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保教知识与能力,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1,试卷结构,2,题型示例,1.单项选择题幼儿最先掌握的实词是A.形容词B.动词C.名词D.代词2.简答题幼儿园教育与中小学教育的主要不同之处是什么?3.论述题结合实例,试论游戏的教育价值。4.材料分析题请分析下面案例中教师指导行为的适宜性,并说出依据。活动片段:一场足球赛17位幼儿自愿组成了班级足球队,老师和他们一起来到了操场草坪上。刚聚在一起,幼儿就迫不及待地展开了讨论:小杰:我们大家要分成两队才能比赛。老师:好啊!我们该怎么分?(幼儿迅速分成了两堆,结果一边7人,另一边10人)小红:不行不行,他们队多了3人,这样不公平!(其他幼儿也跟着数了起来)小泰:是呀,多了3人。老师:怎样让两队的人数相等呢?光恒:让他们队过来2人。江昀:不对,过去1人。宗涵:老师,到底要过来几个?欣怡:试试不就知道了吗?(幼儿们自己指挥起来,先让一个伙伴过去,然后大家数数,发现还是不平均)昱煌:不行,要过去2人。(他们又让一个伙伴过去,大家又数了起来。这次他们发现原来多一人的队现在却少了一人,大家不知该怎么办。这时,老师把多出的小朋友请到大家面前,幼儿发现两队的人数一样多了。)老师:多出了一位小朋友怎么办?鹭杰:就让他当裁判。(于是,足球比赛开始了)5.活动设计题围绕保护动物的主题,设计一个幼儿园大班活动方案。,3,七大模块,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模块二学前教育原理模块三生活指导模块四幼儿园环境创设模块五游戏活动的指导模块六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模块七教育评价,4,模块一学前儿童发展,考试目标1.理解婴幼儿发展的涵义、过程及影响因素等。2.了解儿童发展理论主要流派的基本观点及其代表人物,并能运用有关知识分析论述儿童发展的实际问题。3.了解婴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阶段特征、发展趋势,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的适宜性。4.掌握幼儿身体发育、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5.掌握幼儿认知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6.掌握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7.掌握幼儿个性、社会性发展的基本规律和特点,并能够在教育活动中应用。8.理解幼儿发展中存在个体差异,了解个体差异形成的原因,并能运用相关知识分析教育中的有关问题。9.掌握观察、谈话、作品分析、实验等基本研究方法,能运用这些方法初步了解幼儿的发展状况和教育需求。10.了解幼儿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或障碍,如发育迟缓、肥胖、自闭倾向等。,5,儿童发展概述幼儿生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幼儿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幼儿身心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6,第一章儿童发展概述,第一节儿童发展理论概述一、儿童发展理论的主要流派(一)成熟势力说1.代表人物:美国心理学家格赛尔。2.观点:强调儿童心理的发展取决于个体生理,外界环境只为正常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不能改变发展本身的自然的成熟程序。3.实验:双生子爬楼梯实验,、,7,(二)行为主义学说,1.创始人:华生2.新行为主义者:斯金纳3.观点:强调儿童的行为是由环境中的刺激引起的,学习的决定因素是外部刺激。4.华生的论点“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地加以改变,或者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豪商,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无论他的天资、爱好、脾气以及他祖先的才能、职业和种族.”这是典型的环境学习理论。,8,(三)精神分析学说,1.弗洛伊德是奥地利精神病医生和心理学家,是精神分析学说的创始人。,人格结构中最原始的部分,支配本我的是快乐原则。,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位于人格结构的中间层,支配自我的是现实原则。