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复习题

上传人:枕*** 文档编号:125952617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复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复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医儿科复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复习题古代医籍中有关儿科疾病的初期记载见于-西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书中有有关“婴儿病痫”、“婴儿瘛”的记述。初期的妇儿科方书-汉书艺文志载有“妇人婴儿方”19卷.隋代巢元方主持编撰诸病源候论,其中论小儿杂病诸候6卷。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首列“少小婴孺方”2卷,收录儿科用方3m余首,将儿科病分为9门,论其理法方药。相传至今的最早儿科专着颅囟经北宋钱乙,字仲阳,对中医儿科学体系形成作出了突出奉献,因而被誉为“儿科之圣”钱乙的重要学术建树,由其弟子阎季忠编集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中。该书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引意义。钱乙从儿科特点出发,在四诊应用中尤重望诊,对“面上证”、“内证”,痘疹类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等,均有较详明的论述。小儿药证直诀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等,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力法。北宋时期,天花、麻疹等时病流行,名医董汲擅用寒凉法治疗,总结撰成小儿斑疹备急方论,是为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著作。明代名医万全,著儿科专著幼科发挥育婴秘诀片玉心书等。万全在朱震亨的基本上,系统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局限性,肝常有余、脾常局限性,心常有余、肺常局限性、肾常局限性。“三有余、四局限性”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她特别注重调理脾胃,并觉得“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凋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主线常固矣”,有重要的临床指引意义。张景岳景岳全书小儿则,提出了儿科辨证重在表里寒热虚实,小儿“阳非有余”、“阴常局限性”,治疗上“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等观点。清代儿科医家夏禹铸著幼科铁镜,觉得“有诸内而形诸外”,可从望面色、审苗窍来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注重推拿疗法在儿科的应用。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是清朝廷组织编写的儿科专书,条理分明,立论精当,合用于临床和教学。