竞争“出价高者得”,卖方竞争 “索价低者胜”。 UCLA的交易范式: 给定任何一个初始分配以及人们不同的MUV,交易都可以实现资源的再配置。假定6个苹果都属于甲所有,甲乙之间存在交易互利的空间: 甲出让第6个苹果(牺牲0.5元的享受),乙得到第1个苹果(满足2.00元的),在成交价高于0.5和小于2.00的区间,交易将使双方受益 如果以1.99成交,甲的消费者剩余为1.49=1.99-0.5;乙的为0.01=2.00-1.99 如果以0.51成交,甲方的消费者剩余为0.01,乙方的为1.49= 2.00-0.51问题:究竟是什么力量决定了实际成交价格? (1)如果乙出价1.99,甲手中6个苹果全部愿意出让,可是在这个价位上,乙只需要1个苹果。因此,甲手中6个可卖的苹果之间就要“竞争”满足乙的1个需求量。“赢家”谁属?当然是第6个苹果,因为它索价最低0.59! (2)只要甲方索价0.59,乙对第2个苹果的需求、对第3个、第4个苹果的需求都被激活,因为0.59的代价可满足更大的享受 (3)于是乙的前4个需求点互相“竞争”甲以0.59供应的那一个苹果,“买方竞争”刺激出价上升; (4)当买方竞价超过0.69,甲方卖出第2只;过0.79,卖出第 3只; (5)可是过了0.80的价位,乙不再想买,甲也不再想卖;各方的“竞争”停止“均衡”了。 (6)“市场出清”价位是0.80,甲方卖给乙方3个苹果。在这场交易中,甲的总消费者剩余为 0.80-0.50+0.80-0.60+0.80-0.70=0.6;乙方的总消费者剩余为2.00-0.80+1.60-0.80+1.20-0.80=2.4再问:如果甲方对交易结局还不甘心,他在市场竞争的范围内还有什么机会?扩大交易范围 苹果数量:1 2 3 4 5 6 甲的MUV: 1.00 0.90 0.80 0.70 0.60 0.50 乙的MUV: 2.00 1.60 1.20 0.80 0.40 0.00 丙的MUV: 5.00 4.50 4.00 3.30 2.10 0.60 丁 “丙”“丁”为什么接踵而至?竞争的压力和获得消费者剩余的利益动力 什么时候、什么条件下集聚停止?交易中的“公共域” 使用权界定的清晰是交易的基础,但是一旦进入relative property rights就不清楚了。 从“消费者剩余”谈起 o 个别买家的“需求表” o 意愿支付与实际支付的差额是客观的存在o “消费者剩余”谁属?“生产者剩余”又谁属?买家剩余和卖家剩余不是事先定下的,而是交易过程中、竞争力量的大小差异下形成的。o 实例:2003年我和同学在北大周未文化书市上,买同一本英文词典,分别花费9.70元, 8.00元和6.50元(为什么在同一个小市场上,我的“消费者剩余”是变化的?)由于价格区间中价格是变化的,且意愿支付与实际支付的差额是客观的存在,买家剩余和卖家剩余是竞争力形成的 交易(转让权的实现)中存在尚未界定清楚的“公共域”,从而引发进一步竞争,以争夺交易中的租金交易活动的积聚倾向 买家卖家积聚在一起,互相竞争转让活动中的租金。互相竞争,可是为什么卖、买同样东西的小贩还是聚到一起做生意? 买方当然希望卖方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