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生理学专升本练习册答案综合版.doc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3269633 上传时间:2020-06-11 格式:DOC 页数:59 大小:54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病理生理学专升本练习册答案综合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病理生理学专升本练习册答案综合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病理生理学专升本练习册答案综合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医学院分院病理生理学课程练习册答案 专业: 护理学 层次: 本科(专升本)第一章 疾病绪论、概论一、选择题1.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A鉴定疾病的类型;B描述疾病的表现;C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D研究疾病时的代偿功能;E诊断与治疗疾病。2.下列有关疾病条件的叙述中,哪项是错误的?A条件是指病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影响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B同一个因素,对某一疾病是是条件,对另一疾病可以是原因;C条件因素即为疾病的诱因;D某些疾病的发生无需条件;E条件因素即包括促进疾病的因素,也可为延缓疾病的因素。3.下列哪项不是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A损伤与抗损伤;B因果转化;C应激反应;D自稳调节的紊乱;E局部与整体。4.脑死亡是指:A呼吸、心跳停止,反射消失;B有机体解体,所有细胞死亡;C意识永久性消失而呈植物状;D全脑功能不可逆性永久性停止;E脑电波消失。5.脑死亡发生于A濒死前期;B濒死期;C临床死亡期;D生物学死亡期;E临终期。6.脑死亡判断标准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不可逆的昏迷和大脑无反应;B呼吸停止,人工呼吸15分钟仍无自主呼吸;C瞳孔散大和固定;D脑干神经反射存在;E脑电波消失、脑血流停止。二、名词解释1脑死亡 -全脑功能(包括大脑半球、间脑和脑干各部分)的不可逆的永久性丧失以及机体作为一个整体功能的永久停止。三、问答题1 脑死亡与植物人存在哪些方面的区别?答:脑死亡指全脑功能不可逆地永久性丧失,标志机体已经死亡。植物状态指大脑因受损而功能停止,意识及脑电波消失,病人处于持续深昏迷状态,但植物人脑干功能尚存在,故基本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仍存在。第二章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选择题1. 体液是指A. 细胞外液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B. 体内的水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C. 体内的水及溶解在其中的无机盐D. 体内的水及溶解在其中的蛋白质E. 细胞内液液体及溶解在其中的物质2. 正常成人体液总量约占体重的A. 45%B. 50%C. 60%D. 70%E. 80%3. 细胞外液中的阳离子主要是A. Na+B. K+C. Ca2+D. Mg2+E. Fe2+4. 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阴离子是A HCO3-B SO42-C Cl-D HPO42-E 蛋白质5. 血浆和组织间液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A. K+和HCO3-B. Ca2+和HPO42-C. Na+、Cl-和HCO3-D. 葡萄糖和尿素E. 氨基酸和蛋白质6. 决定血浆渗透压高低的最主要离子的是A. K+ B. Na+C. Mg2+D. Ca2+E. HPO42-7. 血浆和组织间液所含溶质的主要区别在于A. K+ B. Na+C. 蛋白质D. 有机酸E. HCO3-8. 机体正常的排水途径不包括A. 消化道B. 生殖道C. 呼吸道D. 泌尿道E. 皮肤9. 体液中各部分渗透压的关系是A. 细胞内液高于细胞外液B. 细胞内液低于细胞外液C. 组织间液低于细胞内液D. 细胞内、外液基本相等E. 组织间液高于细胞内液10. 高钠血症是指血清钠浓度高于A. 130 mmol/LB. 135 mmol/LC. 140 mmol/LD. 150 mmol/LE. 160 mmol/L11.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也称为A. 高渗性脱水B. 等渗性脱水C. 低渗性脱水D. 原发性脱水E. 水中毒12. 低渗性脱水的特点不包括A. 失Na+失水B. 血清Na+浓度130mmol/LC. 血浆渗透压失Na+ ,血清Na+浓度150mmol/LB. 血浆渗透压310 mmol/LC. 