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

上传人:时间****91 文档编号:123358792 上传时间:2022-07-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4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中数学必修一教学目标与教学重难点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章 集合与函数1.1.1集合的含义与表达一. 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1) 通过实例,理解集合的含义,体会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 懂得常用数集及其专用记号;(3) 理解集合中元素的拟定性、互异性、无序性;(4) 会用集合语言表达有关数学对象;(5)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2. 过程与措施(1) 让学生经历从集合实例中抽象概括出集合共同特性的过程,感知集合的含义.(2) 让学生归纳整顿本节所学知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集合的必要性,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的含义与表达措施.难点:表达法的恰当选择.1.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一. 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集合之间涉及与相等的含义,能辨认给定集合的子集。(2) 理解子集.真子集的概念。(3) 能使用venn图体现集合间的关系,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 过程与措施让学生通过观测身边的实例,发现集合间的基本关系,体验其现实意义.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2) 体会类比对发现新结论的作用.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集合间的涉及与相等关系,子集与其子集的概念.难点:难点是属于关系与涉及关系的区别1.1.3集合的基本运算一. 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两个集合的并集与交集的含义,会求两个简朴集合的交集与并集.(2) 理解在给定集合中一种子集的补集的含义,会求给定子集的补集.(3) 能使用Venn图体现集合的运算,体会直观图示对理解抽象概念的作用.2. 过程与措施学生通过观测和类比,借助Venn图理解集合的基本运算.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进一步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2) 进一步体会类比的作用.(3) 感受集合伙为一种语言,在表达数学内容时的简洁和精确.二.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交集与并集,全集与补集的概念.难点:理解交集与并集的概念.符号之间的区别与联系1.2.1函数的概念一. 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函数是描述客观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高中阶段不仅把函数当作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同步还用集合与相应的语言刻画函数,高中阶段更注重函数模型化的思想与意识2. 过程与措施(1) 通过实例,进一步体会函数是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关系的重要数学模型,在此基本上学习用集合与相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体会相应关系在刻画函数概念中的作用;(2) 理解构成函数的要素;(3) 会求某些简朴函数的定义域和值域;(4) 可以对的使用“区间”的符号表达某些函数的定义域;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的必要性的重要性,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函数的模型化思想,用集合与相应的语言来刻画函数;难点:符号“y=f(x)”的含义,函数定义域和值域的区间表达;1.2.2函数的表达法一. 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1) 明确函数的三种表达措施;(2) 会根据不同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措施表达函数;(3) 通过具体实例,理解简朴的分段函数及应用2. 过程与措施学习函数的表达形式,其目的不仅是研究函数的性质和应用的需要,并且是为加深理解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函数表达的必要性,渗入数形结合思想措施。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函数的三种表达措施,分段函数的概念难点: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措施表达函数,什么才算“恰当”?分段函数的表达及其图象1.2.2映射一. 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1) 理解映射的概念及表达措施;(2) 结合简朴的相应图表,理解一一映射的概念2. 过程与措施(1) 函数推广为映射,只是把函数中的两个数集推广为两个任意的集合;(2)通过实例进一步理解映射的概念;(2) 会运用映射的概念来判断“相应关系”与否是映射,一一映射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映射在近代数学中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概念,是进一步学习各类映射的基本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映射的概念教学难点:映射的概念1.3.1函数的最大(小)值一. 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2. 过程与措施通过实例,使学生体会到函数的最大(小)值,事实上是函数图象的最高(低)点的纵坐标,因而借助函数图象的直观性可得出函数的最值,有助于培养以形识数的解题意识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和图象求函数的最大(小)值,解决平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最大(小)值及其几何意义教学难点:运用函数的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大(小)值1.3.1函数的单调性一. 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1) 建立增(减)函数的概念通过观测某些函数图象的特性,形成增(减)函数的直观结识.再通过具体函数值的大小比较,结识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大(减小)的规律,由此得出增(减)函数单调性的定义.掌握用定义证明函数单调性的环节。(2) 函数单调性的研究经历了从直观到抽象,以图识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活动,体验数学概念的形成过程的真谛。2. 过程与措施(1) 通过已学过的函数特别是二次函数,理解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2) 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3) 可以纯熟应用定义判断与证明函数在某区间上的单调性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到学习函数单调性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增强学习函数的急切感.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函数的单调性及其几何意义难点:运用函数的单调性定义判断、证明函数的单调性1.3.2函数的奇偶性一. 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学会运用函数图象理解和研究函数的性质;学会判断函数的奇偶性;2. 过程与措施通过函数奇偶性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观测、归纳、抽象的能力,渗入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函数的奇偶性教学,培养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问题的能力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函数的奇偶性及其几何意义教学难点:判断函数的奇偶性的措施与格式第2章 基本初等函数()2.1.1指数(第12学时)一.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 理解分数指数幂和根式的概念;(2) 掌握分数指数幂和根式之间的互化;(3) 掌握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4) 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抽象等的能力.2过程与措施:通过与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类比,分数指数幂的概念,进而学习指数幂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培养学生观测分析,抽象的能力,渗入“转化”的数学思想;(2) 通过运算训练,养成学生严谨治学,一丝不苟的学习习惯;(3) 让学生体验数学的简洁美和统一美.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1) 分数指数幂和根式概念的理解;(2) 掌握并运用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教学难点:分数指数幂及根式概念的理解2.1.1第三学时一.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 掌握根式与分数指数幂互化;(2) 能纯熟地运用有理指数幂运算性质进行化简,求值.2过程与措施:通过训练点评,让学生更能纯熟指数幂运算性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观测、分析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和科学对的的计算能力.