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关键工程师资料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2468028 上传时间:2022-07-20 格式:DOCX 页数:7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林业关键工程师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林业关键工程师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林业关键工程师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现代林业的概念和内涵。定义是,现代林业是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需求,追求森林多种功能对社会发展的实际供给能力,结构合理,功能协调,高效及可持续的林业发展方式。现代林业的内涵可以理解为以和谐发展理论为指导,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手段,全社会协调参与社会生态系统的研究与管理,协调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和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荣(2)现代林业的主要特征和建设目标。特征:现代林业是适应现代需求产生的林业发展方式;现代林业旨在追求森林的多样产出;现代林业是通过不断调整森林经营结构和产业结构并使结构不断优化来满足现代需求的;现代林业是高度社会化的林业;现代林业是高效及可持续的林业。我国在建设现代林业的过程中必须抓好林业生态安全、林业产业和林业生态文明等三方面内容发展现代林业是林业工作的总任务,建设生态文明是林业工作的总目标,促进科学发展是林业工作的总要求,三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我国林业发展总体思路的核心和主题,共同成为林业建设的旗帜和方向发展现代林业就是要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多种效益,满足社会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3)我国现代林业的“六大工程”和“五大转变”的内容。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简称天保工程) 2 退耕还林工程 3 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 4 三北及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工程 5 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6 重点地区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建设工程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以采伐天然林为主向以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部门办林业向全社会办林业转变。(4)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内涵及其原则。森林永续利用指的是一定经营范围内永远、持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三大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森林可持续经营涉及的是如何经营有形的森林资源,特别是指林木和林地资源的经营管理。森林可持续经营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主题。(5)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概念及其特征。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主要有两个层次的内容:一是宏观上制定发展和保护森林资源规划与政策,对森林的无序采伐和破坏加以制约和限制;二是微观上对经营对象实施必要的经营管理技术,即微观实践。目前有关“新林业”的概念也普遍受到重视,美国生态学家在研究森林经营时形成了新林业的概念,其目的是在保护一定面积原始林的效益时,也允许收获木材和林副产品等,缓和了保护和迅速的木材收获之间的冲突。新林业的概念可划分为两个部分:对林分经营的新方法和对景观经营的新模式,这种想法包括较长的轮伐期、部分采伐而不是皆伐,具有各种不同大小皆伐面积以保留一定数目的成熟活立木,为野生动物栖息地提供有效的空间。(6)林业生物质能源与材料建设的内涵。林业生物质能品种丰富,发展潜力巨大。通过工业化利用途径,将富含油脂、木质纤维及非食物类果实淀粉的林木生物质材料,转化为多种形式的能源产品和生物基产品,包括液体的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固体成型燃料、气体燃料、直燃发电以及生物塑料等。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不与粮争地、不与人争粮。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减缓气候变化,是二氧化碳吸收与减排的有效途径。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加速造林绿化进程,提高森林质量,促进林业发展。发展林业生物质能源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新农村建设。林业生物质能源发展总体目标是:以国家鼓励发展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为契机,充分发挥林业的特点与优势,为国家能源发展助力,通过大力培育木质能源林和油料能源林,提高林业生物质能在国家能源结构中的比重。“十一五”期间,主要开展林业生物质能源示范建设,建设能源林示范基地,示范开发林业生物质能源产品(7)林业碳汇及“碳汇交易”的概念林业碳汇是指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与碳汇交易结合的过程、活动或机制。既有自然属性,也有社会经济属性。世界上的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由法律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这种交易是一些国家通过减少排放或者吸收二氧化碳,将多余的碳排放指标转卖给需要的国家,以抵消这些国家的减排任务,并非真正把空气打包运到国外。二、需熟悉的知识内容:(8)我国传统人工林培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9)林业分类经营的概念及内涵。林业分类经营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社会对生态和经济的需求,按照森林多种功能主导利用的方向不同,将森林五大林种相应划分为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两大类,分别按各自的特点和规律运营的一种新型的林业经营管理体制和发展模式。重视人文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以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为重点;超越传统的时空尺度和专业分工,实行综合资源经营;以社会需要为基础,根据政策、法规等制定经营目标,而不是根据传统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做法;森林生态系统经营的理论及技术还很不成熟,是不断的探索、研究阶段,被称为适应性经营(10)近自然森林经理的概念、特征及技术要点。