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地区农业推广计划

上传人:wu****ei 文档编号:127001634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北地区农业推广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陕北地区农业推广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陕北地区农业推广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榆林地区马铃薯推广 院校:内蒙古农业大学 系别:园林系 班级:09级农学学号:09202001姓名:王亚陕北地区农业推广计划【摘要】 农业推广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是一门推广的综合艺术,需要推广人员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摸索并总结经验教训,而在实际的农业推广工作中,只有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来适时选择恰当的农业推广方法,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农业推广工作,达到农业推广的预期目标 陕北黄土高原海拔8001300米,约占全省总面积45%。其北部为风沙区,南部是丘陵沟壑区。经过50年来的建设,陕北防护林体系、生态农业、沙漠绿洲等都取得了显著成绩。畜牧业较为发达,煤、石油、天然气储量丰富。 一、陕北黄土高原位于“北山”以北,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中心部分。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总面积92521.4平方公里,是在中生代基岩所构成的古地形基础上,覆盖新生代红土和很厚的黄土层,再经过流水切割和土壤侵蚀而形成的。基本地貌类型是黄土塬、梁、峁、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壑分割后留存下来的高原面。梁、峁,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碎而形成的黄土丘陵,或是与黄土期前的古丘陵地形有继承关系。沟大都是流水集中进行线状侵蚀并伴以滑塌、泻溜的结果。 从区域组成特征看,延安以北地面切割严重,是以峁为主的峁梁沟壑丘陵区,绥德、米脂一带最为典型;延安、延长、延川是以梁为主的梁峁沟壑丘陵区;西部为较大河流的分水岭,多梁状丘陵。延安以南是以塬为主的塬梁沟壑区。洛川原是保存较完整、面积较大的黄土塬。宜川、彬县、长武一带,因沟谷蚕食,形成了破碎塬。在榆林地区的定边、靖边、横山、神木等县的北部,长城沿线一带是风沙滩地。著名的毛乌素沙漠,从定边至窟野河,东西长约420公里,南北宽12120公里,主要是植被遭受破坏后就地起沙的结果,也和强风从内蒙古伊克昭盟搬运沙粒有关。冬、春季多强劲的西北风,使沙丘向东南移动。沙丘之间或低洼地方,分布有大小不等的湖盆滩地。滩地中部平坦,夏季水草茂盛,为重点农牧业基地。陕北黄土高原,光、热资源丰富。但由于植被的生态条件被破坏,造成干早缺水,农业生产一直上不去。妥改变农业生产长期落后的状况,广必须首先改变气候条.件。太阳辆射是作物进行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生物学产量的95写以上是在光合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一丰富的辐射资源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 日照充足,各地年日照时数2400一2900小时。榆林地区2500一ZBoQ小时;长城沿线地区2800一2900小时;延安地区2400小时左右,洛川原 2500一Zaoo小时。光能资源的分布北多南少,东多西少。优千南古各劣_ 热童是作物生长中最重要的因索之,作物的生长和发育都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开始,而且只有累积到一定伪热最之170一180天左右。 黄土高原上分布着一些不太高的山地,有白于山、子午岭、崂山、黄龙山等。六盘山余脉,向南延伸到陇县和宝鸡西部,称为陇山,向东的一支延伸到千阳、凤翔、岐山、永寿,与北山相连。“北山”泛指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与关中盆地过渡地带的一系列以灰岩为主的石质山丘。陕北黄土高原较大的河流分别注入黄河和渭河。各大河及其主要支流的中、上游段,往往形成较宽的川地,是黄土高原的“米粮川”。 (一)、项目推广推广对象:,积温为27473863,平均海拔在1200m左右,年日照2400h,四季分明,昼夜温差大,特别是在秋后,气候凉爽,易于马铃薯薯块膨大,是易于马铃薯生长。(二) 、项目推广的内容: 1、 据专家分析,陕北地区尤其是榆林地区马铃薯产业开发具有巨大的潜力。 