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ppt

上传人:good****022 文档编号:120774600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问题及对策,Page 2,目录,第一部分 我国会展业的现状及问题 第二部分 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 第三部分 以哈尔滨为例分析培养会展人才的方法 第四部分 解决对策,3,第一部分,我国会展业的现状及问题,Page 4,一 我国会展业现状,伴随着会展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年攀升,会展已成为第三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之一。2011年,我国会展业直接产值达3016亿元。 商务部的统计数据显示,截止2011年10月统计,全国举办会展两千多,仅上海就有六百多个会展。全国共举办展览6830场,展出面积8120万平方米;50人以上专业会议64.2万场,同比增加17.4%;万人以上节庆活动6.5万场,较上年同期增长3%;提供社会就业岗位1980万人次,直接产值301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7%,拉动效应2.7万亿元,占全国GDP的0.64%,占全国第三产业的13%。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会展业在国家的发展地位越来越重要,国外会展企业不断的进入中国,中国的会展业必定会取得巨大成就。,Page 5,然而,由于会展业在我国的发展起步较晚,行业内缺乏对大型展会的申请和举办流程的经验积淀,与此同时,现代会展业的成功举办既离不开会展业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指导,又需要丰富的实战经验和推陈出新的创意,因此,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目前,在我国会展行业的人士虽有100多万,但基本上是属于未受过专业训练、半路出家的从业人员。有研究者称:其中真正具备会展管理与运营能力的专业人才还不足200人;我国会展专业人才的岗位空缺比高达10:1,被人们誉为“朝阳产业”的会展业,其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发展的一大瓶颈。各大高校开设会展专业、培养会展人才已经急不可待。,Page 6,二 我国会展人力资源发展状况与地区需求差异,伴随着会展行业迅猛发展,我国会展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都在迅速发展和提升,会展专业人才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据报道,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我国会展产业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高速发展,截止到2010年,会展数量超过4000个;主营展览公司3800家左右,从业人员近百万人,展览会的直接产值超过140亿元人民币。各大城市纷纷将会展业列为优先发展的重要产业,出台各项优惠政策予以扶持,各会展城市对会展专业人才的需求更是与日俱增。据国内知名媒体2009年的调查,三大会展城市会展专业人才岗位需求与求职者的比例为:上海10:1、北京8:1、广州8:1。 王敬华:会展人才需求与日俱增,市场报。,Page 7,1、我国会展业人才培养模式和结构探析,会展业是现代经济发展中的一个新兴产业,是经济领域中集物流、人流、信息流于一体的交易中心和信息沟通渠道,是社会经济领域发展的助推器。根据国际会议协会(ICCA)统计,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在香港、德国等会展业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会展业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达到1:9的水平。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和会展业影响大、规格高、投入时间长、消费能力强等特性,我国会展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主要大城市,会展业逐渐发展为其城市经济的一个“显业”。 但是,受我国会展业发展区域间不均衡的现实影响,各地方对于会展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出现多样化的需求格局。会展中心城市和会展经济区域,依然是会展人才的聚集地和会展教育发展强势的地区,而不同地区对人才的需求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Page 8,2、各地区需求差异,北京作为全国政治文化中心,成果展示性会展占据重要地位,而且国家及行业协会高度集中,行业展览的数量庞大,因此,高级会展管理、策划与高端展示设计人才是北京会展人才的需求方向。 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会展经济区,是中国最早的经济开放区域,基础优势和国际贸易出口产业格局形成,以贸易进出口类型展览为主导的会展业发展战略,是其会展业的一大特征;以广交会为代表的一批会展历史悠久,展览会题材开发相对比较充分,故而商务类、创新型会展人才是其需求的重点。