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建议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6081212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29 大小: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加快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思路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加快我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思路与建议程 必 定(二一二年十月十一日)一、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急切性二、区域空间构造转型对县域发展的新规定三、四新:县域转型发展的四个重点四、对加快我省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若干建议一、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急切性全国个县级行政区() 其中:县1461个,县级市370个,自治县117个安徽省61个县级行政区() 其中:县56个,县级市6个(增县级巢湖市)从行政区看,县级是相对稳定的从经济区看,县级是相对敏感的中国的区域差距,突出表目前县级中国百强县第一名昆山,超过1000亿,人均超10万元安徽省第一大县肥西274.8亿,最末县石台12.55亿元人均GDP第一强县繁昌38749元,最末县临泉3928元 县域经济生存与发展空间: 不仅在县域之内,更在县域之外1世界经济的不拟定性倒逼中国加速经济转型 美国次贷危机金融危机主权债务危机国际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危机美国提高国债上限,放宽信贷,美元贬值,国债、外汇储藏缩水中美构造:“美债陷阱”美有官员说:“美元是我们的,问题是你们的”值得注意的两种倾势:以“金砖五国”为首的经济体与发展达国家经济体也许会合适脱钩,国内与发展达国家经贸关系会浮现新变化钓鱼岛、南海局势对周边国家经贸会有不利影响 倒逼中国加速经济转型:调节构造,扩大内需,控制通胀2贯彻贯彻科学发展观规定积极推动经济转型 (1)资源环境的压力:“蜡烛经济” (2)产业发展的问题: 产业构造膨胀压缩再膨胀再压缩的调节“怪圈” 高投入、高消耗、高同构、低效益的增长“坏相” 生产能力增长与内需脱节的问题 (3)发展与收入差距的扩大(地区、城乡、居民、行业收入) (4)发展理念的误区:工业化“工厂化”,都市化“城区化” (5)人对幸福感的追求,富裕而不幸福 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动经济发展转型3安徽崛起迫切规定经济发展转型安徽人均GDP的演变及与全国平均水平的比较年度数量(元)相称于全国水平(%)年度数量(元)相称于全国水平(%)19501960197019801986199065170169285698118283.392.971.962.676.272.248675735867514485208882539567.561.061.864.169.772.2产业构造都市化率全国,47.29万亿安徽,1.511万亿10.0446.6043.3614.1052.1033.8051.27%44.80%4县域经济转型发展的急切性 从历史看,郡县治,天下安 从现实看,经济发展的基本,社会发展的主体县级占比项目全国安徽人口占比面积占比GDP占比地方财政收入占比投资占比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70.9%93.5%39.0%41.1%48.7%39.5%71.3%80.3%45.4%46.4%45.3%44.2%从将来看:国家现代化取决于县域现代化 全国人民的幸福指数取决于农民的幸福指数二、区域空间构造转型对县域发展的新规定(一)空间构造三次转型及对县域发展新规定1.以农村为主导向以都市为主导的转型:都市化 体现:都市化率超过30%,农民工浮现 对县域规定:支持农村劳动力向都市和非农产业转移2.都市化以单个都市发展向相邻都市集群发展的转型:都市圈 体现:都市化率达到40%,以工补农,以城带乡 对县域规定:发展工业,融入都市-撤销地级巢湖市的合理性3.都市群发展向同城化发展的转型:区域协调发展 体现:都市化达到50%,区域一体化 对县域规定:经济、社会、观念、文化全面转型(二)县域全面转型的抓手:三化递进1.农业现代化:一产“接二连三” 提高农业的产业价值,变化农业的弱质性 美国:农民占2%,农业关联产业的从业人员占10%以上2.发展工业化:二产集群化、特色化 集群化:形成与都市大工业的分工合伙关系 特色化:发挥本县的相对比较优势3.