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苓露地栽培技术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7814284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猪苓露地栽培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猪苓露地栽培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猪苓露地栽培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猪苓露地栽培技术一、概述(一)猪苓的形态构造猪苓是一种大型药用真菌,自然界中常以菌核形态存在,目前人工栽培猪苓是运用其菌核无性繁殖进行,我们一般所说的猪苓,也是指猪苓的菌核。夏秋季节,菌顶端可长出子实体(猪苓花),子实体上形成的孢子在合适条件下萌发成菌丝,菌丝在生长过程中遇环境条件刺激可形成菌核。1、猪苓菌核有黑、灰、白三种不同的颜色和形态。分别称做“黑苓”、“灰苓”和“白苓”。这三种不同颜色的菌核,是在不同年限长出,前后相连,后者是由前者生长发育而来的,代表了猪苓菌核生长发育时的三个不同阶段,即由种苓(母苓)白苓灰苓黑苓枯苓的无性繁殖生长过程。黑苓黑色的猪苓菌核,是由灰苓生长发育而成。但在形成黑苓之后,因其生长年限、菌丝的老嫩颜色、菌核软硬和折干率等的不同,又分为黑苓和老苓(枯苓)。黑苓,颜色黑但无漆黑光泽,其中有一部分呈褐黑色,由头年灰苓越冬后转变而来,黑苓菌核用手捏有弹性,掰开断面菌丝为米白色或浅黄色,其菌丝生命力和繁殖力强,可用来做种苓,在合适的条件下可从黑苓菌核上萌发新苓(白苓)。如手捏菌核无弹性,断面菌丝为黄色或灰黄色,这种黑苓菌核不能作种,只可加工成商品猪苓。黑苓再继续生长,表面颜色黑而光亮,菌核内部菌丝木质化限度高,其内部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空洞,形似枯木,故叫枯苓。枯苓只能加工入药、折干率很高,是商品猪苓的重要部分。灰苓由白苓生长发育而成。表皮灰褐色或灰黄色,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质地松泡体轻,断面菌丝白色、幼嫩,折干率仅28.3%。灰苓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可在菌核上萌发出新的白苓,是最佳的苓种材料。白苓当种苓栽培接上蜜环菌营养后,在合适条件下,菌核里的菌丝不断繁殖突破菌核表皮,形成若干菌球,表面菌丝致密成一层白膜,即形成新的菌核白苓。皮色乳白,薄而幼嫩,无弹性,质地软易烂,常附着在黑苓或灰苓表皮,易脱落,不具有消化吸取蜜环菌的功能,靠母苓供应营养生长膨大,离开母体即会死亡,白苓是猪苓毕生中生命最脆弱的阶段,也是猪苓能否高产的核心时期。猪苓栽培窝内白苓萌发多,生长发育好,窝产就高。白苓含水量高,折干率仅为12.6%,几乎无内含物,烘干后呈米黄色空皮。2、菌丝体猪苓菌核菌丝体无色透明,具有横隔,呈不规则分枝,有锁状联合。3、子实体俗称“猪苓花”、“千层蘑菇”,可食用,每年夏秋季节当气温20左右时,在接近地面的菌核(黑苓)顶部长出,菌柄基部相连,上部大量分枝,形成树状菌盖,高3037厘米,小菌盖圆形直径14厘米,表面灰白色或淡黄色,形似花丛,为猪苓有性繁殖器官,多菌孔,孢子无色椭圆形。