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D. 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维持不变E. 又称为高渗性脱水18. 尿崩症患者易引起A. 低渗性脱水B. 高渗性脱水C. 等渗性脱水D. 水中毒 E.盐中毒19. 高渗性脱水时体液容量的变化为 细胞内液量 细胞外液量A. B. C. 正常D. E. 正常 20. 下列关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对机体的影响,哪项是错误的?A. 易出现渴感B. 细胞内液向细胞外液转移 C. 细胞外液量增加 D. 尿少,尿比重增加E. 不易发生休克21. 低渗性脱水对机体最严重的影响是A. 脑出血B.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C. 脱水热D. 外周循环衰竭E. 脑水肿22. 高热病人容易发生A. 低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C. 高渗性脱水 D. 水中毒E. 低钠血症23. 下列哪一类型水电解质代谢障碍更易发生休克?A. 低渗性脱水 B. 等渗性脱水 C. 高渗性脱水 D. 水中毒E. 低钾血症24. 患者口渴,尿少,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血钠浓度150mmol/L,其水电解质紊乱的类型是A. 等渗性脱水B. 水中毒C. 高渗性脱水D. 低渗性脱水E. 水肿25. 产生脱水热的主要原因是A. 散热减少B. 产热增加C. 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D. 产热增加和散热减少E. 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26. 有关等渗性脱水的描述,下面哪项错误?A. H2O与Na+呈比例丢失B. 血清Na+浓度:130150mmol/LC. 血浆渗透压:280310 mmol/LD. 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无明显减少E. 等渗液大量丢失只引发等渗性脱水27. 等渗性脱水时体液容量的变化为 细胞内液量 细胞外液量A. B. . C. 变化不大 D. E. 变化不大 28. 等渗性脱水如未得到任何处理,易转变为A 低渗性脱水B 高渗性脱水C 水中毒D 低钾血症E 水肿29. 高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A. 补充等渗液B. 补水为主,适当补钠C. 补偏低渗(1/2或2/3张)液D. 补充水分以降低血钠E. 限制水分摄入,对重症或急性患者,还应给予高渗盐水30. 低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A. 补充等渗液B. 补水为主,适当补钠C. 补偏低渗(1/2或2/3张)液D. 补充水分以降低血钠E. 限制水分摄入,对重症或急性患者,还应给予高渗盐水31. 等渗性脱水的补液原则是A. 补充等渗液B. 补水为主,适当补钠C. 补偏低渗(1/2或2/3张)液D. 补充水分以降低血钠E. 限制水分摄入,对重症或急性患者,还应给予高渗盐水32. 细胞内、外液均增多并有低钠血症,说明有A. 水肿 B. 低渗性脱水 C. 高容量性脱水 D. 水中毒E. 等渗性脱水33. 水中毒最常发生于A. 用肥皂水灌肠B. 急性肾功能不全患者而又补液过多时C. 精神性饮水过量D. 持续大量饮水E. 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34. 下列有关水中毒的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 血清Na+浓度130mmol/L B. 可出现肺水肿、脑水肿等 C. 低渗性液体主要在细胞外液潴留D. 细胞外液量增多,血液稀释E. 血浆渗透压280mmol/L35. 水肿液在组织间隙以游离状态存在,说明存在 A 隐形水肿B 显性水肿C 粘液性水肿D 特发性水肿E 淋巴性水肿 36. 水肿是指A. 细胞内液过多B. 细胞外液过多C. 组织间隙或体腔内液体过多D. 血管内液体过多E. 体内液体过多37. 下列有关血管内外液体交换失衡的发生机制中,哪项是错误的?A. 毛细血管流体静压增高B. 球-管失衡C. 微血管壁通透性增加D. 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 淋巴回流受阻38. 下列哪项不会引起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A. 肝硬变B. 严重营养不良C. 肾病综合征D. 恶性肿瘤 E.低渗性脱水39. 水肿时近曲小管重吸收钠水增多的主要机制是A. 心房肽减少 B. 醛固酮增多 C. 肾血流重分配 D. 肾小球滤过分数增大E. 抗利尿激素增多40. 钠水潴留的发生机制中,下面哪项是错误的?A. GFR降低B. 肾血流重分布(较大量的血流转入皮质肾单位,而近髓肾单位血流量)C. 肾小球滤过分数升高D. 醛固酮分泌增多E. 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41. 水肿首先出现于身体低垂部位,提示发生了A. 肾炎性水肿B. 肝性水肿C. 肾病性水肿D. 心性水肿E. 肺水肿42. 区分漏出液和渗出液的主要依据是水肿液的A. 