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20779998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掌握: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概念、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常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熟悉:常见慢性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了解:其他内容。,目的要求,第十六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2,概述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与控制,内容,3,第一节概述,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on-communicablediseases,NCDs)简称“慢性病”或“慢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的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4,常见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冠心病、脑卒中;2.营养代谢性疾病肥胖,糖尿病,痛风,缺铁性贫血,骨质疏松3.恶性肿瘤(癌)4.精神、心理障碍过劳症;强迫、焦虑;抑郁症;更年期综合症;5.口腔疾病:龋齿,牙周病等,5,常见慢性病疾病间的关系,6,7,1963年慢性病死因构成比27.492004年慢性病死因构成比61.81%80%慢性病发生在低、中收入国家中约1/2慢性病死亡发生在70岁以下人群世界上慢性病的发生男女机会相同约1700万慢性病患者不到期望年龄就过早死亡如能控制主要危险因素,80%心脏病、中风和2型糖尿病能够预防,40%癌症亦可以防止,8,主要慢性病的共同危险因素,9,常见慢性病与危险因素的内在关系,10,强调在社区及家庭水平上降低最常见的4种共同危险因素,进行生命全程预防;三级预防并重,采取以健康教育、健康促进为主要手段的综合措施,进行共同的防治;全人群策略和高危人群策略并重;传统保健系统服务向创新性慢性病保健模式发展:鼓励病人共同参与,促进和支持病人自我管理,加强病人定期随访,加强与社区、家庭合作;加强社区慢性病防治的行动;建立以政策及环境改变为主要策略的综合性社区行为危险因素干预项目。,11,12,心脑血管疾病的定义?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哪些?,第二节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与控制,13,心脑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指心脏和动脉血管发生硬化而引起心脏和脑缺血或出血的疾病。是脑血管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总称。心脑血管疾病中,尤以脑卒中和冠心病,其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高。,常见危险因素:2002年我国有高血压患者1.6亿,血脂异常患者1.6亿,糖尿病患者2千万,体重超重者2亿人,肥胖者6千万,吸烟者3.5亿。缺乏体力活动、膳食不合理;年龄、性别、家族史等,14,干嘛瞄准我?-为什么要重视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据估计,我国每年新发脑卒中200万人(现患700万人),新发心肌梗死50万人(现患200万人)每年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达250万-300万发病呈增长趋势大量患者残疾,失去劳动和生活能力,成为社会巨大负担,15,Japan:reductionofsaltintakeresultinginlowerbloodpressurelevelsandgreatlyreducedstrokemortalityFinland(NorthKarelia),16,案例讨论,芬兰北卡:1970s,人们经济水平不高,但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非常高,不良行为生活方式非常普遍当地特点:人们以饲养奶牛为主要职业,少有从事农业生产;没有植物油,人们大量食用黄油。,17,背景资料,18,背景资料,19,健康意识差,20,北卡地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高的原因?