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研究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20780930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层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基层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基层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层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研究 内容提要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面临的形势复杂尖锐,各种矛盾和问题交织叠加,给基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新挑战。基层领导干部既是党的“一线”领导者,又是党的“前线”指挥员,他们的群众工作能力的强与弱,直接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从实际情况来看,当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在思想观念、素质能力、工作方法、法纪观念和政绩观等方面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全适应的地方。要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基层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大力加强学习培训和锻炼,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努力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构建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关键词 基层领导干部 群众工作 新挑战 机制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和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同时也处于社会矛盾的凸显时期。随着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社会矛盾和冲突也日益增多。如何有效化解这些冲突和矛盾,迫切需要我们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基层领导干部处在基层工作的“一线”,同时也处在矛盾和冲突的“前线”;既是党的“一线”领导者,又是党的“前线”指挥员,如何及时发现问题,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发生,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如何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积极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是当前基层领导干部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新课题。一、新形势下基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挑战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我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革,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动,利益格局发生了深刻调整,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党的群众工作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这给基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带来了新挑战。(一)群众工作对象越来越“五颜六色”,使得基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任务和责任更加繁重随着新的经济成分、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就业方式的多样化,催生了许多新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造就了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阶层,形成了“五颜六色”的个体,而不同的社会群体、社会阶层和个体有不同的社会需求、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都会相应滋生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对象和领域在不断扩展,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的任务和责任也将更加繁重。(二)群众反映的问题越来越“五花八门”,容易造成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抓不住重点当前群众反映的问题“五花八门”:既有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环境保护、企业改制、就业保障等问题,也有干部作风、分配不公、村务公开、民族宗教等多层面、多领域的问题。这些问题都涉及群众的切身利益,经常是纠缠在一起,很容易成为各种矛盾激发的导火索,孰轻孰重,很难一概而论,容易造成基层领导干部做群众工作没有重点,眉毛胡子一把抓。(三)群众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多元多变,使得基层领导干部很难用老办法来管理随着信息网络化的迅速发展,随着各种社会思潮的相互碰撞,随着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知识水平在不断提高,政策观念、公平竞争观念和民主意识、参与意识、自主意识都在不断增强。过去那种单纯靠行政手段的老办法已经不能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基层领导干部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只有不断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学会运用民主、法律及说服教育的手段来解开群众的思想疙瘩,以极端负责的态度做好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各项工作,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才能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四)社会矛盾纠纷越来越错综复杂,使得基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难度在不断加大基层处于矛盾的起源地,基层领导干部又是化解矛盾的“排头兵”,处理不当,就会造成矛盾激化,影响稳定和发展。当前矛盾纠纷越来越错综复杂主要表现在:潜在问题和突发事件互相交织,合理诉求与无理取闹相互叠加,直接利益和间接利益相互纠集,非对抗性矛盾和对抗性矛盾相互并存。