蛋白质含量B. 比重C. 细胞数D. 酸碱度E. 晶体成分43. 下述哪项不会导致肾小球滤过率(GFR)下降A. 肾小球滤过压下降B. 肾血流量减少C. 肾小球滤过膜面积减少D. 肾小球囊内压下降E. 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降低44. 下列有关钾跨细胞转移因素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A. 胰岛素直接刺激Na+-K+-ATP酶的活性,促细胞摄钾B. -肾上腺能受体激动剂可激活Na+-K+-ATP酶,促细胞摄钾C. 酸中毒促进钾离子移出细胞,而碱中毒作用正好相反D. 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升高可直接抑制Na+-K+-ATP酶活性E.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急性升高促进钾离子自细胞内移出45. 下述哪项不是高钾血症的原因A.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B. 胰岛素过量使用 C. 酸中毒 D. 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 E.溶血46. 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浓度高于A. 3.0mmol/L B. 3.5mmol/L C. 5.5mmol/L D. 5.0mmol/LE. 6.0mmol/L47. 下列哪一项不是低钾血症的原因A. 过量使用胰岛素B. 代谢性酸中毒C. 禁食D. 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E. 剧烈呕吐48. 引起低钾血症最主要的原因是A. 钾丢失过多 B. 碱中毒 C. 长期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D. 钾摄入不足 E. 低钾性周期性麻痹49. 某手术患者术后禁食7天,仅从静脉输入大量的5%葡萄糖维持机体需要,此患者最易发生A. 高钾血症B. 低钾血症C. 高钠血症D. 低钠血症E. 低钙血症50. 下面关于肾外途径过度失钾的原因,哪一项是错误的?A. 呕吐B. 胃肠减压C. 长时间使用速尿等利尿剂D. 腹泻E. 大量出汗51. 过量使用胰岛素产生低钾血症的机制是A. 醛固酮分泌增多 B. 跨细胞转移,细胞摄钾增多C. 肾小管重吸收钾障碍D. 结肠上皮细胞分泌钾过多E. 呕吐、腹泻致失钾过多52. 低钾血症时,血清钾浓度低于A. 2.5mmol/L B. 3.0mmol/LC. 3.5mmol/LD. 4.0mmol/L E.5.5mmol/L53. 高钾血症对机体最危险的影响是A. 肌无力 B. 心室纤颤 C. 酸中毒 D. 呼吸肌麻痹 E. 横纹肌溶解54. 碱中毒患者尿液呈酸性,提示存在A. 低钠血症 B. 低钾血症C. 低钙血症 D. 低镁血症E. 高钾血症55. 急性轻度低钾血症对神经肌肉的影响是A. 兴奋性增高,肌肉松弛无力B. 兴奋性下降,肌肉松弛无力C. 兴奋性增高,肌肉弛缓性麻痹D. 兴奋性下降,肌肉弛缓性麻痹E. 兴奋性先增高后降低,肢体刺痛、感觉异常及肌无力、麻痹56. 急性低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B. 或(严重缺钾) C. D. E. 57. 低钾血症对机体的影响,不包括A. 去极化阻滞B. 肌无力C. 横纹肌溶解D. 对洋地黄类药物毒性的敏感性增高E. 呼吸肌麻痹58. 引发高钾血症最重要的原因是A. 酸中毒B. 使用-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C. 洋地黄中毒D. 肾排钾障碍E. 摄钾过多59. 高钾血症对心肌生理特性的影响是 兴奋性 传导性 自律性 收缩性 A. B. C. 轻症,重症 D. E. 60. 高钾血症患者尿液为A. 中性尿B. 正常性酸性尿C. 正常性碱性尿D. 反常性碱性尿E. 反常性酸性尿二、名词解释1. 低渗性性脱水-其特点是:失H2O失Na+ ;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无明显减少。2. 水中毒-亦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其特点为:血清Na+浓度130mmol/L,血浆渗透压失Na+,血清Na+浓度150mmol/L,血浆渗透压310mmol/L,细胞外液量和细胞内液量均减少。4. 等渗性脱水-其特点是:H2O与Na+呈比例丢失;血清Na+浓度: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280310 mmol/L;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无明显减少。5. 水肿-过多的液体在组织间隙或体腔内积聚的一种病理过程。 6. 显性水肿-也称凹陷性水肿。是指当皮下组织有过多的游离液体积聚时,皮肤肿胀,弹性差,皱纹变浅,用手指按压时,游离的液体从按压点向周围散开,形成凹陷。 7. 隐性水肿-也称非凹陷性水肿。分布在组织间隙中的胶体网状物(如透明质酸、胶原及粘多糖等)对液体具有强大的吸附能力和膨胀性。水肿时,虽然组织间液量增加,但若积聚的液体未能超过胶体网状物的吸附能力时,则组织间隙无游离液体出现。因此,用手指按压时,未出现可觉察的水肿体征-凹陷。