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27814201 上传时间:2022-07-31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3.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征求意见稿)根据学校党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深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析检查阶段工作安排,学院领导班子成员紧密联系实际,在充分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和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的基础上,以找准突出问题、理清发展思路为重点,认真查找在科学发展、服务师生员工方面存在的差距和问题,并深刻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研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形成院党委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一、领导班子在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识自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以来,学院党委按照“推动科学发展,推进两个转变”的活动主题,结合学院实际,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精心组织,统筹兼顾,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各环节工作,学习实践活动取得了良好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通过前一阶段工作的开展,学院领导班子深刻认识到,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对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增强我院更好更快的发展意识,进一步加快推进我院内涵发展的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学院领导班子对事关学院科学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和讨论,形成了四点共识: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推进学院科学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内涵发展,通过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和提升科研能力;坚持强化办学特色,立足实际走差异化和差别化的特色发展之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进一步推进学院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要把学习贯穿始终,不断加强对科学发展观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学习和领会,与广大党员干部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上形成更加广泛的共识,统一思想,步调一致,进一步增强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学院发展、谋划学院发展、推进学院发展的坚定性和自觉性,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学院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思想方法、工作指南和行为规范,不断增强科学发展能力和水平,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学院健康快速发展。二、两年多来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学院成立于2006年9月。在校党委、校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学院抓住契机,结合实际,提出了学院发展的工作思路:即“建立感情-健全制度-健康发展”。两年多来,学院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大事抓思路,落实抓细节”的工作原则,全院师生员工主人翁意识不断增强,学院各项工作运转有序,逐步形成了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和势头。现将学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取得的成效总结如下:(一)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坚持党政共同负责制,确保思想统一。学院狠抓党政共同负责制的落实,制定出台了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27个文件。院领导班子大力加强领导班子政治理论学习,切实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切实发挥领导班子在学院建设、发展和管理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凡关系到学院发展的大事,都在院党政联席会议上商讨决定,凡涉及到广大师生切身利益的事情,都能早通气、多沟通。班子成员力争做到讲政治、讲大局、讲正气;讲团结、讲民主、讲责任;讲学习、讲奉献、讲服务。两年多来,领导班子成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发展思路更加清晰,工作作风更加务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确保决策科学。学院制定实施院级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制度、院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文件,进一步加强民主监督,规范办事程序,完善重大问题的决策机制,保证了决策的制度化、民主化和科学化。领导班子在分工负责中讲协作,在真抓实干中谋发展,在改革创新中求突破,民主氛围更加浓厚,协作意识进一步增强,集体决策更加科学,执政能力进一步提高。(二)教学工作规范运行 稳定教学秩序,规范教学要求。学院先后制定了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教学工作手册,出台了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关于本科教学管理运行的暂行规定等18个文件,通过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教学督导工作实施暂行办法和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听课制度(试行)等教学质量监控举措的实施,有效保障了教学工作的规范运行。