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句式专题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20777003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X 页数:115 大小:1.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言句式专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高考文言句式专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高考文言句式专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专题复习之文言文特殊句式文言文特殊句式考纲要求考纲要求: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高考题型高考题型:句子翻译句子翻译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由于语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力。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需重点掌握力。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需重点掌握判断句、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倒装句之一)、定语后置、状被动句、宾语前置(倒装句之一)、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省略句语后置、省略句六种。六种。被动句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一些常借助一些介词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形式:1 1、用介词、用介词“于于”“”“受受于于”表示表示被动,被动,“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君幸君幸于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于时,学于余。时,学于余。2 2、用、用“为为”“”“为为所所”(“为为”引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为所”表示表示被动。被动。而身死国灭,而身死国灭,为为天下笑。天下笑。吾属今吾属今为为之虏矣。之虏矣。不者,若属皆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为所虏。虏。重重为为乡党乡党所所笑。笑。3 3、用、用“见见”“”“见见于于”表被动表被动(“(“于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引进动作的主动者)。秦城恐不可得,徒秦城恐不可得,徒见见欺欺 信而信而见见疑疑臣诚恐臣诚恐见见欺欺于于王而负赵王而负赵 予犹记周公之予犹记周公之被被逮逮风流总风流总被被雨打风吹去雨打风吹去戍卒叫,函谷举戍卒叫,函谷举屈原放逐,乃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离骚激昂大义,蹈死不顾激昂大义,蹈死不顾4 4、用介词、用介词“被被”表被动表被动 5 5、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无任何标志,根据句意判断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 1、用介词、用介词“于于”“”“受受于于”表示被动,表示被动,“于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2 2、用、用“为为”“”“为为所所”(“为为”引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动作的主动者)“为所为所”表示被动。表示被动。3 3、用、用“见见”“”“见见于于”表被动表被动(“(“于于”引引出动作的主动者出动作的主动者)。4 4、用介词、用介词“被被”表被动。表被动。5 5、动词、动词本身本身表被动。表被动。“见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见”的形式很的形式很相近,但它相近,但它不表被动不表被动,它,它放在动词前,表示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对自己怎么样怎么样”,可译为可译为“我我”。如:如:1 1、府吏、府吏见见丁宁(丁宁(我我)2 2、生孩六月,慈父、生孩六月,慈父见见背(背(我我)1 1、诚请、诚请见见教。教。2 2、望、望见见谅。谅。3 3、请勿、请勿见见笑。笑。翻译下列句子:翻译下列句子:诚挚地请求教导诚挚地请求教导我我。希望原谅希望原谅我。我。请不要讥笑请不要讥笑我我。1、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A A、同舍生皆被绮绣同舍生皆被绮绣 B B、今不速往,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恐为操所先 C C、帝感其诚帝感其诚 D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A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A A、吾属今为之虏矣、吾属今为之虏矣 B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 D、行将为人所并、行将为人所并C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置主谓倒置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定定)中心词中心词“主主”状状“谓谓”(定定)中心中心词词“宾宾”,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大王来何操?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沛公安在?客何为者客何为者?“何操何操”“操何操何”“安在安在”“在安在安”“何为何为”“为何为何”句子的特点:句子的特点:1 1、都是疑问句,、都是疑问句,2 2、疑问代词分别是、疑问代词分别是“何何”“”“安安”“”“何何”,它,它们分别作们分别作“操操”“”“在在”“”“为为”的宾语。的宾语。3 3、宾语都前置。、宾语都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A A、豫州今欲何至?、豫州今欲何至?B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臣实不才,又敢谁怨?C C、若事之不济、若事之不济(成功成功),此乃天也。,此乃天也。D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C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忌不自信。