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内容与传输规范(试行) V1.1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内容与传输规范(试行)V 1.1修订版中国气象局综合观测司国家气象中心2012.8目录1 组成- 3 -2 上传文件命名规则- 3 -2.1 单站文件命名规则- 4 -2.2 多站文件命名规则- 4 -2.3 上传文件参数说明- 5 -3 上传时间规定- 6 -3.1 数据上传原则- 6 -3.2 数据上传时间规定- 7 -3.2.1 观测时间界定- 7 -3.2.2 上传时间规定- 7 -4 上传数据文件的格式与内容- 8 -4.1 上传数据文件的格式- 8 -4.1.1 单站文件报文全景样例- 8 -4.1.2 多站文件报文全景样例- 9 -4.1.3 符号说明- 10 -4.1.4 报文格式规定- 10 -4.2 上传数据文件的内容- 12 -4.2.1 作物要素内容- 12 -4.2.2 土壤水分要素内容- 16 -4.2.3 自然物候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20 -4.2.4 畜牧要素数据文件- 21 -4.2.5 灾害要素数据文件- 24 -4.2.6 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 26 -5 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编码表- 29 -5.1 作物名称编码表- 29 -5.2 牧草名称编码表- 30 -5.3 植物动物名称编码表- 33 -5.4 灾害名称编码表- 36 -5.5 气象、水文现象编码表- 37 -5.6 作物产量因素编码表- 38 -5.7 作物产量结构编码表- 39 -5.8 田间工作项目编码表- 41 -5.9 作物发育期编码表- 43 -5.10 物候期编码表- 46 -6 版本修改信息- 48 -6.1 版本V1.1修改内容- 48 -6.1.1 新增观测项目编码- 48 -6.1.2 修正编码表的部分项目- 48 -6.1.3 报文结构变化- 48 -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数据文件内容与传输规范(试行)V 1.11 组成农业气象观测站上传的数据文件是指农业气象观测站(含农业气象试验站)通过人工观测或仪器自动记录的数据,按一定规则记录形成的实时数据文件,包括作物要素数据文件、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自然物候要素数据文件、畜牧要素数据文件、灾害要素数据文件和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六大类,其包含的主要内容见表1.1。表1.1 农业气象观测上传数据文件的组成与内容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主要内容作物要素数据文件包括作物生长发育、作物生长量、作物产量因素、作物产量结构、关键农事活动和本地产量水平等信息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包括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土壤相对湿度、水分总储存量、有效水分储存量和土壤冻结与解冻等信息自然物候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木本植物物候期、草本植、动物物候期和气象、水文现象等信息畜牧要素数据文件包括牧草生长发育、牧草产量、覆盖度及草层采食度、灌木半灌木密度、家畜膘情等级调查等信息灾害要素数据文件包括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和畜牧灾害等信息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包括旬气象要素和月气象要素信息2 上传文件命名规则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含试验站)直接向本省或国家一级上传的文件命名方式,包括单站文件命名和多站文件命名两种规则。上传文件的参数说明详见“2.3节 上传文件参数说明”部分。2.1 单站文件命名规则单站(即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试验站)的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命名方式为: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PPPP-CCx.txt单站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命名规则见表2.1。