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 (2)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2091567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 (2)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 (2)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 (2)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反思信息化教学课堂赵美琪 余胜泉北京师范大学信息科学学院 100875【摘 要】目前,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出现了很多错误理解和操作,本文从技术环境、课堂教学、知识与能力以及信息资源四个方面对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常见错误进行详细地阐述分析,并提出纠正措施,力求一线教师引起反思,达到有效信息化教学。【关键字】信息化教学 信息技术 主导 主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核心,也是当前我国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中重点和难点。教育部启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大力提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应用,把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作为新课改中教学改革一项重要举措。为此,很多学校都已着手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探索,开展信息化教学课堂,但在指导试验学校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学校存在着对信息化教学错误理解以及实践中机械、盲目地操作。这些现象存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教育信息化发展,易使教育信息化偏离正确方向。一、在技术世界里迷航1技术排斥观不少学校领导认为:多媒体好是好,就是身价高,学校硬件不到位,师资又缺乏,暂时不搞也无妨,还是等水涨船高吧。这是一种思想认识上偏差,当今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我们社会已开始进入数字化时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已成为教改必然趋向。所以一定要更新观念,放远目光,抓住机遇,抢先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现代教育改革主动权。2唯技术主义很多人武断地认为,一堂课如果没有用到网络,或者只用了几分钟计算机,那肯定不是一堂好课,甚至形成“无多媒体课件不成公开课”局面。而其所谓多媒体课件,也只是简单文字加图片,完全是印刷教材电子化。事实上,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而不是目,推进信息技术应用并不是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而是通过信息化达到更好教学和学习效果。技术用好坏是看其是否用得恰当,在于质而不在于量。也有一些人对技术持一种亢奋状态,认为技术越先进越好。原本可以面对面实现讨论,非得要用视频会议系统来实现,结果非但没有收到良好教学效果,反而造成人力物力浪费,其成本效益极为低下。还有一些人是对电教老师依赖,认为电教老师理所当然要包办与计算机相关一切工作,上一堂公开课需要几个电教老师陪同,机器出了故障由电教老师解决,甚至完全由电教老师操作电脑。这样教学是不可持续发展,也是不现实,学科老师还是应该具备基本技术操作能力。3大而全完整课件很多中小学教师一听到要制作课件就很害怕,在他们看来制作课件是一项浩大工程,在追求精致基础上还必须保证功能齐全,不仅要有教学内容,还要有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用户权限管理、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答疑等交互模块,这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科老师来说,是相当困难。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考虑以下三点:首先,课件要和网络教学平台良好整合,把一些复杂交互功能移交教学平台,由专门技术人员来开发完成,而教师只要用FrontPage、PowerPoint、Flash等一些简单工具做一些网页、动画即可,把更多精力放到教学内容上,完全没有必要学习AuthorWare、3DMax、Director、VB、Asp等复杂开发工具;二是要给课件“减肥”,设计课件时把精力集中花在每堂课重点、难点上,每一堂课突破一、二个难点,不要面面俱到,只要真正能把教师感到难以讲清楚问题用多媒体特有优势讲清楚就可以了;三要采取“拿来主义”,目前国内面向课堂教学课件逐渐多起来,学校可适当购买一些,这样使用起来就会比较方便,当然现成课件不一定适合教师教学意图,这时可利用抓图、抓动画等软件截取其中所需部分,重新组织、加工。4课堂教学以课件为中心很多教师认为要把信息技术整合到自己学科教学中,首先就要有非常完美课件。