8. 反常性酸性尿-低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故细胞内液 K+外出,而细胞外液 H+内移细胞外液代碱;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H+肾小管K+-Na+交换,而H+-Na+交换尿排K+,排H+,故尿液呈酸性。 9. 反常性碱性尿-高钾血症时,细胞外液K+浓度,故细胞外液K+进入细胞内液,而细胞内液H+外移细胞外液为代谢性酸中毒。此时,肾小管上皮细胞内K+浓度,H+浓度肾小管K+-Na+交换,而H+-Na+交换尿排K+,排H+,故尿液呈碱性。 三、问答题1. 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与低容量性高钠血症(高渗性脱水)相比,何者更易引起休克? 为什么?答:低容量性低钠血症(低渗性脱水)更易引起休克。是因为:(1) 血浆渗透压细胞外液水移至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2) 血浆渗透压 早期无渴感。血浆渗透压 ADH分泌,早期尿量不。2. 一剧烈腹泻的成年患者补充了过多的5%葡萄糖,试问其脱水类型有何改变?对机体有何影响?答:由于肠道液体为等渗性液体,故剧烈腹泻者,水与钠呈比例大量丢失,可引起等渗性脱水。但对等渗性脱水补充了过多的5%葡萄糖,而忽略了钠的补充,则可使等渗性脱水转变为低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1) 易发生休克:血浆渗透压细胞外液水移至细胞内液细胞外液量明显减少,而细胞内液量无明显变化。(2) 血浆渗透压 早期无渴感;晚期由于血容量,Ang渴感。(3) 血浆渗透压 抗利尿激素分泌,早期尿量不;晚期由于血容量抗利尿激素尿量。(4) 有明显的失水体征:血容量,血液浓缩,血浆胶渗压组织间液向血管内转移组织间液皮肤弹性,眼窝凹陷等。3. 一剧烈呕吐的成年患者,若此患者未得到及时处理,其脱水类型会如何转变?此种类型的脱水对机体有何影响?答:由于胃液为等渗性液体,故剧烈呕吐者,水与钠呈比例大量丢失,可引起等渗性脱水。但等渗性脱水患者未得到及时处理,由呼吸及皮肤不感蒸发失水,故失H2O失Na+,从而使等渗性脱水转变为高渗性脱水。高渗性脱水对机体的影响:失H2O失Na+,血浆渗透压(1) 细胞外液渗透压刺激口渴中枢渴感饮水。(2) 细胞外液渗透压刺激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抗利尿激素远曲小管重吸收水 尿量;尿比重。(3) 细胞外液渗透压H2O由细胞内液移至细胞外液细胞外液量减少,细胞内液量明显减少。(4) 细胞外液渗透压脑细胞脱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嗜睡,昏迷);脑出血。第三章 酸碱平衡紊乱一、选择题1 机体的正常代谢必须处于A 弱酸性的体液环境中B 弱碱性的体液环境中C 较强的酸性体液环境中D 较强的碱性体液环境中E 中性的体液环境中2 正常体液中的H主要来自A 食物中摄入的H B 碳酸释出的H C 硫酸释出的HD 脂肪代谢产生的H E 糖酵解过程中生成的H3 碱性物质的来源有A 氨基酸脱氨基产生的氨B 肾小管细胞分泌的氨 C 蔬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 D 水果中含有的有机酸盐 E 以上都是4 机体在代谢过程中产生最多的酸性物质是A 碳酸 B硫酸 C乳酸 D三羧酸 E乙酰乙酸5 血液中缓冲固定酸最强的缓冲系统是A PrHPr . HbHHb . HCO3/H2CO3. HbO2HHbO2 . HPO42-H2PO4-6 血液中挥发酸的缓冲主要靠A. 血浆HCO3 B. 红细胞HCO3 C. HbO2及Hb. 磷酸盐 E. 血浆蛋白7 产氨的主要场所是A. 远端小管上皮细胞 B. 集合管上皮细胞 C. 管周毛细血管D. 基侧膜 E. 近曲小管上皮细胞8 血液pH 值主要取决于血浆中A. Pr/HPr B. HCO3/H2CO3 C. Hb/HHbD. HbO2/HHbCO2 E. HPO42/H2PO49 能直接反映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负离子碱的总和的指标是A. PaCO2 B. 实际碳酸氢盐(AB) C. 标准碳酸氢盐(SB)D. 缓冲碱(BB) E. 碱剩余(BE)10 标准碳酸氢盐小于实际碳酸氢盐(SBAB)可能有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D. 混合性碱中毒 E. 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11 阴离子间隙增高时反映体内发生了A 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 B 高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C 低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 D 正常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E 高血氯性呼吸性酸中毒12 阴离子间隙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可见于A. 严重腹泻 B. 轻度肾功能衰竭 C. 