,Page 9,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会展经济区,国际贸易、金融业发达,国际机构众多形成以贸易类展会为主导的会展产业发展格局,国际展览巨头纷纷在上海设立合资公司,所以精通外语又懂商务谈判的应用人才将是上海会展人才市场需求的主要类型。,表1 上海市2003年度人才开发目录(世博人才),资料来源: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2003年度人才开发目录。,Page 10,表 2 上海会展人才需求层次调差反馈表,资料来源: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关于会展人才市场调查报告。,Page 11,三、我国会展企业对会展人才的培训需求,会展业属于服务业。美国国际通用公司(GE)前总裁韦尔奇认为,“服务行业的经济增长点是人。”据有关报告的资料显示,我国会展培训市场发展迅速,我国会展业在对员工培训方面有着较大的需求。据中国贸促会委托下属单位进行的一项市场调查显示,几乎所有的办展单位均有对员工进行培训的需要。这项调查还显示,77%的高级展览经理希望得到国外著名展览公司高级展览专家的培训;68%的展览经理希望学习国外理论和实践以及如何将这些理论与中国情况具体相结合;70%的展览经理还表示最希望参加国内短期培训班等。 中国会展经济发展报告之七:我国会展培训市场现状,中国会展。,Page 12,目前,会展人力资源的培养以引起业界的高度重视,另据该报告列举的在当年举办的一系列培训项目的名目来分析,高等院校、会展行业协会,咨询公司以及国外教育机构等已经纷纷投身于会展培训市场。由于各培训机构的自身特点不同,这就决定了他们培训的侧重点各不相同,有的侧重会展理论的提高,有的侧重于会展实务操作,有的强调证书的权威性,有的引进会展业发达国家的培训课程。这一方面可以说是各显神通、各尽其能,但另一方面却暗含着鱼龙混杂、各自捞钱的隐患。因此,对于会展业这样一个新兴的行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和规范,使得企业能通过真正有价值的会展职业培训,来获得提升与进步。,13,第二部分,我国会展人才培养现状,一、从教育方面分析 二、从企业方面分析,Page 14,一 、 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态势分析,我国的会展学历教育始于2000年9月,当时有一些高等院校在某些专业的名下设置了会展的培养方向;后于2004年9月,经教育部批准,第一批会展专业的招生与培养的正式开始。据资料统计,到目前为止,我国已经有130多所高校开设了会展专业,其中有90多所是高职院校。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学校,在其相关专业之下开设了会展的培养方向。可以说,从2004年至今,不少院校在我国会展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总结了不少经验教训,也遇到了不少发展难题。,Page 15,(一) 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发展现状与特点,从总体情况看,中国高等会展教育呈现出如下4个主要特点: 1 起步虽晚 但发展速度快; 2 公办民办高校齐头并进,国内国外合作办学特征明显; 3 涉及领域宽,多学科嫁接; 4 普通高校较少涉足,职业学院发展迅猛。,Page 16,1 起步虽晚 但发展速度快,从国外会展教育的发展历史看,美国第一门会议管理课程于1978年在华达大学饭店管理学院开设,在展览界有较高知名度的德国瑞文斯堡丁大学会展管理始建于1986年,而中国的高等会展教育最早始于开始于2001年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开设的展览设计专业,这意味着同国外相比,中国晚了近30年,但是,中国会展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之快,远远超出人们的预期,资料显示,经过近5年来的快速发展,目前开设会展专业或者提供与会展有关的高校至少已经达到130多所。,Page 17,2 公办民办高校齐头并进,国内国外合作办学特征明显,从开办会展高等教育的主体来看,公办高校约占三分之四的份额,民办高校约占四分之一,当然也有公办民助高校以及股份制高校等其他形式,除此之外,中外合作办学的特征非常明显,来华合作办学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美国,德国,法国,澳大利亚以及中国香港地区,在中国内地教育体系中,相对公办高校来说,民办高校以及中外合作办学等具有更强明显的市场导向性,民办高校以及国外高校对中国会展教育的青睐,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会展教育比较乐观的市场前景。,Page 18,3 涉及领域宽,多学科嫁接,从目前以及提供会展教育的高校看,涉及学科非常广泛,其中主体地位的有六大类: (1)旅游管理类,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广州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 (2)工商管理类,如北京联合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沈阳职业技术等。 (3)国际贸易类,如厦门国际会展学院,宁波万里学院等。 (4)广告学类,如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上海大学成教学院等。 (5)艺术设计类,如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吉林大学珠海学院,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 (6)外语类,如上海邦德职业技术学院等,从课程设置看,目前各高校提供的会展教育中,主要以会议,展览的策划的管理为主,其次为展示设计,装饰搭建以及服务接待方面课程提供较少。,Page 19,4 普通高校较少涉足,职业学院发展迅猛。,从提供会展教育的高校构成看,目前大约80%的高校为职业技术学院,招收专科学生,普通本科高校占20%左右,而且华东理工大学,复旦大学等普通高校仅仅在成人教育系列招生,真正涉足会展教育的普通本科高校目前不足20所,这些高校的会展教育大多数是从旅游学科基础上衍生出来的,如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广东商学院等。,Page 20,二、从企业角度 (一)会展企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会展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为会展业培养优秀会展人才,因为,研究会展专业课程设置也要从会展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上着手。总的来看,会展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可以概括为一下几点: 1.宽泛的知识理论素养 所谓知识理论素养是指会展专业人才所必须具备的会展相关知识,它构成了会展人才培养的基本内容。一般而言,会展的相关知识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会展方面的知识,如会展概论、会展业发展的历史、现状与趋势以及会展相关法规等;经济学和管理学方面的知识,如经济学、会计学、营销学等;技术方面的知识,如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及其应用等;艺术方面的知识,如展台设计、展台特装等。只有如此,会展专业人才才能具有广泛的市场适应性,能够胜任多种类型的会展活动管理策划与服务。 2.独特的策划创新能力 纵观国内外知名展会的成功经验,无外乎“常办常新”,而这些源源不断的“新”又来自会展策划营销人员的独特策划创新能力。可见,独特的策划创新能力是会展对专业人才、尤其是设计策划人才的内在较高要求。高等院校在开办会展教育时,应持续不断地培养学生开放性的思维方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通过思维和意识的培养来提高学生的根本素质。,Page 21,3.严密的组织管理能力 任何一个会展企业或者一次会展活动都存在管理和组织的问题;而这些企业或活动的管理,又以从业者具备的严密组织管理能力作为保障。从会展企业在培训员工时对提升管理水平和组织能力的迫切要求来看,会展业对于专业人才的管理组织能力也是相当重视的。为此,我国在开展会展教育培训时,应针对不同的教育层次,开设适当比例的管理类课程。 4.娴熟的沟通协调能力 任何一个会展活动都是一个繁杂的项目,并且通常是处于十分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因此对于会展从业人员来说,需要其具有娴熟的交际沟通和协调能力,要能做到内外、上下、左右实时沟通。所以,对于会展教育而言,在传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对其人际交流和协调沟通能力的培养。 5.强烈的服务意识 作为服务性行业,会展的主要内容是为各类参展商、观展者服务,因此,会展与其他第三产业部门一样,成功的关键是使服务对象获得满意的体验。这就要求会展专业人才具备较高的服务意识和较强的服务能力。而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的培养则主要源于学校教育中对于服务理念和技能的传授。,Page 22,表 上海会展人才应具备能力调查反馈表,材料来源: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2010年关于会展人才市场调查报告。,Page 23,(二) 会展企业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第一,人力需求不均衡。会展行业由于淡旺季区分明显,会展相对集中,因而业务高峰期与低谷期的人力需求有非常大的差距(人力需求可从上千人降至几十人)。这种不均衡使不少企业对究竟应该保有多少固定员工感到束手无策。 第二,岗位职责与工作定额的不确定性。会展行业虽然属于服务行业,相对于发展比较成熟的其他服务行业,如酒店业,其内部业务流程远远没有酒店那么成熟和规范,现场仍需处理大量突发事件,很多时候高层管理人员承担了“救火队”的任务,使得客户需求不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满足。不少企业对此只能采取“拍脑袋”的方法来决定,造成现场因人力不足而影响服务质量或因人力冗余而造成效率低下、人力浪费的情况时有发生。 第三,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会展行业由于涉及的配套服务众多,各类服务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因此,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实在不易,现有的一些企业激励约束机制无法起到激励员工的作用。,Page 24,第四,管理人员管理技能欠缺。会展企业按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运作的比较少,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模式,主要依靠管理人员自身的管理经验,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第五,员工缺乏敬业精神和对企业的忠诚感。