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25553350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60.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杭州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基础部课程社会实践调查研究报告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研究报告题目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 作者姓名 马娇 班级学号 旅游管理 121 班2012212363 学科专业 旅游管理 所在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 任课教师 罗彩娟 提交日期 2013年11月27日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调查报告班级: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游管理121班 姓名:马娇 2012212363内容提要:笔者通过社会调查和查阅资料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内涵、现状、原因、对策等进行分析关键词:食品安全、政府、对策一、 调查信息1、调查时间:2013年10月19日-11月13日2、调查方式:网上问卷调查、上网查阅资料3、调查目的:随着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对饮食起居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近年来食物中毒事件的频发使食品安全成为百姓关注的检点问题。为了更好的了解我国食品安全的现状,以及更多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笔者特地进行此次调 查。希望能通过此次调查更好的认识我国对于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和改革办法。二、 调查结果和分析1、调查过程笔者在网上进行了100份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1)您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重食品安全? 单选选项小计比例A.非常注重20 20%B.比较注重54 54%C.一般24 24%D.无所谓2 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2)您更关注食品安全问题的哪些方面? 单选选项小计比例A.食品添加剂(如色素、香精、防腐剂)超量使用问题15 15%B.有毒有害物质(如农药、抗生素、重金属)高残留问题33 33%C.散装食品卫生问题7 7%D.食品过期变质37 37%E.食物中毒8 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3)您是否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单选选项小计比例是64 64%否36 36%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4)当您买到问题食品后,您如何处理?单选选项小计比例忍气吞声,就当自己倒霉31 31%找卖家要求退款甚至赔偿62 62%向有关行政部门投诉7 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5)您一般是从哪种途径得到食品安全消费的知识?单选选项小计比例有购买经验的人11 11%书籍、报纸、杂志等平面媒体28 28%电视、广播24 24%网络33 33%相关知识讲座4 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6)您认为造成目前食品安全问题众多的原因是什么?多选选项小计比例A.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个人利欲熏心86 86%B.执法部门对违规企业和个人的惩罚力度不够75 75%C.主管部门职责不明,监管不力78 78%D.消费者假冒伪劣鉴别能力不高56 56%E.相关法律不健全53 5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7)在食品安全方面,您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有效措施?多选选项小计比例A.加强执法力度72 72%B. 净化市场源头78 78%C. 建立市场级检测体系78 78%D.发动群众监督67 67%E. 增加媒体透明度78 78%F. 制定更多的国家法令57 57%本题有效填写人次1002、调查结果分析调查结果表明:(1)居民生活中普遍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超过50%的人都表示比较食品安全问题;超过70%的消费者对食品所含有毒物质或食物过期有所关注。(2)我国食品安全问题较为突出,食品市场秩序较为混乱。调查显示,超过64%的消费者遭遇过食品安全问题。(3)很多消费者都有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在购买到问题食品后,62%的消费者会找卖家赔偿。还有部分消费者法律意识不强,调查中,31%的人会忍气吞声。(4)我国相关食品安全活动举办较少,特别是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讲座。调差显示,大部分的消费者都是通过大众传媒来获取有关食品安全知识的,只有4%的消费者会通过食品安全讲座获取有关知识。(5)消费者认为造成食品安全问题的最大责任在于生产者。有86%的消费者认为生产者唯利是图,利欲熏心。调查结果还显示,导致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政府机构监管不力,75%的消费者认为政府执法力度不严,78%的消费者认为主管机构监管不力。超过50%的消费者认为我国有关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建设不完善。(6)消费者普遍赞同从源头上解决食品安全问题、加强食品安全法律建设是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措施。结果显示,78%的人赞同从源头解决食品安全问题,72%的人赞同加强执法力度。三、 我国食品安全现状1、 食品安全内涵对于食品安全这一概念,学术界尚未形成明确统一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在1984年发表的食品安全在卫生和发展中的作用中,把“食品安全”和“食品卫生”作为同意语,定义为:“生产、加工、储存、分配和制作食品过程中确保食品安全可靠,有利于健康并且适合人消费的种种必要条件和措施”。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又在加强国家级食品安全性计划指南中把食品安全与食品卫生作为两个概念加以区别。