他们花大量时间在课件制作上,把自己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以课件形式固化起来,它几乎包括教师所能想到和所能表达所有内容,就像一篇电子教案,以至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教师课件学生”教学方式,从而割裂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直接联系。教师在课堂上,注意力全部局限在课件上,鼠标、键盘不断按动,眼睛瞪着屏幕,口中念着课件上内容。而学生则盯着不断变化屏幕,把它当作获取知识唯一来源。这种夸大课件作用,降低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地位教学方式,势必将教师和学生沦为媒体奴隶,制约信息化教学深层次地发展。教师应该摆脱以课件为中心怪圈,关注教学过程设计,使信息化教学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活泼。5过多多媒体展示有教师认为多媒体是万能,在课上从头至尾都用多媒体,对其它常规媒体不屑一顾。在某些公开课上,我们甚至看到一些教师纯粹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其追求现代化意识是好,但是任何事物都有长有短。总来讲,借助多媒体能将抽象物体具体化,微观物体宏观化,对教师讲授重点和难点是有一定帮助,但过多多媒体展示会造成负面影响。例如,在语文教学中过分意境表达,会剥夺学生想象力与对优美文字整体感悟能力;数理教学过分形象化,会剥夺学生逻辑思维培养。再者,教师成了多媒体放映者,无法发挥其主导作用,也无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师生都被禁锢于多媒体中。6技术使用和课程容量错误处理很多教师在制作课件时无原则地增大教学密度,令学生应接不暇。虽然计算机多媒体在教学中可将声音、图像、动画集成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来获取相关信息,并在设计者优化组织设计下,增大信息传播速度,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益。但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堂课如果内容太多,进度太快,学生就很难集中注意力,呈现信息切换过于频繁,学生注意力很难及时地转移。忽视学生认知规律,而一味加大教学密度,即使图文声情并茂,学生也经常会手忙脚乱,顾此失彼。所以教师一定要科学地处理技术使用与学生认知规律关系,重视启发性原则,给学生留出时间去思考,安排适量活动去发现。与此同时,由于课堂时间限制,只能使一些教学环节流于形式、忽视实质。例如,40分钟一堂课,学生既要上网查资料,又要小组讨论,还要自己作报告。有教师规定三分钟上网查资料,三分钟讨论。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能做一些拷贝粘贴,根本无法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我们认为,可以考虑以活动为单位进行课时安排。这样才有可能将设计各个教学环节落实下去,而不流于形式,学生也有时间从容地思考,把外界信息内化到自己认知结构中。二、课堂教学误区1片面理解信息素养含义提高学生信息素养是信息化教学重要目标之一。信息素养是一种在信息社会中获得信息、利用信息、开发信息方面修养和与能力。它包含了信息意识与情感、信息伦理道德、信息常识以及信息能力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性、社会共同评价。但有些教师认为只要学生能利用搜索引擎在网上找到某一片相关文章,或者是从网上找出相关文献来表达或证明自己观点就可以了,这是片面,教师没有真正理解信息素养含义。在实际教学中,对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应包括获取、分析、加工、利用信息能力,对信息内容批判与理解能力,及融入信息社会态度和能力。2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从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过渡过程中,由于缺乏经验,很多教师都没能把握好度,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地位,在课堂上放任自流。事实上,学生不具备、也不可能完全具备自主建构能力和独立创造性人格特征。不管如何强调自主学习,都不能理解为完全自己学习,应该保留某种层面上“学”意味。如果不求师受教,过分夸大学生学习自主性,贬低教师主导作用,就等于反对外因决定论而陷入内因孤立决定论。因此,在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使得“主导主体”新型教学结构和谐发展。3协作学习流于形式协作要有明确主题,教师一定要清楚地说明小组协作所要解决问题;协作要有分工,有差异,比如男女搭配,不同个性学生搭配,只有组员之间、组与组之间有差异,才会有互相学习机会和兴趣;协作要有评价,不仅要有组与组之间比较,还要有小组内部比较,避免出现“吃大锅饭”现象;协作要有教师指导,中小学生与人合作能力毕竟是有限,所以教师一定要及时地给予指导,以防学生协作方向偏离;协作还要有思考,任务完成后一定要反思,想想哪些地方做比较好,哪些地方还有待改进,这样才能达到深层次、有意义协作。协作学习在时间较长综合活动课中会更加有效,学生有充裕时间来体会与人合作乐趣。而课堂往往受时间限制,易使协作学习流于形式,所以课堂上协作一般只适合二、三个人小组。课堂上协作还受环境影响,电脑一排排摆放多媒体教室不利于课上学生讨论协作,学生四处走动既浪费时间,又影响课堂秩序。相对来说,圆桌式设计是比较好协作环境。