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上传人:jin****ng 文档编号:125438818 上传时间:2022-07-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论文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论文立德树人深化课程改革 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立德树人 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习近平总书记说,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 立德树人是我国发展社会主 义教育事业、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目的,是发展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核心所在,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 接班人的本质要求。倘若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那么就体现不了我国教育事 业发展的核心目的,也就体现不了党的教育方针所规定的培养目标,当然也就不 能凸显我国教育事业的特色。 自从上世纪末我国一直在推行素质教育,而且 取得了重大进展。素质教育已成为普遍使用的概念,从口号本身而言,素质教育 已深入人心了。但是,素质教育目的究竟是什么,尽管我们都知道素质教育是为 了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但学生素质发展中的核心素养究竟是什么,也并不是十 分准确和清晰的。立德树人,把培养人、发展人作为根本目的,作为核心理念; 把通过立德树人,让学生成人成才,作为根本和途径,立德树人的根本价值取向 是非常鲜明的。因此,立德树人是新时期对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素质教育应当以 立德树人为根本目的,并在立德树人引领下,更深入地推进。立德树人,首先需要立德。不立德,就不能树人,要通过立德去树人,这是 由道德的重要性所决定的。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 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教育首先是道德事业,亦如美国教育 家内尔诺丁斯所说,一个在伦理上有考虑的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道德事业, 超越了教育是科学、教育是艺术的认知,科学、艺术,倘若没有道德的充盈和支 撑,就不可能是真正的教育;同样的,道德教师超越了学科,所有学科教师都应 该首先是道德教师。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说得好:“教师不是教学科的,是 教人的。”康德才说:“仰望太空,星光灿烂;道德律令,在我心中。”就道德与教育 的关系看,首先,道德与人的全面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是照亮全面发 展的一切方面的光源。”蔡元培认为:“若无德,则虽体魄智力发达,适足助其 为恶。”其次,道德与教学。第斯多惠指出:“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的 力量。”其实,这就是教育与教学的关系。赫尔巴特坚定地认为:“我想不到有 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 无疑,这些关系的阐释,让我们坚定一个信念:教育的幸福、智慧、依法治校、 教学改革都离不开道德,立德在树人中起着关键性的支撑作用。但是,立德树人,这一模式,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 常注重道德在人的发展中的重要性,无论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还是仁爱共济、 立己达人,还是正心笃志、崇德弘毅,道德始终引领、支撑着人的发展。立德树 人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里生长起来的育人模式。同时,这一模式又应和着 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回应着时代的召唤。教育就是为了育人,立德树人,把教 育的宗旨定在人的发展上,这就超越了知识,更超越了分数,甚至超越了能力。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对课程管理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这些新的要求,也迫使课程管理来一次变革,在变革中适应,在主动适应中提升,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以下主要保障。第一,进行整体设计,加强统筹,推进教育综合改革。立德树人决不是某一 个方面的任务,只有各个方面形成合力,协同作战,才能真正落实好。为此,意 见提出,要加强五个方面的统筹:加强学段统筹小学、初中、高中、本专 科、研究生教育的统筹,上下贯通,把立德树人的任务落实在各个学段中,使之 真正成为“根本”任务;加强学科统筹所有学科都要以立德树人来引领,把 立德树人落实在所有学科教学中,尤其是德育、语文、历史、体育和艺术学科; 加强环节统筹课程标准、教材、教学、评价、考试等环节都要以立德树人为 根本要求进行改革;加强力量统筹教师、管理干部、教研人员、专家学者、 社会人士都要将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任务,齐心协力,为建构立德树人这一育人 模式而探索;加强资源统筹课堂、校园、社团、家庭、社会都应成为立德树 人的阵地,开发课程资源,在共同建构的平台上育人。统筹是一种系统思维,着眼全局,整体设计,形成体系;统筹是一种力量, 各种力量、资源统整,形成合力;统筹是一种方法和手段,用统筹的方法和手段, 把各种因素整合在一起。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与落实,要求课程的管理部门, 建立统筹思想,加强统筹力度,寻求统筹的有效途径,探索以统筹为特征的立德 树人的管理模式。其实,加强这五个方面的统筹,不只是管理部门的事,所有教 师既是被统筹的对象,也是统筹的资源,还是统筹的力量,所有教师都应增强意 识,积极参与到统筹中去,成为自觉的统筹者。第二,进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使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到每一个学生 发展上。进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是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势。教育改革面 临着新的形势,全球化下人才观的变化、人力资本理论的提出、民主与终身学习 理念的进一步确立,提高公民素养,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教育的共同主题。一些重 要的国际组织、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都在着力开展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 面对新时代、新趋势,尤其是面临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我国也开展了这方面 的研究。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使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真正走向人的发展。核心 素养的研究、明晰,让课程改革着眼于学生素养的提升,而不是着眼于知识、分 数、升学。这样以学生发展为本,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 本。研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使学生发展走向整体素养的提升。各学科素养的 培养固然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发展,但研究、明晰超越学科、跨学科的必备的共同 素养,更有利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各学科首先要以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为总要求、 总任务,这也势必推进课程改革的统筹和课程的综合性。研究、明晰学生发展核 心素养,促使学生根基性的素养持续发展。核心素养之核心,在于素养的根基性。 根基性具有基础性和根本性,因而核心素养具有再生性和发展性。因此,就中小 学生而言,核心素养的研究与明晰,促使基础教育的性质、任务和特点更为凸显。 研究、明晰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促使学生核心素养更具时代特点,回应全球化及 大数据时代对学生素养的召唤,让学生怀着既有中华文化烙印又有时代气息的核 心素养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第三,努力做道德教师,自觉探索道德课堂的建构。如上所述,教育事 业首先是道德事业,教师首先是道德教师。道德教师,决不是上思想品德课的教 师,而是要求教师有较高的道德追求和道德水准,用道德的方式进行教育,同时 又能根据学科的性质、任务、特点,自觉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道德教师既立足 于学科,又超越了学科。同样,道德课堂,决不是思想品德这一门学科的课堂, 而是要求所有学科、所有课堂都要进行道德教育,让道德之光照亮课堂、道德意 义之水在课堂里流淌、学生心田里生长出道德绿芽、学生过有道德的生活。道德教师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保障,道德课堂是落实立德树 人根本任务的一个重要途径。从另一个角度看,立德树人要求教师首先成为优秀 的道德教师,要求所有课堂首先建构成道德课堂。当教师成为道德教师、课堂成 为道德课堂时,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就能得以落实了。深化课程改革,进一步加强和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首先要明确教育 的核心:爱国主义教育。热爱中华文化,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热爱祖国就要 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家认同说到底是文化认同。课程改革就是要让中小学 生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沐浴下,种下一颗颗爱祖国、爱中华的种子。其次,要 明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家国情怀,仁爱共济、 立己达人的社会关爱,正心笃志、崇德弘毅的个人修养;小学低年级要以培养中 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为重点,小学中高年级要以感受力为重点,初中、高中 分别要以理解力和理性认识为重点。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 养、引领课程、教材和教学,如何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彰显 中国品格和风格。因此,我们充满信心,也充满期待。再次,要进一步加强爱祖 国、爱劳动、爱学习教育,加强人文素养和审美素养的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