一、林政管理与林业法规1、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森林法的基本内容、我国林业法规体系的组成。当前我国的林业法律法规基本覆盖了林业建设的主要领域,林业法律体系初步形成。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公布施行了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种子法、防沙治沙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等8部相关法律,国务院颁布了森林法实施条例、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森林防火条例、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和退耕还林条例等20多件行政法规,国家林业局制定颁布了50多件部门规章,各省区市根据当地实际,公布施行了300多件地方性林业法规和规章。(2)证据的特点、种类,违法行为的概念、构成要件。(2)林业行政处罚的原则、种类、条件、程序。林业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点林业行政处罚是指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以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组织,对违反林业行政管理秩序尚未构成犯罪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实施的一种行政制裁。(一)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主体是特定的。具体包括:一是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二是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三是县级以上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委托的组织。 (二)林业行政处罚的对象是特定的。所谓特定的对象是指违犯了林业行政管理秩序,尚未构成犯罪并依法应予处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也包括在我国境内违反我国林业行政管理秩序的外国人、无国籍人、外国企业及其他组织。但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人除外。(三)林业行政处罚的性质是一种惩戒制裁性的具体行政行为。 (四)林业行政处罚是一种要式行政法律行为。二、林业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一)处罚法定原则。处罚法定原则 (二)公开公正原则。 (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 (四)处罚救济原则。三、林业行政处罚主要有以下种类:(一)财产罚。罚款、没收财物(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务)。(二)行为罚。责令停产停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四、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条件:l、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主体资格合法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主体, 2、被处罚对象的具体违法事实已查证属实这一条件有以下两层含义:(1)违法行为人明确。 (2)认定违法行为人违法活动的证据充分确实, 3、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应当给予林业行政处罚这一条件是处罚法定原则的具体要求。对下列情形依法不予处罚:未满14周岁的人实施违法行为的;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其行为时实施违法行为的;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未造成危害后果的;违法行为在2年内未被发现的。 4、属于查处的机关或组织管辖五、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条第三款的规定,违反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林业行政处罚的程序分为简易程序和一般程序,在一般程序中又有听证程序作为其特殊部分。l、简易程序 又称当场处罚程序。它是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主体对事实清楚,情节简单,后果较轻的违法行为当场进行处罚的程序。 (1)简易程序适用的条件。一是违法事实确凿;二是具有法定依据;三是处罚程度较轻。即该程序仅限于警告和罚款这两种处罚形式,并且罚款幅度限定在对公民处50元以下,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1000元以下。(2)简易程序的具体步骤。表明执法身份,即执法人员应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证或委托书;说明处罚理由和依据,即告知当事人违法行为的事实,并指明处罚的法定依据;告知当事人享有的法定权利,如陈述权、申辩权等;制作当场处罚决定书并当场送达当事人;对当事人决定给以20元以下罚款和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对符合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并于法定期限内缴定的银行;当场处罚决定书须报所属行政机关备案。2、一般程序又称普通程序。它是指除了符合适用简易程序案件之外的、内容完整、要求严格、适用广泛的基本程序。一般程序适用于三类案件:处罚较重的案件,如对个人处以警告和50元罚款以上的行政处罚案件,以及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警告和1000元罚款以上的行政处罚案件;情节复杂需经过调查才能弄清主要违法事实的行政处罚案件;当事人对于执法人员给予当场处罚的事实认定有分歧而无法作出行3 行政处罚决定的案件。一般程序包括立案、调查、决定、送达和执行五个步骤。其中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前,当事人要求听证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听证。(1)立案。根据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四条的规定,立案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有违法行为发生;违法行为是应受处罚的行为;属于本机关管辖;属于般程序适用范围。立案人应当填写林业行政处罚立案登记表,并在7日内报行政负责人审批。(2)调查。调查是指案件调查人员依法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调取各种证据,查明案件真实情况的活动。案件承办人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调查时,必须出示执法证件,并不得少于2人。调查处理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的办案人员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申请回避;当事人认为办案人员与本案有害关系或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公正处理的,有权申请办案人员回避。办案人员的回避,由行政负责人批准;行政负责人的回避,由集体讨论决定,在回避申请被批准之前,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工作。