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人 背景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4874987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巢老人 背景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空巢老人 背景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空巢老人 背景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空巢家庭指无子女或虽有子女,但子女长大成人后离开老人另立门户,剩余老人独自居住的老年家庭。1在家庭生命周期理论中,空巢期一般被看作是家庭生命周期发展的最后的一种阶段。目前,都市空巢家庭呈迅猛增长的趋势。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成果显示,全国65岁以上的独身老人户中11.5%为空巢老人。其中,都市中空巢家庭的老人户占老人总数的27%左右,也就是说,四分之一以上的都市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国务院人口普查办公室,)。3月发布的北京市空巢老年人家庭调研状况表白,北京市约有近120万户老年家庭,其中,空巢家庭居然高达45万户,占全市老年人家庭总数的38%,也就是说将近四成的老年家庭是空巢家庭。2专家觉得,随着国内社会老龄化的加剧,家庭空巢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空巢老人家庭约占老年人家庭的25%,人数已达2340万。估计到2030年,国内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也许达到90%,届时国内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二、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与社会支持 1经济支持 调查中发现,76.4%老年人是离退休职工,稳定的离、退休金收入是她们生活的基本经济来源。46.3%的被访者人均月收入在600元以上。但是也应当看到,有53.7%的被访者人均月收入在600元如下,其中月均收入在500元如下的空巢老人占被访总数的26.2%,享有都市低保人员待遇的老人达到7.2%,她们中重要是某些无收入老人或低收入的公司退休职工。 调查数据显示,60.2%的老人反映在支付了平常开支后,有较多结余或稍有结余,这阐明绝大部分空巢老人经济上可以自立,有一定的经济基本,这也是她们乐意与子女分开居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但我们仍然发现,有28.4%的老人对于平常开支的支付正好够用,11.4%的老人回答“略显局限性或非常欠缺”,显然,存在一部分经济上相对困难的空巢老人。 调查中有37.4%的老人紧张或非常紧张也许浮现的难以承受的额外支出重要是在“医疗费支出”上。那些目前有足够金钱支付平常开支的老人,有73. 2%会将结余的钱储蓄起来,“为自己看病吃药用”。从老年人的月消费支出构造看,医药费支出占老人所有支出的绝大部分。部分老年人有“拖”病的心理,她们普遍抱怨医院收费太高,舍不得花钱看病。一旦生病,老年人只有23.8%的人常常去医院,27.1%的人有时会去医院,而占49.1%的老人一般不去医院,也就是说有很大一部分老年人有病不医,其重要因素是看病贵。这阐明徐州市老年人的经济保障能力并不强。 对空巢老人经济上的支持,子女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问及“若钱不够用时,谁会提供协助”,子女提供的占68.8%,除了金钱上的支持,子女们还会定期或不定期的给老人们食物、衣物或其他生活用品等物质上的支持。调查还发现,有一批特殊的空巢家庭如没有退休金的空巢老人,只能完全由子女来供养,这样的家庭在我们调查中有6户,子女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了空巢家庭的生活水平。因此,部分空巢老人需要更多的社会的经济支持,特别在医疗费用的支付上,需要更多的社会政策的倾斜。 2生活照顾 为理解空巢老人在家庭照顾和生活需求方面的状况,我们列出了平常生活中有代表性的某些事情如平常生活起居、做家务、看病、吃饭穿衣、洗澡、上厕所等等。被调查者回答与否需要协助,如果需要,谁可以协助,按顺序填写第一协助者和第二协助者。调查显示,超过80%的空巢老人在上述平常事件中没有太大困难,这表白所调查的大多数空巢老人生活都还能自理。有8.5%和6.4%的老人分别在买菜做饭和购买平常用品上有困难,11.5%和10.3%的老人在打扫卫生、洗衣方面有困难,另有22.7%的老人去医院看病存在困难。去医院看病是空巢老人生活上遇到的最大困难,如果生病,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问题,尚有陪伴、护理照顾等有关问题。随着老人年龄的增长、健康状况的下降,困难明显增大。显然,对空巢老人的平常照顾应集中在那些有病或高龄的老人身上。 许多老人紧张忽然犯病时身边无人和生活不能自理时无人照顾。当问及“在需要生活照顾时,你求助的对象是谁”时, 绝大多数有配偶的老人(占80.2%)觉得在平常生活照顾中为她们提供协助最直接的是其配偶,当老年人生病或卧床不起时,她们的配偶基本能予以护理和照顾,她们是患病老年人最直接的依赖者。但是,在家庭中那些提供重要照顾的老年人配偶自身的健康状况也令人十分忧虑,在上述人群中,觉得自己身体较差或很差的人占29.4%。事实上她们在提供照顾的同步,自己也是潜在的被照顾者。