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第一章 体育心理学概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3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4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需要钉上吗。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心理活动。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前、20世纪50年代后。7Triplett于1898年调查了一个今天我们称作社会促进现象。8Griffith于1925年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9运动心理学家三种类型包括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101965年国际运动心理学联合会成立。111942年,吴文忠和肖忠国编译出版了我国第一部体育心理学。121980年成立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运动心理学会。13应用运动心理学可进一步分为临床运动心理学和教育运动心理学。14教育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正常行为和超常行为。15临床运动心理学的研究集中于运动员的异常行为。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体育心理学与运动心理学、锻炼心理学是三门C.不同的学科。3本书所指的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C.心里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4体育心理学是一个包含D.多种学科的研究和实践领域。5学习体育心理学是A.体育实践工作和体育科学研究的需要。6体育心理学的历史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A. 20世纪50年代前和50年代后。7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的实验是由Triplett于D. 1898年完成的。8C.Griffith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9中国体育心理学的发展历史主要分为两个阶段:B. 20世纪80年代前和80年代后20世纪60年代前和60年代后。10在中国,B. 马约翰最早论述了体育心理学的有关问题。11众多的研究和实践表明,高水平的竞技运动比赛中,获胜的因素中A.70归于心理因素。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运动心理学集中研究A.动机B.个性C.焦虑D.认知对运动成绩的影响。2运动心理学研究A.运动员B.教练员D.观众的心理和行为。3锻炼心理学具体研究B.参与体育锻炼的动机D.体育锻炼坚持性。4本书所讲的体育心理学主要探讨A.体育教育教学C.竞技运动 D.体育锻炼领域中的心理现象。5教育运动心理学主要探讨A.运动技能的学习和记忆过程B.提高动机水平C.调节情绪和感觉状态D.降低焦虑程度等方面的问题。6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探讨B.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C.影响团体凝聚力和团体动力学的因素D.观众特性对运动表现的影响。7近些年来,个性运动心理学家更多地集中研究运动员的C.风格D.思想影响运动表现的程度。8日本在70年代体育心理学的研究重点分为两类.A.研究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学问题D.研究运动员的心理学问题。9我国著名体育教育家指出,运动场可以A.批评错误B.陶冶情操C.鼓励高尚D.激励品质。10近十年来,中国体育心理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A.竞技运动领域的心理学问题B.大众的体育锻炼心理学问题C.体育教育教学领域的心理学问题D.体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11未来的运动心理学将继续强化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即B.学术运动心理学C.应用运动心理学。12所谓质性研究方法就是通过B.观察或访谈收集资料C.分析被试的言词D.故事或叙述,从而推论其心理状态和行为倾向。四、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运动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中的心理现象。()2与广义体育这一概念相对应,体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就涵盖了体育教育教学、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领域中的心理学问题。()3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4一个人学过体育心理学,就可以说明自己一定在体育教学或指导运动队方面取得成功。()5体育学习活动既是一种身体活动,也是一种认知活动。()6Tripkett建立了第一个运动心理学实验室。()7自行车选手在与他人比赛时速度会更快,这被称作“社会促进”现象。()8运动心理学家被描述为三种类型:实验运动心理学家、教育运动心理学家和临床运动心理学家。()9未来的运动心理学将继续强化两个不同的专业领域,即教育运动心理学和临床运动心理学。()10目前的趋势是体育心理学研究者们已开始重视量化研究与质性研究的结合使用。()五、简答题1体育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锻炼心理学各自的研究侧重点是什么?答:体育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动心理学侧重研究竞技运动训练和比赛过程中的心理现象。锻炼心理学侧重研究体育锻炼过程中的心理现象。2何谓体育心理学?答:体育心理学是对体育运动这一特定情景中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研究的科学,具体而言,体育心理学是研究体育运动情景中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科学。3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答: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领导理论和风格、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影响团体凝聚力和团体动力学的因素、观众特性对运动表现的影响、攻击性、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以及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第二章运动中的目标设置与目标定向一、填空题(请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人们的一切活动都是由动机引起的,它是人们一切活动的起点。