表2.1 单站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命名规则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文件命名作物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CROP-CCx.txt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SOIL-CCx.txt自然物候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PHENO-CCx.txt畜牧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GRASS-CCx.txt灾害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DISA-CCx.txt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METE-CCx.txt2.2 多站文件命名规则多站(即全国农业气象观测站、试验站通过省级、国家级打包的)的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命名方式为: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PPPP.txt多站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命名规则见表2.2。表2.2多站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命名规则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文件命名作物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CROP.txt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SOIL.txt自然物候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PHENO.txt畜牧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GRASS.txt灾害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DISA.txt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METE.txt2.3 上传文件参数说明单站上传文件(Z_AGME_I_IIiii_YYYYMMDDhhmmss_O_PPPP-CCx.txt)和多站上传文件(Z_AGME_C_CCCC_YYYYMMDDhhmmss_O_PPPP.txt)有关参数说明如下:Z: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国内交换的资料。AGME: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指示码。I: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代码为测站区站号。IIiii:测站区站号。C:固定代码,指示其后字段编码为编报台字母代号。CCCC:编报台字母代号,详见表2.3。YYYYMMddhhmmss:文件生成时间“年月日时分秒”(UTC,国际时)。其中,YYYY为年,4位;MM为月,2位;DD为日,2位;hh为小时,2位;mm为分钟,2位;ss为秒,2位。在年月日时分秒中,若位数不足时,高位补“0”。 例如:2007年3月3日19时整,编为20070303190000。O:气象观测数据指示码。PPPP: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字母代号,详见表2.4。CCx:资料更正标识,可选标志,仅在单站资料文件名中使用。对于某测站(由IIiii指示)已发观测资料进行更正时,文件名中必须包含资料更正标识字段。CCx中:CC为固定代码;x取值为A-X,x=A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一次更正;x=B时,表示对该站某次观测的第二次更正,依次类推,直至x=X。txt:固定代码,表示文件为文本文件。PPPP与CCx字段间的分隔符为减号(-);其他字段间的分隔符为下划线(_)。表2.3 编报台字母代号(CCCC)CCCC代码编报台名称CCCC代码编报台名称CCCC代码编报台名称BEPK北京市BECS长沙BEXA西安BETJ天津BENC南昌BEYC银川BESZ石家庄BCSH上海BEXN西宁BETY太原BENJ南京BCUQ乌鲁木齐BEHT呼和浩特BEHF合肥BCCD成都BEZZ郑州BEHZ杭州BECQ重庆BEJN济南BEFZ福州BEGY贵阳BCSY沈阳BCGZ广州BEKM昆明BECC长春BEHK海口BELS拉萨BEHB哈尔滨BENN南宁BABJ国家气象中心BCWH武汉BCLZ兰州BEDL大连BEQD青岛BENB宁波BEXM厦门表2.4 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字母代号(PPPP)PPPP代码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类型CROP作物要素SOIL土壤水分要素PHENO自然物候要素GRASS畜牧气象要素DISA灾害要素METE基本气象要素3 上传时间规定3.1 数据上传原则(1)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传输内容包括:作物要素、土壤水分要素、自然物候要素、畜牧要素、灾害要素和基本气象要素数据。(2)农业气象观测数据必须按规定时间将观测、分析后形成的数据上传到国家气象信息中心。