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足一部麻疹专著,王清任医林改错汜载厂作者观测小儿尸体的解剖学资料,明确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的观点,阐发活血化瘀治法,简介了该法在紫癜风、疳证、小儿痞块等病证中的应用。陈复正是清代儿科名家,著幼幼集成。她倡导指纹诊法,概括了指纹诊的措施和辨证大纲。吴瑭不仅是温病人们,在儿科方面也卓有成就。她鲜明地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易于感触、易于传变酌病理特点,稍呆则滞、稍重则伤的临床用药注意点。*1、古代医籍中有关儿科疾病的初期记载见于-西汉墓帛书五十二病方*2、相传至今的最早儿科专着颅囟经*3、北宋钱乙被誉为“儿科之圣”。*4、归纳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为“脏腑柔弱,易虚易实,易寒易热”,对儿科临床有直接指引意义。钱乙的重要学术建树,由其弟子阎季忠编集于小儿药证直诀*5、钱乙从儿科特点出发,在四诊应用中尤重望诊。*6、小儿药证直诀建立了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等,成为中医儿科辨证学中最重要的力法。*7、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40卷,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科学著作。*8、明代名医万全,著儿科专著幼科发挥育婴秘诀片玉心书等。*9、万全在朱震亨的基本上,系统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局限性,肝常有余、脾常局限性,心常有余、肺常局限性、肾常局限性。“三有余、四局限性”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10、医宗金鉴幼科心法要诀是清朝廷组织编写的儿科专书。*11、清代儿科医家夏禹铸著幼科铁镜,觉得“有诸内而形诸外”,可从望面色、审苗窍来辨别脏腑的寒热虚实,注重推拿疗法在儿科的应用*12、陈复正是清代儿科名家,著幼幼集成。她倡导指纹诊法,概括了指纹诊的措施和辨证大纲。*13、吴瑭不仅是温病人们,在儿科方面也卓有成就。她鲜明地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的生理特点。 一、 小儿年龄分期1、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第1天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种妊娠月,即“怀胎十月”。淮南子精神训说:丫一月而膏,二月而肤,三月而胎,四月而肌,五月而筋,六月而骨,七月而成,八月而动,九月而躁,卜月而生,形体以成,五脏乃形。”其中“三月而胎”指3个月胚胎完毕,胎儿形成;“七月而成,指7个月器官组织完毕,此后出生的胎儿可以存活;10个月为足月,受气已足,俟时而生。2、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3、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4、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5、3周岁后至7周岁为学龄前期。6、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l岁,男13岁)称学龄期。7、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青春期开始阶段仍属于小朋友范畴。