4课堂拓展迷失课堂拓展有两种错误做法:一是固守课堂,以课件为中心,其课件又只是教材搬家,这是一种自我封闭形式;二是漫无边际,教师事先不作任何准备,就让学生在课上长时间地上网查资料,结果学生所做大多数是无效信息搜索,真正有效时间很少。我们认为,教师要以教学内容、教学主体为核心,适当作一些准备,比如事先找好有用网站,然后给学生做一些链接,或者是把一些有用信息整合到一个小网站上,学生只要上这个网站搜索就可以了,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做到有意义课堂拓展。5差生游离于群体之外信息化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这对于学习成绩好,自主学习能力强学生来说,会很自觉地进行。而对于一些差生来说,就容易出现走神、不参与现象。在很多课上我们看到教师也只关注成绩好学生,经常激励他们,让他们回答问题、发表自己意见、表现自己,而不管差生。我们认为,在信息化教学课堂里,教师应更多关注差生,鼓励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重新融入集体,找回自信,否则会对差生造成很大负面影响,出现两级分化。教师对根据不同学生不同特点,实施个性化教学,这样才有可能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这也是新课程改革基本理念。6评价内容和方式单一很多教师将传统评价搬到信息化教学课堂中,仍然是“一考定乾坤”,其效果很不好。信息化教学教学目标不同于传统教学,它更关注是学生全面发展,而不是书本知识掌握多少。对此,应考虑以下两点:首先,评价内容要多元化,不仅要有对学科知识掌握程度评价,还要有对知识实际应用能力、试验操作能力、参与活动态度、创新精神等各方面评价;其次,评价方式要多样化,在评价学生时,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应注重学生成长与发展过程,要有机地将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结合起来,推进面向学习过程评价方法(比如档案袋评估),将评价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中。三、倾斜知识与能力天平1知识中心论有些教师以知识为唯一达成目标,在信息化教学课堂中用多媒体展示知识,用网络反反复复地做练习,所有东西以知识为核心。甚至还有一些校长担心,信息化教学会不会影响到学生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这些都是把知识过分绝对化,而忽视了能力培养。事实上,信息化教学不仅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同时也会促进对知识掌握。知识可以通过教师传授、灌输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自主建构、自主发现获得。我们要通过信息化教学转变知识获取方式。知识是重要,但不必担心因知识受影响,而不去搞信息化;也不能把信息化教学庸俗化,把“人灌”变成“机灌”。也有一些学校在教学过程中过分强调知识体系需要,以知识体系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以考试为中心选择教学内容,而忽视了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需要。在信息化教学中,应当重视活动指导和学习经验积累,让学生在自身需要推动下,与外部环境相互作用,有效地促进自身素质提高。2过度重视知识、能力,忽视情感培养现代社会,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做事之前要先学会做人。一个人如果没有积极向上生活态度,没有正确价值观、人生观,那么即使他拥有最高学历,也很难有发挥余地。但在很多课堂教学中,即使是在语文课、历史课都很少见到情感态度、正确价值观引导,教师用知识、能力对学生进行全副武装,却忽视了内在情感提升。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审美情趣,形成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作为教学重要内容,不应把它们当作外在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3以信息技术课程为核心很多人错误认为,教育信息化就是买计算机、上信息技术课,而信息技术课只是纯粹技能培养,无助于学生真正理解数字文化及其意义,没有考虑到个体全面发展要求。比如读写方面,很多人就认为“教授计算机技术”就等于上“打字课”,而不是教学生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工具学习或者是绘画、做计划、写论文、作诗、写信、谱曲等。信息技术课也通常反映了一种浅薄观念。认为课程全部目标就是培训“计算机工人”,也就是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地处理数据”基本谋生技能。这种课程培养被动、而不是有创造力计算机使用者。这种方法无视认知能力、创造能力和实践能力发展,而这些不但是对于职业生涯成功,而且对于个人在社会和生产环境中实现自己抱负都是至关重要和必不可少。在很多学校,信息技术课只注重知识考核,而忽视技能和综合能力评估考核,考操作步骤记忆,而不是灵活地完成任务。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教学应该整合起来,起基本思想是以计算机知识为其依托,以学科活动为线索,以信息素养目标达成为目标。因此信息化教学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学科知识目标教学活动,其次才是信息技术知识与信息素养。