2、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它是指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3、成就目标定向不是具体要达到的行为的数量标准,而是个体内心所追求的成就取向。4、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5、成绩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6、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发展的,因而力求掌握新的知识和提高自己能力。7、研究通常认为学习目标是适应性的,它与一系列积极的认知、动机、情感和行为中介变量以及积极的结果联系在一起,而成绩目标则是非适应性的,它与一些消极的结果相联系。8、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由父母、同学、老师所组成的环境因素和动机气氛是促使个体采取某目标定向的主要原因。9、具体、明确、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是可以用语言加以描述和可用文字加以记录的目标,即可以用次数、米数、秒数等可测定的量来确定的数字目标。10、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结合最理想的是使用“阶梯型”目标设置。11、技术动作完成目标是指学生要完成的技术动作的标准,如在网球发球向前挥拍时,要伸直手臂。12、结果目标是指注意力集中于最终是否能够获胜上,如在比赛中要击败对手。13、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14、团队目标设置的环节有目标确定环节、目标分解环节、目标执行环节、目标检查环节。二单选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目标定向和目标设置理论属于A动机理论理论。2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能力的目标定向是属于B学习目标定向。2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能力的是属于A成绩目标定向。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A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因而力求搜集与能力有关的证据以获得对自己能力的有利评价,避免消极评价。3学习目标定向是A适应性的。4在后天的教育过程中,由父母、同学、老师所组成的A环境因素和动机气氛是促使个体采取某种目标定向的主要原因。5在体育领域,无论家长、教练员和队员强调比赛获胜还是技术掌握,会在一个运动集体中造成不同的心理气氛,这被称为B动机气氛。6“目标设置理论”是由美国马里兰大学管理学兼心理学教授B洛克于1967年率先提出了的一种激励理论。7为了保证目标既有难度又有可能实现,可将学生B最近的比赛名次作为参考,并在必要时修正目标以适应情况的变化。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目标定向主要有两个定向,分别是A学习目标定向B成绩目标定向。2我要在这次跳高比赛中跳得再高点,是A短期目标B模糊的目标。3这次篮球赛,我要将我的罚球命中率提高到80%,是B技术动作目标C明确的目标。4在进行目标设置时,体育教师应从学生现实的B运动技能水平C心理素质D生理机能水平等方面进行认真地分析和评价,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进一步的提升。5团队具有的特点是A成员之间相互依存B成员之间相互协调C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D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6团队目标设置过程中可分成A计划阶段B执行阶段C检查阶段阶段。四、判断正误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成就目标定向是一种重要的动机变量。()2、成就目标定向是个体参与某一活动时所依据的成就目标取向。它是个体具体要达到的行为数量标准。()3、在目标定向理论的早期,研究者大多把目标定向分成两种目标倾向。()4、成绩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学习新的技能、控制新的环境来发展自己的能力。()5、学习目标定向是指通过寻求有利的评价和避免负面的评价来显示和证明自己的能力 。()6、追求学习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是可以培养、可以发展的。()7、追寻成绩目标的个体认为,智力或能力是天生的、固定不变的。()8、对于一个年轻的运动员来说,学习目标定向和成绩目标定向都高是最好的结合。()9、目标设置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依据“有意识的目标影响人的行为”这一假设。()10、在进行目标设置时,体育教师对学生体育成绩在班级排名情况掌握是设置成功目标的重要依据。()11、目标最好是学生需要经过较大努力才能达到的。()12、“在这次测验中罚球命中率达到70”是结果目标。()13、一般而言,长期目标比短期目标有效,对人的行动更最容易产生推动作用。()14、对运动员或学生的阶段性反馈应以积极肯定为主,并指出其今后努力提高与改进的方向。()15、团队目标是评价团队各项工作成绩大小、质量高低的尺度。()五、简答题1、简述体育活动中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的区别。答:学习目标定向者和成绩目标定向者在看待成功、运动目的、运动道德、攻击性行为以及运动快乐感等方面差别很大。看待成功:学习目标定向者相信努力和理解学习内容以及与他人合作可导致学业的进步,而成绩目标定向者总是试图超过其他人。运动目的:学习目标定向者认为运动应该使人深刻地认识到努力学习、与他人合作等的重要性,而成绩目标定向者认为运动应该使人产生知名度和富有竞争能力。运动道德和攻击性行为:学习目标定向者重视运动场上的道德修养,而成绩目标定向者比较欣赏采用欺骗性行为去获得成功。2、简述团队目标设置确定目标环节需要注意哪些。答:第一,由谁来确定团队目标非常重要。第二,团队的目标必须跟团队的目的相联系。第三,采用一定的程序来随时调整目标。第四,注意将个人目标和团队目标相结合。第五,及时传达团队目标,在目标确定后,必须有效地把目标传达给所有的团队成员及相关者。3、简述团队的特点。答:成员之间相互依存;成员之间相互协调;团队以实现共同目标为主要任务;团队成员对团队的成败负有责任。4、简述设置团队目标应该注意的问题。答:首先,设立的目标要适度。第二,相信团队成员的能力,他们有能力完成一个比现在更好的一个目标。第三,制定的目标,应简洁,便于操作。第四,设置的团队目标要通过各种渠道让所有的团队成员都知道。