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主学习为载体的学困生个案研究 (2)

上传人:hjk****65 文档编号:124579104 上传时间:2022-07-25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自主学习为载体的学困生个案研究 (2)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于自主学习为载体的学困生个案研究 (2)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于自主学习为载体的学困生个案研究 (2)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自主学习为载体的学困生个案研究 【内容摘要】集惰性和各方面能力较差的学困生身上展开自主学习的研究,寻找到教学中学困生的学习模式,即“订盟约,查条款,搭平台,试学友,评自己” ,学困生的学习、态度、行为等才有所进步与发展,自主学习的习惯、能力才开始养成,展开独立的学习。通过研究,还发现学困生的学习需要教师“辅导与沟通、提醒与监督、激励与表扬”,需要与家长的经常性的交流,来争取到家长的积极地持久性的配合,花的时间量大。研究后,教师的心理素质得到很好的锻炼和发展,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得到很好的提升。【关键词】 自主学习 学困生 指导 研究概念界定:自主学习指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通过学生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生独立学习的一种方式。学困生,指智力正常,学习基础差,较懒惰,学习兴趣和自觉性不强,自我管理能力有所欠缺的,学习上有一些或者说较薄弱的的学习方法的学生。学生的学习,最终走向的是自觉的、独立的学习。而目前,自主学习能力已经成为学生走向社会,满足具体工作需要的必备能力之一。自主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态度和能力的体现,能够促使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承担更多的责任并实施更多的监控,这正符合教育的最终目的,即赋予学习者如何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是一种“自我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因此教学中,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能让他们成为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的主人。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特点是被动学习,习惯于把失败归因于自己;认知上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觉得自己难以应付课堂学习任务;情感上心灰意懒,自暴自弃,害怕学业失败并由此产生高焦虑或其它消极情感;行为上逃避学习。这学困生的学习心理、态度、行为、需要等,正好与自主学习的意义背道而驰,而这正是研究的切入点。从新课改理论点可知,课改的目标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所以面对这样一个小群体,值得我们重视与探究,也给我们以提醒,不能让一个学生在学习中掉队,“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面对学困生的心理与学习现状,抓住学困生的心理特点及兴趣爱好、需要等,根据教学循序渐进的原则,采取“订盟约,查条款,搭平台,试学友,评自己”的模式进行实施校内外结合的尝试研究。 一、期初秘订“盟约”,落实任务,家校携手。学困生,无论生活还是学习,依赖思想严重,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意识差,遇到困难找家长和教师。心理上也总觉得自己低人一等,甚至连玩伴也没有。其父母,往往是整天忙工作,没有时间照顾孩子,托给爷爷奶奶,平时只关注孩子的吃穿,已经是非常好了。还有一种心态是,自己小时候没人管,不也读书读得很好嘛!孩子的学习是要他自己管的。当孩子掉队了,也不愿与教师沟通、交流,很自然的与教师疏远。学困生就成了一只断了绳的纸鸢,随风而荡,更不要说让自主学习了。学困生在学习上时常表现出:对知识的学习普遍缺乏兴趣,求知欲低,没有持久性,特别对于某些抽象性的概念的学习,是难上加难。遇到计算量比较大、计算步骤比较繁琐,或者是一次尝试失败,甚至一听是难题或一看题目较长就产生畏难情绪,缺乏克服困难、战胜自我的坚韧意志和信心,使他们对数学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丧失突破障碍的毅力与勇气。这样在学习上是难以达到义务教育数学指导纲要所规定的基本要求,与实际教学要求也有一定的差距。这些学生与同龄学生相比,学习上有明显的困难,需要给予帮助。