(二)猪苓的生长习性猪苓喜欢生长在气候凉爽湿润的环境,怕高温干旱和水浸泡。在秦巴山区海拔1000米均有野生分布,重要是杂灌林、阔叶混交林,次生林中分布较多,而在原始森林、竹林、高山阴坡、中山密林中分布较少。伴生的树种以桦树、枫杨、栎、麻栎、柞、野山楂、泡桐、杨、柳、女贞、竹林等均有分布。1、温度本地温在1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35%50%时,猪苓菌核菌丝开始萌动,12左右新苓(白苓)可以生长膨大,14左右白苓萌发速度及个体生长速度明显加快,1822生长最快。本地温高于22时停止萌发新苓,超过28时猪苓菌核生长受到克制。2、湿度猪苓生长喜湿润环境,土壤含水量在50-60%适于猪苓生长,6-10月份,只要雨水适中,较长时间土壤含水量能维持在60-70%,空气相对湿度在70-90%之间,是猪苓生长最佳时段,此期如果土壤水分低于30%,干旱随着高温,猪苓即停止生长。(三)猪苓的营养和生长发育1、猪苓的营养猪苓重要依托蜜环菌提供营养而生长壮大。猪苓蜜环菌之间,是一种侵染与反侵染互相运用的共生关系。蜜环菌不侵染新生白苓,侵染对象是黑苓和灰苓,其侵染与反侵染过程大体为:蜜环菌索接触到猪苓菌块表皮后,菌索表皮破裂,形成新的菌索侧枝侵入到猪苓菌块表皮层及菌核内部,分解吸取猪苓菌丝为自己营养。与此同步,猪苓菌核即在蜜环菌入侵点周边形成一种防卫圈;分解吸取蜜环菌丝及其代谢产物为自身营养,使新生菌核迅速生长壮大。这种侵染与反侵染(一次或多次)的成果,在猪苓体内形成一种个空腔,称为隔离腔,随着年代的增长,隔离腔越来越多、越大,最后形成具有多处大空腔的枯苓。2、猪苓菌核生长发育当猪苓菌核接蜜环菌后,吸取蜜环菌营养,在合适条件下,春、夏和秋季,母苓上均可以萌发出新生的白苓。一般在4、5月间,本地温升高到10左右,土壤含水量在4050%时,猪苓开始萌动,在黑苓、灰苓菌核的几种点,菌丝突破表皮,发出几束洁白绒毛状菌丝,开始数量很少,逐渐繁殖增多成菌丝团,渐变成米粒大小的菌球,在菌球表面菌丝致密成 一层白膜,对菌丝起保护作用,菌球依附在母苓上,依托母苓提供营养。随着气温不断升高,到五、六月平均地温达到18左右,白苓生长速度加快,到秋后可长成大小不等的白苓,并在白苓上分生几种分枝,顶端有白色生长点,后端颜色逐渐加深。冬季气温逐渐减少,猪苓生长渐慢,新生的白苓及分枝白色生长点颜色加深,由白变黄,变为黄灰色,越冬后变成灰苓。通过次年生长,秋季灰苓由灰变褐黑色,越冬变成黑苓。以上即是母苓萌发出白苓,白苓至灰苓,到变成黑苓的生长动态。因此,白苓、灰苓和黑苓,大体上为母苓春栽后生长当年,次年,第三年不同生长年限的猪苓菌核。3、离层的形成通过对野生猪苓和人工栽培猪苓的观测,在同一块猪苓上有白、灰、黑三色猪苓菌核,前后相连,成一整体。当黑苓或灰苓上萌发出新生的白苓时,老苓和新苓表皮都被一层黑皮和白皮包着,此后白皮颜色加深,呈灰色至黑色,则两块苓体便被两层黑皮隔开形成离层,互相粘连较紧,掰开时可见到互相粘掉表皮后,露出一种不规则的菌丝白斑。在栽培环境良好,营养供应充足时,一年即可形成大的菌核。但当生长环境条件较差,遇到高温干旱,生长速度大大减慢,或停止生长。当合适环境再次浮现时,又继续生长,在苓体上便形成一种葫芦状细腰,有时一年内同一种苓体上浮现23个细腰,掰开细腰中间有菌丝相连。这样的猪苓规格质量差,碎苓块多,产量较低。