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区间通过能力分析

上传人:积*** 文档编号:120899139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40 大小:1,01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区间通过能力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4区间通过能力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4区间通过能力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四章 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第一节 铁路运送能力概述 为了实现运送生产过程,完毕国家规定的运送任务,铁路必须具有一定的运送能力。铁路运送能力一般采用通过能力和输送能力两种概念。 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车辆和一定的行车组织措施条件下,铁路区段的多种固定设备,在单位时间内(一般指一昼夜)所能通过的最多列车数或对数称为通过能力。通过能力在一定限度上取决于广大铁路职工的协同动作和铁路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的合理运用。因此,通过能力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技术设备和行车组织措施的改善而提高。计算铁路通过能力的目的,就在于可以胸中有数地安排运送生产,保证铁路运送适应国民经济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需要。 铁路区段通过能力按照下列固定设备进行计算: (1)区间。其通过能力重要决定于区间正线数、区间长度、线路纵断面、机车类型、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的种类。 (2)车站。其通过能力重要决定于车站到发线数,咽喉道岔的布置,驼峰和牵出线数,信号、联锁、闭塞设备的种类。 (3)机务段设备和整备设备。其能力重要决定于蒸汽机车洗修台位,内燃或电力机车的定修台位,温水洗炉设备及段内整备线。 (4)给水设备。其能力重要决定于水源,扬水管道及动力机械设备。 (5)电气化铁路的供电设备。其能力重要决定于牵引变电所和接触网。 根据以上固定设备计算出来的通过能力,也许是各不相似的。其中能力最单薄的设备限制了整个区段的能力,该能力即为该区段的最后通过能力。 在铁路实际工作中,一般又把通过能力分为三个不同的概念,即设计通过能力、既有通过能力和需要通过能力。估计新线修建后来或既有铁路技术改造后来,铁路区段固定设备所能达到的能力,称为设计通过能力;在既有固定设备、现行的行车组织措施和既有的运送组织水平的条件下,铁路区段也许达到的能力,称为既有通过能力;在一定期期内,为了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铁路区段所应具有的能力,称为需要通过能力。 输送能力是指在一定固定设备、机车车辆类型和行车组织措施条件下,按照机车车辆和乘务人员的既有数量,在单位时间内所能输送的最多货品吨数。它一般以一年内所能通过的万吨数计算。第二节 以非平行运营图扣除系数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的措施采用非平行运营图扣除系数计算措施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时,一般需要先计算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然后在此基本上再拟定非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一、平行运营图通过能力1计算平行运营图通过能力的基本原理在平行运营图上,同一区间内同方向列车的运营速度都是相似的,并且上下行方向列车在同一车站上都采用相似的交会方式。从这种运营图上可以看出,任何一种区间的列车运营线,总是以同样的铺画方式一组一组地反复排列的。一组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称为运营图周期。图3-4-1给出了不同类型的运营图周期。不同类型的运营图周期所涉及的上下行列车数也许是不同的。