,9,人格发展的阶段(1)口唇期(01岁)(2)肛门期(13岁)(3)前生殖期(36岁)(4)潜伏期(612岁)(5)生殖期(12岁至成年)2.新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是埃里克森。3.观点:强调人格发展中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并重视社会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10,(四)认知发展学说,1.代表人物: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2.皮亚杰将儿童的心理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它们之间是密切联系的,顺序不会颠倒,也不能省略。具体的四个阶段可叁看教材P5。,11,思考题,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论,36岁幼儿属于()阶段。A.感知运动B.前运算C.具体运算D.形式运算,12,二、什么是发展,(一)不成熟成熟(二)儿童心理发展具有以下特性:1.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2.发展的定向性3.发展的不平衡性4.发展的个体差异性,13,第二节婴幼儿发展概述,一、婴幼儿发展婴幼儿的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方面的发展。儿童心理学研究017岁儿童心理。幼儿心理学是儿童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36岁幼儿。二、婴幼儿发展的重要概念1.最近发展区:现有的心理水平与其将要达到的心理水平之间的差距。2.关键期:幼儿在某个时期最容易学习某种知识技能或形成某种心理特征。,14,三、婴幼儿心理发展的一般特征,1.心理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发展2.认识活动以具体形象性为主,开始向抽象逻辑性发展(56岁是学前晚期,即幼儿园大班的年龄,在这一年龄阶段,儿童抽象能力明显萌发)3.心理活动以无意性为主,开始向有意性发展4.情感由易外露开始向稳定和有意控制发展5.个性开始形成,向稳定倾向性发展,15,四、婴幼儿发展的影响因素,遗传素质生物因素(物质前提与基础)生理成熟客观因素自然环境环境因素(发展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社会环境主观因素:婴幼儿自身的心理和活动,16,第三节婴幼儿心理发展的年龄特征与发展趋势,婴儿期、幼儿早期、幼儿期一、婴儿期(01岁)新生儿期(01个月)、婴儿早期(16个月)、婴儿晚期(612个月)体重、身高、头围与胸围、骨骼与牙齿、其他方面(视觉、听觉)二、幼儿早期(13岁)1.学会直立行走2.使用工具3.言语和思维的真正发生4.出现最初的独立性三、幼儿期(36岁)幼儿初期(34岁)、幼儿中期(45岁)、幼儿晚期(56岁),17,34岁儿童心理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生活范围扩大。幼儿3岁以后,在生活和活动上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他进入了一个新的社会环境幼儿园。(2)认识依靠行动。34岁儿童的认识活动往往依靠动作和行动来进行,认识特点是先做再想,而不能想好了再做。(3)情绪作用大。在幼儿期,情绪对幼儿的作用比较大,34岁的幼儿情绪作用更大,他们常常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哭闹。这时期幼儿情绪很不稳定,很容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且很容易受周围人情绪的感染。(4)爱模仿。34岁的幼儿模仿性很强,对成人的依赖性也很大。幼儿还常常模仿老师,对老师说话的声调、坐的姿势等都会模仿。所以,老师的言传身教非常重要。模仿是34岁幼儿的主要学习方式,通过模仿来掌握和学习别人的经验。,18,休息片刻一会儿回来,19,第二章幼儿生理发展,第一节幼儿身体发育的特点与保育一、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与保育1.幼儿骨骼处在生长期,需要钙、磷为原料,还需要有维生素D参与吸收。幼儿骨头有机物含量多,容易发生弯曲。2.幼儿肌肉能量储备不足,容易疲劳,大肌肉发育早于小肌肉。3.幼儿关节周围的肌肉和韧带不够坚韧,可能造成牵拉肘和扁平足。对此,要让幼儿多进行户外活动,长晒太阳,还要补充钙、磷,要教育孩子做站有相,预防脊柱变形;还要注意勿猛力牵拉孩子手臂,以防伤着肘关节。,20,思考题,幼儿骨头中的有机物含量较高,所以()A.