浮现这种现象一方面是选地不当,同步管理工作没有完全做好。二、猪苓露地栽培技术(一)场地选择栽培场地的选择很重要,合适的环境与土壤、资源、水源、交通条件,是获得高产、节省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实践证明,选择场地应注意如下几种方面:1、海拔:秦岭山区应选择海拔800-1500米区域。800-1000米海拔选择偏阴的地块;1000-1200米海拔应选择半阴半阳地块;1200米以上海拔宜选用向阳地块,才干保证猪苓生长所需温度、湿度。2、土质:猪苓和蜜环菌都喜疏松透气土壤环境,因此应选沙壤土为好,规定透气性好,不板结,土层深厚,呈微酸性。若没有抱负土质地块,也可用河沙、腐殖土改良。3、前作:以林缘生地、二荒地为首选,农耕熟地病虫害基数高,特别是前茬为天麻、魔芋、黄姜、洋芋、红薯、山药等块根、地下块茎作物更为严重,种了玉米、大豆、苜蓿、小麦等或荒弃了二年以上地块栽培效果较好。4、坡度:以25左右缓坡为佳,不适宜超过60,坡度过大不易积蓄水分,平地易涝(特别是土壤含沙量少的地块易发生)。总之,栽培猪苓场地选择上,应综合考虑以上因素,尽量发明合适猪苓及蜜环菌生长发育所需多种条件,在猪苓生长过程中,若营养供应充足,保持合适的环境条件时间越长,产量也就相对越高。猪苓喜湿润凉爽的环境,土壤含水量规定较高,温度12-22生长良好。农耕地栽培时应按本地海拔高度决定栽培地块,低海拔地区应选光照不强的阴坡或早阳坡,以保持较合适的温度与较高的湿度;而高海拔地区则需选择阳坡或晚阳坡,以保证充足的光照来提高地温。低海拔地区也可种玉米遮荫或畦面覆盖杂草、树叶、农作物秸秆等遮荫降温保湿;高海拔地区可用堆栽,高畦或早春晚秋农膜覆盖来提高地温。湿度管理上可采用人工灌溉或及时排涝来保持最佳湿度。(二)栽培时间春、秋皆可栽培,以春栽为好。春季3-5月,秋季11-12月。5-7月采挖的野猪苓可随挖随栽。(三)栽前准备1、菌棒与菌枝的哺育首选栎类树种,其他阔叶树种也可采用。春栽宜在冬、腊月砍树,栽前一月或二十天锯成50-60公分晾晒。秋栽应在栽前一月或二十天砍树锯段晾晒,断面现“鸡爪纹”即可。哺育菌枝则选直径1-4cm栎类枝条,砍成2-4寸长备用。3-7月购买纯蜜环菌菌种进行哺育,哺育菌棒时,挖坑或畦20-30厘米深,底层松土后铺一层湿树叶,间距3-4厘米摆放新棒(砍2-3面鱼鳞口),填土至棒的一半,将菌种枝条靠在棒的两头及砍口处,每根棒放6-10节菌种枝条,填土至棒上3-5厘米,刨平又摆放第二层,一般集中窖棒时最佳2-3层,上层覆土10-15厘米盖一层树叶以保温保湿,适温下3-4个月就可发好。窖枝条时将菌种摆放在枝条的两头伤口处,枝条间填土,层间距1-2厘米,可摆放4-8层。有条件的话,窖好后浇一次透水,适温下2-3个月就可发好翻出来栽培使用。2、栽培用新棒、树枝、树叶准备新棒选择措施与哺育菌棒用材相似。栽前可将新棒的2-3面砍些“鱼磷口”,以利尽早染菌。每窝十根棒。锯好的菌棒,树皮与木质部砍口白色可用、深黄色不适宜用。树枝将砍棒剃下的枝桠,剁成2-4寸长节备用,剁口呈斜面,每窝3-5斤。若剃活树枝桠,则需2-3个太阳晾晒后再用,同菌棒同样,树枝的皮与木质部交界处砍口为白色能用,深黄色应弃之不用。树叶栽培前应备足新鲜青树落叶,每袋(麻袋大小)可栽5-15窝,栽前应浇水发透滤干方可使用。(四)种苓的选择种苓选择是栽培成功,获得高产的核心因素之一,根据猪苓的生长发育特点,应选择中档大小(平均单个重20克以上)黑苓或灰苓做种,黑苓应选断面为白色或淡黄色,手捏菌核有弹性的做种,反之,手捏无弹性断面深黄色或有黑芯者不能作种。