(3)数据通过国内气象通信系统传输。3.2 数据上传时间规定3.2.1 观测时间界定农业气象观测的日期以北京时20时为日界。在人工观测方法中,观测时间仅精确到年、月、日,不计小时、分、秒。周一至周日为一自然周。3.2.2 上传时间规定各类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上传时间按表3.1执行。当日未形成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次日无需上传。表3.1 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文件上传时间规定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文件农业气象观测数据上传时间说明作物要素数据文件每日北京时10时前上传前一日形成的作物生长发育观测数据更正报必须在原有报文规定上传时间2天内上传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每日北京时10时前上传前一日形成的土壤水分观测数据更正报必须在原有报文规定上传时间2天内上传自然物候要素数据文件每周一北京时10时前上传上一周形成的自然物候观测数据更正报必须在原有报文规定上传时间2天内上传; 畜牧要素数据文件每日北京时10时前上传前一日形成的畜牧气象观测数据更正报必须在原有报文规定上传时间2天内上传灾害要素数据文件每日北京时15时前上传当日0-12时前形成的灾害观测数据;次日北京时10时前上传前一日12-24时形成的灾害观测数据更正报必须当日上传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每逢1、11、21日北京时15时前上传上一旬形成的旬气象要素值;逢1日北京时15时前上传上一月形成的月气象要素值(含下旬要素)更正报必须在原有报文规定上传时间2天内上传4 上传数据文件的格式与内容4.1 上传数据文件的格式各类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文件(*.TXT)为顺序数据文件结构,包括报头、正文和全文结束符三部分。4.1.1 单站文件报文全景样例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观测方式,w段关键字1,m要素1,1,要素1,2, ,要素1,n要素2,1,要素2,2, ,要素2,n此处省略多行记录要素m,1,要素m,2, ,要素m,nEND_段关键字1段关键字2,i要素1,1,要素1,2, ,要素1,j要素2,1,要素2,2, ,要素2,j此处省略多行记录要素i,1,要素i,2, ,要素i,jEND_段关键字2此处省略多个记录段段关键字w,x要素1,1,要素1,2, ,要素1,y要素2,1,要素2,2, ,要素2,y此处省略多行记录要素x,1,要素x,2, ,要素x,yEND_段关键字w= NNNN4.1.2 多站文件报文全景样例区站号1,纬度1,经度1,观测场拔海高度1,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1,观测方式1,w1段关键字1,m1要素1,1,要素1,2, ,要素1,n1要素2,1,要素2,2, ,要素2,n1此处省略多行记录要素m1,1,要素m1,2, ,要素m1,n1END_段关键字1此处省略多个记录段段关键字w1,x1要素1,1,要素1,2, ,要素1,y1要素2,1,要素2,2, ,要素2,y1此处省略多行记录要素x1,1,要素x1,2, ,要素x1,y1END_段关键字w1= 区站号2,纬度2,经度2,观测场拔海高度2,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2,观测方式2,w2段关键字1,m2要素1,1,要素1,2, ,要素1,n2要素2,1,要素2,2, ,要素2,n2此处省略多行记录要素m2,1,要素m2,2, ,要素m2,n2END_段关键字1此处省略多个记录段段关键字w2,x2要素1,1,要素1,2, ,要素1,y2要素2,1,要素2,2, ,要素2,y2此处省略多行记录要素x2,1,要素x2,2, ,要素x2,y2END_段关键字w2=NNNN4.1.3 符号说明 :半角符。 :半角逗号,记录项目分割符。 :半角回车符。 :半角换行符。 :半角等号,单站记录结束符。 :连续四个半角N,全部记录结束符。 :字符串END后跟半角下杠,子要素段记录结束符。说明:(1) 由于本全景样例共有w个记录段,所以的位置为w。(2) 由于第一个记录段中有m条记录,即m个有效记录行,所以在段关键字1后的要素为m;由于第二个记录段中有i条记录,即i个有效记录行,所以在段关键字2后的要素为i; 由于第w个记录段中有x条记录,即x个有效记录行,所以在段关键字w后的要素为x。4.1.4 报文格式规定(1)报头规定:第1条记录,记录本站基本信息,包括区站号、纬度、经度、观测场拔海高度、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和观测方式共6组,每组用1个半角逗号(,)分隔,以“w”,共占39个字节。各类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文件的“报头”内容相同,各组排列顺序及长度分配见表4.1。