忌不自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不自信不自信”“不信自不信自”“未之有未之有”“未有之未有之”“不余欺不余欺”“不欺余不欺余”“未之闻未之闻”“未闻之未闻之”句子的特点:句子的特点:1 1、都是否定句、都是否定句,2 2、代词分别是、代词分别是“自自”“”“之之”“”“余余”“”“之之”,它,它们分别作们分别作“信信”“”“有有”“”“欺欺”“”“闻闻”的宾语的宾语,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2、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下列句子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句是()A A、城中皆不之觉、城中皆不之觉 B B、时人莫之许也、时人莫之许也 C C、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D D、未之多见也、未之多见也C规律三:规律三:用用 “是是”或或“之之”把宾语提到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是”或或“之之”只是宾语前置的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标志,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实在意义。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1 1、句读、句读之之不知,惑不知,惑之之不解。不解。2 2、何陋、何陋之之有?有?3 3、无乃尔无乃尔是是过矣?过矣?4 4、唯兄嫂唯兄嫂是是依依。1 1、何以何以战战?3 3、项王项伯、项王项伯东东向坐;亚父向坐;亚父南南向坐。向坐。“何以何以”“以何以何”“谁与谁与”“与谁与谁”2 2、微斯人,吾、微斯人,吾谁与谁与归?归?“东向东向”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于介词前,形成介词的宾语前置。3、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 A、沛公安在?沛公安在?B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我之死,有子存焉。C C、唯才是举。唯才是举。D D、尔何知?尔何知?B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 A、何陋之有?、何陋之有?B B、唯余马首是瞻。、唯余马首是瞻。C C、时不我待。、时不我待。D D、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者D规律四:规律四:代词代词“自自”作宾语和作宾语和“见见”、“相相”解释为解释为“动作偏指一方动作偏指一方”相当于相当于代词时,常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代词时,常常放在谓语动词之前。(1)举贤以自佐)举贤以自佐。(2)自刎而死。)自刎而死。(3)誓天不相负,怅然遥相望(你)誓天不相负,怅然遥相望(你)(4)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我)(5)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6)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我)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我)一是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时,宾语前置。二是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提前。三是三是用用“之之”或或“是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这时的“之之”“”“是是”只是宾语前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四是四是介词宾语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也放在介词的前面。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A A、之二虫又何知?之二虫又何知?B B、卿欲何言?卿欲何言?C C、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得广厦千万间。D D、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C2、下列各句,与、下列各句,与“何为而至于此?何为而至于此?”句句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式完全一致的一句是()A A、君何以知燕王?、君何以知燕王?B B、夫子何哂由也?、夫子何哂由也?C C、夫晋,何厌之有?、夫晋,何厌之有?D D、何故而至此?、何故而至此?A 找出下面宾语前置的文言语句1.1.贤哉,回也!贤哉,回也!2.2.君何以知燕王?君何以知燕王?3.3.会于西河外渑池。会于西河外渑池。4.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5.5.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6.6.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7.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8.8.豫州今欲何至?豫州今欲何至?9.9.又试之鸡,果如臣言。又试之鸡,果如臣言。10.10.惟兄嫂是依惟兄嫂是依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巩巩 固固 练练 习习状语置于谓语之前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状语常置于谓语之后状语常置于谓语之后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现代汉语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古代汉语1 1、还矢先王,而告、还矢先王,而告以以成功成功2 2、请其矢,盛、请其矢,盛以以锦囊锦囊3 3、方其系燕父子、方其系燕父子以以组组4 4、申之、申之以以孝悌之义孝悌之义格式一:动格式一:动+(以以+宾语)宾语)能谤讥能谤讥于于市朝市朝 且立石且立石于于其墓之门其墓之门生生乎乎吾前吾前格式二:动十于(乎,相当格式二:动十于(乎,相当“于于”)十宾)十宾青,取之于蓝青,取之于蓝,而青而青于于蓝蓝 苟全性命苟全性命于于乱世,不求闻达乱世,不求闻达于于诸侯诸侯格式三:形格式三:形+(于于+宾语)宾语)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此种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定语后置”。蚓无蚓无爪牙爪牙之之利利,筋骨筋骨之之强强。