采挖的野生苓种和野生种人工栽培一至二次的苓种为人工栽培猪苓的好种源。低海拔地区的苓种应从高海拔地区引种栽培。(五)优质蜜环菌菌种、菌棒及菌枝的选择1、蜜环菌菌种:去有信誉度的厂家购买;外观测看菌索长至瓶底,色泽正常,分枝多,长满瓶后再培养十五天以上;用手去掐菌枝,木质部有白色菌丝;枝条长短大小适中。2、菌棒:布满菌索,手掐有白菌丝,无杂菌感染,培养时间以3-5个月为佳。3、菌枝:外观长出菌索,无杂菌感染,手掐皮软而有白色菌丝,培养2-3个月可用。(六)栽培措施1、纯蜜环菌菌种伴栽畦栽:作畦沟宽80-100厘米,深约10-15厘米,畦底松土铺潮湿树叶一层(压实厚1厘米),将备好的新棒5-6根顺放在上面,棒间距6-10厘米,棒间回填壤土至棒径三分之二,以手刨平,填实空隙,将密环菌枝条靠棒的鱼鳞口摆放,一般每段放8-10粒枝条,棒的两头段面各一段,两侧各3-4段,将苓种也依顺序摆放,紧靠树棒,好苓种摆放于棒的两头,苓种间隙摆放生枝条,填土于棒上6-15厘米厚,形似龟背以利水,上盖一层厚树叶以保墒。只栽一层,以缩短生长期,一般在栽后2-3年翻窝。海拔800米如下地区,也可栽两层,有效运用土地。十余年生产实践证明,纯蜜环菌菌种拌栽猪苓,省工、高产,投资回报率最佳。作畦时应注意:栽好的畦底为宽100-120厘米。畦长以20米以内为好,不适宜太长;畦与畦间走道(畦沟)应不少于30厘米。窝栽:挖坑深10-15厘米,长1.3-1.5米,宽70-80厘米,摆放10根棒,下种1-2斤,措施同上,栽好一窝再栽另一窝。此措施单产高于畦栽,但费工,不便于大面积作业。2、菌枝伴栽在栽培前3-5个月哺育菌枝,待菌枝发透长出菌索即可翻出伴栽猪苓,作好畦后,将新棒顺放(同样要铺一层潮湿树叶)畦内,紧靠树棒摆放,每段约6-10枝,填土至棒径2/3处,将猪苓种均匀摆放在树棒周边(每段约6-10块,每10根棒苓种1-2斤左右),然后再将备好的菌枝空隙间摆上新枝条,填土刨平围实新棒,填土3-5公分,上洒一层2-4寸新枝条,填土于棒上6-15厘米厚,形似龟背以沥水,上盖一层树叶以保墒。此法成本低,栽培效果好。3、菌材加新棒拌栽用2根菌棒加3根新棒相间摆放畦内,第二行则3根菌棒加2根新棒摆,新棒头对向菌棒头,行间距15-20公分,棒间、行间摆上新枝条,10根棒放新枝条5斤左右为好。苓种多靠向新棒。此措施为栽天麻的老式措施,沿用至今。此栽法成本虽较低,但容易浮现后劲局限性而减少产量的现象。(七)栽后管理猪苓栽好后,一般不需要特殊管理即可栽培成功。但要保证丰产,则应做好如下几项工作:1、严防人畜践踏:猪苓栽好后,严禁人畜践踏畦面,以免踏压致土壤板结,积水而导致不利土壤透气而影响蜜环菌的生长。在栽培地块四周边作护栏,拦牛拦禽。2、防治地鼠:毒饵诱杀或弓箭射杀,这是药农们总结出的措施。地鼠对猪苓栽培地危害很大,1-2只地鼠能将整块栽培地掏空,致使栽培失败。毒饵用新挖洋芋拌以环保毒鼠农药投置鼠洞内,多处投放诱杀。3、除草:早春晚秋割除杂草接受光照增温,盛夏割倒杂草铺于畦面降温保墒,使栽培地的地温尽量长的保持在12-22之间,提高产量。4、排涝抗旱:在淋雨季节,应在晴天后及时疏通积水,以防雨水浸泡猪苓和菌棒而致减产。在夏季干旱季节,应及时浇水或畦沟灌水,保持最佳湿度。5、培土、松土:暴雨前后,结合开挖畦沟,对畦边垮塌地方培土复原,不能让猪苓暴露于外。若雨后土壤板结,用浅齿钉耙疏松畦面,以利透气。