对展览企业来说,一个展览项目的起步到成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员工的频繁流动和敬业精神的缺失,不仅意味着对企业有着重要价值的员工经验的流失,同时意味着较为长效的中长期员工考核与奖励、员工培训变为不可能,企业和员工对双方的合作无法作长期规划。,Page 25,二、会展业人才培养模式,会展市场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会展市场的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只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创造一流的事业。我国会展业人才的培养可走“三位一引导”(如图1所示)的培养模式,即以政府为引导,在此基础上以会展企业为核心和培养方向、以高校教育为基础、以社会培训为辅助将高校、社会和企业三者相结合培养会展人才。,Page 26,以上分析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特别是中国中小型会展企业中以及高校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中国会展业发展实践提出了种种课题,实际上都是发展中的问题,都可以在会展行业健康稳步发展的过程中加以解决。事实上,现在越来越多的有识人士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人力资源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通过运用现代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可以培养和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具有高度敬业精神和高度协作精神的员工队伍,形成一套完善的、科学的人力激励与约束机制,为会展业企业高效运作及员工个人的发展提供保障。 文新跃:会展行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与对策分析,商场现代化,27,第三部分,以哈尔滨为例分析培养会展人才的方法,Page 28,一、哈尔滨会展业现状,会展经济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都市经济中最具有活力和发展空间的朝阳产业,已成为国内各大中城市积极培育的重要产业。哈尔滨会展经济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会展规模和效益逐年提升。目前,会展业已纳入哈尔滨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确定为现代服务业先导产业的目标。 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哈尔滨共举办了72场展览活动,总展览面积达97.2万平方米,参展参会客商超过300万人次,展览直接收入7.8亿元,间接拉动相关产业收入达90亿元,会展业集聚效应已形成。 记者从会展办了解到2012年19月,哈尔滨一共举办了66场展览活动,展览面积达88.5万平方米,参展参会客商近280万人次,展览直接收入7.1亿元,均较去年同期增长20%以上。除展会外,会展业还包括了会议、节庆活动等。哈尔滨整合旅游资源,推出“冰城夏都”城市品牌,使得哈夏音乐会、啤酒节等逐渐得到国内外的认可。其中,冰雪节已跻身世界四大冰雪节。 从市政府获悉,哈尔滨市出台关于加快会展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对未来5年哈尔滨市会展经济发展进行具体部署,并提出了力争今后5年,会展数量和规模年均增长20%以上,会展业收入年均增长25%以上,新培育国内知名品牌会展3到5个,年均引进举办大型会展活动1到3个,将哈尔滨建成东北亚会展名城。 资料来源:2012.11.01 02:45:37 中国会展信息网,Page 29,二、哈尔滨会展业的优势、劣势分析,( 一 ) 哈尔滨会展业发展的优势(Strength) 1. 历年哈尔滨市名牌展会的举办 经过多年的培育,哈尔滨市的一些会展和节庆活动已具有相当影响,对加快哈尔滨市对外开放,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哈尔滨冰雪节洽谈会”、“哈尔滨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等。 典型的例子是,2011年第二十二届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的成功举办,吸引力无数的外商参展,本届展会逐步将哈尔滨的会展业推向了实际的舞台上。 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由哈尔滨市政府主办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已成功举办了 20多届,每年的 1 月 5 日已成为哈尔滨人心中期盼的节日,“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游园会和“哈尔滨雪雕艺术博览会”,伴随冰雪节一同举办的“冰洽会”,其规模和档次在国内首屈一指。,Page 30,2. 旅游资源优势明显,投资环境不断改善 哈尔滨拥有较为丰富的旅游资源,由于哈尔滨具有突出的冬季旅游、夏季避暑特点,发展会展业的优势更为突出。每年冬季举办的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和冰洽会就是利用了哈尔滨冬季的冰雪旅游资源。