若一种运营图周期内所涉及的列车对数或列数用n周表达,则放行一列或一对列车平均占用该区间时间应为: (3-4-1)图3-4-1 不同类型运营图周期示意图因而,对于一定类型平行运营图区间通过能力n,应用直接计算法可按如下公式计算:当不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有效度系数时 (3-4-2)当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而不考虑有效度系数时 (3-4-3)当同步考虑固定作业占用时间和有效度系数时 (3-4-4)式中固定作业时间()是指为进行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改造施工、电力牵引区段接触网检修等作业,须预留的固定占用区间时间,以及必要的列车慢行和其她附加时分,但双线区段施工期间组织反向行车时,应扣除运用非施工方向放行列车所节省的时间;有效度系数()是指扣除设备故障和列车运营偏离、调度调节等因素所产生的技术损失后,区间时间可供有效运用的系数,一般可取0.910.88。运营图周期系由列车(一种或几种列车)区间纯运营时分、起停车附加时分以及车站间隔时间所构成,即 (min) (3-4-5)一般状况下列车在各区间的运营时分不相似,各车站的间隔时间也也许不同,因此每一区间的常常是不等的。从上述公式可以看出,通过能力大小与成反比,越大,通过能力越小。在整个区段里,最大的区间也就是通过能力最小的区间,称为该区段的限制区间。限制区间的通过能力即为该区段的区间通过能力。列车区间运营时分,对运营图周期的大小起重要作用。在运营图周期里最大的区间,称为困难区间。大多数状况下,困难区间往往就是限制区间,但有的区间虽然自身不是困难区间,由于车站间隔时间数值较大,而成了限制区间。如前所述,在不同类型的运营图里,的构成及的数值是不同的。因此,必须对不同类型的运营图分别计算其通过能力。 2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营图 在单线区段,一般采用成对非追踪运营图(见图3-4-2)。单线成对非追踪平行运营图图3-4-2 单线成对非追踪运营图周期示意图周期可用下式表达: (min) (3-4-6)式中 上下行列车的区间纯运营时分,min; a、b站的车站间隔时间,min; 列车起停附加时分,min。由于一种周期内所涉及的列车数为一对(即),因此只要将()代入(3-4-2)、(3-4-3)和(3-4-4)式,即可得相应区间通过能力。为了使区段通过能力达到最大,应当使限制区间的数值尽量缩小。在采用一定类型的机车和一定的列车重量原则的条件下,区间运营时分是固定不变的。因而想要缩小T,只有设法缩小的数值。通过在限制区间合理地安排列车运营线的铺画方案,是可以达到上述目的的。如图3-4-3所示,运营图上列车运营线的也许铺画方案有四种。(1)上下行列车不断车通过车站而进入区间,见图3-4-3(a),运营图周期为: (min)(2)上下行列车不断车通过车站而开出区间,见图3-4-3(b),运营图周期为: (min) (3)下行列车不断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见图3-4-3(c),运营图周期为: (min) (4)上行列车不断车通过区间两端车站,见图3-4-3(d),运营图周期为: (min)在选择限制区间列车运营线的合理铺画方案时,应考虑到区间两端车站的具体条件。例如,在a站(图3-4-3)下行出站方向有较大上坡道时,如果采用下行列车在a站停车进入区间的方案,就有也许导致下行列车出发起动困难,这时就应选用下行列车通过a站而又是较小的方案。图3-4-3 列车运营线铺画方案示意图 中间站的技术作业停留时间,对两相邻区间的通过能力会产生不良影响,并也许因而使相邻区间中的一种成为区段的限制区间,因此必须研究采用消除或减少这种影响的措施。由图3-4-4可见,当技术作业停车站的邻接区间也许成为限制区间时,应使和图3-4-4 列车会车与技术作业停站时间关系示意图尽量缩小,并尽量使=,即若令 则 (3-4-7)从而 (3-4-8)当时,为正值,即应先从b-c区间接入列车。反之,当时,为负值,则应先从a-b区间接入列车。但此时必须保证,即必须保证( 为先接入列车的技术作业停站时间),如果b站不容许同步接车,还必须保证,此时,否则需要进行调节。为了减少技术需要停站时间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可以根据具体状况采用如下措施:(1)将技术需要的停车站设在两个列车运营时分较社区间所邻接的车站上。(2)两列车在技术需要停车站交会时,先从T较小的区间接入待会列车(例如,则应先从b-c区间接入列车)。(3)规定最小的列车技术需要停站时间。(4)将技术需要停车站设在容许同步接车的车站上。(5)当技术需要停车站不容许同步接车而邻接区间的列车运营时分又大体相等时,可采用交错会车方式(见图3-4-5)。如,参照图3-4-4可知:于是 因而,采用交错会车方式的有利条件应是: 即 或 (6)将上下行列车的技术需要停站分别规定在两个车站上,见图3-4-6。图3-4-5 交错会车示意图图3-4-6 上下行列车在两个车站交错上水图如果无法采用上述措施或虽采用某项措施而仍不能消除技术需要停站时间对通过能力的影响时,可采用移动运营图周期的措施(见图3-4-7)。当一种列车的技术需要停站时间相称于半个运营图周期时,可采用半周期移位法。