容易产生佝偻B.不容易做精细动作C.脊柱容易变形D.容易发生牵拉肘,21,二、幼儿呼吸系统的特点与保育幼儿的呼吸器官较嫩,呼吸道黏膜易受损,易感染。所以要多组织幼儿户外活动,教会幼儿擤鼻涕的方法,还要教育幼儿用鼻子呼吸。三、幼儿循环系统的特点与保育1.幼儿心肌薄弱,心腔小;而且年龄越小,心跳越快,心肌易疲劳。2.淋巴系统发育未成熟,免疫力弱,而且易发炎。3.幼儿可能有生理性贫血现象,另外,血细胞发育不成熟。所以要让幼儿多吃含铁和蛋白质的食物,防止贫血;从小要注意饮食搭配和饮食习惯以预防动脉硬化;通过锻炼增强幼儿的心肌收缩力;最后还要保证幼儿的日常睡眠和休息。,22,思考题,下列哪项表述有误?幼儿年龄越小,()A.免疫力越低B.心跳越慢C.体温越高D.睡眠时间越长,23,四、幼儿消化系统的特点与保育1.牙齿(乳牙、恒牙)2.肠道吸收功能强,但消化功能弱。对此,可通过补充维生素D和适量户外活动来保护牙齿;给牙齿适量的刺激;养成漱口和刷牙的好习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五、幼儿泌尿系统的特点与保育婴幼儿大脑皮质尚未完善,对排尿能力无约束力。3岁后可以自主控制。应训练婴幼儿适时排尿,注意外阴部卫生。六、幼儿内分泌系统的特点与保育1.正常情况下,幼儿的生长激素分泌旺盛,分泌过少或过量则可能分别导致侏儒症和巨人症。2.缺碘会引发“克汀病”,但碘元素摄入过多也可能导致甲亢、甲状腺癌等。所以要保证幼儿获得充足的营养、足够的夜间睡眠时间和吃适量含碘的食物。,24,七、幼儿生殖系统与保育幼儿生殖系统尚未发育,此时可以对幼儿开展性教育。如采取故事讲述的方式进行性启蒙,帮助幼儿建立正确的性别角色。八、幼儿神经系统的特点与保育参看教材P22表格。,25,第二节幼儿感觉器官的特点及保育,一、幼儿皮肤的特点与保育1.幼儿皮肤的保护功能差,易受损,不注意清洁,易生疮长疖。2.过热皮肤易生痱子。3.过冷皮肤易受凉而生冻疮。所以首先要保持幼儿皮肤清洁和衣着卫生;其次应加强锻炼,增强身体的冷热适应能力;再次要照顾好体弱儿。二、幼儿眼睛的特点与保育幼儿眼睛的晶状体弹性好,调节范围广。养成良好用眼习惯,及时矫正幼儿视力障碍。三、幼儿耳朵的特点与保育耳朵易患中耳炎,易生冻疮。保护好耳朵,防治中耳炎。,26,第三章幼儿心理发展,第一节幼儿认知发展一、幼儿感知觉与注意的发展注意与感知觉是认识活动的开端(一)什么是感觉与知觉1.感觉: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外部感觉:主要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与肤觉内部感觉:主要有运动觉、平衡觉与机体觉2.知觉:客观事物、整体反映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主要阶段包括:原始的感知发展阶段;从知觉的概括向思维的概括过渡阶段;掌握知觉标准和观察力发展阶段。3.注意:指向性、集中性包括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27,(二)幼儿感觉、知觉与注意1.幼儿的感觉视觉:视敏度、颜色视觉听觉:听觉感受性、言语听觉、听力保护和培养肤觉:软硬、轻重、粗细运动觉:近远规律(头部躯干四肢手部的精细动作)13岁掌握了走、跑、跳、滚、攀登等基本动作形式46岁基本动作形式从粗略到精细,发生分化与完善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还有:从整体到局部规律、首尾规律、大小规律、无有规律影响幼儿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内部因素:成熟与经验、智力、个性;外部因素:有效的指导与示范、练习与反馈。,28,2.幼儿的知觉空间知觉:方位知觉3岁仅能辨别上下;4岁开始辨别前后;5岁开始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6岁能较轻松地辨别上下、前后4个方位的水平。形状知觉:幼儿对不同几何图形辨别有程度上的差异,由易到难的顺序是:圆形正方形半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八边形五边形梯形菱形。深度与距离知觉时间知觉3.幼儿注意发展的特点:幼儿注意的有意性水平比较低;无意注意的发生先于有意注意;某些认识活动可以依赖无意注意完成;有意注意开始逐步发展,但注意有意性的总体水平还是比较低的。4.注意的选择性表现为偏向于对一类刺激注意得多,而对另一类刺激注意得少。5.幼儿的注意分配能力差,主要是由于知识经验不足,掌握的熟练动作少。3岁幼儿自己活动时,来不及关心别人,所以只能单独玩。,29,思考题,婴儿看见物体时,先是移动肩肘,用整只手臂去接触物体,然后才会用腕和手指去接触并抓取物体。这是儿童动作发展中的()所致。A近远规律B大小规律C首尾规律D从整体到局部的规律,30,补充:1.如何防止幼儿注意分散?