如何通过第一级预防来降低北卡地区人群心脑血管疾病的高死亡率?,21,北卡做法,北卡项目是迄今为止资料齐全的以社区为基础的综合性健康促进研究项目之一(1969-2001)目的:验证通过综合性的社区干预能否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吸烟、血清胆固醇、高血压)并最终降低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与Kuopio地区为对照),22,干预措施举例(膳食),成立多个中心,协调各个部门的协作启动营养教育项目社区中各种组织团体的共同参与与食品工业相协作食品标签价格政策,23,干预结果,24,25,Changesinsomedietaryindicatorsinthe35-to59-year-oldpopulation,26,27,28,高血压的发病原因,在遗传背景轻度异常的基础上,加上不健康生活习惯的诱发而发病。发病与否大部分决定于生活习惯的负荷:遗传因素的比重占30-40生活习惯的比重占60-70,29,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特征,一般工业化国家较发展中国家患病率高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率18.8,达1.6亿。我国的规律是北部、西部高,东部和南方低:1991前五位为西藏、北京、内蒙古、河北、天津,均超过了11%。(饮食习惯:食盐量、动物性食品、饮酒等)而广东、广西、上海、浙江、江苏等南方省市的患病率均低于10%;海南省最低,为5.9%。城乡间比较,30,年龄分布:随年龄呈明显的上升趋势2002年:1844岁:94559岁:2960岁:49性别分布:40岁以前男性高于女性更年期后:相同或女性高于男性。职业分布:长期从事脑力劳动、工作繁重、精神高度紧张及体力活动少的人群高于体力劳动者。,31,高血压预防、治疗的重要性,1.心脑血管疾病最大的危险因素。2.高血压的脏器损害:脑卒中,心脏病(心绞痛、心肌梗塞等),肾病,末梢性动脉疾患,眼底动脉硬化。3.患病率高。4.预防带来的益处很大:0.3元/天100元/年1000元/10年5.一般民众对高血压预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2002年:知晓率:中国30,美国69%治疗率:25%,53%控制率:6%,35%,32,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食盐的过度摄入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钾、镁离子摄入少)肥胖体力活动减少大量饮酒精神高度紧张等,33,高血压的预防与健康管理,限制钠盐摄入量:减盐教育,40ml或30g/日大量饮酒者高血压的发病率是非饮酒者的5-7倍大量饮酒还可减弱降压药的降压效果大量饮酒还是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应控制在30ml/d:大瓶啤酒1瓶(2罐350 x2)或40度的白酒2两、葡萄酒半瓶,36,4.减轻体重:降低血压,增加药效。从饮食习惯和运动入手。5.适度的体力活动和体育运动:减肥、缓解紧张、降低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活性降低血容量。(30min/d快走,10周降低收缩压10mmHg)6.其他:戒烟: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紧张生活和工作节奏,长期焦虑,不规律生活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影响药效,37,二、血脂异常,高脂血症:TCTG高脂蛋白血症:与脂蛋白结合转运血脂异常:TCTGHDL-CTC6.2mmol/L(240mg/dl);理想范围4.6-5.2(180-200)LDL-C4.2mmol/L(160mg/dl)HDL-C1.0mmol/L(40mg/dl);理想值1.5mmol/L(60mg/dl)TG1.7mmol/L(150mg/dl),38,血脂异常的流行病学特征,与西方人群的差异:我国高TG,低HDL血症为主,西方人群是以高TC血症为主;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并随年龄增加而升高,中老年患病率明显高于青年;患病率城市人群高于农村。,39,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饱和脂肪(奶油、动物脂肪)的过度摄取:TC,如月桂酸、肉豆蔻酸和棕榈酸;身体活动不足超重与肥胖吸烟:烟草大国。生产和消费占全球1/3以上,40,血脂异常的预防与控制,MUFA:TCLDL如橄榄油和茶油;PUFA:n-6:亚油酸LDLHDL;n-3:a-亚麻酸、EPA(C20:5)、DHA(C22:6)TC/TGHDL磷脂降低TC植物化学物,1.