证据是用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材料,它具有合法性、真实性(又称客观性)和关联性三个特征。种类: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鉴定结论。现场笔录。(3)决定。决定对违法行为人实施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应当载明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三十二条规定的法定事项。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组织作出的林业行政处罚,应当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加盖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印章;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作出的林业行政处罚,应当在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上加盖本组织的印章。林业行政处罚的办案期限自立案之日起,应当在1个月内办理完毕;需要延长办案期限的,经行政负责人批准可延长2个月;特殊情况下在3个月内仍不能结案还需要延长的,须报上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4)送达。送达是指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主体依照法定程序和方式,将其制作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书送交被处罚人的行为。林送达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直接送达,转交送达,留置送达,这种送达方式与直接送达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4、当地林业部门代为送达。邮寄送达五种送达方式中,除邮寄送达以挂号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外,其余四种送达方式均以送达回证上签名或者盖章的日期为送达日期。如果被处罚人在法定期限内没有提起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又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实施林业行政处罚的主体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5)执行。又称强制执行,林业行政主管部门一般情况下不具有强制执行的权利,只有特殊情况下才依法享有间接强制执行。其主要执行方法是代执行和执行罚。代执行是指义务人逾期不履行义务时,林业行政执法主体或授权的单位代为履行,由法定义务人负担代为履行的一切费用。如森林病虫害防治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被责令限期除治森林病虫害者不除治的,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可以代为除治,由被责令限期除治者承担全部防治费用。执行罚是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拒不履行生效行政处罚决定书的义务人可处一定数额的金钱给付义务,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的行政强制方法。根据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四十五条规定,对到期不缴纳罚款的义务人,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以促使其履行义务。直接强制执行是指林业行政执法主体对拒不履行法定义务的相对人的人身或财产自行采取强制手段,迫使其履行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状态的方法,如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3、听证程序1、听证程序是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属于听证范围的行政处罚案件在作出行政处罚前,依法听取听证参加人的陈述、申辩和质证的程序。它是林业行政处罚一般程序中适用特定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的一种特殊程序,是从属于一般程序而非独立的一个程序。根据行政处罚法林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及林业行政处罚听证规则的规定,听证程序及其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1)听证程序所适用的林业行政处罚案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对违法行为人拟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林业行政处罚。“较大数额罚款”是指国家林业局拟作出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罚款以及各省级人大常委会或省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较大数额罚款起点以上的罚款。(2)听证程序应遵守的原则。保障和便利当事人行使知情权、陈述权、申辩权和质证权;公开、公正、效率;不得向当事人收取听证的费用。(3)听证的申请和受理应符合的规定。对属于听证范围的林业行政处罚条件,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拟作出林业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当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听证权利告知书,并送达当事人;当事人要求举行。_证的,应当在收到权利告知书之日起3日内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逾期则视为放弃要求听证的权利;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在收到当事人听证申请后,应当在5日内依法审查决定是否受理,对不受理的应告知当事人不予受理的理由。(4)听证主持人、听证参加人享有的权利、义务。听证主持人是指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指定的其法制正作机构或执法机构中负责听证的非案件调查人员。其职权包括:决定听证时间、地点的权利;按程序主持听证的权利;要求听证参加人提供或补充证据的权利;就案件的事实和适用的法律进行询问的权利;对违反听证程序的行为给予警告、批评的权利;依法决定听证的延期、中止或者终结的权利;对案件的处理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提出书面建议的权利等。听证主持人应当承担的主要义务包:公正地履行主持听证会的职责,不得妨碍听证参加人行使陈述权、申辩权、质证权;不得徇私枉法、包庇、纵容违法行为;根据听证认定的证据,依法独立、客观、公正地作出判断并写出书面建议。听证参加,入,是指林业行政处罚案件的案件调查人员、当事人及其代理人、第三人及其代理人。其中的当事人是撼要求举行听证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当事人依法享有的主要权利包括:知情权、质证权、申辩权、最后陈述权、委托代理人代理行使听证权等。当事人应当承担的义务包括:按时参加听证;如实回答昕汪主持人的询问;遵守听证纪律。案件调查人员的主要义务是必须参加听证。(5)听证准备应遵守的规则。