8、体重:1-6个月体重(kg)=3+0.7X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X(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8+2X年龄体重低于均值85如下者为营养不良。9、身长:1-6个月身长(cm)=50+25X月龄712个月身长(cm)=65+15X(月龄6)2周岁以上身长(cm)=85+7X(年龄2)身长在均值减2个原则差如下者,应考虑侏儒症、克汀病,营养不良等。10、头围:新生儿头围约为34em,出生后6个月增长约9em,7-12月增长约2cm1周岁时45cm,第2年增长约2em,5岁时增长至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11、后囟约25小朋友在初生时已闭合,其他也应在生后2-4个月内闭合。前囟应在生后12-18个月内闭合。12、新生儿胸围约32em。l岁时约44e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不小于头围。13、新生儿一般无牙。一般出生后510个月开始出乳牙。出牙顺序是先下颌后上颌,自前向后依次萌出,唯尖牙例外。乳牙20个约于2-2。5岁出齐。14、小儿由于新陈代谢旺盛,年龄越小,呼吸、脉搏越快,而血压则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二、小朋友保健1、古人提出的妊娠禁忌药重要分为如下三类:毒性药类,如乌头、附子、南星、野葛、水银、轻粉、铅粉、砒石、硫黄、雄黄、斑蝥、蜈蚣等;破血药类,如水蛭、虻虫、干漆、麝香,瞿麦等;攻逐药类,如巴豆、牵牛子、大戟、芫花、皂荚、藜芦、冬葵子等。这些药物使用于孕妇,也许引起中毒,损伤胎儿,导致胚胎初期死亡或致残、致畸等。2、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为毕生最高峰3、新生儿有几种特殊生理状态:(1)新生儿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有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会于数周或数月自行消失,不可挑刮。 (2)生后3-5天乳房隆起如蚕豆到鸽蛋大小,可在2-3周后消退,不应解决或挤压。(3)女婴生后57天阴道有少量流血,持续l-3天自止者,是为假月经,一般不必解决。(4)新生儿两侧颊部各有一种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乳,不能挑割。(5)尚有新生儿生理性黄疽等,均属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状态。4、一般生后半小时左右即可给小儿吸吮乳房,鼓励妈妈按需哺乳。一般足月新生儿吸吮能力较强,吞咽功能基本完善。初期开乳有助于增进母乳分泌。5、般可在小儿10-12个月时断奶,若母乳量多者也可延至152岁断奶。6、婴儿时期脏腑娇嫩,卫外不固,易于发生脾胃疾病、肺系疾病和时行疾病。 三、儿科临证(一)、发病容易,传变迅速1、小儿在生理方面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机体的物质和功能均未发育完善,称之为“稚阴稚阳”。 小儿发病容易,特别突出表目前易于发生肺、脾、肾三系疾病及时行疾病方面。2、“肾常虚”。儿科五迟、五软、解颅、遗尿、尿频、水肿等肾系疾病在临床上均属常用。(二)、脏气清灵,易趋康复1、历来儿科医家在四诊中最为注重望诊。2、面色青,因气血不畅,经脉阻滞所致,多见于惊风、寒证、痛证、血瘀证。惊风欲作或已作,常用眉间、鼻梁淡青,唇周、爪甲青紫,是为肝风。青灰晦暗为阳气虚,乍青乍白为里寒甚。痛证色青多见于腹部中寒,常伴啼哭不宁。