哈尔滨夏季避暑的特点也使得每年 6 月到 9 月间哈尔滨举办的会展数量巨增,如连续举办了 22届的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哈夏音乐会以及中国哈尔滨啤酒节等。值得一提的是,2011年政府大力宣传和开发湿地旅游项目,这对吸引外地参观旅游者有着积极的作用,为会展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助力。,Page 31,3. 政府的大力支持 会展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因为它巨大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受到了各个地区和城市政府部门的重视。各地都把会展业列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点或支柱产业,并纷纷成立会展经济管理办公室,全面负责会展业的管理。哈尔滨市成立了哈尔滨贸促会展览部,随着哈尔滨市经济和对外贸易的不断增长,每年一届哈洽会、冰洽会、汽博会、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举办的规模、档次和质量,也不断扩大和提高。展览部以促进哈尔滨同世界各国经贸界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为已任,积极致力于举办各类经贸和技术展览会,为哈尔滨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Page 32,4、优越的地理环境: 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地处松嫩平原东部,松花江沿岸,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科技、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 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从哈尔滨出发,经松花江到黑龙江,从黑龙江-俄罗斯段进入太平洋,被誉为“东方水上丝绸之路”,江海联运,辐射日本、韩国、朝鲜等东亚、东北亚各国运输航线 这些便利的交通运输渠道为哈尔滨市成为东北亚经济圈中心提供了很好的地理优势 哈尔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快捷,位居亚太经济发展区腹地,是沟通东北亚、欧洲和太平洋的交通枢纽。,Page 33,( 二 ) 哈尔滨会展业发展的劣势(Weakness),1、 会展展览场馆总体规模偏小。 根据哈尔滨会展业的发展前景,有必要建设新的现代化展馆,会展业有明显的淡、旺季之分,全年实际可办展览会只有 7 月,一般世界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出租率在 30-40%之间已经被认为是相当高的随着今后展览会数目的增加,现有展馆的规模设施已明显跟不上展览会发展的需要。而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在举办大型国际性展会时,无法满足参展商需求。 2、会展内容专业性薄弱。 近年来哈尔滨市的会展业发展比较快,每年办展的数量不少,但会展的规模、档次、质量不高,低层次重复办展。专业性的定向展会凤毛麟角,由于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够,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名牌展和精品展很少。,Page 34,3、 缺乏专业性人才 会展专业人才匮乏,办展经验不足。和其他行业不同,会展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需要懂外语、管理、设计、信息技术计算机办公技术、国际贸易知识、国际法知识和涉外礼仪等等知识,还要具有国际展览市场的开拓能力和应变能力,吸引专业观众的组织能力以及与各个部门协调的能力。但目前哈尔滨一些会展举办者既是策划人员,又是实施人员,参与从展品征集、宣传促销、展场布置、活动安排到为参展商提供住宿、餐饮等服务的一系活动,由于身兼数职往往导致办展质量下降,无法满足参展商、专业观众和普通观众的需求。 4、城市交通拥堵 道路交通属于公共事业范畴,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产业。交通是否畅通,对于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起着制约或是推动的作用。交通现状分析对于决策者决定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制定城市规划,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良好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可以带动整个城市的经济发展,满足会展业发展的需要,而现阶段哈尔滨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明显。例如,2011年举办的第二十二届哈洽会物流运输时出现了交通拥堵现象,导致了展品不能及时运输到展览馆,甚至有一些企业延迟了开展时间。现阶段,哈尔滨的交通制约了会展业的发展。,Page 35,(三)哈尔滨会展业发展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1. 中国会展业的“黄金时代”到来。中国会展业同国际会展业相比虽然起步晚,但却以年均 20%的速度增长。