表4.1农业气象观测数据报头文件结构序号名 称长度单位说明1区站号5无5位数字或第1位为字母,第25位为数字2纬度6秒按度分秒记录,均为2位,台站纬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3经度7秒按度分秒记录,度为3位,分秒为2位,台站经度未精确到秒时,秒固定记录004观测场拔海高度50.1米(m)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5气压传感器拔海高度50.1米(m)保留一位小数,扩大10倍记录,无气压传感器时,录入999996观测方式1无当器测项目为人工观测时存入1,器测项目为自动站观测时存入4(2)正文规定:各类要素数据文件正文由若干个子要素部分的数据段组成,即每个子要素部分构成一个数据段,由段关键字(代码)、观测数据记录、段关键字结束和所有数据段结束符组成。其结构如下:段关键字,m(观测数据记录部分)END_段关键字=数据段的关键字为本类文件要素的要素实名代码(详见4.2节上传数据文件的内容部分),占2条记录,关键字占1条,段内记录条数指示码“m”占1条,并以“”结束记录。数据段的观测数据记录部分由m条记录组成,每条记录为当天或上一天内观测的若干项目记录,或不同梯度当天或上一天内观测的若干项目记录,项目之间用1个半角逗号(,)分隔,字符型项目用双引号(“)括起,并以回车换行“”结束该时次的记录;本数据段结束时,由“END_段关键字”标志,表示该段数据结束;若未形成或没有该数据段的观测数据时,该段不编报。不同观测对象,如不同的作物、土壤水分观测地段、植物、畜牧等观测对象,但观测要素相同的(段关键字),可实行重复编报方式。(3)结束符规定:记录结束:“”为每一条记录的结束符。单站记录结束:“=”为单站记录的结束符,表示该站的一天观测记录已经结束。全文结束:“NNNN”为全文结束符,提示该文件的单站或多站的记录内容已全部结束。(4)其他的规定:高位补零:当要素值(除字符型外)不足相应要素位置的位数时,不论观测方式为机器观测还是人工观测,高位均需补0,以达到规定位数。负数:当要素值为负数时,编报时以半角减号 (-)开头,半角减号占规定位数的一位。如规定“气温”要素占4字节,单位为0.1,那么,当实际气温为-5时,编报-050; 当实际气温为+5时,对应要素位置编报0050。缺测:当某允许缺测的要素为缺测时,以9编发相应位数的值(字符型除外)。如规定“旬平均气温”要素占4字节,单位为0.1,那么,当实际气温缺测时,对应要素位置编报9999。4.2 上传数据文件的内容4.2.1 作物要素内容4.2.1.1 作物要素组成作物要素数据文件正文由7个子要素组成,其关键字与要素实名对照见表4.2。表4.2 作物要素文件子要素实名与关键字对照序号子要素实名关键字项目数关键字长度1作物生长发育CROP-0187字节2干物质与叶面积CROP-0263灌浆速度CROP-0354产量因素CROP-0455产量结构CROP-0546关键农事活动CROP-0667县产量水平CROP-0754.2.1.2 作物子要素格式作物要素的各子要素格式详见表4.3至表4.8。表4.3 作物生长发育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作物名称6编码编码,详见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编码(简称编码)作物名称部分2发育期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发育期部分3发育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国际时,YYYYMMddhhmmss);如观测精度未到秒级则秒位编00; 如观测精度未到分级则分位编00,下同4发育期距平4天与历史平均发育期之差,正数发育期推迟,负数为提前5发育期百分率4%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数比例6生长状况1无类:1为一类苗;2为二类苗;3为三类苗;4为三类苗以上7植株高度4厘米(cm)测区植株平均高度8植株密度80.01株(茎)数/平方米单位面积上的植株数量表4.4干物质与叶面积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作物名称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3发育期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发育期部分4生长率60.01克/(平方米.日)计算总干重部分的干物质增长量5含水率60.01器官或株(茎)含水率6叶面积指数60.1单位土地面积上的绿叶面积的倍数表4.5 灌浆速度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作物名称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3含水率60.01计算子粒的含水百分率4千粒重60.01克(g)计算1000粒平均子粒干重的值5灌浆速度60.01克/(千粒.