肾小管酸中毒D. 使用碳酸酐酶抑制剂 E. 以上都是13 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A高热 B. 休克 C. 呕吐 D. 腹泻 E. 高钾血症14 急性代谢性酸中毒机体最主要的代偿方式是A. 细胞外液缓冲 B. 细胞内液缓冲 C. 呼吸代偿D. 肾脏代偿 E. 骨骼代偿15 一肾功能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可见:pH 7.28,PaCO2 3.7kPa(28mmHg),HCO3 1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代谢性酸中毒B. 呼吸性酸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E. 以上都不是16一休克患者,血气测定结果如下:pH 7.31,PaCO2 4.6 kPa(35mmHg),HCO3 17mmol/L,Na+ 140mmol/L,Cl 104mmol/L,K+ 4.5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AG正常型代谢性酸中毒B. AG增高型代谢性酸中毒C.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D.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17 治疗代谢性酸中毒的首选药物是A. 乳酸钠 B. 三羟基氨基甲烷 C. 柠檬酸钠D. 磷酸氢二钠 E. 碳酸氢钠18 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酸中毒的原因A. 呼吸中枢抑制 B. 肺泡弥散障碍 C. 通风不良D. 呼吸道阻塞 E 胸廓病变19 下列哪一项不是引起酸中毒时心肌收缩力降低的机制A. 代谢酶活性抑制 B. 低钙C. H竞争性地抑制钙与肌钙蛋白亚单位结合D. H影响钙内流 E. H影响心肌细胞肌浆网释放钙20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A. 血液的缓冲作用 B. 肺调节作用 C. 细胞内外离子交换D. 肾的调节作用 E. 其它缓冲系统21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的代偿调节主要靠A 呼吸代偿 B. 心脏代偿 C. 血液系统代偿D. 肾脏代偿 E. 骨骼代偿22 某溺水窒息患者,经抢救后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18,PaCO2 9.9 kPa (75mmHg),HCO3 28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代谢性酸中毒 B.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C.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23某肺心病患者,因感冒肺部感染而住院,血气分析为:pH 7.32,PaCO2 9.4 kPa (71mmHg),HCO3 37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代谢性酸中毒 B.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C. 慢性呼吸性酸中毒D. 混合性酸中毒 E. 代谢性碱中毒24 呼吸衰竭时合并哪一种酸碱失衡时易发生肺性脑病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25 严重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治疗措施是错误的 A. 去除呼吸道梗阻B. 使用呼吸中枢兴奋剂C. 使用呼吸中枢抑制剂D. 控制感染 E. 使用碱性药物26 下列哪一项不是代谢性碱中毒的原因A. 严重腹泻 B. 剧烈呕吐 C. 应用利尿剂(速尿,噻嗪类)D. 盐皮质激素过多 E. 低钾血症27某幽门梗阻患者发生反复呕吐,血气分析结果为:pH 7.5,PaCO2 6.6 kPa (50mmHg),HCO3 36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代谢性酸中毒 B. 代谢性碱中毒 C. 呼吸性酸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28 如血气分析结果为PaCO2 升高,同时HCO3降低,最可能的诊断是A. 呼吸性酸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D. 代谢性碱中毒 E. 混和性酸中毒 29 由于剧烈呕吐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最佳治疗方案是A. 静注0.9%生理盐水 B. 给予噻嗪类利尿剂 C. 给予抗醛固酮药物D. 给予碳酸酐酶抑制剂 E. 给予三羟基氨基甲烷30 下列哪一项不是呼吸性碱中毒的原因A. 吸入气中氧分压过低 B. 癔病 C. 发热D. 长期处在密闭小室内 E. 脑外伤刺激呼吸中枢31 某肝性脑病患者,血气测定结果为:pH 7.48,PaCO2 3.4 kPa (22.6mmHg),HCO3 19mmol/L,最可能的酸碱平衡紊乱类型是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代谢性碱中毒D. 