5、试述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目标定向?答:第一,引导学生关注自身的动作技能学习;第二,合理运用表扬的激励方式;第三,合理采用分组教学的形式;第四,合理的评价方式。6、试述体育活动中有效目标设置的原则。答:第一,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目标;第二,设置明确、具体、可测量且容易观察的目标;第三,设置既有挑战性又有可实现性的目标;第四,设置长期与短期相结合的目标;第五,既要设置目标又要提供反馈,第六,应尽量设置技术动作完成目标,而不是结果目标;第七,教师与学生共同制定目标。7、试述团队目标设置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四个环节。答:三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四环节:目标确定环节;目标分解环节;目标执行环节;目标评估环节。第三章运动兴趣和动机第一节 运动兴趣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运动兴趣的效能高低主要表现为对实际行动的推动力大小以及起作用时间的长短上。2有趣是人们对于新事物或有趣现象的直接兴趣,是在感知中由于兴奋性增强形成的一种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属于始发状态的低层次兴趣,是由事物的新异刺激而引起的好奇心。3乐趣是继发状态的中层次兴趣。4运动兴趣的效能是指运动兴趣对体育活动的推动所产生的效果。5“有趣”不断地发展积累,由量变引起质变,由被动的、观赏性的兴趣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兴趣,由不太稳定的愉悦倾向发展成为比较稳定的热爱倾向,其动力效应大大增强,从而形成乐趣。6志趣是乐趣与志向的结合,是推动人实现远大理想目标的迷恋性的、最稳定的动力倾向,是学生获得好成绩的最宝贵的心理动力。7学生运动兴趣的产生、发展和形成,一般都要经历“有趣乐趣志趣”的过程。8精神兴趣是以人的精神需要为基础的兴趣,表现为对运动的偏好和渴望。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运动兴趣的C.倾向性直接影响到运动兴趣的性质。2以人的物质需要为基础的兴趣,主要表现在对运动用品(如对运动服装、运动器材等物品)的兴趣,即A.物质兴趣。3由于对体育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如对参与体育活动、观看体育比赛等方面的兴趣,即B.直接兴趣。4对踢足球感兴趣的人,满足于通过足球运动来锻炼身体的兴趣是D间接兴趣。5.C.有趣是兴趣发展必备的基础,自始至终由外部刺激引起,兴趣的范围很不明确。6运动兴趣的发生以一定的A.运动需要为基础。 7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必须首先由C.有趣开始。8D.运动需要主要指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自身价值(如趣味、娱乐、竞技、健身、健美等)所产生的一种渴求趋势,或想掌握某项体育运动技能的一种需要。9在广泛兴趣的基础上,对某一类(项)体育运动(如球类运动)或体育运动的某一方面(如运动心理)有特别浓厚而稳定的兴趣是A.中心兴趣。10.学生对一切新知识和新技能都感到新鲜,但没有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和练习中,这种兴趣是B.有趣。 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运动兴趣有哪些品质?A.倾向性B.广泛性C.稳定性D.效能2以下哪些是对体育活动的间接兴趣A.健美操可以保持体型C.运动可以增进健康D.运动可以使我更强壮3以下哪些是参加体育活动的物质兴趣A.对运动服装的兴趣C.对运动器材的兴趣4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运动兴趣可以分为A.物质兴趣C.广泛兴趣5. 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运动兴趣可以分为C.直接兴趣D.间接兴趣6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运动兴趣可以分为A.广泛兴趣B.中心兴趣7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运动兴趣可以分为A.有趣B.乐趣C.志趣8马斯洛认为,以下哪些需要是基本需要A.生理的需要B.安全的需要D.交往的需要9什么样的运动内容能影响运动兴趣水平A.新奇性B.适合性D.竞争性四、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兴趣是人们积极地认识和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2运动兴趣的稳定性是指运动兴趣总是指向于一定的体育项目或体育事件。()3运动兴趣的效能水平可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4间接兴趣不可以转化为直接兴趣,而直接兴趣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转化为间接兴趣。()5一般说来,在产生间接兴趣的体育活动中,不需要或很少需要一直努力。()6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7运动兴趣是对某项体育运动的表面关注和简单参与。()8.在某一学习时期,运动兴趣针对很多项目,也可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五、简答题1、何谓运动兴趣?答:是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2、简述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联系和区别。答: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差异主要表现为: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所需要的意志努力程度不同,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具有年龄差异,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可以互相转化,而这种转化对于促使个人积极而有效地参加体育运动非常必要。3、影响运动兴趣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运动需要的满足;现有的运动技能水平;运动内容的新奇性与适合性;成功体验的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第二节 运动动机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运动动机。2.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发动、选择、强化和维持的功能。3.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4.