三、猪苓栽培管理技术问答1、熟地能栽猪苓吗?答:能。但熟地病虫基数较生地高,前茬作物为魔芋、黄姜、洋芋、红薯、丹参、天麻等块茎、块根类作物更为严重,不适宜选用;前茬为玉米、大豆、苜蓿等或休闲一年以上熟地为佳。2、阳坡能栽猪苓吗?答:能。海拔在1300米以上区域就要种在阳坡。低山阳坡地应覆盖一定厚的农作物秸杆或树叶以保墒或搭荫棚遮荫,林下也可。3、夹沙黄泥地能栽猪苓吗?答:能栽。但效果没有透气的壤土、沙地好。4、栽猪苓时选哪些树种作菌棒为好?答:耳树、水青岗、槲皮树等栎类树种。5、栽猪苓的合适蜜环菌是啥型号?答:目前以A9为好。6、猪苓生长的合适温度是多少?答:猪苓生长的合适温度是12-22,以18-22生长最快。7、蜜环菌的合适温度是多少?答:6-28均可生长繁殖,以20-25生长繁殖最快。8、猪苓栽多深为好?答:10-15厘米。海拔1100米以上区域,应栽浅些,以增地温,800米如下区域宜略深以保墒。9、猪苓种应摆放在棒与棒之间、之下还是上面?答:苓种应摆放在两棒之间偏上位置,易接菌。也不会因雨水淋冲时土壤下沉而脱离菌棒最佳接菌区。10、栽猪苓不放枝条、树叶行不行?答:行。但放枝条和树叶可为猪苓生长初期提供营养,利增长产量。11、猪苓能室内栽培吗?答:能。猪苓的栽培延用的是天麻的栽培措施,天麻可以室内栽培,因之猪苓也能室内栽培,但猪苓的生长周期较长,如何长期保墒将是一种难点。12、栽了三年的猪苓为啥没长?答:也许有三个因素,蜜环菌未发起来或太迟;栽的太深,温度没达到猪苓生长所需温度;猪苓种有问题,只能当商品卖,误作苓种。13、要提高猪苓栽培产量,应注意哪几种方面?答:选好种苓,挑选较高海拔区域的猪屎苓做为种苓。选对土质:选生、荒地或灌木林下土质含沙或团粒构造土质为栽培场地。宜浅不适宜深:浅至可以保墒就可,覆土上覆盖树叶以增温保墒。14、栽单层好还是双层好?答:单层好。单层的地温在猪苓最适生长区域内,双层时,底下一层地温太低,影响猪苓的生长。15、猪苓栽后畦面杂草需要除吗?答:要除草。春、秋两季除草可更好接受光照而增长地温;夏季除草应割倒后平铺畦面保湿降温。16、猪苓与蜜环菌的关系?答:蜜环菌是一种以腐生为主,兼营寄生生活的真菌。猪苓与蜜环菌之间,是一种共生关系,猪苓的生长发育离不开蜜环菌,而蜜环菌可以离开猪苓腐生于林地内。四、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要使猪苓栽培成功、丰产,就必须理解蜜环菌的生物学特性。蜜环菌是一种以腐生为主,兼营寄生生活的真菌,它不具有叶绿素,不能运用无机物(二氧化碳)来制造养分。但它分解有机物质的能力很强,特别能分解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因此,它能在枯树、烂树桩和树根上腐生,还能寄生在树木的根条上,导致根腐病,使树木枯死。人们因此运用砍伐的段木培养出优质的菌材,就是运用了蜜环菌腐生的特性。1、蜜环菌的发荧光特性蜜环菌是一种可发光的真菌,在夜间或黑暗处,常可看到其菌丝和幼嫩菌索发出一种荧光,这是因其体内具有矿物元素磷。蜜环菌发光与外界条件及其自身发育阶段(如衰老时就不能发光)有关,也受温度、湿度和氧气的影响。如氧气缺少时,则发光弱。蜜环菌的发光湿度为40%-70%,温度一般在12-28,以25时发光最强,10如下或28以上对发光不利。蜜环菌的发光特性是鉴别它的重要标志之一。2、蜜环菌的好气性蜜环菌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嫌气条件下生长不良。