加强教研教改,提高教学质量。两年多来,学院积极开展校、院两级教研教改项目研究,大力推进研究型教学试点,不断加快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化建设,全面推行青年教师到基层锻炼制度,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明显提高。督导和学生综合评教优良率达95%以上;5位教师获校课堂教学质量一、二、三等奖,4位教师参加校青年教师授课比赛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3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0余篇,编著出版教材10余部,其中获省精品教材立项1项;校教研教改重点项目和指导性项目各1项。由我院徐敬友教授主编的农业植物病理学实验实习指导教材获2008年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奖。“生态学”专业在学士学位授予权评估中获得了省级专家组的高度评价(92分)。加强师德建设,促进学风优良。以政治学习为保障,强化教职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意识;以课堂教学为抓手,举办学院青年教师授课比赛、开展教授公开示范课及教学质量奖评比,促进了全院良好师德师风的形成;以教风带动学风,全面加强学风建设,学生补考率明显降低,学位授予率明显提高。两年来,我院1名教师被授予扬州市“教科文卫系统爱岗敬业标兵”,1名教师被表彰为校“优秀党员”,2名同志被评为校“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有14个班级被评为校“先进班级”和校“优良学风班级”,1名学生被评为省“三好学生”,1名学生被评为省“优秀学生干部”。注重对外交流,拓展培养途径。学院加强与日本、英国等国外高校的交流与合作,拓展办学途径,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我院与日本相关院校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分两批先后派出2名教师和15名本科生赴日本学习6个月,通过在日本的学习,2008届学生中有3人获得日本九州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2009届学生中有5名将继续留在日本攻读硕士学位,1人在日本就业。(三)学科科研齐头并进注重内扶外引,改善师资结构。人才是学院发展的关键。两年来,通过青年教师的博士化工程和到基层锻炼等制度的实施,师资队伍的学历层次得到提升,青年教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努力实施人才“内扶”的同时,积极做好高层次人才的“外引”工作,两年来引进博士(后)4名,硕士1名。学院现有教授16人(其中博导9人),占28.6%;副教授18人,占32.1%;具有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45人,占80.0%,其中,博士学位29人、在读博士6人,占全院教职工62.5%。2006年以来实施的人才质量工程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缪珉旻副教授获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杜予州教授、陶俊教授被确定为校“新世纪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刘芳副教授和王建军副教授被评为校“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杨益众教授获省人事厅“六大人才高峰”A类项目资助。分层分类推进,加强学科建设。学科是学院发展的龙头。学院按照 “十一五”规划提出的学科建设任务,不断加强现有五个校级重点学科的持续建设,积极做好新一轮博、硕士学位点申报准备工作。主动走出去,加强与国内高校同类学科之间的交流,先后到陕西、湖南、湖北、重庆、云南、贵州、山东、河北等地的10余所农林高校学习取经,同时采取“请进来”的方式,邀请20余名知名专家学者来学院讲学,扩大了学科的对外影响。通过与兄弟学院的联合,获得学校新一轮重点学科群建设立项,为学院加强学科内涵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获省优秀博士论文1篇,连续2年(2007、2008)获江苏省研究生创新计划各1项。强化科研意识,浓厚学术氛围。科研是学科发展的支撑。两年多来,学院加大了对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配套在职博士人员科研启动基金,积极鼓励广大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通过与各类科研院所的共建,为科研工作的开展搭建平台,科研成果捷报频传。两年来共新增科研项目118项,其中主持或参与国家97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与重点转基因专项、农业部行业计划(包括科学家岗位)等国家级课题20余项08年度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资助5项(排名全校第四),省高新技术研究、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课题31项,厅局级研究课题37项,校级科研项目9项,新增科研经费1500多万元(学院年到账科研经费06年250万、07年500万、08年860万)。出版专著、译著及教材14部,发表学术论文180余篇,其中被SCI、EI等收录20余篇。承办了2007年江苏省昆虫学会年会、2008年全国水生蔬菜产业发展高层论坛和江苏省植物病理学年会等,先后有10余人次的海外学者来我院讲学,举办各种高层次学术报告100余场,进一步浓厚了学院的学术氛围。(四)人才培养注重特色加强招生宣传,确保生源质量。招生难是农科类专业普遍存在的问题。针对实际困难,在本科生招生中,学院专门印制招生宣传资料,组织全院教职工深入有关中学开展招生宣传,积极争取更多更好的生源。在硕士研究生招生中,针对考试方式改变,及时应对,组织基础课程强化培训班,针对上线人数少的现实,及时发布调剂信息。为了吸引更多优质生源,学院克服多方面困难,出台了学院、学科、导师共同为自费生缴纳培养费的制度,较好地完成了研究生招生计划。07、08两年共招收本科生480名,硕士生113名,博士生7名。强化培养特色,提高实践能力。广大教师坚持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指导大学生开展素质提升特色活动。注重与用人单位的交流和沟通,走访毕业生单位,认真听取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不断修订和优化教学计划。学院现有教学实习基地20多个,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搭建了平台。积极引导大学生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两年多来共获省大学生创新计划立项2项,学校36项,在校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优胜杯。