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江北区十三五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33178714 上传时间:2022-08-09 格式:DOC 页数:80 大小:726.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江北区十三五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重庆市江北区十三五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重庆市江北区十三五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江北区“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0年)规划编制领导小组组 长:黄翠微副组长:杨子田、童建国、赵庆念、郑大东成 员:陈永飞、姜祖洲、席险峰、游章荣、田学、张彬、冯渝、张杰、周凯、向桥规划编制工作小组组 长:赵庆念副 组 长:陈永飞、白细民成 员:张强、冯伟、祁美富、冯彬、陈光明、辛田军、王飞、刘治江、唐眯主编单位:重庆市江北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参编单位:江西省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时间:二一八年一月1目 录一、前言3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面临形势5(一)江北区概况及“十三五”发展目标5(二)“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7(三)“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分析10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13(一)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13(二)防治的基本原则14(三)规划依据及规划目标17四、地质灾害防治区划19(一)地质环境条件19(二)地质灾害特征29(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37(四)地质灾害防治分区38五、地质灾害防治任务40(一)调查评价40(二)监测预警44(三)综合治理47(四)应急防治50(五)“四重”网格化建设53(六)宣传培训58(七)信息化建设59(八)科技创新60六、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61七、经费保障62(一)资金筹措62(二)资金安排62八、保障措施63(一)加强组织领导63(二)完善制度建设64(三)加强机构建设64(四)加大资金投入65(五)加强科技创新65(六)加强宣传培训66附件:附表1 重庆市江北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一览表附表2 重庆市江北区地质灾害隐患点群测群防规划一览表附表3 重庆市江北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专业监测规划一览表附表4 重庆市江北区地质灾害隐患点销号规划一览表附表5 重庆市江北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工程治理规划一览表附表6 重庆市江北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搬迁避让规划一览表附表7 江北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中心装备配置表一、前言为科学规划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保护地质环境,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障江北区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江北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组织编制江北区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十三五”期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发展的蓝图,是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指导防灾减灾工作,利用公共财政资源,制定防灾减灾政策的重要依据。规划依据:本规划主要参考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2016-2020年)规划纲要和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十三五”规划及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作为相关编制依据,并结合重庆南江地质队以及重庆一三六地质队共同编制的重庆市江北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2015年12月)等报告进行编制。规划对象: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和塌岸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七种地质灾害。规划范围:江北区。规划期限:规划基期为2015年,规划期限为20162020年,分二个阶段:第一阶段-近期:20162018年;第二阶段-远期:20192020年。本防治规划为动态规划,因地质灾害具突发性,规划每年应作相应的调整,并将新发生的灾害点纳入规划。对新发生的地质灾害点首先应建点监测,再根据具体情况对一些危害性大、稳定性差的地质灾害点应采取专业监测、应急处治(临时避险、交通管制、裂缝封填、排水)、搬迁避让或工程治理等防治措施。78二、地质灾害防治现状及面临形势(一)江北区概况及“十三五”发展目标江北区是主城核心区之一,位于长江、嘉陵江交汇处北岸,东南西三面分别与巴南、南岸、渝中、沙坪坝四区隔江相望,北与渝北区接壤。地处东经1062643-1065322、北纬293318-294053之间,东西长42.90千米,南北宽1.49-14.38千米。境内最高点位于义学大山,海拔高度687米,最低点位于御临河与长江交汇处,海拔高度152米。幅员面积为220.77平方千米,户籍人口60.18万人。区辖9个街道:石马河街道、大石坝街道、观音桥街道、华新街街道、五里店街道、江北城街道、寸滩街道、铁山坪街道、郭家沱街道;3个镇:鱼嘴镇、复盛镇、五宝镇。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保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大力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基本建成国内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极核区及重庆高端商贸核心区、现代制造业集聚区、内陆开放门户区、现代化大都市展示区,努力成为全市“科学发展领头羊、民生改善排头兵、社会和谐首善区”,确保更高标准更高质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年均增速10%以上,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续性不断增强。