一些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抱着“不闹不解决、小闹小解决、大闹大解决”的错误想法,动辄采取围堵政府大门、堵塞交通等方式制造影响,动辄越级上访、重上访和集体访,甚至出现打、砸、抢、烧等违法犯罪行为。如何有效化解这些矛盾冲突,对基层领导干部来说,难度在不断加大。(五)社会矛盾产生原因越来越多种多样,对基层领导干部的素质和能力提出新要求当前社会矛盾产生的原因越来越多种多样,如有的是决策失误造成的,有的是处置不当带来的,有的是群众诉求渠道不畅引起的,也有的是心理失衡带来的等。这些都要求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能力,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政绩观,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在管理理念、方式、手段上要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做到依法行政;在想问题、作政策时要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愿望,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和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二、当前基层领导干部在群众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应该说我们的基层领导干部大多数是好的,但也要客观地看到,与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要求相比,他们还存在着许多不完全适应的一面: (一)思想观念不完全适应一是宗旨意识不强。特别是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认为现在不求群众,不收群众一分钱,不用做群众工作,对群众工作重视不够,能推则推,能避则避。二是群众观念淡薄。有的对群众生活漠不关心,对群众困难视而不见,对群众利益麻木不仁,甚至是置群众的安危于不顾。三是个人主义第一。有的“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工作缺乏闯劲;有的“怕”字当头,歪风邪气不敢管,难事硬事不敢抓,甘当“好好先生”。四是享乐主义严重。一些基层领导整天忙于应酬,沉溺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贪图安逸,奢侈浪费,人民群众对此反映强烈。 (二)素质能力不完全适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群众工作能力是领导干部的“第一能力”。 我们调查发现,许多基层领导干部在素质能力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学风不够端正。有的学习动机不纯,把学历当作晋升的敲门砖,或者把学习当作摆设,当作装潢自己形象的工具。有些基层领导热衷于社会交往,疲于应付文山会海,心不沉,气不静,即使学习也是采取应付了事的态度,学难致用,学习效果差。二是决策能力不强。目前,虽然基层领导干部大多能决策,但有的发扬民主不够,独断专行,看似雷厉风行高效率,实则是个人说了算。有的坚持集中不够,软弱涣散,看似生动活泼讲和谐,实则是一盘散沙。有的议事能力不够,盲目蛮干,看似发扬民主重科学,实则是靠想当然乱决策。三是创新能力不突出。现在基层领导干部大多想创新,但真正出成果、见实效的却不很多。有的不善于研究新问题,想创新却又不能沉下身子去调研、去分析,没有下真功夫把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对象的新特点、新变化研究透;还有的习惯于固有模式,“吃”现成的,不愿花时间去琢磨新点子、探索新办法。四是化解矛盾能力缺乏。有的刚走上领导岗位,实践经验不足,遇到复杂矛盾抓不住重点,掌握不好时机,随机应变能力有限,造成工作被动。有的考虑问题理想化和简单化,在解决实际问题办法不多。有的缺少领导魄力,不能果断决策、靠前指挥、积极应对。(三)工作方法不完全适应基层领导干部对做群众工作,应该说并不陌生,但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普遍感到“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软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能用”。在深入群众上,敷衍了事;在组织群众上,手段单一;在宣传群众上,机械僵化;在联系群众上,不够紧密;在服务群众上,方法不多等。(四)法纪观念不完全适应由于受传统的思想影响严重,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习惯于搞“一言堂”、“一刀切”,他们的法纪观念与群众工作的要求不完全适应。一是法律知识浅薄,法律观念淡薄。有的不熟悉政策法规,处理矛盾与问题时,主观臆断;有的对政策掌握不扎实,遇到实际问题讲话不响、底气不足;有的决策不民主、不依法,甚至以权代法。二是放松纪律约束,不愿意接受监督。少数基层领导不思进取,忘记了“守土有责”的使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欺上瞒下,阳奉阴违;有的滥用权力、以权谋私,重潜规则,轻显规则;也有的自恃地位特殊,不愿意接受监督。(五)政绩观不完全适应由于现行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不完善,特别是对群众工作方面没有硬性要求,造成一些基层领导干部政绩观发生偏差。一是认为权力来自上级,乌纱帽是“上面”给的。这就客观上造成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自觉或不自觉地眼睛向上看,愿意经常到上级部门和领导面前走动走动,而不愿意费力吃苦地做群众工作。 二是重视自己的政绩,轻视百姓的疾苦。有的不尊重规律乱上项目,乱铺摊子,喜欢搞那些只开花不结果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有的不顾现实情况,不顾群众意愿,浪费人力物力,举办名目繁多的节庆活动,劳民伤财,“花钱赚吆喝”。三是认为群众工作比较“虚”,考核指标不是很明确,只要把经济工作搞上去了,就可以了,而许多民生工程既要花费大量资金,又见效很慢,因此更不愿做群众工作。以上这些问题虽然发生在部分基层领导干部身上,但其消极影响和后果不可低估,若不及时进行改正,将会极大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和社会和谐稳定,损害党委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阻碍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三、基层领导干部提高群众工作能力的路径选择群众工作是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 、根本性工作。作为直接为群众服务的基层领导干部,必须努力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一)牢固树立群众观点,不断增强与基层群众之间的感情一要做到亲近群众。就是要经常“身入”基层、“心入”群众,对群众充满深厚感情,因为“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二要做到相信群众。就是要广开建言渠道,全方位、多渠道了解群众困难和呼声,及时捕捉群众的思想脉搏。三要做到关心群众。就是要时刻把百姓的冷暖挂在心头,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需,解决好涉及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问题。四要做到换位思考。就是要善于站在群众的角度想问题,作判断,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才能真正引起群众的共鸣。