近十年来,中国相继举办的国际性会展也越来越多,已占到整个国际会展量的 10%-15%。 2009 年第 24 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在哈尔滨的成功举行,加快了我省和我市的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的发展。大冬会和奥运会一样,对比赛场地设施有着严格的要求,对城市的生态环境、道路交通、电子通讯、商服接待等也都有着相应的标准。成功举办世界大冬会,带动了哈尔滨环境整体提档升级,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哈尔滨会展业快速健康的发展。 2.哈尔滨市政府对发展会展业的政策支持。 政府加大了政策上的扶持力度,进一步提振了会展企业尤其是一些中小型展览公司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信心。为了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全面提升会展业竞争力,哈尔滨市加大了政策和资金支持力度。设立了哈尔滨市会展节事专项扶持资金,扶持和奖励引进或新办、联办大型会展节事活动的企业及个人。对品牌展会培育、会源展源开发、项目宣传推介以及综合效益提升的会展活动予以倾斜,积极扶持会展项目实现规模扩张,推进全市会展业提档升级等,Page 36,(四)威胁(threats),尽管我国的会展业起步较晚,但其竞争程度已相当激烈。哈尔滨周边会展城市像长春、沈阳、大连等城市的会展实力不可小觑。长春的汽博会、沈阳的装备制造展、大连的国际服装节等都在国内享有盛名,更容易获得知名会展的青睐。与此同时,随着会展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外国的会展公司和集团也逐步跨入中国。与外国会展公司比较,哈尔滨的会展企业在技术、管理、人才方面都很欠缺,品牌则更是外国会展公司的王牌。不形成品牌优势,哈尔滨会展业必将遭遇国外专业、成熟的会展公司的强势竞争。,Page 37,三、哈尔滨市的人才培养有关方案,近年来,我市会展业项目面积、收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解决行业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人才储备不足等问题,我市今年分别在哈尔滨商业大学、黑龙江生态职业工程学院建立了会展业人才培训基地。目前,基地已经围绕会展业相关的业务知识、招商策划、人才培训等举办了数场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会展企业人员进行系统培训。据哈尔滨新闻网2012年5月8日报道,哈尔滨市会展人才培训基地揭牌仪式在哈尔滨商业大学举行。据悉,该基地将利用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为当地培养以中高端人才为主的会展人才。 据哈尔滨市会展办有关人士介绍,目前哈尔滨市有会展企业200余家。经过几年的培育发展,哈尔滨市会展业进入快速发展期,但缺乏高端复合型人才。哈尔滨市会展办根据行业发展实际,决定分别在哈尔滨商业大学和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建立会展人才培训基地。 据了解,该培训基地建成后,将由哈尔滨市会展发展专项资金出资,为不同层次的会展经理人、项目经理、企业工作人员、管理者提供免费培训,每年举办4至5期培训班,培训职业人才约200人次。 会展人才培训基地成立 为学生创业就业提供指导 2012-05-08 14:34 来源:哈尔滨新闻网 作者:张寒冰,Page 38,1依托高等院校开展专业化的会展教育 黑龙江省政府决定“十一五”期间,对职业教育实施“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等八个工程,未来五年高职招生规模占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一半以上。会展教育要抓住这一契机,针对哈尔滨会展业人才的需要,以现有的各类院校为依托,通过在一些院校单独开设会展专业(方向)、开设有关会展的专业课程等方式,以职业教育为主开展会展教育,形成职业培训、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等办学层次,完善独具特色的会展教育体系,培养人才的重点应是会展辅助性人才和会展支持性人才。要进行会展人才培养目标的细化,以艺术设计、机械电子、旅游、外语、市场营销等专业为依托,重点培养展台设计、会展搭建、旅游接待、会展翻译、会展物流、会展营销等会展辅助型人才和会展支持型人才,为不断发展的哈尔滨会展市场输送合格人才。,Page 39,2加强会展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 通过组织专门的培训,对会展从业人员进行会展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质、职业道德方面的系统教育培训,使他们了解会展行业,除了熟练掌握外语、公共关系、广告、策划、谈判、礼仪、营销等会展专业相关知识外,还要掌握会展的操作原理,按照展前、展中、展后等三个重要阶段来组织培训,使会展从业人员分别胜任不同环节、不同岗位的工作,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和经营管理技能。要采用课堂教学与实习实训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加强会展实践训练,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途径,如邀请国内外著名的会展方面的专家教授介绍会展组织、设计、建造、运输等方面的知识;组织受训人员去会展现场有针对性地参与实际工作,在实践中接受教育等方式,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组织管理水平。