院团委、学生会组织开展的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和“青年志愿者”活动,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学院连续两年被评为校级“社会实践先进单位”、个实践团队被表彰为省级“优秀团队”。实施就业工程,提升就业能力。学院党政围绕“改善学生素质水平、提高学生就业技巧、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主题,制定实施了学生就业六“精”工程,即:精分责任、精育人才、精心指导、精细推进、精选单位、精确落实。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建立了较为稳定的大学生就业基地,举办专业人才市场,聘任大学生创业导师,提升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于全校前列,并连续两次被表彰为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五)社会服务全面提升学院发挥教学科研优势,积极推进社会服务和科技开发工作。制定了科技开发的相关制度,在保持园林专业专升本正常招生的基础上,先后恢复、开办了现代园艺“2+2”特色自考和专接本自考专业,开设了景观设计师培训班,推广硕士报名招生人数和农业部田间药效试验项目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自学院成立以来,共招收农业推广硕士生100余人,全日制自考生近200人,成人函授本科学生120人。先后与江苏云台农场、新洋农场、临海农场、黄海农场、如皋市科技局和姜堰市农业局等多家单位签订了科技服务协议,在全省各地积极开展科技开发、科技服务和科技推广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服务和成果转化,为地方经济和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三、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学院事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尽管学院上下团结协作,共同努力,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与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以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相比,特别是着眼于如何深化内涵建设,推动科学发展,我们仍存在着很大差距和不足。通过深入调研和问题梳理,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学院的定位与办学特色、对学院的发展目标有定位,但思路还有待于深化,措施还有待于进一步落实。学院定位是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成立两年多来,人心是齐的,学院领导和师生是努力的,发展势头也很好。但是,横向比较,兄弟高校同类学科发展更快,有的差距还被拉大。学院结合各专业建设,尤其结合我院实际,对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内涵思考不多,对部分教师提出的学院进一步深化发展的要求重视不够。、传统办学特色彰显不够,甚至还被弱化。强化实践,注重应用,特别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是我院人才培养的传统和特色,但近几年特色被弱化。办学空间严重不够、办学条件简陋制约了学院特色和优势的彰显。以前在农学院的框架下,经费投入严重不足,实验室和实验设备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教学实验的需要;教学实习用地严重不足(10年前学院实验田200多亩,目前只有40多亩);学生实训因为校内条件不够,只能走出校门,但造成教师指导能力减弱,实习成本增加,实习效果降低;职称晋升偏重科研的导向严重削弱了教师对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重视程度。(二)科研与学科建设、科研公共平台建设力度不够。学院教学科研用房还停留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条件,学院因为房子的问题,至今未建成科研公共平台。同时,由于没有国家级、省级重点学科,各学科点的建设投入严重不足。校区内虽有理化测试中心的科研实验平台,但其设备不能满足我院相关学科的科研需求。2、学科之间发展不平衡。一是因为历史的原因导致目前的不平衡状况;二是因为学院基础条件差,部分学科尚没有博士点或硕士点,科研平台条件差,明显制约了优秀人才和领军人物的引进。三是有的学位点负责人、本-硕-博专业的关系不顺。如农药学学科的点长人事关系长期在环境学院,生态学本科专业在我院,而博、硕士点却在农学院,严重制约了相关学科的发展。 3、硕士研究生招生困难。一是农科研究生入学实行专业基础课全国统考后,我院学生报考外校较多,优质生源流失严重;二是我校硕士招生尚分计划内、计划外及调剂生一律划为计划外政策,造成我院公费学生比例明显减少,调剂自费学生相应增多,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够。(三)人才培养、本科生招生困难的局面没有明显改观。一是农科专业属于艰苦行业,社会上存在一定的偏见;二是我院的招生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强化,宣传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生源不足不仅是我院面临的问题,也是其他农科专业面临的困境。同时招进来的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综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在专业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二是学院对研究性教学探索不够,围绕人才培养方面的教研教改成果不多;三是对学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与引导有待加强,学生的科技创新成果不多。、适应时代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新专业申报滞后。如与我院专业密切相关的“设施园艺科学与工程”、“植物产品安全生产与检验检疫”等社会急需专业申报尚未启动。、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的建设成效不显著。一是各类精品课程与精品教材数量不多;二是2004年申报成功的昆虫学省级精品课程未能获得2008年江苏省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的申报资格。、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合作有待进一步拓展。两年多来,学院与西日本短期大学共同实施人才培养合作计划,已先后派出两批共2名教师和15名本科生赴日本学习,其中2008届毕业生中,有3名学生获得日本九州大学等高校硕士研究生入学资格,但与国外高水平高校合作办学的层次还不够高。(四)支撑保障1、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成效不明显。学院现有科研成果转化的力度还不够,社会效益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科技开发反哺教学科研的力度不够。