定语定语中心词中心词 概念: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的,要放在中概念:定语是修饰限定名词的,要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有时也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但有时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为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称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遂率遂率子孙荷担者子孙荷担者三夫三夫求求人人可使报秦者可使报秦者太子及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宾客知其事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荷担之子孙荷担之子孙可使报秦之人可使报秦之人知其事之宾客知其事之宾客马之千里者马之千里者石之铿然有声者石之铿然有声者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千里之马千里之马铿然有声之石铿然有声之石居居庙堂之高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则忧其君蚓无蚓无爪牙之利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筋骨之强带带长铗之陆离长铗之陆离兮,冠兮,冠切云之崔嵬切云之崔嵬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中心词 之后置定语之后置定语高之庙堂、远之江湖高之庙堂、远之江湖利之爪牙、强之筋骨利之爪牙、强之筋骨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陆离之长铗、崔嵬之切云尝遗余尝遗余核舟一核舟一。以乘韦先,以乘韦先,牛十二牛十二犒师。犒师。我有我有白璧一双白璧一双,欲献项王;,欲献项王;玉斗一双玉斗一双,欲与亚父。,欲与亚父。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中心词 数量词数量词一(只)核舟一(只)核舟十二(头)牛十二(头)牛一双白璧、一双玉斗一双白璧、一双玉斗1 1、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A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C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D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B2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A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B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C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D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D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共有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些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中也经常被省略。(一)省略主语(一)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可分为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可分为“承前省承前省”、“蒙后省蒙后省”、“对话省对话省等等形式。形式。1 1承前省承前省(1 1)廉颇廉颇为赵将,(为赵将,(廉颇廉颇)伐齐,大破之。)伐齐,大破之。(2 2)永州之野产)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异蛇)黑质而白,(异蛇)黑质而白章,(章,(异蛇异蛇)触)触草木草木,(,(草木草木)尽死。)尽死。2 2蒙后省蒙后省(1 1)沛公谓张良曰:)沛公谓张良曰:“()度我)度我至军中,至军中,公公乃人。乃人。”(2 2)()()必死是间,余收)必死是间,余收尔尔骨焉骨焉3 3对话省对话省(1 1)()(孟子孟子)曰:)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王)曰:曰:“不若与人。不若与人。”(2 2)樊哙曰:)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今日之事何如?”良曰:良曰:“(今日之事今日之事)甚急。甚急。”(二)省略谓语(二)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省略谓语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有时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为乐)。)。一鼓作气,再(一鼓作气,再(鼓鼓)而衰,三()而衰,三(鼓鼓)而竭。)而竭。(三)省略宾语(三)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多是代词所省多是代词“之之”。1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之)以)以事。事。2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怍,不敢与(之之)较。)较。(蒲松龄(蒲松龄聊斋志异聊斋志异促织促织)1 1、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屠惧,投以骨。屠惧,投以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2 2、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闻,不肯与会。1 1、尉剑挺,广起,夺、尉剑挺,广起,夺(剑剑)而杀之。而杀之。屠惧,投屠惧,投(之之)以骨。以骨。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之)以事。以事。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2 2、竖子不足与、竖子不足与(之之)谋。谋。此人一一为此人一一为(之之)具言所闻。具言所闻。相如闻,不肯与相如闻,不肯与(之之)会。会。句式特点:句式特点:省略宾语。省略宾语。1、省略动词宾语;、省略动词宾语;2、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四)省略兼语(四)省略兼语“使、命、令使、命、令”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这类动词的宾语常兼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后边一个主谓词组的主语,这个词就称作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兼语。现代汉语的兼语一般不能省略,文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言里的兼语却往往被省略,所省多是代词“之之”: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不如因而厚遇之,使(之之)归赵。)归赵。(五)省略介词五)省略介词 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于”,还有介词,还有介词“以以”、“自自”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这个介词常常被省略。将军战(将军战(于于)河北,臣战()河北,臣战(于于)河南)河南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 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3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4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 如成言。如成言。