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及供求形势分析.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20774644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9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及供求形势分析.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及供求形势分析.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及供求形势分析.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煤炭资源状况及供求 形势分析 中国煤炭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李瑞峰 2006年7月 主要内容 v一、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v二、中国煤炭供求状况 v三、煤炭供应存在的主要问题 v四、中国未来煤炭供求形势分析 v五、政策措施 一、中国煤炭资源状况 资源总量丰富,煤类齐全 n根据国土资源部煤炭资源预测与评价结果分析,预测1000米以浅 远景资源总量2.86万亿吨。截至2003年底,累计探明资源量1.066 万亿吨,保有资源量约1万亿吨,排在俄罗斯和美国之后,居世界 第三位。 n煤类从褐煤到无烟煤均有分布。煤质总体上较优良, 原煤灰分和硫分低,发热量高,工业用途广泛。肥煤 、焦煤和瘦煤资源储量仅占保有资源量的15%左右 ,硫分小于1%的优质炼焦用煤较少,是我国稀缺煤 种。 n我国资源总量虽大,但人口众多,人均占有资源量仅 为世界平均水平的50%左右,必须珍惜资源,提高 资源回收率。 资源与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呈 逆向分布 n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比重超 过90%,且集中分布在晋、陕、蒙三省区(占北方 地区的64%)。 煤炭资源与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n我国淡水资源较贫乏,全国水资源总量年均2804亿 立方米,人均占有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 。 n分布极不均衡,秦岭大别山以北地区,面积约占 全国50%左右,水资源总量年均600.8亿立方米,仅 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21.4%;而太行山以西煤炭资源 富集区水资源总量为45.1亿立方米,仅占全国水资源 总量的1.6%。西部及北部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严 重制约着煤炭资源的开发。 资源富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 n我国生态环境同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秦岭大别山 以北的北方地区大部分为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带 ,尤其是大兴安岭和太行山以西地区,年降雨量大部 分在400mm以下,气候干旱少雨,土地荒漠化十分 严重,沙漠化面积大,几乎所有的沙漠都分布在这一 地区。黄土高原地区沟壑纵横、水土流失十分严重,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频繁,植被覆盖率低,生态 环境十分脆弱。 n这一地区集中着我国近90%煤炭资源,生态环境成为 这一地区煤炭开发的重要制约因素。 资源总体赋存条件较差 n同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煤炭资源大国相比,我国煤 层埋藏深、构造复杂,适宜露天开采的煤炭资源少。 n我国矿井平均开采深度400m。适合露天开采的储量仅占 4%。美国多为水平煤层或近水平煤层,埋藏浅,矿井平 均开采深度为90m,其露天开采比例一直在60%左右。澳 大利亚煤层赋存稳定,地质条件简单,煤层埋藏浅,矿井 平均开采深度为250m,其露天开采比重达76%左右。 n煤层构造具有明显的分区性。从分布面积和区域看,以中 等和复杂构造为主,多数地区构造复杂,简单构造类型的 煤矿主要分布在晋陕蒙宁和新甘青藏规划区。 