自决定受理听证申请之日起3日内,确定听证主持人或首席听证主持人;案件调查人员应按听证主持人的要求在3日内将案卷移送给听证主持人。听证主持人应当自接到寨阵调查人员移送的案卷之日起5日内确定听证的时间、地点,并应当在举行听证7日前,将举行听证的时间、地点通知听证参加人;听证应当在受理听证申请之日起20日内举行。(6)听证进行的程序。由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开始,宣布听证主持人、书记员、翻译人员名单。告知听证参加人在听证中的权利和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申请回避;听证主持人的回避由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决定,书记员、翻译人员、鉴定人的回避由听证主持人或首席听证主持人决定。案件调查人员提出当事人违法的事实、证据,适用的法律、法规或规章,以及拟作出的林业行政处罚决定。(蓟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就案件事实进行申辩,并提交证据材料。第三人或其代理人进行陈述。询问当事人或其代理人、案件调查人员、证人和其他有关人员,并对有关证据材料进行质证。当事人或其代理人和案件调查人员就本案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当事人最后陈述。听证主持人宣布听证结束。听证应当制作林业行政处罚听证笔录,由听证主持人和书记员签字。听证笔录在听证结束后,应当交由听证参加人审核元误或者补正后,由听证参加人当场签字或盖章。听证结束后,听证主持人应当根据听证确定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原拟作出的处罚决定及其事实、理由和依据据进行复核,向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行政负责人提出对听证案件处理的听证报告。听证报告中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听证的案由;听证主持人和听证参加人的基本情况;听证的时间、地点;听证认定的案件事实、依据;给予处罚的依据;处理意见和建议。林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听证报告确定的事实、证据和给予处罚的依据,根据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作出决定1 (3)林业行政复议、林业行政诉讼原则、范围、管辖、程序、条件。(4) 林权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林权的概念;林权的主要内容;林权登记的内容、程序;林权流转;占用、征用林地主要法律规定;林权争议解决的办法、程序。(5)森林经营管理的法律规定,包括森林林种的划分、林业长远规划与森林经营方案;森林资源清查与森林资源档案制度。(6)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的主要法律规定。(7)植树造林的法律规定。(8)森林限额采伐的范围、制定年采伐限额的原则及程序。(9)木材经营、运输管理,珍贵树木及其制品、衍生物进出口管理的的主要内容(10)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法律制度包括野生动植物保护对象、设立自然保护区的条件、程序等相关制度的基本内容。(11)林木种子法律制度包括种子的审定、生产、经营、使用的主要内容。(12)违反森林法的主要法律责任及种类。包括盗伐、滥伐林木,非法收购明知是盗伐、滥伐林木,违法发放、买卖林木采伐许可证、木材运输证等证件、文件,毁林开垦和毁林采石、采砂、采土及其他毁林行为,未按规定完成更新造林任务、未经批准擅自在林区经营、加工木材,违法改变林地用途、非法运输木材等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与处罚规定。2、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集体林林权制度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意义。落实经营主体的“四权”是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核心内容 1.明确林木、林地所有权和使用权。 2.放活人工商品林地经营权。 3.落实林木处置权。 4.保障业主收益权。.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是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2)林业分类经营的基本做法、意义。:森林划分为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和特种用途林。森林分类经营是以林种经营目标为依据的组织形式,便于目标管理。(3)我国对林业进行扶持的主要措施。扶持政策主要包括财政、金融、税收3个方面(4)我国非公有制林业发展的主要政策障碍及改进措施。(5)森林生态效益补偿的意义及实施的主要途径。保护好国家重点公益林,加强国家重点公益林的管护经营,改善生态环境,保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社会经济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意义十分重大(6)我国林业税费政策的主要内容及改进措施。3、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林业政策与林业法规的异同 (2)政策、林业政策、林业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林业三定、退耕还林政策、六大林业重点工程、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非公有制林业、育林基金、林业跨越式发展等概念的基本内容及相关组成(3)林政管理的原则、主要职责范围。政管理是林业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为达到发展林业、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的目标,依照国家的法规和政策,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培育、采伐、运输和销售等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实行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的过程。法制原则二)适当原则三)行政统一原则四)公开原则五)开放、搞活、管好的原则六)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4)林业主管部门及其主要职责;森林公安机关、基层林业工作站的地位、作用。乡(镇)林业站是林业部门最基层的管理机构,:一、乡(镇)林业站广泛宣传林业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使党和政府有关林业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落实,是“宣传站”。二、乡(镇)林业站发挥保护森林资源的作用,林业站授权可以行使林业行政执法,切实保护包括森林、林地、野生动植物等森林资源,是“管理站”。三、乡(镇)林业站组织、指导林业生产,制定林业发展规划、推进林业重点工程的顺利实施、检查验收造林质量、推广林业科学技术、开展林业社会化服务等,是“林业推广站”。四、乡(镇)林业站引导和帮助林农兴林致富,兴办站办基地,以示范引导林农从事林业生产,特别是在速生丰产林、高效经济林、竹林等“两高一优”林业发展中,帮助林农脱贫致富,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全方位服务,是“服务站”。(5)与承包经营、林地流转相关的合同法律知识,包括合同的条款、履行、违约责任及合同争议解决办法。林学专业考试大纲一、专业基础知识1、森林植物学知识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分类系统子植物中较低级的一类。