(1)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教室周围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教室布置整洁优美,教具应该密切配合教学内容,不必过于新奇。(2)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教育活动。活动内容应贴近幼儿的生活,应是他们关注和感兴趣的事物。(3)注意教学的方法,控制教学时间。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还要控制好活动时间,活动时间不宜过长。(4)妥善地安排教学环节,维护好课堂纪律。教师既要维护好正常的教学秩序。也要妥善处理一些分散幼儿注意的偶发事件。,31,2.试述幼儿注意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1)在幼儿注意发展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主要是注意的分散。幼儿的无意注意占优势,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容易分散,这是幼儿注意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一般说来,引起幼儿注意分散有以下原因:连续进行的单调活动。幼儿园在组织幼儿活动时,活动不能太单调,形式要多样化,而且,活动时间不能超过各幼儿年龄阶段所适合的时间。例如,小班幼儿集体集中活动的时间为10分钟左右,那么,教师就不能让幼儿在那里坐2030分钟。而且活动也不能是只让幼儿坐在那里听。缺乏严格的作息制度。应与家长经常联系,共同保证幼儿的生活合理、有规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使幼儿精力充沛地游戏和活动,并且防止幼儿注意的分散。无关刺激的干扰。在组织幼儿的活动中,恰当地避免无关刺激的干扰显得非常重要。在环境的布置上不宜过分繁杂。教室外的嘈杂与喧闹之声、电话声、鸟叫声等,都会成为幼儿注意分散的外在的无关刺激。另外,教室的室温也要适宜,过冷或过热都容易引起幼儿注意的分散。(2)注意转移的能力差。幼儿在从事新的活动时,心理还“惦记”着前一个事物,出现注意的分散。因此,教师要善于组织幼儿活动,适当安排,有效地引导幼儿注意保持在当前的活动上。(3)不能很好地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教师在活动中恰当地引导幼儿进行两种注意的转换,不仅有助于幼儿维持注意,防止注意的分散,而且可以使幼儿在活动中减少疲劳,提高活动兴趣,产生愉快情绪,从而使幼儿的活动得以顺利地进行。(4)幼儿的“多动”现象。“多动”与“多动症”是不同的概念。近年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多动症幼儿比起同龄的孩子来说,注意力更不稳定,动作显得更多,重的还容易出现过失行为。多动症不是家长或教师能随便下结论的。上述多动症的特征中,注意力不稳定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的表现。不能以一两个特征给幼儿冠以“多动症”。即便有医学的临床诊断、神经系统的检查、心理测验等都不是能从表面看出来的。对此,教师要审慎对待幼儿的多动现象。,32,(三)幼儿观察能力的发展观察力是指一个人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感知能力。目的性:选择性、针对性(观察准确性随年龄提高而稳步增加)精确性持续性:保持时间的长短概括性组织性,33,二、幼儿记忆的发展,记忆:人脑对过去经验的保持和再现。记忆包括识记、保持与回忆三个环节。(一)幼儿记忆的特点1.以无意识记为主导2.机械识记与意义识记均有发展3.记忆的恢复现象4.回忆的发展(二)幼儿记忆能力的培养1.激发兴趣与主动性2.丰富生活经验3.培养有意记忆4.教授记忆策略,34,三、幼儿想象的发展,想象:表象、加工、新形象再造想象角色游戏有意想象创造想象创造力想象的种类幻想童话无意想象梦,35,(一)幼儿想象的特点1.无意想象占主导地位,有意想象逐渐发展2.再造想象占主导地位,创造想象开始发展随生活、知识经验的丰富及抽象概括能力的提高,幼儿创造想像的水平逐渐提高,具体表现在:(1)时常提出一些不平常的问题;(2)自编新故事;(3)创造性的游戏活动;(4)创造性的绘画活动。3.想象的内容由贫乏、零碎逐渐向丰富、完整发展4.容易把现实与想象混淆,有夸大与虚构的现象幼儿想像夸张性的原因既有认识水平的局限,也有情绪的影响。一句话,是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反映。首先,认识水平的局限;其次,情绪对想像的影响;再次,想像表现能力的局限。(二)幼儿想象力的培养1.