虽然学院积极争取科技开发的成果最大化,力争为教学科研提供支撑保障,但由于受专业等方面的限制,学院科技开发能力有限,对教学科研的反哺需求显得力不从心。3、管理与服务效能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对有限的教学科研资源,合理利用,优化配置,提高效益方面的潜力挖掘不够;二是机关作风有待进一步改进,领导班子管理水平还需要进一步提高。4、学院的办学条件制约了学院事业的发展。目前,学院总用房面积不足3500平米,人均用房面积2.58平米。学院实验教学条件与本校区其他学院相比,设备陈旧,仪器老化。四、解决问题的思路与具体措施(一)学院的定位与办学特色、进一步明晰教学研究型学院的内涵,突出办学特色。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坚持不同学科分类指导、分层推进,注重解决生产实际问题。2、积极改善学院办学条件。一方面积极向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不断反映学院目前的硬件条件情况,积极争取学校的关心和支持;另一方面积极整合现有资源,努力搭建公共平台,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三是深入研究、客观反映部分教师为改善办学条件的深层次思考(有些教师建议根据校区定位,争取尽快在文汇路校区扩建一幢教学实验大楼;有的教师建议将园艺、园林学科搬迁到扬子津校区,现有办学空间留给植保、生态学科)。(二)科研与学科建设、浓厚科研学术氛围。一是建立教师学术报告制度,搭建更好平台促进各学科之间的交流;二是打造科研团队,积极帮助年轻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相互了解与合作,帮助年轻教师融入研究团队,解决教师单打独斗、合力不够的问题,集中不同方向的科研实力冲击省部级、国家级项目。重点课题的申报实行有申报经验教师讲座、申报前的修改完善和补贴申报费等系列工程,建立激励机制,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三是学院出台相关的政策,一方面鼓励教师走出去,通过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短期培训班等,增加与同行的交流与学习,一方面将国内外著名的学者、专家请进来,让师生及时了解国内外最前沿的科学动态、科研思路,同时达到宣传学院、加强感情联系的效果。、强化科研公共平台建设。一是以参照211工程建设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结合学科、专业的实际需要,积极构建学院公共科研实验平台。二是动员广大教师要开动脑筋,克服困难,加强与学校测试中心、兄弟学院(比如农学院、兽医学院)有关实验室的联系,积极利用校内较高水平的实验平台。三是加强与校外科研院所的合作,利用校外平台开展科学研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内扶与外引并举。一方面着力提升现有师资队伍的教学与科研能力,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团队,在职称申报、评奖评优、学历层次提高等方面优先考虑学科发展与梯队建设的需要,学院已出台青年教师到基层锻炼等相关政策,培养年青教师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加强与名校、名师的联系,引进高水平人才。、坚持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专业的优势,为地方经济提供服务。学院近期已组团到安徽省农垦集团、常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调研,在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实现互惠共赢等方面双方进行了初步的磋商,进一步扩大学院在省内外的办学影响力。、全力冲刺新一轮学位点申报。积极准备植物保护学、园艺学一级学科博士点申报、园林专业一级硕士点申报和昆虫学博士后流动站的申报。、加大对硕士研究生招生的支持力度。针对招生难的问题,一方面积极主动向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反映问题,另一方面学院率先在网上发布调剂信息,提前安排面试。对于学生关心的培养费,学院制定政策,学院、学科、导师三方面共同解决。(三)人才培养、加强招生宣传力度,吸引优质生源。一是印制学院的招生宣传手册,在填写志愿前夕深入到基层高中学校宣传,增进学生对专业情况与前景的了解。二是在今年的招生中,增加园艺本二志愿专业方向。三是大力宣传我院毕业的杰出校友,进一步稳定与巩固新生的专业思想。、修订教学方案,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强化实践性环节,增加实习基地。不断组织进行社会需求调研,并依据结果调整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以保证学院教学工作与时俱进,科学发展。尽快制订我院课堂教学质量全程质量控制体系与实验实训检查细则和要求以及评估指标体系,探索有效形式,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院近期举办了“我与院长共品下午茶”等系列活动,既增进了学院领导班子与学生之间的感情,又使学生充分了解所学专业的最新动态与专业前景,增强了学生的专业情感。、对于拟新办的专业,积极调研,做前期的准备,待条件成熟时积极申报,争取办学的多渠道、多口径,提升办学效益。、加大教学质量工程的建设推进力度。学院目前正在与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积极联系沟通,力争昆虫学课程通过国家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全力冲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获得省优秀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力争在近5年内取得国家级优秀博士论文零的突破;精心组织申报研究生、本科生创新工程项目,制定本科生发表高质量论文的奖励细则。、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办学,拓展办学的渠道空间。学院本着“先对接,后提高”的原则,在已有的基础上,力争提高合作办学层次。(四)支撑保障1、进一步整合资源,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学院将在近斯部分解决实验室空间利用率不高,有限的资源得不到合理配置利用的问题。、加强校企合作,提高科技服务的水平。一是加强产学研基地建设。进一步深化与如皋、江都、邗江等周边地区及有关农场的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式,建好校外研究生工作站。二是积极服务地方,为地方科技、管理人才的培养、学历层次的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进一步加大与兴化市农业局、安徽省农垦集团的人才培养力度。三是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与推广、强化社会服务功能、提升社会服务质量、实现互惠共赢。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