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创设与观察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5510153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7.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创设与观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创设与观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幼儿园区角活动的创设与观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观察指导南岗二幼 冷雅芬 随着指南的颁布与实施,让我们逐渐认识到区域活动的灵活性与丰富性。较集体活动而言,区域活动是一种形式,凭借这种形式幼儿与环境、同伴、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着最重要和最本质的教育价值。因此教师应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有效地利用区域活动提高个体的发展水平,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探索区域活动中幼儿与环境、与教师、与同伴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有效的指导方法,从而达到实实在在的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一、活动区域的创设 区域活动既要提供一个有准备的、丰富的、精心设计的、有序的环境,又要提供一个开放的、变化的、有多种探索发现机会的环境。那么如何创设一个能吸引幼儿、引导幼儿、促进幼儿发展的区域环境?具体应遵循如下原则:(一)全面性原则区角游戏的区域包括生活区、益智区、图书区、表演区、美工区、自然角、操作区、建构区、户外活动区。在创设班级环境时,应充分考虑幼儿各方面的发展需求,多角度、多领域的创设班级环境。同时,也可以将整个活动室的游戏环境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发挥整体优化功能。如:“娃娃家”的宝宝生病了,去“小医院”找医生看病,美工区可以为表演区制作道具等,由此可以衍生出许多游戏的情节,促进幼儿创造力和想像力的发展。(二)适宜性原则 区角游戏活动的安排、设计,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应充分考虑其已有的生活经验及能力,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例如:建构区的设计,在小班时可以投放体积较大的,操作简洁的材料,需要教师设计丰富的情景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而中大班时便可以投放更丰富的材料,增加游戏难度,为幼儿提供不同种类的可以再塑造的材料(如卷纸筒、奶粉盒、彩色胶条、各种形状的拼搭玩具)以供幼儿丰富的想象和创作。同时,教师可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阶段性教育目标以及个别差异,拟订区域设置的活动重点,如小班以为角色扮演、生活活动区为主要活动区域。中班以艺术创作、创意美术、自由拼搭为主要活动区域。而大班则更多的在区域中重视社会性、文化、语言、科学探索等能力培养。(三)目标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原则 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在设置区域活动时需要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相结合,首先要根据月目标拟定周预想,然后由各班的教师根据本周展开的教学活动、本班幼儿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区域活动。 同时,幼儿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源泉,因此我们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视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课程并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此外,区域的安排并不是刻板不变的。它要求教师在观察研究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调整,不断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四)科学性原则 活动区角的位置摆放应具有科学性。首先,水、电、光的合理性。如图书区的采光问题、玩水区要靠近水源等。其次,空间的大小布局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如我们班的“小小汽车迷”这个区域为幼儿提供宽敞的活动空间,满足幼儿的想象、操作的需要。考虑到车是很多小朋友喜欢的游戏,而玩车也需要更为宽敞的活动空间,所以在空间选择上,我选择了班级进门的右侧空地为“小小车迷的”区域场地,从班级的整个布局来看,它的占地面积更为宽敞,能满足幼儿的操作需要,孩子们会玩的更尽兴不会受场地窄小的干扰。 同时,在这个区域里,材料的投放具有层次性,满足不同程度幼儿的发展需要。起初,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兴趣。利用场地的资源,将墙面与地面进行有机的结合,为幼儿营造一个“汽车王国”的形象;用纸盒箱做出停车场、小商店等各种造型,便于幼儿进行行驶,将孩子头脑中的行车轨迹实现在区域中。还会在卷纸筒上粘贴各种不同规则的图形,变成高耸的楼群。中期,幼儿的活动便有了更强的自主性,有的幼儿会用胶条、画笔、拼搭摆放跑道等方式来创造小车的行车路线;自己在白纸设计行驶路线,把想象中的场景画下来;在小汽车的后面系上彩笔,让小汽车走到哪里就把彩色带到哪里。后期,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更是得到了极大的展现,幼儿利用各种形状的积木块,进行随意的拼搭。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合作、游戏。二、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一)重视观察 儿童的发展特点及其需要是教育的一个基本依据,因此,要教育好儿童,教师必须要了解幼儿,在区域活动时更好注重对幼儿的观察和指导。教师要凭借观察来抓住反映幼儿某一活动发展水平的创造性表现,从而较准确把握幼儿活动的动态和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有目的地、灵活地投放或更换材料,并提供适时、适当的指导,从而促进幼儿的有效发展。为了更好地实施观察,教师可通过填写观察记录表,为每个幼儿的活动情况进行个案记录,观察内容具体可分为三个方面:幼儿的兴趣和行为表现,以此了解哪个区吸引幼儿;幼儿的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了解什么样的区角更适合幼儿;操作记录,评价幼儿的发展和区域设计的合理性。