呼吸性碱中毒 E. 混合型碱中毒32 碱中毒时出现手足搐搦的重要原因是A. 血清K+降低 B. 血清Cl-降低 C. 血清Ca2+降低D. 血清Na+降低 E. 血清Mg2+降低33 酮症酸中毒时下列哪项不存在A. 血K+升高 B. AG升高 C. PaCO2下降 D. BE负值增大 E. Cl增高34 肾小管酸中毒引起的代谢性酸中毒,下列哪项不存在A血K+升高 B AG升高 C PaCO2下降 D BE负值增大 E Cl增高35 休克引起代谢性酸中毒时,机体可出现A 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降低B 细胞内K+释出,肾内H+-Na+交换升高C 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升高D 细胞外K+内移,肾内H+-Na+交换降低E 细胞外K+内移,肾内K+-Na+交换升高36下列哪一项双重性酸碱失衡不可能出现A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B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 D 代谢性碱中毒合并呼吸性酸中毒E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37代谢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酶活性的变化是正确的A 碳酸酐酶活性降低 B 谷氨酸脱羧酶活性升高C 氨基丁酸转氨酶活性升高 D 谷氨酰胺酶活性降低E 丙酮酸脱羧酶活性升高38. 标准碳酸氢盐大于实际碳酸氢盐(ABSB)可能有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D. 混合性碱中毒 E. 高阴离子间隙代谢性酸中毒39. 单纯性代谢性酸中毒不可能出现下列哪项指标的变化 A. pH升高 B. AB升高 C. SB 升高 D. BB升高 E. BE正值增加40. 代谢性碱中毒时下列哪项不可能出现 A. 血浆HCO增加 B. PaCO2降低 C. 血钙降低 D. 血钾降低 E. BE正值增加41. 代谢性酸中毒时下列哪项不可能出现 A. 血浆HCO降低 B. PaCO2降低 C. 血钙降低 D. 血钾升高 E. BE负值增加42. 血浆PaCO2代偿性升高可见于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D. 代谢性碱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43. 血浆PaCO2原发行性升高可见于A. 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 C. 呼吸性碱中毒D. 代谢性碱中毒 E. 混合性碱中毒44.严重的通气障碍可引起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5. 高热伴呕吐患者常可发生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6. 慢性阻塞性肺疾患伴有心力衰竭而应用大量排钾利尿剂常可发生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7. 糖尿病患者伴有发热常可发生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8. 尿毒症病人频繁呕吐常可发生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49. 血气分析指标显示PaCO2明显升高,血浆HCO明显降低,最可能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50. 血气分析指标显示PaCO2、血浆HCO均降低,最可能发生的酸碱平衡紊乱的类型是A.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B. 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C.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D. 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E. 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二、名词解释. 阴离子间隙(AG)-指血浆中未测定的阴离子(UA)与未测定的阳离子(UC)浓度间的差值,即AG=UAUC。该值可根据血浆中常规可测定的阳离子(Na)与常规测定的阴离子(c1-和HCO3)的差算出,即AG=NaC1-HCO3,波动范围是122 mmolL。.碱剩余(BE)-是指标准条件下(PaCO2为532kPa(40mmHg),温度为38OC,Hb的氧饱和度为100),用酸或碱滴定全血标本至pH740时所需的酸或碱的量(mmolL)。如用酸滴定,BE用正值表示;如用碱滴定,BE用负值来表示。正常值范围为-3O30mmoL/L。3. 代谢性酸中毒-是指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血浆原发性HCO3减少而导致pH下降为特征的单纯性酸碱平衡紊乱类型。