当一种列车的技术需要停站时间相称于一种运营图周期时,则可采用全周期移位法。采用运营图周期移位法,可以提高通过能力,但旅行速度将明显减少,且规定车站具有较多配线,故一般只在特殊状况下采用。图3-4-7 移动运营图周期例如,A-B区段为单线半自动闭塞区段,有关资料见图3-4-8。选择合理睬车方案时,一般先从困难区间(最大的区间)a-b,或从邻接技术作业停车站的区间b-c、c-d开始,依次进行选择,即可得第一方案。分别计算该方案每一区间的,可以看出a-b区间的最大。图3-4-8 列车交会方案对第一方案中a-b区间的会车方式加以分析可以看出,它并不是最优的铺画方案,而以上下行列车不断车通过车站开出区间的方式为最优方案。但是,当在a-b区间采用最优铺画方案时,将使b-c区间的运营图周期加大,而成为最大的区问。为此,可运用的关系,调节b-f和f-d区间的铺画方案,使=。这时,因此不用调节而得第二方案。在第二方案中,a-b、b-c及c-d三个区间的都相等,同步再也找不出使进一步缩小的其她会车方式,这样,第二方案便成为通过能力最大的方案,a-b、b-c及c-d区间为全区段的限制区间。这时,不考虑和的区间通过能力为 通过能力应保存小数点后一位,平行运营图通过能力不进位为0.5或1.0,非平行运营图通过能力以对数表达时,局限性0.5者舍去,0.5以上但局限性1对者按0.5对计算,以列数表达时,局限性1列者舍去。3单线不成对运营图在上下行行车量不等的区段,为了适应运量增长的需要,可以采用不成对运营图。由图3-4-9可见,在单线不成对运营图中,若行车量较小方向列车数为,行车量较大方向列车数为,则有: 若令 则可得不考虑及时的区间通过能力计算公式,即(列) (3-4-9) (3-4-10) 式中不成对系数。单线不成对运营图行车量较大方向的区间通过能力,比成对运营图的高,并且不成对系数愈小,通过能力愈大。但是,采用单线不成对运营图,将明显减少旅行速度,需要增添车站配线,并且不成对系数越小,这种不良影响越明显。因此,只有在需要少量增长通过能力,并且上下行行车量不平衡的条件下,才采用这个措施。图3-4-9 不成对运营图周期4单线追踪运营图 在装有自动闭塞的单线区段,为了提高通过能力,也可以采用成对部分追踪运营图。当上下行行车量不同步,还可以采用不成对部分追踪运营图。由图3-4-10可见,在成图3-4-10 成对部分追踪运营图周期对追踪运营图中,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总时间由若干个一般的运营图周期(即非追踪运营图周期)及若干个列车追踪间隔时间()所构成。一般运营图周期数为 (3-4-11)式中 列车总对数; 追踪运营列车组的对数; 每一种追踪运营列车组的追踪列车数。 当不考虑及时,一昼夜列车占用区间的总时间为 (3-4-12) 设追踪列车数与总列车数之比为(称为追踪系数),即 (3-4-13)因而也有 (3-4-14) 将(3-4-14)式的代入(3-4-12)式,即可得不考虑及时的成对部分追踪运营图通过能力: (3-4-15) 在单线自动闭塞区段,如果上下行行车量不同,也可采用不成对部分追踪运营图。在这种运营图中,列车占用区间的总时间由若干个一般运营图周期及上下行若干个追踪间隔时间所构成。一般运营图周期数为 (3-4-16)式中 行车量大的方向列车总数与反方向列车总数;、行车量大的方向追踪运营列车组数和反方向追踪运营的列车组数; 、行车量大的方向和反方向每一追踪运营列车组的追踪列车数。 当不考虑及时,所有列车占用区间的总时间为 (3-4-17)式中 行车量大的方向和反方向的列车追踪间隔时间,min。 由于 (3-4-18) (3-4-19)因此,当及时,不成对部分追踪运营图通过能力可由(3-4-16)与( 3-4-17)式整顿可得 (3-4-20) 如把(3-4-18)及(3-4-19)式代入(3-4-16)式,则可得与的比值(),即 (3-4-21) 当给定不成对系数及行车量大的方向的追踪系数时,运用上一关系式可以求得行车量小的方向应具有的追踪系数,即 (3-4-22) 5双线平行运营图在未装设自动闭塞的双线区段,一般采用连发运营图(见图3-4-11)。双线连发运营图图3-4-11 双线连发运营图周期的运营图周期为 (min) 因而,当不考虑及时,区间通过能力分别上下行方向可按下式计算: (3-4-23) 应当指出,由于区间线路断面的关系,上下行方向的限制区间也许不是同一种区间。因而,上下行方向区间通过能力不一定相似。在装有自动闭塞区段,一般采用追踪运营图(见图3-4-12)。双线追踪运营图的运营图图3-4-12 双线追踪运营图周期周期等于追踪列车间隔时间,因而每一方向的区间通过能力为 (3-4-24) 由式(3-4-24)可以看出,在自动闭塞区段,当,且不考虑及时,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每一方向可以达到144列;当时,每一方向可以达到180列。因此,在双线区段上装设自动闭塞并采用追踪运营图,可以明显地增长通过能力。二、非平行运营图通过能力 1非平行运营图通过能力计算措施 采用平行运营图可以达到最大的通过能力,但这种运营图只在能力特别紧张的特殊状况下采用。