具有颈卵器,既属颈卵器植物,又是能产生种子的种子植物。它们的胚珠外面没有子房壁包被,不形成果皮,种子是裸露的,故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或显花植物是演化阶段最後出现的植物种类。它们首先出现在白垩记早期,在白垩纪晚期占据了世界上植物界的大部分。被子植物的种子藏在富含营养的果实中,提供了生命发展很好的环境。受精作用可由风当传媒,大部分则是由昆虫或其他动物传导,使得显花植物能广为散布。(2)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和生态学习性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植物分类学基本原理植物分类系统:1、人为分类系统2、自然分类系统单些说,就是以前是以单一的植物形态或其它方面作为分类的依据,只是为了人为的使用方便,并没有考虑植物间的亲缘关系.现在的分类学,是以探索植物的分类起源以及亲缘关系作为分类基础的,便于检索、科学研究或发现新物种等等(2)植物学名的组成物学名的组成 1植物学名的基本组成: 植物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一种植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故称为 双名法 或 二名法 。在学名后附加该种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所以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和命名人。并规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如前面所举的黄连的植物学名是Coptischinensis需了解的知识内容:湖南省主要造林树种的科属种2、土壤学知识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土壤形成的基本规律自然土壤是在多种成土因素如母质、气候、地形、生物、时间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其形成过程也就是土壤肥力的发生、发展过程。它的基本规律是地球物质的地质大循环过程与生物小循环过程矛盾的统一。(2)土壤生态系统的组成土壤生态系统是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构成的整体:生产者。高等植物根系、藻类和化能营养细菌。消费者。土壤中的草食动物和肉食动物。分解者。细菌、真菌、放线菌和食腐动物等。参与物质循环的无机物质和有机物质。土壤内部水、气、固体物质等环境因子。土壤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取决于构成系统的生物组成分及其数量,生物组成分在系统中的时空分布和相互之间的营养关系,以及非生物组成分的数量及其时空分布。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表现在系统内物质流和能流的速度、强度及其循环和传递方式。壤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可通过人为管理措施加以调节和改善。土壤中物质转化和能量流通的能力和水平、土壤生物的活性,土壤中营养物质和水分的平衡状况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等,是土壤生态系统研究的主要内涵。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影响土壤形成的外界因素土壤形成的母质因素2)土壤形成的气候因素 3)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4)土壤形成的地形因素5)土壤形成的时间因素6)土壤形成的人类因素(2)林业上常用肥料的特性需了解的知识内容:(1)湖南土壤分布规律(2)植物营养诊断方法技术3、植物生理学知识需掌握的知识内容: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指植物对水分的吸收、运输、丢失的过程。由于绿色植物是自养型的,要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就必须高效率地进行光合作用。为此,它必须发展大量的叶面积,充分地接受阳光,并且与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气)。但由于大气的水势比植物体的水势低得多,所以,这接受阳光的表面必然成了水分蒸发的表面,气体交换的通道也是水蒸气散失的通道。因此,植物一方面通过根系不断地从环境中吸收水分,经过根、茎的运输分配到植物体的各部分,以满足正常生命活动的需要;另一方面植物体又不可避免地要丢失大量水分到环境中去,故植物体实际上是处于不断吸水和不断丢水的动态平衡之中。当植物吸水量补偿不了失水量时,常发生萎蔫现象,严重时可引起叶、花、果的脱落,甚至死亡。农业生产上通过各种合理管理措施(如灌溉、蹲苗等),来调节和维持作物的水分平衡。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们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太阳光。色素在受激发后发生电荷分离,电子经过一系列的载体传递后,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气;另一端还原辅酶,同时造成质子(氢离子)转移,形成叶绿体中类囊体膜内外的电位差和氢离子浓度差,推动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这样 ,将光能转变成还原辅酶与ATP中的化学能,最后经过一系列的酶反应,把从空气中吸入的CO2固定并还原成碳水化合物。 植物代谢植物代谢。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合成代谢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比较简单的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反应,组成更复杂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酶、纤维素等,构成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或贮存物如淀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谢把大分子的物质水解(或磷酸解)成为简单的糖磷酯 ,再经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还原的辅酶(NADH或NADPH)。植物呼吸植物呼吸。同动物一样,植物也进行呼吸,但没有像鳃、肺那样专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谢所形成的还原的辅酶或几种简单的有机酸,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呼吸链),最后把吸入的氧气还原成水。电子传递和末端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电子传递同时偶联着ATP的形成,供应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 植物水分生理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绝大部分是在阳光照射下,气孔(器)开放、进行光合作用时,从叶面蒸发出去的。陆生植物适应于蒸腾作用对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种结构。由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输送到地上部的叶和其他器官。进入大气时所经过的气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干旱地区的植物,更有减少蒸腾的特殊构造和代谢方式。 