到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10年翻一番,城镇居民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同步,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迈上新台阶,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居全市前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总部经济集聚辐射力显著增强,发展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二)“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回顾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通过国土、财政、交通、建设、农林水利、市政等部门的共同努力与协作,“十二五”期间江北区在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进步等方面作了大量的工作,同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基础地质工作及专业技术支撑情况区国土分局及相关部门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对江北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20122015年分别委托重庆市南江地质队、重庆136地质队等两个相关地质灾害技术支撑单位对江北区进行了2次大面积的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工作,对部分地质灾害点安排了专项资金进行了勘察、设计和治理;通过这些工作查明了全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分布规律,为进一步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奠定了基础。开展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模式,加强了群测群防人员与驻守队员的沟通,取得了良好的群测群防效果。“十二五”期间共出动应急抢险人员260人次,处置各类地质灾害隐患60余起,转移安置300余人,未发生因灾造成的人员伤亡和重大财产损失。江北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很好的成效。2、建立了地质灾害防治管理机构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法律法规的规定和要求,江北区人民政府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地质灾害防灾预案制度、地质灾害速报制度、险情巡查制度及汛期24小时值班制度,工程建设审批实行了建设用地地质危险性评估制度等,地质环境与地质灾害管理已基本步入正轨,管理职能逐步得到加强与完善。3、防治工作初见成效江北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对地质环境保护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江北区严格执行地质灾害防治“四到位”和群测群防“八落实”;建立了适合本区实际情况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四重网格化”体系,对提高基层防治能力、有效防范地质灾害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二五”期间,组织人员参加地质灾害各类培训达3000人以上;处置各类地质灾害隐患60余起,转移安置300余人;应急设备采购5万元/年;搬迁地质灾害涉险户300余人,涉及4个镇(街);工程治理地质灾害点12处,累计投入地灾防治资金1600万元(其中区级资金600万元,三峡库区资金1000万元)。4、存在不足(1)“十二五”地质灾害防治规划任务基本完成,实现了地质灾害的治理与搬迁目标,但还存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后期维护不到位现象。(2)江北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经费投入不足,地质灾害防治资金仍不能满足当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3)地质灾害防治实行属地管理,部分群测群防员年龄偏大,文化层次较低;镇(街)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人员专业技能较差;监测手段主要通过目视、贴玻璃片等简易方法,效果较差,不能很好的对地灾点进行准确监测。部分镇(街)分管地质灾害领导变化频繁,不利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更好的管理。(4)受地质灾害影响的农村居民点居民受土地权属调整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制约,搬迁难度大。(三)“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分析截止2015年12月底,全区共排查出地质灾害点总数为58个。经2017年汛前排查,共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65处,其中滑坡49处,危岩12处,库岸3处,不稳定斜坡1处,泥石流、水石流、地裂缝等未发现,受威胁人员735户2000多人,潜在经济损失约7379.6万元。江北区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减灾防灾做出了很大贡献。目前在地质灾害防治和地质环境保护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灾害点分布广泛江北区地处长江和嘉陵江的北岸,沿江分布呈“s”形带状。江岸线全长约103公里,多为漫滩阶地、岩质陡崖等构成,总体地形北东高、南西低,地表水由北东向南西汇集两江。受地质构造及河流冲刷等自然因素作用,沿江岸坡高陡,地质灾害发育,是崩塌、滑坡的主要多发带,尤其是三峡库区三期试验性蓄水达到175米,汛前又开始退水,水位升降极易诱发地质灾害。因地质灾害具有隐蔽性、突发性和破坏性,一旦发生,防范难度大,社会影响大,全区地质灾害防治任务艰巨。2、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地质灾害仍将呈长期高发态势降雨是诱发江北区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之一,据气象部门预测,未来江北区强降雨等极端气候事件增多,强降雨过程将诱发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未来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地质灾害仍将呈高发态势。