日)计算单位时间子粒干物质增长量表4.6 产量因素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作物名称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3发育期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发育期部分4项目名称2无编码,详见编码作物产量因素部分5测定值80.01各项目测值均保留2位小数表4.7 产量结构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小数位)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YYYY-MM-DD年月日时分秒2作物名称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3项目名称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产量结构部分4测定值80.01各项目测值均保留2位小数表4.8 关键农事活动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起始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结束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3作物名称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4项目名称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田间工作部分。5质量1等级1为较差;2为中等;为.优良6方法和工具100字符文字描述表4.9 县产量水平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年度4日期年2作物名称8无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3测站产量水平60.1公斤/公顷观测场地产量水平4县平均单产60.1公斤/公顷测站所在县产量水平5县产量增减产百分率60.1%测站所在县产量与上一年的增减情况4.2.2 土壤水分要素内容4.2.2.1 土壤水分要素组成土壤水分要素数据文件正文由5个子要素组成,其关键字与要素实名对照见表4.10。表4.10 土壤水分要素文件子要素实名与关键字对照序号子要素实名关键字项目数关键字长度1土壤水文物理特性SOIL-0167字节2土壤相对湿度SOIL-02163水分总储存量SOIL-03144有效水分储存量SOIL-04145土壤冻结与解冻SOIL-0554.2.2.2 土壤水分要素格式土壤水分要素的各子要素格式详见表4.11至表4.15。表4.11土壤水文物理特性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地段类型1编码0- 作物观测地段1- 固定观测地段2- 加密观测地段3- 其他观测地段3土层深度3厘米(cm)分别为10,20,100厘米10个土层4田间持水量40.1%土壤所能保持的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5土壤容重40.01克/ 立方厘米单位体积内的干土重6凋萎湿度40.1%致使植株叶片开始呈现凋萎状态时的土壤湿度注:测站启用或更新土壤水文物理特性时,且仅首次上传本子要素。表4.12土壤相对湿度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地段类型1编码0为作物观测地段1为固定观测地段2为加密观测地段3为其他观测地段3作物名称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4发育期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发育期部分5干土层厚度4厘米(cm)610cm土壤相对湿度4%各土层土壤相对湿度测量值720cm土壤相对湿度830cm土壤相对湿度940cm土壤相对湿度1050cm土壤相对湿度1160cm土壤相对湿度1270cm土壤相对湿度1380cm土壤相对湿度1490cm土壤相对湿度15100cm土壤相对湿度16灌溉或降水10为无灌溉和降水;1为有灌溉或降水17地下水位20.1米大于等于2米编20表4.13水分总储存量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地段类型1编码0为作物观测地段1为固定观测地段2为加密观测地段3为其他观测地段3作物名称6无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4发育期2无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发育期部分510cm水分总储存量4毫米(mm)一定深度的土壤中总的含水量620cm水分总储存量730cm水分总储存量840cm水分总储存量950cm水分总储存量1060cm水分总储存量1170cm水分总储存量1280cm水分总储存量1390cm水分总储存量14100cm水分总储存量表4.14有效水分储存量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地段类型1编码0为作物观测地段1为固定观测地段2为加密观测地段3为其他观测地段3作物名称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4发育期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发育期部分510cm有效水分储存量4毫米(mm)土壤中含有的大于凋萎湿度的水分储存量620cm有效水分储存量730cm有效水分储存量840cm有效水分储存量950cm有效水分储存量1060cm有效水分储存量1170cm有效水分储存量1280cm有效水分储存量1390cm有效水分储存量14100cm有效水分储存量表4.15土壤冻结与解冻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出现时间 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地段类型1编码0为作物观测地段1为固定观测地段2为加密观测地段3为其他观测地段3作物名称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4土层深度1编码0为表层1为10cm2为20cm5土层状态1编码0为冻结1为解冻4.2.3 自然物候气象要素数据文件4.2.3.1 自然物候要素组成自然物候要素数据文件正文由4个子要素组成,其关键字与要素实名对照见表4.16。