所以,期初教师与其父母沟通,要从思想上、学习行为上、习惯上等好的方面看学困生,找其优点,分析孩子学习困难的原因,找到其症结,与父母合作,一起行动帮助其孩子,给父母与孩子同时建立信心。要知道,热情是做事的动力,家长和学困生一起感受来自教师的热情,感受到教师的支持,就有了行动的动力。再与学困生一起制定一个学期的学习计划。请他自己先制定,教师和家长帮助补充完整。“盟约”中的条款尽量满足学困生自己的心理所求,并且是他能自己做到的。再分析学困生的个性特点或特长,找到给以其信心的切入口,从其感兴趣的或值得回味、骄傲的事而作为他们学习信心的起点。除了在学习上关心学困生,还要在生活上关心学困生的成长,使学困生真正感到父母、教师给予信任与温暖,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勇敢地跨出自主性学习的第一步。二、秘密检查“条款”,交流心得,督促行为。由于学困生的意志是相当薄弱,对“条款”上的每一条,要落实到在学习行动上,就需要教师的无形监督。隔三差五的对学困生进行“问候”,即检查他对“条款”做的如何?(一)指导走在前,耐心做到位。 开始让学困生自主学习,好比“盲人走入稻田”,失去方向感,所以要教师进行学习指导。首先指导他做回家作业,做作业时先准备好学习用品,再集中精力,最后开始做。做时读清楚每一题要求,不懂时可以反复地读几遍或大声读一读。实在有困难,可以先放弃,做下面的题目,等完成下面题目后回头再思考,也可请家长和老师帮助。完成后检查一下,有没有漏题,计算题再做一做,题目要求再读一读,自己按要求做了吗?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复习。把老师当天讲课自己回忆一遍,取出课本,把例题、习题读一读,做一做。做时,自己有什么想法?再试编例题做一做,行吗?此时,家长或教师可提供类似的练习题,给予适度练习,进行巩固。最后,指导学生进行预习。把新课内容自己读读,做做,想想自己看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都写在范例傍边。先前,需要教师陪着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接着家长照仿,一、二个星期后学困生独立试行。在此过程中,教师与家长要耐心、细致,多鼓励学困生。(二)模仿跟其后,细微入心间。 学困生有了教师的指导,开始自己的模仿学习。此时教师或家长在旁边半指导,尽量让其自己迈步前进,遇到困难,让其思考,不要急于告诉,经过思考,稍作点拨解决难题,逐步地过渡到其独立学习中去。 学困生不规范的行为与动作,随时会暴露,教师或家长可以用亲密的动作进行制止,如摸一摸头,拍一拍肩膀,尽量少用语言。学习思考时,教师或家长的语言会影响学困生的思维,语言不当还会伤了他的心。(三)持久需提醒,养成贵坚持。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主学习,教师要进行与学困生沟通。做得不错的进行全班表扬,有一点点好的,教师与他交流鼓励,如拍拍他的肩膀,对他说“你又进步了!”课堂回答问题的,“你有自己的见解了!”在教师的语言、眼神、动作的鼓励下,提醒学困生坚持学习,信心十足。(四)联系报进步,点滴激干劲。 家校联系中,分析学困生的进步和努力地方向,需要克服的困难。把学困生在学校得学习情况跟家长交流,如,乘法分配律的预习,张某预习后这样写的:我发现了(4+2)25=425+225,其实就是把括号中的4和2分别分配给25相乘,然后得到的积相加,如(爸+妈)儿=爸儿+妈儿。有了这个预习为基础,新课教学中张某学得比较轻松,课中抢着回答问题,课后主动与教师交流“昨天,我看好例题后,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妈妈听了,妈妈说我很会研究学习,进步真快,这样下去,会很棒的!”满脸洋溢着笑容,再加上教师的表扬和鼓励,学习劲头是挺足的。然后汇报给家长,增添他们的信心,家长与学困生一起坚持。家长也需要教师给予支撑的信心和意志。这样学生和家长的干劲自然而然的激发了。当然,教学中还要给他们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积极启发诱导,让他们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能独立探索克服困难的方法和途径。有些学困生,思想不稳定,兴趣易转移,上课易分心,自控能力又弱,加上贪玩与经不起诱惑,就不能控制自己把学习坚持下去,所以注意培养学困生的自我控制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不断以目光、表情、手势以及声音的变化或者做必要的停顿来警示他们,使其感到自己始终置身于老师的关注之下,从而自觉控制自己的注意力。还有学困生依赖性强,不爱动脑筋,抄作业,教育他们认识到做作业是自己学习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所学知识的巩固。独立完成作业虽是长期艰苦的事情,但对学习有利,要善于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在认真复习的基础上,“强迫”自己去独立完成作业,养成良好的自控力。