膳食指导,增加TC和胆酸吸收、排出,TG升高,41,生胆固醇指数,Hegsted高血压;吸烟率。,46,冠心病的危险因素,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吸烟糖尿病肥胖年龄、性别,47,冠心病的预防,第一级预防:减少人群总体的行为危险因素,积极治疗高危个体。预防策略:健康教育、环境干预或立法减少不利于健康的行为。(1)降低血压(2)合理膳食1)限制总能量的摄入2)限制脂肪摄入3)限制胆固醇摄入4)碳水化合物占总热能的65%左右为宜5)限制食盐的摄入6)供给充足维生素和矿物质(3)禁烟限酒(4)适度运动,48,第二级预防(1)吸烟:目标:彻底戒烟,且远离烟草环境;(2)血压控制:目标:140/90mmHg;(3)血脂控制:目标:LDL-C100mg/dl;(4)体力活动:目标:30分钟/天,每周7天(最少每周5天)(5)体重控制:目标:BMI:18.524.9kg/m2;腰围:男性90cm,女性80cm;(6)糖尿病控制:目标:糖化血红蛋白(HbA1c)7%(7)抗血小板及抗凝治疗(8)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阻滞剂应用(9)受体阻滞剂应用(10)流感疫苗接种(11)强调心理平衡,49,ABCDE防治法,A:阿司匹林(Aspirin)、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B:阻滞剂(blocker)、控制血压(Bloodpressurecontrol)、控制体重指数(BMIcontrol)C:戒烟(Cigarettequitting)、降胆固醇(Cholesterollowering)、中医药(Chinesemedicine)D:合理饮食(Diet)、控制糖尿病(Diabetescontrol)、复合维生素(Decavitamin)E:运动(Exercise)、教育(Education)、情绪(Emotion),50,四、脑卒中,脑部血液供应障碍引起的一组突然起病,以局灶性神经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急性脑血管病,高血压和脑部动脉粥样硬化是致病的主要原因。脑卒中包括3大类:脑梗塞脑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51,脑卒中的流行病学特征,死因顺位:我国卫生事业发展情况统计公报2003年结果,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主要疾病死因顺位中,恶性肿瘤第一,脑血管疾病居第二位,死亡专率分别为105.4/10万和89.9/10万。疾病负担:2001年,我国慢性病引起的疾病负担调整伤残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lifeyears,DALYs)损失已达70,其中脑血管病在所有死因中位居DALYs的首位,占总DALYs的比例为17.9。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和高复发率。,52,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生活习惯:大量饮酒:脑血管痉挛,血小板增多-血流调节不良,高血压,高血脂,心律失常吸烟:CO加速动脉硬化运动不足:超重与肥胖。运动减少TC合成,防止血管老化,抗自由基,抗血栓不健康饮食习惯:能量、SFA,高盐肥胖、高血压、高血脂;不喜欢吃水果蔬菜疾病:高血压:小动脉硬化-动脉瘤,破裂出血;血管腔狭窄、血管扭曲-缺血性梗死。血脂异常:糖尿病:脂代谢紊乱;小动脉狭窄、硬化-脑梗死遗传因素:多基因高龄(60岁);长期工作紧张;周末常常不能休息,53,脑卒中的防治,1.第一级预防:健康的生活方式(1)合理饮食(2)限制饮酒,严格戒烟(3)控制体重,增加运动(4)合理安排生活和工作,劳逸结合(5)保持良好的思想情绪,54,坚持控制高血压、血糖和血脂等的治疗有规律的长期坚持有效的控制和治疗高血压定期做身体检查,监测空腹血糖浓度定期测量血脂,合理饮食配合必要的降血脂药物控制高脂血症,55,2.第二级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强调及时就医的重要性。“失去时间,就是失去大脑!”脑卒中抢救的最佳时间是3小时之内。,56,脑卒中的前兆,(1)突然头晕;(2)肢麻、面麻和舌发麻;(3)说话吐字不清,流口水;(4)突然一侧肢体活动不灵活或无力,有的出现肢体抽筋或跳动;(5)头痛程度突然加重;(6)原因不明的跌跤;(7)精神状态发生变化;(8)全身无力伴出汗;(9)恶心、呕吐伴呃逆;(10)嗜睡,整天想睡觉,但呼之就醒;(11)一时性视物不清。,57,第三级预防,为了减少脑卒中的后遗症,应尽早进行神经功能锻炼,加快和促进脑卒中患者各方面的康复,防止复发,脑卒中的预防5SSaltSittingSnacksSmokingSugar,58,第四节恶性肿瘤的预防与控制,2000年全球新发癌症病人1010万,死亡620万,现患病例2240万。