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积累想象的素材2.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想象的主动性3.开展各种游戏活动,创设想象的情境4.充分利用文学、艺术等形式,激发幼儿的想象力5.鼓励大胆想象,营造宽松的心理氛围6.教给幼儿表达想象形象的技能技巧,36,思考题,由于()的作用,幼儿虽然知道想象与现实不符,仍迷恋于想象的过程。A动机B需要C情绪D记忆,37,案例分析,幼儿在想像中常常突出事物的某种特征或某一成分,例如,画一个小孩放风筝,往往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甚至超出身体的长度。幼儿说话也喜欢夸张,例如:“我家的花开得可大了,像桌子一样大。”结合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一下幼儿想像夸张的原因。,38,参考答案,幼儿想像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夸张。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认知水平的限制。例如:幼儿在画一个小孩放风筝时,由于记忆中的形象较贫乏,对事物的特征掌握不完全,只感知到其中某些突出的特点,即用手放风筝,因此手就画得很长。(2)情绪对想像的影响。自己喜欢的事物往往画得很大。(3)想像表现能力的局限。放风筝的小孩的手给画得很长,原因也可能是受表现力的局限使画面与事实不符。,39,四、幼儿思维的发展,思维:间接、概括、反映(一)婴幼儿思维发展的趋势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二)幼儿思维发展的一般特点以表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开始萌芽。表象思维具有象征性、经验性、拟人性、表面性和刻板性等特点(三)幼儿概念、判断、推理的发展幼儿概念学习的特点(四)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1.为幼儿创设直接感知和动手操作的机会2.教学活动中突出具体性、形象性3.创设问题情境,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4.发展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5.重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40,思考题,下列哪种活动反映了儿童的形象思维?()A做游戏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B过家家用玩具锅碗瓢盆做饭、吃饭C给娃娃穿衣、喂奶D儿童能算出2+3=5诠释:ABD,都是要在脑海里加工深思的,只有C是本能模仿,41,补充:,幼儿语言的发展1.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是13岁2.幼儿语音发展阶段,元音和辅音的发展顺序是同时出现的3.幼儿语法掌握过程中的结构变化:逐渐分化逐步严谨语法意识具体可参看教材P8788,42,第二节幼儿情感发展,一、幼儿情感发展的一般特点幼儿的几种基本情绪正面情绪:兴趣、快乐、笑(情绪的表现)负面情绪:痛苦、愤怒、哭(情绪的表现)1.从进行过程看,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情绪和情感的不稳定、比较外露且极易冲动。2.从所指向的事物看,幼儿情绪和情感发展的特点情感丰富和深刻化3.从发展水平看,幼儿的高级情感开始形成道德感是由自己或别人的举止行为是否符合社会道德标准而引起的情感。3岁前只有某些道德感的萌芽,之后,随着幼儿掌握了各种行为规范,他们的道德感也逐渐发展起来。美感是人对事物审美的体验,它是根据一定的美的评价而产生的。在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审美的标准。理智感也是人所特有的情绪体验,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高级情感。儿童理智感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环境的影响和成人的培养。一般来说,在幼儿5岁左右这种情感明显地发展起来。,43,情绪与人的身心健康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互相制约,互相影响。情绪对健康有非常大的影响,健康又反过来影响人的情绪。人的健康可以分为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幼儿期也存在着情绪健康的问题。父母和教师要注意发现幼儿的消极情绪,尽量保持幼儿健康的情绪。