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教师不可以越俎代庖,以知识的讲授替代学生主体的活动。三、搭建学习平台,培养能力,建构知识。 学困生,最需要的是学习上的帮助。针对学困生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友谊伴,教师首先与他结成友谊伴,再加上其他学生,就组成一个学习小团队。建立学习小团队,目的一是帮助学困生指导学习方法,链接知识。学困生在学习过程中,没有一定的方法,基础知识当然掌握不好,更没有查漏补缺,及时衔接,导致新旧知识的断链。这样学习数学,长此以往,知识形不成完整的网络,造成基础知识链的断裂,跟不上集体学习的进程。课堂上,学习的自主性差,易做小动作,分神,往往是课上有意无意,课后作业草草了事。不注重数学的理解,偏重于课本死记硬背、死抄写,对于所学知识不会比较,不善于归纳,没有形成完整的学习操作系统,最终严重影响了知识摄入的数量与质量。建立学习小团队,目的二是磨合与同学间的学习与情感距离,消除自卑心理。由教师与那些学习好,有耐心,爱帮助的学生一起担任,指导他们听课、写作业、记录、预习、复习,知识的总结、归纳,课外的实践活动等。与学困生一起制定近期的学习目标,包括上课的听讲、作业的清洁、字迹的端正程度等,逐一明确。学困生认真听取帮助生的学习方法、态度、习惯的介绍,比如:回家作业的完成,课堂作业的检查,实践操作活动的做法。教师教学中,讲究教学策略,改变陈旧的、不适应现代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使学困生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大胆实践,在主体参与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愉悦,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网。四、悄然比试学友,增强自信,规范行为。学困生,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喜欢争强好胜,也是儿童的天性。抓住这种心理,教师配合他,密订一位学习竞争对手,到时比一比,找一找自己学习上的差距。在一段时间的帮助下,学困生对学习有了一定的自信,教师与他一起定一个学友为比试目标,请他自己确立对象,制定比试的项目。如,张某确定比试的对象是沐某,具体的项目是:回家作业的每次预习、作业的字迹、课堂发言、课堂作业、团队合作中的操作、每节新课的复习等。对照这些项目,与学友比一比,自己有没有在学习上进步了。确立目标,促使学困生自己进行奋斗,带着一定的来自身内心深处的好胜心理与学友一赛。有了这个,学困生就有自己的方向感,有了奋斗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都具有无可估量的潜力,但只有在意识中肯定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才有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同样学困生从数学学习获得的成功感,也可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与此相反,如果学习总是失败,就会丧失信心,就会产生失败感。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适当给学困生一把宽容尺,度量的范围尽量的大、粗糙一些,以便激励学困生奋进。让他们付出一定的努力,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解决问题,使学生体验到战胜困难后的愉悦,认识到自己的力量,增强自信心。只有如此才能锻炼学困生的意志,才能让他们获得经过自己努力所取得的成功的体验。实践表明:创造条件让学困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成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增强他们学生数学的信心。 五、制图分析点滴,明确方向,自主学习。新课标指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就是说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都有体验与成功。那么学困生更要关注,关注他们的学习感受、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等,不能让他们掉队。所以起初让学困生对自己的学习感受、学习行为、学习态度、学习成绩进行的评定,一个月后再一次评定。如:张某的“期初和学后一个月的自评比较学习图”学困生自己绘图比较分析,发现自己的点滴进步。了解自己按“盟约”进行学习后,进步是比较明显的。再结合教师对学困生的学习过程与行为上进行评价,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比如,每次的预习、复习作业,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发表的意见、积极动手操作等,给予评价;对于在作业或练习卷中取得进步给予表扬或奖励学习银杏卡。