血瘀证色青见口唇青紫、面色青灰,乃心阳不振,血脉瘀阻。面色赤,因血液充盈面部皮肤络脉所致,多为热证,外感热证,表热常会面红目赤,恶寒发热;里热常会面赤气粗,高热烦渴;虚热常用潮红颧红,低热绵延。3、吐舌常因心脾有热;弄舌可为惊风先兆。两者又皆可见于先天禀赋异常、智能低下者。4、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舌质绛红为热入营血;舌红质干为热伤阴津;舌质紫暗为气血瘀滞。舌起粗大红刺,状如杨梅,称杨梅舌,常用于丹痧。5、舌苔白腻为寒湿内滞或食积内停;舌苔黄腻为湿热内蕴或食积化热。舌苔花剥,经久不愈,状如地图,多为胃之气阴局限性所致。若舌苔厚腻垢浊不化,伴便秘腹胀者,称“霉酱苔”,为宿食内停,中焦气机阻滞。6、眼睑浮肿,是风水相搏;眼睑开合无力,是元气虚惫;寐时睑开不闭,是脾虚之露睛;寤时睑不能闭,是肾虚之睑废。两目呆滞,转动迟钝,是肾精局限性;两目直视,瞪目不活,是肝风内动。白睛发黄,是湿热熏蒸;目赤肿痛,是风热上攻。目眶凹陷,啼哭无泪,是阴津大伤;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是正气衰亡。7、鼻塞流清涕,为外感风邪;鼻流黄浊涕,为风热客肺;长期鼻流浊涕,气味腥臭,为肺经郁热;鼻衄鲜血,为肺热迫血妄行;鼻孔干燥,为肺热伤阴。鼻翼煽动,气急喘促,为肺气闭郁。8、唇色淡白为气血亏虚;唇色淡青为风寒束表;唇色红赤为热;唇色红紫为瘀热互结。环口发青为惊风先兆;面颊潮红,唯口唇周边苍白,是丹痧征象。9、口腔粘膜色淡为虚为寒;粘膜色红为实为热。口腔破溃糜烂,为心脾积热;口内白屑成片,为鹅口疮毒。上下臼齿间腮腺管口红肿如粟粒,按摩腮部无脓水流出者;为痄腮,有脓水流出者为发颐10、齿为骨之余,龈为胃之络。牙齿萌出延迟,为肾气局限性;齿衄龈痛,为胃火上冲;寐中磨牙,是肝火内亢;牙龈红肿,是胃热熏蒸。11、外感时咽红为风热;色淡多风寒。咽部疱疹色红,为外感邪毒;咽部滤泡增生,为瘀热壅结。乳蛾红肿,是肺胃热结;乳蛾溢脓,是热壅肉腐;乳蛾大而不红,称为肥大,多为阴伤瘀热未尽或肺脾气虚不敛。咽喉部有灰白色伪膜,拭之不去,重擦出血,常为白喉。12、耳内疼痛流脓,因风热犯咽传耳或肝胆火盛上炎;耳垂周边漫肿,乃风温邪毒传于少阳经络之痄腮。13、疹有疱疹、丘疹,以疹内与否有液体而辨别。疱疹内液色清,见于水痘;疱疹内液混浊,见于脓疱疮。丘疹细小暗红,先稀后密,面部尤多,常用于麻疹;疹细稠密,色如玫瑰,热退出疹,常用于奶麻;疹点稀疏,色泽淡红,身热不甚,常用于风痧;肤红如锦,稠布疹点,、身热舌绛,常用于丹痧;斑丘疹大小不一,如云出没,瘙痒难忍,常用于荨麻疹。14、新生儿生后34天内,大便呈粘稠糊状,墨绿色,无臭气,日行2-3次,称为胎粪。15、母乳饲养之小儿大便呈卵黄色,偶带绿色,稍有酸臭气,稠度均匀,日行3次左右。牛乳、羊乳饲养为主者,大便色淡黄,质较干硬,有臭气,日行1-2次。小儿饮食过渡到与成人相似时,大便亦与成人相似。16、大便性状变稀,次数、数量、容积增长,是为泄泻。大便稀薄如水,色黄夹粘液,气味臭秽,为湿热蕴结肠腑;大便质稀色清,夹泡沫,臭气轻,腹痛重,为风寒湿滞大肠;大便稀薄色淡,夹乳片,气味酸臭,为伤乳积滞泄泻;大便稀薄色黄,夹未消化食物残渣,气味腐臭,为伤食积滞泄泻;大便质稀溏,夹未消化物,色淡不臭,食后易泻,为脾虚食滞不化;大便清稀,完谷不化,滑泄不止,为脾肾阳虚失煦。便泄赤白粘冻,伴里急后重,多为湿热下痢;大便色泽灰白不黄,多系胆道阻滞。17、小便清澈量多为寒,涉及外感寒邪或阳虚内寒;小便色黄量少为热,涉及邪热伤津或阴虚内热。尿色深黄,为湿热内蕴;黄褐如浓茶,见于湿热黄疽。尿色红或镜检红细胞增多为尿血,可由多种病证引起,大体鲜红为血热妄行,淡红为气不摄血,红褐为瘀热内结,暗红为阴虚血热。*18、指纹辨证纲要,可以归纳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浮指指纹浮现,显露于外,主病邪在表;沉指指纹沉伏,深而不显,主病邪在里。