n我国煤矿瓦斯较高,严重影响煤矿安全。国有重点煤 矿中,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接近一半;国有地方煤 矿和乡镇煤矿中,高瓦斯和瓦斯突出矿井占1/4以上 。 n煤层构造不仅影响井型、开采方式和经济效益,而且 影响矿井安全。构造简单井田,一般可建大中型矿井 ,实施综合机械化开采,而构造复杂井田只能建小型 矿井,实施半机械化开采和炮采。受资源条件限制, 长江以南煤矿多数为小型煤矿,难以采用机械化开采 ,安全生产条件差。 小结 我国煤炭资源丰富,煤类齐全,但 与地区发达程度和水资源呈逆向分布, 总体赋存条件较差。这些特点,决定了 我国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结 构难以改变,使得煤炭跨省区调运量大 、运距长,制约了煤炭主产区就地加工 转化规模,影响了生产效率,加大了安 全生产风险。 二、中国煤炭供求状况 煤炭消费 n2005年,国内煤炭消费 约21亿吨,比2000年增 长了63%,“十五”期间 年均增速10%,是增长 最快的时期。 煤炭生产 n2005年,我国煤炭产量21.9 亿吨,占世界煤炭产量的 37%,占我国一次能源生产 总量的76%; n煤矿数量约2.2万处,其中, 大中型煤矿占4.1%; n煤矿生产能力21.7亿吨,其 中,大中型煤矿占53.9%; 露天煤矿产量不到1亿吨, 仅占全国产量的4.5%。 煤炭企业 n我国煤矿点多面广,产业集中度低。 n煤炭生产企业约2万家,平均规模约10万吨,规模最 大的前4家煤炭企业市场占有率仅为18%。 n国外主要产煤国家产业集中度较高,如美国4家大公 司产煤4.3亿吨,占40%;俄罗斯1家大公司产煤2.5 亿吨,占95%;印度1家大公司产煤2.4亿吨,占 77%。 煤炭产消分布 煤炭调运 n煤炭调运格局是“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煤炭运输主要 为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小部分煤炭通过公路运输。晋 陕蒙的煤炭主要调往华东、中南、京津冀和东北地区以 及用于出口,贵州煤炭主要调往湖南、广西等地。 n2005年,铁路煤炭运输量达到10.7亿吨,占全国煤炭产 量的49%,占铁路货物运量的40%。水运以海运为主, 主要是晋陕蒙的煤炭通过铁路运到北方港口,通过海运 到东部和南部沿海省区。2005年,水运4.22亿吨,其中 ,海运3.29亿吨,内河0.78亿吨。 煤炭进出口 n2005年,煤炭出口7174万吨,比上年减少1498万吨; 进口煤炭2618万吨,比上年增加737万吨。 n出口煤炭大部分销往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进 口煤炭主要来自澳大利亚、越南和印尼。 煤炭价格 n2005年重点煤矿平均 出矿价格达到270元/ 吨; n东部地区煤矿平均出 矿价高于西部地区; n东南沿海煤价与进口 煤炭价格基本持平。 n2006年16月情况看,煤炭供应已出 现过剩的迹象,主要表现在:煤炭库存 持续增加,重点电厂电煤供应充足;煤 炭价格已呈现下滑趋势;煤炭销售预付 款大幅度减少;煤款拖欠呈上升趋势。 小结 我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是煤炭出口 大国。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我国煤炭市 场化程度较高,市场处于充分竞争状态,煤 炭生产、销售、价格主要由市场决定。受经 济快速发展的拉动,“十五”期间,煤炭消费 快速增长,市场逐步好转,价格稳步上升, 煤炭从供应紧张转向供求基本平衡,目前, 局部地区已出现过剩。煤炭铁路运输总体上 一直偏紧。 三、煤炭供应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问题 n行业管理弱化,法制建设滞后 n资源保障程度低,开发秩序混乱 n科技水平差距大,创新能力不足 n生产力落后,产业集中度低 n安全基础薄弱,安全生产形势严峻 n资源综合利用率低,矿区环境恶化 n企业负担沉重,职工收入水平低 n铁路运输能力不能满足煤炭稳定供应的要求 四、中国未来煤炭供求 形势分析 煤炭需求预测 n按照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发展目标,充分考虑 经济结构调整、技术进步和节能降耗等因素,初步 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需求总量为25亿吨。 n国内煤炭需求: 主要依靠电煤拉动,钢铁用煤缓慢增长,建材用煤缓慢 下降,煤化工是煤炭需求新的增长点,随着煤炭向电力等 转化比重提高,其他用煤需求呈下降趋势。