植物矿质营养植物矿质营养。除CO2和水外,植物还需要多种化学元素。需要量较大的氮(N)、磷(P)、钾(K),是农业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为钙(Ca)、硫(S)、镁(Mg)、铁(Fe),是构成植物体内生活物质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还需一些微量元素,如锰(Mn)、锌(Zn)、硼(B)、铜(Cu)、钼(Mo)等。 植物体内运输植物体内运输 。植物没有血液循环系统 ,但制造有机物质的光合器官(叶子)位于地上,吸收土壤中无机养料和水分的根系处于地下,生殖器官(花、种子、果实)等则要从两者取得营养物质的供应。适应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和各种器官之间物质运输的需要,植物演化出两种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输送水和溶于其中的矿质元素的木质部,和主要输送有机物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生长与发育生长与发育。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膨大,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在寒、暖、雨、旱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种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来之前形成,在休眠状态下度过不良环境。从营养生长(叶、茎、根的生长)向生殖生长(分化花芽、开花、结实)转化的过程常与自然环境的年度变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环境变化的机制,光周期现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细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体许多部分的细胞,离体后在人工培养基中,都可以脱分化而长成愈伤组织。在适当的情况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以至长成完整的植株。植物激素植物激素。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各器官间的生理活动,除随营养物的供求关系相互制约以外,大都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来相互调节和控制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激素,它们在某些部位形成,转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发现的生长素就是在生长顶端形成,促进下面的细胞伸长。随后相继发现许多其他激素,如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除去通过化学物质而调节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传导,如电位的变化。 抗逆性抗逆性。不同植物对不良环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异很大,有的能在极干旱的条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温。品种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对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决定的。在农业生产上,扩大作物的种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机理,有助于采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为育种工作中抗逆品种的筛选提供生理指标。植物运动植物运动。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游泳,作趋光运动。陆生植物虽然着生位置固定,却并非完全不能运动。根有向地(重力)性,叶子有向光性,是通过生长来运动,称为生长运动。有些植物能做机械运动,如睡莲的花昼开夜合;合欢的复叶晚间闭拢;含羞草和食虫植物猪笼草等,动作更为迅速。(3)植物生长物质在林业上的应用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植物体内同化物运输与分配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系统植物体内的运输系统主要有长距离运输系统和短距离运输系统。短距离运输系统主要是指细胞内和细胞间的运输,运输距离以微米(um)计算,通过共质体(胞间连丝)和质外体(自由空间)来完成 (图5-6)。长距离运输系统主要是指器官间和组织之间的运输,通过输导组织来完成,木质部(导管、管胞)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图5-7),韧皮部(筛管、筛胞、伴胞)运输同化产物 (图5-8)。要注意的是伴胞的生理功能,主要是协助筛管分子完成运输,它为筛管细胞提供结构物质(蛋白质)和信息物质(RNA),维持筛管分子间的渗透平衡,并调节同化物向筛管的装载与卸出。二、植物体内同化物的运输机理有机物运输的形式: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主要形式是蔗糖,蔗糖是葡萄糖与果糖分子以糖苷键相连而成的双糖分子。蔗糖的水溶性较强,有利于随着液流运输;植物体内到处存在有分解葡萄糖的酶,但对蔗糖却很难起反应,这就起到了保护作用,蔗糖不易分解,可以安全运输;蔗糖的糖苷键水解时产生的能量多,运输效率较高(高效运输);蔗糖的某些性质(密度、粘度、表面张力、电解常数、渗透压、扩散系数)与葡萄糖相似,有利于侧向运输。有机物的运输方向: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没有极性,可以向顶部,也可以向基部,但总的方向是由制造营养物质的器官向需求营养物质的器官运输。植物体内有机物运输的方向主要有三种,即:单向运输(木质部运输)、双向运输(韧皮部运输)和横向运输(短距离运输)。有机物的运输机理:韧皮部的源端制造同化产物,同化物浓度较高,水势较低,细胞吸水,体积膨大产生较大的压力势。韧皮部的库端因同化产物被消耗和贮存,同化物浓度降低,水势增高,细胞失水,体积缩小,压力势减小。源库端压力势梯度(源高库低)推动同化物不分种类一道由源端向库端转移(图5-5)。三、植物体内同化物的分配叶片的光合产物运出以后不是平均地分配到各个器官,而是有所侧重。就整个植株而言,同化物向各器官的运输因生育期的不同而不同,植物不同生育期的生长中心即是光合产物分配的中心,即“优先供应中心库”;从不同部位的叶片来说,它的光合产物有就近供应和运输的特点,一般来说,下位叶片制造的同化物主要运到植株的下位部分及根部,而上位叶制造原同化物主要运到新叶、幼叶、茎顶及花的部位,即“就近分配”;同化物还有向同侧器官分配较多的特点,即“同侧分配(2)植物的生长生理、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植物的发育包括生长和分化。细胞的发育分为分生期、伸长期和分化期三个时期。植物生长与分化的类型包括顶端生长与分化,次生生长与分化,再生生长与分化。分化的生理基础是极性,生化基础是细胞内化学物质的种类或/和不同化学物质浓度比值的变化。 组织培养的理论基础是细胞全能性。培养基需要矿质元素、碳源(常用蔗糖)、植物生长调节剂(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维生素等,严格消毒是组织培养成功的关键。 植物生长表现出生长大周期,植物的生长运动包括向性运动与感性运动等,同时存在近似昼夜节奏现象。种子萌发需要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和足够的氧气,有的种子还需光照(红光),有的则需黑暗。