(二) 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 在幼儿进行区角活动时,当教师发现了幼儿活动的问题时,需找准介入幼儿活动的最佳时机。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较为合适: 1、当幼儿遇到困难玩不下去的时候 案例一:“我们班的林子昊小朋友,在一天早上的早活动时,一进门就开心的跑到“娃娃家”,可是在外面徘徊了好久,也没进入,脸上还流露出不开心的表情,经询问才知道,他是因为“娃娃家”人数已满不能进入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区域玩。”这个时候,教师便可介入指导,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他们在玩什么?你可以扮演什么就?”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幼儿终于以“顾客”的身份成功地进入了“娃娃家”。 2、当幼儿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 案例二:“在“小小汽车迷”区域中。于浩轩小朋友不小心碰坏了同伴们搭的停车场的时候,这时,有的小朋友跑过来埋怨他,有的还用小手推他。”这时需要教师介入指导,可以为幼儿创设语言情境,“停车场是不是遭遇“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小汽车,把停车场修好吧!”幼儿们便可重新投入到新的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即将发生的纠纷。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 案例三:“施雯棋小朋友是新来我们班级的幼儿,所以在搭积木时把小块积木放下面,大积木放上面,搭的房子总是倒地。为此他特别不开心。”这时老师看到后。拿了一些与幼儿手里一样的积木,坐在他身边,亲切地说:“我想给大熊搭一个漂亮的房子,大积木放下面,小积木放上面瞧,漂亮的房子搭好了。”孩子在旁边,通过观察与模仿,学会了搭积木。这时,幼儿不仅印象深刻,还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爱。 终上所述,老师的出现与介入要体现艺术性,即什么样的角色介入是最自然的,既能达到指导的效果,又不影响孩子的游戏,老师有时是游戏的伙伴,有时是某个特定的角色,有时还是旁观者。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是解调员。当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时,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孩子对游戏的玩法、规则、扮演角色内容不熟悉时,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当幼儿的游戏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当的解决方法。小班,教师较多的是矛盾的解调员;到中、大班的时候,要提供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一旁做一个安静的旁观者观察事态的发展。如幼儿顺利地将问题解决,老师就可以悄悄退出,如矛盾激化,则用适宜的方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三) 重视差异 让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实现自己富有个性的发展,区域活动是最适宜于个性化教育的形式,其最大特点是为幼儿提供适合其本身需要的活动环境。四、区域活动的新观念 (一)让环境“说话”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者,有自我发展的潜力,这是毫无疑问的,但同时,幼儿的这一特性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是受环境制约的。幼儿之所以会好奇好问,首先是因为周围环境中存在其不熟悉、不理解的事物,正是因为周围环境中不断有新的事物出现,幼儿不断地探索发现,其认识才会不断发展、提高。因此,我们应认识到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有效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无声化”的教育。(二)过程重于结果的教育指导 幼儿的能力不是也不可能是由教师直接教会的,需要幼儿通过自主的探索学习活动,通过积极快乐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发展起来。所以,幼儿早期教育应更多地重视学习的过程,而不要太在意学习的结果。同样,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更多地将着眼点放在幼儿的活动态度上,放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重视指导中的适机评价而谈化“总结讲评”的形式,同时要把握好过程中的指导,做到不过多干预,指导应留有余地,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探索,自己去发现。(三)计划性和随机性相结合 区域活动的计划制定与执行可以增强教师对活动制定的目标意识,避免放任自流,从而增强活动功效。然而幼儿是活生生的、充满活力的、不断活动的,在自主自由的区域活动中,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和偶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和实施随机性相结合,随时掌握教育契机,因势利导。(四)建立必要的活动规则 教师应注意通过活动规则的建立,使幼儿的活动情况有规范有条理。这种活动规则既包括必要的一般性活动规则,如能自选区域活动,积极愉快活动;使用材料先来后到;用什么拿什么,不用放回原处;不把玩具拿走等等,也包括各区角的活动规则,如美工区,要求美工活动时要专心、认真,保持安静;使用剪刀注意安全,注意坐姿和用眼卫生;做到会拿会放,并随时清理等。以上规则教师可与幼儿一起讨论制订,并且让孩子了解为什么要这样做,以增强幼儿的自主性、秩序感和规则意识。 总之,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个别化随机性特点与集体教学的结构化组织化特点并重,在幼儿教育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因此,行之有效的区域活动应结合幼儿园其他形式的教育,与集体教学互补,既重视儿童的自主探究学习,又发挥教师的引导和支持作用,使区域活动与集体教学达到共存和相融,根据两者的特点,结合教学的实际需要,综合地、灵活地加以组合运用。只有如此,方能真正在立足传统的基础上,积极落实新指南、新理念,使教学得以最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