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是以生物性需要,还是以社会性需要为基础的,可将运动动机分为生物性动机和社会性动机。5.为了获得刺激、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生物性动机。6.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社会性动机。7.根据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参与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8.根据学生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参与的心理动因主要由自身内在需要转化而来还是由外界条件诱发而来,可以将运动动机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9.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内部动机。10.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运动活动的动机,属于外部动机。11.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12.根据学生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心理动因指向于体育活动过程还是指向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可以将运动动机分为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13.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直接特征的动机,是直接动机。14.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间接结果的动机,是间接动机 。15.促使学生从没有体育活动动机到形成活动动机的过程是动机的培养,而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是动机的激发。16.一般来说,竞争可分为个体间、团体间和自我竞争三种形式。17.以学习小组为基本组织形式,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利用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来促进学习,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是合作性学习。18.大多数的合作学习都是按小组形式进行的。每个小组4-6人,按照“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组成。19.将学生的测验成绩得分与他们以往测验的平均分相比,根据他们达到或超过先前成绩的程度来计算分数,这种计分方法叫做提高分计分制。20.凯恩经过研究,提出体育活动具有六种价值,即健康和健身、社会交往、感官刺激、美感体验、情绪宣泄和磨炼意志。21.学生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他人的行为表现,从他人的经验中获得新经验的过程是体育态度的观察学习;仿照别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采取行动,使自己的态度和行为与榜样的一致是体育态度的模仿。22.学生通过榜样行为的示范,直接学到积极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是体育态度的直接模仿学习。23.学生通过模仿报刊、广播、电视、电影等媒介所展示的榜样来形成自己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是体育态度的象征性模仿学习。24.学生将各种榜样的体育态度和行为方式综合成全新的态度体系表现出来,是体育态度的创造性模仿学习。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推动学生参与运动学习与身体锻炼的内部心理动因是A运动动机。2.运动动机对学生的体育活动和锻炼行为起着动力和D.定向的作用。3.体育活动的愿望达到一定水平,推动采取学生行动,投入到体育活动之中。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A.发动功能。4.学生的体育活动行为具有特定的内容,趋向一定的活动目标。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B.选择功能。5.学生体育参与行为的努力程度、注意力水平、克服困难的决心大小等有所不同。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C.强化功能导致的。6.学生参与体育活动持续的时间不等。这是运动动机对学生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行为所发挥的D.维持功能造成的。7.为了获得刺激、产生眩晕、运动愉悦感觉和渲泄身心能量,满足个体的生理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C.生物性动机。8.为了在体育活动中与同伴接近、交往,得到认同、发展友谊,追求完美、施展才能、获得成功、赢得荣誉,满足个体的社会性需要,这种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属于D.社会性动机。9.来自于学生自身好动、好奇或好胜的心理,如渴望从体育活动中获得身体上的快感、乐趣、刺激,以及希望满足自尊心、上进心、荣誉感、义务感、归属感和自我实现等心理需要的动机,属于A.内部动机。10.由学生自身之外的诱因转化而来的动机,如教师的表扬、同学的赏识、竞争获胜的奖励、荣誉,或因为迫于压力、避免惩罚与升学考试等原因而参加体育活动的动机,为B.外部动机。11.指向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的内容、方法或组织形式等当前特征的动机,是C.直接动机。12.指向于体育活动可能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的延迟结果的动机,是D.间接动机。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下列选项中,哪些是动机的功能?A.行为发动C.行为维持D.行为强化2.下列选项中,哪些不是动机的功能?B.行为操作C.行为维持3.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生物性需要和社会性需要为依据做出分类的?B.生物性动机D.社会性动机4.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内在需要和外界诱因为依据做出分类的?A.内部动机C.外部动机5.下列动机中,哪些是以心理动因的指向为依据做出分类的?B.直接动机D.间接动机6.以下哪些因素包含在麦克莱兰德和阿特金森提出的需要-成就理论中?A.争胜动机B.避负动机C.成功可能性D.成功的刺激价值7.依据斯金纳的观点,强化可以在什么时间给予?A.固定的时间间隔B.