3、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三峡库区地质条件复杂,长江及其支流切割强烈,属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库区在移民迁建、城镇化、工业化建设过程中高切深挖现象较为普遍,对地质环境扰动破坏强烈,极易引发地质灾害。部分边坡治理工程受后期管理维护不当、施工质量欠佳等影响,边坡变形失稳现象屡有发生,安全问题渐显突出。三峡水库蓄水后,存在30米的消落带,库岸再造不可避免且难以预测,地质灾害防治形势仍不容乐观。4、工程建设活动引发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依然严峻江北区属于低山丘陵城市,城区人口稠密,随着两江新区开发、建成区外扩、园区开发、交通及水利等建设力度的加大,工程建设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时有发生,防灾形势依然严峻。5、地质灾害防灾能力与水平还有待提高“十二五”期间,国家投入大量资金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库区各区县防灾能力得到了提升,但专业人员配置仍有待加强。专业人员缺乏、专用设备差等现象较为普遍。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普遍存在人员落实不到位、应急处置装备差、技术手段落后、通信设备不足等问题,防灾救灾能力与水平还有待提高。6、矿山开采遗留问题江北区近年来通过政策、市场等措施关停了数十家矿山,但由于区内采矿历史悠久,加之政策关闭,五宝镇、复盛镇等区域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破坏尚未得到有效恢复。7、新形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提高气象、地质、地震灾害防御能力。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加快建立地质灾害易发区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应急体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及我市城镇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了新任务和新要求,只有坚持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加大投入才能满足新形势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需要。三、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规划目标(一)防治规划的指导思想以中共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市委四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中央人口、资源、环境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坚持 “以人为本”、“预防为主”、“严控增量,减少存量”、“搬迁避让与工程治理相结合”、“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指导思想。紧密结合江北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目标和要求,以预防突发性地质灾害为重点,以群测群防为主要手段,采取预防与避让、治理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依靠科技,强化全社会参与,建立健全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防治体系和应急体系,全面提升江北区应急避险、快速救援和应急处置能力。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协调持续发展。(二)防治的基本原则1、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地质灾害防治事关民生,责任重大,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放在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首位,把受地质灾害威胁群众脱险、改善人居环境作为地质灾害防治重心。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各方参与、全社会防治,最大限度减轻和避免灾害造成的损失。2、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增强防灾避灾意识,变消极被动的应急处置为积极主动的防灾减灾,是开展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根本。强化地质灾害工程治理与搬迁避让是全面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保障。在地质灾害调查基础上,按照“预警到镇(街)、预案到村、责任到人、有效避险”的要求,建立健全群测群防、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提高应急避险和快速救援处置能力,应急避险、搬迁避让和治理相结合,使地质灾害防与治协调统一。3、统一领导、协调管理按照“谁引发,谁治理”、“谁受益、谁参与的原则”,在区政府的领导下,在国土、交通、水利、建设、教育、气象、市政、安监等相关部门的协调与配合下,按照职责范围分级分部门做好各自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区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其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与监督的作用。4、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江北区地形起伏大,地质灾害范围广,防治工作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突出重点。重点抓好突发性地质灾害、地质灾害多发地区、重点工程区及重点时段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以及已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应急避险、治理与搬迁避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5、统筹规划、综合治理综合考虑江北区地质灾害的发育特点,全面规划,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与功能区建设、环境保护、下山脱贫、新农村建设等密切结合,从实际出发,整合社会资源,充分调动各方参与防治的积极性,帮助山区群众脱险、脱贫,改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6、动态管理、经济高效在实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和治理工程过程中,适时检查评估防治工作成效,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工作部署,实施动态管理,争取防灾减灾效益的最大化。