(二)大力加强学习培训和锻炼,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水平一要加强学习。基层领导干部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要重点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党性觉悟,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考能力、辩证思维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二要加大培训。各级党校、行政学院要在主体班次中把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作为干部培训的必修课,组织他们认真学习和掌握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学习和掌握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正确方法和手段,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和方法。三要强化锻炼。基层领导干部要善于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练好做好群众工作基本功,努力提高深入群众、沟通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和化解矛盾的能力,使自己成为的开展群众工作的行家里手。四要率先垂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基层领导干部,一定要站在群众前列,以实际行动做出表率,以自己的行动带动群众,以优秀的品德修养、过硬的工作作风、优良的公仆形象来影响群众。(三)积极改进工作方法,不断寻求群众工作的最佳效果基层领导干部要改进群众工作方法,必须在四个方面下功夫:一要在主动深入和教育群众上下功夫。首先要真正深入到一线,身临其境,亲历亲为,真正把情况掌握在一线。其次是要做到平等交流,和群众坐到一条板凳上,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再次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群众的想法在畅通的倾诉中表达,群众的情绪在真挚的交流中理顺,群众的怨气在有效的疏导中化解。二要在掌握和创新群众工作技巧上下功夫。首先要学会用群众语言、群众思维、群众方式,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摆正与群众的关系。其次善用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来感染群众、教育群众,做到用身边的典型教育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例感动身边的人。再次要创新联系群众的方式,充分掌握、运用各种新技术、新手段,搭建领导干部网络问政和网上信访平台,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时代感。三要在转变领导方式上下功夫。首先是要有正确的决策方式,增强决策的执行力。制定决策时,要做到没有兼顾各方利益的决策不出台,得不到大多数群众支持的不出台,与民争利的决策不出台,防止因决策不当引发社会矛盾。执行决策时,要做到令行禁止,增强决策执行力,坚决杜绝违背决策损害群众利益的事情,防止因决策执行走样引发社会矛盾。其次是要坚持依法办事,多用法律手段。越是群众关心、事情重要、矛盾突出的问题,越要坚持依法办事。要通过法律手段,妥善解决社会中存在的“信访不信法”、“信上不信下”、“信闹不信诉”等问题,做到既不让守法的人吃亏,又不让违法的人得利。四要在有效化解社会矛盾上下功夫。首先要善于从源头化解矛盾,畅通与人民群众的联系渠道,努力做到让群众有地方说理、有人说理,推进群众信访问题及时解决。其次要善于从细节上化解矛盾,高度关注群众诉求,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千方百计解决好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关心的问题。再次要善于用多种方式化解矛盾,要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等方法,把群众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透。(四)努力推进制度创新,不断构建群众工作的长效机制只有从制度创新入手,不断完善群众工作机制,才能激发基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保证群众工作的长效性、持久性。一要健全联系群众机制、群众工作责任机制和群众工作评价机制。按照“细化、量化、科学化”要求,建立健全一套适合在基层实施的、针对性、操作性较强的群众工作制度体系,把领导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群众工作职能,明确基层领导干部的群众工作责任,健全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为内容、以群众参与为主体、以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多种评价形式为手段的评价机制,做到既有组织评价,也有群众说法,既看社会公论,也受舆论监督。二要建立群众诉求表达机制、教育引导机制和矛盾化解机制。要用制度来保障群众“话有地方讲,怨有地方诉,难有地方解”,确保群众的需求得到及时回应,群众的困难得到及时帮助,群众的权益得到及时维护。对群众反映强烈、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问题,特别是一些可能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基层领导干部必须亲自进行摸底调查,掌握第一手情况,做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使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调处在初始阶段。三要完善干部考核机制、干部选拔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要进一步完善基层领导干部综合考评办法,突出做群众工作能力和水平的分值比例,充分调动基层领导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改革初始提名、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干部交流等制度,真正把那些政治强、思想好、懂经济、善开拓、有闯劲、能干事的基层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同时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落实领导干部问责制度,及时对脱离群众、脱离实际、不负责任、不作为、乱作为的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处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开拓创新地去做好群众工作。参考文献: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公报,人民日报2010年10月19日。 陈永弟:群众工作能力是“第一能力”,求是2011年第12期,第60页。 习近平:领导干部要不断提高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水平,人民日报2011年1月16日。 胡 锦 涛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人民日报2011年7月2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