植物各部位的生长相互制约、相互影响,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光照、水分、温度和无机营养等对各部位的相关性具有调节作用。一、发育、生长和分化的概念 生长在生命周期中,植物的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数目、体积或干重的不可逆的增加过程。 分化从一种同质性的细胞类型转变成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原来不相同的异质细胞类型的过程。 发育在植物生命周期中,植物的组织、器官或整体,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有序变化过程。 生长是量变,是基础;分化是局部的质变;发育则是器官或整体的有序的一系列的量变和质变。因此,可以说发育包括生长和分化两个方面。发育必须在生长和分化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生长和分化,就不能进行有序的发育。另一方面生长和分化又受发育制约,植物的某些部分的生长和分化必须通过一定的发育阶段以后才能开始。生长与分化是各种生理与代谢的整合表现,是新陈代谢强度和方向的综合表现。 发育的三个阶段:胚胎发生、营养器官发生、生殖器官发生。 发育的时间顺序:种子萌发幼苗成长开花结实衰老死亡 二、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1.植物细胞生长的三个时期及特点 (1)分裂期(分生期):细胞体积小,细胞壁薄,原生质浓稠,没有液泡,核大而明显,呼吸强,氮代谢旺,细胞持水力强。 (2)伸长期(扩张期):细胞大量吸水形成大液泡,细胞体积增加,细胞壁加厚,蛋白质含量最高,呼吸作用加强,酵解和TCA环酶活跃。 (3)分化期(成熟期):细胞体积不再扩张,次生壁加厚,某些细胞分化成特化细胞。 2.细胞分化的调控 (1)分化的生理基础: 细胞分化的生理基础是极性。极性是指细胞(或器官和植株)内的一端与另一端在形态和生理生化上的差异。表现在细胞质浓度不一,细胞器数量的多少,核位置的偏向等方面。 (2)影响分化的环境条件:光照、温度、营养、pH、离子和电势等环境条件及地球的引力。 (3)分化与植物激素的关系 3.植物的组织培养 (1)概念:指植物的离体器官、组织或细胞在人工控制的环境条件下培养发育再生成完整植株的技术。 (2)理论依据:根据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细胞的全能性是指每一个具核的细胞中都包含着产生一个完整机体的全套基因,在适宜条件下,可形成一个新的个体。 (3)培养基的主要成分: a.大量元素:N、P、K、Ca、Mg、S。 b.微量元素:Fe、Zn、Cu、B、Mo、Mn、Cl。 c.糖:2% d.有机附加物:维生素(B1、B6烟酸、肌醇等)、甘氨酸、蛋白质。 e.植物生长调节剂:一般为IAA、NAA、2.4-D、CK、BA、GA等。 三、种子的萌发 1.概念:可从不同角度来理解萌发概念。从形态角度看:具有生活力的种子吸水后,胚生长突破种皮并形成幼苗的过程。从生理角度看:无休眠或解除休眠的种子吸水后由静止状态转为生理活动状态引起胚生长。从分子生物学角度看:水分等因子使种子的某些基因和酶活化,引发一系列与胚生长有关的反应。 2.种子萌发时需要的外界条件 (1)足够的水分 (2)充足的氧气4、森林生态学知识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森林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与主要特征基本概念森林生态系统是在一定范围内,各生物成分(包括人类在内)和非生物成分(环境中物理和化学因子),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形成的一个功能单位。主要特征:1、结构特征。生态系统由生物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光、热、大气、水、土、岩石及死的有机物质)两个亚成分组成。2功能特征。生态系统内部的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与它们的生存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着能量和物质交换,产生能量和物质在系统中流动,从而保持着生态系统的运转,并发挥其正常的功能。3、动态特征。生态系统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运动变化的系统4、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特征。生态系统内各生物和非生物成分的关系是紧密相连、密不可分的整体。5稳定平衡的特性。系统内部各成分间完全处于相互协调的稳定状态,系统受外力干扰时,自身有一种恢复的能力,由稳定到不稳定,再由不稳定返回稳定的状态。6、对外开放的特征。生态系统,甚至生物圈都是一个开放系统。一个现实的生态系统必须有能量与物质的输入,以及具有能量和物质输出的过程。所以,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也应是系统整体的一个部分。(1)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规律与物质循环过程.1、 除极少数特殊空间外,能量的源头是太阳能。生物所利用的能源,基本上都是来自太阳的辐射,其途径是: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能转换成化学能,动物依靠植物再从化学能转换成机械能和热能的形势。2. 输入某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3. 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的一个很主要的途径是通过食物链来进行的,食物链指生物界关系中,甲吃乙、乙吃丙、丙吃丁的现象。食物链和食物网是能量流动的主渠道。4. 能量沿着营养级逐级传递,级级有散失,有遗弃,即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特征,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能量流动沿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顺序逐步被减少,二是能量流动是单一方向,不可逆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一部分用于维持新陈代谢活动而被消耗,一部分在呼吸中以热的形式散发到环境中,只有一小部分做功,用于形成新组织或作为潜能贮存。由此可见,在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效率是较低的,能量愈流愈细。一般来说,能量沿绿色植物向草食动物再向肉食动物逐级流动,通常后者获得的能量大约只为前者所含能量的10%,即1/10,故称为“十分之一定律”。这种能量的逐级递减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一个显著特点。5.生态金字塔:如果把食物网划分为能量转换的一系列营养级,说明其营养结构,就便于各生态系统之间的比较。营养结构可以在连续的营养级水平上按单位面积的数量、现存量或单位面积时间内所固定的能量表示之。营养结构的图形可用生态金字塔(锥体)表示,生产者营养水平构成一层层上升构成塔尖,生态金字塔分为能量金字塔、生物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三种类型。能量金字塔:是指将单位时间内各个营养级所得到的能量数值由低到高绘制成的图形呈金字塔形。能量从上一个营养级传递到下一个营养级,平均传递效率为1020。生物量金字塔:以每个营养级的生物量绘制的金字塔。但某些单细胞生物的生命周期短,不积累生物量,而且在测定生物量时是以现存量为依据的,所以在海洋生态系统中会出现倒置现象,即出现浮游动物数量多于浮游植物。数量金字塔:以每个营养级的生物个体数量为依据绘制的金字塔。但会出现有的生物个数数量很少而每个个体的生物量很大的情况,所以也会出现倒置的现象。比如一棵大树上有几百只昆虫。6. 研究能量流动的意义是合理调整能量流动关系,是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用的部分。