在一般状况下,采用的是非平行运营图。在非平行运营图上,铺画有速度较高的旅客列车和快运货品列车,也有一般货品列车,以及停站次数较多和停站时间较长的摘挂列车等。非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是指在旅客列车数量及其铺画位置既定的条件下,该区段一昼夜内所能通过的货品列车和旅客列车对数(或列数)。在一般状况下,铁路上开行的旅客列车和快运货品列车数远比一般货品列车数少,在运营图上只占一小部分,而运营图的大部分仍具有平行运营图的特性。因此,在计算非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时,仍可以运用平行运营图所具有的明显的规律性,先拟定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然后根据开行迅速列车对货品列车的影响,扣除由于受这种影响而不能开行的货品列车数,以及因开行摘挂列车而减少开行的货品列车数,即可求得非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计算非平行运营图通过能力的措施有两种:(1)图解法。在运营图上一方面铺画旅客列车,然后在旅客列车间隔内,铺画其她货品列车(涉及摘挂列车)。在运营图上所能最大限度铺画的客货列车总数即为该区段的非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图解法比较精确,但较啰嗦,故只在特殊需要时采用。(2)分析法。根据旅客列车和摘挂列车的扣除系数,可以近似地计算非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计算公式为: (3-4-25) (3-4-26)式中 非平行运营图的货品列车通过能力(涉及快运货品列车、沿零摘挂列车和摘 挂列车在内); 在运营图上铺画的旅客列车对数或列数; 在运营图上铺画的快运货品列车的对数或列数; 在运营图上铺画的摘挂列车的对数或列数; 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 快运货品列车的扣除系数; 摘挂列车的扣除系数。所谓扣除系数,是指因铺画一对或一列旅客列车、快运货品列车或摘挂列车,须从平行运营图上扣除的货品列车对数或列数。由公式可以看出,分析法的精确性,重要取决于扣除系数数值的规定与否合理。因此,当研究用分析法拟定非平行运营图的通过能力时,一方面必须研究拟定扣除系数的原理。2单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 如图3-4-13所示,在运营图上铺画旅客列车所导致的扣除系数,由如下两部分图3-4-13 运营图上铺画旅客列车所形成的扣除时间图构成:(1)基本扣除系数()。一对旅客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与一对货品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之比,称为基本扣除系数。由旅客列车区间运营时分和车站间隔时间两部分构成,即 (3-4-27)式中 旅客列车在限制区间的上、下行运营时分,min; 货品列车在限制区间的上、下行运营时分,min; 货品列车与旅客列车速度的比值。(2)额外扣除系数()。由于两相邻旅客列车之间的时间间隔不是货品列车占用限制区间时间的整倍数而产生的额外扣除时间与一对货品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之比,称为额外扣除系数。数值的大小与运营图上旅客列车对数及其铺画位置、区间不均等限度、中间站到发线数目等因素有关。在单线区段可近似地按如下经验公式计算: (3-4-28)公式中的表达区间不均等限度,它等于货品列车平均运营图周期与限制区间运营图周期之比,即。在一般状况下,额外扣除系数可取0.20.5。 因此,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应为: (3-4-29)3单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在装设自动闭塞的单线区段运营图中,旅客列车和货品列车运营线在限制区间内的互相配备可有两种状况,即(1)旅客列车按非追踪方式铺画,这时,一对旅客列车占用区间时间为(2)客货列车间按追踪方式铺画,这时,一对旅客列车占用区间时间为(见图3-4-14)。图3-4-14 货品列车与旅客列车前后追踪运营示意图若客货列车间按追踪方式铺画的比例为,则非追踪铺画的比例为。这样,一对旅客列车占用限制区间的加权平均时间将为 根据单线成对部分追踪运营图通过能力计算公式见式(3-4-15),采用成对部分追踪运营图时,一对货品列车平均占用限制区间的时间为。因而,相应旅客列车基本扣除系数的计算公式可写为 (3-4-30)由于单线区段采用自动闭塞时的旅客列车基本扣除系数,在很大限度上取决于的大小,而值又取决于客货列车总数与非追踪平行运营图通过能力之比(称为运营图饱和限度),它随值的增大而增大,概略计算可用下式拟定: (3-4-31)额外扣除系数,当区间不均等限度时,取;当时,取。