具体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使幼儿经常处于愉快的情绪状态;不要给孩子造成过重的压力;让幼儿充分活动,小伙伴交往;与允许幼儿适当的宣泄;让幼儿学会认识自己和他人。,44,二、幼儿情感的培养1.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培养幼儿良好的情感2.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培养幼儿的情感3.成人的情绪自控4.正确疏导幼儿的不良情绪可以采取转移法、冷却法与消退法等干预措施参看教材P90三、材料分析题,45,第三节幼儿个性发展,一、个性的概述1.概念:在物质活动和交往活动中形成的具有社会意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系统。2.个性的结构个性倾向性系统:需要、动机、兴趣、志向自我意识系统: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个性心理特征系统:气质、能力、性格(核心)3.个性的特性整体性、稳定性、个别性、社会性,46,二、幼儿个性的发展,(一)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1.概念个体对自己所作所为的看法和态度。2.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和特点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能区分自己的动作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能把自己与自己的动作分开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能用第一人称“我”来代表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后):开始对自己简单的评价3.自我评价-认识成分(核心)特点:(1)主要依赖成人的评价(2)自我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3)自我评价受认识水平的限制自我体验-情绪成分自我调控-行为成分幼儿期自我意识各方面发展的基本规律:三四岁期间,幼儿自我评价发展迅速;四五岁时,幼儿的自我控制发展迅速,而自我体验的发展相对平稳。思考:试述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47,(二)幼儿个性倾向性的发展,1.个性倾向性含义:态度、行为、动力系统组成:需要、动机、兴趣2.幼儿需要的发展需要:体验与心理倾向幼儿动机和需要的发展:(1)幼儿需要的发展。幼儿需要的发展遵循着一个规律,即年龄越小,生理需要越占主导地位。幼儿期儿童的社会性需要逐渐增强。同时,需要的发展已经显现出明显的个性特点:开始出现多层次、多维度的整体结构;优势需要有所发展。(2)幼儿活动动机的发展。进入幼儿期以后,随着儿童社会性需要及其目的性的发展,孩子的活动动机有了较大发展。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动机互不相干到形成动机之间的主从关系;从直接、近景动机占优势发展到间接、远景动机占优势;从外部动机占优势到内部动机占优势3.幼儿兴趣的发展兴趣是需要的情感体验。兴趣的发展:随年龄发展而不断分化与稳定,48,(三)幼儿能力的发展,(1)含义:成功完成活动、个性心理特征(2)类型:第一类划分一般能力:智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等)特殊能力:专门能力(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等)第二类划分认识能力:学习、研究、理解、概括、分析操作能力:操纵、制作、运动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言语感染,49,(3)幼儿能力发展的特点智力结构随着年龄增长而变化出现了主导能力的萌芽,开始出现比较明显的类型差异智力发展迅速,50,(四)幼儿气质的发展,1.概念:特有、相对稳定、动力特征表现:强度、平衡性、灵活性、指向性2.幼儿气质发展的特点个体差异性、稳定性3.幼儿的气质对幼儿心理活动和行为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1)幼儿的气质是幼儿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气质对幼儿能力、性格的发展都有一定影响。气质不能影响幼儿智力发展水平,但可影响智力活动的方式;幼儿的性格表现上带有各自的气质特点;某种气质可以有力地促进某些性格特征的发展。(2)幼儿气质影响父母的教养方式,从而影响个性发展。