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提供照顾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显然,有配偶并不等于有生活照顾的质量。 除配偶外,在有子女的291位老人中,84.2%觉得可以得到子女的协助,这表白绝大多数老人对子女照顾的承认度和可以得到子女照顾的自信度都很高。尽管许多老人不乐意给子女增长照顾承当,但当她们需要时生活照顾时,还是寄但愿于子女。觉得能得到单位协助的只有6人,占2.0%,觉得能得到居委会协助的有14人,占4.8%,这阐明老人对能得到单位和居委会及时协助的承认度和信任度都很低,此外尚有18人(6.1%)觉得能得到邻居的协助。 对于子女在外地或出国的老人来说,保姆和钟点工对空巢老人平常照顾也起了很大的协助作用。在所调查的293位老人中,有45人曾雇过保姆或钟点工,保姆和钟点工重要协助老人做某些平常家务,如买菜、做饭、打扫卫生等,一般不提供生病护理等照顾。老人对于保姆或钟点工的服务质量不太满意,存在诸如收费不合理、服务不到位、缺少信任感等问题。 3精神慰藉 精神慰藉是老人照顾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不仅表目前物质上,还表目前精神上。快乐的精神是保持老年人健康的重要条件。与物质生活相比,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同样值得关注。调查显示,空巢老人缺少必要的精神慰藉。在有子女的空巢家庭中,27.9%的子女可以在每星期多次去看望老人,而子女每星期、每月能有一次去看望老人的户数分别占40.2%和21.6%,尚有10.3%的家庭子女超过半年才干去看望父母一次。这阐明绝大多数的空巢家庭的子女看望老人的次数达不到老年人平常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所需的最低时间规定。被调查的许多老人,也都体现了但愿子女们常常回家看看的愿望。 在问及老人“参与多种文体活动的状况”时,常常参与多种文体活动的老人占9.5%,偶尔参与的占17.6%,绝大多数的老人(71.5%)基本不参与任何文体活动。这些数据表白要满足广大老年人的精神和文化需求还需要做长期的大量的工作,无论在硬件和软件的建设上都还需要加大力度。 在问及老人的精神生活感受时,16.7%的老人感到精神生活丰富,而感到有点孤单、寂寞的老人占36.8%,46.5%的老人精神生活一般。孤单寂寞感是空巢老人最普遍的心理状态,这种情绪会导致老人性格抑郁、行为能力减少,记忆力和判断力衰退,甚至会诱发老年痴呆、老年性抑郁症等老年性精神疾病或心理病。因此,专家们形象地称之为“空巢综合症”。如何加强对她们生活照顾和精神慰藉,是广大社区工作者和子女们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1 社会学评估空巢老人的饮食起居完全依托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机体生理老化的同步也随着着精神活动能力削弱、人格变化和情绪变化,存在一系列的安全隐患。自理能力下降导致的意外伤害:老年人因视力下降、听力减退、平衡能力下降和反映速度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呈上升趋势。调查显示:意外伤害是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第4位死因。机动车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死、其她事故的有害效应、自杀居意外伤害死因顺位的前5位 。慢性疾病间接导致的意外伤害:研究发现,空巢老人的患病率为81.71%,其中56.41%患有两种及以上疾病,且多为慢性疾病 。老年人自身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特点导致老年病人药物不良反映的发生率比其她人群高出2倍3倍,其限度与后果也更严重。在国内因药物致死的19万病例中,老年病人占半数以上 。由于空巢老人独居,慢性疾病急性发作时不能及时呼救,错失急救时机,导致死亡。欧美和国内也多次浮现过老年人病死在家中,多后来才被邻居发现的例子。自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欧洲综合研究中心的研究,目前65岁以上老年人的自杀率约为29/10万,东亚老年人自杀率为34.5/10万,是年轻人的2.7倍。研究成果表白:空巢老人的焦急及抑郁发生率均较高,并且老人的焦急往往会发展为抑郁或两者混合状态。抑郁障碍是导致老人自杀死亡的明显高危的独立因素。2 流行病学评估据国内第5次人口普查成果显示:,国内60岁以上老人有1.26亿人,约占总人口数的10%,每以3%的速度上升,到2050年将达到4亿,约占25%。国内有60岁及以上老年人的家庭占全国家庭总数的20.09%,其中空巢家庭占老年家庭的22.83%,即大概每4个老年家庭中就有一种空巢家庭。随着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空巢家庭将成为国内老年人家庭的重要形式。估计到2030年空巢率将达到90%,届时国内老年人家庭将空巢化3 行为环境评估3.1 行为评估空巢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4方面。过于节俭:有的老年人过于节俭,喜欢恋旧,没用的旧物堆放在家里,有故障的电器仍在使用,成为火灾和跌倒的安全隐患。