食品安全的解释为“对食品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而美国学者Jones则把食品的安全区分为绝对安全和相对安全。其中,绝对安全是指确保不可能因食用某种食品而危及健康或造成伤害的一种承诺。相对安全被定义为一种食物或成分在合理食用和正常食量的情况下不会导致对人体健康损害的实际确定性。我国认为食品安全至少包含三层含义:第一层是食品数量安全。即即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生产民族基本生存所需的膳食需要。要求人们既能买得到又能买得起生存生活所需要的基本食品。第二层是食品质量安全。即提供的食品在营养,卫生方面满足和保障人群的健康需要,食品质量安全涉及食物的污染、是否有毒,添加剂是否违规超标、标签是否规范等问题,需要在食品受到污染界限之前采取措施,预防食品的污染和遭遇主要危害因素侵袭。第三层是食品可持续安全。即从发展角度要求食品的获取需要注重生态环境的良好保护和资源利用的可持续。2、 中国食品安全现状2、1构建了“从土地到餐桌”的技术、质量、认证全程质量监控标准体系,形成符合国情的安全食品生产加工体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借鉴国际管理经验,结合本国国情,首先以安全、无污染、优质的安全食品新概念为基本特征,构建了绿色食品质量标准、检测检验、商标管理、组织服务组成的产业发展体系,形成了以“标准体系-质量认证-标志管理”为主线的运行模式。以统一标准和统一形象面对市场,组织企业和农户共同参与开发,在一些地区形成了“生产基地-龙头企业-品牌-市场”良性运转的产业链条。目前,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全国30个省区和直辖市委托了38个管理机构,9个国家级产品质量检测机构,56个省级环境监测机构,形成了覆盖全国的绿色食品质量管理和技术服务工作系统。逐步建立了涵盖产地环境、生产过程、产品质量、包装运输、专用生产资料等环节的质量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一批绿色食品技术标准。2、2 技术引进与研究开发并重,产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我国食品卫生监测合格率大幅提升;出口食品质量显著提高,市场份额逐年增大;注重学习国外食品质量控制技术HACCP: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近年来中国食物中毒总体发生数量和中毒人数呈下降次数2、3国际需求增强,市场份额在逐年增大 在世界各国日益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食品安全的环境下,全球的绿色农业、有机农业发展极为迅速,市场份额也在逐步扩大。 从国内角度来看,中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大了农业市场需求的变化,安全优质的食品日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2、4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与“QS”标志开始实施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包括:对食品生产企业实施生产许可证制度,从2003年1月14日开始,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对米、面、油、酱油、醋这五类食品实施“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对食品出厂实施强制检验制度,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食品不准出厂销售;对检验合格的食品加贴市场准入标志“QS”(Quality Safety),2003年7月31日,我国的米、面、油、酱油、醋生产全面完成市场准入制度。2、5食品质量与安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我国食品安全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主要分短期培训,本专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短期培训由政府和企业组织,主要面向生产一线的生产和经营者开展。3、 中国食品安全存在问题近几年,虽然我国不断加大食品安全的监管惩罚力度,但“从农田到餐桌”的食品产业链条依然态势严峻。卫生部的统计数据表明,我国食品安全问题更趋严重,如广东“毒大米”案件、“瘦肉精”猪肉中毒事件、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苏丹红一号事件”等安全事件频发。此外,涉及到因食品添加违禁物质造成的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当前,我国食品安全尚存5个突出问题:3、1首先是种植、养殖等生产环节污染问题严重。我国农产品生产多以农户为单位,农产品全过程质量监控难度大。非法使用违禁药物现象严重,国家明令禁止或限制生产、使用的农药、兽药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仍有发生。3、2其次,食品生产加工领域存在问题较多。我国食品生产企业多、规模偏小。而相对较具规模的食品企业,由于体制等多种原因,在质量管理、产品开发、市场经营等方面观念滞后,产品质量不容乐观。3、3再次,食品流通领域秩序混乱。全国食品经营企业大多为个体工商户,缺乏必要的设施、有效的安全检测手段和质量控制措施,使造假者有机可乘,甚至有些不法企业贪图私利,蓄意出售过期或变质食品。3、4还有,农村食品安全工作相对薄弱。不法分子往往将质量低下的食品销往农村市场,使农民购买食品时蒙受损失。3、5此外,食品安全问题影响了我国食品国际贸易。近年我国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引起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特别关注,并相继采取措施。4、 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原因分析4、1自然环境或客观条件这些大都属于不可抗力等外部因素造成的食品污染或变质。主要表现在化学污染、微生物及其毒素造成的食源性疾病问题。而其中化学污染主要包括环境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威胁、种植和养殖造成的源头污染。目前,全国有850条河流、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区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隐患。另一方面,由致病微生物及其毒素引起的食物中毒现象大量存在。例如,肠出血型大肠杆菌、弧菌病等。4、2食品安全基础设施落后 我国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相对滞后,食品检测设备相对不足,导致检测力量无法满足检测需求。另一方面,食品检测途径较少,缺乏统一平台。