,Page 40,3建立会展从业人员考评机制 建立一系列对会展从业人员的考评制度和标准,完善考评机制,推行持证上岗制度,建立会展从业人员的绩效评估体系,健全绩效评估的程序、标准、方法,加强对会展从业人员的激励、考核和监督,充分调动会展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培养适应会展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4加强会展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 要通过学习和培训,使会展从业人员不断提高对会展重要意义的认识,提高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建立正确的会展职业观念,树立现代市场营销理念和强烈的服务意识,对会展工作充满热情,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不断增强做好会展工作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自觉为哈尔滨会展业的发展贡献力量。,Page 41,会展业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对哈尔滨会展人才的培养,应遵循在政府引导下,将会展企业培养,高校教育和社会培训三者结合的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根据会展人才的结构层次对会展核心人才,辅助人才和支持型人才进行培养。 钱学森曾说:“展览是一种行业、一门科学、一门艺术,应办一个展览学校,培养专门办展览的人才。”应发挥哈尔滨科教资源优势,积极培养会展专业人才。一是在高校或职业学校开办会展相关专业,培养专业人才。二是不定期组织人才赴外地学习和培训,提高会展工作人员素质和专业水平。三是引进国际国内先进地区的会展人才,加强管理、策划、营销,提升会展水平。,42,第四部分,解决对策中国会展业人才培养,Page 43,一 会展人才教育方面的具体解决对策,1.依托相关专业,设立会展方向 2.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 3.高起点高规格,开办独立专业,Page 44,1.依托相关专业,设立会展方向,综观现有高校开办会展专业的实践经验,几乎都是在相关专业下设立会展方向,虽然这种模式显得有点“名不正,言不顺”,但它至少有两个优点:一是能降低开办一个新专业的风险,并为正式开办会展专业积累经验;其次是可以充分发挥每个学校现有的学科优势。 通过分析会议或展览会项目的运作流程,不难发现和会展管理相关度较高的专业主要有6个,即旅游管理、广告设计、企业管理、物流管理、国际贸易和商务外语。因此,在当前的会展教育大背景下,国内有条件的高校在开办会展专业时,是否可以考虑与上述6个专业中的某一个或几个结合。或者说,在培养专业人才时,各个院校应侧重本校学生在会展流程中某个环节知识和能力的培养。,Page 45,2.推进产学结合,校企合作办学,会展专业是一门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因而在办学的过程中,高校必须与会展公司或行业协会、专业媒体等紧密联系,至于操作方式则应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如有一家或几家公司投资,学校负责组织教学和日常管理,采取董事会制的办学模式等。但无论什么样的模式,高校和公司都可以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合作:,Page 46,(1)公司为会展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或就业机会; (2)专业教师在公司兼职,以不断丰富自身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从而为教学和科研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素材 (3)学校提供场地和组织教学活动,协会会展公司/行业协会开展员工培训,条件成熟时还可以合作开发面向社会的培训项目。 (4)采取纵向课题或公司委托等形式,组织公司人员和高校教师对会展业的某些问题进行专门研究或为公司开展市场调研等。,Page 47,3高起点高规格,开办独立专业,对与会展专业教育而言,这里的高起点是指从新开办独立的专业,并在培养方式上体现国际化的思维和本土化操作;所谓高规格,即指重点培养高级策划和管理人才,且所有人才的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应符合市场需要。这种办学模式更具前瞻性,但必须解决两个问题,即资金和师资。 换一种思路讲,国内现急需一至几所开办会展管理专业的品牌学校,以“星火燎原”之势。这些学校在会展专业发展上西区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等国际上一些著名的商学院的办学模式,“聘请一流师资、设置科学课程、培养精英人才”。这或许能成为中国会展教育的突破口,因为国内会展人才培养确实需要新理念和大手笔。,Page 48,表 上海会展人才市场对会展管理专业应开设哪些课程调查反馈表,资料来源: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关于会展人才市场调查报告。,Page 49,二、企业会展人才培养对策,目前,我国会展人才存在很大缺口,但从不同类型会展人材的需求来看,紧缺程度有很大的不同。