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群策群力 创造新高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26835429 上传时间:2022-07-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群策群力 创造新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群策群力 创造新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群策群力 创造新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夯实基础 培养能力 群策群力 创造新高2005届高三化学复习感受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今天有机会和各位专家进行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交流,我感到非常荣幸,感谢教研室廖老师和大家给我这次机会。我谈不上有什么经验,我只是把我在四中进行2005年高考备考中的做法和体会向大家做一个简单的汇报。一、制定复习计划:首先在学期初结合我校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素养、参差不齐的实际情况,我和高三化学备课组的同仁们制定了详细到课时的复习计划,并决定狠抓中差生的提高,力争夯实基础,培养能力,以提高复习效率。二、明确复习目标:搞好复习的关键是明确复习目标,我们认为高考的复习目标可定为:一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二是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在上述目标的指导下,通过教学实施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从而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知识的运用能力目的。三、确定复习模式:在高三化学总复习中,我门采用的是三轮复习模式,即:第一轮分章复习;第二轮分块复习;第三轮模拟考试,冲刺高考。四、具体实施方法:(一)、抓纲务本搞好一轮复习、注重基础回归教材通过对近四年高考理综化学试题的分析,发现考题具有以下特点:立足基础,突出学科主干知识;注重知识应用;由学科间综合向不再强调学科间的综合转化;试题联系生产、生活、科技、社会等社会热点问题。教材是历史积累的人类经验,是各学科的目的内容或材料;是专家、学者们根据教学大纲创造性的研究成果。书本里蕴含着众多科学思想的精华。它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载体。从2005年上海试题1、2题(1、下列化学名词正确的是:A 三溴笨酚 B 烧碱 C 乙酸乙脂 D 石碳酸;2、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 乙烯的最简式C2H4 B 乙醇的结构简式C2H6O C 四氯化碳的电子式 D 臭氧的分子式O3),这些出自书本的原版试题虽不多见,但也给我们一个启示:回归教材,是注重基础的前提。透析近几年的高考化学实验题,可以发现几乎所有试题均来自课本上的学生演示实验及课后学生实验。如:05年广东试题21题验证海带中含有碘的实验题就来源于高一教材海带成分中碘的检验;及20题二氧化硫的制取和性质实验探究就是教材内容的直接运用和挖掘。又如:湖南卷11题关于电解NaCl水溶液的题,就是考查学生对教材中氯碱工业内容的掌握情况。因此,教材永远是高考的落脚点。1、课堂复习模式在一轮复习时,我们采用的复习总模式为:“以问题带知识”的复习模式,具体操作为:“例题(重方法指导)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例题(重学生实践)练习(重知识的运用)反思(测试)” 。运用此种复习模式时,要注意强化以下几点:夯实基础:复习教学中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整理,学生评价补充,我再帮他们指导、总结。这样既可以增强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又能让学生自己来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建立起知识结构,他们觉得很有成就感,理解更深,记得更牢。能力培养:在基础知识复习中要善于联想、迁移、纵横联系启发思维构建知识的横向网络。如:O2的制备可从制备仪器迁移到氨气制备,还可以从所需试剂迁移到H2O2和MnO2,Na2O2和H2O制O2及相关仪器。每章复习完后布置学生归纳及类比,以构建纵向知识网络。对例题和习题的选择:讲究“少而精”时刻针对考纲,不去追求题型要全面,也不让学生去背题型,着重在方法上进行引导,尽量让他们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能力,而他们自己每前进一步,都觉得看到了一片新的天地,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新的境界,因而始终充满了乐趣。2、钻研考纲及高考试题认真研究上年度的大纲和考试试题以此作为教学指南针挖掘教材隐含知识。大纲中规定的知识点是一个简单模糊概念,教师应充分挖掘使之变得简单直观:如对大纲规定应掌握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水的反应就可以从元素守恒、质量差、体积差、物质变化等角度分析,设计一系列问题(而非试题)由易到难层层铺垫,使学生透彻理解,而不是简单记住化学方程式。3、认真把握教辅资料的选择与取舍目前高考资料漫天飞,随意选择和全盘套用复习资料绝对不行。