区间不均等系数等于成对非追踪运营图货品列车平均运营图周期与限制区间运营图周期之比,即。应当指出,采用单线部分追踪非平行运营图时,旅客列车越行追踪货品列车又与单个列车交会的车站至少应有的股道,其中两股道停放待避列车,一股道停放对向等会列车,一股正线放行旅客列车。这样,当中间站到发线数及其分派状况与运营图构造不相匹配时,还会额外扣除某些货品列车运营线。这种额外扣除的影响因素复杂,变化范畴大,最佳用图解法拟定。 4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 在双线自动闭塞区段运营的旅客列车,按其与货品列车旅行时间的对比可分为旅客快车(快客)及旅客慢车(慢客)两大类;对于旅客快车又有运营线分散铺画(非连发)和追踪或连发铺画两种状况;而旅客慢车则分区段内有越行和无越行两种铺画方式。由于不同条件下的旅客列车扣除系数差别较大,应分别进行研究。 当旅客快车分散铺画时,如图3-4-15所示,一列快客占用运营图的时间为: (3-4-32)图3-4-15 旅客快车分散铺画时占用区间示意图式中为快客影响区左右界间的总时间,而为在时间内越行的货品列车数,它可按下式计算,并取其整数值: (3-4-33)式中 第区间的货品列车运营时分, min: 第区间的旅客快车运营时分,min: 第区间的客货列车运营时分之差min。 这阐明值并不决定于限制区间,而需按整个区段考虑其对货品列车运营的影响。 在图3-4-15中,。旅客列车运营线前后的平行虚线表达旅客列车直接占用时间,它是由和,构成的。空费时间,其她为与之差。因在时间内各站扣除的货车客车占用时间之和相似,因此各站客车前后的空费时间之和,也必然相等。这样,一列旅客列车占用区间的时间就可用表达,于是有 (3-4-34) 在这里,电是指旅客列车分散铺画时的额外扣除系数,是扣除系数的最小值,它可按下式计算: (3-4-35)式中 旅客列车越行货品列车所产生的同方向列车达到、发车间隔时间,min; 全区段客货列车运营时分之比; 旅客列车分散铺画时的额外扣除系数。 设=5 min、min,按图3-4-15给定资料计算可求得。额外扣除系数由越行站间客货列车区间运营时分之差的积累值减去的整倍数后有剩余而产生。这一剩余的最大值决定着扣除系数中的附加值。在不同的越行方案下附加值也许是不同的。为了求得附加时间的最大值,可采用表格计算的措施。假设在旅客列车运营线空档内自左而右地按追踪间隔铺画货品列车,在达到下一列旅客列车影响区边沿时,货品列车与旅客列车问的实际达到间隔与原则值也许有所偏离,偏离时间用表达。显然,此项偏离时间波动于min之间。这也就是说也许有个越行方案。对个方案一一进行计算,就可求得每一方案的最大值和所有方案的平均值。根据图3-4-15所给资料编制的计算表见表3-4-1。表3-4-1 外扣值计算表站名区间号(min) (min)0123456701510123424212336301234544430125550123465601234323344543.53.5/8=0.4371.875+0.437=2.31 当()=7min时,可有0至7的8个也许取值方案。例如当=5 min时,取1号区间的(5 min)加(5 min)为10 min,减去追踪列车间隔时间8 min还剩余2 min,将“2”填入表格中1站与=5相相应栏,它表达在左边界货品列车运营线右方铺一条运营线到1站的达到时刻,还较原则线早2 min。然后,在2 min的基本上再加上2号区间的(4 min)得6 min,由于这一时间不不小于值,表白在左边界货品列车运营线右方不也许再有一条到2站的运营线。故此,在6 min的基本上再加上3号区间的(6 min)得12min,这一时间减去,值还剩余4 min,将“4”填入表格中3站与=5 min相相应栏,它表达在左边界货品列车运营线右方可再铺一条运营线到3站,并且到3站的时刻还较原则线早4 min。依此类推,可得表格中4站和6站与=5 min相相应栏的“0”和“2”。表格栏中的最大值4,即=5 min时的。用同样措施也可以得出等于其她数值时的。应当指出,在本例中给出的是的状况,也是国内铁路绝大部分双线自动闭塞区段的实际状况。如,则要考虑在同一车站有两列以上货车待避的具体条件,即双方向至少有6股道,否则,还要考虑由于到发线数限制而产生的空费时间。 为求算的一般原则,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对全路双线区段进行了大量调查,通过实际数据的记录分析,得出了随限制区间值而变化的一般规律,推导出和的如下计算公式: (3-4-36) (3-4-37)于是有: (3-4-38) (3-4-39)计算时取5 min,若有变化,可对(3-4-38)和(3-4-39)式中的3.6加以调节。据此,建议旅客快车分散铺画时的扣除系数按表3-4-2取值。表3-4-2 扣除系数取值表167891011122.82.62.42.32.252.152.05 旅客列车追踪铺画可以大幅度减少扣除时间,这是由于开行一列追踪旅客列车只需占用,远较小。