*纹色鲜红浮露,多为外感风寒;纹色紫红,多为邪热郁滞;纹色淡红,多为内有虚寒;纹色青紫,多为瘀热内结;纹色深紫,多为瘀滞络闭,病情深重。指纹色淡,推之流畅,主气血亏虚;指纹色紫,推之滞涩,复盈缓慢,主实邪内滞,如食积、痰湿、瘀热等。三关是就指纹长短而言,纹在风关,示病邪初入,病情轻浅;纹达气关,示病邪人里,病情较重;纹进命关,示病邪进一步,病情加重;纹达指尖,称透关射甲,若非历来如此,则也许提示病情危重。但需注意到,指纹诊应当结合患儿无病时的指纹状况,以及患病后的其她多种临床体现,全面加以分析,才干精确辨证。19、初咳、声咳、咳声不扬为肺气失宣;剧咳、连咳、咳兼喘憋为肺失肃降。咳嗽声重,鼻塞流涕,多为外感风邪,涕清多风寒,涕浊为风热;干咳无痰,咳声稍嘶,为燥热伤津;咳声重浊,痰多喉鸣,为痰浊阻肺;*咳声嘶哑如犬吠,须防喉风、白喉类疫毒攻喉之症;久咳声哑,为肺阴耗伤;久咳声轻无力,为肺气虚弱;久咳而发作时连咳难止,面红目赤,气急呛咳,涕泪皆出,咳毕回声、作吐,日轻夜重,是为顿咳。20、口气臭秽,多属脾胃积热;口气酸腐,多属乳食积滞;口气腥臭,有血腥味,多系血证出血;口气腥臭,咯痰脓血,常为肺热肉腐。21、大便臭秽为肠腑湿热;大便酸臭为伤食积滞;便稀无臭为虚寒泄泻。小便臊臭短赤多为湿热下注膀胱;小便少臭清长多为脾肾二脏虚寒。矢气频作臭浊者,多为肠胃积滞。22、问个人史个人史重要涉及生产史、饲养史、生长发育史、避免接种史。必要时还要询问妈妈孕期状况、家族中遗传病史等。22、无运动、哭闹、过暖等状况而于安静状态下汗出过多才属汗证。日间多汗为自汗,夜寐多汗为盗汗。虽古有自汗属阳气虚、盗汗属阴气虚之说,儿科当综合分析辨证。外感病汗出而热不解,是邪气由表入里的征象。23、问胸腹胸部窒闷,痰吼哮鸣,为痰阻肺络;胸痛咳嗽,咯吐脓血,为肺热肉腐。24、婴儿腹痛,常体现为阵发性反常哭闹,曲腰啼叫,或双手捧腹,辗转不安。25、脐周腹痛,别无它症,急性发作多因中寒,绵绵缓作多因虚寒。26、脘腹胀痛,嗳气酸馊,为伤食积滞;两胁作痛,呕恶发热,为热结少阳;27、右上腹痛,剧如钻顶,时急时缓,呕恶吐蛔,为蛔扰人膈;28、脘痛隐隐,绵绵发作,嗳气吐酸,食欲不振,为中虚气滞。29、多种腹痛伴有发热、呕吐、腹泻等症,腹部触痛、反跳痛、肌紧张明显,或可触及包块者,皆当作全面检查,辨别急腹症。30、少寐多啼,常为心火上炎;多寐难醒,常为气虚痰盛;寐中露睛,多为久病脾虚;睡中磨牙,多为肝火内盛;寐不安宁,多汗惊惕,常用于心脾气虚之佝偻病。31、儿囟门逾期不闭,是肾气不充,发育欠佳;囟门不能应期闭合,反而开大,头缝开解,是为解颅。囟门凹陷,名曰“囟陷”,常为津液亏损,阴伤欲竭;囟门高凸,名曰“囟填”,常为邪热炽盛,肝火上炎。32、四肢厥冷,多属阳虚;尺肤灼热,多属热证。四肢挛急抽掣,属于惊风;四肢细弱无力,属于痿证。33、肤冷多汗,为阳气局限性;肤热无汗,为热盛表束;手足心灼热,为阴虚内热。34、肌肤肿胀,按之随手而起,属阳水水肿;肌肤肿胀,按之凹陷难起,属阴水水肿。35、胸骨前突为鸡胸,胸椎后突为龟背,胸骨两侧肋骨前端突出称串珠,胸廓在膈部内凹肋缘处外翻称胸肋沟,均因先天局限性、后天调养失宜产生。36、左胁肋下按及痞块,属脾肿大 右胁肋下按及痞块,明显增大,属肝肿大。 腹部触及包块,在左下腹如腊肠状者常为粪块; 在右下腹如圆团状者常为肠痈;大腹触及包块推之不散者常为肠结;大腹触及包块按摩可散者常为虫瘕。 腹部胀满,叩之如鼓者为气胀;叩之音浊,随体位移动者为水臌。37、3岁以上小朋友。小儿寸口脉位短,切脉时可以用“一指定三关”法,即以医生右手的食指或拇指一指指腹按于患儿寸口部切脉。38、正常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细软而快。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初生婴儿一息7-8至,13岁6-7至,4-7岁约6至,8-13岁约5至。