走新型城乡化道路:三产大发展 老式都市化:乡村人口向都市的转移(人口转移型) 新型都市化:乡村经济社会构造的都市化转型(构造转换型) 县域具有“都市性”:乡村生产、生活方式,具有都市的某些特性三、“四新”:县域转型发展的四大重点省第九次党代会出:六条新路、三个强省 1,更加突出改革开放,走出中部地区科学承办、跨越崛起的新路子; 2,更加突出创新驱动,走出资源性产业大省构造优化、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3, 更加突出统筹发展,走出农业大省城乡一体、区域联动的新路子; 4,更加突出生态文明,走出后发地区低碳环保、持续发展的新路子; 5, 更加突出人才优先,走出人口大省素质提高、科教兴皖的新路子;6, 更加突出富民导向,走出发展中省份普惠民生、和谐发展的新路子。 此后五年,努力打造“三个强省”: 加速崛起的经济强省, 布满活力的文化强省 宜居宜业的生态强省 皖江地区各市县应当走在前列,作出应有奉献。(一)新园区:经济开发区,现代农业园区,文化旅游园区1.新的承办方式:承办产业转移,更要承办要素转移 承办短缺要素,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股份化 如宿州鞋业,三州归宿,中部鞋都2.新的园区布局:工业园区集聚,整合,提高 产城一体,克服工业化就是工厂化的倾向 制止园区“泛化”扩张3.新的园区形态:产业集群,提高首位产业集中度产业链集群:产品链产业链价值链循环经济集群:循环生产方式循环链 减量化、再运用、资源化“3R”原则 将生产过程中的“三废”变为资源“十二五”:资产产出率提高15%,成为宏观调控新手段4.新的产业技术以品牌为核心,提高技术水平县域力量小,品牌影响大创牌,借牌,引牌5.新的发展机制:民本经济经济形式以民营为主,生产投资以民资为主社会事业以民办为主,政府管理以服务为主(二)新市镇1.两种类型的小城乡:“都市型”与“乡村型”国内小城乡与都市规模与市政水平比较()指标单位都市县城建制镇小集镇人口平均规模建成区平均面积人均道路面积万人公交车辆自来水普及率燃气普及率污水解决率人均绿化面积万人拥有公厕万人平方公里平方米标台%平方米座57.4958.2612.7911.1396.1291.4175.2510.663.159.657.6111.953.0683.7261.6641.646.892.960.971.8610.978.343.41.920.250.5563.518.30.842.新市镇的特性:脱胎于“乡村型”小城乡,又高于“乡村型”小城乡,具有都市某些特性的“都市型”小城乡(1)新功能:具有都市的某些功能,局域性“微型中心” (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交通功能,社会功能)(2)新形态:硬件市镇设施 软件社会、文化、管理方面,具有都市品质(3)新布局:外部“乡村型”小城乡重组 内部功能分区(4)新居民:数量上居民人数增长 品质上居民思想、文化观念的更新3.新市镇建设的一般途径(1)产城一体化: 以产业发展为前提建设新市镇 以城乡建设为基本发展产业 产业发展是有条件的,取决于本地条件 产业发展规模,决定新市镇的规模与水平 产业发展解决就业问题,就业规模决定人口规模(2)基本设施都市化 新市镇基本设施都市化是“质”而不是“量” 求“好”不求“大”,求“用”不求“全” “大”的与都市接轨,“全”的由都市辐射,同城化(3)社会文化现代化 社会建设、管理、文化、观念:由老式走向现代 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归属感 缩小与都市的“心理距离” 内在:提高,外在:接受都市辐射(4)城乡布局组团化 a.融入都市的组团:卫星城(城郊县)b.单核心组团:面积小、人口少的县c.双核心组团:面积大、人口多的县d.无核心组团:相邻都市的边界地带4.新市镇建设的实践与趋势 实践:扩权强镇,缩权强镇(广东) “镇级市”试点: 大镇强镇:镇的级别,小都市的规模和工作量 浙江:2月,温州对龙港等5镇进行改革试点 山东:8月,筹划对20多种镇改市试点 我省:“十二五”筹划设立6个镇级市,合肥3个 趋势:由发达地区发展中地区 城乡化、都市化的“双语化”体现,将统一为“都市化”(三)新农村1.两个“三农”问题 第一种:农业,农村,农民工问题 第二个:农民工,空心村,“老人”农业 问题的本源:农村 出路:建设新农村 最早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1956年全国一届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的高档农业合伙社示范章程最完整的是中央“一号文献”: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美好乡村:哺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提高特色村,万村、10亿达到: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2.