虽然采用连发铺画措施,即限制区间两旅客列车运营线之间的间隔,铺不下货品列车运营线时,由于两旅客列车的影响区部分地重叠,扣除时间亦将有所减少。 但是,追踪或连发铺画的旅客列车必须与前行列车具有相似的速度和停站地点、时间,否则必然导致间隔增大,使货品列车的越行停站时间增大,而旅客列车运营线过度集中,又会使一昼夜内货品列车运营不均,影响编组站到发线和调车设备的有效运用。同步,开行追踪旅客列车还必须检查客运站设备能力能否适应等问题。结合国内具体状况,每组追踪或连发运营的列数一般不应超过23列。 由于旅客列车对数的增多,追踪或连发的比重亦将逐渐增大。考虑到其对扣除系数的有利影响,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建议用下式近似计算旅客快车扣除系数的均值: (3-4-40)同步建议式中的系数n按表3-4-3取值,取表3-4-2的数值为基数,旅客快车表3-4-3 系数 取值表10203040500601.00.970.920.870.830.79数每增长10列,扣除系数相应地减小0.1。旅客慢车在区段内的开行对数虽不多,但对通过能力的影响却很大。当旅客慢车无越行铺画时,可得慢客扣除系数的最大值(如图3-4-16所示)。图3-4-16 旅客慢车无越行铺画时的扣除系数 (3-4-41)式中 旅客慢车在全区段的旅行时分,min; 货品列车在全区段的旅行时分,min。 于是,慢客无越行铺画时的扣除系数为: (3-4-42) 近似计算可取,并以替代,则有 (3-4-43) 显然,慢客扣除系数将随旅客慢车与货品列车在全区段内旅行时分之差的增大和的减小而增长。 当区段内的旅客列车数量较多时,将会浮现慢客待避快客的状况。这时,一方面慢客因待避快客而将停站时间大大延长,从而使扣除系数有增大的也许;另一方面,因慢客与快客影响区重叠,使平均扣除时间大幅度下降。总的看来,有越行铺画对减少扣除时间是有利的。考虑到多种影响因素的作用,铁道部科学研究院建议用下式近似计算值: (3-4-44)式中的系数建议按表3-4-4取值。表3-4-4 系数取值表1020304050600.830.690.580.490.430.39 快运货品列车扣除系数的拟定措施,与旅客列车基本相似,但由于有也许在运营图上移动此类列车运营线的位置,额外扣除系数可取0.20.3。因此,扣除系数一般要较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稍小某些。 5双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的扣除系数 在双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犹如自动闭塞区段同样,也应按列车在区段的分布状况进行计算。当区段的限制区间与其她区间差别较大时(见图3-4-17),基本扣除系数可按限制区间计算,即 (3-4-45)式中 、旅客快车与货品列车在限制区间的运营时间。 在多数状况下(见图 3-4-18),旅客快车基本扣除系数可由固定部分与可变部分两者构成,即 (3-4-46) 基本扣除系数的可变部分与区段内的区间分布状况有关,因此在近似计算中,应当分析不同区段的状况,拟定出平均的。 研究证明,双线非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额外扣除系数的近似值可取0.10.2。 快运货品列车扣除系数的拟定措施,同旅客列车基本相似,但由于有也许在运营图上移动这些列车运营线的位置,因此扣除系数一般较小。 6摘挂列车扣除系数 摘挂列车的运营速度虽然与货品列车同样,但由于摘挂列车在中间站停站次数较多、停站时间较长,因此对通过能力也有一定影响。区间愈均等,运营图铺满限度愈高,这种影响就愈大。如图3-4-19(a)所示,在平行运营图上,当区间均等时,摘挂列车每一次在车站完毕作业后发出,都要从运营图上扣掉一条列车运营线。在这种状况下,摘挂列车的扣除系数等于停站次数加1。 在非平行运营图上,除了因铺画旅客列车而产生一定的空费时间外,由于区间不均等,在邻接较社区间的车站还将产生运营图空隙。运用这些空费时间和运营图空隙铺画摘挂列车,就可以使摘挂列车扣除系数大大缩小,如图3-4-19(b)所示。 图3-4-17 限制区间与其她区间差别较大时, 图3-4-18 限制区间与其她区间差别不大旅客快车占用运营图时间图 时,旅客快车占用运营图时间图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扣除系数的大小与一系列因素有关,其中重要有: (1)区间的不均等限度; (2)旅客列车、快运货品列车、摘挂列车的运营速度、数量及其在运营图上的铺画位置; (3)旅客列车和摘挂列车在区段内的停站次数及停站时间。 这些因素的影响只能在运营图铺好之后才干完全拟定。因此,在计算通过能力时,不得不运用扣除系数的经验数值。目前,国内铁路采用的扣除系数如表3-4-5所列。