首先是种植面积有很大的潜力,陕北两区的马铃薯种植面积今年逐年不断扩大,没V钱基本稳定在13.33万公顷左右,但是在延安以北,榆林在内的马铃薯适生区内,继续种植马铃薯的面积潜力很大。如果马铃薯生产效益得到进一步的体现,这一潜力就可发挥出来,其种植面积至少扩大至20万公顷以上,其次是提高单产的潜力大,现在陕北地区马铃薯普遍的产量是在500kg/每亩一下,如果推广应用马铃薯脱毒技术等新技术,马铃薯的单产可提高到1000kg,这样就可以净增5亿kg的产量,要是打到现在一些高产典型的水平,那么产量将提高的更多。还有就是马铃薯加工增值的潜力大,现在马铃薯的销售主要是以卖鲜署为主,加工转化率仅有20%左右,而求主要处于粗加工技术水平,其经济效益很差,如果通过合理加工,提高加工转化率,将会大大促进马铃薯产业开发,提高马铃薯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再者,是马铃薯机器产品的市场开发潜力,由于马铃薯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目前已马铃薯为原料的食品越来越丰富,可谓正是兴起一股马铃薯食品热。不进马铃薯食品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用马铃薯淀粉生产的精细化产品可达2000多种,并广泛应用于医药、轻纺、造纸、化工及环保等行业,这些都说明马铃薯在榆林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小觑的前景。2、发展规划陕北榆林地区作为马铃薯悠久历史的产地之一,总种植面积达13.33万公顷以上,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4%,年总产量高达16亿kg,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陕北榆林市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生产方式落后,对于病害虫害以及高产技术相对的意识浅薄,民众意识死板,很难引进新的品种,可以直观的说浪费了陕北尤其是榆林地区的生产马铃薯的一片沃土。所以,我们要推广的内容是,对原本自然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使其更适合马铃薯的繁殖,以及建设组织培养工作,更直接的扩繁马铃薯,引进新的口感质感以及外观皆优的新品种进行繁殖。通过政府和技术人员的合作,提高民众意识,实现大片种植收获。二、 推广项目的可行性分析 1、推广的可行性分析农业产业化发展不仅以来于农业资源条件,还涉及到农村经济基础。社会发展背景以及产业发展能力等诸多因素。这些因素对农业产业化发展均产生重要的作用,马铃薯本就是适宜性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产品,榆林地区是一个干旱、半干旱地区,长期以来,没on工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然条件,一旦干旱少于就会出现大部分的作物欠收,而马铃薯则不同,它耐干旱,入种期又相对较长,在干旱少雨的年份产量也有一定的保证。此外,马铃薯具有生产成本低,投入产出比高的特点,正是由于马铃薯被陕北地区弄明普遍接受,群众自发种植的积极性较高。2、 榆林地区的农业现状 进入90年代以来,陕北地区马铃薯产业化步伐加快,在种植生产、加工转化以及市场促销方面于以往相比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由于基础较差,是的本地区马铃薯资源优势的潜力还未发挥出来。榆林地区马铃薯种植的基本情况:鉴于马铃薯在榆林地区的适宜性、广泛性以及传统性,陕北地区地委、行署将马铃薯作为意向主导农业产业进行开发,使其成为榆林地区农村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一个重要途径。长期以来,榆林地区马铃薯种植耕作粗放,管理跟不上,由于马铃薯品种更新换代慢,有的品种种植历史达几十年,知识马铃薯病毒侵染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陕北地区先后建立了无菌操作室,组织培养室等,并在子长县建立了种薯繁殖基地。而且建立了1200平方米的全能温室。为大田提供优良品种。同时,根据市场和马铃薯加工需求,在国家科委扶贫团的支持帮助下,从中国农科院、河北围场辛普劳种薯基地引进了夏播帝等9个品种进行试种,选出合适当地种植的新品种,为马铃薯产业化发展创造条件。除了引进脱毒薯生产技术之外,自90年代以来,在马铃薯生产种还引进了微型薯陕北榆林地区作为马铃薯悠久历史的产地之一,总种植面积达13.33万公顷以上,约占总耕地面积的14%,年总产量高达16亿kg,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在陕北榆林市农业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生产方式落后,对于病害虫害以及高产技术相对的意识浅薄,民众意识死板,很难引进新的品种,可以直观的说浪费了陕北尤其是榆林地区的生产马铃薯的一片沃土。所以,我们要推广的内容是,对原本自然土壤进行适当的改良,使其更适合马铃薯的繁殖,以及建设组织培养工作,更直接的扩繁马铃薯,引进新的口感质感以及外观皆优的新品种进行繁殖。