新农村向美好乡村建设的转型创新:“四就”(1)农业就地产业化:一产“接二连三”,向二、三产业延伸 产业边界模糊哺育三大新型主体: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伙社依法支持耕地自愿、有序流转吸引都市工商资本到农村(2)农民就地职业化 农民概念“双重”化:既是职业概念,又是身份概念 一部分农民变化身份,向都市转移一部分农民向职业农民转型 职业农民有三种类型,是可以富起来的: a)大户,现代农业投资者、管理者,是现代农业的中坚 b)耕地经营权出让者,是现代农业产业大军 c)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是现代农业的职业服务大军(3)农村就地城乡化 一方面,新市镇建设,融入新市镇 另一方面,建设农村“大社区”,提高都市化发展水平 措施:耕地流转,改造旧村,合点并村 苏州:把2.1万个自然村规划调节为2517个“大社区”,每社区1000人 (4)户籍就近镇(市)民化 新型城乡化人口转移+构造转型 人口转移:农村人口进入都市,市民户籍 构造转型:新市镇吸纳的农村人口,镇民户籍 户籍就近镇(市)民化,解决“人口”与“人手”的分离以便农户,提高农户的幸福指数,有助于从主线上解决“三农”问题3.深化改革,推动“大包干”向“再包干”的跨越 新农村建设波及到耕地问题 大包干:耕地承包,所有权与使用权的分离 再包干:耕地流转,使用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确权不确界 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 一种不变:既有土地承包关系长期不变 两个转变: (1)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 (2)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户与合伙,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方向转变 三个新型主体: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伙社“大包干”与“再包干”的比较比较内容大包干再包干成果包干主体包干目的包干对象包干机制包干组织包干效果农户家庭农民利益粮食产量行政机制村委会一般性增产农户家庭农民利益承包耕地市场机制新型主体大幅增收不变不变转换提高转换提高 “确权不确界”的流转创新,有关“雇工”问题(四)自主创新县域科研机构少,公司技术力量弱政府应介入自主创新,引导、推动自主创新构建股份制的“政产研”实体联盟,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政府“出资”:作为课题经费,联盟实体的基金公司“出题”:公司最懂得要解决哪些攻关难题科研机构“出智”:向县内外科研机构招标,不分民办、公办成功后:政府获取股本,持续使用 公司获取成果专用权,科技进步 科研机构获取知识产权,永续收益合芜蚌享有中关村政策 公司前三年收益的35%,为个人股金,国家政策与县政府机制创新有机结合四、对县域转型发展的若干建议1. 精确全面结识县情,对转型发展既要信心又要有急切感 县情内部:(1)既要看总量,更要看人均,。 (2)既要看实力,更要看潜力, 例如-投资产出率:全省103.5%(12263/11849) 三次产业:全省:14.1:52.1:33.8 人口红利,土地红利,资源红利? 县情外部:(1)与中心都市的空间关系,进入到什么阶段 (2)交通区位,大交通时代,区位优势具普遍性 目的是融入大发展的空间格局2.哺育新优势,挖掘新潜力 县域处在周边板块之间,受到挤压 挤压成果:(1)隆起,(2)塌陷 在挤压中继续隆起,要哺育新优势,挖掘新潜力 新优势:工业与园区,核心是技术与品牌新潜力:在农业,推动农业的转型升级3.有选择地抓好“四新”,争取在某些方面率先突破 新园区: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品牌影响 新市镇:产城一体化新农村:哺育职业农民自主创新:在产品原则上4.在承办产业转移中推动两个转化 (1)招商引资向挑商选资转化 (2)承办产业转移向承办要素转移的转化目的:盘活存量资产,提高产业层次发达县市-土地要素短缺:紧凑布局、无地招商-资本要素短缺:公司上市、民间资本-劳动要素短缺:职业培训、社会保障-技术要素短缺:人才引进、借创品牌-管理要素短缺:公司家提高、二代接班人5.以提高资源产出率为核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资源产出率提高15,是“十二五”期间新增的宏观调控目的 价值量与资源量的比值,推动发展方式转变 从产业构造调节看,推动产能扩张向效益提高转变 从投入要素控制看,推动要素消耗向资源节省转变 从技术进步看,推动速度增长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从环保看,推动污染控制型向环境和谐型转变 在区域层面,在后发地区,特别是在县域层面,往往怱视资源产出率,应发挥 “后发优势”,在高成本时代,提高资源产出率可呈县域的“后发优势”6.壮大公司资源,哺育公司家接班人 公司资源:(1)有创新精神的公司家及其团队 (2)公司家可直接支配的资源 (3)具有团队精神和技术素能的员工队伍 (4)公司成长的环境 发达县的经验:注重哺育公司资源,公司资源丰富避免民营公司进入“财富陷阱”,“富二代”退化,哺育“徽商接班人”时也,势也,人也县域经济的转型发展,靠人的努力。 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