7、科技创新、注重成效深化认识,深入研究,应用新理论、新思路总结研究地质灾害发生、发展、演变规律及成因机制;积极采用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防治地质灾害,在实践中建立适合江北区地质灾害防治的科技创新体系和技术标准,实现地质灾害防治规范化、科学化。加强高新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水平与实效。(三)规划依据及规划目标1、规划依据本规划主要以重庆市江北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及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作为相关编制依据,并结合重庆南江地质队及一三六地质队联合编制的重庆市江北区地质灾害排查报告(2015年12月)等报告进行编制。2、规划目标(1)全面建立健全江北区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将整个管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使人为引发地质灾害日益突出的趋势得到有效控制。使整个管理工作形成有法可依、上下有序、步调一致、协同作战的局面。(2)强化地质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完善地质环境监测站硬件设备,逐渐充实专业技术人员,从专业技术上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进行业务指导。(3)继续大力推进以群测群防为主、专业监测为辅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预报网络,继续大力贯彻地质灾害防治“四重网格化”管理机制,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群测群防员、片区负责人、驻守地质队员、地环站工作人员的防治工作职责,实现对江北区地质灾害的有效监控。(4)加强重点区域及重大灾害点的防治工作,依据灾险情的轻重缓急及分期搬迁和工程治理的经济效益对比,对纳入规划防治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综合防治,有效控制区内地质环境日益恶化的趋势。(5)完善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重点防治区镇(街)、职能部门、村组级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培训。加强各部门之间的相互协作,增加地质灾害应急、防灾演练和地质灾害气象预警工作。(6)完善江北区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保障对地质灾害监测信息的采集、存储、传输、处理及成果发布等全过程的有效管理与监控。健全区级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和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向社会提供地质灾害信息服务。(7)全区纳入地质灾害治理的点应开始(完成)进行治理,全区纳入搬迁避让的地质灾害点逐步实施搬迁;全区其余地质灾害点应建立完善的群测群防监测体系,并继续实施与土地整理、巴渝新居、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退耕还林、金土工程、精准扶贫和救灾等相结合的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四、地质灾害防治区划全区幅员面积220.77平方公里,本规划依据已有地质灾害调查资料,结合地形地貌、岩土类型、地质构造、水文地质及人类经济活动等因素对全区进行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在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基础上,结合全区经济社会及总体发展规划,对全区地质灾害防治进行分区。(一)地质环境条件1、地形地貌由于受长江及地质构造的控制,区内地形地貌为长江河谷丘陵地貌及长条状低山地貌,大多为“坪”、“丘”、“谷”、“坝”。以浅丘陵为主,海拔为160686m之间,总的趋势是东侧高,西侧低。东部以背斜低山为主,间夹中浅切丘陵;受川东平行岭谷区的制约,构成铁山坪、环山、义学大山三条狭长山岭,区内低山主要为铁山坪和义学大山686.4m,以区内东北角的御临河河口处长江江面海拔150m为区内最低侵蚀基准点。丘陵是区内分布最广的一种构造剥蚀地貌,而浅丘及坦坝相对高差小于50m及20m,后者坡度小于10,崩塌及滑坡出现较少,且规模极小,可以认为基本上无地质灾害,是人类活动的主要场所。河谷分布在长江、嘉陵江两岸,是流水作用的特定产物,是区内重要的地貌单元。手地质构造及河流冲刷作用,岸坡高陡,地质灾害发育,是崩塌、滑坡的主要多发地带。区内仅在西部有阶地零星分布,分布面积小,分别为嘉陵江级阶地、级阶地。级阶地分布于石子山,级阶地分布于冷冻机场。详见地貌分类简表。表4-1 江北区地貌分类简表一级二级三级地貌特征侵蚀构造及构造剥蚀地貌低山低山山麓低山边坡坡脚,岩层倾角75左右,坡脚4060左右,相对高差100250m的同向单面斜坡。容易发生崩塌于坡脚形成崩坡积物,遇地表水或降雨易产生滑坡。丘陵深丘斜面深丘多位于岩层倾角稍陡的背斜翼部,常由J1-2zJ2x地层组成,丘坡明显不对称,主丘坡与岩层同向。单面深丘坡肩常为厚层状砂岩盖层,其下为泥岩软基,坡陡、岩层倾角平缓,相对高差大于100m,是崩塌易发地带。中丘斜面中球相对高差50100m,特征同斜面深丘。单面中丘相对高差50100m,特征同单面深丘。丛状浅丘岩层倾角一般较缓,丘包形态较完整,不规则,参差不齐,为水流纵横强烈侵蚀所致。浅丘舒缓浅丘多见于岩层倾角平缓的上沙溪庙组砂岩分布区,丘包浑圆,坡角小于20,高差25m左右,丘谷开阔、平缓。丛状浅丘相对舒缓浅丘而言,坡度较陡,高差悬殊,丘包密集,多出现在泥岩分布区,岩层倾角稍陡。坦坝冲积坦坝由冲积形成,坡度小于10,相对高差小于20m的带状平坦地带。剥蚀坦坝多出现在倾角平缓的砂岩分布区,由长期侵蚀夷平而成,特征同冲积坦坝。侵蚀堆积地貌河谷漫滩沙滩砂粒组成的河漫滩、河心滩,包括局部及支沟口淤泥,亚粘土层等。砾滩卵、砾石组成的显滩、心滩,多出现在堆积岸的迎水一方。岩滩由基岩(砂岩、泥岩)组成,多出现在河床侵蚀岸,而常形成长大滩面。乱石滩崩坡积、残坡积、人工堆积和块石、碎石、亚粘土、垃圾等组成,坡度一般在25左右。阶地堆积阶地由古河流冲积卵、砾石、亚粘土堆积层的丘包或平坦地。侵蚀阶地由土河流侵蚀基岩形成,具有明显台阶状的平坦地段,常有崩坡积物,人工堆积等覆盖其上。岸坡古、今河流冲刷侵蚀岩石形成坡度较陡的谷坡,外动力地质作用强烈,崩塌、花瓶等斜坡变形极易发生。谷坡残丘河谷地貌经后期外动力地质作用改造,破坏后残留的丘包,多具丛状中、浅丘特征。水域长江区内全长48.16km,多年平均流量1.15104m3/s,最大流量8.57104m3/s,最小流量为0.277104m3/s,两者变幅近40倍;江面平水期宽500600m,汛期为8001200m。嘉陵江区内全长19.36km,多年平均流量0.214104m3/s,最大流量4.46104m3/s,最小为0.02104m3/s;江面宽300400m,汛期500600m。