全球癌症发病顺位依次是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和胃癌。死因顺位依次是肺癌、胃癌、肝癌和结直肠癌。2000年,中国肿瘤死亡病例140多万,其中肺癌30万,肝癌28万,胃癌26万,食管癌14万,白血病4万,乳腺癌2万。,59,恶性肿瘤的流行病学特征,死亡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我国高发癌谱变化趋势明显,死亡率下降最明显的为宫颈癌,上升最明显的为肺癌。农村癌症死亡率的上升趋势明显高于城市。,60,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吸烟、膳食不合理和感染,2002年癌症死亡的43归因于此遗传因素,61,遗传因素对癌症发病(死亡)的影响,部位遗传因素的比例()前列腺癌42大肠癌35胃癌28乳腺癌27肺癌26卵巢癌22白血病21子宫颈、体癌0,62,生活习惯对癌症发病(死亡)的影响,生活习惯所占比例()吸烟:30饮食:30生殖及性行为:3-7空气污染:5-7饮酒:3感染、其它:10,63,常见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64,恶性肿瘤的预防,三级预防第一级预防1.控制吸烟2.合理膳食3.控制感染4.消除职业危害,以植物性食物为主的多样化膳食维持适宜体重坚持体力活动鼓励全年多吃蔬菜和水果选用富含淀粉和蛋白质的植物性主食不要饮酒肉类食品总脂肪和油提供的能量:1530限制食盐减少真菌对食品的污染食品保藏食品添加剂和残留物制定并监测安全用量营养补充剂食品的制备和烹调,65,第二级预防癌症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及提高生存率的主要策略之一。筛检是重要途径之一。肿瘤十大症状:任何部位的肿块,尤其逐渐增加的非外伤性溃疡,尤其经久不愈的不正常的出血或分泌物进食时胸骨后闷胀、灼痛、异物感进行性吞咽困难久治不愈的干咳、声音嘶哑和痰中带血长期消化不良、进行性食欲减退、消瘦原因不明者大便习惯改变或便血鼻塞、出血,单侧头痛或伴有复视黑痣突然增大或有破溃出血无痛性血尿,66,第三级预防规范化诊治方案和康复指导,进行生理、心理、营养和锻炼指导。临终关怀,67,第五节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预防与控制,简称“慢阻肺,COPD”是以气流受限为特征,气流受限不能完全逆转的疾病。主要包括慢性阻塞性支气管炎和慢性阻塞性肺气肿两种疾病。支气管哮喘发展到晚期而出现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也属于COPD。,68,COPD的流行病学,本病流行与吸烟、地区和环境卫生等有密切关系。吸烟者患病率远高于不吸烟者。北方气候寒冷患病率高于南方。工矿地区大气污染严重,患病率高于一般城市。,69,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诊断,疾病初起表现为肺泡及气道的无症状性炎性改变,进而出现生理变化。通过简单的肺流量计检查可发现1秒用力呼气量(FEVl)占其用力肺活量(FVC)的比率下降,即肺的通气功能下降。如果仅依赖于体征和症状来发现COPD,则当患者丧失50以上肺功能时才能得出诊断。COPD的诊断主要靠医师的问诊,患者安静时无呼吸困难症状,但与几年前相比,很难进行某项体育活动,至少会感到弊气,或者上下楼梯时感到呼吸困难,此时应考虑COPD进行呼吸功能检查,对吸烟者更应如此。,70,COPD的危险因素,吸烟、职业接触粉尘和烟雾、空气污染、童年时期频发呼吸系统感染、年龄、先天对哮喘易感人群、-抗胰蛋白酶缺乏;其中80-90因吸烟所致(包括主动和被动吸烟),初吸年龄、吸烟数量及目前吸烟状况是重要的决定因素。气候变化,特别是寒冷空气也影响COPD的发病。自主神经功能失调老年人性腺及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维生素缺乏,71,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1早期干预:戒烟2稳定期治疗3急性加重期及呼吸衰竭的治疗,72,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发热、气促、剧咳者要适当卧床休息吸烟病人戒烟预防冷空气刺激及伤风感冒:戴口罩围巾帮助痰多而咯痰不畅的病人排痰:咳嗽、拍背、多喝开水、雾化吸入湿化。鼓励病人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高蛋白、高热量、多维生素、易消化饮食病情有变,要迅速送医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文化创意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