让学困生保持坚持不懈的努力状态,树立学习目标,鼓励他们相互竞争。同时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要注重学生知识的“生长点”,多分析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之处,尽量缩小学困生和其他学生的学习新知识的差距,使得其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六、研究后的成果与思考通过研究,实验教师发现:把学困生置于恰当、适宜的位置,可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自主学习。教师的责任是监督其规范自己的学习行为、态度,并竭尽全力向其提供学习的机会,搭建学习的平台,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其愉快地学习提供方便。实验后学困生确实在学习态度、习惯、行为、成绩等方面都有所发展,在其画的折线统计图中是最好的证明,其心理上也得到健康向上的发展,促使其各方面的行为也规范起来。课题研究过程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绩,教师论文、案例获奖共10篇,有获省级二、三等奖2篇,市级二等奖2篇,案例获一等奖1篇,三等奖有1篇,县级获奖与发表各2篇;学生发表3篇小日记。值得思考的地方:一是学困生的自主学习是在一定的计划和规范中进行的,离不开教师和家长的监督力度,学困生的态度、习惯、行为等都直接影响着自主学习的持久性。二是作为个体研究,需要教师花大量的时间,耐心的态度,并要时常做好家长的工作,家长比较没有信心与耐心,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一定的影响,给教师工作量加大,给学生心理上造成压力。三是在评价学困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多点赏识,多给一点鼓励与表扬,多注重在其学习态度和行为上,而不是学习的结果,但一味重视表扬,其心理会如何?四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多考虑学困生的学习,那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定位会怎样?比较难把握,他们觉得老师太偏爱学困生了,心理会受影响,怎么协调他们之间的学习?学困生的教育,需要教师付出更大、更多的努力,尽可能采取引导而非强制的方法,使他们做最有益于自身的事情,感受其中的快乐。教学中,把促进学困生主动参与放在首位,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欲望,创造主动参与的条件,培养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困生爱学、能学、会学,成为心理与生理都健康的一代新人。走过来发表于2011/3/17 20:14:45阅读全文(168)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数学探究活动与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的研究 一、 问题的提出: 研究背景: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指出:“根据九年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规律设置课程。”课程包括学科、活动两步分,活动在实施全面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要充分发挥学科和活动的整体功能,对学生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好基础。但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课程只片面强调学科的重要性,忽视活动课程对学科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补充作用。有的虽也开设了课外活动或“第二课堂”,但多数也只求短期“效益”,缺乏长远打算,即没有系统的序列,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更多的只把它当作劳逸结合的一种辅助措施,目的是让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适当的放松而已。因此把探究活动作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间的纽带,进行实践与研究,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发展自己的个性和特长。