4. 呼吸性酸中毒-是指因CO2排出障碍或吸入过多而引起的原发性PaCO2(或血浆H2CO3)升高而导致pH下降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5. 代谢性碱中毒-是指因细胞外液H丢失或HCO3过多而引起的以血浆HCO3原发性增多而导致的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6. 呼吸性碱中毒-是指因肺通气过度引起的以血浆H2CO3浓度或PaC02原发性减少而导致pH升高为特征的酸碱平衡紊乱。7. 盐水反应性碱中毒-主要见于呕吐、胃液吸引及应用利尿剂时,给予等张或半张的盐水来扩充细胞外液,补充Cl能促进过多的HCO3经肾排出,使碱中毒得到纠正,此类碱中毒叫盐水反应性碱中毒。8. 盐水抵抗性碱中毒-常见于全身性水肿、原发性醛固醇增多症、严重低钾血症及Cushing综合征等,维持因素是盐皮质激素的直接作用和低K+,这种碱中毒病人给于生理盐水没有治疗效果。9. 二氧化碳麻醉-是指血浆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超过80mmHg导致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抑制。三、问答题1. 试述pH 7.4时有否酸碱平衡紊乱?有哪些类型?为什么?答: pH 7.4时可以有酸碱平衡紊乱。,pH值主要取决于HCO3与H2CO3的比值,只要该比值维持在正常值20:1,pH值就可维持在7.4。pH值在正常范围时,可能表示:机体的酸碱平衡是正常的;机体发生酸碱平衡紊乱,但处于代偿期,可维持HCO3H2CO3的正常比值;机体有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因其中各型引起pH值变化的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pH 7.4时可以有以下几型酸碱平衡紊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代偿性轻度和中度慢性呼吸性酸中毒;代偿性代谢性碱中毒;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二型引起pH值变化的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二型引起pH值变化的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二型引起pH值变化的方向相反而相互抵消。2. 剧烈呕吐易引起何种酸碱平衡紊乱?试分析其发生机制。答:剧烈呕吐常引起代谢性碱中毒。其原因如下:H+丢失:剧烈呕吐,使胃腔内HCI丢失,血浆中HC03得不到H+中和,被回吸收入血造成血浆HC03浓度升高;K丢失:剧烈呕吐,胃液中K大量丢失,血K降低,导致细胞内K外移、细胞内H内移,使细胞外液H降低,同时肾小管上皮细胞泌K减少、泌H增加、重吸收HC03增多;Cl丢失:剧烈呕吐,胃液中Cl大量丢失,血Cl降低,造成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泌H增加、重吸收HC03增多,引起缺氯性碱中毒;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剧烈呕吐可造成脱水、细胞外液容量减少,引起继发性醛固酮分泌增高。醛固酮促进远曲小管上皮细胞泌H、泌K、加强HC03重吸收。以上机制共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的发生。3. 一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什么类型酸碱平衡紊乱?酸碱平衡的指标会有哪些变化为什么?答: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可发生代谢性酸中毒。HCO3原发性降低, AB、SB、BB值均降低,ABSB,BE负值加大,pH下降,通过呼吸代偿,PaCO2继发性下降。急性肾功能衰竭少尿期发生代谢性酸中毒的原因有:体内分解代谢加剧,酸性代谢产物形成增多;肾功能障碍导致酸性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肾小管产氨与排泄氢离子的能力降低。4. 试述钾代谢障碍与酸碱平衡紊乱的关系,并说明尿液的变化。参考答案:高钾血症与代谢性酸中毒互为因果。各种原因引起细胞外液K+增多时,K+与细胞内H+交换,引起细胞外H+增加,导致代谢性酸中毒。这种酸中毒时体内H+总量并未增加,H+从细胞内逸出,造成细胞内H+下降,故细胞内呈碱中毒,在肾远曲小管由于小管上皮细胞泌K增多、泌H+减少,尿液呈碱性,引起反常性碱性尿。低钾血症与代谢性碱中毒互为因果。低钾血症时因细胞外液K+浓度降低,引起细胞内K+向细胞外转移,同时细胞外的H+向细胞内移动,可发生代谢性碱中毒,此时,细胞内H+增多,肾泌H+增多,尿液呈酸性称为反常性酸性尿。