慎终追远 万古蒸尝

上传人:lis****210 文档编号:128575080 上传时间:2022-08-0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慎终追远 万古蒸尝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慎终追远 万古蒸尝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慎终追远 万古蒸尝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慎终追远万古蒸尝白马山下张家祠堂记张家龙“百家姓”中的张姓是汉民族大姓之一。据传张氏始祖起 源于青阳、青河流域(今山西、河南交界的太行山区)。据北宋 考古记载,黄帝三妃彤鱼氏所生的五儿子在青阳娶妻生子,取 名“挥”。挥观察天上的弧星,发明了弓箭,黄帝就封他为“弓 正七 赐姓“张”。张氏族人从此繁衍生息,迄今已遍布世界各 地。在历史长河中涌现了无数的志士仁人,如早期的张仪、张 飞、张良、张苍、张衡、张仲景、张居正。近现代更是层出不 穷,如张载、张浚、张栻、张之洞、张謇、张云逸等杰出人士。 这些张氏先贤在各个领域中创造辉煌的业绩,历代以来指不胜 屈,史不绝书。据资料记载和碑石佐证,明洪武十五年(公元一三八三年) 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江西填湖广。郭氏婆婆携子张兴仁从江西吉 安府吉水县苦竹村大石桥移居白马山落户。金孝悌、信仁义, 温良恭俭的郭氏婆婆在此开创基业,张氏家族的一脉从此落 地生根,开枝散叶,存续至今已六百三十余年。秦岭之余脉。山上有娘娘洞、牛洞、穿山甲洞,娘娘梳桩台、 晒米石,大小营盘山等名胜。其中的龙洞遗迹,相传唐僧西天白马山,又名白云山,西与荆山相望,东延汉水之滨,乃四次大的修缮,前两次是在清乾隆五十年(公元1786年)之前, 功德碑上捐款者均为“师” “世” “国”字三辈,后两次维修是取经时的坐骑白马即由此洞白龙转世,故名白马山,如今系马 桩遗迹仍在。北山岗上更有白云观矗立其上与武当山遥遥相望, 据说真武大帝云游四方时曾在此驻足而有此道场。后来实际上 成为了张氏家庙。据碑文记载,白云观自清乾隆年间起进行过民国十七、十八年,即公元1928年和1929年,所捐款者已有蒸尝:本指夏冬二祭。后泛指祭祀。国语楚语下:“国於是乎蒸尝。”后汉书冯 衍传下:“春秋蒸尝,昭穆无列。”一一故“蒸尝万古”即永世长存,万古不休之意。蜂拥而进,就是被挤倒,撞翻也不能出声,所以虽然人多,也 只听见脚步声,并无半点喧哗。上香后就忙回家出天行,接福 祉,然后就是拜跑年,宗族之间、邻里之间相互祝福健康吉祥。白云观与道教圣地武当山一脉相承,举凡大的庙会,武当 山住持都会派员参加。重大事件的处理执行由武当山监督查询, 可见白云观在族人心中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相传乾隆五十年, 白云观住持之死就引发一起赔偿官司,武当山派员出面赢了官 司,张氏家族要赔偿大笔银子,每户均要摊派,张夹林子一支 为避祸遂改“张”为“章”从而免责。从改姓到现在,算起来 不过十代人。站在白云观前西望,白云山与荆山数十里之间,纤陌纵横, 河溪竞流,良田万顷。近山一方平川,四面群山环抱,襄沙路, 石仙路贯穿其间;永盛河,仙居河蜿蜒东来,遇白云山折而北 流。山水之间造就一方福地,这就是张氏族人聚居发祥之地一 张家坪和张家院子。张家坪和张家院子旧属湖广北道荆州府荆 门直隶州,如今分属荆门市东宝区石桥驿镇的两个行政村:张 家坪属张坪村,张家院子属白马村。1白马山所在的石桥驿古镇是一千年古驿站,如今辖27村2 个居委会,人口 3万余,国土面积近200平方公里,横亘于白 云山与荆山之间,所谓枕荆山,卧白云,临汉水,堪称五谷丰 登,人杰地灵之地。站在白云山俯瞰张家坪,只见张氏宗祠矗立坪中央。祠堂 又名“太平楼”,坐北向南,略偏东向,为两进三开间,重檐歇 山顶,屋脊与歇山雕龙画凤,蔚为壮观。头进为前殿是厅堂, 二进为正殿,门额上嵌一石匾:上书“万古蒸尝”四个大字, 正殿内供奉列祖列宗牌位,每年春秋祭祖仪式即在此举行。【现 张坪二组张修保老屋】祠堂左前方是一片坟场,历代祖先多葬 于此。从出土墓碑看就有三世祖,九世祖及“国”字辈以下历 代祖先坟墓。