理论依据:1、教育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认为:让学生自己探索和主动发现问题,教师进行适当的设计,给学生提供必要的资料和学习条件,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充满兴奋和胜任感,鼓励学生深入思考问题,得出正确答案,提高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2、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认为:人具有先天优良潜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使这种先天潜能得以实现。3、前苏联教育家阿穆纳什维利的“合作教育学”认为:把“合作”作为教育、教学关系的核心形式,共同探索发现,使儿童获得认识和快乐,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又能充分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所以本人提出“数学探究活动与培养初步的应用能力的研究”,以便找到一种模式或途径,来完善课堂教学。二、实验假说: 如果数学探究活动中,学生乐于探索研究,知道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整个探究过程充满兴奋与胜任感,那么能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三、实验目标与原则:1、实验目标:理论目标:研究与实践数学探究活动,在活动中研究、解决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人人主动,自主学习的模式或途径。实践目标:培养学生数学的初步应用能力。2、实验原则:兴趣性原则:教学中采取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培养且持久激发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自觉“介入”数学教学的过程中,主动、积极地学习数学知识,发展自己数学能力。实践性原则:教学中要联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要有效地组织练习及让学生动手操作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启发探索原则: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基本任务是启发诱导;学生是探索者,主要任务是通过自己的探索,发现新事物。教师的启发,目的在于引起学生的探索。四、实验方法与步骤:1、实验对象的选择:本次实验采取分组实验法,在自己任教的两个平行班分别选择实验班与对照班,摸底调查分析后确定。2、实验变量的确定及操作:自变量:本次实验确定数学活动为自变量,包括学生对生活中的数学,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对书本中的数学,社会实践中的数学进行探究活动。因变量:本次实验确定以培养学生初步数学应用能力,发挥学生潜能,提高教学质量为变量。无关变量的控制:实验中除对实验班的家长告知实验目的,配合实验外,其他上课课时与对照班一样。3、实验效果的测定:(1) 设计练习问卷,了解学生的应用能力是否得到培养。(2) 设计家长问卷,了解学生生活中数学应用能力是否培养。(3) 测试成绩,学习质量是否提高。五、实验的步骤:1、准备阶段(2001、9-2002、2)收集资料,成立课题。2、实验阶段(2002、2-2003、7)按实验方案实验具体如下:(1)2002、2-2003、2开展实验,分为:A、 课堂教学中,探索活动。B、学生生活中数学探究活动。C、对周围环境中的数学探究活动。D、 社会实践中的数学探究活动。 (2)2003、2-2003、7撰写实验报告阶段,分为:A、设计问卷、练习考查能力的资料。B、收集文献资料,C、测试学习成绩D、撰写实验报告六、实验的过程:第一阶段(准备阶段)1、收集资料,主要与本课题有关的,别人已有所研究的,经查实以后,吸取别人的长处,为自己的研究指明方向和充足的理论依据。2、摸底调查,分析情况,研究策略。对照班与实验班分别进行课堂、兴趣、交流的测试。表(一)学生课堂能力的前测表(二)学生的兴趣前测表(三)学生探究、交流前测从表中的具体数据来看:学生由于是新到一所学校,不适应新的教师、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没有向教师与同学提问、交流的习惯。特别是遇到问题不太喜欢请教教师。喜欢动手操作,但操作能力较差。作业当堂完成有困难,甚至不适应。从平时的作业中,可观察到学生思维模式较单一,难以自己探究、创新。有时就是有所表现,但自己一时也难以表达清楚与实际应用。第二阶段:采取初步的研究策略,展开实验。作为数学探究活动,首先是改变学生学习的直线式、被动式的反应过程,是要学生主动参与和探究的过程。学习的结果是要具有多方面的成绩表现,那就是在探究过程中培养数学的初步应用能力。(一)、尝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探究活动的初探。