第四章 发热一、选择题1、引起发热最常见的病因为:A淋巴因子 B病毒感染 C恶性肿瘤 D细菌感染 E变态反应2、人体最重要的散热途径是 A肺 B皮肤 C肌肉 D尿 E 粪3、体温调节中枢的高级部分是A视前区-前下丘脑 B中脑 C延脑 D桥脑 E脊髓4、炎热环境下皮肤散热主要通过:A出汗 B对流 C传导 D辐射 E血流5、发热激活物又称EP诱导物,包括A前列腺素和其体内代谢产物 B内生致热原和某些体外代谢产物CIL-1和TNF DCRH和NOS E外致热原和某些体内产物6、内生性致热原是: A由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的具有升高体温作用的内在介质 B由产热器官产生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内在介质 C由产热原细胞分泌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神经激素 D由产EP细胞在发热激活物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 E由产EP细胞在磷酸激酶的作用下,产生和释放的能引起体温升高的物质7、外致热原引起发热主要是A激活局部的血管内皮细胞,释放致炎物质 B直接作用于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C加速分解代谢,产热增加D促进内生致热原的产生和释放E刺激局部的神经末梢,释放神经介质 8、属内生致热原的物质是A体内肾上腺皮质激素代谢产物本胆烷醇酮B体内的抗体复合物 C革兰氏阳性细菌产生的外毒素D革兰氏阴性菌产生的内毒素E吞噬细胞被激活后释放得致热原9、关于发热概念的叙述正确的是A体温高于正常值0.5 B由体温调节中枢调节功能障碍引起C产热过程大于散热过程 D有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引起的E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10、发热的发生机制中共同的中介环节是A外致热原 B内生致热原 C5-羟色胺 D前列腺素 E环磷酸腺苷11、下述哪种体温升高的情况属于过热A妇女月经前期 B剧烈运动后 C先天性无汗腺 D妇女妊娠期 E流行性脑膜炎12、输液反应引起的发热多数是由于A变态反应 B内毒素污染 C外毒素污染 D药物的毒性反应 E霉菌污染13、病毒的致热物质主要为A全菌体及植物凝集素 B全病毒体及血细胞凝集素 C全病毒体及裂解素 D 胞壁肽及血细胞凝集素 E全病毒体及内毒素14、革兰氏阳性菌的致热物质主要为A脂多糖 B肽聚糖 C内毒素 D全菌体和其代谢产物 E全菌体和内毒素15、对人体有明显致热作用的本胆烷醇酮(原胆烷醇酮)来自A肾素 B睾丸酮 C肾上腺素 D胆囊素 E甲状腺素 16、下列情况属于传染性发热的是A支原体侵入 B血清病 C血浆中本胆烷醇酮增高 D恶性淋巴瘤 E药物性荨麻疹17、内毒素为A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 B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脂多糖C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小分子蛋白质D革兰氏阳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E革兰氏阴性菌的菌壁成分,其活性成分是核心多糖18、茶碱使发热反应增强的机制是A增加前列腺素 B抑制前列腺素合成 C抑制磷酸二酯酶活性 D增强磷酸二酯酶活性 E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去肾上腺素19、尼克酸使发热反应减弱的机制是A增强磷酸二脂酶活性 B降低脑内5-羟色胺含量 C 抑制前列腺素E合成 D使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释放介质 E 扩张血管20、发热的发病学第一环节多数为A产热增多,散热减少 B内生致热原的作用C中枢发热介质参与作用 D体温调定点上移 E发热激活物的作用21、干扰素是A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B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C细胞对细菌感染的反应产物,能抑制发热 D病毒本身分泌的物质,能引起机体发热E细胞对病毒感染的反应产物,能引起发热22、决定内毒素致热性的主要成分是A脂质A B脂质B C脂质C D多糖体 E蛋白质 23、产生和释放白细胞致热原最多的细胞是A肝脏星形细胞 B嗜酸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中型粒细胞 E淋巴细胞 24、近年来证明白细胞致热原(LP)为A肿瘤坏死因子 B组织胺 C淋巴因子 D白细胞介素-1E白细胞介素-225、体温上升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和散热平衡 B散热大于产热 C产热大于散热 D产热障碍E散热障碍26、发热高峰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对流热明显减少 B辐射热明显减少 C产热超过散热 D散热超过产热 E产热与散热在高水平上相对平衡 27、引起寒战的原因是由于A全身皮肤的立毛肌不随意收缩 B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僵直性收缩C下肢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 D全身皮肤的立毛肌周期性收缩E全身性骨骼肌不随意的周期性收缩28、退热期的热代谢特点是A产热大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