【现张坪一组张家龙老屋北】祠堂建于清道光22年(公元1843年),既是历代祖宗灵魂 的安息之所,后世子孙的祭祀之地又是宗法文化的体现之堂。 张氏族规森严,制订了许多礼法家训对族人进行约束和奖惩, 张氏家族崇尚孝悌为本,礼贤下士,耕读传家。特别是在奖掖 后学上蔚成风气。就近代所知,就有张坪张兆公,英岩巨川公, 草坪修权公等因聪颖好学而无力深造,由族人捐助而成大器。 正因张氏族人勤劳上进,美德传存,才如此兴旺发达,成为荆 楚大姓之一。山水有源,落叶归根;今逢盛世,人心思源。为晓宗族 之谱系,由族中贤达者牵头,寻脉络,访亲友,汇众声,集 资料,编制家谱。公元2010年,有子陵八角张家坡张氏 族人顺玉公,商于白马德才公,拟重修白马山张氏族谱,以探 源求根,追思先人,启迪今生,激励后辈。德才公电告余并询 问当年祠堂有关资料保存及老族谱流传等情况,看有无重修谱 之可能。因祠堂已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拆毁,历代所修族谱于六 十年代文革时期散失殆尽,要重修实是困难重重。但张氏后人 中亦不乏有心人,余推荐的道祥公即属此列。道祥公为石桥驿 中学教师,2004年退休后,自费从事张氏宗族探源寻祖工作。 他秉修谱唯实之精神,以严谨细致之学风,不顾年近古稀,不 辞辛劳,南下北上,探幽发微。道祥公骑着自行车,带着干粮, 历时八年,走访老人,长者,走遍方圆百里,寻找张氏历代祖 坟墓碑,有许多地方连自行车也不能通行,不得不徒步跋涉, 甚至披荆斩棘,将一块块墓碑手抄下来。有的墓碑倒了,需要 择选吉日扶正,道祥公即于吉日买好鞭炮纸钱再去抄录。就这 样含辛茹苦历八个寒暑,终于积累了第一手资料。此次修谱能 如此顺利,道祥公功不可没,实为张氏修谱第一人。在德才公, 顺玉公的主持下,在洪湖等外迁的白马山张氏族人和本埠族人 要求和支持下,于2012年成立了白马山张氏修谱筹委会,并聘 张剑(修贵公)和修杰公为名誉会长,相继又成立了张氏族谱 修撰委员会等执行机构,精研史料,遍访可访之人物,考其源 流,列其世系,详其支脉,迅速开始了族人的采录工作。至2013 年初,相关资料及名册整理、汇总工作即初步成型。相应的组 织机构和活动也有条不紊的展开,筹委会在“幸福村”酒店成 立了白马山张氏会馆,推举德才公担任族长,并于同年4月4 日清明节当天在白马二组郭氏婆婆墓前举行了祭祖暨纪念郭氏 婆婆诞辰674周年仪式。在司仪的喊声中,在齐鸣的鞭炮声和 响器声中,子孙代表顺豪公、德法公、成清公三跪九叩、拜倒 尘埃.这一刻,祖先英灵得到告慰,宗族亲情得以交流,张 氏族人得以认同。由于全体族人的配合和努力,特别是编委会成员的不懈劳 动,我们初步理出了我张氏家族源流和家谱世系。据资料记载, 白马山张氏祖籍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3 年),郭氏婆婆携子张兴仁从吉水县苦竹村大石桥移居白马山落 户。郭氏婆婆生于元至正四年(公元1339年),迁移时已年四 十四岁。其子兴仁公生于元至正二十八年(公元1369年),娶 妻李氏,生一子张伦。张伦、公生于明洪武二十二年(公元1390 年),娶妻赵氏,生三子延富、延宁、延贵。此三公后人称为三 世祖,三公共育八子:灌、溥、滨、瀚、潮、浒、淳、澄。亦即白马山张氏八大房。清道光十二年(公元1843年),当时张氏族人已发展到十命名宗祠为太平堂。将张氏宗派自十二世起修订为:国正天心大门朝向东南,似有遥望江西,不忘祖根之意。七代,千余户,八大房后人遍布荆楚,可谓人才济济,家道兴 旺。是年族人捐资在白马山下张家坪购置田产,修建张氏宗祠, 顺,德修家道成,立志光宗祖,学广应朝廷。沿用至今。祠堂 至于八大房后人由于分布地域太广,现已无法统计。据公 元1829年所立二世祖张伦公碑文记载张氏后人或居于军,或居 于市,或近守故里,或远适他乡,或列胶痒,或口口口,或隐 雹山,或口口口。八个“或”字充分证明当时张氏族人迁徙之 广,从业之多的情状,也说明了白马山张氏在繁衍生息中所经 历的波折与坎坷,更彰显了张氏族人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共 赴时艰,相濡以沫致家族发扬光大的精神力量。经考证,八大房分布情况应是二房延宁公之后属“近守故 里”,其他两房子孙大都“远适他乡”。