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第1节课时知能评估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8659886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3---第1节课时知能评估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必修3---第1节课时知能评估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必修3---第1节课时知能评估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选择题1(高考山东理综)如下表达动物运用食物的过程。对的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解析:恒温动物相对于变温动物来说,代谢强,因此呼吸代谢消耗量相对多,有机物积累少,/值一般低于变温动物;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10%20%,哺乳动物与其上一种营养级(食物)之间的传递效率应表达为/(未获取量);提高圈养动物的生长量应当提高/值,这样才干促使有机物积累;食肉动物与食草动物的/值无法比较。答案:C2(高考全国理综)右图是一种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有关该系统的论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运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伙用储存的能量B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可以循环运用D多途径运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运用效率解析:微生物可以运用农作物秸秆中有机物内储存的能量,A项对;沼气池中的微生物如产甲烷杆菌能将人畜粪便、农作物秸秆中的有机物分解产生甲烷(沼气的成分之一),此时的微生物是分解者,B项对;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能量不能循环运用,C项错;农作物为人类提供食物,为家畜提供饲料,产生的秸秆可以用来生产沼气,这种多途径运用农作物的方式,大大提高了生态系统中的能量运用效率。答案:C3(高考广东卷)如图为南极某海域的食物网。据图判断对的的是()A此食物网共有6条食物链B硅藻既是生产者,又是分解者C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属于同一营养级D严禁过度捕杀蓝鲸是由于其对该食物网影响最大解析:由图可知此食物网共有9条食物链,因此A错;硅藻是生产者而不是分解者,因此B错;蓝鲸在此食物网中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其对该食物网的影响不是最大,因此D错,磷虾在不同食物链上都是第二营养级,因此C对。答案:C4.(高考重庆理综)如图是某森林生态系统物质和能量流向示意图,h、i、j、k表达不同用途的有机物(j是未运用部分),方框大小表达使用量。下列论述对的的是()A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与各h产生的CO2总量相等B生产者中i的量不小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产者直接吸取运用D流经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可循环运用解析:A项中,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通过光合伙用合成有机物,由于每个营养级均有未运用的,因此进入该生态系统的CO2量应不小于各h产生的CO2量;B项中,由于能量逐渐递减,因此生产者i的量不小于被初级消费者同化的有机物的量;C项中,k不能被生产者直接吸取运用;D项中,能量是单向流动的,不循环。答案:B5(高考浙江理综)经调查,某生态系统中Y、X、Z分别为第一、第二和第三营养级,每个营养级不同物种的个体数量如图甲所示(图中每一柱条代表一种物种)。一段时间后个体数量发生变化,成果如图乙所示。下列论述对的的是()A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长B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长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C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成果D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且其中某种生物处在竞争劣势解析:由于X营养级三个物种数量都下降,而Y、Z营养级数量都上升,因此X营养级的生物被捕食的压力明显增长;同步也阐明“Y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变化是由于捕食者对捕食对象有选择的成果”说法错误,Z营养级生物个体数量的增长不是由捕食对象专一引起的,由于,若Z捕食对象单一,则Y中某物种应明显下降,但Y中没有这种现象;X营养级的生物之间即便存在竞争关系也不会很明显,这是由于若某种生物处在竞争劣势,则其数量会明显下降甚至被裁减,但比较甲、乙前后数量有变化,但同一时期三物种未体现谁胜谁劣。答案:A6(惠州调研)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有关分析,选项错误的是()A一种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共有五个种群,其能量调查为:甲(2.50107 kJm2)、乙(13.30107 kJm2)、丙(10.80107 kJm2)、丁(0.28107 kJm2)、戊(250.00107 kJm2),则乙与丙一定是捕食关系B增长物种数量能提高生态系统的抵御力稳定性C当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离开后,植物之间的竞争强度将加剧D人为因素导致生物交流的加强,使地理隔离不再是阻碍生物迁移、不同种群基因交流的核心因素解析:种群丙与种群乙能量的比值为10.8013.3081%由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传递效率为10%20%可知,丙和乙不能构成两个相邻的营养级,不一定是捕食关系;生物种类越多,生态系统抵御力稳定性越强,恢复力稳定性越弱;当草食动物从天然草场的生态系统转移离开后来,植物的种群密度增大,竞争强度加剧;动物可以乘坐人类的交通工具飘洋过海,因此地理隔离不再是阻碍生物迁移、不同种群基因交流的核心因素。答案:A7生产者细胞中的叶绿体可产生ATP,同步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细胞中的线粒体及细胞质基质也能产生ATP。在一种处在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中,下列判断对的的是()A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多于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线粒体、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之和B消费者各细胞中线粒体产生的ATP都多于细胞质基质产生的ATPC所有分解者都可通过线粒体产生ATP供能D生产者叶绿体产生的ATP与其线粒体和细胞质基质中产生的ATP之和相等解析:处在生长期的森林生态系统,同化作用不小于异化作用,光合伙用积累的能量多于细胞呼吸散失的能量与流向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之和,体现出生长现象。消费者有的细胞无线粒体,只进行无氧呼吸,分解者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线粒体。答案:A8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增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论述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构成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运用率解析:考察生态系统的构造和功能及理解分析能力。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故A对的;鸭子吃红萍为初级消费者,鸭子又吃有害昆虫为次级消费者,故B对的;水稻和红萍占据不同空间,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运用率,故D对的;生物群落是指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互相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多种生物的总和,一般应涉及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因此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除水稻、红萍、鸭子和昆虫外,还应涉及多种微生物等分解者,故C错误。答案:C9.