通过政府和技术人员的合作,提高民众意识,实现大片种植收获。三、 推广方法 (一) 根据榆林地区马铃薯产业开发现状及其存在的主要问答题,根本出路在于走产业化的路子,并使其迅速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反映出制约马铃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在于马铃薯资源的商品转化,商品转化则依赖于市场。因此,根据市场需求,才去多种途径提高马铃薯资源的商品转化率,才能够促进陕北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化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在促进马铃薯资源商品转化率过程中,应结合陕北地区实际,注重开发适合贫穷地区生产条件的马铃薯加工项目;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两个决定,高新技术项目引进应配套,有相应的管理人才和良好的企业运行机制,可向那些在农村经济建设中涌现出来的、具有企业经营成功经验的优秀企业开放、高活,着将有利于促进农村经济于现代化市场经济接轨,在马铃薯精加工体系还为健全的条件下,不应忽视现有的传统型初加工产品的推广,在推广初加工生产的同时,应注意引进新技术,提高初加工产品的质量,借助加工成本低的优势进一步开拓市场,市场信息发聩于产品开发有着密切的联系。一方卖弄根据是藏需求改进现有产品,另一方面根据市场信息开发新产品,是产业发展走一销售粗生产的“逆向”开发轨道。榆林地区马铃薯产业开发与其他产业开发相比具有一定的难度。商品转化过程中比较复杂,收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但马铃薯作为榆林地区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其种植的广泛性和巨大的资源潜力不容忽视,它直接影响到陕北贫困地区的千家万户。因此帮助季雨林地区做好马铃薯产业开发对改地区拜托贫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只要选择好适当的产业开发方法,增大马铃薯产业开发的投入力度,必将加快榆林地区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大大促进榆林地区的经济发展。 (二)、在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中,各类主体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完善我国现有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模式时,不应忽略科技推广中的主体要素。 1、加快农业大学科技成果的转化前面提到,我国科研成果存在一定的转化难题,很大一部分原因,要归结于科研的源头处高校。盲目不结合市场需求的研究,以及单纯为获得科研经费和奖励的课题申请,致使越来越多的农业科技成果被搁置,农业科技成果有效供给不足,现有的成果却又很难实现转化。因此,解决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问题,就是要解决科技资源短缺与浪费并存的问题。 在目前的阶段,针对现状,主要可以通过以下机制解决:加强课题和项目的审批审核;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引导科技人员提供适合农户需求的农业科技成果,对于应用性研究成果,应该以能否进行成果转化、能否获得实用价值和意义作为评价标准。激励并引导科技人员将研发重点转向适合农户需求的实用技术上来。此外,农业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率低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与我国农民对新科技的接受程度有关。近年来,随着交通的发达,农村许多有文化的青壮年选择进城就业、学习、生活,留守在家里的大多是人们所说的“386199”部队,即妇女、儿童、老人;并且经调查显示,拥有文化的年轻人进城时间越长,返回家乡务农的可能性就越小。而留守在家里的人员,由于思想的保守,对新的科技接受能力有限,这就极易使得新的科技成果遇到市场不接受的困难状况。针对这一尴尬处境,科研和推广人员,尤其是高校,应当选择服务困难地区,适当建立科技示范区,树立样板,进行引导,以点带面,建构起科技和农民连接的桥梁,通过建立示范,可以让农民直接看到新技术、新成果应用和效益,提高农业实用技术普及率,同时可以使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实际,了解农民需求和农业生产中存在的问题,以反馈并指导科技人员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带动区域农业经济的发展。 2、建立高素质的科技推广创新团队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广大农民对各种社会需要的提高,社会对农业推广人员寄予了更高的期望。