2、地层岩性区内出露的地层为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中统雷口坡组(T2l)、上统须家河组(T3xj);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下沙溪庙组(J2xs)、新田沟组(J2x)、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消停珍珠冲组(J1z)及第四系全新统土层(Q4)。区内地层由新到老列表如下。表4-2 江北区地层简表界系统组厚度代号岩 性岩组新生界第四系全新统0-10Q呈灰黄色、黄褐色:成份为砂、砾石层及粉质粘土夹块石层,结构松散,一般厚度在1-10m。分布在河流两岸及山地斜坡地带。松散岩类中生界侏罗系上统蓬莱镇组100-200J3p棕红色泥岩与黄灰、灰白色岩屑石英砂岩互层。软弱粘土岩为主的岩组隧宁组400J3sn紫红色、棕红色泥岩为主,上部夹紫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底部为砖红色砂岩。中统上沙溪庙组150-450J2s紫红色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上部有鲜红色砂岩及泥岩夹层,与砾岩透镜体,底部一层砂岩称“嘉祥寨砂岩”。下沙溪庙组320-410紫红色泥岩夹砂岩,顶部为黑色至黄绿色“叶肢介页岩”,底部为“关口砂岩”。新田沟组70-120J2x上段为长石岩屑石项砂岩夹页岩,泥岩及介壳砂岩;下段中-厚层岩屑石英砂岩夹页岩及泥岩。下统自流井组80-120J1zl紫红色泥岩为主,中下部夹砂质灰岩,介壳灰央,底部局部含赤铁砂,下部夹白色灰英砂岩。珍珠冲组150-200J1z灰色薄-中厚层石英粉砂岩夹泥岩,砂质页岩及薄煤层。由北往南,页岩减少,泥岩、矾岩逐渐增多。三叠系上统须家河组350-700T3xj灰岩为主,夹泥页岩及薄层煤层,可分为六段;东部厚度小,几乎全为砂岩,含铁高,不易分段。软硬相间岩组中统雷口坡组450-630T2l灰岩,白云岩为主,底部为含钾,凝灰质粘土。碳酸盐岩类下统嘉陵江组575-990T1j分四段:一、三段以灰岩为主;二、四段以白去岩与盐深角砾岩为主,第二段中夹有黄绿色页。3、地质构造据多旋迴槽谷说分区,江北区处于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陷褶束、华蓥山穹褶束东部(即四川盆地东部),五里店溉澜溪以西属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以东属宣汉-重庆平行褶皱束。构造上属川东弧形褶带,构造线方向主要为北2045东,构造形式为隔挡式,背斜紧密,向斜宽缓,以褶皱为主,少见断层(见构造刚要图)。褶曲呈狭长而不对称紧密产出,相对背斜窄,向斜宽,背斜有倾伏,向斜有翘起之产状,褶曲走向上有弧形弯曲。区内一级背斜3条由西向东产出:龙王洞背斜、铜锣峡背斜、明月峡背斜,次级背斜3条有沙坪坝背斜、环山背斜、龙兴场背斜。区内向斜和背斜相间产出,由西向东依次有4条一级向斜:金鳖寺向斜、重庆向斜、广福寺向斜、大盛场(石船)向斜,有1条次级背斜:石坪场向斜。区内断层主要分布于紧密背斜近轴部,性质均为走向道冲断层,位于铜锣峡背斜东翼近轴部位置,罗汉洞两侧发育两条间距300m350m平行断层,走向N26E,倾向116,均想北延伸出境。清灵寺断层F1(西侧断层):正断层,境内长3.1km,断层倾角65,72,发育在T3xj6地层中,破碎带宽1.0m。高坎子断层F2(东侧断层):逆断层,境内长约7.0km,断层倾角70左右,上盘地层为J1z1,下盘地层T3xj6,断距70m左右。具有断层崖现象。图4-1 构造刚要图4、地震及新构造运动在历史上,重庆市周围小地震频繁。据记载,1854年11月24日,距重庆65km的南川区南平镇(原南川县)发生里氏5.5级地震,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间发生小地震27次,最大震级为4级,近期地震频繁,1989年9月9日重庆的江北区发生4.24.3级地震,同年11月20日江北区统景镇发生5.25.4级地震,距离约40km外的重庆主城区有震感。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以及2013年4月20日,雅安7.0级地震,重庆市震感较强烈。依据中国地震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及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区内抗震设计烈度为度,设计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重庆地区新构造运动衣不均衡间歇性抬升为主,在两江沿岸断续分布多级陡崖与阶地,这些陡崖底部标高可与及阶地标高大致对应,说明陡崖的分布于江河的冲刷切割具有密切的相关性。5、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的赋存条件区内地下水的分布、埋藏、运移特征与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形地貌以及水文切割程度密切相关,各含水层、隔水层的展布受地质构造的严格控制,岩体的空隙、裂隙以及岩溶系统是地下水赋存的场所。区内雨量充沛,地表径流丰富,是地下水获得补给的有利条件,但降雨在时间上极为不均匀,故地下水的季节性变化相当明显。砂岩为含水岩组。因所处地貌部位不同,含水量差异较大。(2)地下水的类型划分区内水文地质条件复杂,根据含水介质特征,可将地下水分为以下五类。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零星赋存于区内长江沿岸的滑坡、崩塌体内,以及阶地、漫滩中。松散堆积层结构松散,孔隙发育,为该类水提供了良好赋存条件。但含水介质由砂岩(粉质)粘土、碎块石组成,其物质成分、结构、厚度变化以及分布面积决定松散层透水性及含水层均差,且分布不均匀,因此区内泉水(井)稀少,流量一般小于0.1/s,单井涌水量小于100t/d。基岩裂隙水赋存于区内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下沙溪庙组(J2xs)、新田沟组(J2x),中下统自流井组(J1-2z),下统珍珠冲组(J1z)地层中。岩性以砂岩和泥岩不等厚互层为主及少许薄层生物碎屑灰岩。按其地下水的赋存特点进一步可分为红层砂岩裂隙水及泥岩风化带网状裂隙水,前者主要赋存赋存在砂岩中,后者赋存在泥岩风化带中。相对而言,砂岩石含水层,你演示隔水层。据本次调查,该类水分布广泛,水位一般埋藏较浅,多沿沟谷砂、泥岩接触面出露,但富水性差,极不均匀。泉(井)水量在0.10.25l/s之间,水质以HCO3-Ca型为主,矿化度0.5g/L,PH值7.57.6,侵蚀性CO2和SO42-含量低,对混凝土一般不具侵蚀性,但Fe、Mn例子含量普遍超标。碎屑岩层间裂隙水主要出露在三叠系须家河组(T3xj)地层中,该层砂岩多形成单面山地形,砂岩为中-粗粒结构,具有一定的孔隙度,裂隙较发育,且厚度大,延伸远,分布稳定,有着良好的储水空间,故此层砂岩为天然含水层。由于含水岩组中砂岩和页岩相间或顶、底板被隔水层泥岩夹持,且地形有力,所以具有承压性质。据调查,该类型水富水性较好,受岩层产状、构造裂隙、岩性等因素影响,泉(井)水量一般0.20.24l/s,单井涌水量100500t/d,但受季节性降雨的影响较大。碎屑岩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水该类水赋存于区内雷口坡组(T2l)地层中,岩性多为灰岩夹页岩。含水岩组在区内多以反向坡单斜层出露,分布面积狭窄,岩溶不发育,以溶蚀裂隙为主,补给条件差,水量贫乏。