图3-4-19 摘挂列车对区间通过能力影响图表3-4-5(a) 列车扣除系数表区间正线闭塞措施旅客列车快运货物列车摘挂列车备注单线自动1.01.01.31.5半自动1.11.31.21.31.5摘挂列车3对以上取1.3双线自动见表345(b)2.02.32.53.0摘挂列车3对以上取2.5,6对以上取2.0半自动1.31.51.41.52.0注:其她闭塞措施可参照半自动闭塞取值表3-4-5(b) 三显示双线自动闭塞区段旅客列车扣除系数表 I追(min)n客(列)67891011125102.32.42.152.32.052.21.952.11.92.011202.32.352.152.22.05. 2.11.952.01.81.921302.42.452.22.252.052.11.952.01.851.91.71.831402.52.552.32.352.12.151.952.01.851.91.751.81.61.741502.42.452.22.352.02.051.851.951602.32.352.12.151.01.9561以上用图解法拟定注:四显示双线自动闭塞区段,用图解并参照本表取值拟定第三节 以非平行运营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铁路区间通过能力一、计算程序采用非平行运营图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计算区间通过能力时,一般可按如下程序进行。1划分列车种类组按照列车种类组划分措施,假定某单线区段运营列车可分为旅客列车、摘挂列车和直通货品列车三类,并分别用A、B、C表达,而某双线区段则需将运营列车划分为A、B、C、D和E五类,各列车种类组的列车数见表3-4-6和表3-4-7。表3-4-6 某单线区段列车种类组表列车种类组代号构成对数A旅客列车10B货品列车6C货品列车28表3-4-7 某双线区段列车种类组表列车种类组代号构成列数A旅客列车30B旅客列车15C货品列车26D货品列车12E货品列车52拟定类别运营列车组数及浮现相似运营列车组的概率按照运营列车组的构成原理,表3-4-8和表3-4-9给出了的单线区段和的双线区段运营列车组种类也许构成方案。若按现行列车运营图计算,该单线区段某区间和双线区段某区间下行方向种类别运营列车组数如表3-4-10和表3-4-11所列,则按(3-3-3)式计算的浮现相似种类运营列车组概率应为:对于单线区间对于双线区间 3. 拟定类别运营列车组最小列车间隔时间和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表3-4-8 单线区段运营列车组种类构成矩阵表 第二列第一列车注:“”表达上行,“”表达上行表3-4-9双线区段运营列车组种类构成矩阵表 第二列车第一列车ABCDEAAAABACADAEBBABBBCBDBECCACBCCCDCEDDADBDCDDDEEEAEBECEDEE表3-4-10 单线区段某区间类别运营列车组数表 第二列车第一列车1153111432211114323396332299表3-4-11双线区段某区间类别运营列车组数表 第二列车第一列车ABCDEA75972B10221C641132D453E311假定某单线区间列车运营图要素的数值如表3-4-12所列。据此,按照3-3-3节的计算措施,该区间36种也许运营列车组最小列车间隔时间可按表3-4-13的形式计算,计算成果汇总列于表3-4-14。 表3-4-12 列车运营图要素数值表车站车站间隔时间(min)列车起停附加时分(min)列车区间运转时分(min)上行下行上行下行客车货车客车货车a525113111131215b5251131这样,若按现行运营图和(3-3-58)式计算,所有列车占用区间总时间计算表见表3-4-15。因而,表3-4-13 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表序号运营列车组计算公式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成果(min)1(3-3-37)11+5+0.5(1+1)=17.02(3-3-43)11+0.5(1+1+5+2)=15.53(3-3-37)11+5+0.5(1+1)=17.04(3-3-46)11+2+0.51=13.55(3-3-37)11+5+0.5(1+1)=17.06(3-3-46)11+2+0.51=13.57(3-3-43)12+0.5(3+1+5+2)=17.58(3-3-37)12+5+0.5(3+1)=19.09(3-3-46)12+2+0.53=15.510(3-3-37)12+5+0.5(3+1)=19.011(3-3-46)12+2+0.53=15.512(3-3-37)12+5+0.5(3+1)=19.013(3-3-37)13+5+0.5(1+1)=19.014(3-3-49)13+5+1+0.51=19.515(3-3-37)13+5+0.5(1+1)=19.016(3-3-43)13+0.5(1-1+5+2)=17.517(3-3-37)13+5+0.5(1+1)=19.018(3-3-46)13+2+0.51=15.519(3-3-49)15+5+1+0.51=21.520(3-3-37)15+5+0.5(3+1)=