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 1、沛公军、沛公军(于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2 2、大王见臣、大王见臣(于于)列观,礼节甚倨。列观,礼节甚倨。3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以)金千斤,邑万家。金千斤,邑万家。4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以)鸡,果鸡,果 如成言。如成言。句式特点: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于”“”“以以”两词)。两词)。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1 1、均之二策、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宁许以负秦曲。2 2、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缶。3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4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未足与议也。5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6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刑余之人不可。”7 7、叶公见之,弃而还走。、叶公见之,弃而还走。8 8、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1 1、均之二策、均之二策,宁许宁许(之)(之)以负秦曲。以负秦曲。2 2、于是秦王不怿,为、于是秦王不怿,为(之)(之)一击缶。一击缶。3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之)外将兵。外将兵。4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未足与(之)(之)议也。议也。5 5、收天下之兵,聚之、收天下之兵,聚之(于)(于)咸阳。咸阳。6 6、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齐威王欲将孙膑,孙膑谢曰:“刑余之人不可刑余之人不可(将)(将)。”7 7、叶公见之,弃、叶公见之,弃(之)(之)而还走。而还走。8 8、死马且买之、死马且买之(以)(以)五百金,况生马乎?五百金,况生马乎?一、省略主语。一、省略主语。二、省略谓语二、省略谓语。三、省略宾语。三、省略宾语。1 1、省略动词宾语;、省略动词宾语;2 2、省略介词宾语。、省略介词宾语。四、省略介词四、省略介词(“于于”“”“以以”)。省略句主要形式:【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是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类型】【类型】1 1在主语后加在主语后加“者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加“也也”,表示肯定语气;典型的,表示肯定语气;典型的“者者也也”句式;句式;“者也者也”。(1)粟)粟者者,民之所种。(贾谊,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论贵粟疏)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译文:粟是民众种植的。(2)此谋攻之法)此谋攻之法也也。(。(孙子孙子谋攻谋攻)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译文:这是用谋略进攻的方法。(3)廉颇)廉颇者者,赵之良将,赵之良将也也。(。(史记史记廉蔺列传廉蔺列传)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译文:廉颇是赵国的名将。(4)晏婴,齐之习辞者)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也。(。(晏子使楚晏子使楚)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译文: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类型】【类型】2 2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断词。译出并补上判断词。【重要特征】用【重要特征】用“乃乃”、“则则”、“即即”、“皆皆”、“必必”、“固固”、“诚诚”、“本本”、“亦亦”、“素素”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1)此)此乃乃信所以去也。(信所以去也。(史记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侯列传)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译文:这便是韩信离开的原因。(2)且相如)且相如素素贱人。(贱人。(廉蔺列传廉蔺列传)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译文:况且,蔺相如本来是地位低下的人。(3)非其父兄,)非其父兄,即即其子弟。(其子弟。(左传左传襄公八年襄公八年)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儿子、译文:不是他们的父亲、兄长,便是他们的儿子、弟弟。弟弟。【类型】【类型】3 3动词动词“为为”、“是是”表判断。表判断。其中其中“是是”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较表判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较少见。少见。(1)余)余为为伯鯈,余而祖也伯鯈,余而祖也.(左传左传宣公三宣公三年年)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译文:我是伯鯈,我是你的祖先。(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是知也。知也。(论语论语为政为政)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译文:知道它就承认知道它,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认不知道,这便是真正的知。【类型】【类型】4 4语气词语气词“惟惟”(“维维”)表判)表判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断,可照旧译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或者两者结合。或者两者结合。(1)周虽旧邦,其命)周虽旧邦,其命维维新。(新。(诗诗文王文王)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的。的。(2)尔)尔惟惟旧人。(旧人。(尚书尚书大诰大诰)译文:你嘛是老人啊。译文:你嘛是老人啊。【类型】【类型】5 5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实例】【实例】(1)荀卿,赵人。()荀卿,赵人。(史记史记孟荀列传孟荀列传)译文:荀卿是赵国人。译文:荀卿是赵国人。(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知也。(左传左传哀公八年哀公八年)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了,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道理。