碳酸盐岩类岩溶水该类水赋存于区内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T1j)地层中,岩性以灰岩、白云岩为主夹薄层生物碎屑灰岩、泥岩白云岩。在地貌上为岩溶槽谷,槽谷中岩溶较发育,个体形态主要为落水洞、暗河等。但富水性差异较大,且受槽谷封闭状况及补给区大小的影响,地下径流模数为36l/skm2。(二)地质灾害特征1、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重庆市江北区以低山和丘陵为主,局部为平坝区。区内低山具有地形起伏大,河谷深切的特点。南部边界由嘉陵江、长江划定,两江河谷形成过程中孕育了大量的滑坡、危岩、塌岸。区内降雨具有集中,强度大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规模的扩大,人类工程活动加剧。以上因素为地质灾害的形成造就了特殊的地理环境。区内地质灾害可分为以下基本类型,即滑坡、危岩(崩塌)体、不稳定斜坡和塌岸。根据重庆市江北区2015年地质灾害排查报告(重庆南江地质队、重庆一三六地质队)成果资料及2017年汛前排查,并进行针对性调查核实具有一定规模和危害程度较大的地质灾害点有65处(见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其中滑坡49处,危岩12处,库岸3处,不稳定斜坡1处。五宝镇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7处(其中滑坡23处,不稳定斜坡1处,危岩3处);复盛镇共发育地质灾害点6处,均为滑坡;鱼嘴镇共发育地质灾害点4处(其中滑坡3处,危岩1处);郭家沱街道共发育地质灾害点4处(其中滑坡2处,危岩2处);石马河街道共发育地质灾害点7处(其中滑坡4处,危岩1处,塌岸2处);铁山坪街道共发育地质灾害点6处(其中滑坡5处,危岩1处);寸滩街道共发育地质灾害点6处(其中滑坡3处,危岩1处,塌岸2处);大石坝街道共发育危岩地质灾害点1处;观音桥街道共发育地质灾害点2处(其中滑坡1处,危岩1处);五里店街道共发育危岩地质灾害点1处;江北城街道共发育危岩地质灾害点1处。2、地质灾害经济损失估算根据地质灾害的规模及威胁人数,威胁固定资产总和进行综合确定,目前区内65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735户2000多人生命安全及学校、公路、铁路及厂矿等重要工程设施,威胁财产达7379.6余万元。3、重大地质灾害隐患点(1)唐郭路沿线危岩基本概况:发育3-4级不连续陡崖,危岩645块,孤石1282块,不稳定边坡1个,其中稳定性较差的危岩体有97处,主要危及周边农房、望江医院、石油机械厂、莲花寺、铜锣峡温泉、望江温泉及沿线餐馆、门面等房屋约53914.3平方米,常住人口约948人,以及过往817公交车、社会车辆、滚装船码头货运车和行人等安全。一旦发生灾险情,极易造成群死群伤,同时直接影响郭家沱片区群众及机关企事业单位4万余人正常的通行和生产生活,直接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难以估量。治理规划:依据重庆市公路管理条例第十三条“公路沿线边坡以及周边的地质灾害防治由公路管理机构负责,其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防治依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等法规规定执行。”的规定,区交委作为交通主管部门,全面负责唐郭路沿线危岩等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计划按2017年、2018年、2019年度分3个批次进行,第一批(2017年度)应急工程治理 25处,第二批、第三批工程治理依据专业监测数据,通过分析对比,确定需要治理的危岩体。专业监测规划:由区国土分局负责委托专业单位对唐郭路沿线2017至2018年度45处(其中25处为应急治理点)危岩(孤石)开展应急专业监测。(2)五宝镇下湾村1-4社不稳定斜坡基本概况:五宝下湾1-4社不稳定斜坡位于江北区五宝镇下湾村,地理坐标:北纬= 29.595578,东经=106.806138,H=165250m。该斜坡长约1.6km,宽50-100m,斜坡坡度23,不稳定斜坡里包含两处滑坡,分别为坐房滑坡和塘坊滑坡,该斜坡主要受降雨和库水位的影响,主要影响对象为斜坡内的居民58户246余人。形成原因:该斜坡多为泥质库岸,斜坡坡度大,受江水侵蚀、降雨等多种因素影响,多年来该斜坡一直处于蠕滑状态。受2008年以来三峡库岸175米试验性蓄(退)水影响,该斜坡坡面已出现多出现多条裂缝,坡上建筑物及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等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库岸达到175米水位后,该 岸坡变形明显加剧。暴雨季节、三峡库区三期蓄水、退水期间极易发生滑坡,危及江边几十户群众、远舟生态园、航道、车辆行人的安全。稳定性、发展趋势及险情评估:该不稳定斜坡,目前稳定性较差。如果不及早重视,采取措施,这些不稳定斜坡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很可能继续发展,形成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灾害一旦形成,其危害巨大、治理困难,因此应及早采取植树造林、地表排水等工程措施,防止不稳定斜坡的发展,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蔓延。(3)五宝镇下湾村15社沙溪口滑坡滑坡概况:该滑坡位于五宝镇下湾村沙溪口长江与一水沟交界处,地理坐标:北纬= 29.795672,东经=106.576125,该滑坡一直处于蠕滑状态,群众住房地坝及公路下沉开裂,受三峡库区三期175米试验性蓄(退)水影响,地坝及公路变形加剧,尤其是客运码头路基受江水浸泡及侵蚀影响,路基部分已经悬空,危及约15户60人生命财产安全。形成原因:该滑坡坡度较大,为土质滑坡,受江水侵蚀、降雨等多种因素影响,多年来该斜坡一直处于蠕滑状态。受2008年以来三峡库岸175米试验性蓄(退)水影响,该斜坡坡面已出现多出现多条裂缝,坡上建筑物及农田水利设施、道路、码头等已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尤其是库岸达到175米水位后,变形明显加剧。暴雨季节、三峡库区三期蓄水、退水期间极易发生滑坡,危及江边几十户群众、码头、车辆行人的安全。稳定性、发展趋势及险情评估:该滑坡目前稳定性较差。如果不及早重视,采取措施,滑坡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很可能继续发展,形成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灾害一旦形成,其危害巨大、治理困难,因此应及早采取植树造林、地表排水等工程措施,防止不稳定斜坡的发展,预防地质灾害的发生与蔓延。(4)望江工业公司温泉危岩危岩概况:望江温泉危岩位于重庆市江北区望江厂附近,危岩体下方为望江温泉城、唐复公路,公路下方坡脚为长江,地理坐标:北纬= 29.582855,东经=106.663448。该危岩体范围总长度350m,呈南北沿陡坡走向展布,后缘高程205m-258m,前缘高程192-205m,前缘崩落区最底高程为185m,该危岩已治理部分危岩体及危石。主要威胁对象为危岩下方的车辆、行人、公路及房屋、居民、游人等。形成原因:危岩体的形成从地质构造来说,是与新构造运动后期的外部营力改造密切相关,一方面地壳抬升,江水下切,形成“U”形沟谷,斜坡下部长期受河流冲蚀掏空而发生崩塌,崩积物直接堆积于河流岸坡坡地带,经河流搬运后,其下部又直接受河流的冲蚀破坏,如此反复,推进斜坡向后变形破坏,导致两岸卸荷回弹,发生拉裂、变形,随着变形时间增长,张裂隙逐渐向深部扩展,岸坡势能不断累积,达到阀值时必然是斜坡向不稳定方向发展,势能最终释放。