因此,建立一支数量足、素质高的农业推广人员队伍,对振兴农村经济,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首先,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应具备职业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两方面的要求,在职业道德素质方面要求推广人员具有研究农业、奋发进取的精神;具有严谨认真、科学求实的态度;并能密切联系群众、吃苦耐劳。在业务素质方面要求是一名专家,即农业科技方面具有专长;是一名“杂家”,具有广泛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也是一名实践家,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实践动手能力。只有抓好这“三家”,推广工作才能发挥其优势,改善农村落后面貌,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群众致富。 其次,培养在职农业推广人才。我国基层现有的农技推广队伍中,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及科技水平有待继续提高。作为在职的农业技术推广员,他们有必要接受再教育的机会。这一主张的提出,有其深层依据:基层地区缺少必要的用以提高农村原有的在职农技推广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素质的硬件设施,而这类群体在农业科技推广中的又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于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而言,由于其经济条件所限,一般在学校选择上采取就近的原则,因而政府应当促成当地高校,主要是农业类大学,为这类群体提供专业的农技培训。农业的进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素质的提高。 3、培养一批农业推广人才与农民技术骨干时代在发展,由于信息的闭塞和知识的陈旧,农民的守旧心理和盲从跟风现状在我国农村有些地区依然存在,长期的自给自足经济,使他们养成了小农心理,跳不出旧框框,不善于获得必要的正确信息和排拒错误信息。以至于在“要求实惠”与“墨守成规”之间的权衡中,后者占了优势,从某种程度上讲,正是这种墨守成规的心理影响了新成果的推广。新思想传播和推广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先进农业科技的传播与推广需要能获得农民群体信任的农技推广员,这一角色非农民本身莫属,因此,培养农民技术骨干作为农技推广员实在是一举两得之措:既可以传播先进的农技知识,又可以带动整个群体将先进的农技付诸实践,渐进式的改变农民长久以来的小农观念和守旧思想,促进先进农业科技的传播和成果的转化。四、 目前推广存在的问题 (一)、产业化开发体系不健全,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产业化开发体系包括种植生产商品生产市场销售山歌主要环节,而且目前榆林地区的马铃薯种植和加工均未形成规模,更谈不上产业化。由于加工转化环节跟不上,市场出现农民卖薯难的现象,特别是在丰收年份,马铃薯得不到及时转化,导致大量的马铃薯霉烂或用做饲料,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制约了榆林地区的马铃薯产业化发展,致使巨大的马铃薯资源潜力发挥不起来。(二) 、马铃薯费加工转化问题 丰富的马铃薯资源有待开发,着在榆林地区已经形成共识。其中最重要的环节是根据市场需求建立加工转化体系。加工妆化体系包括千家万户的初加工和具有一定规模的精加工技术。 初加工主要是利用简单设备进行粗淀粉和粉条的加工制作,其优点是操作简便,农民可直接生产,乃贮存,避免马铃薯霉烂,减少因交通不便引起的运输负担,存在问题是产品质量低劣,商品效益差,市场主要限于农村,仅有少量相对质高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由于生活习惯差异,马铃薯初加工在陕北地区并不是分普及,主要集中在具有加工传统的的县和部分农户,属于农村的传统型加工。加之马铃薯季节性生产,加工时间仅为5个月,造成旺季相对过剩,淡季供不应求。 精深加工主要是淀粉和以淀粉为原料的深层次产品加工。与初加工相比,精深加工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广泛的市场前景,但精深加工在陕北地区发展不平衡。在近年来上马的马铃薯加工企业中,多数处于瘫痪或经营亏损状态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马铃薯转化难得问题。陕北地区的上述企业经营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在经济发展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的贫困地区发展现代化企业,进入竞争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