物质循环过程物质循环的三种基本形态,地球化学循环、生物循环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地球化学循环可分为二大类型,即气态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气态型循环。碳、氢、氧、氮和硫均能以气态、固态和水溶液出入于生态系统。氮、碳和氧主要以气态形式输入和输出。各种岩石中不含氮或含量甚微。大部分氮进入生态系统是靠微生物对氮气的固定。据报道植物吸收气态NH3,可提供植物群落所需物以类聚量的10%。碳在岩石中含量很低,而且释放速度很慢,难以满足植物对碳的需求。硫一方面可从岩石进入系统,另一方面以气态进入系统,而更多的是从硫酸盐溶液进入系统。沉积循环。沉积循环有三种运动形式,即气象途径、生物途径和地质水文途径。气象途径像空气尘埃和降水的输入以及风侵蚀和搬运的输出。生物途径。动物活动可以使养分在生态系统之间发生再分配。地质水文途径。指生态系统养分的输入来源于岩石、土壤矿物的风化和土壤水分及溪水溶解的养分对系统的输入,以及土壤水或地表水溶解的养分、土粒和有机质从系统的输出。沉积型循环物质的主要储存库是土壤、沉积物和岩石,而无气体形态,因此这类物质循环的全球性不如气体型循环表现得那么明显,循环性能一般也很不完善。属于沉积型循环的物质有磷、钙、钾、钠、镁、铁、锰、碘、铜、硅等,其中磷是较典型的沉积型循环物质,它从岩石中释放出来,最终又沉积在海底并转化为新的岩石。气体型循环和沉积型循环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受到能流的驱动,并都依赖于水的循环。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物地球化学循环是指生态系统内部化学元素的交换,其空间范围一般不大,植物在系统内就地吸收养分,又通过落叶归还到同一地方。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所需大部分养分直接从土壤溶液中吸收。植物体内养分的分配。植物吸收的养分元素,传送到植物体各部分用于代谢过程或贮存。植物养分的损失。植物体内的养分都在不断消耗掉,植物每年吸收的大部分养分元素也是在用补充这些损失,只有很少比例的养分成为新组织的生物量长久保存下来。凋落物的分解。凋落物的分解和养分的释放可说是森林生物地球化学中最重要的一环。林下植被的作用。林下植物占森林总量只一小部分,但它养分循环和林分总生产量却有重要作用。养分元素的直接循环。是指菌根菌的菌丝体侵入新落下的凋落物后,由菌丝进入凋落物内部使之分解,并吸收那些被矿化后的养分,其中养分的一部分可被有菌根的植物所利用。生物化学循环。生物化学循环是指养分在生物体内的再分配。三种主要元素(C、N、S)的循环。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效能。森林生态系统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具有很高保存养分的能力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森林种群和森林群落的结构特征种群是指一定空间中同种个体的总和。有的学者在种群定义中加进新的内容,即种群定义为:在一定空间中,能相互进行杂交的、具有一定结构的、一定遗传特性的同种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群体特征。有种群密度、分布格局、年龄结构、种群增长型和种群调节等。(2)森林生态系统的演替原因与演替模式演替原因:1、物种特性在演替中的作用。树种特性间的差异是引起森林演替的内在原因。具体条件下,种间代替的依据是物种适应和竞争能力的关系。植物化学分泌物在演替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有的分泌物抑制其它种的定居,有的则控制本种新个体的发生。2、生境演替发生的条件:物种特性是在 一定生境条件内长期进化适应的结果。演替模式 归类方法演替模式按演替初始生境水分条件1、旱生演替系列。2、水生演替系列按起点裸地性质1、原生演替。2、次生演替按演替方向1、进展演替。2、逆行演替3、循环演替5、林木遗传育种学知识需掌握的知识内容:(1)选择育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杂交育种的基本概念及杂交技术人工杂交是人类有目的地创造变异的重要方法,也就是使杂交亲本的遗传基础通过重组、分离和后代选择,育成有利基因更加集中的新品种,这种有*结合系统选育的育种方法叫杂交育种。 一、杂交亲本的选择1、根据育种目标选择亲本如果育种的主要目标是选育抗寒、抗病或起捕率高的品种,那么就必须选择一个抗寒、抗病能力强或起捕率高的品种作亲本材料。虽然杂交后代中可能出现有超越亲本的现象,但在主要育种目标的性状上,就不能完全寄托在这种超越性上,而是应该对亲本的选择提出严格的要求。在主要育种目标上靠遗传,在其他育种目标上可以靠变异。2、正确分析亲本的性状及其遗传规律首先要了解育种性状的遗传基础是属于简单遗传,还是复杂遗传。其次,要了解选择亲本各性状之间的连锁或相关关系。3、亲本间的性状要互补,优点多,缺点少,更重要的是亲本的优良性状要突出杂交亲本应具有较多的优点,较少的缺点,使亲本间优、缺点能够在其子代中得到互补。4、选择生态类型差异或地理远缘的品种作亲本,同时还要考虑亲本对培育地环境条件的适应性用生态类型不同或远缘品种作杂交亲本,可以使它们的后代出现多种多样类型,比较容易从中获得符合要求的新类型。5、选用配合力好的品种作亲本,且亲本材料必须纯正一个优良推广品种,并不一定是良好的亲本,还必须具有遗传传递力强、配合力好等条件才能成为一个有价值的亲本。二、杂交育种的方式1、育成杂交(1)简单育成杂交是根据当地、当时的自然条件、生产需要以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客观因素确定的育种目标,应用相应的不同品种使它们各参加杂交一次,并结合定向选育,将不同品种的优点,综合到新品种的一种杂交育种的方法。(2)级进育成杂交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和生产需要及原地方品种品质等客观因素确定的育种目标,引入一个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杂交,获得级进第一代杂种(级F1)。然后将此杂种再与原改良品种回交,以获得在生产性能上显着地向改良品种方面发展,并适当保留本地品种原有的某些优点。(3)引入育成杂交此法与(2)相反,是以引F1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如此各代杂种连续与当地被改良品种回交若干代,并结合定向培育,以获得生产性方面稍有某些改良的符合育种目标的理想杂种育成新品种。(4)综合育成杂交法根据当时的自然条件、人们需要的原地方品种品质等客观因素确定的育种目标,引入相应的改良品种与当地被改良品种进行多种育成杂交的育种方法。2、近交选育杂合体通过自交或近亲繁殖,其后代群体将有以下几方面的遗传效应:(1)杂合体通过自交可导致后代基因的分离,并使后代群体的遗传组成迅速趋于纯合化;(2)杂合体通过自交,必然导致等位基因的纯合而使隐性有害的性状表现出来;(3)杂合体通过自交可使遗传性状重组和稳定。3、回交选育通过杂交获得的杂种F1与亲本之一再行杂交,这叫回交。回交的遗传效应有两个方面:(1)连续回交可使后代的基因型逐代增加轮回亲本的基因成分,逐代减少非轮回亲本的基因成分,从而使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替换非轮回亲本的遗传组成,导致后代群体的性状逐渐趋向轮回亲本;(2)回交可以导致基因型纯合。需熟悉的知识内容:(1)种质资源的调查方法资料查询查询建园档案等资料,掌握该园区内的林木种质资源信息。5.3.2单株或样株调查按已有资料对基地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抽样率为20%;如抽查结果与已有资料不一致,必须进行每木调查,特别是每份种质资源的名称、来源、性状等一定要调查准确。5.3.3 调查表填写填写林木种质资源调查表1-1。5.4 林木品种(林木良种、农家品种)5.4.1 资料查询查询已有的技术档案等资料,掌握该品种信息。5.4.2 知情人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