固定的行为反应次数之后C.无固定的时间间隔D.无固定的行为反应次数中8.从课堂教学目标、组织形式、奖励对象和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来看,课堂的目标结构类型有哪几个?B.个体化C.合作D.竞争9.合作学习是按照什么原则组成学习小组的?B.组内异质C.组间同质10.体育教学中反馈的形式有哪几类?A.象征性评价C.客观性评价D.标准性评价11.体育态度是由哪几个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A.认知B.情感D.行为意向 12.体育态度的模仿学习包括哪几种类型?A.直接模仿C.象征性模仿D.创造性模仿四、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运动动机是由运动环境诱因引起的。()2、体育教师可从学生在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中的行为表现上观察和推测出他们的体育学习动机。()3、体育教学应注重互帮互助、人际交往、才能展示、合作与竞争等内容的安排,以满足学生的生物性需要。()4、行为强化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表明,对于初学某个运动技能或刚刚参加体育活动的参与者,在表现出正确行为后,立即给予表扬、肯定强化,效果较佳。()5、在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时应注意,不恰当的外部动因会削弱学生运动参与的内部动机,使学生从为了自身的乐趣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转变为为了获得教师的奖励和避免惩罚参与运动学习和身体锻炼。 ()6、就运动学习和锻炼动机而言,从表面上看,追求成功和逃避失败的倾向都能促进学生努力参与体育活动,并对学生心理和运动活动效果产生同样的影响。()7、在小组合作活动基础之上展开的中等程度的竞争活动,即适量和适度的小组合作与竞争方法的结合,才会发挥个体与小组间的广泛互动作用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五、简答题1、简述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答:一般而言,内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推动力量较大,维持的时间也较长.因为由内在需要所引发的活动本身就可以使学生得到某种满足,如运动乐趣的获得、竞争的参与、运动效能感的提高等,无需外力的作用。因此,内部动机的“内滋奖励”是既“经济”有更富有积极推动作用的心理动机。而外部动机对学生参与体育的推动力量相对较小,维持作用的时间也较短。“外附奖励”一旦消失,外部动机的动力作用也会很快减弱。但外部动机并非一无是处,对于那些年龄较小或尚欠缺运动动机的学生来说,利用外部动机引发运动行为还是十分必要和有效的。2、简述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对学生运动参与的影响。答:直接动机与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本身相联系,动机内容相对具体,行为的直接动力作用较大,不失为推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有效力量.但当体育活动内容具有一定难度,需花较大、较长时间的努力才能学会和掌握时间时,或学生对某一练习方法、形式产生单调感、枯燥感时,直接动机作用的局限性就将表现出来,起作用的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也就减小。而间接动机虽然相对遥远,与当前体育活动的直接练习相对较少,但他与长时间活动后产生的最终结果和社会意义相联系,其影响持续的时较长,能使学生更自觉地、持久的进行体育活动。因此,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具有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作用。3、简述学生体育成就动机的培养。答: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可通过教育得到提高。可通过与学生的谈话、讨论,使他们对体育学习成就动机有关的自我行为产生“意识化”;通过游戏、竞赛或其他相关活动,是学生认识到采用实现目标的行为策略与成败的关系,以及成败对情感体验的影响,获得成功与失败经历的“体验化”;通过对与成就动机有关的“运动目标”、“心理定向”、“成功标准”等概念的讲授与理解,是这些观念在学生头脑中“概念化”;通过变“常模参照”为“自我参照”,即多强调学生自己体育学习和锻炼前、后的比较,使他们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成功的经验会提高学生的抱负水平,增强实现个人目标的自信心。成功哺育了对更高成功的向往,而这种向往又哺育了进一步的成功。4、试述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答:运动动机的培养与激发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动机的培养是指促使学生从没有运动动机到形成运动动机的过程,而运动的激发是指将学生已经形成的潜在动机充分调动起来的过程。培养是激发的前提,激发又可进一步加强已有的动机。在学生运动动机培养和激发中可采取以下措施:充分重视和利用学生的各种需要;提高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适当展开竞争,积极组织合作;及时反馈,肯定评价;端正体育态度。第四章 运动归因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3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外部的原因;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一致时,会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4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团体发展法、强化矫正法和观察学习法。5.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人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6习得性无助感个体的心理特征有:成就动机水平低、自我意识消极、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思维和情绪失调。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中括号内)1.归因理论是对C动机进行认知分析的理论。2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是AWeiner的归因理论。3C积极反馈法不属于常用的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4A动机不属于Weiner归因理论中的一个维度。5协变性原则是一种A符合逻辑的归因。6.