虽然举报、投诉是信息来源的一种途径,但是这些途径反应只能是事后算账,难以做好事前把关。4、3生产经营者法律意识单薄 在我国食品安检过程中,普遍存在守法成本太高,违法成本低的问题。这造成一些不法分子偷工减料、唯利是图、以次充好,制作食品的过程中使用不合格添加剂或有毒物质,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愈演愈烈。4、4立法不完善、执法力度不够 在我国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我国的食品安全标准,总体水平偏低,部分的标准之间存在交叉并互相矛盾,食品安全标准的学术研究也较薄弱。另外,虽然我国出台了食品安全法等法规,但执行力度不够严格,同时存在许多不足,监管体系缺乏完整性和系统性。如执法依据不明确、执法主体不明确、法律责任承担不力。4、5消费者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虽然我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但消费者对于假冒伪劣食品的认识能力总体来说仍然不高,尤其在农村地区。例如,在此次调查中,31%的消费者对于购买到问题食品会自认倒霉,不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4、6同国际技术标准与市场接轨存在一定差距 中国食品安全的发展在国际技术标准体系制定上基本上采取移植为主和修订为辅的方针。虽然我国在这方面已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部分标准,但在其他标准方面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四、 食品安全问题的对策和思考基于以上对我国食品安全的调查和分析,笔者从国家和政府、社会企业、消费者三个角度提出关于我国食品安全健康发展的建议:1、 国家政府笔者认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关键要靠国家和政府的作为。国家和政府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1加强法制建设,严格执法国家在建立食品安全相关机制的同时,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权责清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食品安全应急处理体系、食品安全标准和检测体系、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评价体系、食品安全信用体系等。强化执法检查,提倡制度刚性化。逐步建立食品追踪识别标志制度,对食品安全的自检、抽查记录都有据可查。加大对执法部门执法行为的监督力度。1、2制定食品产业长远发展规划 国家应该规划布局食品业未来发展蓝图,合理利用有限资源。确立中长期发展目标和方向,制定重大建设项目和发展战略,并对前景进行全面可行的论证。1、3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普及和人才培养 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该采取多种途径加强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普及,如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周”,通过大众传媒向消费者普及有关食品安全知识,以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认识水平。 另一方面,建立相关教育体系。通过建立食品安全教育机构、发展相关专业来培养优秀人才。1、4加强国际合作 食品安全发展中还存在很多误区,许多问题学术界观点仍不统一。国家和政府应该加大国内外相关学术交流,搭建食品安全学术交流和贸易方面的全国统一的信息平台,为早日实现食品安全知识信息共享创造有利条件。 总之,政府应该加强宏观调控,通过法律制度建设,协调相关产业,降低生产经营成本,为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创造良好环境。2、 社会企业第一,食品企业的产品直接与消费者的生命健康息息相关。企业要为社会提供优质放心的食品,就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时刻将道德准则转变为企业内部诚信观念,自觉遵守诚信规则,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第二,严格遵守市场准入条件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我国食品安全法第27条规定明确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必须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第三,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如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严格对食品进行检验等。第四,食品添加剂的生产要取得许可,严格执行食品标识和标签制度。3、 消费者目前我国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消费者的食品安全意识较差,卫生安全观点也相对落后。对此,消费者要提高自安全我保护的能力。一方面,作为消费者,我们要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学习食品安全相关知识。另一方面,还要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的监督,一旦发现有制售有毒有害食品的行为或商家,要积极保存好相应的视频或照片资料并及时积极向食品药品监督部门投诉。五、总结通过此次调查和分析,笔者对我国食品安全相关问题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笔者认为食品安全关乎民生国计,是社会主义建设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食品安全直接影响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食品安全已经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其中有很多相关问题亟待解决,这让我看到了食品业发展的前途任重道远,我们人人有责。参考文献: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4年11月02日 第六版) 食品安全法 李新生食品安全与中国安全食品的发展现状2003 陈宗通,刘金福,陈绍军等食品质量管理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3 何文娟谈中国食品安全现状及对策 乔树霞食品安全法律问题研究 杨辉国外食品安全体系建设对中国的启示2006 撰写日期:2013年 11月 2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