从目前的发展 态势看,经济发展速度很可能超过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 确定的目标,相应的煤炭需求将超过上述预测值。 n煤炭进出口: 考虑我国煤炭资源的可供量、国内需求和煤炭开采对生 态环境、水资源等负面影响,以及安全生产等因素的制约 ,不宜大量出口煤炭。从减轻国内资源开发利用、运输等 方面压力考虑,适度增加进口煤炭是合理的,另外随着煤 炭成本核算体系的完善,煤炭生产成本呈上升的趋势,人 民币将继续升值,进口煤在价格上的竞争优势将愈发明显 。 煤炭供应预测 n我国现有煤矿供应能力21.7 亿吨,在建煤矿能力4.4亿 吨,考虑煤矿衰老报废和对 小煤矿的调整改造,2010年 现有和在建煤矿供应能力分 别为22亿吨,供应缺口为3 亿吨。为弥补煤炭供应缺口 ,满足煤炭需求,“十一五” 期间需要新增煤炭产能3亿 吨。 2005年 实际 2010年 预测 一、煤炭需 求量 25.0 二、煤炭供 应应能力 21.722.0 1大中型煤 矿 11.715.0 2小型煤矿10.07.0 三、煤炭供 需平衡差 -3.0 煤炭生产布局 n全国煤炭布局原则:稳定调入区生产规模,增加调出 区开发规模,适度增加自给区资源开发。 煤炭功能区带划分 功能区范 围围特 点 煤炭调入区 京津冀、东北、 华东 、中南 资源少,开发强度大,人口稠密,土地资源稀缺 ,不宜加大开发规 模,应加强接续资 源勘查 ,稳定生产规 模 煤炭调出区晋陕蒙宁 资源丰富,开采条件好,宜建设大型煤矿,应加 快资源勘探和增加储备 ,加大开发规 模,增 加对调 入区的补给 能力,但该地区生态环 境 脆弱,应加强保护和治理。 煤炭自给区西南、新甘青藏 资源丰富,但部分地区远离东部煤炭市场,应立 足供应本区市场,提高资源勘探程度,适度进 行开发 n未来煤炭产量的增长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区,约占全 国煤炭产量增量的82%,安徽、贵州增长也较快, 新甘青藏适度增长。 分区产量规划 单位:万吨 2005年2010年 全国219000250000 煤炭调入区7900081300 煤炭调出区102300127800 煤炭自给区3770040900 煤矿建设 n“十一五”期间,煤矿建设坚持“整合为主、新建为辅”的原 则。制定小型煤矿整合规划,实施联合改造。加强煤矿 建设监管,按照规划目标,调控年度开工规模。优先建 设大型现代化露天煤矿和千万吨级安全高效矿井,优先 建设煤电联营和煤转化一体化项目,严格控制小型煤矿 建设。对于瓦斯、水、火等灾害特别严重的矿区,适度 控制大中型矿井建设,禁止建设小型煤矿。 n未来新建煤矿主要集中在晋陕蒙宁区,约占全国煤矿新 建规模的80%左右,安徽、贵州、河南、黑龙江、新甘 青藏适度增长。 大基地建设 n大型煤炭基地煤炭储量丰富,煤类齐全,煤质优良,开采条件较 好,区位优势明显,已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规模和配套工程设施 。规划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满足经济社会 发展需要、调整和优化煤炭生产结构、促进资源地区经济社会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n13个大型煤炭基地由98个矿区组成,保有煤炭资源量/储量占全 国的80%以上,2005年煤炭产量占全国的83%。2010年,大型 煤炭基地产量达到21.5亿吨,其中大型煤矿占60%,中型煤矿占 20%。小型煤矿整合升级为大中型煤矿、新开工大中型煤矿主要 分布在大型煤炭基地内。形成稳定可靠的煤炭调出基地、电力供 应基地、煤化工基地和资源综合利用基地。 大集团发展 n“十一五”末,形成68个亿吨级和8 10个5000万吨级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煤炭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 n发展以煤为基础,煤电、煤化、煤路等 多元化的特大型企业集团。 煤炭调运 n“十一五”期间,“北煤南运、西煤东调”的格局进一步增强。 n预测2010年,全国煤炭铁路运量14亿吨,需要铁路运力17亿吨 ;海运一次下水量5亿吨,需要港口下水能力6亿吨。 n预测2010年,晋陕蒙宁地区可调出8.41亿吨煤炭,主要调往华 东、中南、京津冀以及出口,少量调往东北和四川;西南(主要 是贵州)可调出的0.6亿吨煤炭,主要调往湖南、广西等地。 n预测2010年,华东和中南地区需调入煤炭6.43亿吨。其中,通 过海运调入3.69亿吨(含进口);通过陆路(部分通过内河)调 入2.74亿吨,绝大部分由晋陕蒙宁地区通过铁路调入。 小结 未来我国煤炭需求继续增长。