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A外部的原因。7根据协变性原则,个体在对活动结果进行归因时,当自己与别人的成绩不相一致时,会把它归于B内部的原因。8期望的改变与个体归因的稳定性维度有着C高度的相关。9大量的研究发现,D努力这一要素,与期望改变未来的行为结果有着较大的相关。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中括号内)1再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很多,常用的有A团体发展法B强化矫正法D观察学习法2个体与习得性无助感有关的心理特征有A成就动机B自我意识C思维D情绪.3Weiner提出可以根据B稳定性C内外源D可控制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4. 强化矫正式的归因训练方法的关键是掌握和灵活运用适当B奖励C诱导的方法。四、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根据协变性原则,当别人与自己的成绩相一致时,人们倾向于把它归于内部的原因。()2、倾向于外源性归因的运动员受到成绩排列次序的影响。()3、倾向于内源性归因的运动员不受到成绩排列先后的影响。()4、个体的归因方式不是一成不变的。()5、把成功归因于内部的或可以控制的原因,则自我效能感将会降低。()6、训练年限不对运动员的归因产生影响;而比赛结果则对运动员的归因产生影响。()7、个体的动机和行为受期望的驱使。()8、期望的改变与个体归因的稳定性维度有着高度的相关。()五、简答题1、什么是归因?答:归因是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2、什么是归因训练?在体育运动中,归因训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答: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在体育运动中,归因训练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或运动员在未来体育学习与运动竞赛中的成就动机。4、简述归因训练的基本思想。试述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的具体方法。答:有效的归因训练对学生或运动员更好的完成训练任务和调整心理状态十分有利,体育运动中的归因训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积极的反馈;增加成功的体验;建立成功与失败的恰当标准;明确各种因素的可控性;设置明确与具体的目标;强调个人努力;谨慎地比较个体之间的差距;实事求是。6、试述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答:影响运动归因的因素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原因。其中内部因素又分为个性特征;成就动机;自我效能感;性别;年龄。而外部原因又分为社会文化背景特征;运动项目特征;训练年限;比赛结果。7、什么是习得性无助感?习得性无助个体的心理特征的哪些。试述对具有习得性无助感学生的教育措施。答:习得性无助感是指个体经历了失败与挫折后,面临问题时产生的无能为力、丧失信心的心理状态与行为。心理特征:自我效能感低;消极思维;情绪失调;人际关系不良。教育措施:对青少年要以鼓励为主;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目标导向;通过归因训练来提高自我效能感;创设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第五章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2.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体育锻炼对情绪、人格和认知功能的影响。3.关于体育锻炼与情绪关系的问题,是锻炼心理学领域中研究最多、内容最丰富、方法最成熟的热点话题。4.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个人因素有:个人统计学变量、个人生理状况、个人行为、个人心理特征和状态。5.影响人们参加体育锻炼的环境因素有:物理环境、社会环境、体育活动特征。6.跨理论模型分为5个不同阶段:前意向阶段、思考阶段、准备阶段、行动阶段、保持阶段。7.根据HBM模型的观点,人们一般不会主动进行体育锻炼,除非他们具备了一定水平的活动动机和活动知识,或认为自己有潜在的健康问题,或明白了进行体育活动的好处,或感觉到完成运动并不困难。8.合理行为理论指出,行为由行为意向来决定,行为意向又由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来决定。9.目前采用的锻炼干预手段主要有四种:一对一的方式、小群体干预、社区范围的活动、政策干预。10.常用的一对一干预和小群体干预的策略有:情境安排、积极反馈、目标设置、决策评定、社会支持。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身体锻炼成瘾属于B.过程成瘾。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下列哪些体验不属于体育运动中的特殊体验C.应激状态D.战斗状态。2.关于“跑步者高潮” 正确的描述是A.这对有规律的锻炼者来说是一种很普遍的体验D.这种在跑步过程中出现愉快轻松的感觉通常会突如其来的出现。3.积极成瘾的标准包括B.锻炼者相信活动具有价值C.锻炼者相信坚持活动会导致某种程度的提高D.锻炼后不会带来自我贬低。四、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心理健康强调个体内部的协调及其对外界环境的适应,它是指在智力正常的基础上所形成的良好的个性心理特质和稳定的情绪表现,它是一种能够有效处理内外关系的良好状态。()2.由于体育锻炼可以改善认知功能,因而运动员的智力高于一般人的智力。()3.体育锻炼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和心理恢复手段的运用,如果将体育锻炼与心理治疗相结合,那么所达到的效果会更好。()3.体育锻炼对感受高度压力的个体不产生降低焦虑的效应。()4.体育锻炼与调节、降低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有关。()5.健康信念理论认为,人是理智的,当他看到危险时会以一种最理智的方式做出反应,而意图是行为预测的最佳因子。()6、根据控制点理论,个体、行为、环境三个因素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个体因素中的认知、思维和情感是非常重要的部分。()7.跨理论模型认为,行为的变化是动态进行的,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第六章 唤醒、焦虑、心境状态与运动表现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人类和动物在经历和体验某种过度情境时产生的那种心理和生理的过程称之为应激,又称为紧张。2、导致应激的刺激可以是躯体的、心理的和社会文化的诸因素。