另一方面人类工程活动破坏了斜坡的坡体结构,使岩体内部应力重分布,形成危岩体失稳的控制性结构面。危岩体的基座特征:区内为T3xj地层,岩性为厚层状砂岩夹薄层状泥岩,厚度较大硬质的砂岩易形成陡崖,软质泥岩和中风化中-厚层状砂岩为危岩的基座;因差异风化,泥岩逐渐风化剥蚀形成岩腔,为陡崖带上部危岩体稳定性影响的重要因素。稳定性、发展趋势及险情评估:通过野外地质调查,该处危岩体由于岩层面及构造裂隙面的切割,造成危岩体整体较为破碎,由于差异风化,致使发育的软弱夹层形成凹岩腔,这更使危岩体存在不利的块体,在暴雨等工况下定性判断为处于欠稳定状态。通过野外详细调查并结合该处危岩体发生落石的历史,定性判断该处危岩体整体虽未失稳,但存在局部失稳或局部掉块的极大可能性。(5)复盛镇华山村2社大坟嘴滑坡滑坡概况:该滑坡位于复盛镇华山村2社,地理坐标:北纬=29.663314,东经=106.830390;前缘为御临河,滑坡危及坡脚12户28人生命财产安全及道路。目前滑坡体导致坡上道路局部沉降,受降雨及河水影响,滑坡有进一步下滑的趋势。形成原因:滑坡区独特的坡体结构特征,在前缘临空的情况下,坡体岩层裂缝较发育,持续降雨致使雨水入渗坡体,岩层面之间结合力降低,不利于滑坡的稳定。稳定性、发展趋势及险情评估:危岩目前处于欠稳定状态,若遇降雨特别是连续降雨时,岩层结合力和抗剪强度降低,直接影响和加剧危岩的变形破坏,危岩失稳或局部崩塌的可能性极大,直接威胁坡脚下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目前,该危岩正在进行工程治理。(6)马井村农民新村滑坡滑坡概况:马井农民新村滑坡位于江北区五宝镇马井农民新村3社,地理坐标:北纬=29.616667,东经=106.833652,类型为顺向岩质滑坡,其平面形态呈弧型,前缘高程343344m,后缘高程356m,强变形区滑体纵长约55.0m,平均宽度约20.0m。危岩危及坡脚10人生命财产安全及道路。受降雨影响,危岩有进一步崩塌的趋势。形成原因:坡体主要为砂岩,发育有两组剪切裂隙,岩层与滑坡顺向,岩层倾角小于坡角,岩层极易沿层面发生滑动,裂隙切割岩体,易发生楔形掉块,坡体前缘陡坎临空面,滑坡在持续降雨或暴雨工况下坡体上方孤石和滑体极有可能发生滑坡和局部崩塌。稳定性、发展趋势及险情评估:危岩裂缝张开、水沟排水不畅等,若遇降雨特别是连续降雨时,岩层结合力和抗剪强度降低,直接影响和加剧滑坡的变形破坏,危岩失稳或局部崩塌的可能性极大,将直接威胁坡脚下方11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威胁资产约300万元。(三)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江北区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中易发区、低易发区三类,同一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区根据不同条件划分为不同的亚区(附图1、附表2)。1、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区)高易发区主要分布于4个片区:唐郭路沿江地带灾害高易发区((1)、明月峡背斜核部呈带状高易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2)、糖坊湾-深田湾地质灾害高易发区(3)、五宝镇东侧沿江地带条带状高易发区(4)。地质灾害高易发区面积为5.850km,占全区面积的2.65%。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3处,面密度约为2.222个/km2。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区)中易发区主要分布于7个片区:石马河-庙溪咀地质灾害中易发区1,江北城街道地质灾害中易发区2,唐郭路地质灾害中易发区3,明月峡背斜西翼地质灾害中易发区4,明月峡背斜东翼地质灾害中易发区5,五宝镇塘坊湾-塘湾地质灾害中易发区6,五宝镇红花碛御临河地质灾害中易发区7。地质灾害中易发区面积为13.360km,占全区面积的6.05%。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14处,面密度约为1.048个/km2。3、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主要分布于2个片区:大石坝-复盛地质灾害低易发区1五宝地质灾害低易发区2。地质灾害低易发区面积为201.5601km,占全区面积的91.30%。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内共有各类地质灾害隐患点38处,面密度约为0.188个/km2。(四)地质灾害防治分区根据本区地质灾害发育情况及地质灾害危害性,将江北区分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和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B),见江北区地质灾害防治分区图。1、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A)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约90.375km2。规划纳入灾害点总数为47个。其中,A1位于区西侧,沿长江分布,主要包括江北城街道、华新街街道、寸滩街道和石马河街道面积21.31km2,本区纳入规划治理的灾害点有12处,其中工程治理3处,群测群防7处,搬迁避让1处,销号1处。A2位于主要为黑石子村,面积6.075km2,本区纳入规划治理的灾害点有2处,群测群防2处。A3沿江分布,主要包括郭家沱街道和唐家沱街道沿江区域、马鞍山村和胜利村,面积12.66km2,主要为郭家沱村沿江地段以及望江工业公司沿江段,本区纳入规划治理的灾害点有10处,其中工程治理2处,群测群防2处、搬迁避让1处、专业监测2处,销号3处。A4沿江分布,主要包括鱼嘴镇大坝村、石岭村和埝坪村,面积3.93km2。A5位于区东侧,沿长江分布,主要包括五宝镇下湾村、干坝村、院子村、马井村和新三村、复盛镇天池村、石庙村,面积33.6km2,本区纳入规划治理的灾害点有27处,其中工程治理3处,专业监测2处,搬迁避让6处,群测群防15处,销号1处。A6主要包括复盛镇秋坪村、银盆村、庙坝村和华山村,本区纳入规划治理的灾害点有5处,其中工程治理3处,群测群防2处。2、地质灾害一般防治区(B)地质灾害次重点防治区总面积约108.94km2,中纳入规划地质灾害点有13处,搬迁避让点3处,工程治理2处,群测群防点4处,销号4处。五、地质灾害防治任务(一)调查评价1、地质灾害核查排查(1)为及时、全面、准确掌握地质灾害隐患点动态变化情况和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建立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三查”制度。