幼儿的气质类型对父母亲的教养方式有较大影响。母亲对待不同类型的孩子的行为方式是不同的。如果孩子的适应性强、乐观开朗、注意持久,则母亲的民主性表现突出。而影响母亲教养方式的消极气质因素包括:较高的反应强度(如平时大哭大闹)、高活动水平(如爱动、淘气)、适应性差及注意力不集中等。可见,幼儿自身的气质类型,通过父母亲教养方式而间接影响自身的发展。因此,父母和教师要避免幼儿气质中的消极因素对自己教养方式的影响。(3)不同气质特点可以有针对性地接受培养。对胆汁质的孩子:培养勇于进取,豪放的品质;对多血质的孩子:培养热情开朗的习惯能够及稳定的兴趣,防止粗枝大叶,虎头蛇尾;对粘液质的孩子:培养机智敏锐和自信,防止疑虑和孤独,51,掩蔽现象,幼儿气质发展中存在“掩蔽现象”所谓“掩蔽现象”,就是指一个人气质类型没有改变,但是形成了一种新的行为模式,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原来类型的气质外貌。儿童的气质类型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后天的生活环境与教育可以改变原来的气质类型。,52,(五)幼儿性格的发展,1.概念:态度、行为方式、稳定2.幼儿性格的年龄特点活泼好动、喜欢交往、好奇好问、模仿性强、好冲动,53,补充:,一、社会性和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社会性是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体为适应社会生活所表现出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也就是人们为了适应社会生活所形成的行为方式。例如,对传统价值观的接受、对社会伦理道德的遵从、对文化习俗的尊重以及对各种社会关系的处理。社会性发展(也称儿童的社会化)是指儿童从一个自然人,逐渐掌握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与社会行为技能,成长为一个社会人,逐渐步入社会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中实现的。社会性可以说是一种静态形式,而社会性发展则是动态的过程,是一种逐步建构的过程。新生儿只是一个具有人类生理结构的生物人,不具备社会属性。客观世界的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陌生的。他们不认得生活中的任何东西和任何人。上幼儿园、小学、中学以后,在老师的教育下,孩子们逐渐接受社会的各种道德行为规范,并将这些道德规范作为自己行为的标准自觉遵守。这就是一个生物人逐渐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的过程,亦即儿童社会性发展的过程。,54,二、幼儿社会性发展的特点:社会性微笑、亲子依恋、社会交往倾向性、情绪智力、自我意识萌芽、规则学习、性别角色意识、社会交往技能学习、自我服务能力(具体可叁看教材P88)依恋: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另一个人亲密的身体和情感联系的一种倾向。它是儿童与父母在相互作用过程中情感上逐步形成的一种联结、纽带或持久关系。依恋有三种类型:回避型、安全型和反抗型亲子关系的类型及其对幼儿的影响:(1)民主型: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的独立性、主动性、自我控制、信心、探索性等方面的发展较好。(2)专制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或是驯服、缺乏生气,或是自我中心、胆大妄为。(3)放任型:这类家庭培养的孩子往往好吃懒做、胆小怯懦、蛮横胡闹、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等三、幼儿社会性行为的发展1.幼儿亲社会行为亲社会行为是指一个人帮助或打算帮助他人或群体的行为倾向。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儿童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2.幼儿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一种有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在幼儿心理发展的问题中有具体介绍),55,第四节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性及教育,一、幼儿个别差异的概念个别差异一般指个性差异,即个体在稳定的心理特点上的差异。幼儿个别差异指幼儿在幼儿园学习与教学情景下,在性别、智力、认知方式及性格等方面的差别。