3、唤醒是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4、唤醒有三种表现,即脑电唤醒、行为唤醒和植物性唤醒。5、唤醒水平的变化与刺激的强度有着密切的关系,而与刺激的性质之间的相关性较小。6、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 态。7、特质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属于个性心理的特征部分。8、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9、驱力理论认为,运动表现是习惯与驱力的乘积。10、Oxendine认为,高水平的唤醒可促进粗糙或简单的运动技能活动,但会干扰精细或复杂的活动。11、一般来说,运动技能越复杂,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相对越低。12、Martens于1982年提出将竞赛焦虑分为认知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和状态自信心三个方面。13、影响赛前状态焦虑的环境因素主要有比赛的重要程度和比赛结果的不确定性。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Martens认为可以将B.发动机的工作强度比作人的唤醒水平2.在完成决断的数量少、备选范围比较狭窄、速度要求不快的运动技能,其适宜的唤醒水平就A.比较高。3.刺激的数量多、持续时间短、强度小的情况下,运动技能在C.相对低的唤醒水平下容易获得好的运动表现。4.对动作精确性和稳定性的要求越高的运动技能,越需要在D.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好的运动表现。5.多维焦虑理论认为,以生理特征为主的躯体焦虑与运动表现呈A.倒U形关系。6.多维焦虑理论认为,当认知焦虑增加时,运动表现水平相应降低,两者呈B.线性关系。7.多维焦虑理论认为,积极的成功期望可以带来自信心的增强,可以提高运动表现水平,两者呈B.线性关系。8.C.低特质焦虑、外向的个体,在相对较高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9.B.高特质焦虑、内向的个体,在相对较低的唤醒水平下能够取得较好的运动表现。10.竞赛时或竞赛前后运动员对自己的运动行为所抱有的能否取得成功的信念称之为D.状态自信心。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知觉因素是A.刺激的数量C.刺激的强度。2、影响运动技能复杂程度的操作因素是B.精确性和稳定性D.协调运动的成分。3、过高唤醒水平或焦虑状态的症状有A.消极的自我暗示C.注意不能集中D.尿频。4、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A.恐惧B.厌恶可发生焦虑性紧张。5、应激与多种情绪相结合而形成复合情绪,在应激产生的同时附加C.敌意D.失望可表现为抑郁性紧张。四、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导致应激的刺激物通常不能直接地引起紧张,因为在刺激与应激之间还存在着许多中介因素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2.每个人的唤醒水平总在从中等兴奋到高度兴奋这条连续线上变化。()3.无论是令人高兴的还是痛苦的刺激,都可能在唤醒水平上出现相似的变化。()4.特质焦虑是指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5.由于只有体验到焦虑状态的本人才能直接描述焦虑的特点和强度,因此,一般只能采用间接的方式来评估焦虑状态。()6.状态焦虑是指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7.根据倒U形假说的观点,射击运动在低唤醒条件下更容易取得好成绩。()8、倒U形假说认为,过高的唤醒水平将导致运动表现的恶化或成绩的下降。()9.驱力理论认为,中等唤醒水平最有利于取得好的运动表现。()10.根据倒U形假说的观点,拳击运动在高唤醒条件下更容易取得好成绩。()五、简答题1、什么是焦虑、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答:焦虑是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心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状态焦虑是一种在强度上有变化、随时间而波动的短暂情绪反应。 特质焦虑是不同个体在焦虑倾向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差异。3、简述马腾斯的多维焦虑理论的内容及其应用。答:认识状态焦虑,躯体状态焦虑,状态自信心。4、简述驱力理论的内容及应用。答:在技能学习的初期应尽量消除不必要的压力,使学生或运动员在比较低的唤醒水平条件下降低错误动作的优势反应;而在学习的后期可以通过提高唤醒水平来提高正确动作的优势反应,以达到加快学习速度的目的。5、什么是心境状态。答: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第七章 心理技能训练概述第一节 心理技能与心理技能训练 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心理技能是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个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2.运动员心理技能的研究主要包括:与运动成绩相关的认知和心理行为、运动焦虑、自我知觉、个性问题和人际关系。3.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心理技能可分为一般心理技能和专门化的心理技能。4.与运动员运动技能表现有关的一般性心理技能主要有五种,分别是:应激控制、唤醒水平控制、目标设置、集中注意力和表象技能。5.心理技能训练,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所进行的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技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简单地说,心理技能训练就是系统化、持续化的心智或心理技能的练习。6.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可分为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和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7.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表现为有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有助于增强意志品质、有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和有助于消除身心疲劳。8.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方式包括全面系统方式和个别特殊方式。9.