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化于心的“止于至善”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23594841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2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化于心的“止于至善”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内化于心的“止于至善”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内化于心的“止于至善”一一东南大学校训背后的执着与追求李岚清题写的东南大学校训5月,东南大学校园僻静的西北角,六朝松历经千年风霜,却仍苍翠遒劲。古松一圈圈的年轮,见证了两江师范学堂的兴衰,也见证了东南大学人百余年来践行“止 于至善”校训精神,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身影。两江师范学堂是东南大学的前身。20世纪初,时任学堂监督李瑞清以“嚼得菜根,做 得大事”为校训,勉励学生做顶天立地之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时期,校长江谦立“诚”为 校训,躬身示范,师生相行相效,学校“诚实、俭朴、勤学、勤劳”之风渐形。1921年,南高师改组为国立东南大学,首任校长郭秉文将校训确定为“止于至善”, 取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而后,东南大学几经更名,校训也几经更迭,但“止于至善”的底蕴却薪火相传。2002 年,东南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学校复用由郭秉文校长提出的“止于至善”作为校训。何谓“止于至善”?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郭广银如是说:“至善,是最好的境界,不 是满足于较好、更好,而是努力达到最好。做学生,要力争成为最好的学生;做老师,要成 为最好的老师;做管理,要达到最佳的管理;办大学,要办成一流的大学。”一个个催人向上的故事,正是承载了这样一种对至高境界的追求。20世纪20年代,受聘担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地学教授的竺可桢,创设地学系,筹建校 南农场气象测候所,开创我国气象事业之先河。20世纪30年代,首任工科主任茅以升,面对“钱塘江上架桥办不到”的断言,春 秋四载终于建成钱塘江大桥,这是我国第一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公路铁路兼用的现代 化大桥。2012年,校友王澍获得建筑界“诺贝尔奖”普利兹克建筑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的中 国建筑师。在东南大学校长易红看来,“止于至善”,既是对如何做学术的要求,更是对如何做人 的训诫。他说,要达到最高的境界,不是好高骛远,而是要求每个人从自我做起,培养良好 的科学精神、技术理性、道德情操。而在东南大学,亦不缺乏这样一批大真、大爱、大诚、大智的东南大学人。20世纪50年代初,国内建筑界热衷搞“大屋顶”。素有“南杨北梁”美誉的杨廷宝教 授认为,大屋顶太浪费钱了,于是他“顶风”设计了简约美观的北京和平宾馆,赢得国内外 建筑界的好评。郝英立,东南大学教授、空间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原副院长。5年前,面对要在一年内研 制出“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这一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郝英立没有丝毫退缩。为使 实验结果更精确,郝英立整整一年吃住在青藏高原。极端恶劣的气候,无时无刻不在摧残着 他,终于有一天,他撑不住了,倒在了青藏高原,年仅47岁。半年后,他为之付出全部心 血的“南极冰穹A科考支撑平台”终于成功使用,中国人坐在南京遥控南极科考之梦终成现 实。这就是东南大学的知识分子,这就是内化于心的“止于至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