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以学生探究为主,采用可操作性的实验、大胆猜测、合作交流、积极思考等活动方式,让学生参与其中,具有实践活动的机会,有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有对数学内部的规律和原理进行探究的机会,具替尝试操作的研究性的模式,结合明明白白的消费一课加以阐述。1、提供背景材料,明确具体目标。 数学来自生活,是实际生活中各类信息的综合显现,教师关注学生的生活,从他们的生活背景中提出符合他们意愿的学习材料,从而使生活问题数学化,再具体明确探究活动的具体目标:以明明白白的消费为例: 提供的材料是:师生共39人,去古城公园游玩,想乘船,价目表是每人每次3元;大船坐6人,每条12元;小船坐2人,每条5元;怎么乘船游玩?活动要求:A、按自己的意愿设计一到二个,甚至多个游玩方案。B、若有困难,可以二人合作设计方案,也可请老师帮助。C、选择一个自认为最合理的方案进行汇报。2、指导探究,感知体验。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方式与特点,这样,活动可激励学生和尊重学生多角度、多维度地去思考、探究问题,就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及应用原有知识和经验的能力。学生参与探究性活动,对素材直接感知,直接尝试,没有教师附加的思维方式的影响,甚至负面的影响。对于需要帮助的学生在探究中慢慢体验,感知自己的能力。 学生在设计方案中,具有直接简单的,也有思维复杂的,也有考虑经济实惠的,具有生活经验。甲类:393=117元乙类:考虑大、小船的 396=6条3人126=72元 33=9元 3人租小船 25=10元 729=81元 7210=82元 丙类:126=2元 52=2元5角 租船便宜 大船(条) 小船(条) 价钱(元) 1 17 121517=97元 2 14 122514=94元 3 11 123511=91元 4 8 12458=88元 5 5 12555=85元 6 2 12652=82元 7 0 127=84元再考虑小船。(略)3、大胆猜测,合作交流。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勇敢尝试。只有大胆地把自己的想象加以实验验证,才能使自己有所理解与收获,脑、手、眼并行,才能整个思维活动变得丰腴、有血有肉、有棱有角。合作中畅言,交流中取长补短,使学生的知与情并行,让学习活动具有愉快感、充实感,给学生以趣味、信心、成功感。 如:(上例)学生在教师的鼓励下,大胆尝试租船方案,而且发现有多种。在一次次的尝试中,逐步发现某种方案的合理,同时在与同学的交流中补充自己的不足,吸取别人的优点,活动中学生的争议如下:第一类学生:a类价钱便宜些,我们讲究经济实惠。b类贵了1元。第二类学生:我们虽贵了1元,但我们认为是集体活动,大家应一起活动,不能分散,会不安全的,应该要有组织、有纪律。第三类学生:不是能便宜1元吗?如果玩中有2位老师我们可以请一位老师去单独乘船,另一位老师组织我们集体活动,不是两全其美吗?1元钱可以乘2次公交车呢?第四类学生:我们玩的人多,可以和管理人员商量是否可以打折,这样也可以便宜些。学生把自己的大胆猜测与实际生活相联系,比较合理,有理有据,不仅教会学生学习,而且教会如何生活。2、 汇报聚焦,综合评价。人人有机会参与,亲眼所见,亲耳所听的探究过程,合理分层次、分类别地评价学生(随时注意学生的亮点)。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发展,使每位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收益。方案的汇报中,让第一、二、三、四类学生各自发言,听听大家的意见,谁是最佳方案?同学们争议下来,对四类都比较赞同,认为都有道理。 这里不仅学到知识,而且进行了一次思想教育。3、 自我整理,自我评价。活动中让学生活起来,对自己探究的成果与别人对照进行整理完善。既互相借鉴,又互为补充;既再次回顾,又找到差距;既培养能力,又发展思维。对自己参与探究活动进行评价,逐步让学生感到自己能行,体会一次活动一次进步的成功感、收获感,增强学习的信心。 如:学生对自己设计的方案,进行方法上的补充,把合理、完善的加汇总。再对自己的方案进行评价,哪怕是一、二句话,打上等第(好、中、努力),增强信心。对于第一打等第,要求底,只要有一种就是“中”,二种是“好”及以上加五角星。实验阶段的分析通过2节课堂探究活动模式的教学,学生在数学方面已有所表现:1、对数学探究活动感兴趣,自觉介入活动中,参与率高,积极主动地运用自己原有知识经验探究数学问题。2、个别学生敢于向教师询问数学问题,请老师来评价自己的探究成果,能与同学交流,交流各抒己见,充满信心。3、学生对自己生活中有体验的数学问题感兴趣。4、能体验成功的快乐,产生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学数学。5、能慢慢地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引起地思考:1、实验背景材料的设计,要体现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2、交流中学生的表达较单一、欠具体完整,甚至有的不表达。3、汇报中怎样让学生学会倾听别人的,从而评价别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