运动员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过程是教育、实践、实施计划、坚持、评价和收获六个阶段。10.心理技能训练的全面系统方式采取授课、布置课后练习和检查评定三种方法。二、单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一个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通过练习形成的能影响本体心理过程和心理状态的心理操作系统,叫做C心理技能。2.传统的心理训练概念正在被B心理技能训练所代替。3.心理技能训练是以运动员掌握D某种心理技能开始的。三、多项选择题(将备选答案中正确的代码写在题后括号内)1.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可将心理技能训练分为A一般的心理技能训练B专项心理技能训练。2.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可分为C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D单一的心理技能训练。 3.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可分为B长期心理技能训练C短期心理技能训练。4.进行心理技能训练的作用就在于A有助于提高情绪调控能力B有助于增强意志品质C有助于掌握和改进动作技能D有助于消除身心疲劳。5.心理技能训练的实施方式包括B全面系统方式D个别特殊方式。6.心理技能训练的全面系统方式采取A授课C布置课后练习D检查评定方法。四、判断题(下列正确的说法用写在题后括号内,错误的则用写在题后括号内)1.与其他技能相比,心理技能更强调个体对自身的能动作用。()2.对于同一个运动项目而言,不同年龄的运动员所需要的运动心理技能有一定的差异。()3.心理技能训练是心理训练的主要部分,心理训练则是一个上位概念。()4.心理调节能力和技术能力、战术能力、身体能力一样受后天环境和实践活动的影响,可通过训练获得和提高。( )5.近些年来,“心理训练”这一概念使用越来越频繁,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心理技能训练”。()6.心理技能训练是对大脑或心理进行的专门化训练的过程。()7.心理技能训练就是心理训练。()8.心理技能和心理方法是同义词,然而他们的意思不同。()9.维持并集中注意力、唤醒水平的控制等心理技能是天生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和练习的过程。()10.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施加影响的过程就是心理技能训练。()11.心理技能训练不以运动员某些技能受到损害为代价,而是使运动员终生受益。()12.心理技能训练是用于旨在促进运动表现的各种赛前技术与方法。()13.根据心理技能实施的复杂程度,心理技能训练的方法可以分为一般心理技能训练和专项心理技能训练。()14.心理技能训练是竞技运动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体育教育的基础建设之一。()五、简答题3.运动员的五种一般心理技能是什么?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是什么?答:应激控制、唤醒水平调控、目标设置、集中注意力、表象技能。关系:唤醒水平的有效控制可避免应激;高应激产生高唤醒水平;对以前最佳表现的表象有利于应激控制;通过表象可进行提高注意力得练习;设置具有挑战性的目标;与获得好的表象效果就必须放松;唤醒水平上升;现实而具有挑战性的目标有助于比赛应激的控制;集中注意于当前任务,有利于阻断和消除消极思维,实现应激控制。4.举例说明在心理技能训练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什么?答:与专项训练相结合;预防为主,调控在先;长期坚持,系统训练;专家参与指导;积极主动,自觉配合;用量化指标评定训练效果。第二节 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模拟训练可分为实战情景模拟和言语图像模拟两大类。2、几种常用的模拟训练方法包括对手特点模拟、裁判判罚的模拟、观众的模拟、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地理、气候模拟法、时差模拟法。3、模拟训练是针对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或问题进行模拟实战的反复练习。4、在体育心理学领域中,心理学专业人员为避免运动员因运动竞赛情境的干扰而使运动成绩表现陷入恶化,利用一种心理技术,使运动竞赛过程不致受到影响,而保持运动员的成绩表现水准,这种方法叫心理处理策略。5、模拟训练的作用有提高对比赛应激情境的适应性、提高参赛的准备程度、提高比赛的抗干扰能力和有效的提高训练程度。6、创造与比赛实况相似的实际境况,让运动员在这种人为的实况中进行比赛训练的训练方法是实战情景模拟训练。二、简答:1、什么是模拟训练?常用的模拟训练方法有哪些?答:模拟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方法:对手特点的模拟;裁判判罚的模拟;观众的模拟;比赛关键情境的模拟;地理、气候模拟;时差模拟。2、模拟训练在运动训练中的作用有哪些?答:提高适应性;提高抗干扰能力;提高备战针对性;提高训练质量。第三节 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1.简述艾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的主要内容及其应用。答:人的情绪并不是由诱发事件本身引起的,而是由经历了这一事件的当事人对这一事件的解释和评价所引起的。第八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一、填空题(将正确的答案填入空格)1动作技能是指通过练习而巩固下来的,自动化的、完善的动作活动方式。2所有的动作技能都包含心理过程和运动技能操作过程,不同动作技能的这两个过程的强弱和方向是不同的。3动作技能都包含有以下心理过程:感知相应的环境特点;决定做什么,在哪里及何时做;产生有组织的肌肉活动,并实施行动。4动作技能的学习从意识性向无意识过渡。5根据技能操作中环境背景的稳定性特征将动作技能分为封闭性和开放性动作技能;根据动作操作过程中的连贯程度可将动作分连续性、不连续性和系列性技能;根据动作执行时所需的认知策略多少而划分为低策略性技能和高策略性技能。6练习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验与练习时相同的内容,称为保持测验。练习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验与练习时相似的内容,则称为迁移测验。7SchmiD(1991)将技能操作的信息加工过程分为三阶段,即刺激辨别阶段、反应选择阶段和反应编程阶段。8当个体学习某项新技能时,练习曲线一般有五种共同趋势:进步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先后比较一致、高原现象和练习的起伏现象。9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有经验与成熟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