二、幼儿个别差异类型1.幼儿性别差异2.幼儿的智力差异3.幼儿学习类型的差异认知风格: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冲动型与沉思型学习策略内外控制点焦点兴趣4.幼儿性格差异,56,三、针对个别差异的适宜性教学,1.适宜性教学年龄差异适宜、个别差异适宜2.美国幼儿教育协会提出适宜性教学法的主要方式(1)资源利用模式:幼儿的优势和长处(2)补偿模式(3)治疗模式(4)个别化教育方案:档案袋评价(5)性向与教学处理交互作用模式,57,一、观察法1.观察法是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研究对象在一定条件下言行的变化,作出详尽记录,然后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判断他们心理活动特点的方法。观察法是幼儿教育研究的基本方法,应用最普遍。2.从不同的维度可以将观察法分为不同的类型。3.观察法的优点:简便易行,资料较客观,可靠。观察法的局限性:受观察对象的限制;受观察者本人的限制;不适用于大样本研究;自然状态下的观察缺乏控制。所以应将观察法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观察法德积极作用。4.观察的实施观察前的准备工作(确定观察问题,制订观察计划;选择观察方法;确定观察记录方法;选择观察记录工具;进行理论准备)进行预备观察进行正式观察观察反思,第四章幼儿教育研究方法,58,二、谈话法谈话法是研究者根据研究目的,“寻访”被调查对象,通过谈话的方式了解被研究者对某个人、某件事情、某种行为或现象的看法和态度。运用谈话法时要注意谈话的程序和技巧。三、作品分析法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对儿童作品(绘画、工艺制作等)的分析来了解儿童发展状况的一种方法。作品分析法具有客观性、系统性、作品分析的视角和结果多样性的特点。教师为幼儿制作成长档案就是运用了作品分析法对幼儿的成长进行研究。四、实验法实验法是指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目的,利用科学仪器设备,在人为控制或模拟的特定条件下,排除各种干扰,对研究对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常用的实验法有自然实验和实验室实验。应注意实验的控制,并按实验法的步骤加以实施,59,休息片刻一会儿回来,60,第五章幼儿身心发展中的常见问题与预防,一、幼儿身体发育中的常见问题主要有肥胖、发育迟缓、佝偻病、营养性贫血、弱视等。各类问题的主要表现、引发原因以及主要预防措施参看教材P73P78二、幼儿心理发展中常见的心理问题1.吮吸手指2.咬指甲癖3.口吃4.遗尿症:幼儿在5岁以后,经常夜间尿床,白天尿裤。5.夜惊:属于睡眠障碍。儿童入睡不久,在没有任何外界环境变化的情况下,突然哭喊出声,两眼直视,并从床上坐起,表情恐惧。,61,6.恐惧症:儿童对某些事物产生持续的、严重的恐惧反应,表现为适应行为异常和易出现焦虑、紧张不安。7.缄默症全缄默患儿:任何状态下都一言不发,缺乏情感反应,胆小,焦虑,言语迟缓,经常做刻板、重复的动作。场面缄默:儿童在特定的场面或人物面前出现无言症状。8.儿童自闭症:出现言语发育障碍,社会交往障碍,行为异常、兴趣奇特。9.儿童多动症(慎下结论):是一种以注意障碍为最突出表现,以多动为主要特征的儿童行为问题。10.攻击性行为:挫折是攻击性行为产生的主要原因幼儿常见问题的具体表现、引发原因以及预防和矫治措施参看教材P78P85,62,案例分析,最近空前的恐惧击碎了小李夫妇俩对孩子的甜蜜梦幻。孩子已将近3岁了,自从5个月时左眼眶磕伤被包扎后,就发现孩子表现不正常,但并没引起夫妇俩太多注意,可最近,孩子的行为使他们一下子感到事态的严重:他的左眼视力非常差,总是把一个物体看成两个物体,并在拿东西时,触摸目标特别困难,甚至不能判断自身位置夫妇俩深感事态严重,询问街坊邻居。都说不出所以然。请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小孩可能患了什么眼疾?(2)导致小孩疾病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一般来说,这种病产生还有哪些原因?(3)矫治的最佳年龄是多少岁?如何矫治?,63,参考答案,(1)小孩可能患的眼疾是弱视。(2)直接原因:婴幼儿期遮盖眼睛,致使外界光刺激不能到达眼内和大脑,导致视觉发育停顿而引起。其他原因:先天遗传,高度远视、近视、散光或两眼曲光度不等,斜视。(3)最佳期在3-5岁。将健康的一只眼遮盖住,强迫弱视眼注视物体(除正常活动外,让孩子多做一些如描绘图案、剪纸等精巧细致的活动,以促进弱视眼视力提高),如健康眼有下降情况,可将该眼的遮盖物拿开2448小时,即会恢复。,64,练习题:教材P89一、二、三,65,ThankYouAll!,66,
展开阅读全文