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系统(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论述不对的的是()A该生态系统中,处在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家畜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核心,植物是重要成分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解析:人们研究生态系统的规律的目的就是让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方向。流动的方向可以变化,但传递效率不能变化。答案:C10如图曲线表达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状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对的的是()A该生态系统简朴食物链可表达为CBAB种群B在第5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长和C的减少所致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所有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解析:该生态系统的食物链为CBA;在57年,B的食物减少,天敌增长,故B减少;消费者能增进物质循环;在一定地区中,涉及A、B、C在内的所有生物构成群落。答案:D11(海淀模拟)如图表达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论述中不对的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交错连结成食物网的因素是多种生物在食物链中占有不同营养级B该食物网由8条食物链构成,蛇与鼠、食虫鸟与蛙的关系分别是捕食和竞争C该图仅体现了生态系统成分中的生产者和消费者,未体现的成分是分解者D若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开始解析:食物网是生产者和消费者通过食物关系而形成的营养构造,其中食物链交错连接是由于多种消费者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其中的能量流动始于绿色植物固定太阳能。该食物网中有8条食物链,蛇与鼠是捕食关系,食虫鸟与蛙之间是竞争关系。生态系统的成分除构成食物网的生产者、消费者外,尚有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答案:C12(济宁一模)右图1是人工设计的生态系统图,下图2是人们绘制的在蚯蚓养殖池中加入一定量食用菌杂屑后蚯蚓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示意图。下列论述不符合生态学观点的是()A该生态系统能量通过了多级运用,提高了系统总能量运用效率B合理使用农家肥可以提高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蚯蚓种群数量达到K/2值时,种内斗争最剧烈D食用菌和蚯蚓属于分解者,它们增进了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进行解析:种群数量达到K值时,种群数量最大,种内斗争最剧烈。在K/2值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答案:C二、非选择题13.如图为某农田生态系统及对秸秆进行进一步运用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的优势重要是_。(2)秸秆运用后产生的废渣可以还田,其中的有机物可被_分解,产生的水、二氧化碳、无机盐可用于植物的光合伙用,提高农作物的产量。(3)若蛇的食物有1/5来自蛙,4/5来自鼠,则从理论上讲,蛇每增长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_kg;农田中的生物可以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4)若要调查鼠的种群密度,运用的措施应是_,当生态系统处在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在_(K或K/2)值。解析:流经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水稻光合伙用固定的太阳能。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运用。秸秆废渣可被分解者分解为无机物供植物运用。在水稻鼠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水稻20 kg,在水稻昆虫蛙蛇这条食物链中蛇需消耗水稻25 kg,因此蛇每增长1 kg体重至少消耗植物45 kg;农田中的生物通过捕食与被捕食传递信息,保持了种群数量的相对稳定,体现了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措施是标志重捕法;当生态系统处在相对稳定状态时,蛙的种群数量一般处在K值,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此时种群数量增长率为0。答案:(1)水稻固定太阳能的总量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运用,提高了能量的运用率(2)分解者(3)45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4)标志重捕法K14下图表达一种多层次、多级运用自然资源、实现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工程设计:先将农作物的秸秆糖化解决,用以饲养家禽、家畜;取它们的排泄物,用来培养食用菌;收集残留物作为养殖蚯蚓的原料;最后把蚯蚓的残留物,连同排泄物一同送到农田,物尽其用。请回答问题:(1)根据题意,图中的a应是_;与否有能更好地充足调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途径,试补充:_。(2)在该生态系统中,重要成分是_,所需能量最后来源是_。(3)建立这毕生态系统的目的是_。(4)在该生态系统中,土壤中的氨能被转化为_从而被农作物吸取运用,完毕这一转化的生物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属于_。(5)该人工生态系统的建立遵循的原理是_。答案:(1)家禽、家畜家禽家畜的粪便、蚯蚓的残留物放入沼气池发酵生产沼气,供人类运用,同步沼渣再肥田(2)农作物太阳能(3)调节能量流动关系,使之朝向有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4)硝酸盐生产者(5)物质循环再生和能量多级运用15下图甲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简图,其中、分别代表不同的营养级,m1、m2代表不同的能量形式。图乙表达能量流经该生态系统某一营养级的变化示意图,其中ag表达能量值的多少。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m1、m2表达的能量形式分别为_、_。一般状况下,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重要因素是_。(2)图乙中,若A表达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所有能量,则B表达_,C表达_。若图甲中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用图中所给字母的体现式表达)。(3)由图乙可以总结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重要特点是_。(4)若图甲中营养级、各有一种生物甲、乙、丙,构成食物关系如右图。其中,甲能量中比例为x的部分直接提供应丙,则要使丙能量增长A kJ,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_kJ(用所给字母的体现式表达)解析:(1)m1是输入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是光能。m2是系统散失的能量,是热能。在能量传递中由于大量能量散失,最高营养级获得的能量较少,位于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一般远远少于。(2)图乙中,若A表达图甲中营养级所摄入的所有能量,摄入的能量有一部分未被运用(如粪便),b(B)表达同化的能量,同化的能量去掉呼吸散失的,即是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C)。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为b,第一营养级的能量为y,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是b/y100%。(3)由图乙看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重要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设至少需要消耗甲的能量为m kJ,(mmx)1/51/5mx1/5A,m25A/(14x)。答案:(1)太阳能(或同化固定的能量)热能(或呼吸作用散失的热量)营养级高,可运用能量少(或营养级高的物种,往往体型较大)(2)同化固定的能量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b/y100%(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4)25A/(14x)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