在沙质土壤里培养,因通气条件好,菌索生长较快,长得粗壮。粘性大的土壤透气性差,菌索生长缓慢而细弱。在人工培养蜜环菌或栽培天麻时场地的选择,以及箱、窖栽时培养料的选择,都必须考虑到通气条件,只有通气条件好,蜜环菌才干生长良好。蜜环菌在生长过程中,需要充足的水分和氧气,水分、氧气供应充足,湿度合适,菌丝就生长旺盛、强健,反之则枯干、瘦弱。3、蜜环菌的寄生性蜜环菌不仅能腐生于枯死的树根、树干、枯枝、落叶、木屑、稻壳、玉米轴(芯)、黄豆秸、芝麻秸及枯萎的杂草上,并且还能寄生在活的树根上及老树干的皮下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特别在榛柴和苕条的根部,蜜环菌生长良好。在湿度比较大的状况下,剥开树根的皮部,可见到白色的菌丝,在暗处又可见到绿白色的荧光,这就是蜜环菌已经寄生在皮下韧皮部和木质部之间营寄生生活。它重要吸取树木的初腐液,将多糖类物质分解变成自己的可以吸取的单糖类,从而导致树木的根腐病,导致树木腐朽。蜜环菌在天麻、马铃薯、甘薯、食用大黄等植物上也能寄生,分解淀粉为单糖,并消化吸取变成自己的营养物质,进行生长繁殖。4、蜜环菌对温湿度的规定蜜环菌菌丝在6-28之间均可生长繁殖,但以20-25的温度条件下生长繁殖最快。低于20或高于25均生长缓慢。超过30,停止生长。合适蜜环菌生长的土壤或养料的湿度以40%-70%为最佳。简朴的测定措施是以手握培养料成团,丢到地下即散为准,手缝间可见水滴,但滴不下来为宜。5、蜜环菌对空气的规定蜜环菌对空气反映敏感。因此,人工培养蜜环菌的培养基质必须疏松透气。一般状况下,通气条件好,氧气供应充足,蜜环菌所含的营养物质就越丰富,所摄取的矿物质磷元素也越多。6、蜜环菌对营养源的规定蜜环菌同其她真菌生长同样,都需要摄取一定量的营养物质,才干正常生长繁育。其摄取营养的重要途径是从腐生分解枯枝落叶中获得。碳源:是蜜环菌最重要的营养来源。它不仅能提供碳素作为碳水化合物和氨基酸的原料,同步又是重要的能源来源。蜜环菌所需要的碳素营养都来自有机物,如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但不能运用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等无机盐。氮源:是除碳素以外重要的营养元素,也是合成蛋白质、核酸所必不可少的重要原料。蜜环菌所需要的氮源重要有麦麸、米糠、谷壳、玉米芯等。基质中氮元素的多少对蜜环菌的生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基质中碳和氮的比例(简称碳氮比)也要合适。无机盐:蜜环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KH2PO4)、磷酸氢二钾(K2HPO4)、硫酸钙(CaSO4)和硫酸镁(MgSO4)等。蜜环菌可以从中获得磷(P)、钙(Ca)和镁(Mg)等元素。维生素:蜜环菌也需要一定量的维生素和核酸等有机物质,虽然需要量很少,但却不可缺少。在马铃薯、麸皮、米糠中,维生素含量丰富,因此,用这些材料配制基质时,可不再添加维生素。蜜环菌所需的碳、氮等营养成分,还可以从腐熟的草皮肥(腐殖土)、柞、桦木和锯木屑等培养基,以及一切团粒构造的沙质土壤中得到满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