牙齿便挨冻,这是您知道的道理。【特殊判断句】【特殊判断句】【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语和谓语间不是典型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别或同一事物。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是是”,也可以加比喻词,也可以加比喻词“像像”。【实例】【实例】(1)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视其行步,窃鈇也;颜色,窃鈇也。(吕氏春秋吕氏春秋去尤去尤)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表情,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表情,像是偷了斧子。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2、邻之厚,君之薄也。、邻之厚,君之薄也。3、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臣乃市井鼓刀屠者。4、曾不若孀妻弱子。、曾不若孀妻弱子。5、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人骑。6、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7、是可忍,孰不可忍?、是可忍,孰不可忍?8、此帝王之资也、此帝王之资也 师旷撞晋平公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莫乐为人君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撞之。公披衽而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太师谁撞?撞?”师旷曰: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侧者今者有小人言侧者,故撞之。,故撞之。”公曰:公曰:“寡人也寡人也。”师旷曰:师旷曰:“哑!哑!是非君人者之是非君人者之言也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释之,以为寡人戒。戒。”(韩非子韩非子)翻译翻译故事故事参考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参考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时、他得意地说:“:“哈哈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说:“:“太师,太师,您撞谁呀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晋平公说说:“:“说话的是我说话的是我嘛。嘛。”师旷说师旷说:“:“哟!哟!这可不是做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为鉴戒。”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判断下列特殊句式的类型1 1、君何以知燕王?、君何以知燕王?2 2、宋何罪之有?、宋何罪之有?3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4 4、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5 5、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信而见疑,忠而被谤。6 6、会于西河外渑池。、会于西河外渑池。7 7、人马烧溺死者甚众。、人马烧溺死者甚众。8 8、善哉,祁黄羊之论!、善哉,祁黄羊之论!9 9、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頒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1010、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定语后置被动句被动句状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主谓倒装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状语后置被动句被动句即时训练即时训练答案答案:1.1.有用来有用来的、没有用来的、没有用来的我才能有用来报的我才能有用来报答太子的答太子的(机会机会)。因此不积累小步。因此不积累小步,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就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不汇集细微的水流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就无法形成江海。答案答案:2.2.有有的的(人、物、事人、物、事)、没有、没有的的(人、物、事人、物、事)死也是我厌恶的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所以祸患(也也)有有(我我)不躲避的。如今入了关不躲避的。如今入了关,没有掠夺任何财物没有掠夺任何财物,也没也没有迷恋女色有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看来他的志向不小。答案答案:3.3.把把怎么样、对怎么样、对怎么办怎么办 凭你的力量凭你的力量,并不并不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能削平魁父这座小山,(,(又能又能)把太行、王屋把太行、王屋(两座山两座山)怎么样怎么样?虞姬啊虞姬虞姬啊虞姬,对你怎么办对你怎么办?三老不回来三老不回来,河伯把他们怎么河伯把他们怎么样呢样呢?答案答案:4.4.为什么为什么(要要)呢、怎么呢、怎么呢呢,哪里用得哪里用得着着呢、要呢、要干什么呢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干什么呢现在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板,我们是鱼肉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为什么要告辞呢?哪里用得着高飞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九万里往南去呢?答案答案:5.5.只只+谓语动词谓语动词+前置宾语前置宾语 只看我的马头只看我的马头(行动行动)()(只听从我的指挥只听从我的指挥)。只听从弈秋的教导。只听从弈秋的教导。答案答案:6.6.有什么晋国有什么晋国,有什么满足有什么满足(的时候的时候)?)?答案答案:7.7.不是不是吗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吗学习而又按时去温习它,不是很高兴吗不是很高兴吗?答案答案:8.8.该不会该不会吧、莫非是吧、莫非是吧、能不吧、能不吗吗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每天的饮食该不会减少吧?答案答案:9.9.恐怕恐怕(只怕只怕)吧、莫不是吧、莫不是吧现在您已经吧现在您已经退守到会稽山上退守到会稽山上,然后才来寻求谋臣然后才来寻求谋臣,恐怕太迟了吧恐怕太迟了吧?答案答案:10.10.是是,还是还是或或,或者或者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或者考察其成败的事迹,不都是由人事所决定不都是由人事所决定的吗的吗?答案答案:11.11.