“近守故里”之后代大多 沿北山分布自段集、白云、林坪、草坪(新集)、英岩、苏冲、 张坪、白马、叶冲、天台到八角庙,张家坡,另有钟祥洋梓(应 是白马一支分出),洪湖一支是八角分出。“远适他乡”之子孙 分布于十堰、恩施、襄阳、河南南阳、天门和沔阳等地,还有 一支远徙广东广州。因家族有关典籍散失,也有许多不知迁往 何处,无法考证联络。张家祠堂自道光十二年建成至新中国成立的一百余年间, 不仅是张氏列祖列宗灵位供奉圣堂,同时也是张氏家族繁衍和 发展的见证,是华夏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这里演绎 出了一幕幕历史悲喜剧。她不仅为家族的繁衍生存发展壮大奠 定了基础,也为家族文化乃至华夏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但祠 堂又是封建礼法的公堂,在此也葬送了许多无辜的生命,这种 历史的局限也是我们应该记取的。新中国成立后,让人扼腕叹息的是,在“砸碎旧世界”的 呼喊声中,祠中的典籍文献、先贤画像及祖宗牌位被付之一炬。 太平堂成了解放军储备粮仓,因后殿门太宽,人们将“万古蒸 尝”匾额卸下嵌入殿门左下侧墙壁上,将门改窄,以便用木闸 板闸住粮食,于是殿门成了偏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普及小学 教育,各村(当时称生产大队)都办了学校,当时张坪大队将 学校由张德章,张德江家迁至张家祠堂,命名为张坪小学,校 门拆向西南,即在两进之间的西围墙开门,后来学生增加,又 在此从后殿山墙至前殿山墙盖一溜仆山用作三间教室,大门仍 还原处。文革初,上面号召“破四旧,立四新”人们将屋脊及 歇山上的兽头拆下砸碎,其时兽头上的龙须凤尾拆下时仍镜明 锃亮,栩栩如生。破旧立新连大队名也要改,凡用老地名命名 的都要改为革命化的新名(不过此场闹剧只维持了不到两年又 改回原称)。于是,张坪大队改为更新大队,学校也更名为更新 小学。到了 1970年张坪大队与九龙大队合并为联合大队,两所 小学随之合并成联合小学,新校址选在桑树店,两所小学的砖 石木料,屋瓦等建材全要为建新校服务,张坪小学亦即张家祠 堂至此彻底被夷为平地,不复存在。这黑暗愚昧的一幕虽然已 经过去,但消失的祠堂却成为族人心中永远的遗憾。如今这里 取而代之的是恬静的农家小院,是金黄的油菜花,是摇曳的谷 穗,但她承载的厚重的人文历史,她经受的沧桑苦难却永留人 心不可灭绝。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的家族文 化也已成为族人团结奋进的不竭力量之源。作为张氏家族的后人,探寻和梳理着家族文明的源头与 流程,祖先们慈爱的面容鲜活如在眼前。我们仿佛看见,数 百年来,先人们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昂起不屈的头颅,向 着光明的未来,风里雨里一步一步艰难地走来,为后人奠定 了根深叶茂,硕果累累的基业。斗转星移,今天的张氏后人 们正在祖国的大江南北立志有为,奋发图强,在共同书写一 篇大爱盈胸、休戚与共的亲情诗篇。一祖宗之灵,子孙之幸。每当我们生活在和平、安宁、幸福 之中,感念祖先的恩德时,尊祖敬宗之心油然而生。由于时代 的变迁,随着先辈的远去,原本承载着许多历史信息的祖坟不 存,墓碑不在,许多弥足珍贵的信息永远地失去了。过去的张 家祠堂没有了,现在的张家祠堂活在我们每个族人的心里,将 来的张家祠堂希望能够复建。所幸的是那块“万古蒸尝”匾额 保存了下来,它昭示着:张氏家族和伟大的中华民族一样生生 不息,繁荣昌盛,子孙绵延,永无绝期;同时属于民族文化与 民族精神的宗族文化也必将与天地同在,与日月同辉。人生征 程漫漫,唯愿吾辈及后人以忠孝节义之心,行仁义礼智之举, 创光大家门、彪炳史册之业!上告祖宗,下慰族人,成为民 族精神和中华美德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共同谱写白马 山张氏家族新的辉煌篇章!是为记!2014年4月18日农历甲午年蒸尝:本指夏冬二祭。后泛指祭祀。国语楚语下:“国於是乎蒸尝。”后汉书冯 衍传下:“春秋蒸尝,昭穆无列。”一一故“蒸尝万古”即永世长存,万古不休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