“忘性大”: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常常忘掉某些正在进行的工作,有时忘了关闭燃烧的煤气、自来水管、抽油烟机等开关,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服药依从性差:调查显示约有40%的老年病人未按医嘱精确服药,加上老年人记忆力及结识辨别能力下降,药物的储存、使用、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误服和服用变质、过期的药物,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不肯参与社会活动:由于身体的不便和经济条件限制,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据记录,81.9%的老年人不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仅占18.1%。3.2 环境评估空巢老人的生活、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居家生活环境不够安全:目前诸多居家环境在设计上没有考虑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调查成果显示:空巢老人居家环境的高危因素达4.71%。家庭环境不够密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看望父母的间隔时间延长,邻居亲友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减少,空巢老人与其她老年人相比更缺少家庭温暖和协助。社会环境支持局限性:虽然某些地方政府或社区有某些保障老人安全的措施,但是空巢老人的安全保障机制尚未形成。4 教育组织评估3 行为环境评估3.1 行为评估空巢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4方面。过于节俭:有的老年人过于节俭,喜欢恋旧,没用的旧物堆放在家里,有故障的电器仍在使用,成为火灾和跌倒的安全隐患。“忘性大”: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衰退,常常忘掉某些正在进行的工作,有时忘了关闭燃烧的煤气、自来水管、抽油烟机等开关,存在消防安全隐患。服药依从性差:调查显示约有40%的老年病人未按医嘱精确服药,加上老年人记忆力及结识辨别能力下降,药物的储存、使用、管理不当,很容易导致误服和服用变质、过期的药物,给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带来危害。不肯参与社会活动:由于身体的不便和经济条件限制,老年人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减少。据记录,81.9%的老年人不参与社会活动,参与社会活动的老年人仅占18.1%。3.2 环境评估空巢老人的生活、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存在安全隐患。居家生活环境不够安全:目前诸多居家环境在设计上没有考虑老年人特殊的生理状况。调查成果显示:空巢老人居家环境的高危因素达4.71%。家庭环境不够密切: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子女看望父母的间隔时间延长,邻居亲友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减少,空巢老人与其她老年人相比更缺少家庭温暖和协助。社会环境支持局限性:虽然某些地方政府或社区有某些保障老人安全的措施,但是空巢老人的安全保障机制尚未形成。4 教育组织评估措施6 增进国内都市空巢老人安全的对策6.1 加强对空巢老人安全知识的教育根据知信行模式,要想变化老人的不安全行为,一方面要加强对老年人安全知识的教育,增长她们的安全意识,如消防安全知识、安全用药知识、自我急救知识、自我照护知识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可以采用集体宣教、个别辅导等多种形式,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安全知识教育。6.2 变化空巢老人的认知观念注意引导空巢老人摒弃“养儿防老”的旧观念,使老人对子女离家独立生活有一种对的的结识。在子女离家前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调节好自己的生活节奏,培养一定的爱好和爱好,增进自己的社会交往,以缓和孤单感。6.3 改善空巢老人的居家环境政府应注重空巢老人居家环境的建设,积极合理地应用有限的经济资源因地制宜加以改善,为空巢老人发明安全的居家环境,如增长楼梯扶手、厕所内设防滑垫和扶手,铺设无障碍通道等810。中国老龄科研中心张恺悌研究员觉得,在此后住宅设计上应倡导“老少户”的建筑户型,建立老人与子女“分而不离”的模式,从而保障空巢老人的安全。6.4 以家庭为基本的社区干预社区工作者应建立空巢老人档案,专人负责空巢老人的安全工作,与她们常常联系,对身患疾病、缺少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开展有偿入户服务,如协助老人打扫卫生、采购用品,提供平常生活照顾等。建立社区求助呼喊系统,为空巢老人家庭安装求助呼喊器及电话,切实解除体弱多病的空巢老人的后顾之忧。倡导志愿服务,由专门机构向社会招募志愿者,以社区为依托,定期为空巢老人提供义务服务,扩大为空巢老人服务的增援网络。空巢老人的安全问题是一种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依托政府和全社会的力量,建立相应的完善体系和长效机制,通过长期而艰苦的努力才干得以解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