表4.16 自然物候要素文件子要素实名与关键字对照序号子要素实名关键字项目数关键字长度1木本植物物候期PHENO-0138字节2草本植物物候期PHENO-0233气象水文现象PHENO-0324动物物候期PHENO-0434.2.3.2 自然物候要素格式自然物候要素的各子要素格式详见表4.17至表4.20。表4.17 木本植物物候期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出现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植物名称8编码编码,详见编码植物动物名称部分3物候期名称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植物物候期名称部分表4.18 草本植物物候期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出现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植物名称8编码编码,详见编码植物动物名称部分3物候期名称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植物物候期名称部分表4.19气象水文现象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出现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水文现象名称4编码编码,详见编码水文现象名称部分表4.20 动物物候期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出现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动物名称8编码编码,详见编码植物动物名称部分3物候期名称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植物物候期名称部分4.2.4 畜牧要素数据文件4.2.4.1 畜牧要素组成畜牧要素数据文件正文由6个子要素组成,其关键字与要素实名对照见表4.21。表4.21 畜牧要素文件子要素实名与关键字对照序号子要素实名关键字项目数关键字长度1牧草发育期GRASS-0148字节2牧草生长高度GRASS-0233牧草产量GRASS-0354覆盖度及草层采食度GRASS-0455灌木、半灌木密度GRASS-0546家畜膘情等级调查GRASS-0644.2.4.2 畜牧要素格式畜牧要素的各子要素格式详见表4.22至表4.27。表4.22 牧草发育期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观测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牧草名称8编码编码,详见编码牧草名称部分3发育期2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发育期部分4发育期百分率4%进入发育期的株(茎)数比例表4.23 牧草生长高度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观测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牧草名称8编码编码,详见编码牧草名称部分3生长高度4厘米(cm)测区牧草平均高度表2.24 牧草产量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牧草名称8编码编码,详见编码牧草名称部分3干重60.1公斤/公顷牧草或灌木、半灌木分种产量4鲜重60.1公斤/公顷5干鲜比4%干重与鲜重的比例表2.25 覆盖度及草层采食度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覆盖度4%灌木、半灌木的覆盖地面比例3草层状况评价1无1为优;2为良;3为中;4为差;5为很差4采食度1无1为轻微;2为轻;3为中;4为重;5为很重5采食率4%混合牧草的家畜采食率表2.26 灌木、半灌木密度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测定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牧草名称8无编码,详见编码牧草名称部分3每公顷株丛数6株/公顷由100平方米的顷株丛数推算4每公顷总株丛数6株/公顷各分种草每公顷株丛数的总和表2.27 家畜膘情等级调查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调查时间14无年月日时分秒2膘情等级1无1为上;2为中;3为下;4为很差3成畜头数4头不同调查等级下的头数4幼畜头数4头4.2.5 灾害要素数据文件4.2.5.1 灾害组成灾害要素数据文件正文由4个子要素组成, 表4.28 灾害要素文件子要素实名与关键字对照序号子要素实名关键字项目数关键字长度1农业气象灾害观测DISA-0177字节2农业气象灾害调查DISA-0283牧草灾害DISA-0364家畜灾害DISA-0464.2.5.2 灾害要素格式农业气象灾害要素的各子要素格式详见表4.29至表4.32。