因此,在进行会展人才培养时,既要制定人才培养的战略计划,也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对特别紧缺的人才采取非常时期的特殊培养措施。在制订人才培养计划时,要考虑不同人才之间的结构和比例,以免造成人才培养的结构失衡和浪费,并引起人才供给的结构性短缺,应将不同会展人才的结构比例保持在一个合理和适度的范围内。,Page 50,1、加强在职人员培训 2、会展服务人员的培训分为4种: 业务培训; 专业拓展培训; 职业道德培训; 法律意识培训。,Page 51,三、结合自身实际,会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展示性”。从展会策划、展品运输、展位设计、展台搭建都是一系列复杂而操作性较强的工作。因此,实操性教学成为专业教学的主要内容,实景教学是会展教学必不可少的方法。这种教学法,能使学生增加“直接”体验,在体验中学习;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热情,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实景教学的方式有多种,我们认为主要是“实地参展” 和“模拟展厅”两种。下面仅就这两种方式的教学方案作如下初步设计。,Page 52,(一)“实地参展” “实地参展” ,并不是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而是指组织学生先拟定自己身份参与展会,再利用课余时间参观实际展会,进行比较分析和学习。教师将自己的角色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向“学习顾问、教练与主持人”的方向转换,关注学生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对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发动、督导、帮助、控制和评价。 1、拟定参展身份。将学生随机抽签分为若干项目小组,明确不同的任务和职责。例如,招展项目组,主要建立展览目标参展商数据库、划分展区和展位、制定招展价格的制定、制定招展方案、编制展览招展函、编制展览参展商手册、建立展览目标观众数据。招商项目组,主要制定展览招商方案、编制展览观众邀请函。参展商组,主要任务是报展、确定展台面积和位置、选择展品、撰写主题创意与展台设计案、编写人员选派培训计划书、编写布展与撤展计划书。专业观众组,主要是制定日程计划、弄清楚展览会的举办地点、有关线路、开放时间、天气状况、相关活动等。 各项目组长首先把本组的工作计划交给指导教师,然后组织项目成员进行市场调研、方案设计、方案讨论。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只是一个项目顾问,充分发挥了学生渴求专业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还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Page 53,2、课堂演示。各项目组根据自己的职责,将小组的设计方案展示出来。如专业观众组把参观计划演示出来;参展商组同学把设计的展位布置方案展示出来。然后,由同学们对各项目组的设计方案展开充分讨论,提出修改、补充意见,并评选出优秀方案。这个过程,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还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3、实地参观。各项目组成员根据实地参观的情况,对比参观前小组所制定的方案,准备撰写调查报告。例如 ,参展商组可实际调查某一汽车厂商的展位布置情况、人员雇佣和培训情况(包括车模、接待人员、宣传人员、展台搭建人员等)、现场活动安排情况(如观众调查问卷发放、表演活动等),将以上情况的具体信息收集起来,整理成文。,Page 54,4、总结加工。实地参观后, 学生要将活动的心得体会写成小论文,并将活动过程的有关资料(包括所摄照片)加工整理,汇集成册。首先在校园内举办专题展览, 然后将文稿和照片投给相关报社。 这样, 同学们有机会亲身感受展会期间的管理和服务,并进行展会实地调研活动,让学生在校学习理论之余,能够扩展实践知识;同时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增加同学们的课外知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Page 55,五 结论,会展教育为会展业提供多元化的人力资源和专业化的支持 ,是会展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要早日步入会展经济强国的行列必须要以教育为本 ,大力发展会展专业教育。在教育目标上应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在教育内容上应以实现综合性、实用性、系统性复合人才为目标;教育模式上强调会展行业、企业与高等院校的多方位合作等 ,从而培养出适应中国会展产业发展特点的新世纪会展人才。 同时加强会展理论研究,探讨会展经济规律,通过新的理念和思维全面提高会展服务从业人员的素质,已经成为促进中国会展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全面提高中国会展业国际竞争力的当务之急。,Page 56,小组成员:贾明珠 张春颖 张 程 贺 超 邵 岳 刘佳楠 耿 宇,2019/6/1,57,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妇产科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