(2)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汛中巡查、汛后核查是群测群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江北区政府为主导、乡(镇)为主体、村(组)为基础,坚持群众自查与专业调查结合,每年由江北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会同住建、水利、交通、教育、电信、电力、发改委等部门在不同时期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汛前调查a、汛前调查是指在上一年度汛后核查的基础上,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分布、类型、规模、特征、威胁范围和对象、稳定性和危害性及防治措施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分析。b、汛前调查的主要内容:一是对登记在册的所有地质灾害点受威胁的人口(户籍人口和实际居住人口)、监测预警、各级防灾和监测人员等变化情况进行调查,有变化的要重新核定调整;二是对稳定性差、危险程度高、威胁人员较多的重要地质灾害点组织专业技术调查;三是对登记在册的隐患点的稳定性和危险性加重的,以及发动群众自查发现的新的隐患点(包括临时居住工棚),要组织专业人员实地调查,并逐一落实监测等防治措施。c、汛前调查应在每年的5月底前完成,编制地质灾害汛前调查报告,向本级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报告。汛中巡查a、汛中巡查是指在汛期由各级政府及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基层组织组织人员对辖区内地质灾害防治措施落实情况、地质灾害险情等进行巡回检查活动。b、巡查主要内容:一是年度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的编制和执行情况;二是组织保障和防治责任制落实情况;三是值班值守、监测预报、宣传培训、应急演练、应急队伍建设等各项具体防治工作开展和落实情况;四是实地检查辖区内易发区域和重点区段。重点检查值班、监测、巡查、速报、“两卡”发放等记录和台帐;监测、报警和通讯等设备运行情况;应急处置程序的有效性、应急转移路线和临时安置场所的安全性、避险标识和警示标牌的齐全性以及防灾责任人和监测人对辖区隐患点、监测报警、应急处置程序等熟悉掌握程度。c、汛中巡查在6月1日到9月30日之间实施,实行定期和不定期巡查。非汛期每周定期巡查一次,汛期每周定期巡查不得少于两次,一般安排在7月上旬和8月中旬;不定期巡查视雨情水情和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等情况适时开展。d、每次巡查要有书面记录(附件),并建立巡查工作台帐。巡查发现的险情应及时处置和报告,对存在的问题必须责令限期整改。巡查结束后应向上级书面报告情况。汛后核查。a、汛后核查是指在经历一个汛期以来对地质灾害的动态变化情况(包括地质灾害点数量、威胁范围和对象等等)进行核对排查,为下一年度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数据。b、核查对象:一是已登记在册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对照上一年度汛后核查和本年度汛前调查情况,逐点将变化情况逐一记录填表;二是对汛期发生的地质灾害灾情险情,开展受灾情况核查和技术调查;三是对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应急预案执行情况和群测群防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核查。c、汛后核查工作在乡(镇)、村(组)排查的基础上,由江北区国土资源管理分局组织相关部门和技术人员进行认定。d、发生灾情险情的核查以月报和应急调查为基础,一是查明灾情险情点的持续发展情况,已进行应急调查的,要进行跟踪调查。登记在册的点出现灾情险情的,在进行技术调查的基础上,重新调整防灾措施;新发生灾情险情不在册的点,要通过调查界定是否是地质灾害、是否列入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管理等,列入新的地质灾害点管理的,要逐点落实防灾措施。二是查明地质灾害发生的起数、人员和财产伤亡受损情况、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包括损毁房屋和农田等等)。e、凡汛后核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情况出现变化的,必须重新修改相关基础数据,落实监测、群测群防、防灾预案等各项措施。重大事项报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定或备案:一是因涉及威胁范围、威胁人员等变化,导致地质灾害点规模等级发生变化的;二是地质灾害点数量发生变化的,按照地质灾害隐患点“户口式”管理制度确定。f、汛后核查工作在每年的10月-12月实施。核查结束后,应当及时编制地质灾害核查报告,报告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地质灾害隐患点防灾预案执行情况;灾情险情和人员财产伤亡受损情况;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变化情况;存在问题和工作建议。2、地质灾害控制性勘查2016年-2020年,对威胁人数在100人以上的1处大中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控制性勘查。3、人工堆积体专项地质灾害调查2016年-2020年,对1处重点人工堆积体开展专项地质灾害调查。江北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重庆市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与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落实责任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紧急通知(渝委办200777号)的规定,抓好责任落实,做好本行政区域、本行业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对库岸移民高陡斜坡、重点风景名胜区、主要交通干线与重点水利工程等开展专项地质灾害调查评价工作。(二)监测预警进一步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格建设,对排查出的所有地质灾害应及时纳入群测群防体系。以“四重”网格化管理为基础,完善我区群专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开展“天、空、地”一体化专业监测,运用大数据信息化处理技术,提高监测预警精度与水平。按监测手段及方式,对我区已查明的58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群测群防监测工作。做好新增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的建设与已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点的维护工作。2017年对全区地质灾害防治专用手机进行升级,完善群测群防专用手机预警工作机制。1、监测预警对象监测预警对象为本次规划范围内的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并对全区危害面积大、稳定性差(较差)、危害人数大于20人的地质灾害点实施重点监测。2、监测内容(1)地表应变观测:观测滑坡体表面变形点水平位移、垂直位移、位移量。(2)地表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