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运用有理指数幂性质进行化简,求值.难点:有理指数幂性质的灵活应用. 2.1.2指数函数及其性质(2个学时)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际问题理解指数函数的实际背景;理解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意义,根据图象理解和掌握指数函数的性质.体会具体到一般数学讨论方式及数形结合的思想;2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理解数学来自生活,数学又服务于生活的哲理.培养学生观测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过程与措施展示函数图象,让学生通过观测,进而研究指数函数的性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指数函数的概念和性质及其应用.难点:指数函数性质的归纳,概括及其应用.2.2.1对数(第一学时)一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1) 理解对数的概念,理解对数与指数的关系;(2) 理解和掌握对数的性质;(3) 掌握对数式与指数式的关系.2.过程与措施通过与指数式的比较,引出对数定义与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学会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类比、分析、归纳能力.(2) 通过对数的运算法则的学习,培养学生的严谨的思维品质.(3)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探究的意识.(4) 让学生理解平均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对数式与指数式的互化及对数的性质难点:推导对数性质的2.2.1对数(第二学时)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推导对数的运算性质,精确地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进行运算,求值、化简,并掌握化简求值的技能.运用对数运算性质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数学应用的意识和科学分析问题的精神和态度.2.过程与措施让学生经历并推理出对数的运算性质.让学生归纳整顿本节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感觉对数运算性质的重要性,增长学生的成功感,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对数运算的性质与对数知识的应用难点:对的使用对数的运算性质2.2.2对数函数及其性质(第一、二学时)一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对数函数的概念,熟悉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规律.掌握对数函数的性质,能初步运用性质解决问题.2过程与措施让学生通过观测对数函数的图象,发现并归纳对数函数的性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以及分析推理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难点: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及对数函数性质的作用.2.2.2对数函数(第三学时)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反函数的概念,加深对函数思想的理解.2过程与措施学生通过观测和类比函数图象,体会两种函数的单调性差别.3.情感、态度、价值观(1) 体会指数函数与指数;(2) 进一步领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二重点、难点:重点: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内在联系难点:反函数概念的理解2.3幂函数一教学目的1知识技能(1) 理解幂函数的概念;(2) 通过具体实例理解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并能进行初步的应用.2过程与措施类比研究一般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的过程与措施,后研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3情感、态度、价值观(1) 进一步渗入数形结合与类比的思想措施;(2) 体会幂函数的变化规律及蕴含其中的对称性.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从五个具体的幂函数中结识的概念和性质难点:从幂函数的图象中概括其性质第3章 函数的应用3.1函数与方程3.1.1方程的根与函数的零点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理解函数(结合二次函数)零点的概念,领略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要的关系,掌握零点存在的鉴定条件培养学生的观测能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2过程与措施通过观测二次函数图象,并计算函数在区间端点上的函数值之积的特点,找到持续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存在零点的判断措施让学生归纳整顿本节所学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函数与方程的联系中体验数学中的转化思想的意义和价值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零点的概念及存在性的鉴定难点零点的拟定3.1.2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 用二分法求解方程的近似解的思想措施,会用二分法求解具体方程的近似解;(2) 体会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为算法的学习作准备。2过程与措施(1) 让学生在求解方程近似解的实例中感知二分发思想;(2) 让学生归纳整顿本节所学的知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体会二分法的程序化解决问题的思想,结识二分法的价值所在,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2) 培养学生认真、耐心、严谨的数学品质。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二分法求解函数f(x)的零点近似值的环节。难点:为什么由abe便可判断零点的近似值为a(或b)?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3.2.1几类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一、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增长的函数模型意义,理解它们的增长差别性.2. 过程与措施可以借助信息技术,运用函数图象及数据表格,对几种常用增长类型的函数的增长状况进行比较,初步体会它们的增长差别性;收集某些社会生活中普遍使用的函数模型(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分段函数等),理解函数模型的广泛应用.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函数是描述宏观世界变化规律的基本数学模型,体验指数函数、对数函数等函数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及其在刻画现实问题中的作用.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函数模型,比较常数函数、一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模型的增长差别,结合实例体会直线上升、指数爆炸、对数增长等不同函数类型增长的含义.教学难点:选择合适的数学模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可以找出简朴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式,初步体会应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措施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模型的过程和措施,体会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在数学和其她学科中的重要性.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运用函数思想解决现实生活中和社会中的某些简朴问题的实用价值.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运用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模型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变为数学模型.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可以运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拟定性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措施进一步感受运用函数概念建立函数模型的过程和措施,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朴的分析评价.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运用给定的函数模型或建立拟定性质函数模型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并对给定的函数模型进行简朴的分析评价.3.2.2函数模型的应用实例()一、教学目的1. 知识与技能可以收集图表数据信息,建立拟合函数解决实际问题。2. 过程与措施体验收集图表数据信息、拟合数据的过程与措施,体会函数拟合的思想措施。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数学模型在现实生产、生活及各个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及其重要价值。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收集图表数据信息、拟合数据,建立函数模解决实际问题。难点:对数据信息进行拟合,建立起函数模型,并进行模型修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