首先应从本校学生实际出发,从课本出发充分考虑考纲要求、课时编排、题量多少、难易均衡、基础与能力兼顾,选择适合的一轮资料,但使用时还要注意取舍。同时教师再从其他优秀资料上选择试题进行重组,再充实到教学中来。4、规范地做好各项练习练习在总复习中是举足轻重的一环,要想通过练习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一方面作业题设计应注重:针对性、典型性、量力性三个原则,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期初我们每位教师选择几本不同的资料,选题时由备课组长布置要落实的知识点,每两人一组,各自选出适合的题目,再由组内成员一起讨论定稿,讨论时充分考虑学生易错点,高考重难点等,以此通过教师的辛劳换取学生的轻松。另一方面力求规范地解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要规范地使用化学用语。强调要将题做完整。有些学生,做练习“浮而不实”,题解不到底。强化审题的习惯。加强严谨思维的训练。答题规范的训练。从简明扼要的文字表述;到单位的处理、有效数字的运算所有这些,都是要通过训练来加以提高改进的。为此我们长期进行考试优劣试卷展览(出刊)、典型试卷评析(课堂)等。5、及时搞好查漏补缺工作从高三一期开始我们每周或每两周抽一节自习课对上一周知识进行考查,要求精选试题,全批全改,必要时可以面批。搞好错误率统计,认真讲评。(二)、精心策划搞好二轮专题复习、编织学科知识网络第二轮复习方法分块复习。1、第一阶段:是按照中学化学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有机化合物,化学实验五大块层层推进的(计算专题分解渗透到各相关知识点中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使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进一步突出强化重点,使学生通过本轮复习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如在讲基本概念时,据粗略统计所涉及的概念及理论多达200多个,它们构建了中学化学的基础。如果基本概念及理论不过关复习时会困难重重。因此这一环节复习应注重实效,努力把每一个概念及理论真正弄清,如对催化剂的认识教材这样定义:“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与化学性质都不改变的物质”。几乎所有学生都能背诵,但粗看,其深层含义往往不能准确理解。假如我们对其细细品一翻,枯燥的概念就会变得生动有趣。我们思索一下:催化剂是否参与化学反应?对化学反应速率而言,“改变”一词是指加快还是减慢?化学性质都不改变,那物理性质会变吗?经过一翻思索,对催化剂的认识就会达到相当主高的层次。在每个知识块的复习中,高三化学备课组认真研究近3年高考试题并结合新考纲,确定重点讲好几个专题,如:抓主干反应,提高无机框图推断题的应试能力;以烃的衍生物相互转化主线搞好有机推断;稳抓理论热点题:四大基础理论、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新能源及环境问题;化学实验中的物质制备、物质检验与分离及相关计算;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电离平衡,电化学等。同时每个专题复习时都既有专题分析讲解,又有专题小测验,还有针对专题的试卷讲评。测试与讲评起到了“检查复习效果,引导复习方向,增强学生信心”的效果,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答卷习惯、答题规范,做到“稳做会、求全对”。通过专题讲解、训练、讲评后,学生对重点知识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另外,正确引导学生看好课本,用好课本,在练习时遇到的问题和漏洞随时拿出课本进行对照和补充,强化正确记忆。通过这样既分章又分块的复习,就会使整个中学化学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网。学生牢牢抓住了这个知识的网络结构,复习质量一定会提高。2、研究各地模考试题、书刊杂志上的相关信息,及关注当年电视、报纸上的时政热点,如2005年食品安全问题我们设计了相关专题涉及吊白块、苏丹红一号等,在各知识块中加入热点专题。只不过我们缺乏独立编写试题的能力,苏丹红一号试题只找到了一个选择题。(三)、强化训练搞好三轮复习,提高学生应试能力。1、及早加强综合科应试能力的培养。从此次高考理综试题中可以看出:由于试题是“拼盘式”,每一科的难度均为由易到难,考生在做题时,先经历的是生物的由易到难,再在经历化学的由易到难,再经历物理的由易到难,这对考生的心理承受力是一种考验,有的同学单科水平高,但一到综合考试就发挥不出,因此在理、化、生三科一轮复习后,年级组每周组织正规的综合科考试,从试题内容、题型、难度到时间安排都按高考全真模拟,并且当天考试,当晚阅卷统计,第二天讲评并张榜公布,让学生能及时总结并提高。而试题的命制,我们不用套卷,而是从考生心理承受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立场上结合复习内容按照大纲的要求选题命制,在选题的标准上从不盲目认为老师做都有综合难度的题才是好题,而认定能适应高考的题才是好题。2、考前两周我们理科综合组统一行动精选各类信息题,编写成高考模拟试卷作热身模拟训练,保证学生良好的竞技状态。我们能取得今年高考的胜利,对高三化学备课组而言,除采取了上叙措施外,还与我们的精诚团结、群策群力密不可分,这将指引我今后工作的方向。最后,请各位专家多指导,谢谢! 2005年9月3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大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