若因活动,啼哭等而使脉搏加快,不可认作病态。39、儿科基本脉象,分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其她脉象在儿科也可见到,如滑脉见于热盛、痰湿、食滞,洪脉见于气分热,结脉见于气血亏虚或寒凝瘀滞,代脉见于气血虚衰,弦脉见于惊风、腹痛、痰饮积滞等。 (三 )辩证措施: 1、钱乙提出肝主风、心主惊、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的五脏辨证大纲。 2、目前,儿科辨证措施应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六淫疫疠辨证、气血痰食辨证等,其中此前三种最为常用。 (四)、用药: 1、汤剂处方用药总量,一般新生儿用成人量的16,乳婴儿用成人量的12,幼儿及幼童用成人量的23或用成人量,学龄小朋友用成人量。用药总量的减少,可以通过减少药味和每味药的药量来达到。(五)、内治治法: 1、辛温解表常用荆防败毒散、葱豉汤; 辛凉解表常用银翘散、桑菊饮; 解暑透表常用新加香薷饮;透疹解表常用宣毒刊登汤 2、宣肺止咳常用杏苏散、桑菊饮;肃肺止咳常用桑白皮汤、三拗汤;泻肺平喘常用苏子降气汤、麻杏石甘汤;宣肺利水常用麻黄连翘赤小豆汤等。 3、温燥化湿常用平胃散 清热祛湿常用连朴饮;温化痰饮常用小青龙汤;清化痰热常用清金化痰汤4、清气分热常用白虎汤;清营凉血常用清营汤、犀角地黄汤;泻火解毒常用黄连解毒汤;清脏腑热分别采用龙胆泻肝汤、导赤散、泻白散、泻黄散、葛根黄芩黄连汤等。 5、通腑泻热常用大承气汤;润肠通便常用麻子仁丸;泻下逐水常用舟车丸;驱虫攻下常用万应丸等。 6、消乳化积常用消乳丸;消食化积常用保和丸;通导积滞常用枳实导滞丸;健脾消食常用健脾丸等。 7、温经活血常用当归四逆汤;凉血活血常用犀角地黄汤;行气活血常用桃红四物汤;破瘀消症常用大黄广虫丸等。 8、养心安神常用归脾汤;镇惊安神常用磁朱丸;清热开窍常用清官汤、安宫牛黄丸;温通开窍常用苏合香丸等。 9、祛风逐湿常用蠲痹汤;祛风清热常用白虎桂枝汤;凉肝熄风常用羚角钩藤汤;养阴熄风常用大定风珠等。 10、固表敛汗常用牡蛎散;敛肺止咳常用九仙散;涩肠固脱常用真人养脏汤;固脬止遗常用桑螵蛸散等。 11、健脾益气常用异功散;滋脾养血常用四物汤;补脾养阴常用益胃汤;温补脾阳常用理中汤等。 12、补益肾阴常用六味地黄丸;滋肾填精常用河车大造丸;温肾壮阳常用右归丸;阴阳并补常用龟鹿二仙胶等。 13、增液生津常用增液汤;益气救阴常用生脉散、生脉饮注射液;益气回阳常用回阳救急汤;回阳救逆常用参附龙牡救逆汤等。 (六)、外治法 1、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人,有清肺解毒之功。 2、黄连西瓜霜眼药水滴眼治天行赤眼、鲜虎耳草捣汁滴耳治脓耳等。 3、红棉散吹耳治慢性脓耳、西瓜霜喷剂喷咽治急喉痹等。 4、药物研末装袋,给小儿佩挂或做成枕头、肚兜的外治法。 如山柰、苍术、冰片、白芷、藁本、甘松等做成香囊,用于增强呼吸道反复感染小朋友的免疫力。干绿豆皮、干菊花制成的豆菊药枕治疗疰夏茴香、艾叶、甘松、山柰、肉桂、丁香等制成的暖脐肚兜治疗脾胃虚寒性腹痛腹泻。 5、石榴皮、五倍子、明矾煎汤先熏后洗肛门治疗脱肛。 苦参、菊花、蛇床子、金银花、白芷、黄柏、地肤子、菖蒲煎汤,温浴,可治疗全身瘙痒症。 6、用食盐炒热,装入布袋,熨腹部治疗腹痛。 7、复方湿疹液(马齿苋、连翘、百部、苦参、五倍子、生甘草、白芷,煎液)涂敷患处治奶癣; 8、白芥子、胡椒、细辛研末,生姜汁调糊,涂敷肺俞穴,治寒喘;鲜蒲公英捣烂如泥,外敷腮肿处,治痄腮等。 9、暖脐膏贴脐治疗寒凝腹痛泄泻;炒白芥子、面粉等份研末,水调,纱布包裹,敷贴于背部第3、4胸椎处,皮肤发红则去药,用于肺炎喘嗽协助哕音吸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