近年 来,煤炭建设投资快速增长,待开工的 项目总规模远远超出“十一五”需要增加 的煤炭产能,煤炭供应充足,应该引起 重视的是煤炭可能出现严重过剩。大型 煤炭基地建设和大集团发展将继续得到 重视,有利于优化煤炭供应结构。煤炭 铁路运输量将持续增加,运力仍比较紧 张,需要加快建设。 五、政策措施 健全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 n健全法律法规。完善以煤炭法为主体的 法律法规体系。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推 进山西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试点工作。 n完善经济政策。加快增值税改革步伐,把煤 炭增值税税率降到合理水平。完善煤炭成本 核算制度。 n扩大对外开放。国家支持有条件的煤炭企业到 境外开发煤炭资源。国家鼓励外资与国内企业 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和经济合作。 n加强行业管理。充实和加强煤炭管理力量,健 全和完善管理制度。 n加强宏观调控。强化煤炭规划的作用,实行规 划的滚动调整。实施生产总量调控,控制投资 过快增长,防治出现煤炭供应严重过剩。 推进大型煤炭基地建设和煤炭 企业整合 n建设大型煤炭基地。在大型煤炭基地内以建 设大型煤矿为主,优先建设露天煤矿和安全 高效现代化煤矿,严格控制小煤矿建设。 n加强资源勘查。国家建立煤炭地质勘探周转 金,用于重点矿区普查和必要的详查。完善 储量评估制度,提高勘查报告质量。 n促进小型煤矿整合。制定小型煤矿整合规划 ,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切实 落实这项工作。继续依法关闭不具备安全生 产条件、破坏资源和环境的煤矿。 n构建大型煤炭集团。鼓励煤炭企业联合重组 ,引导形成若干个产能亿吨级的企业。鼓励 有优势的煤炭企业实行煤电联营或煤电运一 体化经营。 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 n加强煤运通道建设。重点加强晋、陕、蒙、 宁、黔煤炭铁路外运通道及北方煤码头建设 ,合理布局矿区铁路支线、矿区公路。 n鼓励发展坑口电站和低热值燃料电厂。合理 规划一批大型坑口电厂。在水资源许可的条 件下,增加晋、陕、蒙、宁、黔、皖电力建 设规模。 优先发展煤炭科技教育 n加强科技攻关。国家列专项,支持煤炭工业科技基础研 究,支持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国家鼓励企业与科 研院所加强协作,开展技术创新,建立煤矿重大技术装 备引进、消化吸收协调机制,加快推进国产化。 n提高职工素质。国家制定煤矿特殊工种人员标准、培训 标准等强制条件;高等院校通过国家减免学费、设立煤 矿专业奖学金、校企对口招生等措施,扩大生源;企业 通过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建设、改变用工制度、高薪等措 施,吸引人才,形成国家、企业、学校联动机制,尽快 改善煤矿从业人员素质低的瓶颈制约。 加强煤矿安全综合治理 n健全安全生产法制和经济政策。 n健全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n继续加大安全生产投入。 n加大安全生产监管力度。 发展循环经济和保护矿区环境 n节约煤炭资源。 n加强综合利用。 n加快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 n鼓励洁净煤技术产业化。 n保护和治理矿区环境。 提高矿工劳动保障和生活水平 n实行四班六小时工作制,将矿工入井时间缩 短到八小时以内。 n制定提高煤矿井下职工劳动保护和岗位津贴 的标准,制定煤矿井下职工最低工资标准。 n每年为煤矿职工进行职业健康体检,强制企 业为矿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 解决煤矿历史遗留问题 落实国家关于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的有关政 策,加快分离煤炭企业办社会职能。支持国 有煤炭企业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十一五” 期间,国家继续对历史形成的沉陷区治理和 矿区棚户区进行改造。对资源枯竭矿区和劣 势矿区国家要给予扶持政策,重点在资源接 续和转产方面给予援助。 谢 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法律文献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