哪哪呢我以道理为师呢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哪管他年龄比我大龄比我大(还是还是)比我小呢比我小呢?答案答案:12.12.难道难道吗吗 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吗?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答案答案:13.13.与其与其,哪如哪如,哪里比得上哪里比得上(不不如如)与其坐着等死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们村庄?答案答案:14.14.怎么不怎么不呢呢?诚信却被怀疑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诽谤忠心却被诽谤,怎能不怨愤呢怎能不怨愤呢?答案答案:15.15.何况何况呢或又何况呢或又何况呢现在呢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它发出声响,又何况是石头呢又何况是石头呢!答案答案:16.16.与与相比相比,谁谁(哪一样哪一样)、哪比得上、哪比得上、与其与其不如不如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漂亮谁漂亮?做两个人的童仆做两个人的童仆,哪里比得上做一个哪里比得上做一个人的童仆人的童仆?答案答案:17.17.说的就是说的就是、叫叫作作、称作称作诗诗里面讲里面讲过过:“:“别人有想法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我能猜中它。”(这话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一、表示疑问的句式一、表示疑问的句式刿曰: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乃入见。问:问:“何以何以战?战?”1 1、何以何以(根据什么(根据什么?凭什么?凭什么?)?)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2 2、何所何所 所所的是什么?的是什么?未辞也,为之奈何?未辞也,为之奈何?3 3、奈何奈何怎么办?怎么办?为什么?为什么?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如太行王屋何?如太行王屋何?5 5、如如何?奈何?奈何?何?(拿(拿怎么样呢?)怎么样呢?)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兮虞兮奈若何?吾孰与城比徐公美?吾孰与城比徐公美?6 6、孰与孰与?(与(与相比,哪个相比,哪个?)?)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7 7、安安乎?乎?(怎么(怎么呢?)呢?)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耶?8 8、独独耶?耶?(难道(难道吗?)吗?)君何为生我家?君何为生我家?8 8、何为何为?(为什么(为什么?)?)一、表示反问的句式一、表示反问的句式若为佣耕,何富贵也?若为佣耕,何富贵也?1 1、何何哉(也)?哉(也)?(怎么能(怎么能呢?)呢?)何陋之有何陋之有?2 2、何何之有之有?有什么有什么呢呢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乃后乎?2 2、无乃无乃乎乎?恐怕恐怕吧吧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 3、何何为?为?(干什么呢?)干什么呢?)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4 4、如之何如之何?(怎么能(怎么能呢?)呢?)岂若吾相乡邻之旦旦有是哉!岂若吾相乡邻之旦旦有是哉!5 5、岂(其)岂(其)哉(乎,耶)?哉(乎,耶)?(哪里(哪里呢?呢?哪里呢?)哪里呢?)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6 6、安安哉(乎)?哉(乎)?(哪里(哪里呢?)呢?)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7 7、不亦不亦乎?乎?(不是(不是吗?)吗?)王侯将相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宁有种乎?8 8、宁宁乎乎(耶耶)?难道难道吗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顾不如蜀鄙之僧哉?9 9、顾顾哉?哉?(难道(难道吗?)吗?)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1010、独独哉?哉?(难道(难道吗?)吗?)痛定思痛,痛何如哉?痛定思痛,痛何如哉?1111、何如哉?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该是怎样的呢?)一、表示感叹的句式一、表示感叹的句式1 1、何其、何其也!也!(怎么那么(怎么那么啊!)啊!)虽有君命,何其速也!虽有君命,何其速也!2 2、直(特)、直(特)耳!耳!(只不过(只不过罢了!)罢了!)王曰:王曰:“不可,直不过百步耳!不可,直不过百步耳!”3 3、惟、惟耳!耳!(只是(只是罢了!)罢了!)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4 4、一何、一何(多么(多么啊!)啊!)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5 5、亦、亦哉!哉!(也真是(也真是啊!)啊!)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鸣呼,亦盛矣哉!一、表示揣度的句式一、表示揣度的句式1 1、得无、得无乎(耶)?乎(耶)?(该不是(该不是吧?)吧?)览物之情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得无异乎?2 2、其、其欤?欤?(不是(不是吗?吗?)其可怪也欤?其可怪也欤?3 3、庶几庶几欤?欤?(大概大概吧?)吧?)吾王庶几无疾病欤?吾王庶几无疾病欤?一、表示选择的句式一、表示选择的句式1 1、与其、与其孰若孰若?(与其(与其,哪如,哪如?)?)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2 2、欤(耶),抑欤(耶),抑欤(耶)?欤(耶)?(是(是,还是,还是?)?)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3 3、其、其,其,其也?也?(是(是呢,还是呢,还是呢?)呢?)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信然邪?其梦邪?颢弟凯,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颢弟凯,尝得危疾,上遣使视之,还,问:还,问:“公主何在?公主何在?”曰:曰:“在慈恩寺在慈恩寺观戏场,观戏场,”上怒,叹曰:上怒,叹曰:“我怪士大夫我怪士大夫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家不欲与我家为婚,良有以也。”亟亟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命召公主入宫,立之阶下,不之视。不之视。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公主惧,涕泣谢罪。上责之曰:“岂有岂有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小郎病,不往省视,乃视戏乎?”读下列文段,找出其中的倒置句读下列文段,找出其中的倒置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