22.021(3-3-43)15+0.5(3+1+5+2)=20.522(3-3-37)15+5+0.5(3+1)=22.023(3-3-46)15+2+0.53=18.524(3-3-37)15+5+0.5(3+1)=22.025(3-3-37)13+5+0.5(1+1)=19.026(3-3-49)13+5+1+0.51=19.527(3-3-37)13+5+0.5(1+1)=19.028(3-3-49)13+5+1+0.51=19.529(3-3-37)13+5+0.5(1+1)=19.030(3-3-43)15+0.5(1+1+5+2)=17.531(3-3-49)15+5+1+0.51=21.532(3-3-37)15+5+0.5(3+1)=22.033(3-3-49)15+5+1+0.51=21.534(3-3-37)15+5+0.5(3+1)=22.035(3-3-43)15+0.5(3-1+5+2)=20.536(3-3-37)15+5+0.5(3+1)=22.0表3-4-14 单线区间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表 第二列第一列车17.015.517.013.517.013.517.519.015.519.015.519.019.019.519.017.519.015.521.522.020.522.018.522.019.019.519.019.519.017.521.522.021.522.020.522.0表3-4-15 单线区间列车占用区间总时间计算表 计算项 第一列车第一列车115315.517.017.513.515.517.085.040.51114317.519.019.015.519.017.519.019.062.057.022111919.519.015.53839.019.015.511421.5222221.52288.032339819.019.519.019.519.017.557.039.057.058.5171.0140.033229921.52221.522.020.522.064.56643.044.0184.0198计198.5200.5117.0121.5521.5539.01697.5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应为: 双线区间的最小列车间隔时间,即追踪列车间隔时间,按照3-2-3节的计算措施,例举双线区间追踪列车间隔时间的计算成果见表3-4-16。据此,按现行运营图计算的所有下行方向列车占用区间总时间计算表见表3-4-17。因而,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应为:表3-4-16 双线区段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表 第二列车第一列车ABCDEA88555B88555C88888E88888表3-4-17 双线区间列车占用区间总时间计算表 计算项 第一列车第一列车ABCDEA75972885555640453510B1022185558010105C641132888884832882416D453888324024E3118882488计24012017569316354拟定晚点列车平均进入晚点时间和浮现列车进入晚点概率假定单线区段某区间调查期间开行230列列车,其中45列发生列车进入晚点,晚点时间总值为618分。据此,晚点列车平均进入晚点时间和浮现列车进入晚点的概率g应为: 假定双线区段某区间下行方向调查期间开行431列列车,其中139列发生列车进入晚点,晚点时间总值为1004分。据此,参数和g应为: 5查定平均必要列车运营图缓冲时间当取容许列车后效晚点时间总值为200 min时,亦即为保证列车后效晚点时间总值不超过200 min的列车运营质量原则,按照(3-4-51)式计算的平均必要列车运营图缓冲时间:对于单线区间应为 对于双线区间则应为 6计算拟定区间通过能力 计算区间通过能力的公式为: (列d) (3-4-47)式中 一日内列车运营有效时间,rain 当取=1 440min时,对于例举的单线区间,区间通过能力为(列d)对于例举的双线区间下行方向,则有(列d)二、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措施的特点 将平均最小列车间隔时间计算法与扣除系数加以比较,前者可有如下两方面的明显特点。(1)国内铁路现行区间通过能力扣除系数计算法属于静态的拟定型的计算措施,它只有在严格“按图行车”、设备无端障、工作不中断、列车占用时间均等及运营无延误的条件下才是对的的。但是,上述约束条件很难具有。事实上列车运营过程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是不均衡的,运送流也不是单一的,列车占用区间时间并不完全相似,列车延误、设备故障更是在所难免。因此,用拟定型措施计算的通过能力一般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