其中学科知识学习是灵魂,它目标无论在信息技术知识还是学科活动中都要有所体现。四、错误认识教学资源丰富学习资源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拓展学习重要前提,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对资源存在一些狭隘认识和理解。1过分依赖网络资源,忽视其它教学资源网络为人们提供了丰富多彩资源,给教学带来极大方便,但是网络并不是唯一。一些教师想方设法在网上寻找适合自己教学资源,却忽视了身边现成资源,而这些资源有时候更加真实、更有说服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过分依赖网络资源,还会误导学生产生“一切学习资源只来源于网络”意识,而不去关注生活中接触到事物,不懂得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例如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只关注网上资源,大多也就是一些文本、图片,很难有真实情感体验。但要是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重大事件、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无论是认知还是情感上将会有很大收获。因此,要摒弃“网络唯一”或“网络最好”错误观念,多角度、多渠道地获取最适合教与学资源。2只重视物质资源,忽视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是固化,只有人才能源源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创造新事物。信息化教学课堂是动态,而不是让学生无止境地接受固化旧事物。因此在建设教学资源过程中要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和利用。学生与学生之间要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教师要和学生多沟通,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教师与教师之间要多交流,吸取他人好教学经验,优化自己教学;教师要主动向有关专家学习专业化知识,共同研究教学中出现问题。3教育资源建设类型转变传统观念认为资源库建设就是收集以“教”为中心教育资源,目是为了帮助教师演示知识,典型内容就是课件。而在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建设以“教”为中心教育资源,更要关注以“学”为中心教育资源,有效地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主动建构,使学习者真正成为信息加工主体。典型内容是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研究性学习专题网站包括资源区、任务区和交流区三部分,如下图所示:研究性学习系统是由教师根据课程标准及教学内容,设计一个有针对性学习问题,并搭架一个辅助教学开放式学习平台。学生在教师或专家帮助下,利用平台中网络课件等资源完成对课本基本知识学习,并以学习小组形式协作学习共同研究并解决问题,将研究过程中各类信息及研究结果以网页等方式归纳整理并上载至平台。在完成该专题所有学习内容同时,该专题研究性资源库也由师生共同建立起来,为以后复习巩固提供了齐备资料。总之,教育资源建设要兼顾以“教”为中心和以“学”为中心两种资源类型,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4教育资源建设渠道单一很多学校领导认为,教师工作是教学,不需要参与资源建设,资源可以直接向公司购买。实际上,教育资源建设应该是多渠道,如下图所示:其模型似金字塔形状。公司所提供只占一小部分,是一些通用素材。由于公司人员一般不懂得教学规律,所以他们所提供资源通常不能直接用于教学。教师在公司所提供一些通用素材基础上必须自己收集整理,重新组织、加工,融入自己教学理念,支持教学。在资源收集整理过程中可以提高教师信息加工能力、形成信息化教学技能、完善自己教学设计。另外,更重要是要让学生来帮助教师建设教育资源,这样做目并不在于资源收集,而是把它当作一种手段,让学生通过收集整理资料开阔视野、联系生活实际、鼓励学生参与、促进学生知识建构、激发学习动机、打破封闭课堂。例如在一个学习专题网站中,教师可以先提供基本材料,然后让学生把平时看到认为比较好资料或者是自己作品上传,和其他学生一起共享。这样学生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大大提高他们积极性和参与度。因此,教育资源建设是一项日常、持续任务,要由公司、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完成。实现有效信息化教学课堂,是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出发点,是推进整个教育信息化基础。一线教师应该给予高度重视,从自己实际教学中做起,避免出现文中提到现象,努力实现有效信息化教学。参考文献1 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深化学科教学改革根本途径, 2003(7);2 孙众、余胜泉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整合误区分析,中国远程教育2002年第三期;3 陈松有关多媒体教学常见误区与矫治策略,2003(7);4 杨灵多媒体教学误区,2003(7);5 高中华中学多媒体教学两点误区,2003(7);13 / 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