表4.29 农业气象灾害观测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观测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灾害名称4编码编码,详见编码灾害名称部分3受灾作物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4器官受害程度4%反映植株受灾的严重性5预计对产量的影响1无0为无;1为轻微;2为轻;3为中;4为重6减产成数2成减产程度估计7受害征状50字符描述作物受灾的器官、部位、形态的变化表4.30 农业气象灾害调查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调查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灾害名称4编码编码,详见编码灾害名称部分3受灾作物6编码编码,详见编码作物名称部分4器官受害程度4%反映植株受灾的严重性5成灾面积60.1公顷县内成灾面积6成灾比例40.1%县内成灾比例7减产百分率4%县内减产趋势估计8受害征状50字符描述作物受灾的器官、部位、形态的变化表4.31 牧草灾害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观测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起始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3终止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4灾害名称4编码编码,详见编码灾害名称部分5受害等级1无1为轻;2为中;3为重;4为很重6受害征状50字符描述牧草受灾情况表4.32 家畜灾害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观测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起始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3终止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4灾害名称4编码编码,详见编码灾害名称部分5受害等级1无1为轻;2为中;3为重;4为很重6受害征状50字符描述家畜受灾情况4.2.6 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4.2.6.1 基本气象要素组成基本气象要素数据文件正文由2个子要素组成(表4.33)。 表4.33 基本气象要素文件子要素实名与关键字对照序号子要素实名关键字项目数关键字长度1旬气象要素METE-01167字节2月气象要素METE-02127字节4.2.6.2 基本气象要素格式 基本气象要素格式,如旬气象子要素(表4.34)和月气象子要素(表4.35)。表4.34 旬气象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制作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旬平均气温40.1摄氏度()旬平均气温3旬平均气温距平40.1摄氏度()旬平均气温距平4旬极端最高气温40.1摄氏度()旬中各观测时间气温最高值5旬极端最高气温出现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6旬极端最低气温40.1摄氏度()旬中各观测时间气温最低值7旬极端最低气温出现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8旬降水量60.1毫米(mm)旬中的降水总量9降水距平百分率6%旬降水总量与历史同期的百分比10降水量0.1mm的天数2天旬中各日的日降水量0.1mm的天数11降水量25mm的天数2天旬中各日的日降水量25mm的天数12降水量50mm的天数2天旬中各日的日降水量50mm的天数13最大积雪深度6厘米(cm)旬中各日最大积雪深度14旬风速17m/s的天数2天旬中各日风速17m/s的天数15旬日照时数40.1时(hr)旬中各日的日照累加16旬日照百分率40.1%旬日照总时数占旬可照总时数的百分比表4.35月气象子要素序号要素名长度(字节)单位说明1制作时间14日期年月日时分秒2月平均气温40.1摄氏度()月中各日气温的平均值3月平均气温距平40.1摄氏度()月平均气温与历史同期的差4月总降水量60.1毫米(mm)月中各日降水量之和5月总降水量的距平百分率60.01%月降水总量与历史同期的百分比6月中风速17m/s的天数2天瞬时风17m/s的天数7地面月平均地温40.1摄氏度()月中各日地面地温的平均值820cm深处月平均地温月中各日20cm深处地温的平均值940cm深处月平均地温月中各日40cm深处地温的平均值1080cm深处月平均地温月中各日80cm深处地温的平均值11160cm深处月平均地温月中各日160cm深处地温的平均值12320cm深处月平均地温月中各日320cm深处地温的平均值- 49 -5 农业气象观测数据编码表5.1 作物名称编码表作物名称编码采用6位编码方式(B1 B1 B2 B2 B3 B3 ),详见表5.1。其中:B1 B1:作物编码,固定编码01;B2 B2:作物类别编码;B3B3:作物品种、熟性编码。表5.1 作物名称编码(B电码表)名称编码010203040506070809稻类常规籼稻00双季早稻早熟双季早稻中熟双季早稻晚熟一季稻早熟一季稻中熟一季稻晚熟双季晚稻早熟双季晚稻中熟双季晚稻晚熟常规粳稻01双季早稻早熟双季早稻中熟双季早稻晚熟一季稻早熟一季稻中熟一季稻晚熟双季晚稻早熟双季晚稻中熟双季晚稻晚熟杂交稻02双季早稻早熟双季早稻中熟双季早稻晚熟一季稻早熟一季稻中熟一季稻晚熟双季晚稻早熟双季晚稻中熟双季晚稻晚熟麦类03冬小麦冬性冬小麦半冬性冬小麦春性春小麦大麦元麦青稞莜麦燕麦玉米04春玉米早熟春玉米中熟春玉米晚熟夏玉米早熟夏玉米中熟夏玉米晚熟套玉米早熟套玉米中熟套玉米晚熟棉花05普通棉早熟普通棉中熟普通棉晚熟长绒棉早熟长绒棉中熟长绒棉晚熟油类06油菜荠菜型油菜白菜型油菜甘蓝型大豆花生芝麻向日葵糖类07新植蔗宿根蔗甜菜牧草(畜牧)08豆科禾本科莎草科杂类草羊马牛骆驼其他09白地高梁谷子糯稻甘薯马铃薯蚕豆烟草其他麻类10苎麻(宿根)苎麻(种子)黄麻红麻亚麻5.2 牧草名称编码表牧草名称编码采用8位编码方式(G1 G1 G2 G2 G3 G3 G3 G3),详见表5.2。其中:G1 G1:牧草类编码,固定编码02;G2 G2:科别编码,豆科编码01、禾本科编码02、莎草科编码03、杂类草编码04;G3G3G3G3:牧草名称编码。表5.2(a) 牧草名称编码(G电码表)编码牧草名称科别02010001白三叶豆科02010002红三叶豆科02010003紫花苜蓿豆科02010004箭舌豌豆豆科02010005豌豆豆科02010006黄花羽扇豆豆科02010007短花百脉根豆科02010008百脉根豆科02010009高粱豆科02010010波斯三叶草豆科02010011亚历山大三叶草豆科02010012绛车轴草豆科02010013地三叶草豆科02019999豆科其他豆科02020001多年生黑麦草禾本科02020002杂交黑麦草禾本科02020003意大利黑麦草禾本科02020004多花黑麦草禾本科02020005高羊茅禾本科02020006羊茅黑麦草禾本科02020007匍匐紫羊茅禾本科02020008鸡脚草禾本科02020009猫尾草禾本科02020010草地羊茅禾本科02020011冰草禾本科02020012草地早熟禾禾本科02020013无芒雀麦禾本科02020014虉草禾本科02020015非洲虎尾草禾本科02020016狗牙根禾本科02020017狼尾草禾本科02020018糙隐子草禾本科02020019克氏针茅禾本科02029999禾本科其他禾本科02030001矮嵩草莎草科02039999莎草科其他莎草科02040001冷嵩杂类草02040002矮葱杂类草02040003细叶葱杂类草02040004木地肤杂类草02049999杂类草其他杂类草02050001再生草02050002混合草02050003灌丛02050004杂草表5.2(b) 牧草名称扩展编码(G电码表)编码牧草名称科别02010014猫头刺豆科02020015红刺豆科02020020委陵菜禾本科02020021黄蒿禾本科02020022阿尔泰狗娃花禾本科02020023艾蒿禾本科02020024赖草禾本科02020025碱茅禾本科02020026斜茎黄芪禾本科02030001矮嵩草莎草科02060001霸王蒺藜科02060002白刺疾藜科02070001红砂怪柳科5.3 植物动物名称编码表植物动物名称编码包括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名称和动物名称的编码,采用8位编码方式(P1 P1 P2 P2 P3 P3 P4 P4),详见表5.3表5.5。其中:P1 P1:植物动物类编码,固定编码03;P2 P2:类别编码,草本编码01、木本编码02、动物编码03;P3P3:科别编码;P4 P4:植物动物名称编码。表5.3 草本植物名称编码(P电码)编码名称类别科别03010101马蔺草本尾03010201蒲公英草本菊03010202野菊花草本菊03010203苍耳草本菊03010301车前草本车前03010401芍药草本毛茛03010501莲草本睡莲03010601芦苇草本禾本03010701藜草本藜03019999其他草本植物草本表5.4 木本植物名称编码(P电码)编码名称类别科别03020101凇柏木本柏03020102侧柏木本柏03020201油桐木本大戟03020202木油桐木本大戟03020203乌桕木本大戟03020301刺槐木本豆03020302槐树木本豆03020303合欢木本豆03020304紫穗槐木本豆03020305皂荚木本豆03020401核桃木本胡桃03020501枫香木本金缕梅03020601木槿木本锦葵03020701楝树木本楝03020801栓皮栎木本毛榉03020901牡丹木本毛莨03021001木棉木本棉03021101玉兰木本木兰03021201紫丁香木本木樨03021202桂花木本木樨03021203白蜡木本木樨03021301葡萄木本葡萄03021401紫薇木本千屈莱03021501梨(白梨)木本蔷薇03021502苹果木本蔷薇03021503杏木本蔷薇03021504桃木本蔷薇03021505山桃木本蔷薇03021601桑树木本桑03021602构树木本桑03021603无花果木本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